第一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1周中心发言稿
主备人: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2
第11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
这周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是《一路花香》、习作4、《练习4》共5课时。教材分析:、《习作4》能通过一件事的叙述或一个场景的描写,用上几个象声词。《练习4》 通过阅读短文,让学生知道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随处都能学习语文,继续学习把句子写通顺、意思表达清楚,练习写好钢笔字,写字教学时重点放在“书写入体”上,熟记成语,积累词汇,口语训练,说漫画,让进一步仔细观察漫画,引导学生从动作、神态等方面展开合理想象
《一路花香》这是则寓言主要讲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后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说,他知道它的裂缝,并利用了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出了许多美丽的花。从告诉了我们: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本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全文叙述清楚,层次分明,人物的对话描写得具体生动,寓言所蕴含的寓意很深刻,给人以启发和教育。
教学目标: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次对话所蕴含的道理。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全部教学活动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知道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难点是:感悟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次对话,明白其中的道理。
说教法:
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学情分析
课前了解学生具体的学情,有助于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帮助解决怎样教与怎样学的问题。因此,我重点关注的方面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及学法。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很乐学。对本课内容在第一课时里已初步了解。能力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朗读和口头复述的能力,学法上也初步形成了以读促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合作交流,联系实际谈感悟的方法。因此,在对本课教学上,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种能力和方法,去学习文本。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加以关注,鼓励让他们大胆参与学习中与较强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形成教学面向全体的局面。
教学方法
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直观教学法。利用插图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好的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体会法。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训练,唯有多读,才能理解课文,才会运用。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分不同角色读,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水罐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3.品析词句法。抓住文中的几次破损水罐情感变化的重点词句,深刻了解故事寓意。
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用“读、找、品、画”的学习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良好读书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传承诵读:
一、揭题导入。
1.读题。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和物?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我提出朗读要求
2.检查自学效果。
A读词语。
B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主要意思。
三、把握故事内容。
1.方法指导。
2.逐段概括主要内容。指读、自读、齐读,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议:挑水工的两只水罐有什么不同?
2.自由练读,读出两只水罐的不同。
3.指名朗读,评议。
4.对比朗读。
五、识记生字。.自学生字表里的生字
2.交流各自的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传承诵读:
一、复习导入
1.读读词语。
2.根据这些词语的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这只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读了课 文,我们知道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情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你能 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
(二)体会“惭愧”
1.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惭愧”是什么意
思?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能从课文哪些词语和句子中感到水罐因什么而惭愧?(读一二两小节)
填空练习说话:破水罐因为()而惭愧。
当破水罐感到十分惭愧的时候那只好的水罐却怎么样呢?
想象一下,当好水罐遇到破水罐时它会对破水罐说什么?面对那只完 好的水罐,破水罐不仅会惭愧,还会怎样呢?
2.指导朗读:
对于他的道歉,挑水工说了什么呢?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请一组)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挑水工?一只怎样的破水罐?
(二)体会“一丝快乐”?
1.读第三小节,说一说。因为惭愧的破水罐不久又有了“一丝的快乐
2.“美好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象出来吗?请把想象到的用生 动的语言说出来。
3.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路旁美好的景象。出示图片。用什么词语来赞美这景象。
4.如果你就是路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什么呢
5.轻轻地读读第一句话,谁能读出这一路鲜花的美和破损水罐的一丝快乐
来?破水罐和你们一样被美丽吸引,它不禁有了那么一点快乐。
(三)体会“伤心”
1.过渡:可是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它为什么仍然伤心 呢?读第三小节想一想,说一说。
2.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时,这次他的内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四)体会“欣慰”
1.是啊,破水罐的惭愧没有因为路边美景而消减,它仍然十分伤心。破水罐的心情仅仅只有这三次变化吗?老师也和你们一样认为破水罐的心情一定会发生第四次变化。默读课文,想一想,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会有这样的心情。结合跳水工说的话说一说。
3.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请有感情朗读。
三、揭示寓意。
1.读到这儿,你想对课文中的破水罐说什么?又想对挑水工说什么?
2.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名言警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你觉得别人高,是因为自己跪着。站起来吧,你会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矮。
3.再读课文题目,这一回再读课题,你又想到了什么?
4.体会本文题目的美:
你还可以给课文起哪些题目?
与课文的题目对比,你觉得哪个更好,说说理由。
让我们再次凝视“一路花香”。齐读课题:《一路花香》
老师愿这“一路花香”带给我们的启示永远留在你、我、他的心中。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自我,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板书(自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散文诗《欣赏自己》
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可你却是一颗星辰;也许你想成为大树,可你却是一株小草;也许你想成为大河,可你却是一条小溪;于是你徘徊,你忧郁,你自卑。和别人一样你也是一片风景.也有阳光,也有空气,也有寒来暑往,甚至也有别人未曾见过的一颗青草,甚至也有别人未曾听过的一阵虫鸣......做不了太阳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发热发光;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装点希望;做不了伟人,就做实在的自我,平凡并不可悲,关键的是做最好的自己。不必总是欣赏别人,也欣赏一下自己吧!多给自已一点信心,送别过去的岁月,只要明天还在,只要热爱生命,即使有云的日子,你也能够真正的跨越自已!
第二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2周中心发言稿
主备人:年级:四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12
第12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
这周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是《说勤奋》
教材分析:、《说勤奋》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第四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9个生字,能够用六个成语造句。
3.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懂得“司马光”“童第周”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学情分析
课前了解学生具体的学情,有助于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帮助解决怎样教与怎样学的问题。因此,我重点关注的方面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及学法。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学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很乐学。对本课内容在第一课时里已初步了解。能力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朗读和口头复述的能力,学法上也初步形成了以读促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合作交流,联系实际谈感悟的方法。因此,在对本课教学上,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种能力和方法,去学习文本。对于能力稍差的学生加以关注,鼓励让他们大
胆参与学习中与较强的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形成教学面向全体的局面。
教学方法
本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变序教学法对于孩子来说,如果是相同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孩子对学习漫不经心,甚至产生疲劳感。所以,我准备采用变序法教学第二三自然段。第二自然段,采用先讲司马光勤奋的过程,后讲司马光取得的成就。而第三自然段,则采用先出示童第周所取得的成就,再找寻童第周取得成就的根源。激发孩子在文本中探究的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用“读、找、品、画”的学习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成语揭题。
1同学们读过许多成语故事,你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逐一出示成语图片,指名说(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凿壁借光、囊萤映雪)。齐读。这四个成语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引出课题。
2今天我们就来《说勤奋》,生随板书一起书空,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四字词语:
滚瓜烂熟毫不气馁
有所作为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远渡重洋
开火车读、齐读。
(3)读读难读的句子。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难读的句子,指名读,师适时指导。
三 抓住中心,切入主题。
1题目叫《说勤奋》,那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告诉了我们勤奋很重要呢?快速读课文,然后用横线画下来。指名说。
相机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古今中外,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解读重点句。2你们觉得这四句话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根据回答板书:勤奋成功)
学生设疑:为什么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功呢?(在中间板书问号)。
3为了说明道理,课文用了哪两个例子?(板书:司马光童第周)他们俩是什么人?他们有什么成就吗?指生回答。(板书:编巨著《资治通鉴》完成青蛙卵剥离手术)。点出:这就是这两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
四 走进实例,见证勤奋。
1课文为了讲清道理这个道理,举了两个人的例子,你最敬佩谁呢?
出示自读要求:默读第2、3自然段,选择一个例子思考: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交流、汇报:
(1)从什么地方看出司马光很勤奋?
出示:
a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从“一遍又一遍”、“躲”、“滚瓜烂熟”中体会小小年纪司马光就很勤奋。)能把他的勤奋读出来吗?指生读。
b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理解“警”)还从哪体会出来司马光的勤奋?生答,指生读。
师:这样,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好一个19年,联系上文,你能想像一下司马光是怎样度过的?
出示: 19年中,每当烈日炎炎,司马光——
19年中,每当寒冬腊月,司马光——
19年中,每当逢年过节,司马光依旧——
19年中,司马光———————————
师引读,生接答。
小结:司马光何止用了19年,他是用一生的勤奋才最终编成了巨著呀!
男女生读ab两句,再次感受“勤奋”。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童第周的勤奋呢?
交流,出示:
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理解;毫不气馁)
这里有一个词“急起直追”,老师不明白,童第周为什么急?生答,他是怎么追的?生汇报。能通过读让我们再次看到童第周的勤奋吗?指生读。
小结: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其实,像司马光和童第周这样通过勤奋而取得成功的人很多,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一位,你知道他吗?指生说。
是的,他也用行动证明了只有勤奋才能最终取得成功(指板书)。齐读华罗庚的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五 总结全文:
1指板书中的问号,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吗?谈收获: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名言、指读。
六 作业
1收集勤奋的小故事。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说勤奋
勤奋(汗水和心血)→成功
司马光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相关拓展的知识点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闻鸡起舞 勤学苦练 一丝不苟 一心一意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目不斜视 专心致志 废寝忘食 发奋图强 目不转睛 手不释卷 勤学好问 孜孜不倦 昼耕夜诵 凿壁偷光 天道酬勤 铁杵磨针 悬梁刺股 韦编三绝 囊萤映雪 程门立雪 牛角挂书 圆木警枕 卧薪尝胆
部分成语解释
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间学习,读书勤奋。
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
卧薪尝胆:在柴草上睡觉,饭前先尝尝苦胆。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破釜沉舟:砸碎锅,凿沉船。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名言
第三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2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09-2010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19
第十二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研读。
1.体现课标: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现美,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激励学生去感受历史。” 《麋鹿》就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安排的。
2.教材地位:
语文即生活。脱离生活的语文学习,不但缩小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限制了语文实践,是毫无生机的僵死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苏教版(国标本)小语六年级教材特别注重对生活语文资源的开发,着意引导教师落实大语文教育观,引导联系历史学语文。
3.编写意图:
(1)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情”,编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历史中去感受麋鹿的悲惨命运和祖国的强大。
(2)练习五重在感受小诗《秋》,感受一叶知秋
4.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见到过麋鹿,因而要想让学生体会到麋鹿的的外形美,既要唤起学生的经验,又要借助直观图片帮助感悟。文章浅近易读,通过研读,相信学生完全能够感悟麋鹿悲惨命运和祖国的强大使得麋鹿回归大自然。教师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学习并尝试运用课文描绘景物的写法,以求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明显的“增量”。
(2)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熟读深思,多揣摩,多品味一些重点词句,按照“读——评——说”步骤将课文介绍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6麋鹿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放养与饲养 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了解草原的悲惨命运和祖国的强大招致麋鹿的回归。
五、课时划分。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09-2010学第二学期17 麋鹿:二课时
六、作业安排。
17麋鹿:
1.熟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七、教学方法设想讲解《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坐骑:“渭水泱泱,文王梦熊”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出示图片,讲解麋鹿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多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5板书的情况
麋鹿——销声匿迹——120头——几乎绝迹——400头
3000年前——汉朝——1865年——1900年——1967年——1986年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京南郊——英国——回到祖国
练习五
一 教学目标 :
1语文与生活中,直观感受认识风的级别诵读与欣赏:一叶知秋的小诗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学习写好钢笔字
二 教学重点
诵读与欣赏:一叶知秋的小诗
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 教学方法设想自己先在书中做课件出示有关风的口诀 看图示反复背诵“一叶知秋”的小诗自己先写: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第四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1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
5第十一周集体备课讲稿
一、说教材
本周教学内容是《练习四》和《黄山奇松》。
《练习三》的训练内容是: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写好毛笔字五个项目。其中“诵读与积累”中有八个成语,写的都是一些错误的思想和做法,有着警世劝诫的作用,每个故事都有一个小故事和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针对教材的特点本课的训练目标:多读、多想、多体会,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情了解: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语文的词汇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学生的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与感悟能力不强。虽然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但是学生由于受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限制,语感训练仍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质疑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观看课件,探究问题。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并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三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发挥充分的想象,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文化。
四、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理清课文的脉络。
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三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发挥充分的想象,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文化。
五、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六、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
七、教学思路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我构建、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因而,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将此课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脉络。给足时间使学生读、思、划、批,自读之后有个人的感受、体验和见解,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第二课时: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感情。通过抓关键词、多种形式的读,悟情传情,内化迁移。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朗读下列词语.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句子: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生字:
四、作业:
1.写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状()陪()府()盆()
壮()部()俯()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要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就必需首先走进奇松,好好的认识一下黄山奇松。如果要让我们去寻个最佳观赏点,去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玉屏楼)你怎么知道玉屏楼是最佳观赏点?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解释“黄山绝胜处”。
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请同学们速读第二小节,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几种松的句子。
交流。(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评!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出示图片)你从哪里感受到它的神奇?
①迎客松姿态优美„„
a、理解“遒劲”、“郁郁苍苍”。
b、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C、这棵迎客松枝干是如此的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并不稀奇啊?你觉得呢?你觉得它“奇”在哪儿呢?(虽然„„却„„)
d、师小结
(指名读、齐读)
e、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
交流。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在欢迎宾客的到来,奇特不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f、指导朗读。
4.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
(出示图片)仔细看图,陪客松“奇”在哪里。交流: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
读出陪客松的特点来。板书(如同„„)
5、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送客松奇在哪里?
①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送客松姿态独特,„„
a、这里有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b、谁能把这种奇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板书:比作„„,好像„„)
6.师小结。
配乐读第二小节。
三、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2.(伴以优美的音乐,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倒挂松、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
3.请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大家的想象很丰富,请你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下来,写出它姿态的“奇特”。可用上刚才说过的词语。别忘了用上比喻、拟人等手法,让你的介绍更生动。交流。
4.总结: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光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四、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第五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2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1
2第十二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
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
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四、课时划分
《黄果树瀑布》„„„„„„„„„„„„„2课时
五、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六、教学流程
17.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准备:
黄果树瀑布资料、图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传承诵读
一、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描写瀑布的诗?谁来朗诵一下。
2、谁看到过叶圣陶的现代诗《瀑布》?
3、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揭示课题。
5、教师简单介绍黄果树瀑布。
过渡: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中朗读课文的情况。
同桌每人一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给予评价。
2、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全班学生强化。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理解:
漫天浮游,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看到的类似情景:大雾,大雪,喷水浇花„„
凝神谛听:集中注意力仔细地听。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楚。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人喧马嘶:形容大声喧闹,马在嘶鸣,比较热闹的样子。
4、教师提出一些词语让学生讨论理解:杰作、山回谷应、掩映,是什么映衬着什么?人喧马
嘶,生活中有这样的情景吗?
5、说一说,课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指出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
6、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站在哪些点来观察黄果树瀑布的?
每一个观察点看到的景象都不同,这就是游记中的“移步换景”。
三、学习生字
1、同桌讨论生字的读音、部首、写法、词义、形近词和扩词。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完成“读一读,再抄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1、2、3题。
第二课时
传承诵读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背诵课文。
二、走近黄果树瀑布,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1.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入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
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呢?
2.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观雄伟、气势非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3.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过渡: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
三、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1.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2.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
3.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4.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学生思考后交流)
5.小结:是啊,比喻要用的准确、巧妙,才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6.作者还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
7.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读课文最
后一小节。)这一小节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是如何表达瀑布之
美的呢?
①徐霞客何许人也?
②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8.小结: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
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
叫“衬托”。
9.过渡: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
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迅速地浏览文本,想一想。
10.小结: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四、走出黄果树瀑布,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以及搜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黄果树瀑布”为题写一篇文章。
3、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文章。
板书设计:
形态宽
17、黄果树瀑布
声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