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7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主备人: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2-17
第十七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研读。
1.体现课标: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现美,培养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2.教材地位:
语文即生活。脱离生活的语文学习,不但缩小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限制了语文实践,是毫无生机的僵死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苏教版(国标本)小语六年级教材特别注重对生活语文资源的开发,着意引导教师落实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六年级教材从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3.编写意图:
(1)本单元的主题为“读书有方”,编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养成勤于读报的好习惯。
(2)六年级两册教材,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
4.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熟读深思,多揣摩,多品味一些重点词句,按照“读——评——说”步骤将课文介绍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本领。
二、教学目标。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及如何读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练习7
1.学习有关读书的方法、故事和名言,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学会读书。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读书方法,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继续练习写好毛笔字,练习写好“坐、器”等字。
5.培养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习文明地与人进行人际沟
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读书方法,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五、课时划分。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一课时
练习7:三课时
六、作业安排。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①熟读课文。
② 完成补充习题。
练习7
完成练习中的习题。
七、教学流程。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传承诵读:论语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了解结构,给课文分段。
2.理解重点句子:
⑴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⑵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三、小组交流
1.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2.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⑴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
⑵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四、指导解惑。
板书设计:
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读报的重要几乎与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如何读报先浏览,再细读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受益终身
八、教学资料。
1.名家教学设计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设计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第二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2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09-2010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19
第十二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研读。
1.体现课标: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现美,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激励学生去感受历史。” 《麋鹿》就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安排的。
2.教材地位:
语文即生活。脱离生活的语文学习,不但缩小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限制了语文实践,是毫无生机的僵死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苏教版(国标本)小语六年级教材特别注重对生活语文资源的开发,着意引导教师落实大语文教育观,引导联系历史学语文。
3.编写意图:
(1)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情”,编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历史中去感受麋鹿的悲惨命运和祖国的强大。
(2)练习五重在感受小诗《秋》,感受一叶知秋
4.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见到过麋鹿,因而要想让学生体会到麋鹿的的外形美,既要唤起学生的经验,又要借助直观图片帮助感悟。文章浅近易读,通过研读,相信学生完全能够感悟麋鹿悲惨命运和祖国的强大使得麋鹿回归大自然。教师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学习并尝试运用课文描绘景物的写法,以求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明显的“增量”。
(2)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熟读深思,多揣摩,多品味一些重点词句,按照“读——评——说”步骤将课文介绍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6麋鹿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放养与饲养 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了解草原的悲惨命运和祖国的强大招致麋鹿的回归。
五、课时划分。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09-2010学第二学期17 麋鹿:二课时
六、作业安排。
17麋鹿:
1.熟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七、教学方法设想讲解《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坐骑:“渭水泱泱,文王梦熊”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出示图片,讲解麋鹿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多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5板书的情况
麋鹿——销声匿迹——120头——几乎绝迹——400头
3000年前——汉朝——1865年——1900年——1967年——1986年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京南郊——英国——回到祖国
练习五
一 教学目标 :
1语文与生活中,直观感受认识风的级别诵读与欣赏:一叶知秋的小诗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学习写好钢笔字
二 教学重点
诵读与欣赏:一叶知秋的小诗
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 教学方法设想自己先在书中做课件出示有关风的口诀 看图示反复背诵“一叶知秋”的小诗自己先写: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第三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0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主备人: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0
5第十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研读。
1.体现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教材地位:
教材不惜版面,开篇安排了养成两个良好习惯的教学内容,正是凸显了“习惯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即生活。脱离生活的语文学习,不但缩小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限制了语文实践,是毫无生机的僵死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苏教版(国标本)小语六年级教材特别注重对生活语文资源的开发,着意引导教师落实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六年级教材从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3.编写意图:
(1)本单元的主题为“民风民俗”,编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文本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第三学段特别是六年级两册教材,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
4.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许多学生人只注重收集,只是为收集而收集。学生手中有各种制作精美的资料笔记,但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收集、摘抄的,都没有对所收集的资料认真阅读。教师更没有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后,引导学生学会取舍,帮助学生通过资料的阅读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收集和运用资料有始有终,为学习、为教学服务。
(2)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熟读深思,多揣摩,多品味一些重点词句,按照“读——评——说”步骤将课文介绍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本领。
二、教学目标。
安塞腰鼓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4.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习作4
1.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
2.展开丰富的想象,便宜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3.要求内容具体,叙事祥略得当。题目自拟。
练习4
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五、课时划分。
安塞腰鼓:二课时
习作4:二课时
练习4:二课时
六、作业安排。
安塞腰鼓
1.课后练习。
2.补充练习。
习作4
完成一篇作文。
练习4
老师各自补充练习。
七、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传承诵读。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高粱骤然枣子搏击战栗陌生
震撼飞溅烧灼渺远亢奋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预设:体会“好一个安塞腰鼓”重复出现的好处?---生:敬佩、赞赏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对比朗读: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
3.总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安塞腰鼓的火烈场面,见识了击鼓的后生,欣赏了奇丽的舞姿,还为它写了广告词。你能用一个字概括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闹、烈、火„„)
四: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安塞腰鼓
一、知内容:“„„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寻美点:(根据
八、教学资料。
名家教学设计
(一):
安塞腰鼓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1、提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
2、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安塞腰鼓的资料。附资料: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 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注意朗读者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思考问题:
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有热烈的舞姿,有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声,有深厚的土壤。⑵这篇文章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你觉得有何效果?
排比,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这些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感情强烈。
三、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伟大,粗犷,豪迈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朗读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以第五节来示范朗读:
⑴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你觉得他读的怎样?哪些语句读的好?指导朗读,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⑵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⑶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⑷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其他部分,读出节奏,气势,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进行散读并作点评。
2、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3、抽读,结合语境谈理解与感受。
五、总结文章主题
通过刚才大家的品读,你觉得本文除了赞美安塞腰鼓的壮阔,豪迈和火烈,还赞美了什么?
六、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民间大型舞蹈形式(舞龙,舞狮,滚灯,扭秧歌等)
七、布置作业
1、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2、选你最喜欢的两个句子抄下来,模仿它们的表达方式,再仿写两句。式,再仿写两句。
第四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4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主备人: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2-
5第十四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研读。
1.体现课标:
“语文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受到爱国人物情感的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詹天佑》《鞋匠的儿子》就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安排的。
2.教材地位:
语文即生活。脱离生活的语文学习,不但缩小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限制了语文实践,是毫无生机的僵死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苏教版(国标本)小语六年级教材特别注重对生活语文资源的开发,着意引导教师落实大语文教育观,引导联系历史人物学语文。
3.编写意图:
本单元的主题为“爱国名人”,编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操,激励学生到历史人物中去感受对国家的关怀和热爱。
4.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知道国家的版图广袤无垠,既要唤起学生的经验,又要借助直观图片帮助感悟热爱祖国就要通过典型人物的爱国事例。文章浅近易读,通过研读,相信学生完全能够感悟詹天佑等人的爱国情怀。教师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学习并尝试运用课文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写法,以求学生在语境中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
(2)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熟读深思,多揣摩,多品味一些重点词句,按照“读——评——说”步骤将课文介绍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詹天佑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用“争夺”和“争持”各说一句话。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坚强意志。
二、教学重点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认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坚强意志。
三、教学时间
二教时
四、教法设想学习生字、自己读熟课文。体会詹天佑诗歌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自己绘画竖井凿井法和两端同时凿进开凿以及设计“人”字形线路。评比谁画的好。
21.鞋匠的儿子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能在课文情境中理解“开怀不已、笑声止歇、讪笑、诽谤、潇洒、优越、卑微、尴尬、羞辱”等词语的意思。
2.能抓住参议员情感态度变化的线索,了解变化的原因。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林肯尊重、平等、宽容的人格魅力,感受他的自信、潇洒、自由。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法设想
1. 学习生字、自己读熟课文。
2.学生自读,自行分段
3. 精读重点段落,着重理解林肯说的话体会写作特点
第五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3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0-2011学第一学期 主备人: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9-10
第三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研读。
1.体现课标: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爱国情怀。”《练习1》的《负荆请罪》就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安排的。
2.教材地位:
语文即生活。脱离生活的语文学习,不但缩小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限制了语文实践,是毫无生机的僵死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苏教版(国标本)小语六年级教材特别注重对生活语文资源的开发,着意引导教师落实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六年级教材从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3.编写意图:
本单元围绕着“人间真情”这一主题安排了文章。集中着重讲述了勇于承担错误的高尚品德。这篇课文让我们胸中涌动着敬佩之情,为他们的胸怀、勇气,为他们的精神与爱心。也更让我们懂得这些美德在社会及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学会两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负荆请罪》。
3.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尝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些成语的意思与来源,如“负荆请罪”;尝试排演小话剧;学习揣摩课文题目在表达文章思想感情中的作用,学习通过丰富合理的想象来深化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4.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交流感受。
练习1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负荆请罪》。
2.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尝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些成语的意思与来源,如“负荆请罪”;尝试排演小话剧;学习揣摩课文题目在表达文章思想感情中的作用,学习通过丰富合理的想象来深化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3.品读文本的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感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五、课时划分。
4.古诗两首二课时
练习1三课时
练习1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
5.学写毛笔字。
5、负荆请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剧本。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教学过程:
传承诵读: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收集廉颇、蔺相如的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