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2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5-
5第14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解析:
第六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情”,安排了《古诗两首》及习作
6、练习6。本单元《古诗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于谦的《石灰吟》,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王冕的《墨梅》,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二、教学目标:
《石灰吟》:
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墨梅》
1、认识2个生字砚、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习作6》:
1.找一个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间作一些调查,及时记录调查的结果。
2.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重点写好统计过程与结果,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4.调查报告的写法不拘一格,可以配上描画的各种统计图表。
《练习6》:
1.学习阅读“拟人化描写”的诗歌,并能仿写句子,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2.诵读与欣赏《马诗》,体会诗歌本身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韵味地诵读;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古诗两首》:
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以及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习作6》
用统计方法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练习6》
诵读与欣赏《马诗》,体会诗歌本身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韵味地诵读
四、课时划分。
古诗两首:二课时
习作6:二课时
练习6:二课时
五、作业安排。
古诗两首:
A课后习题。B完成练习册、补充练习册。
习作6:
完成习作一篇。
练习6:
完成练习中的题目。
六、教学流程。
20、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经典诵读。
一、导入新课:
1.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初步感知。
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1)指名试读。
(2)理解字义。
(3)理解诗句的意思。
(4)进一步理解。
a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b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5)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1)指名试读。
(2)理解字义。
6.墨梅还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7.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8.朗读全诗。
四、拓展训练: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五、回顾反思:“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名家指点:
一、导入新课。
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一二年级时,我们读王安石的《梅花》(齐读)五年级时我们读《雪梅》(齐背)这节课,我们读的是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说到王冕,他还是我们家乡人呢?(学生补充注释处的内容)
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
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读出平仄变化来。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解释古诗。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朵朵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学生填写。]
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只留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不要人夸好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详见附件)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布置作业:
默写古诗。
写一段评价梅花或王冕的话。
第二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六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2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09-2010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六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19
第十二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研读。
1.体现课标: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现美,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激励学生去感受历史。” 《麋鹿》就是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安排的。
2.教材地位:
语文即生活。脱离生活的语文学习,不但缩小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限制了语文实践,是毫无生机的僵死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苏教版(国标本)小语六年级教材特别注重对生活语文资源的开发,着意引导教师落实大语文教育观,引导联系历史学语文。
3.编写意图:
(1)本单元的主题为“咏物抒情”,编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能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历史中去感受麋鹿的悲惨命运和祖国的强大。
(2)练习五重在感受小诗《秋》,感受一叶知秋
4.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见到过麋鹿,因而要想让学生体会到麋鹿的的外形美,既要唤起学生的经验,又要借助直观图片帮助感悟。文章浅近易读,通过研读,相信学生完全能够感悟麋鹿悲惨命运和祖国的强大使得麋鹿回归大自然。教师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学习并尝试运用课文描绘景物的写法,以求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明显的“增量”。
(2)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熟读深思,多揣摩,多品味一些重点词句,按照“读——评——说”步骤将课文介绍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6麋鹿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放养与饲养 陆续与相继等词语的细微差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了解草原的悲惨命运和祖国的强大招致麋鹿的回归。
五、课时划分。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09-2010学第二学期17 麋鹿:二课时
六、作业安排。
17麋鹿:
1.熟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七、教学方法设想讲解《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坐骑:“渭水泱泱,文王梦熊”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什么出示图片,讲解麋鹿逐渐减少的自然原因和历史原因多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5板书的情况
麋鹿——销声匿迹——120头——几乎绝迹——400头
3000年前——汉朝——1865年——1900年——1967年——1986年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北京南郊——英国——回到祖国
练习五
一 教学目标 :
1语文与生活中,直观感受认识风的级别诵读与欣赏:一叶知秋的小诗口语交际 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学习写好钢笔字
二 教学重点
诵读与欣赏:一叶知秋的小诗
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 教学方法设想自己先在书中做课件出示有关风的口诀 看图示反复背诵“一叶知秋”的小诗自己先写: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第三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三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2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三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5-3
第12、13周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教材简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这篇课文讲述了汤姆和爸爸去钓鱼,在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小时时,他钓上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并在父亲的要求下自觉遵守规定把鲈鱼放回湖中,告诉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应该成为自觉的行动。
《狼和鹿》
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放飞蜻蜓》
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狼和鹿》
1、会读生字,能正确、流利读课文,学会写“葱”。
2、通过读课文,感受在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的变化、鹿群的变化,体会产生变化的原因。
3、课文学完后,应懂得生态平衡的重要,自觉地维护生态平衡。
《放飞蜻蜓》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狼和鹿》感受在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的变化、鹿群的变化,体会产生变化的原因。
《放飞蜻蜓》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五、课时划分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课时
《狼和鹿》„„„„„„„„„„„„2课时
《放飞蜻蜓》„„„„„„„„„„„2课时
六、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七、说教学流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字正腔圆。
2.学习生字。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5.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个别长句。
6.三、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7.总结: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1.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2.提出问题。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五、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1.指导书写。师范写。
2.生试写,描红。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题设疑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第四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二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2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二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4-29
第十二周集体备课
今天,我主讲的内容是识字7、识字8,我说课的内容是识字7,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设计的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形近字偏旁比较识字。教材将一些由形近偏旁构成的字归在一起,以加强学生对形近偏旁的辨析,加强对由形近偏旁构成的生字的比较记忆,强化识字教学效果。最上面是两个图表,以两两对应的形式表现了偏旁的演变过程,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本义辨析这两组形近偏旁。然后以偏旁带字的形式将12个词语归为四组来让学生认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教学时要着眼于激发想象,并通过教师在文本与学生能力之间架设桥梁,使学生能够完整地进行语言表达,总之,学生应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能力目标: 比较“礻 衤”“宀 穴”两组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3、情感目标: 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区别带有“礻.衤”“宀.穴”偏旁字的用法。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初步看图表.读韵文.学习与“礻 衤”相关的5个生字及词语。
第二课时:看图读韵文识字,学习与“宀 穴”相关的6个字及词语。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
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寓情于读,积淀语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学法:
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想运用“自主尝试读、感悟体会读、创造性的读、分组合作读、表演练习说”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五、板书设计:
识字7
神话祝福祖先
裙子裤子衬衫
教室住宅家庭
鸟窝窗户窟窿
六、作业安排:
1.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宀()穴()礻()衤()
2.填合适的字。
一()神话两()裤子三()衬衫四()鸟窝
五()教室六()窗户
七、教学流程设计:
1.依次辨识,比较偏旁。
引导学生了解图表中4个偏旁的演变过程,正确区分偏旁。先指导学生观察表中事物图形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
2.看图识字,形义印证。
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图中的事物,读出相应的词语。
借助汉语拼音,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
3.看图读词,理解词义。
指导学生一组一组地看图练习诵读词语,并结合图画上的事物,情境练习说话,加深学生对所指事物的直观感受。然后联系所带偏旁的本义,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4.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要指导学生掌握规律,把字写得美观些。
5.练习设计。
识字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比较“礻 衤”“宀 穴”两组易于混淆的偏旁,看图读熟与此相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区别带有“礻.衤”“宀.穴”偏旁字的用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初步看图表.读韵文.学习与“礻 衤”相关的5个生字及词语。
第二课时:看图读韵文识字,学习与“宀 穴”相关的6个字及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诵读《弟子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形近偏旁带生字形式的看图读韵文识字。
2.板书课题
二、看图,读韵文
1多媒体展示图画,看看分别列了些什么,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
三、比较偏旁的用法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表格中的图画.古文字.2.图上画了什么?
3.指导学生读准。“礻”读作示字旁,“衤”读作衣字旁。
说说带有这些偏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四、看图读韵文识字(学习前两组)
1.出示多媒体课件
2.相机出示有关词语的卡片。
3.要求:读准音节,看清字形。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5.让学生认读生字,正音。
6.通过字词的学习,小结“礻 衤”的用法。
五、小结
六、指导书写
1.学生看笔顺图,记忆“裤”的笔顺。
2.生描红,师巡视。
七、布置作业
搜集带有“礻 衤”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诵读《弟子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一、复习检查
认读词语。
二、比较偏旁部首
1.出示图表,比较“宀 穴”的偏旁演变过程。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与古文字.今文字。
3.指导学生读谁偏旁的名称。
三、看图读韵文识字(学习后两组词语)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认识图中的事物,并读出相应的词语。
1.看图:说说这些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相机出示有关词语
3.自学提示:读准音节,看清字形。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并加以指导。
5.用“室.庭.窝”口头扩词。
四、总结:
五、指导学生读全文
1.小组练读
2.指名读,力求朗读成诵。
六、指导书写
1.看笔顺图,记忆“庭.窝.窗”的笔顺。
2.反馈。
七、巩固练习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宀()穴(()衤(八、作业:
熟读课文。
八、教学资源:
备课手册配套光盘、课件。)礻)
九、有待解决的问题:
1、象形字、形近字的构字方法是否要讲?
2.怎样引导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第五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第12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一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2-11-1
2第十二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三、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
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
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四、课时划分
《黄果树瀑布》„„„„„„„„„„„„„2课时
五、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六、教学流程
17.黄果树瀑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
教学准备:
黄果树瀑布资料、图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传承诵读
一、导入
1、我们学过哪些描写瀑布的诗?谁来朗诵一下。
2、谁看到过叶圣陶的现代诗《瀑布》?
3、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揭示课题。
5、教师简单介绍黄果树瀑布。
过渡:瀑布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壮观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中朗读课文的情况。
同桌每人一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给予评价。
2、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全班学生强化。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讨论理解:
漫天浮游,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看到的类似情景:大雾,大雪,喷水浇花„„
凝神谛听:集中注意力仔细地听。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楚。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人喧马嘶:形容大声喧闹,马在嘶鸣,比较热闹的样子。
4、教师提出一些词语让学生讨论理解:杰作、山回谷应、掩映,是什么映衬着什么?人喧马
嘶,生活中有这样的情景吗?
5、说一说,课文按游览顺序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指出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具体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
6、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站在哪些点来观察黄果树瀑布的?
每一个观察点看到的景象都不同,这就是游记中的“移步换景”。
三、学习生字
1、同桌讨论生字的读音、部首、写法、词义、形近词和扩词。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完成“读一读,再抄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1、2、3题。
第二课时
传承诵读
一、导入
1、听写词语。
2、背诵课文。
二、走近黄果树瀑布,读出印象,读出感受。
1.如果说庐山瀑布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入九天”而令人惊叹的话,那黄果树
瀑布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美好的印象呢?
2.黄果树瀑布是如此壮观雄伟、气势非凡,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3.它到底美在哪儿呢?请大家轻声地读读课文,用你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仔细地找一找,用你敏锐的心灵触角尽情地品一品。(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过渡:看来,黄果树瀑布确实给大家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其实作者就是从“声音、形态”(板书)两个方面,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
三、走进黄果树瀑布,读出方法,品出韵味。
1.一篇文章要写得好写得美,得讲究方法。平时你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呢?
2.作者笔下的黄果树瀑布是如此栩栩如生,让我们如临其境,他也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你发现了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就这一问题思考思考。
3.作者对瀑布声音的比喻可不止这一处,你发现了吗?
4.为什么同样的瀑布声,作者会作出不同的比喻呢?(学生思考后交流)
5.小结:是啊,比喻要用的准确、巧妙,才能让人有如身临其境。
6.作者还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呢?
7.同学们交流的都很好,听老师来读读这段文字,你来看看这是什么方法?(读课文最
后一小节。)这一小节中既没有对瀑布声音的描写,也没有形态的描写,它是如何表达瀑布之
美的呢?
①徐霞客何许人也?
②他在遥望瀑布时,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8.小结:这样一位伟大的侠客,他见过的美景千千万万,可是在黄果树瀑布前,他“凝
神——谛听(生接读)”,他“完全——沉醉(生接读)”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方法就
叫“衬托”。
9.过渡:如果说好词佳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
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迅速地浏览文本,想一想。
10.小结: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
四、走出黄果树瀑布,谈出印象,写出感受。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以及搜集的资料以“我眼中的黄果树瀑布”为题写一篇文章。
3、利用搜集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瀑布知识的文章。
板书设计:
形态宽
17、黄果树瀑布
声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