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1周中心发言稿

时间:2019-05-14 21:3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1周中心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1周中心发言稿》。

第一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1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5-2

第十一周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四》、《练习四》。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交代了“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段,从世界著名音乐家在这里的创作生涯、城市的建筑与装饰以及维也纳人对音乐的酷爱这三方面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第五、六、七自然段为第三段,介绍了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其中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简洁、明快,优美,如第二段中,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它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介绍,语言简洁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乐随晚风飘逸、回荡在街头巷尾,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之中;

2、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全文以总分结构一以贯之,每一节也是如此。

3、手法灵活、变化多样。全文内容不长,然而选材的代表性(内容上、结构上),描写的点面结合、动静搭配等均是学生读写结合的范文。这也是编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文3、4节的意图吧!

4、文化底蕴丰厚,其地理风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一个有效载体。

二、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2.学会字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习作四》

1.鼓励学生走近山川河流,“行万里路”,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诗意的思考,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3.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4.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读通课文、读好长句、用多种方法理解关键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3.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感悟书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感情;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四、教学难点

1.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2.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3.学好毛笔字。

五、课时划分

《音乐之都维也纳》„„„„„„„„„„2课时

《习作4》„„„„„„„„„„„„„„„ 2课时

《练习四》„„„„„„„„„„„„„„„2课时

六、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七、说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2.学会字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读好长句、用多种方法理解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第三课时: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之都维也纳 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乐曲,谈话导入

1.欣赏世界名曲《蓝色的多瑙河》。

2.猜猜这座城市的名称。

3.齐读课题,质疑。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1)字词。

(2)读书情况。

(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

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1.《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第二部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独特之处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思考问题: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每一自然段的结构怎样?用浪线划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3)反复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2.交流。

3.展示:

(1)课文是从音乐摇篮、音乐装饰、享受音乐、国家歌剧院四个方面来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每个自然段以总分的方式。

三、精读第三段——感受音乐之都的风采

1.出示三副图片,分别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和在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的场景图。

2.从中选择一副自己喜欢的,结合课文内容来欣赏,并习文。

3.交流:

(1)从“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等感受到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2)作者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写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五、作业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照样子,写句子: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3.完成《语文补充习题》。

第二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0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4-17

第十周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

一、教材简析

《秦兵马俑》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埃及的金字塔》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交待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概貌。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外观和结构特点。

第三段(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这样宏伟壮观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写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

二、教学目标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5、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6、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埃及的金字塔》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课时划分

《秦兵马俑》„„„„„„„„„„2课时

《埃及的金字塔》„„„„„„„„„„2课时

五、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六、说教学流程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5、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6、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2、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读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昂首挺胸若有所思

跃跃欲试久经沙场绝无仅有身材魁梧惟妙惟肖战车千乘

三、朗读感悟,抓住特点

(一)、快速自读,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

(二)、学习“规模宏大”部分

1.从文中找出表现规模宏大的句子。

2.汇报,出示句子。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3.学习写法:

4、出示幻灯片,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5、齐读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6、秦兵马俑规模如此宏大,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齐读)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四、小结。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2、实际上,兵马俑的类型比文中介绍的还要多,如除高级军吏俑外,还有中级、低级军吏俑等,这么多种兵马俑真是类型众多啊!

3、重点学习将军俑

(1)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正是运筹帷幄的将军。(出示图片)

(2)文章是怎样描写这位将军的呢?(出示文字)

(4)小结

4、指导自学

(1)将军手下的神兵是什么样子的,各自具有怎样的个性呢?请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俑,介绍一下。

(2)汇报。

武士俑:威武凝重、训练有素、高大威猛、英勇善战

骑兵俑:勇猛善战

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弩手:箭术高超

马俑:跃跃欲试

小结:

5、有了观察,有了想象,有了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秦朝大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宏大场面,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齐读)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地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恢弘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6、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建造秦兵马俑的古代劳动人民说?

7、教师小结:

四、课外拓展

准备以导游身份,将课文编成导游词,结合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向周围人介绍秦兵马俑。

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谁来读课题?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生词。谁来读一读?

2、指名6人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这些方面,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什么呢?

3、交流:有没有介绍金字塔的由来?在哪一小节?

写金字塔的特点主要是哪一小节?

建造方法是哪小节介绍的?

我们看最后一小节,介绍了什么?这些都是它的意义。

三、精读第一段

1、这就是“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好好读这两个词,感觉到了什么?(雄伟壮观、宏伟、气势非凡)

2、“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语

2、回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谈谈埃及的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讲读二、三段

1、讲读第2小节

(1)自由读,思考:古埃及人民为什么会建造金字塔。

(2)集体交流。

(3)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2、讲读第3小节。

(1)自由轻声朗读。想想胡夫金字塔是怎么样的,你会用什么词形容?指名交流。

(2)想一想,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胡夫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小结:

提问:你又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了金字塔的坚固?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想一想,金字塔为什么这么坚固呢?

小结:

引读第7、8两句,“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提问:你又从中读出了什么?

(4)小结: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无数血汗才筑起了一座座宏伟精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人民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表达自己对埃及人民的崇敬之情。

(5)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3、讲读4、5小节。

(1)默读,思考上述问题。适时指点第4节写运石方法,第5节写垒石方法。

(2)小组讨论:他们想出的方法科学巧妙吗?动手演示运石、垒石方法。

(3)集体交流,当众演示。

(4)引读。表现方法的巧妙,表达自己的佩服之情。

三、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说。

2、它们不愧为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感情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第三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5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3-11

第五周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一、教材简析

《梦圆飞天》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力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全文共20个自然段,可以分四段。

第一段(1--5)讲2003年10月15日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地为“神舟”5号飞船和航天员杨利伟送行。

第二段(6--15),讲“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

第三段(16--19)讲杨利伟从太空中向地球发回问候,想儿子描述他严重的太空和地球。

第四段(20)讲浩瀚的太空从此留下可中国人民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成真。

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应着重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共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地球和火星相比较提出两者是“孪生兄弟”这一概念,从而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第二至五自然段科学家根据火星上发回的照片和对火星岩石钻孔分析推想了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第六、七、八自然段则阐述了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层次清楚,把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又复杂的科学道理以“孪生兄弟”的表达方式展示在读者面前,既有趣又亲切。

课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成为地球的“孪生兄弟”的道理,并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的把道理说清楚的。

二、教学目标

《梦圆飞天》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三、教学重难点

《梦圆飞天》

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四、课时划分

《梦圆飞天》„„„„„„2课时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课时

五、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六、说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多媒体辅助教学,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把握航天英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

(1)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

(2)神州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

(1)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2)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吗?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学生读。

二、新授

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

4、学生描红

5、请大家再拿起你的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再读一遍。

6、听了这遍读书之后,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

(1)指名说。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2)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明的题目的意思,请大家把他找出来。

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

7.这篇课文就是写杨利伟叔叔实现飞天梦想的,请大家好好读读文字材料,把令你印象最深的场面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8.师生交流

你们想看看这幅场面吗?

播放课件,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看到这样的场面还想读读这段话吗?

还有没有其他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们自豪吗?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段话。

9.值得庆幸的时,神州五号已经发生成功,想看看太空中拍摄到的画面了吗?

(1)播放课件(让老师来圆你们第二个梦)

(2)看了这样一个画面,想说什么吗?

(3)说到这里,你们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吗?

三、小结

四、作业设计

1、组词

桥()划()执()

侨()画()势()

2、收集神七飞天资料。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读题入情。

1、播放《超越梦想》歌曲。

2、揭示课题,学生读题。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5自然段,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什么?

3、交流发言,4、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5、杨利伟叔叔又是怎样的呢?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精读感悟,感受成功。

1、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梦。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感受。

2、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3、点名读,分角色读。

4、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三、激情问候,欣赏美景。

1、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

轻声读一读,体会杨利伟的心情。

2、播放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美景的录像片段。

你们想说什么吗?指导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3、这么美的景色,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杨利伟也有很多话要对我们说,他会说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激励学生。

1、神州五号成功了,神舟六号也成功,神舟七号的发射也成功了。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最后,让我们在雄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也预祝我们祖国在今后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同学们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五、作业设计。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将你收集的信息整理一下,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梦圆飞天

送行

发射无比喜悦与自豪

问候

梦圆

第四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5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5-27

第十五周集体备课讲稿

备课内容:《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

一、教材简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这篇文章选自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了,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全文共21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江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挖不到了。

第二段(2-20):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连同大黑骡子在内的六匹牲口枪杀的经过。

第三段(21):讲大黑骡子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

《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是一篇通讯。背景广阔,人物众多,充满战斗气息。课文浓墨重彩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将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课文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篇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练习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

3.挖掘课文空白点(例如第19自然段,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联系课文展开想象,练习描写彭德怀心理活动的片段。

4.感悟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神情、动作、语言的写法,能运用这种方法来描写人物的矛盾心理。

《大江保卫战》: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和“闪烁”等词语造句。

3.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讨论、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的描写,去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中”这句话的意思。课时建议:由于本课凭借多媒体辅助教学,再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用2教时就能完成任务。

《大江保卫战》:

教学的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四、课时划分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课时

《大江保卫战》„„„„„„„„„„„„„„„ 2课时

五、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六、说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感知课文内容,获得整体印象。)

二、质疑:

彭德怀想不想杀大黑骡子?老饲养员想不想杀?战士想不想杀?为什么?找出文中句子。(大胆读)„„

三、精读感悟:

出示幻灯:

(1)彭不想杀:“有时,彭抚摸着„„”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抚摸、念叨、悄悄地、彭不让战士们看到,写出了他的喜爱),你能体会到什么?(喜爱)字词有温情,几个细微的动作就写出彭的喜爱,我们读时要注意指导读(1-2)

(2)老饲养员想不想杀?找出文中句子。

出示幻灯:

(1)不想。“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着急了。两个“?”表示吃惊、意外。老饲流着眼泪对彭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2)立过什么功?

(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

(3)警卫员们想不想杀?

出示幻灯:

不想:几个警卫员听说后急忙急忙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可不能杀呀!” 为什么不能杀?(生补充理由:战斗中救过人,现在大家都饿得)

(4)“还是把它留下„„没力气了,杀了它,器材就要扔了呀!没人驮啦!”

(5)分角色朗读。(同学们接着读各人的话)练习一下。

师:当老饲养员听说彭下命令要杀大黑骡子时,着急地说:“生齐读”

当警卫员听说彭要杀大黑骡子后急忙围拢过来,大声地说:“齐读”

当彭平静地告诉大家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时,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说:“齐读”

当彭决定让大黑骡子最后一次立功时,大家仍在请求:“齐读”

2.过渡:这是一匹任劳任怨的、劳苦功高的、忠心耿耿的大黑骡子呀!

彭不想杀,老饲养员不想杀,警卫员不想杀,战士们都不想杀,这份情感从中我们可以浓缩成一个字:爱。那要不要杀呢?

(1)不要;(2)要。说明理由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语句“----------”

理由:(1)断粮了“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决定杀„„”

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走在后面的则连„„

(2)断粮了,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战士们已饥昏了,再没吃的会饿死,这种情形称之为“燃眉之急”,在红军长征途中,这种燃眉之急有很多,过雪山时没有棉衣,过大渡河时没有船,飞夺泸定桥时时间紧迫,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都想办法克服了,这次克服了吗?是是怎样克服的?(杀大黑骡子)。

可是大家不愿意啊,老饲养员都难受得哭了,彭是怎样说服老饲养员和战士们的?

3.轻读读划出来的部分,彭说服的理由。

出示:彭深情地„„平静„„彭拍着老饲养员„„

平静:是啊,彭也不想杀,这种心情是痛苦、难受、不舍的、无柰的,可是,他是军团长,要稳定军心,要想办法把部队带出草地,此时更不能感情用事,所以他平静地说:“齐”

4.彭一直这样平静吗?他下令杀大黑骡子了,找出描写他杀大黑的句子“„„” 板书:杀

(1)出示幻灯:彭有些不耐烦了„„

彭背过脸去

枪声响了,彭„„

“副官长„„”

彭发火道:“„„”

(2)自由谈、思考:这几句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彭的(神态、动作、语言)。哪句给你印象最深:你读懂了彭怎样的内心?

从“不耐烦”中,读懂了他怕在战士们的再三请示下,会心软,改变主意。

读懂了他心急如焚,饥饿已经使战士们倒下,再没东西吃战士们会牺牲的。从“怒吼”中,读懂了彭的愤怒,因此他也不想杀啊!

读懂了彭的无奈,他实在没办法了。

从“发火”中,读懂了彭对大黑骡子的愧疚,他心里难受,怎么吃得下呢?

(3)所以他背过脸去,所以他听到枪响后,缓缓地摘下军帽。

(他是把大黑骡子当成战友,当成兄弟啊!)此处无声胜有声,一切话都是多余的,一个情感丰富,无奈杀大黑骡子的彭出现在我们眼前。

(4)可是他却下令杀了大黑骡子,这是为什么?

板书:(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为了革命的战士们)。

5.想象画面,体会人物情感

10分钟过去了,没有下得了那个狠心,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方副官长,你为什么不开枪?你还在等什么:为什么不执行命令,这可是军团长的命令!

(1)生:我在等军团长改变主意。下不了手,我生:我在想大黑骡子上次在我负伤时驮我跟上部队。

生:我在想大黑骡子过雪山时,救过我,我靠住它取暖。

生:我在等军团长改变主意,我扣下去,再也见不到它了„„

(2)写出这一片断,想象此时的动作、语言、神态

(3)交流:(学生练笔)

四、情感升华,领悟精神

大黑骡子没有了,但它给了战士们,给了战士们顽强不屈的力量,给了战士们战胜一切困难信心和勇气,是一支钢铁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

五、拓展阅读

在长征路上像这种作最后奉献,可歌可泣,催人泪下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计数,这也成为长征精神,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课后,请同学们阅读长征故事,与其他同学交流感受,推荐书目:《七根火柴》《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丰碑》。

电视剧:《长征》。

第五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6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5-29

第十五周集体备课讲稿

备课内容:《练习6》、《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析

《练习6》:

1、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

5、学写毛笔字。

《古诗两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主要是用了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特点,借写乌云翻滚的澎湃抒发了自几内心的狂气。后面又写大风忽然就把雨水吹散又抒发了自己想要报效国家但不被重用的悲伤。也借最后一句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是六月里的西湖,风光确实与平时大不一样,真美啊!映入眼帘的是那层层摇曳生姿的翠绿莲叶,涌到天边,使人仿佛置身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那娇美圣洁的荷花啊,在骄阳的映照下,显得是那么的红润,那么的娇艳!

教学目标

《练习6》:

1、认识、了解长征,激发学生对长征故事的兴趣。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历史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评说影视剧。

5、学写毛笔字。

《古诗两首》: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三、教学重难点

《练习6》:

教学重难点:1.诵读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体会诗歌情感;区分“重”的不同诗意和意思。

2.通过诵读《清平乐 六盘山》帮助学生学习毛泽东诗词,积累诗词,丰富文化知识,体会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胜利的喜悦之情。

《古诗两首》:

教学的重点: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

四、课时划分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2课时

《大江保卫战》„„„„„„„„„„„„„„„ 2课时

五、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六、说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投影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释题。

(一)初读

1.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指名再读。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画出停顿的符号。)

(二)理解诗句意思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

三、联系实际,体会意境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识过或了解荷花吗?给大家介绍介绍?

2.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800年前得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3.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象。

4.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小结:这 “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6.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

7.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四、课外拓展

正如我们刚才说的,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五、布置作业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下载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1周中心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1周中心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