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7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6-1
第十七周集体备课讲稿
备课内容:《望月》《灰椋鸟》。
一、教材简析
《望月》一课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组中的一篇散文,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
《灰椋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的敬仰之情。文章第二段是重点,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交融渗透,合为一体,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句,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望月》:
1.通过自主阅读,感悟作者,诗人和小外甥眼里的月亮,知道景随情生,一切皆情景的道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反映世界.《大江保卫战》: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通过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望月》:
本课重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灰椋鸟》:
本课重难点:通过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划分
《望月》„„„„„„2课时
《灰椋鸟》„„„„„„„„„„„„„„„ 2课时
五、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六、说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望月》教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习第一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望月(齐读)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3.交流:(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二、学习第一段,感悟作者望月: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段,用心细细品味,想想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交流:(作者描写的月光江景太美了,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那你能把美的感受用朗读来表达出来吗?
3.指名读,齐读。
4.小结过渡:月亮是美的,月光是柔和的,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美景使我陶醉了。当“我”偶尔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和小外甥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他们之间交谈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5--—13节,体会其中的意思。
三、综合性学习,体会小外甥望月: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可同桌读,学习小组读。然后讨论讨论,再作交流。
2.他们交谈了些什么?交流(比背诗句)
(1)出示诗句
(2)原来小外甥和我以比背诗句为交谈方式,的确让我感到愉快,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意思及出处、作者吗?
(3)学生再作交流,并相机出示图。
(4)分角色读第5—13节。
3.学到这里,你想对小外甥说些什么呢?(板书:聪明好学)
4.拓展延伸:小外甥会背的我们也会背了,说明我们五(6)班学生不比小外甥差,老师真的很高兴,那么,老师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积累不少诗句,那么你还知道有关月亮、山、水的诗句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学生交流,看来,同学们知道得也不少。)
5.总结:同学们,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6.突然,小外甥又留出一个题来,月亮像什么?(出示)请同学们读读14—20节,边读边圈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同桌可讨论。
(1)学生读,圈划。
(2)交流,出示:“„„像„„”
(3)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交流
(4)小结:小外甥想象和奇特,月亮在小外甥眼里充满了童真,充满了幻想,他真是一位爱幻想的小男孩(板书:爱幻想)
(5)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段。
7.小外甥爱幻想,我知道我们班的每位学生也像小外甥那样富于幻想,那么老师也为
准备一组图片,让我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
8.出示图,(学生说说)看来,同学们的想象也很丰富奇特。
四、总结:
今天,我们也望了一次月,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月亮的美丽,而且通过望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认识了一位爱幻想,爱学习的小男孩,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书中的小男孩一样认真对待每件事。
五、齐读课文:
作业:
1.把你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抄写下来。
2.准备举行一次小型赛诗会。
《灰椋鸟》
一、导入:简介作者是由于看了一部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来到林场静候灰椋鸟的归来。
二、学习“鸟”
第四自然段
1、通过朗读句子,想象画面,体会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壮观一从数量上体现,一从声音上体现)
2、5—6句可以展开想象,如会倾诉什么见闻和收获,会怎么呼唤晚归的同伴而儿女。
第五自然段
灰椋鸟在林中生活得怎么样?(以这一个问题统领这一自然段的学习,在文中寻找依据,在朗读中体会林中的鸟是多么美丽,多么快乐。)
过渡:林中的灰椋鸟是那么快乐地生活着,它们为什么能如此快乐和自在呢?(这个问题主要是要切入“林”,灰椋鸟能如此快乐的生活都是因为这里有他们赖以生存的林。)
三、学习“林”(2、3自然段)
1、鸟儿们生活的树林是怎么样的呢?
第一处: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落叶多不说明树林密吗?)
第二处: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通过对这两处描写树林句子的朗读,在学生的脑海展现一幅茂密的树林图)(引出“人工”一词)
四、学习“人”(林场工人、作者)
2、让学生对“人工”说说感受。
小结:正是许许多多的林业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才使这里成为了鸟的天堂,鸟的乐园。
徐秀娟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她爱鸟,连不起眼的灰椋鸟在她笔下都是那么的有灵性,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动物的姑娘,为了这份爱,她能舍弃自己的生命,在一次寻找飞失的小丹顶鹤时,陷入沼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
1、摘抄第四、五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写鸟的句子,并写出喜欢的原因。
2、设计一条爱鸟、护鸟的标语。
第二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0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4-17
第十周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
一、教材简析
《秦兵马俑》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中配有三幅插图,一幅是一号坑的远景图,一幅是铠甲武士,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激起学生搜集图片资料的兴趣。
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埃及的金字塔》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交待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概貌。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外观和结构特点。
第三段(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这样宏伟壮观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写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
二、教学目标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5、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6、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埃及的金字塔》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课时划分
《秦兵马俑》„„„„„„„„„„2课时
《埃及的金字塔》„„„„„„„„„„2课时
五、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六、说教学流程
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5、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6、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2.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到中国。
2、板书课题:秦兵马俑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读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昂首挺胸若有所思
跃跃欲试久经沙场绝无仅有身材魁梧惟妙惟肖战车千乘
三、朗读感悟,抓住特点
(一)、快速自读,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一句话。
(二)、学习“规模宏大”部分
1.从文中找出表现规模宏大的句子。
2.汇报,出示句子。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3.学习写法:
4、出示幻灯片,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5、齐读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6、秦兵马俑规模如此宏大,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齐读)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四、小结。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二、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
2、实际上,兵马俑的类型比文中介绍的还要多,如除高级军吏俑外,还有中级、低级军吏俑等,这么多种兵马俑真是类型众多啊!
3、重点学习将军俑
(1)站在这支胜利之师最前列的,正是运筹帷幄的将军。(出示图片)
(2)文章是怎样描写这位将军的呢?(出示文字)
(4)小结
4、指导自学
(1)将军手下的神兵是什么样子的,各自具有怎样的个性呢?请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俑,介绍一下。
(2)汇报。
武士俑:威武凝重、训练有素、高大威猛、英勇善战
骑兵俑:勇猛善战
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弩手:箭术高超
马俑:跃跃欲试
小结:
5、有了观察,有了想象,有了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秦朝大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宏大场面,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齐读)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地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恢弘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6、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话想对建造秦兵马俑的古代劳动人民说?
7、教师小结:
四、课外拓展
准备以导游身份,将课文编成导游词,结合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向周围人介绍秦兵马俑。
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谁来读课题?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生词。谁来读一读?
2、指名6人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的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这些方面,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什么呢?
3、交流:有没有介绍金字塔的由来?在哪一小节?
写金字塔的特点主要是哪一小节?
建造方法是哪小节介绍的?
我们看最后一小节,介绍了什么?这些都是它的意义。
三、精读第一段
1、这就是“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好好读这两个词,感觉到了什么?(雄伟壮观、宏伟、气势非凡)
2、“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小结。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语
2、回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谈谈埃及的金字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讲读二、三段
1、讲读第2小节
(1)自由读,思考:古埃及人民为什么会建造金字塔。
(2)集体交流。
(3)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2、讲读第3小节。
(1)自由轻声朗读。想想胡夫金字塔是怎么样的,你会用什么词形容?指名交流。
(2)想一想,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胡夫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小结:
提问:你又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了金字塔的坚固?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想一想,金字塔为什么这么坚固呢?
小结:
引读第7、8两句,“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提问:你又从中读出了什么?
(4)小结: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无数血汗才筑起了一座座宏伟精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人民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表达自己对埃及人民的崇敬之情。
(5)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3、讲读4、5小节。
(1)默读,思考上述问题。适时指点第4节写运石方法,第5节写垒石方法。
(2)小组讨论:他们想出的方法科学巧妙吗?动手演示运石、垒石方法。
(3)集体交流,当众演示。
(4)引读。表现方法的巧妙,表达自己的佩服之情。
三、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说。
2、它们不愧为埃及的象征,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感情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第三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11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5-2
第十一周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四》、《练习四》。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五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
课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交代了“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为第二段,从世界著名音乐家在这里的创作生涯、城市的建筑与装饰以及维也纳人对音乐的酷爱这三方面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第五、六、七自然段为第三段,介绍了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其中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就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简洁、明快,优美,如第二段中,对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它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介绍,语言简洁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维也纳人酷爱音乐的特点,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乐随晚风飘逸、回荡在街头巷尾,仿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音乐之中;
2、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急缓有致。全文以总分结构一以贯之,每一节也是如此。
3、手法灵活、变化多样。全文内容不长,然而选材的代表性(内容上、结构上),描写的点面结合、动静搭配等均是学生读写结合的范文。这也是编者要求学生背诵课文3、4节的意图吧!
4、文化底蕴丰厚,其地理风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学生性情的一个有效载体。
二、教学目标
《音乐之都维也纳》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2.学会字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习作四》
1.鼓励学生走近山川河流,“行万里路”,领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无限风采。
2.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诗意的思考,从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3.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4.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读通课文、读好长句、用多种方法理解关键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3.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感悟书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感情;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在介绍时有条理、有选择、有重点地叙述。
四、教学难点
1.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2.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按参观或游览的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介绍和描写,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3.学好毛笔字。
五、课时划分
《音乐之都维也纳》„„„„„„„„„„2课时
《习作4》„„„„„„„„„„„„„„„ 2课时
《练习四》„„„„„„„„„„„„„„„2课时
六、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七、说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音乐之都维也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2.学会字词,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读好长句、用多种方法理解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学习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事情的写作方法。
第三课时: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体会维也纳人民对音乐的酷爱。
板书设计:
古典音乐的摇篮
音乐之都维也纳 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乐曲,谈话导入
1.欣赏世界名曲《蓝色的多瑙河》。
2.猜猜这座城市的名称。
3.齐读课题,质疑。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1)字词。
(2)读书情况。
(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
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1.《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精读第二部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独特之处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思考问题: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每一自然段的结构怎样?用浪线划出每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3)反复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并在小组内交流读后的感受。
2.交流。
3.展示:
(1)课文是从音乐摇篮、音乐装饰、享受音乐、国家歌剧院四个方面来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每个自然段以总分的方式。
三、精读第三段——感受音乐之都的风采
1.出示三副图片,分别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金色大厅和在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的场景图。
2.从中选择一副自己喜欢的,结合课文内容来欣赏,并习文。
3.交流:
(1)从“1642个座位”、“567座位”、“110人的乐队”、“金碧辉煌”“16尊大理石像”、“金光闪闪”„„等感受到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
(2)作者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写的。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五、作业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照样子,写句子: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3.完成《语文补充习题》。
第四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5周中心发言稿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3-11
第五周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一、教材简析
《梦圆飞天》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力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全文共20个自然段,可以分四段。
第一段(1--5)讲2003年10月15日人们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地为“神舟”5号飞船和航天员杨利伟送行。
第二段(6--15),讲“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
第三段(16--19)讲杨利伟从太空中向地球发回问候,想儿子描述他严重的太空和地球。
第四段(20)讲浩瀚的太空从此留下可中国人民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成真。
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应着重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共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地球和火星相比较提出两者是“孪生兄弟”这一概念,从而推测火星上有水和生命的存在。第二至五自然段科学家根据火星上发回的照片和对火星岩石钻孔分析推想了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第六、七、八自然段则阐述了地球上能留下水并孕育生命而火星却不能。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层次清楚,把地球和火星既相似又有差异这一深奥而又复杂的科学道理以“孪生兄弟”的表达方式展示在读者面前,既有趣又亲切。
课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成为地球的“孪生兄弟”的道理,并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的把道理说清楚的。
二、教学目标
《梦圆飞天》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借助多媒体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妙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科学研究的志向。
三、教学重难点
《梦圆飞天》
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四、课时划分
《梦圆飞天》„„„„„„2课时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2课时
五、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六、说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梦圆飞天》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飞船发射成功的喜悦与自豪。
2、多媒体辅助教学,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3、把握航天英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感受飞船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体会杨利伟发回的讯息以及对儿子说话的内容。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
(1)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
(2)神州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
(1)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2)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吗?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学生读。
二、新授
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
4、学生描红
5、请大家再拿起你的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再读一遍。
6、听了这遍读书之后,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
(1)指名说。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2)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明的题目的意思,请大家把他找出来。
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
7.这篇课文就是写杨利伟叔叔实现飞天梦想的,请大家好好读读文字材料,把令你印象最深的场面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8.师生交流
你们想看看这幅场面吗?
播放课件,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看到这样的场面还想读读这段话吗?
还有没有其他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们自豪吗?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段话。
9.值得庆幸的时,神州五号已经发生成功,想看看太空中拍摄到的画面了吗?
(1)播放课件(让老师来圆你们第二个梦)
(2)看了这样一个画面,想说什么吗?
(3)说到这里,你们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吗?
三、小结
四、作业设计
1、组词
桥()划()执()
侨()画()势()
2、收集神七飞天资料。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读题入情。
1、播放《超越梦想》歌曲。
2、揭示课题,学生读题。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朗读1自然段。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5自然段,你从送行的场面中感受到什么?
3、交流发言,4、师生朗读,体会喜悦心情。
5、杨利伟叔叔又是怎样的呢?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精读感悟,感受成功。
1、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梦。课文是怎么样记载神舟五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感受。
2、师生交流读书体会。
指导读好“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声”一句想象当时的进展气氛。
3、点名读,分角色读。
4、指导朗读杨利伟的话。
三、激情问候,欣赏美景。
1、让我们听听来自太空的问候。
轻声读一读,体会杨利伟的心情。
2、播放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美景的录像片段。
你们想说什么吗?指导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3、这么美的景色,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你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呢?杨利伟也有很多话要对我们说,他会说什么呢?
四、总结全文,激励学生。
1、神州五号成功了,神舟六号也成功,神舟七号的发射也成功了。让我们读响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振奋的话语。(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最后,让我们在雄壮的《歌唱祖国》的乐曲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也预祝我们祖国在今后航天事业上越走越完美,更希望同学们能承载着祖国新的梦想,扬帆起航。
五、作业设计。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神舟号”飞船的信息?将你收集的信息整理一下,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梦圆飞天
送行
发射无比喜悦与自豪
问候
梦圆
第五篇:苏教版淮安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第6周中心发言稿(本站推荐)
淮安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主备人: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时间:2013-3-18
第六周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神奇的克隆》、《练习2 》。
一、教材简析
《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全文共9个自然段:
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三自然段以植物的压条、嫁接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
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练习2》: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项训练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重点。
习作2:这是一次修改习作的训练。例文分为两个部分:习作《拔河》和老师的“眉批”及“总批”“习作要点讨论”。理解老师的“眉批”和“总批”的内容,按老师的意见修改习作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神奇的克隆》: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练习2》:
1.积累跟“看”意思相近的词语,并能区分、运用。
2.熟读、理解、积累12个表现人的仪表神态的成语。
3.练习钢笔描红,做到正确、端正、美观。
4.口语交际“畅想未来”,培养学生丰富合理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5.学写毛笔字“工”“母”。
习作2:
1.阅读老师批改过的一篇习作,读懂老师在“眉批”和“总批”中提出的意见,明确习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
2.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能参照老师的修改意见,把这篇习作修改好,誊写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3.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神奇的克隆》: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练习2》: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重点。
习作2:
理解老师的“眉批”和“总批”的内容,按老师的意见修改习作是教学的重点。
四、课时划分
《神奇的克隆》„„„„„„2课时
“练习2”„„„„„„2课时
习作2„„„„„„2课时
五、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六、说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二、初读课文
提示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面所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认读生字。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评议。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四、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2.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分段方法。
五、指导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2.指名板演。
3.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克隆,课文特别举了几个例子,分别是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第3~5自然段,待会儿请几位同学来为你们介绍。(生自由读)
3.首先,来看植物。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哪些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4.除了文中介绍的这些植物,你还知道其它先天会克隆的植物吗?
5.那么低等生物又是如何克隆的呢?课文中举了什么例子?
(指读第4自然段)
6.过渡:
(指读每5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
7.听完这一段的叙述后,你了解了什么?(生自由发表意见)
(三)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得到发展,它又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2.“可以 „„培育出„„”“也可以培育„„”
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3.从“濒临灭绝的动物”“调节大自然的„„”等语句中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课文中只列举出了现在已知的一些克隆技术,但是关于克隆,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它的魅力是诱人的,它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
2.最后就让我们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吧!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无性繁殖
8、神奇的克隆
造福人类
植物 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培育 挽救 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