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基本素质测验答题技巧-把握前提解题要点
台州人事考试网提醒你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行测答题技巧:前提型题目在国家公务员考试
中也是常考题型,大家应该注意学习,并掌握前提型题目的解题要点。
一、前提型题目题型特点
前提型题目一般是在题干给出了某一论据和结论,但由该论据不足以推出结论,还需要补充一个
新的论据,在两者共同的作用下,才能保证论证的正确。
要想做好前提型的题目,我们认为,考生首先是要先辨别出哪些题目属于前提型。在公务员考试
中,前提型的题目有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上述推论最可能基于下列哪项假设?
下列哪项是以上论述所需要的前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上述推断才是必然可靠的?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假设必须为真的一项是:
上述论断是建立在以下哪项的假设上的?
二、前提型题目解题方法
前提型题目其实就是补充论据。大家在解题时,可以首先分析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出题干论述中
所缺少的论据,或将选项代入,找出使论证成立所必须假设的一项,即为正确答案。
在考试中,我们可以从建立联系、排除他因和推论可行这三个角度来补充论据使得论证有效。
(一)建立联系
论证形式:论据M→论点N(M与N之间有明显的跳跃);
所需前提:在M和N之间“搭桥”,建立联系。
例题:
两组学生,其中一组参加了古文训练班,另一组没有参加。在语文考试中,参加过古文训练班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的学生的平均分数高很多,因此,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成绩提高,就必
须让他们参加古文训练班。
下列是上述论证依赖的假设的是()。
A.很多学生参加了古文训练班
B.学生的父母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古文知识
C.语文成绩的提高与参加古文训练班没有必然的联系
D.只有参加古文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
【解析】:此题答案为D。“因此”前后分别是题干论证的论据和论点。其论证为:“参加过古
文训练班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参加过的语文考试的平均分高很多”(M)→“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参
加古文训练班”(N)。
要使该结论成立,需要在“参加古文训练班”和“提高语文成绩”之间建立联系。只有D项通过
假设“只有参加古文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成绩”,使得结论成立。A项与提高成绩无关;B项“学生的父母”在题干中没有提及,是无关项;C项若作为前提,无法得到题干结论。
(二)排除他因
论证形式:论据M→论点N;
例题:所需前提:说明没有其他因素影响论点N的成立。(即M是推出论点N的唯一要素)
政府应该不允许烟草公司在其营业收入中扣除广告费用。这样的话,烟草公司将会缴纳更多的税金。它们只好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而产品价格的提高正好可以起到减少烟草购买的作用。
以下哪个选项是上述论点的前提?
A.烟草公司不可能降低其他方面的成本来抵销多缴的税金
B.如果它们需要付高额的税金,烟草公司将不再继续做广告
C.如果烟草公司不做广告,香烟的销售量将受到很大影响
D.政府从烟草公司的应税收入增加所得的收入将用于宣传吸烟的害处
【解析】:此题答案为A。题干没有明显的关键词,分析其中的因果关系,可知,题干的论证为:“不允许在其营业收入中扣除广告费用,烟草公司将缴纳更多的税金”(M)→“只好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N)。
要使推理成立,必须保证没有别的因素影响这个推论。A项是题干的论证所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事实上烟草公司可以通过降低其他方面的成本来抵销多缴的税金,那么,烟草公司就不会被迫提高价格,这就动摇了题干结论。
(三)推论可行
论证形式:论据M→论点N;(也可能只有论点N。)
所需假设:使N可行或有意义。
例题:
面试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经过面试,如果应聘者的个性不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则不可能被录用。
以上论断是建立在哪项假设的基础上的?
A.必须经过面试才能取得工作,这是工商界的规矩
B.面试主持者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哪些个性是工作所需要的C.面试的唯一目的就是测试应聘者的个性
D.若一个人的个性适合工作的要求,他就一定被录用
【解析】:此题答案为B。题干最后一句即为结论,即如果应试者的个性不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则不可能被录用。
要使该结论成立,要求面试主持者能够分辨出哪些个性是工作所需要的,否则,就无法知道应聘者的个性是否适合待聘工作的要求,题干结论就没有意义,因此B项是题干论证的前提。
三、前提型题目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题干,弄清楚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其中的漏洞。
2.分析选项,排除那些明显不能弥补漏洞的选项。
3.用反向代入法来验证那些可能正确的选项。
反向代入法是指将选项的否定代入题干,即假设该选项不成立,验证题干结论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则为正确答案。
第二篇: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答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答题技巧
*如何巧妙利用眼神辅助言谈
应试者若能懂得目光语的含义,那么在面试中就能巧妙 地利用目光语辅助言谈。
应试者在面试时,目光运用的要求是:
1.注视对方,目光要自然、柔和、亲切、真诚
注意不要死盯着对方的眼睛,否则,会使对方极不自在,同时,也不要在某一局部区域内上下翻飞,否则会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不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显得心不在焉;不要含胸埋头,显得胆小萎缩或者对谈话不感兴趣;不要高高昂起头,两眼望天,显得傲慢,否则都是失礼和缺乏教养的表现。
眼睛注视用得多的有三种:
(1)凝视。集中目光看对方,如果是公事,目光限制于前额到双眼,使人感觉你很诚恳认真;如果是社交,就看双眼到嘴三角区;如果是关系非常亲密的朋友,就看双眼到胸。
(2)环视。眼睛向前然后有目的的扫一下,好处是使所有听你讲话的人都注意了你,不觉得你在和他(个人)交流,能较全面地了解听众的心理反映。而且可根据你的环视随时调整说话的节奏、内容、语调,把说话的主动权控制住。即不能只注视其中某一位考官,而要兼顾到在座的所有考官,让每个人都感到你在注视他。具体方法是,以正视主考官为主,并适时地把视线从左至右,又从右至左(甚至从前至后,又从后至前)地移动,达到与所有考官同时交流的效果,避免冷落某一位考官,这样就能获得他们的一致好感。
(3)虚视。就是似视非视,演讲就需要这种虚与实的目光交替,“实”看某一部分人,“非”看大家,演讲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
2.注视对方时要注意眨眼的次数
一般情况下,每分钟眨眼6~8次为正常,若眨眼次数过多,表示在怀疑对方所说内容的真实性,而眨眼时间超过一秒钟就成了闭眼,表示厌恶、不感兴趣。
3.在交谈过程中的目光对视
若双方目光相遇,相对视,不应慌忙移开,应当顺其自然地对视1~3秒钟,然后才缓缓移开,这样显得心地坦荡,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一遇到对方的目光就躲闪的人,容易引起对方的猜疑,或被认为是胆怯的表现。
第三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http://v.huatu.com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入口、大纲解读、最新考试资讯及海量免费备考资料:http://url.cn/T2myV3
申论的题型可以分为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应用文题、文章写作题。那么,这些题型的作答要点在哪里呢?考生应该如何下手才能得高分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这些问题分题型一一为广大考生解答。
(一)归纳概括题
(1)概括全部内容题型。包括两类:一类是全部材料的内容,一类是概括一则或者数则材料的全部内容。考生要遵循材料内在逻辑,按照“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逻辑顺序,详略得当地安排各部分。
(2)概括部分内容。主要表现就是概括问题、原因等等。对于概括部分内容的试题,考生要注意在概括题干的主要要求时,要注意言简意赅,直入主题,不要乱添铺垫,要视字数而定。这种题型的答案内容,主要主要是并列的,因此,考生要全面概括出来,不要落掉任何一点。
(二)综合分析题
考生在作答综合分析题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严密的逻辑思维,把材料所反映的要点合理地组织起来,一步一步地阐述清楚。
(1)启示型分析题。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条理清晰地将材料中问题和现象蕴含的经验和教训逐条阐述出来。
(2)解释型分析题。首先要直接点明材料的本质含义,引领全篇;然后运用理论阐述本质含义,并结合材料具体事例进一步深刻阐述;最后作出权威的结论,重申本质含义,突出重点。
http://v.huatu.com
(3)评论型分析题。针对某一个观点评论,考生要直接表明观点,破题表态;然后结合材料,从观点或现象的原因、影响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几种不同观点的评论,考生首先要分别概括评论对象,作为评论观点正误的依据;然后,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解释和阐述。
(4)判断型分析题。先对题目给定的备选项与给定材料的原文进行比较,找出差异,看是否和符合材料的主旨,然后概述理由,对错误的选项要阐述错误的理由,并提出简洁的修改对策。
(三)提出对策题
发现问题、界定问题都要从材料中分析得出。申论材料主要有三种材料构成,案例型、数据型和观点型。材料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案例型和观点型材料中,考生要善于从具体事例中发现问题,从观点型材料中概括问题。
申论考试材料涉及很多事件主体、事件对象、各方观点及利益,考生在解读材料时,往往无从把握。首先,考生要明确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即出题者的要求。把握住主要倾向后,把材料中的观点,问题归类,去粗取精,保留考查的内容。其次,理顺利益关系。材料反应的问题往往涉及众多利益群体,考生要根据主要思想倾向理顺各方利益,综合考量后,制订兼顾各方利益的折中方案。
(四)应用文题
熟悉常见公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公文种类繁多,写作要求和格式各有千秋,考生很难驾轻就熟,然而,公务员考试考查的公文种类主要是比较常见的几类,也是日常经常见到的几种公文,比如,通知,宣传纲要,事件调查等等。因此,考生只要掌握几种常见的公文种类就可以了。
http://v.huatu.com
明确作答思路和逻辑,做到条理清晰。公文特殊之处除了格式,就是内在逻辑,公文是有关政府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的文章样式,是一种正式文章,对内在逻辑有明确的要求。公务员考试公文题也是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的,即“情况-问题-原因-对策-意义”,那么考生就要熟记这个解答思路,详略得当地安排各个环节,可以迅速解题。
(五)文章写作题
考生在申论写作过程中还需掌握必要的技巧,这样才能帮助考生短期内高效掌握申论文章写作,提高实战成绩,增强应试信心。下面中公教育申论辅导专家从标题、开篇、铺展、结尾四个环节,介绍几种新颖实用的申论写作技巧。
(1)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题目的好坏决定着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因此,考生必须要给文章拟一个精彩的、响亮的题目,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睛,让老师看了过目不忘,一见倾心。
考生可以运用二种技巧,一是小处着眼,以小见大。在申论文章所给出的资料中可能包括很多角度、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入手选题,选择一个小的角度然后再作适当的扩充,能使话题由小变大,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二是语言有力,匠心独运。根据申论文章的特殊文体、语言环境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一些写作手法,比如正副标题、引用名言警句等,语言干净利落,铿锵有力,让题目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这样会使整篇文章锦上添花。
(2)文章开头要高屋建瓴,从高处落笔,亮处着墨。起笔要有力、开头要开得精彩,方法是起笔要高。在文章开头,我们运用最醒目的语言,直接申明题旨,点明文章主题,提出最高层次的论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点明问题要从亮处着墨,从成绩、进步、优势等积极面说起,先说亮点,后说阴暗面;多说成绩,少说问题;多颂扬,少
http://v.huatu.com
报忧。通过合理分配“成绩”与“问题”的笔墨,使论述焦点集中于“成绩”一类亮点,给全文奠定一个积极的基调,最终指向问题的解决,使阅卷者有一个上佳印象,对引起下文也有积极作用。
(3)文章的展开部分主要是原因、影响和对策的阐述及论证部分,那么,我们要深刻地分析原因,客观地总结影响,充实地完善对策。文章阐述和论证的全面展开,应多有转折、有递进、有对比,要综合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深刻、客观、充实地展现文章的主体,全面提高材料组织力、文字表现力,使文章步步为营,跌宕起伏,始终吸引读者,不断将读者导向自己的观点,让阅读者知道问题将怎样解决。
(4)文章结尾,内容上,无论我们问题是否解决,情况是否好转都要指明问题的解决上来,分析或者展望问题的解决,给阅卷老师一个美好的结果。结尾方式上,考生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增加文采;引用政府政策理论,增加深度;总结前文,前后照应畅想未来等等。
申论思维这才是真正的申论答题技巧
在阅读有关申论方面的书籍时,常看到“思维”这几个词汇,也有很多人把申论的思维总结出来,给广大考生提供了很多大帮助,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但是,到底什么是思维呢,什么才是申论的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本文就这一个小问题作一个小小的探讨。只有在平时的训练中,潜移默化的培养这种思维,这才是真正的申论答题技巧。
第四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08-20 15:08:38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字体: 大 中 小 】
申论在公务员考试中的笔试卷面分是100分,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笔试中的分值相同,地位相当,行测行测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会达到一个70分左右的分数,但想要往上提高就比较困难了,但是申论不一样,申论考试的分数普遍偏低,如果能在申论上有所突破,与别的考生在分数上拉开了差距,那么你就离公考成功很近了。如何才能在短短的150分钟之内获得较高的分数呢?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就为你介绍一些申论阅读材料及答题的技巧。考生也可以通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充分了解和熟悉历年的各种考试题型,撑握各种快速解题技巧,争取在笔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一)阅读材料的技巧
阅读申论材料是考好申论的第一步,申论考试时间是150分钟,阅读材料的时间是40分钟左右,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阅读完6000-8000字的文字材料并抽取出重要的信息,是每一个考生都面临的问题,在阅读材料的时候运用一定的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技巧:
第一,信息分类法。信息分类法是对材料所蕴含的信息按性质进行分类,看是属于问题描述类的、问题分析类的还是政策表述类的,从而正确区分材料的类别和作用,建立对材料的总体认识的方法,通过认定材料是讲什么的,包含哪些信息进而明确材料对应哪些问题,这是最直观而快速的阅读方法。
第二,词汇提示法。词汇提示法是借助词汇提示,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和重要信息,从而认识材料的意义和价值。比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近说,全世界新增加了1亿缺粮人口。再比如:广东的成功也是中国的成功。然而,广东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这里的“说”和“然而”都属于重要的标志性词汇,从这些词汇的前后语句中,往往都能发现重要的观点或结论,这些都是我们作答要点所在。
第三,节奏阅读法。有些材料需要我们细读,有些材料则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我们的考试时间有限,比如一些数据型的材料我们采用跳读法即可,数据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本身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要描述的事实,我们只需看材料的前一句和后一句;再比如一些案例型的材料我们可以采用快读法,我们只需要着重去看该案例的主体、主体的处境、采取的措施、产生的结果以及由此得到的推论。
第四,题文对照法。我们可以边看题边阅读材料,这样我们的阅读会更加有针对性,也更方便我们提炼对作答最有价值的部分。
第五,点画圈注法。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标记出对于作答有关键作用的部分,这样不仅节省考试时间,也更能帮助我们找准答题点,保证不会遗漏要点。
(二)申论答题的技巧
申论考试的作答时一般都会有一些语言要求及字数限制,在考场上考生不仅要知道如何答题,还要会答题,作答时要层次清晰,语言简练,要点齐全。这就需要大家在考场上学会灵活运用,摒弃复习时的套路和模板,理清自己的思路和文章关键词来回答问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层次清晰。层次清晰要求考生在作答的时候把要点归类,分条作答,在分条的时候要把答案分成互不重复、互不交叉的几点来表达,避免啰嗦和重复,考官阅卷的时候一般都是采点给分,当你把要点非常清晰的呈现在考官面前的时候,分数自然也就到手了。第二,语言简练。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答时用很精练的语言采集到得分点,没有必要对此
进行解释,除非是题目就要求你解释某一个词或者某一句话,否则就答到采分点立刻打住,不要再做过多扩展,既耽误了你的时间,又可能因为你在解释性话语上浪费了太多的笔墨导致你超出答题字数限制。
第三,要点齐全。针对题目的关键词,所涉及的问题,都要得到解决,或者说,题目的重要采分点都要说到,要全面,一题不能只答两点就答完了,有头有尾,分析问题全面,有反有正,辩证的思想一定要有。
(三)申论作文写作的技巧
申论作文的写作模式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策论文,一种是政论文。
申论策论文写作技巧是:
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概括材料,摆出问题、危害、恶劣的影响、原因、教训等,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
第二部分:分析原因(原因通常在材料里,根本原因在相关的大政方针里。原因+材料里的事例、分析的文字。通常用“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关联词,显得条理清楚,思路清晰。字数在300字左右)。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在这一部分针对分析的原因一一对应提出对策并加以论述,字数在400-600字)。
第四部分:结尾(结尾部分照应材料、照应问题、照应开头。通常使用“总之...,只要...之类的语言对文章进行一个总结。字数在100字左右)。
申论政论文写作技巧是:
第一部分:提出论点(概括材料,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或治本措施、或大政方针、政策的某一层面内容、或重要的精神、指示、意见等,200字左右)。
第二部分:分析论点(论述材料反映的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一般写三到四点,主要是自己对一公布的大政方针的把握进行提炼概括;在材料里面有表述的从在材料里找出来;也可以从材料围绕某种精神给定事迹中提炼出精神,然后展开论述300-400字)。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提出落实建议或学习的措施并加以论述,如为什么要用这条建议?想要达到什么效果?结合材料具体做法有哪些?400-500字)。
第四部分:结尾(照应材料、照应问题、照应开头。100字左右)。
一般而言,策论文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比较符合考生的思维习惯,而且在前面作答过程中也涉及了一部分与分析问题原因和解决问题措施的内容,思路会更清晰,当然,具体的写作还是根据个人所擅长的模式进行,不管采取哪一种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高分。
第五篇:申论答题技巧: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归纳要点如何举一反三
申论答题技巧: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归纳要点如何举一反三
申论答题技巧
归纳概括题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上的“常客”,频率之高足以引起各位考生的高度重视,在备考阶段如何在此类题型中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中公教育专家在此给予详细解读。
一、归纳要点的技巧
1.抓关键词法
查找并归纳出要点,是作答归纳概括题型的基础。要点有显在的、直接体现于文句之中的,但多数情况下,要点代表着资料的内在意义,隐含于材料的深层与核心,需要借助适当的方法,使深藏不露的要点得以浮现,为整理加工形成答案提供依据。
阅 读申论给定资料、掌握资料内容主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抓关键词,抓住了关键词,就等于抓住了资料的要点,对把握资料精神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关键词是给定资 料中出现频率高、与题目要求有内在关联的实词,对资料中的词语出现次数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比较不同词语在资料中出现的次数,是找出关键词最简便易行的方 法。
考生可以通过在材料上标注、圈点、勾画等方法查找高频实词,看哪些词出现的次数最多、频率最高;进而对高频词比较意义、权衡轻重,看哪些词语同题目有内在关联、对理解材料有实质意义,其中哪个词意义更为关键,即可判定为关键词,从而准确定位关键词,把握材料的主旨和要点。
【示例题目(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点拨】
通 观2009年申论试卷,给定资料中反映“当前经济发展主要问题”的是前6条,在这6条的范围内,“产业结构”一词出现了2次,“产业”出现了11 次,“结构”出现了3次,“模式”出现了5次,“升级”出现了3次,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句,几个词同时出现了一次。这些在不大的篇幅内反复出现的 实词,就是给定资料的关键词。用对比查找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资料中抓取这些关键词,通过增补词语、连接成完整和通顺的句子,就可以形成一条要点的表述。比 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比重过大,在产业链位置过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亟须优化升级。
2.层层见骨法
申论答题技巧 http://bj.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kaoshitiku/shenlun/
层层见骨指的是筛选资料内容、删减语言要素,剥离资料的非本质、非主要部分,使资料的中心思想与本质内容得以呈现的方法。简言之,就是通过“删繁就简、去皮存核”取得资料的要点,层层突破文字的外壳找出材料的核心内容。
【示例题目(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
“给定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后变成“死海”。这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00字。
【点拨】
“死海”概念的解释中心在于“死”,而资料中提供了大量的事实。
给 定资料(节选):2007年,渤海实施监测的100个入海排污口中,有91个排污口超标排污,超标排污所占比例居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之首。调 查显示,2003年至2007年,渤海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年均2.25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29%。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和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陆源排污、河流输入和海上养殖业。近年来,渤海海域赤潮发生频次和规模逐年上升。2000年至2007年,发生赤潮 87次,累计赤潮面积2.05万平方公里,赤潮已经成为渤海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
实际上,从世界范围看,海洋及其资源的破坏,波及面相当大,其原因不单是污染,还包括过度捕捞、填海造地、盲目攫取海底能源,等等。
这些资料当中包含着大量要点,通过阅读给定资料,采取层层见骨法分析提炼就可以得出。作答该题时要求考生从大量资料中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剥离其中的大量修饰成分、非实质信息,抓住几个关键词——污染严重、赤潮频发、鱼类绝迹、过度开发等,获取核心内容,最后经过整合加工得到准确答案。
二、整合要点的技巧
1.彩线穿珠法
彩线穿珠,是依据资料成文的脉络即线索,组织要点的文字表述、形成答案的方法。其本质是一条主线,串起相关各点。
【示例题目(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不必写成文章,不超过300字。
【点拨】
涉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问题”的资料,是由“转变发展方式”一条主线和“加强自主创新”、“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保障粮食安 全”三条副线构成,其答案的表述就应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有关各条次要线索、各个侧面、各个要点串联起来。如:当前我国亟须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可持续发展。
2.散点透视法
散点透视法指的是概括得出的要点彼此之间为并列关系,要根据一个观察问题的正确角度,把有关的各项要点聚集在一个平面上,按照一定顺序均衡地罗列出来的方法。这样既全面反映概括对象的特点,又通过一个合理、恰当的角度,正确地认识资料所反映的事实与观点。
【示例题目(以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点拨】
从给定资料可以看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过度开发、污染严重、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法律法规不健全、渤海自我更新能力差”等,它们是平行并列的关系,需要考生从资料中提炼出来,并且按照从主要原因到次要原因的顺序加工整合。
具体答案可以表述为:原因一是渤海地区资源开发过于频繁,导致陆源污染严重;二是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环境与经济效益,使之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 海地方政府治理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三是职能条块分割,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之间难以进行海陆一体化综合治理;四是法制不健全,《碧海计划》缺乏 法律强制效力,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各个管理体系的对接统一,直接影响治理效果;五是渤海湾是内海,一旦污染,其自我更新周期长。
专家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在“散点透视”式的答案中,虽然要点之间是相互并列的,但各项要点出现在答案中的先后顺序,要遵循客观规律和一定的逻辑顺序。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