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典型促服务,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文章标题:树典型促服务,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城建局作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窗口服务单位,其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这些年来,我们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认真抓好宣传典型促行风建设工作。XXX年城建局在全区率先推出了社会服务承诺制,之后又相继推出了政务公开、首问责任制,建立服务窗口,推出特色服务,如XXX年推出了“XXX小组”,XXXX年推出房产受理中心,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房管处被评为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城建局被评为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XXX年区城建局还被评为区首批文明机关。
回顾近年来评选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搞好工作的关键
局领导对抓好十件新事评选工作很重视,将这件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来抓,专题开会研究、部署评选工作,将宣传工作列入各支部的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由各处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并由办公室具体负责十件新事评选的日常工作,切实抓好十件新事的动员、推荐、评选报送工作。
二、组织保证是搞好工作的前提
我们在十件新事评选工作中基本做到制度化、经常化、群众化,在组织形式上力求多样化。十件新事主要通过动员、推荐、评选和表彰四阶段来实现。在评选中,我们努力做到动员深入,评选严格,表彰及时。为了及时了解信息,掌握情况,城建系统建立了一支由各单位派员组成的通讯员队伍,及时反映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局党委在各单位上报的好人好事中推选中最典型的好人好事,参加全区十件新事评选。对被评选为十件新事者,我们及时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和召开职工大会形式,大力宣传新人新事,扩大典型效应。通过宣传发动,使职工感到了榜样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从而自觉以先进为榜样,使那些平时表现好的工作更加积极,平时表现较差的也在身边先进的带动下,主动工作不甘落后。如区环卫处XXX为盲人倒马桶被评为区十件新事以后,由于工作调动,他原先所在的班组自动接下了为这对盲人夫妇义务倒马桶的事,真正起到“闪光一点,文明一片”的效果。由于十件新事评选工作推荐有网络,评选有制度,系统好人好事及时得到肯定表扬,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三、抓住典型是工作的基础
局党委以十件新事评选为契机,积极宣传身边典型,用身边的典型带动人,促进系统的两个文明建设。如文教房管所的董志海师傅原是名普通的管道工,在学习徐虎活动中,他主动请缨,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董志海小组”,数年如一日地坚持管道应急维修全天候服务,被大家称为“宁波的徐虎”。我们将他的事迹通过多家媒体广为传播,并在宁波建设系统和局系统内推广他的精神,97年“董志海小组”全天候服务事迹被评为区精神文明十件新事之一。
四、促进服务是搞好工作的宗旨
通过评选十件新事活动,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十件新事评选让职工议职工评,克服了评选先进由领导一锤定音的现象,使先进典型的群众基础好,科学性强,同时那些助人为乐、努力工作的职工被选为十件新事,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关心集体,为单位多做贡献的热情。同时,职工从身边的先进事迹中得到了启发,受到了教育,形成了比学赶潮的热潮,单位凝聚力大大加强,服务质量有明显提高。如文教房管所以群众的满意程度为标准,长期不懈地抓好服务,推出了“365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后,白沙、文教、孔浦房管所也相继推出了“365天24小时”服务措施。其中文教房管所被评为市XX年度先进集体、行风建设示范窗口,XX年被评为区十件新事。
《树典型促服务,推动“两个文明”建设》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树典型促服务,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第二篇:树典型 促廉政
抓亮点 树典型 促廉政
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开展以来,我分局不断涌现出一批廉洁奉公、勤政廉政的先进个人。为了能够以点带面,弘扬正气,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5月24日经车购税分局党建会议研究决定树立一名廉政先进典型,由全体税干选举,推选出办税服务厅主任杨海云同志为廉政先进典型,给于通报表扬,并号召全体税务干部像杨海云同志学习。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代表,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要最大限度的把“典型效应”变为“社会效应”,大力弘扬先进精神,发挥先进导向作用。通过廉政宣传月活动的开展,广泛宣传勤政廉政先进典型事迹,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一名老党员,杨海云同志非常热爱本职工作,一心奉献在办税厅。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他能处理好“强化管理”与“优质服务”的关系,牢固树立严格执法就是对纳税人最高层次服务的思想,把优质服务体现到严格执法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分局所有税干,成为党风廉政建设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和一大亮点。
通过树立廉政典型,要建立起宣传学习廉政勤政先进典型的长效机制。要着眼于当前的形势与任务,紧密联系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活动深入
持久的开展下去。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培树典型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培树典型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2年09月12日16:4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利用典型服务推动基层工作开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宝贵经验,也是基层党组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高公岛乡党委紧紧把握创先争优的时代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紧贴实际,把培树典型贯穿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始终,大力选树先进典型,致力用身边的典型说服、教育、感染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全乡广大干群全力投身“精致高公岛,临港后花园”这一发展主线。目前,全乡已形成学习典型、崇尚典型、争当典型的良好风气,有力地推动基层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促进村、乡两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跨越式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培树典型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现实意义
培树和宣传先进典型,鲜明凸显出我乡跨越发展进程中敬业进取、无私奉献、建功立业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建设家乡、服务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对于弘扬社会进步发展的和谐风气,树立起以人为本、干事创业的良好干部形象,使各个基层党支部在为民服务意识上牢固树立赶超标杆,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投身新渔乡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催化促进作用。
1、大力培树和宣传典型,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决于广大基层党员在服务人民群众中迸发的生机和活力。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群众的榜样,是引领时代进步的“风向标”,也是激发干群争优向上的内在动力。培树先进典型,在广大党员群众中树立一面旗帜,弘扬一种精神,营造一种风尚,让想干事、干好事的人学有目标、干有希望,产生强烈的岗位归属感和荣誉感,使党员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你奉献,我付出,他赶超,形成团队合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自然水到渠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你追我赶中得到不断提升。从我乡培育和选树的一大批先进典型来看,这些无名英雄和先进集体,用朴实平凡、发人深省的先进事迹和踏实苦干、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成为广大干群“争一流、勇夺冠”的强大精神支柱和不懈动力,有效地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大力培树和宣传典型,是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群众的精神意志是基层党组织队伍攻坚克难的有力靠山,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活力源泉。大力培树和宣传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学习先进、争创一流、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激励和鼓舞广大干群主动挖掘自身潜力,加倍努力地投入工作,在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进而推动小康社会深入发展。近年来,高公岛乡与时俱进推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如“渔乡创业带头人”王树敏,潜心研究 条斑紫菜养殖技术,在他的带动下,高公岛乡紫菜养殖户如雨后春笋,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产业迅速发展,人均收入逐年递增,高公岛乡也被誉为“全国紫菜之乡”;2011年黄窝村荣获“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搞建设,支部将发展资源面向渔民,将富民增收政策面向养殖户,全力践行为民服务,带领全体村民发展水产养殖和特色旅游,把一个原本负债累累的贫困小渔村,建设成为全区排名靠前的小康村。
3、大力培树和宣传典型,是全面展示新时期沿海人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面对新一轮沿海大开发历史机遇,高公岛乡作为连云区跨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渔民群众需要有更加开明开放的沿海意识、率先发展的争先意识,全乡上下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树立热爱高公岛、建设高公岛、发展高公岛的主人翁意识。近年来,“双十示范”高公岛村党支部、“劳动模范”惠志义、“十佳大学生村官”裴小龙、“巾帼女能手”金立娣、“我们身边的好人”梁兴友、渔业“科技入户优秀示范户”惠康银、“五好家庭”刘道喜家庭等等。他们无不展现出渔乡人民群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精神实质。培树和宣传典型,让先进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形成人人追求进步的良好社会风气,推动群众改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转变作风态度,树立起新时期渔乡沿海人形象。
二、培树典型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具体实践
长期以来,高公岛乡把典型培树工作作为创新队伍建设和推动全乡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引擎”,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举措,做到挖掘早、宣传广、培养好、储备多,典型培树取得了显著成效,几年来,培树出市级“文明村”黄窝村、区级“优秀基层党组织”高公岛村党支部等3个先进集体和区“文明市民”张立祥、惠康英,“优秀党务工作者”刘海香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有力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1、高度重视,统筹全局,提供组织保障
高公岛乡党委、政府对典型培树工作高度重视,选树范围从机关、行政村到紫菜协会、非公企业、渔民群众,分门别类,实现全覆盖,广泛调动全乡干群服务创建积极性。乡以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为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村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为典型培树科学发展提供保障。首先,在长效机制上,乡制定了《关于选树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先进典型意见》、《关于评选表彰高公岛乡“标兵家庭”及“平安家庭”的通知》和《关于评选十佳文明户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典型培养工作职责、任务、方法以及选树典型计划、类型等,对典型选树工作加以规范。其次,在典型选树程序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照基层推荐、群众评议、票选公示、党委研究决定的程序,把有公信力、说服力、感召力作为考察的关键。
2、立足工作,创新载体,搭建服务载体
高公岛乡立足有利于吸引人气、有利于激发活力、有利于推动工作,不断创新载体,挖掘培育典型。一是搭建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平台。2006年,高公岛村新农村服务中心建成使用,中心建设完备,着力打造“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及民主议事维稳中心”四个中心。2010年,乡建立渔港码头党员信息服务站,2011年,高公岛村建立海产品交易市场党群综合服务站。目前,黄窝村、柳河村新农村服务中心建设已提上日程。现有各中心、站点专人专管,设施齐全,成为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高公岛乡基层党建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服务载体的搭建为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撑,为党员发挥带头作用提供了有效载体。二是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表彰奖励活动。近年来,我乡表彰奖励了刘海香、张立祥、王树敏、梁兴友、惠康英等先进个人典型,黄窝村和高公岛村两个先进集体,“学习型家庭”、“低碳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及“平安家庭”等40个家庭受到表彰。
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培树重点。
高公岛乡是传统的渔乡,民靠海富,乡以海兴,海洋经济是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借力区建设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区的发展思路,高公岛乡近年来立足海岛资源优势,大力科学发展海洋经济产业。与此同时,乡涌现出一批头脑活、干劲足的优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班子好与坏,全靠班长带”,目前高公岛乡已有“双强双带”型党员干部33人。“巾帼女能手”刘海香创办连云港富华紫菜有限公司,通过“无候选人直选”选出的非公企业支部书记金怀玉拥有和润和宏兴两家紫菜加工有限公司,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企业共有职工90多人。树立以刘海香、金怀玉、张立祥、张祖宇为代表的“双强双带”型基层干部先进典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致富不忘村里人,主动为渔民提供养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利用本厂的技术力量为渔民群众举办紫菜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培训班,成为高公岛渔民致富的带头人。在他们的引领下,高公岛乡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得到了深入推进。
4、正面引导,深挖内涵,广泛宣传典型。
先进典型的培树既要善于挖掘和发现,更要善于培育和宣传,进而扩大影响力、增强感染力、延续生命力。高公岛乡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扩大典型宣传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一是广泛宣传,提高典型影响力。在上级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有利宣传阵地,在青年团员中宣传“十佳大学生村官”裴小龙奉献基层先进事迹,宣传“优秀青年志愿者”付晓热衷公益、自我奉献的先进精神,在全乡党员队伍中宣传老党员惠永根、梁兴友为群众、为党发挥余热的崇高思想,在普通群众中宣传助人为乐的“文明市民”惠康英。利用报纸、刊物、网络、宣传栏等多渠道宣传,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集中宣传报道典型的先进经验和突出事迹,以点带面,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扩大先进典型的感召力。二是向上推荐,扩大典型辐射。积极向上级部门和媒体推荐,通过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各类先进典型及时有效地宣传推广,扩大创先争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高公岛村“海岛妈妈队”是海岛先进品牌的重要展示。十多年来,高公岛村“海岛妈妈队”自编自导了《大中国》、《大丰收》近20套舞蹈节目,参加了上百场文艺演出,并多次获得荣誉褒奖。2011年,通过推 荐,高公岛村“海岛妈妈队”获得了省级“巾帼文明健身队”荣誉称号。在“海岛妈妈队”的引领下,高公岛乡全民健身运动近年来得到了大普及大发展,村民参与健身的热情年年高涨。
三、进一步培树典型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思考
高公岛乡虽然在培树典型上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体量小,人口少,条线不多,还存在很多老典型逐渐减少、新典型不多、表彰领域范围不全等问题,下一步将围绕一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
一是分领域开展典型选树,在不同条线培养先进。要明确主题,创先载体,分行业培育。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明确不同创争主题。比如在村级党组织可以以“发展特色渔业、建设美丽新渔村”为主题开展活动,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可以开展“提高工作服务水平、促进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开展活动,党委要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充分借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功经验,精心设计特色鲜明、务实管用的活动载体,防止“一张面孔”搞活动,“一个模子”出成效。
二是老典型要有新举措,在引导上下功夫。对于老典型要加大总结提升的力度,引导做好举措创新,不断探索挖掘新经验、新做法。要打破“完美无缺型”的传统思维,重在示范挖亮点。人无十全,瓜无滚圆。作为典型同样不可能十全十美,完美无缺,只要一方面或几方面做出了超越其自身条件的突出表现,有示范意义和可学性,我们就把它列为典型加以培养。高公岛乡柳河村聚集了全乡60%的紫菜加工企业,我们把它列为 “一村一品”的培育对象,区乡联动,全力呵护,激励柳河村各紫菜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合力打造“连云港市紫菜加工第一村”,努力走出一条以紫菜加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
三是新典型要有硬指标在培树上下功夫。对于新典型要下硬指标、定硬任务、压实担子,鼓励创新创业,积极做好培树工作。创先争优典型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静态画像,而是一个成长成熟的动态过程。宣传成熟的典型固然能减轻工作,但点燃一个星星之火并使之成为燎原之势,既能达到推进工作的目的,又能达到引领发展的功效。依托现有的山、海、滩资源,将高公岛村羊山岛进行深度开发,形成羊山岛海上观日、休闲垂钓为项目的特色旅游品牌,丰富高公岛乡复合型旅游线路内容,提升地方知名度。
四是抓宣传要有高站位在推介上下功夫。对于典型经验、典型工作,要站在全区的高度加强总结提炼做好宣传,由点及面,扩大辐射带动效应。同时要与先进的弟兄乡街和发达地区搞对接,借鉴经验,发展自己。特别要借助全国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契机,坚持把培树典型贯彻活动始终。通过层层筛选,建立先进典型库,按照不同系统、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分别确定培树典型。在全乡范围内中培树一批叫得响、立得住、推行开的典型,在各部门培树一批可亲、可信、可学的身边典型,在行业系统培树一批业务精、技术高、服务好的行业典型,通过宣传先进模范、推广典型经验、加强评论引导,扩大典型的带动效应和影响力,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连云区高公岛乡党委)
第四篇:树学生榜样促学风建设
树学生榜样促学风建设
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学风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学风建设是一个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灵魂,良好的学风是学院宝贵的财富。而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使学生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
为促进我院学风建设,我系将举办针对学风建设的一系列活动,针对同学们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益,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为了让同学们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我系决定举行“树学生榜样,促学风建设”的评比活动,从而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同学们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及趣味性。引导广大同学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读书热潮,促进学风,逐渐培养同学们各方面的素质。
一、活动形式
评选出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榜样同学,以海报,会议,采访等方式向全院同学宣传该同学的优秀事迹,典型事迹,感人事迹等,使其成为全院同学学习的榜样,引导同学们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活动时间
1、海选:2010年5月3号─5月6号
2、初选:2010年5月10号─5月16号
3、复赛:2010年5月20号
4、决赛:2010年5月28号
三、活动对象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学生
四、活动主题
评选“十佳个人学习榜样”
五、主办单位
医学系学风建设部
六、榜样学生的评选:
1、评选榜样同学的标准:
A、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优异;
B、热爱同学,认真学习,且平时表现优秀;
C、具有学习方面的特长。
D、各科成绩在80分以上,平均分在85分以上; E、必须是各系部的党员培训者;
F、无违纪、违规和不良行为者。
2、活动的具体内容:
A、每个系固定推选人数(护理系20人,医学系15人,药学系13人,机电系10人,土建系10人,经管系8人,电子信息系5人,生物系5人);
B、参加评选“十佳学习榜样”的同学可由系部推荐;
C、参加评选“十佳学习榜样”的同学可由同学推荐;
D、参加评选“十佳学习榜样”的同学可以自我推荐; E、最后经各系同学和老师考核通过选出10个“十佳学习榜样”。
七、活动意义
树立学习榜样,使同学们能够抓住青春年华,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激发同学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在校园大环境里勤奋学习,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让我系的同学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医学系
2010.4.12
第五篇:学雷锋、树典型
上海交通大学
2012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以3月5日“学雷锋日”为契机,鼓励全体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意识;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建设,让“我志愿、我快乐”的志愿文化扎根在学子的心中。
营造浓厚氛围,强化志愿服务意识
学校积极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在校内外掀起学雷锋、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潮。一是开展集体教育宣讲,以雷锋精神感染学生。组织学生观看主旋律影片《雷锋》、《离开雷锋的日子》,重温雷锋感人事迹;邀请道德模范代表、优秀志愿者等作事迹报告,令学生近距离感受新时代“学雷锋”的生动案例;二是挖掘宣传先进典型,以身边人物引领学生。通过《上海交大报》专版、学校主页“青春足迹”专栏、人人网、微博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同学身边的“活雷锋”;三是发出行动倡议,以志愿实践号召学生。校青志总队向提前录取的学弟学妹发出倡议书,鼓励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以亲身实践感悟雷锋精神;各学生党支部积极探讨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内涵,要求全体党员以身作则,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重视制度建设,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学校整合志愿工作资源,探索完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一是完善注册运行机制。专门划拨资源,对交大志愿者服务网站进行升级改版,与易班、人人网、微博等挂钩,搭建注册志愿者管理的网络平台,强化注册志愿者制度和学生公益联盟运行管理制度;二是完善文化激励机制。在网络平台由专人负责,整理发布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评选“志愿达人”,鼓励志愿者分享服务心得和经历,建立志愿者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温馨家园;三是完善评价保障机制。通过信息化管理,统一全校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配套和完善志愿活动基金使用制度,保障志愿活动开展;四是完善培训辅导机制。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心理辅导,邀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志愿者导师,提升志愿者的工作能力、抗压能力、应急能力等。
设计志愿标识,搭建多样爱心平台
为鼓励师生随时随地亮出志愿者身份,让雷锋精神内化成为行动的准则,学校设计并向师生发放“志愿达人”专属徽章,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传递师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在雨天、交通高峰等情况下,师生佩戴“志愿达人”徽章,表示其自愿以他人共同拼伞、拼车等,实现服务需求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自动配对;号召校内教工私家车内安放“雷锋车”标志,在校区间、校园内为广大师生提供顺风车服务;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师生聚集场所推行“爱心伞”计划,学子诚信借还;设立“朝失夕拾”失物招领点,由专人维持。校园处处涌动志愿风尚,人人都是“志愿达人”。
开展特色活动,打造品牌公益项目
学校通过一系列学雷锋主题活动,提升学生公益联盟及公益社团的引领作用,固化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基地,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深入发展。一是发挥传统项目的号召力。交大“爱的承载”春运志愿者项目连续12年为春节返乡旅客提供志愿服务,“守望”临终关怀志愿者项目接力开展重症病人临终关爱陪伴活动,感召越来越多学子参与其中;二是扶持公益社团引领风尚。成立雷锋学社积极倡导“学雷锋”校园风尚,建立“绿色爱心屋”创新慈善帮困形式,为公益社团配备优秀指导教师,投入资源帮助长期发展。三是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固化活动阵地。依托党团组织生活,发起开展“发现身边的雷锋”特色活动,制作形成一批学雷锋微电影、图片资料,展现高校学子奉献社会的风采和正气。武汉大学
弘扬雷锋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体现,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武汉大学将弘扬新时期雷锋精神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以文化和道德的力量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健全长效机制、打造品牌项目、选树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无私奉献、服务社会,形成了践行雷锋精神、争当先进模范的生动局面。
长效机制让雷锋精神充满活力。学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让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一是实行学分激励办法。学校明确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列为学生必修课,每学年实践时间不少于2周,计1个学分,每个学生至少修满2个学分方能毕业。这一举措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搭建活动平台。学校在全国各地建设了26个校级社会实践基地、16个研究生挂职锻炼基地和100多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引导广大学生将雷锋精神贯穿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近年来,武汉大学400余名研究生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解决技术难题120余项,提交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270多篇,举办实用知识、技能培训40多场,提出合理化建议500余条,有效服务了地方经济建设和百姓生活实际。
品牌项目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学校用活项目制,打造雷锋精神活动品牌。一是深化研究。依托青年研究中心,围绕“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雷锋精神在志愿服务中的发展”、“大学生如何弘扬雷锋精神”等研究课题进行立项,营造学习雷锋精神、挖掘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的良好氛围。学生以问卷调研和主题访谈等形式承接并完成了课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研究》,开创了广泛探讨青年志愿服务理论、以理论促实践的工作格局,极大地提高了志愿服务骨干的理论水平。二是强化实践。将雷锋精神植入社会实践,升华为公益项目品牌。武汉大学志愿者策划实施“梦想花开”项目,自行筹措资金50余万元,在湖北恩施建立11间“艺体教室”,为大山里的孩子提供综合素质教育,项目获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教育公益项目。四年以来,武汉大学学子积极开展“种太阳”关爱留守儿童入户支教活动,2000多名志愿者为近4000名留守儿童提供了576.2万小时的志愿服务。在校内,志愿者组建100支小分队,与100名空巢老人结对,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
先进典型让雷锋精神蔚然成风。学校充分运用典型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践行雷锋精神。一是选树学生身边典型。学校每年都开展珞珈风云学子、杰出志愿服务集体、杰出志愿服务项目、杰出青年志愿者评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背着父亲上学的全国道德模范黄来女,赴贵州义务支教不幸遇难的“全国无私奉献优秀大学生”赵小亭,为汶川地震捐献50万元医用生物敷料的“中国大学生人物”创业典型吴斌,先后献血38次并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陶孝芳,开展急救知识宣讲培训千余场的“湖北省大学生人物”卢章洪等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二是发挥先进典型的传帮带作用,使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学校通过广播、网络、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人物事迹,在榜样的引领和带动下,践行雷锋精神在校园中已形成风尚。陶孝芳就是在听入学报告时成为黄来女的“粉丝”,开始热心献血,她又带动班上全部同学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在赵小亭的影响下,近百支小亭服务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支医支教、法律援助、城市规划等活动。仅2011年,武汉大学志愿者就向近2000名农村留守儿童发放了书包、文具,捐赠了10000余册图书,举办理论宣讲会10余场、主题展览30余场,举办农业科技知识普及讲座30余场,播放红色电影20余场。
目前,武汉大学每年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达到30000余人次,已有17000余人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学习雷锋活动已经在学校机制化、常态化。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成长成才,丰富了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引领了当代青年的时代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