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研讨会心得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心得袁家任2014.32014年3月18日——19日,我们高三历史组全体成员赴兰山参加临沂市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研讨会,收获颇多,现汇报如下:
一、熟悉高三历史讲评课模式
试卷讲评课既要“讲”,也要“评”。“讲”——既要讲考查的知识点,又要讲答题思路,解题策略。“评”——既要评“不足”、评“误解”;又要评“优势”,要评出信心,以利于学生继续学习。
1、要统计
认真批改试卷,是上好习题讲评课的前提。阅卷不是简单地打“勾”、“叉”就完了,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以及典型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按人、按题统计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教师要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把出现的问题归类、找失误的集中点,分析出错原因和知识的遗漏欠缺,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用力,面面俱到。
2、要备课
在统计的基础上,要认真备好讲评课。需要讲什么,哪些不需要讲,要重点讲什么,重点内容怎么讲,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只有对这些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评时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扩展和提高,使讲评成为一次知识的巩固、一次知识的更新、一次知识的收获。
3、要三讲:
(1)讲思路。教师首先要讲清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和目标要求。通过教师讲评,学生能够进一步明确解答问题所必备的知识,认清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讲评中,教师还要给学生讲解答题的基本思路,使学生逐步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讲拓展。讲评不仅要帮助学生组织答案,而且重在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因此,讲评时不能就题论题,要把题目的知识点向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引伸,使学生将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能用到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中去。
(3)讲规范。即答题行文的规范,要对学生在审题的准确性、层次性,答题的逻辑性、严密性,书写的清晰性、规范性,卷面的整洁性、美观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和训练,4、要落实:
(1)落实好知识消化。学生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他们就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讲评后,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做好错误记录,建立错误档案,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下次考试前有的放矢,及时复习。
(2)落实好知识巩固。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和知识点,通过变换角度设计出有一定针对性的巩固性练习,有意识地放在下一次考试中,增加知识点再现率,通过反复强化,巩固讲评效果,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
(3)落实好个别辅导。因为课堂上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个别学生在解题中的特殊问题,在课堂上往往无法得到关注。课后,老师很有必要进一步给予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彻底弄清没有弄懂的问题,强化讲评效果,全面提高成绩。
二、熟悉高三历史复习课模式
1、确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归宿,具有定向、激励、调控功能。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
2、自主复习
通过导学提纲让学生自学教材,对有关内容作全面回顾。学生通过自学发现和寻找自我知识缺陷,确定复习的侧重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选择相应学法。通过自学使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加深对知识的再认。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巡回指导,收集有效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复习课教学策略。
3、精讲导学
将教学内容,按历史知识的“点”、“线”、“面”分为若干小单元,这些小单元构成一个连续渐进、层次各异的“知识链”。教师要教给学生复习方法,通过谈话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讲重点、讲难点、讲疑点,讲联系、讲规律、讲思路,引导学生将某一知识放到“知识链”中去理解、记忆、迁移、联系和运用,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吸取、消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法。学生则以合作学习为形式,多讨论,多沟通,多合作,多竞争,尽力提高自我学习积极性、能动性。
4、精练巩固
(1)在练习题的选择或设计上,选题要有典型性,以历年高考题为主,抓好训练点,注意综合性。要题型多样,单选题、材料题、问答题兼具,比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以低起点,小坡度,目的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成功体验。
(2)练要规范、准确和熟练,三者一体,从严要求。练,要定量限时,提高练习速度,增大思维密度,培养应考能力。
(3)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练习和反馈,发现“教与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要突出思维方法、审题与解题方法的培养。教师在训练的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传授解题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思路,教师适时点拨。
三、熟悉2013年山东历史试题特点、命题趋势的新变化与备考策略1、2013年山东历史试题特点:
(1)凸显学科性,注重历史思维能力考查。
(2)突出研究性,注重对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考查。
(3)注重思想性,情感、态度、价值感与能力有机结合。
(4)体现导向性,实现了有利于中学教学和高校选拔人才的和谐统一。
2、命题趋势新变化:
(1)试题难度明显增加,达到新高度。
(2)历史思维能力和学啃老考查向纵深发展有了新突破。
(3)更加注重和突出学科性,问题设计与呈现方式出现回归传统本真的新动向。
(4)中外史结合将成为试题立意和命制新方向。
3、备考策略:
(1)依据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和高考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对基础知识和基础知识教学进行科学定位。
(2)高度重视单元总结、单元梳理和单元整合。
(3)高度重视史料教学。
(4)课堂训练落实到位。
第二篇:高三地理一轮研讨会心得
高三地理一轮研讨会心得
9月11日至12日,全市高三地理学科一轮复习研讨会在相科长精心筹备策划,罗庄区教研室具体组织,临沂十八中大力支持,全市全体高三地理教师积极参与下,顺利召开。在临沂十八中参加完全市地理学科高三一轮复习研讨会之后,我们高三地理组的全体老师紧锣密鼓的对这次会议的感受又作了充分的讨论,感觉获益匪浅,为我们的一轮复习指明了正确的道路。现将我们的感受和思考做如下总结。
第一部分:关于示范研讨课的观摩
11日下午听了三节公开示范课,分别是临沂十八中侯素卿老师执教的《高三新学期收心摸底考试》讲评课、临沂四中张作彬老师的《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复习课、郯城一中李玉秀的《城市空间结构》复习课;课堂类型虽不一样,但整个课堂的指导思想却很清晰,现就这两节课的特点加以小结如下:
可借鉴之处:
1.对学情和教情的把握到位,学习目标明确,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方法、技巧、规律的总结。
2.在教学过程中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一些知识的总结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已来总结效果较好。这样既可以更好的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又可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的缜密性。
3.密切关注高考,高考的意思强,选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针对性。
4.注重了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老师有意识的向学生展示两种较典型的类型不同的答案,让学生分别评定其优劣,并找出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再与自己的答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规范答卷的示范作用,远远胜于老师的说教。
5.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板图、默写、网上阅卷等方法,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效果好。
不足之处:一轮复习中对训练题目的选取难度不宜过大。
第二部分:关于命题专家报告
由相科长邀请高考研究专家为全体老师做了《如何理解<考试说明>》的专题报告。专家通过自己亲身体会,结合历届山东高考地理试题,为大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在高三备考中,如何真正理解《考试说明》。专家直言考与教的差别,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高考命题人的任务和工作思路,收获较大。
首先,高考不会考课本上的内容,学过的课本上的内容不会考,考的都应该是你掌握的。就重在对某一类知识的掌握和答题的能力及技巧。看似每一道高考题,都是学生没来没接触过的,但是却都是实实在在该学生掌握的内容,学生应了解其内在的原理及方法。
其次,高考要求学生要形成知识网络,要有用知识网络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也要注意这一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
第三部分:关于相科长一轮指导意见
相老师结合三节示范课,提出了一轮复习课思路方法,以及在备课上课中的一些具体要求,提出要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基本要求。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要依据考试说明,依托教材,教辅,对难度大的习题,要学会取舍,比如地球运动等自然地理方面题目难度不易过大。
2.注意研究高考,高考试题,关注学科新的变化,及时补充的教学当中。3.找准方向,抓好落实。抓好考试,每周一考,试卷编号,好好保存。此次研讨会,内容务实而又有效。教师讲的精彩,报告做的有效,意见传达的实在,是一节高效的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收获及感悟颇多的,相信在相老师的指引下,我校的地理一轮复习一定能做得更高效。
第三篇: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反思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的有效教学反思
高三历史转入了第一轮复习后,我经常在课堂地遇到这种的尴尬情景: 我环视了一下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一个问题,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我边说边转身,面对黑板,奋笔疾书。身后一片悉悉索索的声音。转过身来,发现正对讲台的几个学生做长颈鹿状,视我如无物,目光直达黑板。我下意识地向讲台边挪动了一下。“背景一是„„”“背景二是„„”二十分钟后,随着教学进度的不断推进,许多学生笔尖移动的速度逐渐放缓,直视黑板的目光也渐渐和课桌形成45度角,神思恍惚。我决定提问。我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手腕,问:“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儒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有哪些?”低垂的脑袋立刻应声而起,目光的转动速度也明显加快,快速翻书,轻声交流,凝眉思考。接下来我问学生答,注意力终于又集中了,效果还不错。但十分钟后,我发现如果这样问答下去,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将无法完成,无奈我只好又转回到讲述法。最终临近下课时,一些学生在老师冗长的讲述和连续机械的抄录笔记的袭击下,显现出满脸的疲惫与茫然。
回到办公室后,学生疲惫与茫然的神情依然在我眼前闪现,我陷入了深思„„
自2011届开始,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改变了老教材的通史教学模式,将其分成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同时以25个学习专题为串联,中外史混编,将高中历史内容重新排列组合。这种课程设置的板块模式,一定程度上改革了以往一些初中和高中知识重复的问题,但却造成了现实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不便。如,这种设置方法,分割了历史知识间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使同时期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割开来,造成了时序和因果关系上的混乱,也容易造成学生知识学习的混乱,学生整理知识时普遍感觉无从下手;同时,这种模块排列与高考突出综合能力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不难发现,试题比较重视对历史阶段特征相关知识的考查。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在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中采用模块整合、通史复习的教学方法,是目前解决现有教材诸多弊端的一项较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但是,由于采用模块整合的通史复习教学模式,没有现成教材,再加上本届学生在高二阶段没有结束全部高中阶段基础教学内容的教学任务,造成了高三复习阶段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现状。所以我一直以为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学生当然都需要记笔记,并且为了能够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一轮复习任务,老师也只能使用传统的讲述方法进行教学。我从未想过学生会因为既要跟着老师思路走,又要快速完整的记录笔记而疲于奔命,失去了自主思考的空间。也未认识到学生笔记的内容实际上仅仅是对老师讲解内容的机械复制,学生们一般没有时间及时将课堂所讲进行归纳总结,等到课后再想总结,则事过境迁,对授课内容记忆已经不再完整,课堂笔记便成为残缺不全的、不系统的知识记录了。最后的结果老师和学生都感觉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出现典型的低效教学。
那么,当一轮复习遭遇课时不够,教学任务重,学生笔记压力大的时候,我们如何精讲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笔记压力?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避免低效,达到良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呢?下面针对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出发,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体会,请同仁批评斧正。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四步走的教学环节设计应该是解决低效教学的方法之一。第一步,避免以往第一轮复习中“多而全”、只注重细微的知识,而忽略了知识体系的连贯性的做法,按照世界史、中国史两条线索,时空结合,整合原来的三个专题模块的知识,在正确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有关参考资料和教学经验,综合整理人教、岳麓、人民、大象几个版本的知识体系,删繁就简,提纲挈领,突出主干,绘制出完整且力求精炼的知识结构图表,尽量减少学生重复记忆的工作量,给学生提供出清晰的知识线索,为进行高效率复习打下基础。第二步,为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参与互动,可采取填空题的形式。主要将已经做好的考点清单中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挖空,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和线索复习掌握基础内容,抓住主干知识。第三步,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结构线索以后,再在每个考点加一两道高考例题,进行一些思路讲解和训练,让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角度。第四步,当学生基本达到教学要求目标后,再配以10道左右的选择题让学生随堂练习,进而对答案并进行重点讲评。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首先通过知识结构图表,对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了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之后通过考点清单填空的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又减轻了学生的笔记压力,同时实现了一轮复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储备量和学科能力改善和提高的要求。而例题的讲解,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高考的要求和题目类型及答题思路,训练他们在高考时灵活运用知识并获取分数的能力。最后一步,选择题训练做完以后,要进行答案的校对,最后还要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评。这样做既能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题,对自己的知识缺陷有一个亲身体会,记忆会更加深刻,另一方面,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的倾向性问题,既能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偏差,也能减少重复训练,减轻师生压力,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总之,我认为这种“讲—练—再讲—再练”的四部教学方法,应该能解决我们目前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第四篇:九年级数学一轮复习研讨会心得
九年级数学一轮复习研讨会心得
马兴文
2012年3月16日上午8:00——12:00,郯城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在育才中学育英楼五楼多媒体教室如期举行。
按照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会议第一项是听课: 第一节课,育才中学的杜孝斌老师讲的是《等腰三角形》一单元。这节课杜孝斌老师从【我的目标】、【课前热身】、【知识回顾】、【综合应用】、【矫正补偿】、【拓展提升】六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应用的淋漓尽致。第二节课,五中孟祥飞老师讲的是“抛物线与面积”的专题复习。孟祥飞老师从【我的任务】、【自主探究】、【反思归纳】、【尝试应用】、【拓展提高】、【硕果累累】、【走进考场】七方面着手,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归纳了解决“抛物线与面积”这一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听课后,与会教师分成五个组对这两位教师的课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每组选定一名发言人评课。大家一致认为:这两节复习课都落实了临沂市“354”课堂教学策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发现问题的精神,学会了自主分析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题目的选择具有中考意识;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一轮复习要注意“三基”的训练,不能讲得过快,要照顾大多数学生。
会议第二项是:五中教师谈了“如何进行一轮复习”和“如何进行
集体备课”的问题。五中教师的意见是:团结、求实、高效、务实、集体提高。
会议第三项是:数学课新课改,如何创建“高效课堂”的问题。就这一问题杨振杰老师首先请郯城实验中学的王先艳老师作了题目为《组建“五互”学习小组
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经验介绍,第二个发言的是花园中学的王斌老师,王斌老师的题目是《激情导学
和谐体验》,听后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附论文两篇,内容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第四项是:杨振杰老师作总结发言。杨振杰老师讲了如下几点:一个观念;三种准备;四个重视。
一个观念:是不盲从:复习目标要实际,作为教师要知道中考考什么;自己的学生差在哪儿,这样复习才能“有的放矢“。
三种准备:
1、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
2、明白自己的学生问题出在哪里
3、研读好三种资料A、2012年中考说明;B、2011年成绩分析报告;C、5套试卷(2007年——2011年五套中考题)
四个重视:
1、重基础(照顾优秀生,注意知识的综合性,不能简单重复);
2、二轮复习重能力(照顾中等生、差生);
3、夯实训练时间,挖掘考试技能,注意归纳突破;
4、查漏补缺别忘两天一套试卷,让学生找到中考感觉。
会议接近尾声时,杨振杰老师简单谈了“高效课堂”的问题;青年教师的进步;去年中考数学成绩分析;下一步的数学课教学教研活动。这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我学到了不少“新思想”、“新
方法”,使我更加明确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前进方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我一定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培养和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马头二中“第二年上台阶”的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12年3月18日
第五篇:我小议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我是怎样进行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的河北省滦南县长宁中学 贺子娟
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主要做三方面工作:史实、理解、表达。而史实的掌握和理解是第一位的,对高考而言,重点与非重点是相对的,因为所有的知识点都有可能考,所以复习备考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必须养成踏踏实实的学风,以夯实基础为根本。只有基础扎实了,才能谈得上运用。表达则是在平时练习主观题中逐渐训练出来的。历史知识点非常多,需要掌握非常准确和细腻,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每年的9月中下旬,高三应届生开始一轮复习。一轮复习是夯实基础的关键,大约占整个高三学习时间的3/5,时间相当长,复习速度比较慢。为了能够把握关键,在历年的一轮复习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章节复习
1.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我坚持“全、准、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以课本为依据,对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地毯式清理,在此基础上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问题并不难,但考查很细致,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教材中的导言、正文中大小字、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课下小字注释、书后大事年表及其他隐性知识(如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教材本身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整个学科体系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基本的理论观点)等,复习时要面面俱到,不可偏废,要强记、记死,使之成为提高考试成绩的新增长点。以《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为例:
(1)正文知识点:时代特征、春秋诸侯争霸(背景、目的、条件、经过、标志)战国兼并战争(战国开始的标志、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民族融合(途径、意义)(2)插图:地图《春秋大国争霸图》《战国兼并形势图》(图中包含诸侯国、战役地点、少数民族分布),图片《马陵道遗址》《长平之战遗址》(3)“楚王问鼎”的文字材料。(4)小字注释“王畿”。类似这样的知识点很多,必须做到没有遗漏。【课本按部就班,知识第一遍回顾】
2.在记忆基础上对历史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即对历史现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要深刻把握好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以《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为例:(1)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异同点。(2)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因素。(3)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消亡的民族,新兴起的民族)(4)成语反映的历史背景,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问鼎中原、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讲解中要注意处理好常考知识、热点知识、冷点知识(理论上不考的)。常考知识就是过去的高考以及平时的训练经常考到的知识,热点知识就是连续几年高考一直出题的知识点及与今年时政相关的历史知识,这些知识要照着教材给学生点出来。【多角度分析,能力深化提高,知识回顾第二遍】
3.指导学生处理好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指导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主要以听为主,同时也要适当做好笔记,预习中所遇问题的讲解、教材内容的延伸性分析、课堂上感觉比较模糊的内容都应该记下来作为课后复习、巩固的依据。要在课后及时看书巩固所学知识。由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浩瀚庞大,这个过程是非常耗时耗力的,解决方法就是少量、快速、多遍的不间断学习。必须保证每天持续不断的学习,不可一曝十寒,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实际上是克服遗忘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要求学生把历史知识化整为零,一节课的知识点分开掌握,每段时间不要太长,大约5-10分钟,这样零散的时间容易挤出来,也容易集中注意力。然后在第二天要回忆一下,该记该背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中应该没有漏洞。第三天再回忆巩固。然后一周左右,要把这个内容再回顾一下,可以很简单的看一看就可以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最容易遗忘的时候去点一下以激活学习思维;一个月的时候再通过试卷、练习等多种方式督促学生再好好的回归教材。将该掌握的内容完善起来,克服平时感觉没有多少东西可看,考时却处处感觉生疏的现象,形成平时不考时“大忙”、小考时“小忙”,大考尤其是高考时不忙的良好状态。【学生自主复习,知识回顾第三—N遍】
第二步:知识整合1.从历史的整体出发,按历史发展的阶段串线,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知识整合。一单元复习结束后,把章纳入阶段发展中,将节纳入阶段发展中的某一方面,把主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知识网络化后,要主干到枝节、由概括到具体地定位知识,将每节知识具体定位于某一方面,通过知识定位,做到“点”的清晰。再将每个知识点具体剖析(原因、影响、过程、特点)。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线”和“面”的梳理和建构,只有这样,历史知识才能构成一个立体网络。以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为例:主干知识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四类,每类细节知识点在章节复习时已经过了一遍,直接填到框架结构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点。【按照框架结构具体到知识点,知识回顾第四遍】
2.尽量把知识归类。做到“瞻前顾后、左右逢源”,类似于小专题。“瞻前顾后”是纵向的联系,例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左右逢源”是横向联系,例如同时期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影响作用、同类事物比较异同等。通过纵向和横向联系,可以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
现在历史学科高考对知识点的考查难度下降且相对集中,注重考查对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相互关系和理解,因此,在第一轮中以基础知识为主,以小专题的形式将教材的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体现教材的规律性和整体性,突出主干知识,便于理解、记忆。中国古代史部分以纵向归类为主,每个单元里不同朝代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对比,不同单元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对比,比如:“秦朝与隋朝相似点的比较”,中国封建社会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初税亩、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一起进行总结归类,整个古代史民族关系处理方式(战争、和亲、册封、行政管辖),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以方位分类(东北、西北、西藏、西南、台湾)总结。也有横向比较的问题,如:百家争鸣和欧洲文艺复兴的异同,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等。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则是以横向联系为主,把中国历史放入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分析,例如: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和对世界的不同影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的对比,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也有纵向比较的问题,如: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的异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或一战期间),新思潮的萌发、新文化运动、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等,里边“新”的含义是什么。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框架归类后,属性归类,知识回顾第五遍】
第三步:精编练习,适量训练
训练是对基础知识的拓宽和延伸,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更是调控学习过程的手段。适度进行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1.精编练习,适量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在一本书开始复习之前,对每节的习题精选工作(使用的参考资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精选专题练习上,我坚持抓基本、抓重点、抓难点、抓热点、抓易错点的原则,精选一些思维含量较高,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又能反馈基本知识的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包括近几年的某些高考试题),自己重组题,进行适量定时的训练(章节训练、单元训练、月考),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掌握和提高解答各类题型的方法和能力。
2.及时讲评,启发提高。
我坚持每做必交、每交必改、每改必评的原则,对每次书面训练和检测性习题考试都及时进行评讲分析,针对学生在审题、解题中存在的思路或方法上的缺陷加以指正,使学生在讲评中受到启发,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书面检测,讲评,知识回顾第六遍】
第四步:兼顾学科间可以联系的相关内容,目的是夯实基础。高三第一轮复习虽然应以历史学科内知识体系为主,作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历史学科,也更注重考查基础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因为历史现象本身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关键是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因而学科内综合是基础。但也应适当注意在复习中联系相关的政治、地理知识,使学生思维不断拓展(今天的新闻—当地的气候环境—曾经的事件),尽量让学生思维活跃。
在一轮复习中,如果做到知识低起点,高频率重复,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就能够构建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做到知识融会贯通,为二轮三轮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