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国家税务局税务案件证据规范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税务案件证据规范(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税务案件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准确认定税收违法事实,正确处理税收违法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江苏省国税系统工作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国税系统。
第三条 税务案件证据是税务机关在税务案件的检查过程中,为证明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或扣缴义务情况所收集的相关事实。
税务案件证据是税务部门对税务违法案件进行处理的事实依据。
第四条 税务案件证据应具有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
税务案件证据应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逻辑联系。只有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才能成为证据。
税务案件证据的形式和取得程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税务案件证据的载体和所证明的内容应客观真实。
第五条 税务检查人员在证据收集过程中,不得对当事人和证人引供、诱供和逼供;要认真鉴别证据,防止伪证和假证,必要时对关键证据可提请专门技术鉴定。
税务检查人员收集的证据,任何人不得隐匿、涂改、毁弃,并依法履行保密义务。
第二章 税务案件证据的收集
第六条 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收集税务案件证据的主体、程序、地点要符合法定要求。
(一)税务案件证据的收集工作必须由税务机关二名(含)以上具有税务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进行;
(二)税务案件证据的收集由税务机关的检查人员在税务检查过程中依法定程序、权限进行;
(三)税务案件证据的收集地点应在被查对象或相关人员的业务场所、税务机关的办公场所进行。被检查或被调查人提请,经税务机关许可, 证据收集也可在第三地进行。
第七条 税务检查人员收集的证据应包括对被查对象不利和有利的证据。
第八条 税务案件证据种类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现场笔录。
不同种类的证据应依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收集。
第九条 税务检查人员收集证据时,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第十条 税务案件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形等记载的内容或者所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或者其他物品。主要包括被查对象身份证件资料、企业财务会计资料和经营活动资料、纳税申报资料等各种涉税相关材料。
收集书证时,需要提取与案件有关资料原件的,可以用统一的换票证换取发票原件或者专用收据提取有关资料;不能取得原件的,可以照相、影印和复制,但必须注明原件的保存单位(个人)和出处,由原件保存单位(个人)签注“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并由其签章或者押印。拒绝签章或者押印的,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公证机关或者原件保存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相关证据上记明拒签事由和日期,由税务检查人员、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收集人是否签名 收集的报表、会计帐簿、图纸、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应当附有说明其证明对象的材料。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 税务案件物证是能够以本身所具有的物质特征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或者痕迹。
收集物证时,应当收集原物。若收集原物确有困难时,可以收集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它具有证明效力的证据。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时,可收集其中具有
代表性的一部分,并辅以《现场笔录》等加以佐证。
第十二条 税务案件视听资料是以录音、录像、计算机软件等可视可听的载体储存的音响、图像、文字或者其他信息。
调取视听资料时,应尽可能调取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即:录音、录像、计算机储存资料等信息载体的正本。调取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提供复制件,需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并由视听资料的提交单位或个人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简要说明视听资料的内容,提供视听资料的时间、地点。调取录音、录象磁带时,应载明磁带长度。调取计算机数据盘时,应提供有关资料的文件名和读取密码。
第十三条 证人证言是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就其感知的案件事实情况向税务机关所作的陈述。税务检查中需要证人作证的,应当事先了解证人和当事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和对案件的了解程度,并告知不如实提供情况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证人的证言材料,应当由证人用钢笔或毛笔书写,并有本人签章或者押印;证人没有书写能力请人代写的,由代写人向本人宣读,并由本人及代写人共同签章或者押印;如证人认为证言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允许其补充或改正。更改证言的,应当注明更改原因,但税务机关不退还原件。第十四条 当事人陈述是税务案件当事人就其所感知、理解和记忆的有关案件事实情况向税务机关所作的叙述和承认。
当事人陈述时,税务机关应告知不如实提供情况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当事人为自然人的,陈述材料应当由其用钢笔或毛笔书写,并有本人签章或者押印;本人没有书写能力请人代写的,由代写人向本人宣读,并由本人及代写人共同签章或者押印;如被询问人认为笔录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允许其补充或改正。如当事人认为陈述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允许其补充或改正。更改陈述的,应当注明更改原因,但税务机关不退还原件。当事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陈述材料应由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
第十五条 税务案件鉴定结论是指受税务机关委托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或者技能的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业技能,对税务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签别、分析和判断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性书面意见。
鉴定结论应载明下列内容:
(一)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
(二)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
(三)进行鉴定的时间、地点;
(四)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五)对鉴定情况和结果进行的论证;
(六)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复核人签名和鉴定部门盖章;
(七)明确的鉴定结论。
前款内容欠缺或鉴定结论不明确的,税务机关可要求鉴定部门予以说明、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第十六条 现场笔录是指税务机关在检查过程中,勘察或者检查现场时,对现场情况作出的客观记录。
现场笔录必须由税务检查人员当场制作,不得由他人代为制作,也不得事后补作。
现场笔录的制作应当全面、客观。现场笔录制作完毕后应由检查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税务检查人员制作《询问(调查)笔录》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询问前应向被询问人发出或者出示《询问通知书》;
(二)《询问(调查)笔录》固定格式部分应逐项填写清楚。正文部分采用问答形式。记录询问内容要真实、准确、详细、具体,不得随意取舍。对证人提供的物证、书证,要在记录中反映出
来并记明证据的来源。询问人出示证据提问,也必须写明出示何物;
(三)《询问(调查)笔录》应当用钢笔或毛笔书写、制作;
(四)询问结束,应将笔录交由被询问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向其宣读。如被询问人认为笔录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允许其补充或改正。修改过的笔录,应当由当事人在改动处签章或者押印。被询问人认为笔录无误的,要在笔录的每页签名或者押印;当事人拒绝的,应当注明;
(五)询问人、记录人、被询问人要在笔录末尾签署日期并签名,询问人与记录人不得互相代签。第十八条 税务检查人员制作《询问(调查)笔录》,应询问当事人实施与案件有关行为的动机、目的、手段、结果等,并要求其对被查出的违法事实进行确认;对与案件相关的其他人员应重点询问其所感知的案件事实情况。
第十九条 当事人向税务机关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证据,应当说明来源,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证据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第二十条 当事人向税务机关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内形成的证据,应当办理以下证明手续:
(一)香港港九工会联合会、澳门工会联合会等社会团体的成员由所在的团体出具证明;
(二)我驻港、澳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等机构的工作人员,由所在的机构出具证明;
(三)其他香港居民可由我国委托的香港律师办理,经司法部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审核加章传递的公证证明;
(四)其他澳门居民可由经中国法律服务(澳门)有限公司和澳门司法事务部下属的民事登记局出具公证证明;
(五)对来源于台湾地区形成的证据,当事人应当提供台湾地区公证机关或其它部门、民间组织出具的证明文书。但对以“中华民国”名义出具的证明文书应通过适当途径变换名义。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向税务机关提供外文书证或外国语视听资料作为证据的,应附有由具有翻译资质的机构翻译的或者其他翻译准确的中文译本,由翻译机构盖章或者翻译人员签名。
第二十二条 税务机关需要收集的证据在异地的,可以书面委托证据所在地税务机关收集。受托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委托书后,按照委托要求及时完成证据收集工作,送交委托税务机关。受托税务机关不能完成委托内容的,应当告知委托的税务机关并书面说明原因。
第二十三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第二十四条 税务检查人员对收集的证据应审查核实,对有疑问或有遗漏的,必须消除疑问或者补充证据。
税务检查人员应对其提交审理的证据材料按不同的违法事实进行整理和分类编号。
第三章 税务案件证据的审查
第二十五条 税务机关审理人员应根据证据特性,围绕证据的证明力,对检查人员提交的案件证据进行审查。
对提交的证据经审查认为不符合要求,审理人员可按规定退回检查人员补充证据或重新收集证据。
第二十六条 证据审查可采用个别审查、比较印证、综合分析等办法,确定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排除不具有关联性的证据,准确认定案件事实。
第二十七条 证据关联性的审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有无客观联系;
(二)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联系的形式和性质;
(三)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联系的确定性程度。
第二十八条 证据合法性的审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主体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二)形式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三)程序是否合法;
(四)手段是否合法。
第二十九条 证据真实性的审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证据形成的原因;
(二)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
(三)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四)提供证据的人或证人与当事人是否具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或其他密切关系;
(五)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它因素。
第三十条 下列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
(二)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
据;
(三)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
(四)非法剥夺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取得的证据;
(五)复制件或者复制品未经原件、原物保存单位和个人签章认可,又无其他证据印证的证据;
(六)经过技术处理而无法辨别真伪的证据;
(七)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
(九)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
第三十一条 鉴定结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作为定案依据:
(一)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格;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
(三)鉴定结论错误、不明确或者内容不完整;
第三十二条 证明同一事实的多个证据,其证明效力一般可按下列情形分别认定:
(一)国家机关以及其它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它书证;
(二)鉴定结论、现场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材料和证人证言;
(三)原件、原物优于其复印件、复制品;
(四)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它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五)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
(六)其它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它亲密关系、利益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七)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第三十三条 以有形载体固定或者显示的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以及其它数据资料,其制作情况和真实性经对方当事人确认,或者以公证等其他有效方式证明的,与原件具有同等的证明效力。第三十四条 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
(二)与被查对象有亲属关系、利益关系或其它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被查对象有利的证言,或者与被查对象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被查对象不利的证言;
(三)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材料;
(四)证据被改动,当事人不予认可的;
(五)其它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法律、法规、规章对证据规范有其他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六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可根据本规范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七条 各级国家税务局应当按照本规范和所附《税务违法行为处理适用依据及取证要求》以及规范的税务文书格式要求收集、审查证据。
第三十八条 本规范由江苏省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规范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二篇:江苏省国税系统税务稽查案件审理管理办法
江苏省国税系统税务稽查案件审理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使税务案件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案件审理质量,提高办案效率,根据国家税
务总局《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税务案件审理工作是税务稽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有专门的机构和专门的人员负责;必要时
可组织有关税务人员会审。
第三条 税务案件审理必须坚持依法审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
第四条 税务案件审理的基本要求是: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
第五条 税务案件审理工作的组织。
(一)各级国税机关应按照稽查工作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环节分离的原则,在稽查局内部设立
或明确审理职能部门;人员较少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审理人员,负责案件审理工作。
(二)各级国税机关应成立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分管稽查工作的局领导担任,副主任由本级稽查局负责人担任,其他成员由有关处室(科室、股室)负责人组成。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稽查
局。
第六条 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较强的法纪政策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
(二)精通税收法律、法规,能熟练掌握财会知识,有较丰富的经济法律、法规和法律专门知识。
(三)有较丰富的税收征管经验和熟练的微机操作技术。
第七条 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一)依法受理税务案件;
(二)及时组织人员依法进行审理;
(三)制作《审理报告》、《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稽查结论》或《税务案件移送书》、《税务
行政处罚告知书》;
(四)负责书面通知被查纳税人听证和安排听证工作;
(五)负责税务稽查案卷、纳税检查资料的归集、整理、存档和保管工作。
第八条 审理的范围:
(一)各级税务案件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审理:省100万元(含,下同),市50万元,县(市)10
万元以上辖区内的大案、要案以及下级部门定案有困难的疑难案件。
(二)各级稽查局负责审理:直接查处的在规定限额以下的税务案件;领导交办以及上级稽查局责成审理的税务案件;基层征收分局上报超过规定限额的案件;其他需要省局稽查局审理的案件。
第九条 税务案件审理的主要内容:
(一)违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数据是否准确、资料是否齐全;
(二)适用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得当;
(三)税务稽查过程中的法律程序是否符合;
(四)拟定的处理意见是否得当。
第十条 送审案件必须具备下列材料:
(一)《立案审批表》及立案的原始依据;
(二)《税务稽查报告》;
(三)税务稽查中的往来文书;
(四)税务稽查中的证据材料。包括税务稽查底稿、询问笔录以及调查中取得的书证、物证、视听资
料、当事人的陈述、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察和现场笔录等;
(五)送审报告。送审报告应有当事人概况、违法事实、当事人态度、有关方面意见、拟定处理意见
等内容。
第十一条 税务案件审理程序:
(一)受理。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职责范围分级受理,各负其责。
(二)指定承办人。送审案件受理后应当及时指定承办人;承办人一般由两人组成,特别重大案件承
办人必须两人以上。
审理部门收到检查部门送来的《税务稽查报告》(包括工作底稿)案件卷宗后,应指定专人负责对案卷资料逐项核实登记,填写《税务案件审理登记簿》,经双方核对无误后办理接收手续。然后审阅送审案件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如发现资料不完整,或退回或书面通知稽查部门在规定的期限内增补资
料,补办后再受理。
《稽查报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更正或退回复查: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2、适用法律、法规、规章错误;
3、违反法定程序;
4、拟定的处理意见不当。
(三)审理。
1、审理部门对送审案件应就检查部门送交的案卷进行书面审核,以审卷为主;必要时也可以采取书面审理和实地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审理时由主查人员阐述涉案对象的基本情况、涉税所属期限、违法事实及其手段、违法性质、稽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被查对象的态度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并提出处理依据
和处理意见;
2、审理部门根据主查人和主审人阐述的基本情况、提供的《税务稽查报告》及相关证据资料、提出的处理意见,对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逐条进行审议;参加审理的人员应充分发表肯定
或否定的明确意见;审理结束时由审理人员综合集体审议意见,作出裁定,制作《审理报告》。
(四)执行。审理部门指定记录人拟定初步审理意见;需要作出税务行政处理的,应根据《税务稽查报告》和《审理报告》,制作《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履行报批手续后交有关部门执行;对依法构成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制作《税务案件移送书》,报经批准后移送司法机关。第十二条 执行前应书面通知被查纳税人有关听证的具体事项。听证程序结束后依法将《税务处理决定
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移交执行部门送达执行。
第十三条 经审理未发现涉税问题的,应制作《审理报告》和《税务稽查结论》,报经批准后执行,并
送达被查纳税人。
第十四条 税务稽查案件审理的时限:
(一)查补税款在1000元(含)以上,5万元以下的案件,自收到案卷之日起2日内审理完毕。
(二)查补税款在5万元(含)以上,10万元以下的案件,自收到案卷之日起3日内审理完毕。
(三)查补税款在10万元(含)以上,50万元以下的案件,自收到案卷之日起5日内审理完毕。
(四)查补税款在50万元(含)以上,100万元以下的案件,自收到案卷之日起7日内审理完毕。
(五)查补税款在100万元(含)以上的大要案件,自收到案卷之日起10日内审理完毕。因案情复杂等原因,需要延长审理时间的,报经本级国税局长批准后,方可延长审理时间,但最长时
间不超过30日。
第十五条 上述审理期限不含以下时间:
(一)稽查人员增补证据、资料的时间;
(二)就有关政策、法规问题需要向上级请示的时间;
(三)重大案件研究定案的时间;
(四)节假日或重大集体活动顺延的时间。
第十六条 各级国税机关审理委员会,负责审理的税务案件,由审理委员会主任批准并报局长同意后执
行;稽查局负责审理的税务案件,经各级国税局分管局长审核后,由稽查局长批准执行。
第十七条 参加审理的人员必须遵守保密规定和执行回避制度。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日起执行。
第三篇:离婚案件所需证据
离婚案件所需证据
1、结婚的证明材料(结婚证或婚姻登记机关证明);
2、婚后夫妻感情变化、引起离婚原因的证明材料。如因第三者插足引起离婚的,提供第三者介入的具体事实、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证明材料; 如有生理缺陷、精神病的,提供诊断书、鉴定书;
3、夫妻关系现状的证明材料。如分居的,提供分居时间、原因等材料;
4、子女状况。提供子女出生证、户口证明,夫妻双方抚养条件、子女愿意跟随哪一方生活的表示证明;
5、财产清单。包括财产的品种、数量、现状,取得时间和方式;
6、住房的证据材料。产权证书、租赁合同、证明或产权单位对租赁关系的意见;
7、要求对方给予精神损害赔偿的,提供对方重婚/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证据。
8、关于案件的简要描述及您的诉讼请求(您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与结果)。以时间为序描述:如:X年X月X日相识;X年X月X日领证;什么时间育有一子(名字),后因某事,于X年X月X日分居至今等。可用word文档简单罗列说明。
以上证据,如有,请提供(可先提供电子档、照片、复印件等,开庭时提供原件)。如无,请注明一下。
第四篇:离婚案件的证据
离婚案件的证据
法院审理案件是围绕证据进行的,没有证据,有理也打不赢官司。比如,女方不能忍受男方长期的家庭暴力,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起诉前,应当有意识的收集家庭暴力存在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是,男方施暴后留下的伤痕照片、报警电话记录、警方笔录、居委会的证言、验伤单据、证人证言等。如果女方在殴打后,不报警、不验伤、忍气吞声,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就不能向法庭提交相关证据,那么诉讼请求就很难得到法庭的支持。要使自己离婚时不吃亏或为防对方离婚时占便宜,离婚当事人必须掌握许多合法有效的证据。如:外遇过错证据、共有财产证据、家庭暴力证据、赌博证据、吸毒证据、重婚证据及影响夫妻感情的其他证据
等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证据分为以下
几类:
1.书证,即用文字、符号、图形记载或表示的能够证明案件特征事实的书面材料,如情书日记、在外开房的发票等
证据。
2.物证,即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如用于通奸的避孕套、卫生纸、散落的阴毛、内衣上的口红、内裤
上的精液及有关物品等。
3.视听资料,即以录音或录像、磁带所反映的声音或图像,或以电子计算机储存的信息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配偶和情人在一起拍摄的照片、录像、录音等。
4.证人证言,即指证人就自己知道的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如配偶的不法行为被亲友、同
事、邻居观察到的所见所闻等。
5.当事人陈述,即当事人就案件的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如:当事人和法官的谈话笔录等。
6.鉴定结论,即鉴定部门运用专业知识对当事人和人民法院提出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研究后所做出的科学判断结论。法院对专门性的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交由鉴定部门进行鉴定。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结论,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盖章。
7.勘验笔录,即勘验人员在现场勘验时所制作的笔录。如:遭遇配偶毒打、毒害时,报案后由公安人员勘验的笔录
等。
收集和提交离婚案件证据的技巧如下。
1.诉讼主体资格证据
(1)证明当事人是夫妻关系的证据,应提交结婚证、户口簿及身份证,结婚证遗失的,由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婚
姻关系证明;
(2)如涉及构成事实婚姻的,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
出具的证明;
(3)证明被告下落不明的,应提交被告住所地或经常
居住地或公安机关的证明。
2.证明夫妻关系破裂的证据
(1)如涉及家庭暴力,应提交法医鉴定,提出证人;
(2)如涉及吸毒、赌博行为的,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或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涉及行政处罚、刑事犯罪的,应
提交有关处罚决定或判决书;
(3)如涉及重婚行为或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应提交上述行为相关的结婚证、子女出生证、居住证明、相片或居
委会、村委会、公安机关出具的相关证明等证据。
3.证明由一方扶养子女为宜的证据
(1)证明一方经济状况良好的,提交工资单或其他合法收入的证明,或提交有关居住情况的证据;
(2)如涉及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应提交子女本
人愿意随父亲或母亲生活的相关证据。
4.证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共同财产的证据
(1)证明有房产的,应提交房产证或购房合同、交款
发票或出资证明;
(2)证明有银行存款并申请银行调查的,应提交开户行名称和银行帐户;证明有股票亲申请法院调查的,应提交
股东代码、资金账户以及开户的证券营业部;证明有车辆的,应提交行驶证、车牌号;
(3)证明对方在公司有股权的,应提交该公司的工商
登记情况、出资的证明等;
(4)证明一方有债权债务的,除提交该借据以外,必
须有相关的证据佐证;
(5)证明夫妻双方财产有约定的,必须提交协议书等
相关的证据
第五篇:国家税务局税务分局简介
**县国家税务局
**税务分局情况简介
荫城税务分局是长治县国家税务局派出的,从事国税部门税源管理的专业机构。现有职工6人,其中中共党员3人。主要负责荫城镇、西火镇、南宋乡行政区域范围内480余户纳税人的国税管理工作。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工作,采取多方措施抓经济,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成绩尤其在税收上得到了深刻体现:我们荫城分局从2009年入库税收4.5亿,到2011年征收入库9.5亿,3年实现了翻一番的好局面。这也充分证明了当地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
在抓好税收管理的同时,我们积极按照政风行风建设的要
求,树立大服务理念,将工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先后推出了“一站式”、“一窗式”、“预约、延时式”等多种服务举措,从优化流程,合并环节,下放审批着手,解决纳税人“多头找,来回跑”、“资料多、手续繁”、“花样多、务实少”的问题,提高了办税效率和质量,增加了办税事项透明度。
此外,我们还依托本局开设的廉政网,按照上级“依法治税,重在治内”的要求,强化内部监控,重视制度落实,践行一岗两责,从而基本解决了农村税收管理难的现实问题,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认可,并被山西省国家税务局评为全省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