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给孩子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
教给孩子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
问:我家宝宝自尊心很强,平时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对别的孩子对他的负面评价非常“较真”,例如一个小朋友漫不经心的一句“你画得真难看”,可以让他在很长时间里“耿耿于怀”,不能解脱。对于这样的一个孩子,该如何应对?
一个遇到难题的妈妈
答:首先,我们要分清两个不同的概念:“自尊心”和“在意别人评价”。自尊心是一种内在的对自尊需要的体验,由自我尊重的需要和受社会(他人)尊重的需要两部分组成。自我尊重的需要就是要求独立、自由、自信、成就、名誉的意愿。社会尊重需要就是自己的地位、实力、威信被人认可,受人尊敬的意愿。这些需要的满足会使人充满信心,体会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提升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自尊心是一种我们要努力培养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儿童有较强的自尊心是件应当鼓励的好事,不必过虑。“很在意别人评价”则是一种外显的行为表现,其特征是对他人的评价,特别是负面的评价敏感性偏高。如果一个人经常有“很在意别人评价”的行为发生,则表明这个人具有敏感性偏高的人格特征。
依据心理学的理论,人格没有好坏之分,任何类型的人格都有好坏两个方面。敏感性高的人格也是如此,它具有观察细致、敏锐,善于联想,警觉性高等优势心理品质;也常有自信心不足,过分小心,爱猜疑,爱钻牛角尖等不良心理品质。具有敏感性偏高人格的人数量并不少,约占15%~20%。心理工作者认为:敏感性偏高人格也是正常的人格,没有必要进行特别的矫治。对这类儿童的教养也和其他类别的正常儿童一样,要重视发挥其人格优势品质的作用,避免或减轻其劣势人格品质的影响。
通常自尊心强的儿童会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关注在意别人评价的儿童未必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从您反映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不是自尊心太强的问题,而是敏感性偏高人格的行为问题。相反,从他过于在意别人评价意见的现象看,自尊心不是太强而是不足的问题。因此针对您孩子的情况,提出以下一些教养孩子的建议,供您参考。
其一,要培养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让他相信,他是一个很正常甚至是很优秀的孩子。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可举一些反映他优秀品质的例子,让他能欣赏和悦纳自己。就连他很在意别人评价的行为表现也可予以肯定性的评价,例如告诉孩子:这说明你能考虑别人的意见和感受,能将别人作为自己的镜子,这样做有利于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其二,要教育您的孩子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要他学会分清正确的评价、有偏差的评价和错误的评价。对于别人正确的评价要把它当成宝贝,当成最好的礼物高兴地接受,因为这有利于自己改进和提高。对于部分正确部分错误的有偏差的评价,接受其正确的部分。对于完全错误的评价,也不要一概排斥,要先分析一下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对于那些评价意见是错误的,但出发点是善意的评价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愉快地接纳。对于那些不仅评价意见是不公或错误的,而且出发点也是敌意攻击的评价,则学会一笑置之,不予理睬。不要因此而耿耿于怀,结果搞得自己不高兴,间接地帮助攻击者伤害了自己。
其三,要教育您的孩子理解正确评价的困难性,评价失实的经常性和合理性。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讨论某件发生在家庭中的事件,例如某次家庭郊游承诺的失约,让他对失约者进行评价。然后向他解释失约的各种原因,通过充分讨论,让他发现原先评价的偏差。让他理解,由于受信息渠道限制等客观因素和评价者动机、态度、情绪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要作出一个方向正确的评价很难,作出一个程度准确的评价更难,从而理解并逐渐学会正确对待别人有偏差的评价意见。
其四,不要在孩子面前简单重复别人的评价意见。当孩子听到负面的评价意见时,不要再次予以强化。例如当别的孩子说您的孩子画的画真难看时,如果您再次强化说“确实太难看”,这样就等于向您孩子暗示:您赞同这个孩子的评价!那样的话,您的孩子以后就更会在意这个孩子的评价了。正确的做法是:尽量找出他画中的亮点。例如,画得虽然不太像,但色彩搭配很和谐等。让他相信,哪怕是一幅有很多败笔的画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因此哪怕别人将自己说得再坏也没必要很伤心。
第二篇:教给孩子学会满足
教给孩子学会满足
有天早上,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报道了新疆喀什塔县皮里村孩子们徒步走完80公里山路到县城上学的故事。
面对海拔4000多米遥远的路途,翻越“搁下一只脚就算一条路”的崇山峻岭,趟过冰冷刺骨的湍急河流,踏着布满石头碎片的荆棘之路,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到达期望已久的县城学校。
且不说只有几岁、十几岁的娃娃,就是央视记者和接送学生的乡党委书记、武装部长这些大人尚举步维艰,孩子们该付出多大的艰辛啊!
路上休息,记者向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远大理想,没有金钱地位,他们要的只是走山路的鞋和一条好走的路!
多么简单朴素,却是多么的实惠,渗透多少无奈!
与我们的孩子相比,别说城市,就是乡镇的孩子也不知道幸福多少倍!个别学生比享受不比付出,比物质不比精神,比拼爹不比拼搏,比依赖不比独立„„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经磨砺难成大器。在这里想与老师们共勉,要紧紧抓住德育教育不放松,教给孩子学会满足,当然,这个满足是物质上的,不是精神上的,真正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第三篇:怎样教给孩子写作文
怎样教给孩子写作文
“万事开头难”,对于作文来说,也是这样。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象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的时间才找到它.’
文章的中心确定后,开头开得好,能一下子就找到正确思路,并沿肴这条通道,一气呵成地完成全篇文章.好象一斧凿开溪流的闸门,波翻浪涌,一泻千里,畅通无阻。要做到文章开头好,就要特别注意克服两个毛病:一是落笔太远;一是落笔太近.先说落笔太远的间题.文章开头落笔远了,就会废话连篇,离题千里.象脱细的野马一样,放出去,难收回来。现在那些“形势开头,决心收笔”的文章,是不常见了,但开头绕个大弯子的现象,还是不少见的.有位同学写《记一次有意义的劳动》,.就从他参加劳动的那天早晨写起.写他从RN杂声中惊醒,太阳已Pq在窗权上,这.时他想起班主任昨天放晚学时布A的劳动任务,怎样教孩子写作文便一骨碌地从床上爬起来.又写好心的邻居给他借7动工A以及一匕学路上鲍愉快心情·还写到校T到全班同学集合出发劳动的情景.兜了一个大圈子之后,才开始写他参加修球场的劳动.这个开头就落笔太远了.
第四篇:正确看待幼儿园孩子打架
正确看待幼儿园孩子打架
妈妈去幼儿园接小文时,看到他的脸有一条划痕,老师抱歉地解释说:“小朋友上午自由活动时,他本来和豆豆玩得挺好的,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抓起来了,豆豆把他的脸抓破了。我们赶紧给他用凉毛巾敷了一下,但还是有印,真是对不起。我们以后注意。”听了这些,小文妈妈也没再说别的,但心里还是疙疙瘩瘩的。难道孩子的世界充满了暴力?难道幼儿园也不安全?
攻击和反抗—孩子的世界也充满暴力?
我们说孩子是成人世界的镜子,那么儿童世界就是成人世界的缩影。也就是说,孩子也会跟大人一样面临同样的问题,绝不是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简单。孩子的世界也不能避免人民内部矛盾,虽然不能说充满暴力,有时也会发生攻击和反抗行为。确切地讲,孩童之间的情谊,或敌或友,是在对玩具、食物、成人的宠爱的争夺中渐渐建立并形成和稳固下去的。
大人的问题在于,虽然不去肯定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但也常常看不到儿童之间的侵犯性行为—攻击、强夺别人的玩具和食物,侵占别人的位置。于是,面对出现问题的孩子,我们措手不及。
争夺和打闹—幼儿园是暴力派生地?
有些父母抱怨,以前性情比较温和的孩子,在开始集体生活之后侵犯性增强了。幼儿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对资源的争夺和分享,不断转化“敌人”和“朋友”关系。入园之前,小家伙是众人关注的焦点,爸爸、妈妈、祖父、祖母甚至保姆围在身边时刻准备协调,成人的斡旋方法非常委婉,很多矛盾在小家伙管还是不管—如何建立秩序?
遇到孩子被打,你比孩子还委屈。但,你还是得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也是给他们提供更多探索和学习人际关系的机会。我们对孩子们的关系了解甚少,太具体的指导反而让其不知所措、陷入困惑。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充当孩子们的“秩序警察”。老师、父母出面通常很快就可以调停孩子间的冲突,但是这样做无助于儿童建立与同伴之间的自然关系。因为“警察”不在场的时候,还会发生混乱。
不当裁判员,既不袒护、也不斥责、也不介入。给孩子解决自己问题的权利。而且,你听到的很可能是一面之词,孩子的祖父母也会为此向你施加压力。即使这样也不能带着个人感情处理问题。孩子间的摩擦更不要蔓延到大人之间,酿成大人之间的争端。那样做,只能把事情搞复杂,恶化孩子的生存环境。
你能帮孩子做的3件事
“孩子的世界是另一个世界,成年人不便过多干涉,让他自己来解决这件小事,为以后应对纷杂世界积累经验。不过,姜是老的辣,我们有的是经验,提供建议和帮助也是应尽的义务。”
帮他分析,此次打人事件无意还是有意?
通过一个问题来判断肇事者是有意还是无意—那个小朋友经常这么做吗?另一个问题,也可以佐证—你抢过他的东西吗?也许对面的小家伙人高马大,欺负周围的每一个孩子。也许他只是好奇,试探一下新来的朋友。如果是无意的冲突,就大可不必上纲上线,闹得满城风雨。
教他申诉,告诉老师
只要确定是有意的攻击,就应该教孩子以后再发生此类事件,立即举手告诉老师,老师在维护孩子之间的关系方面会有很多办法,接到投诉之后,也会留心多照顾你家宝贝的。
同样的申诉和请求,由谁提出?孩子,还是父母,老师的感受会很不一样。受害者直接求助,效果会好一些,不要做为了丁点小事就出面的父母。当然,如果那个家伙多次欺负你的宝贝,行为过分,你就得约老师好好谈谈了。
帮他建立社交圈
化敌为友是最好的策略。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轻易断言“那是个坏孩子,我们不和他/她玩了”,即使那真是一个坏孩子,我们也可以成为朋友。
“娃娃亲”那一套早就不时兴了,新颖的家庭小派对,正悄悄地在年轻妈妈和宝宝中流行。分享你的烤炉产品,或是安排一个家庭宝宝秀,也许没有什么主题,大家随意坐坐。整洁的家装、美味的小饼干、融洽的交谈、精心设计的小节目,无疑给宝宝脸上增光,小伙伴们会重新
评价你的孩子,也更容易接纳他。
如果你觉得办个妈妈宝宝派对很麻烦,结伴郊游或者逛街都不错。没准其他爸爸妈妈也在期待认识你们,也希望改善他们小宝贝与你家宝贝之间的友谊。
父母的不当做法
不当之一 教宝宝以牙还牙
有的父母在家里总对孩子说:“他打你,你就打他!”其实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孩子以牙还牙,他会认为这样的处理方法是最正确的,有可能也成为具有攻击性的宝宝。而且,对于那些生性比较软弱的宝宝,再怎么教也是教不会的。
不当之二 父母介入孩子的纠纷
有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受欺负了,就去找打人的孩子,帮孩子出气,也有的父母找到对方父母,理论一番,这些做法都有一定的弊端。小孩子打架不记仇,一会儿就好。如果父母亲自出面,反而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
不当之三 教宝宝不和打人的宝宝玩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如果仅仅因为这个人不好惹,就不和他玩,这其实使孩子失去了很多,变得懦弱。因为在发生争执的过程中,他们也是在经历、在尝试、在体验,孩子间会通过这些逐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
不当之四 直接找园长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受欺负,不与班里的老师沟通,而是直接找园长,让园长来解决。这将在带班老师和父母间产生隔阂,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应当先找找带班老师,询问情况,看看带班老师的态度。如果孩子总是受欺负,经常身上带着伤回家,那可能是老师的责任心不够或是师生比例不合适,这时需要找园长解决。
拥抱孩子
受伤后的感受一定不好,孩子也是有情绪的。亲人几句安慰的话、一个亲吻,都能缓解幼小心灵的伤痛。
去听听故事的不同版本
发生在幼儿园的“暴力事件”,老师是最好的目击者和评论者。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当然,你要记住的是,这些都是小家伙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课,不要为此指责老师。孩子们的争斗,无非因玩具、食物,或者根本就是莫名其妙的开场和结局。
不放马后炮
如果肇事者和受害者已经恢复友谊,就没有必要重翻旧帐。避免在家庭中和亲友中经常提及此事。一方面是保护孩子自尊心,另一方面嘛,这的确不是什么需要永远铭记的大事情。
如果升级
如果你的孩子遭到攻击后表现消极,不再愿意跟其他孩子交往,甚至屈服于“肇事者”,以至于频繁被重复攻击,这时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出面与老师和对方父母谈谈了。
第五篇:怎样正确看待孩子分数
怎样正确看待孩子考试分数
——山大附中13级1班家长沙龙分享
各位家长:
时间飞速,一晃孩子们已经步入初中两个多月了,新学期的期中考试悄然而至,它就像一把衡量的尺子,可以清楚地鉴定出你这半学期以来的学习情况,优异的成绩,激励你总结优胜的原因,再接再厉;那么不理想的分数,是为你敲响警钟,要汲取经验教训,转化方法再出发。因此,家长和孩子都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期中考试,把它当作检验自我、锻炼考验的机会,努力奋战,充分展示孩子们的才华和智慧。
期中考试过后,不能眼睛光盯着成绩单上的分数怎么样,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孩子前一段学习掌握知识的考察,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考试能够发现问题,决不是轻易被一时的分数迷惑!
所谓的成绩不理想,我们是跟全部孩子整体水平相比较,还是与自己孩子本身之前的成绩做比较?对比的标杆是什么?从孩子本身做的试卷来看,哪些地方出错了,还是基本上都能做对,只是粗心大意?家长有没有比较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差异,这些差异反应到成绩又是怎样的情况呢?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孩子是件大事,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这次沙龙刘老师征求我的意见,主题是什么,她建议定位为怎样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我回答可以,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比那些教育专家对不动就从生长发育开始要实际些,为此,我也做了点功课,不一定对。
我要说的是,分数非常重要!不论国内外,什么考试不看分数?sat也看分数,名校数学低于570,托福低于100都不收,有人说了,不是分A、B、C、D吗?,没错,但是59分,你D都得不到!但又不能太看重分数,也不能小看任何一次考试,关键是看对于考试,要看侧重在哪里?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的成绩?只要分析好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切中要点!而不是每次都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想起来找原因!分数,很可能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表面现象,只是冰山一角!
所以,开场白:我想今晚和大家交流的是:看重分数,更加深层次的探讨如何帮助你的孩子拿到他应该拿到的分数!
接下来我想谈谈小学和初中的区别,家长针对自己的孩子,好好分析,以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小学和初中有很多区别,这里就其中的几个转变谈一下
1.小学升初中后的学生面临五大转变
第一,进入初中,首先面临的是学习内容的变化。在小学,学习科目少,学习任务不太重。进入中学,课程增多,学习任务加重。语文、数学、政治、外语、历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几门,而且难度增大,学科内容的普通常识性越来越少,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与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却越来越
强,因此刚进中学的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不适应。
第二,是学习方法的变化。随着学科多样和深刻化,中学生比小学生要求更有自觉性、独立性和主动性。中学的任课老师多,每位老师教的学生多,一会儿一门课,一会儿一个老师,而且各个老师的教法不一样。他们不可能采取像打篮球那样“人盯人”的方法。中学老师比较重视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强调“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五个环节。孩子读小学时,家长下班回家第一句话就是问孩子作业做好了吗,如果孩子回答“做好了”,家长也就放心了。这种课后只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就不能满足中学学习的要求了。
第三,是学习心理反应的变化。小学生多数能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讲课深信不疑,而中学生一方面对老师的要求重视、信赖,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信心、自主性加强了,也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不是一味地“打收条”。
第四,孩子生理的变化。小学时,孩子身体发育一般。进中学后,绝大多数孩子身体发育日趋成熟,处在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他们的认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整个个性特征发生急剧变化。
第五,是集体关系的变化。与小学相比,中学生的集体关系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也有许多不同。在学校和班级集体里,班主任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照顾得具体而细致,实施方法不再是“包班制”,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主课老师。这样,让孩子自己料理的事情、支配的时间多了。学生干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画外音:这是我想强调的第一点,孩子大了,他们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开始批判性的接受教育了,而不是“填鸭式”,兴趣和爱好开始有选择性了,首先家长要理解,某种意义上要支持,否则,你只能和他战斗了,但是!原则!在任何情况下,不管你孩子说什么,第一时间,你必须站在学校和老师一边,不能说学校和老师,至于事后的沟通,那是两码事。
2.小学升初中后家长面临的三大转变
第一,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十二三岁的孩子难免不贪玩,如果我们观察一下这些贪玩的同学,就会发现在他们自己支配的时间里,所进行的活动全凭兴趣,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加强学习计划性的最好办法是制订学习计划。督促、指导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孩子学会给自己提出目标,并能按目标要求选择方法和途径,以便使他们在比小学艰巨、复杂的学习任务面前不是无所适从,而是比较主动。如按时完成作业方面,不管老师检查不检查,按计划做到“天天清”、“段段清”,即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欠账”。在复习方面,力争牢固掌握。当他们按计划做好时,家长应予以总结表扬。还没做好时,要帮助找原因,鼓励他努力按计划去做。久而久之,按计划学习的习惯就形成了,自学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同时要鼓励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校里曾经有一位同学,开始学习吃力,作业和考试时错题多。后来老师建议该生专门搞了个“错题本”。家长进行监督,作业、考试卷发下后,逢有打“×”的错题,该生总是认真思考,总结错的原
因,找出正确答案,把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后集结在一起,从中找出规律,弥补了知识上的缺陷。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该生遇到困难不是急躁慌乱,不是回避,而是迎着困难上,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通过一学期努力,该生的错题越来越少,成绩迅速提高了。
画外音:这个计划的制定,很多家长很迷惑,我等一下会专门答疑,对于错题本,我举例来讲,我儿子在11级7班的班长,一句名言,一时被我们奉为经典:“我这次的错误下次绝不再犯!”这就是纠错进步法,考试,就是让你暴露错误,让你知道你的缺陷在哪?这次犯错不怕,就怕下次继续。
第二,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指导孩子学会遵循学习规律,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学好功课不能单靠拼体力、磨时间。“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看两个例子:有一个期期都名列班上第一的优秀学生谈学习体会时说:“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三先三后’。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请教。”先预习,能知道每课、每单元都有哪些具体要求,重点是什么,这样心中就有数,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课。这样就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做作业前,先看书,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回忆一遍,弄懂了再做作业。遇到难题,先尽能力思考,再向老师请教。这样做效果很好。
画外音:很多孩子不预习,你们可知道,山大附中的老师是按照你们已经预习过的要求来讲课的,第一个概念你还在回味的时候,下一个概念已经展开了,你等于一步没赶上,步步没赶上!不复习,你怎么知道今天的知识点在哪?今天的作业强化的是什么?不加思考,操起电话就问,打开电脑就查,这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我们山大附中的孩子不论在实验或是其他高中如此的受欢迎,因为他们省心,他们懂得自己怎么学习,怎么理解老师的课件。
第三,和孩子谈话“四不谈”、“五注意”
孩子不听话是父母最头疼的事,但是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这往往是因为家长教育不当,没有把握谈话的艺术,与孩子的批评性谈话,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把握时机,做到“四不谈”、“五注意”。
“四不谈”是指:(1)吃饭时不谈;(2)孩子在气头上,头脑不冷静不谈;(3)有外人在场不谈;(4)家长心情不好不谈。
“五注意”是指:(1)要注意经常与孩子谈话,不要等出了问题,有人告状时再谈;(2)要注意及时与孩子谈话,不要错过了教育的时机;(3)注意分析问题要全面,不要迫使孩子接受不公平的批评;(4)批评谈话也要注意适当肯定做得好的,不要全盘否定;(5)注意谈话时态度和蔼,不要声色俱厉,也不要不痛不痒。适当的挫折教育要有,适当的打骂也不是不可以,但打骂过后还是要谈。
画外音:山大附中的任何老师,包括赵校长,非常欢迎家长去交流,哪怕是10分钟,前提是你和他们预约,不能耽误上课,加上电话交流,我个人意见频率不能低于1月一次,另外,我特别强调: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切忌和他人比较!要细心的发现你孩子哪怕是一个单词的微小进步,孩子和我们一样,都
是有自尊的,都是要面子的,仅以我孩子的一个例子引证:去年初二要开物理,我提前给他借好了书,他不看,说开学老师会讲的,我也就不置可否了,开学第二天,我看到他的书桌上有本物理作业,我说有物理作业了?答:是啊,我说我看看,毕竟你爹学理科的,五次三番下,他极不情愿的给我了,我坐在沙发上认真看了,我觉得很完美,他掌握了第一节课的每一个要点,于是我把本子还给他,说了一句:你做的很完美,他几乎愣住了,我回到房间做自己的事,一会,他妈妈进来告诉我,你儿子哭了,我诧异的问:怎么了?我没有批评他啊?妈妈说:儿子说了,爸爸多长时间没这么真诚的表扬我了?那天晚上,我辗转难彻!我知道自己以前犯了多大的错误!
3.小升初后教学学习的三大转变(我以最经典的数学为)
1)学习系统由模块→体系
例如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都是按模块学习的,而且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很薄弱。几何不好不会影响我们行程问题学不好,数论不好不影响我们的计数的学习。从而我们小学阶段都可以哪块成绩不好,等要考试的就补习哪块。但是我们初中后,我们的知识还是按模块讲,但是每个模块之间联系紧密,“一环扣一环”。例如,整式乘除没学好,那么你的乘法公式就不会好,乘法公式等式不好,那么你的因式分解就不可能好,然后接一元二次方程就不好,然后一元二次函数就完了,从而在试卷里40%的题你就不会做得很好。
应对策略:我们要一步一脚印的去学习。
2)学习习惯从突击→坚持
由于学习系统的改变,同时学习科目由3科→9科,内容的增加(就数学较大的知识板块就有24个之多),以前那种考前突击的策略在初中肯定行不通了。
应对策略:加持学好每一天的知识。优秀的习惯=预习(10%)+学习(50%)+巩固(40%)
3)学习内容的变化
a)数字→字母这个是由算术到代数的转变
b)常量→变量初中后我们经常接触含参方程、不等式等等
c)计算性→论证性例如:初中做几何证明题时我们要求给出详细论证过程。
d)重视结果→重视过程小学阶段我们阅卷都看结果给分,而初中阶段是按步骤给分,解答题中只有答案给1分或者0分。
从小学升入初中,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人际关系、身心发育都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不少初一新生及家长由于对新学段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初中学生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结果上初中后手足无措,生出种种不适应,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那么,如何使初一新生平稳度过“更学期”,尽快步入初中学习生活的“快车道”呢?
问:孩子升初中,家长要做些什么?
答: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应付比小学多得多的课程
其次就是多和老师、学校联系,以形成教育合力第三要帮助孩子确立学习目标,推动他的学习动力,在自觉的状态下有目的地学习才能在中学阶段取得好的成绩第四就要针对孩子的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孩子较弱的课程进行有目的的补习和强化训练等。
问:孩子要做些什么准备?
答:升入初中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学会立体地利用时间,这主要是指利用早晚洗漱时间,譬如一边洗漱一边听英语磁带,利用晚上刚上床时的10分钟将当天所学的知识以“过电影”的方式复习一遍。晚上要按时睡觉,最好不要超过10点,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等等。
问:孩子小升初后学习方面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答: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上最显著的变化是学习科目多了,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还增加了政治、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学习难度也加大了。所以,小升初的孩子至少要先了解初中要学哪几门学科,利用暑假浏览一下各科课本,对上初中后要学些什么有个大体印象。
孩子刚进初中时,要特别注意各学科的平衡发展,有的孩子只重视自己熟悉的语、数、外,有的只凭兴趣上自己喜欢的课,学科成绩的分化往往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这个阶段家长要特别留意孩子是否有偏科倾向,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
问:初中的学习压力肯定比小学大,家长应作些什么准备﹖
答:主要是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和学习准备。要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让他学会“享受学习”。随着初中课程的增加,学习时间的增长,孩子会感觉“很累”、很“茫然”,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帮他克服,家长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而要细心地做好思想工作,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和老师都在关心他。
问:听说初中老师管孩子比小学老师要松,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
答:比起小学来,初中的班主任、科任老师对孩子的确“盯得少”了,但这不意味着“管得松”。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小学阶段,孩子主要通过老师的传授学知识,并以记忆为主进入初中,老师着重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启发孩子独立思考。这时,如果仍然像小学那样过分依赖老师,以机械记忆为主的方法来学习,就不能适应中学多学科、多思维的特点,这也是一些孩子进初中之后学习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孩子进初中后,家长管孩子的方法也要有所变化,不要包揽太多,要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等方面多下功夫。
问:如何调整学习方法,才能适应初中学习呢﹖
答:除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制订学习计划,初中学科多了、书本多了、课程多了,不订计划往往会顾此失彼,也很难科学地安排时间,忙到点子上。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
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如每天的作息时间,优势、弱势学科的时间分配等等.
问:都说初中阶段是“危险期”,家长在孩子的心理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答:从个性心理来看,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家长、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到了中学,孩子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增强,对人和事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也比较容易受外界影响。这一阶段,孩子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如果引导得不好,不仅会影响学习,甚至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影响。这时,家长不要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与孩子交流,更不能实行“高压政策”,那样不仅很难与孩子沟通,还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尽可能民-主、平等地与孩子对话才是明智之举.
问:孩子挺聪明,就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以前奖励这招还管点用,现在却越来越不灵了,他就要上初中了,怎么办呢﹖
答:学习动力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动力一般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比如受表扬、争荣誉、得奖励等,也有的是为考个重点中学而努力。升初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这些“手段”的效果会越来越弱,这时,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推动力。
问:小孩初中学习成绩有点跟不上了,怎么办?
答: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必经之路,与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显得更加多样和复杂,学习内容的变化要求初中生做到:
1、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
2、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
3、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最后,我们家长间互动了好久,总结几个经典问题
目标怎么定?
答:目标分远期和近期,比如,他定的初一之前读完《三国演义》和《老人与海》那么,你要帮他判断,他的计划能不能实现,不能实现的计划是空话,你可以帮他修正,最关键的是落实!要以计划位标准,时刻监督,告诉他,这个计划是你定的,你必须讲信用,如果你觉得不能完成,我们可以微调,为什么?改变的方式是什么?
我的孩子死活不愿意和我说学习、考试、作业的情况
答:这就是斗智斗勇!除了平时和孩子真诚交流外,有时候法西斯一点也是必要的,看作业要有技巧,要知道问题出在哪?
总之,13级的家长要相信自己和孩子,任何困难都还来得及,教育虽然复杂,其实很简单,看你做不做?是否坚持,这是家长们自己去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