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创新教育评价的若干问题
中小学创新教育评价的若干问题
王灿明 南通师范学院教育系
【内容提要】尽快改变创新教育中评价滞后的现象,必须充分认识中小学创新教育评价的特点,合理选择创新教育评价的方法,把握好评价的侧重点,处理好评价中的一系列关系,科学引导创新教育的发展方向。
【摘要题】教育评价
【关键词】中小学/创新教育/评价/方法
我们正在跨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亟须新的创造精神的时代。当前,以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作为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勃兴于全国各地。但由于各种原因,关于创新教育的评价还未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尝试运用评价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中小学创新教育评价的有关问题,以抛砖引玉。
一、尽快改变创新教育中评价滞后的现象
在蓬勃发展的创新教育中,评价相对显得滞后,这种状况必须尽快转变过来。创新教育评价具有多方面功能。首先,它具有导向功能,创新教育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测量和调查,从而对创新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通过评价,便于找出实际活动与预设目标的逼近程度和偏离程度,从而通过信息反馈,促进实际活动尽可能地实现目标。其次,评价具有鉴定功能,通过评价,可以区别创新教育工作的优良程度,确定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或某一位教师的创新教育工作成绩和贡献大小,从而分清优劣,对成绩卓著的给予荣誉和奖励,给予支持或培养,对那些达不到标准的给予教育、帮助。再次,评价具有激励功能,从心理学上分析,评价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效应。包括促进确认的效应:通过评价促进了师生分别确认创新教育的效果和创新学习的成绩;激发动机的效应:通过评价,确认了创新教育的成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助于激发师生改进和革新教学活动;强化成功经验的效应:强化有效的创新教育的经验,使其巩固原有的长处;消退失败的效应:消退创新教育中的某些失误,可避免重犯以前的各类错误;赋予安全感的效应:通过确认创新教育的成果,可以使教学双方获得一定的安全感。此外,评价还具有调节功能。中小学创新教育评价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的过程,专家和领导评价让被评者认识到自己的特色与差距,同行评价更加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必须大力开展创新教育评价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逐步完善创新教育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创新教育的效能。
二、创新教育评价的着眼点
开展创新教育评价,一定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下列两方面问题必须引起注意:
一方面,创新教育评价不仅要测量学生的创造力,而且要从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资源等各方面分析影响创造力成长的各种因素。
创造力测量是对创造力进行数量上的测定,而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对创造力测量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分析和判断。“教育评价之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泰勒(R•W•Tyler)提出:“评价就是确定教育目标实现程度的过程”。另一名学者毕比(C•E•Beeby)则把评价定义为:“系统地收集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目的在于行动。”进行创新教育评价,必先抓住教育评价的“价值判断”这一本质特征。某个学生的创造力如何,可以通过测量,得出该生的成绩,但这个结果只是描述,并没有进行价值判断。事实上,只有把这个结果与这次测验的难度、效度、信度,与全体学生的情况以及该生的创造性个性、学习条件、基础联系起来,才能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定,才能看出这个结果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只有通过创新教育评价才能将定量的测定与定性描述结合起来,才能解释事实。
另一方面,开展创新教育评价必须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发展特征。中小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想像力十分丰富,但从整体上讲,不能过高估计他们的创新水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立钦教授在全国创新教育研讨会上就曾说过:“我们要求中小学生达到的创造与诸如科学家、艺术家所从事的那种意义上的创新是有区别的。前者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着手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所以,开展创新教育评价,不能仅仅从他们的“工作样
本”来衡量,重要的是考察中小学生创造力的潜质和创造力的成长,考察创新教育的条件、过程。
三、合理选择中小学创新教育评价方法
由于创新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革新活动,所以全方位进行中小学创新教育评价,应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1.既要肯定总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诊断性评价
早期的教育评价多是评价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一般安排在教育活动结束之后进行,这就是总结性评价。应用到在中小学创新教育评价上,这种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成果,测量学生的创造力,但由于它不能提供教育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因而不能直接起到优化创新教育过程的作用,正如北师大董奇教授所言,“现代的儿童创造力测量方法大多是以问卷形式施测,从产品、结果去研究创造思维及其过程,因此,比较难以探讨创造思维进行的过程和条件。”斯克里文(M•Scriven)指出:除了总结性评价之外,还应有一种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其评价目的主要是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用以调节、控制、优化教育过程,创造更加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我们将这种评价称之“形成性评价”。目前,它已受到普遍重视。根据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还有另一种评价方式——“诊断性评价”,这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水平的评价,它有利于弄清学生创新素质、创造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便于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因材施教。创新教育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更要重视形成性、诊断性的评价。
2.相对评价简洁易行,但绝对评价有助于归因和改进工作
相对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创新教育成果进行评定,它依据教师(或学校)的成绩在该班(该校)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工作优劣,而不考虑到是否达到目标的要求,也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相对评价适用于在一所学校或相对较小的范围,评价结果便于比较,方法简洁易行。绝对评价则是用目标参照性测验进行评价,它依据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制评价问卷来进行,由于它主要判断是否过到预设目标的要求,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它适用于较大范围,评价结果可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由于相对评价主要依据被评者在团体中的“排名”来进行的,不考虑是否达到目标,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绝对评价,可以找到教育效果高低、得失的原因,评价结论可信性强,也有助于被评对象改进工作,因而中小学创新教育评价应该侧重于绝对评价。
3.侧重于校园评价,适时组织社会力量评价
中小学创新教育如何评价,确定评价组织十分重要。一般可由管理部门聘请教育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用人部门组成专家组直接进行评价,在这种非当事人实施的“社会力量评价”中,由于专家组人员相对比较超脱,同被评对象无直接利害关系,又多系知识界权威,了解创新教育领域的全面信息,对提高创新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十分有利,但这类评价多用于总结性评价,因而如何通过评价改进工作是亟需研究的课题。而经常性地组织校园评价(包括同行评价、自我评价、领导评价和学生评价)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因为校园评
价人员为“自己人”,较少掩盖真相,这种评价易于安排,操作相对比较方便,也便于相互交流,彼此促进。因而,笔者认为目前创新教育评价应侧重于校园评价。
第二篇:浅析中小学教育学生评价所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学生评价的几点思考
横道河小学王洪志
【摘要】 目前,中小学学生评价存在方法单一的问题,重视知识,轻情感价值的取向;重视选拔和甄别,轻视诊断和激励等,这些都成了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瓶颈,应从全面评价学生和转变评价观念上加以改进,促进中小学学生评价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学生评价存在问题促进科学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提高。但纵观我们现在的评价方式可以说“单一”、“片面”,是通病,应引起我们的反思。下面仅就自己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谈一些现象和想法。
一、从评价内容和形式看,评价缺乏科学性,片面,不客观,重视知识,轻视能力、情感价值的取向。
1、学生自我评价: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评价能力,但不能正确对待来自外界的各种评价。受此影响,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独有的优点,甚至把这独特的优点看成缺点;更不会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和途径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成为更优秀的自己。[1]学生就会变得迷茫,自己没有发展目标,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发展才好?相比较而言,幼儿和低年级学生往往比较自信,能看到自身的优点很多,很少看到缺点。中高年级的学生就很难发现自己的优点,他们看到的多是自己缺点和不足(其实他看到的许多是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外界评价对他们影响的结果。因而评价时教师要强化正确引导。
2、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常常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来考量学生,过度重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那在很大程度上他就被看成是一个好孩子;学习成绩差,就很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差学生。也就在不经意之间给学生贴上了标签。家长和社会对孩子的评价常出现走两端的现象:很多时候家长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品性习惯,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就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学生,舍不得夸奖自己的孩子,造成孩子不自信或是产生自
卑、自闭的心理。另一部分家长一味地夸奖学生,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好,对孩子过度的爱蒙蔽了双眼,最后酿成大错,如李天一的成长轨迹。
二、从评价的功能看,有一定的错位与偏差。
1、对学生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的缺失。如:一个人在学前阶段得到评价,多是以鼓励表扬为主,让他一步步的认识世界,学习生存技能,不断进步,所以他们也比较自信比较快乐。10岁以后呢?家长、学校、社会就为他们设立了长远、甚至不可及的目标;并伴随无尽的批评和指责,不断否定他们的进步,最后学生感到没有希望了,不自信了,也不会客观评价自己了。如果评价是帮助学生查找问题,想出解决问题办法,实现学生不断进步的目的,学生就会从中不断的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就体现了评价的目的和功能。
2、教师评价的片面。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教师,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外部观察与主观测定为依据,而且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忽视对学生评价结果加以仔细分析和解释的作用,更不能反馈出针对学生弱势素质提出相应的改进计划,运用评价结果改善学生发展状况。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2]如:平时的考试目的是检验老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成长的效果,为以后修订教法和改进学法找出原因。可是现在老师很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成绩变成了批评学生的证据。学生也不知道在测试中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只是被动的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
引起的思考
2013年教育新举措明确指出: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从多个维度综合评价教育质量,我们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素质、学习兴趣、课业负担和学习过程。
⒈ 以生为本,转变观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起点,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要用同一把尺去量所有的人。多一些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少一些同学间的横向考量。在评价时多分析原因,帮助学生找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能更好的进步和发展。⒉ 多维度、动静结合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鼓励全体师生、家长及社会人员参与评价,在共同协商的 基础上,完成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不是教师对评价信息进行封闭
处理,而是做出个人价值判断的过程;更要分析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让学生在错误中得到教训,警示自己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去做。评价的结果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现象,而不断地争取“更好”才是最终发展目标。[3]
3.落实评价的反馈和交流。
提供详细的、有建建设性的和有效的反馈,将随后做出的价值判断传递给处理主体,驱动良性行为,促进良性变化,增强学生积极地自我接纳态度.[4]及时得到反馈的学生能够从评价结果中得到有效地刺激,催进变化,而且年龄越小,评价带给他的影响越大。反馈的越快,学生改变的越快。
4.加强家长学校的教育作用。
开办家长学校,证明人们对教育目标的达成这个问题已经觉醒,有了一定的认识。要落实新举措中的要求,很大程度需要学校的教育,老师的行动去实现,通过老师的改变影响家长社会的改变。改变很多家长的爱变成害的现状,让每一个家长,都能站在全面、客观、发展、的角度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
5.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对待评价,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只有能经受得住表扬和批评的考验,他的内心才能越来越强大,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辛继湘,从“对学生的评价”走向“为学生的评价”[H].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7):卷首.[2]刘辉,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结果处理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9(12):11—14.[3] 国家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M].北京:三联书店,2001.39.[4]袁顶国 付小倩《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模型的构建》[H].教育测量与评价2013(9)15—19.
第三篇: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
“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现场观摩会学习体会
高村镇中心小学
张 顺
此行到重庆、成都参加“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现场观摩会,聆听了9堂报告,参观了7所学校,接受了最新“教改”思想的洗礼,身临其境地体验了新世纪的“课改”,感受了充分体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学校教育。“核心素养”、“关注差异”、“学生本位课程”、“课程群”“未来课堂”等新概念词语触动我们的教育神经。当我们的教改教研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宫中徘徊时,这次参观学习真可谓是给了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
谢家湾小学刘希娅校长的报告,犹如春风拂面,而又精辟入理。她娓娓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教育的执着;她带领教师团队课改的勇气和担当,让我们由衷佩服;她轻松驾驭教师团队的真诚和巧妙,让我们拍手叫绝。她告诉我们“教改不唯上,教改不唯名,教改只唯实”。“五大课程”、“课间没有铃声”、“弯月形的课桌”无不彰显谢家湾小学“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育人理念。刘校长用“六年影响一生”诠释了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作用,“教育即影响,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世界的相遇。”这也正是我们所说的“以生为本”的体现。“没有谁愿意天天被教育”,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离得开“影响”,所以教育其实就应该是龚春燕院长说的“教育就是熏陶”。
龚春燕院长的报告精深博大,体现了精湛的专业素养。他深度解读了中央十八五中全会报告中关于教育改革的内容和方向,教育要创新发展,教育要绿色发展,教育要开放发展,教育要协调发展,教育要共享发展。还介绍了十三五教育规划和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关于教改的信息。他指出了课程建设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指出了课程改革的路径:课程规划—课程核心—适合学生—学校文化。课程改革就是要由过去学科知识本位课程向学生发展本位课程转变。学生发展本位课程的课程观是:
1、学生不是课程和教学的工具,而是课程教学的主人;
2、为每一位学生创造适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都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发展本位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服务的,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龚院长从核心素养的内涵、维度、功能、价值取向作了深刻而全面的解读。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国外的学生核心素养评估体系,如PISA评估体系对关键能力的评估:
1、学习与创新的素养;
2、数字化素养;
3、职业与生活的技能;
4、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听了这个报告,我怀疑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多少未来眼光,我们培养的孩子能不能顺应二十一世纪的需求。
走进谢家湾小学,首先感受到的是谢家湾小学“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育人理念,着实体现了“以生为本”教育工作出发点。顾老题写的校训“六年影响一生”和校名,字体灵动潇洒。谢家湾小学的主题文化包涵行为文化、价值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无不体现着这所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化墙上展示着谢家湾小学丰富多彩的活动,朵朵合唱团给我们的印象尤其深刻,2011年朵朵合唱团与宋祖英同台演出。他们组建了多个学生社团,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同时为培养学生特长搭建了平台,有舞蹈队、管乐团、书画社、田径队、民乐团、棋社、机器人俱乐部等,都以“朵朵”冠名。看到这些,不由得你不相信这里的孩子真得能像梅花一样朵朵盛开,争妍斗艳。
今天是周一,我们来到谢家湾小学,正赶上他们的升旗仪式。教师统一着装,师生劲头十足,先是升国旗,出旗、奏乐、齐唱国歌,再升校旗,出旗、奏乐、齐唱校歌,嘹亮动听的歌声在校园里荡漾。接着值周教师总结2016年春季“精彩体育节,快乐中国梦”体育节活动,表彰了优秀运动员和团体。最后值周教师通报了上周“文化礼仪卫士”的巡察情况,并对优秀中队进行表彰。我们还参观了谢家湾小学的社团活动室,社团活动室里展示了学生作品和成果。
之后,我们跨过一条公路,来到了华润谢家湾小学,据了解这是一所私立学校。我个人认为这就是谢家湾小学的拓展版。这里的硬件条件更加优越,谢家湾小学的创新教育模式在这里得以成功复制并升级。这里的老师热情主动地参加教改,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十分突出。老师的工作态度不是常见的“要我做好”,而是“我要做更好”。只有教师敬畏自己的职业,才会得到更多的社会尊重。谢家湾小学最吸引眼球的是“小梅花课程”,刘校长带领她的团队大胆创新,把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高度融合,整合成“五大课程”,分别是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子课程中有语文漫道、科学探秘、数学乐园、英语交流、艺术生活等。“小梅花课程”体现了“一切有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一切有目的的影响都是教育”的课程视野。“小梅花课程体系”的特质:
1、课程内容的整合;
2、课程时间的整合;
3、课程要素的整合;
4、课程主体的整合。各大课程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核心素养目标。我们认真聆听了谢家湾小学五位课改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大课程的核心理念、课改历程和实践操作,这样大力度的课改真让人震撼。
4月18日下午,我们来到了珊瑚实验小学,学校正在开展“春季运动会暨创意嘉年华”活动。我们参观了他们科技创意馆和体育专项训练基地。科技创意馆内师生们正在全身心投入地做各种科学制作,主持人——一位男学生,大大方方、有条有理地向我们介绍了各个制作小组的活动开展和作品成果。体育专项训练基地在一个风景优美,充满童趣的山地公园里,这里有风车、有气象站,还有各种奇花异木。珊瑚小学的办学理念是“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珊瑚最红”是学校办学的底色。“红”的内涵:风气最纯正、教师最优秀、学校最出色。“孩子最亲”是学校的办学亮色。“亲”的内涵:最愿关爱孩子、最会亲近孩子、最能发展孩子“,亲近孩子最核心的是亲近孩子的需要,具体指“亲其身体、亲其情感、亲其思维”,是终目的是实现孩子的“快乐成长”。他们的育人理念是“教育,从亲近孩子开始。”学校的育人目标是“善于学习、趣于生活、勇于创造、亲于做人”。学校以育人目标为中心,分解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善于学习”分为学习兴趣、方法、习惯、能力四个方面;“趣于生活”分为热爱生活、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学会审美四个方面;“勇于创造”分为有好奇心、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实践四个方面;“亲于做人”分为国家认同、责任意识、善于合作、诚实守信四个方面。珊瑚小学的亲亲教育主要体现在“亲亲校园、亲亲课堂、亲亲课程、亲亲德育、亲亲教师团队”。珊瑚小学在落实国家课程校本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课程体系,做到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合,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本质化、文化化、学材化、本土化、生活化”,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月19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站在人和街小学校门口,前面是人字形校门拱顶,左下方刻着校名的方台上伫立着一方石印,石印上刻着篆书体的“人和”二字,红底白字,分外显眼。校门右墙上镶嵌着人和小学标志。校门大气而且寓文化于建筑中。据肖方明校长介绍,学校的主体教学楼是“H”形的,正是“和”字拼音的大写打头字母。学校创办于1943年,2009年重建学校时,就已经全面融入了学校的办学理念。2013年9月,学校与瑞安集团合作,在“重庆新天地”开办了“重庆天地人和街小学”。这是一所有70多年历史的学校。
走进校门,左边摆列着100个不同字体的“和”字,体现了学校的主题文化——“和”文化。右边是校树——黄葛树。当时,操场上热闹非凡,原来他们正在分年级组开运动会。
三、四年级学生正在露天运动场上进行各项体育比赛。我们随着讲解员边走边听边看,文化墙上展示着人和街小学的校歌——《两条江在身边》、《天地人和赋》、办学格局和学校吉祥物清风白鹤的介绍等。人和街小学以“人和为魂,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两江融聚,人和教育”为主题文化。他们的校训是“海纳百川,和衷共济”,营造了“居儒典雅、身正学高”的教师文化和“品德高尚、睿智灵动、强体健魄、尚美惟新”的学生文化。通往校史馆和“化龙居谷”的两条小路中间的一片空地上,摆着四方形石板座垫和古时的书案,背景是石刻竹简,这是“杏坛讲学”——孔子讲堂,但是这里没有孔子像,这是为什么呢?肖校长风趣得解答:孔子去新校区讲学了,今天不在家。其实寓意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像孔子一样德修大道,学有大成,然后就可以在这里讲学。
沿着通往“化龙居谷”的小路前行,小路右边是绿化带,左边围墙下的空地,修整成一畦畦的菜地,种着大葱、土豆、油菜等农作物。这里是种植园。走完小路,就来到了“化龙居谷”——其实是一个地下体育中心,一个宽敞明亮的运动场,低年级的孩子们正在这里开运动会。
出来就到了校史馆、和人教育博物馆和两江艺术长廊。校史馆规模很大,足有一个篮球场大,展示着学校从1943年到2013年的发展历程,并以每十年为节点展示了不同年代的办学成果,地面拼出了长江的地图图形。人和教育博物馆里有文字博物馆等。两江艺术长廊展示着师生书画、雕刻、手工制作等作品,展馆中摆放着一条条正欲扬帆远航的木船,木船里摆放着作品和证书,墙根下摆放着纯天然的长江石。校园内建筑和谐优美,文韵浓厚,“人和秦韵”、“鹤唳惊涛”、“化龙居谷”、“杏坛讲学”、“两江融聚”、“硕果盈香”、“竹篁箐露”、“红岩朱窗”构成了人和街小学的“人和八景”。
人和街小学注重学生德育创新,学校组织一年级学生入队仪式在附近的红岩馆进行,让学生从小接受真切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年级段到不同红色文化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二年级到解放碑,三年级到白公馆,四年级到渣滓洞,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不断加深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
人和街小学围绕“培养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人和特质少年”的育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建立了“人和六质课程群”,分别为和德课程群、和健课程群、和雅课程群、和理课程群、和美课程群、和融课程群,创新构建了“和声课堂”。人和街小学提出的“人和特质”即“和德、和健、和雅、和理、和美、和融”,而相应的六大素养则主要通过六大课程群来培养,六大素养分别为:道德素养、健康素养、科学素养、人际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人和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育人体系和文化体系。
4月21日上午,我们慕名来到了成都杜甫草堂旁的草堂小学。校门边的杜甫雕像、墙上刻着的杜甫诗歌,让我们一到校门口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诗意。草堂小学的校徽、印章、校训都充满着诗意,学校的校训是“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校徽的寓意是“人文草小”,诗的解释是“人谓浣花好,文宗百代高。草堂留圣迹,小学传大道”。家长寄语也是一首诗:学子与杜邻,应有诗圣品。才能上一层,配谓小学子。校园地面的石板、走廊的墙壁、教室、办公室、展览室、台阶、石雕……诗歌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几座茅屋、一条茅屋走廊巧妙地点缀在校园里,不正与草堂一脉相传吗?这就是草堂小学的诗意校园。
草堂课程也是诗意课程。草堂课程的建设理念是“自然生长,固化整合”。他们用“课堂+诗歌”的模式展开课改,如数学诗歌课、音乐诗歌课等,还设计了周课——每周一节国学课,按年级梯度发展安排国学课程,学习模式多样化,有读、演、写、论;设计了月课——二十四节气的表演、国旗下讲话、童话表演、《仰止》诗歌教育联盟、草堂现场诗歌活动等;设计了年课——诗歌闪读活动、正月初七的杜甫祭祀活动、诗歌原创比赛、蜀绣课程等。
草堂小学让学校文化和草堂课程长成了一棵诗意的“大树”。4月21日下午,我们参观了成华小学。一进校门就看见六个金色大字“爱相伴,美相随”,这是成华小学的校训。他们的办学理念是“美浸生活,美润人生”,办学目标是“办一所用科学启迪智慧,用情感润泽心灵,用艺术陶冶情操的小学”。成华小学的学校主题文化就是“美”,校门口有一个充满创意的“美”字。校歌是《美韵校园》。学校门厅的左边是一个中国结,中间一个大大的“美”字,背景是各种书体的“美”字;门厅右边有一个石刻浮雕的“美”字,周围的字和中间的“美”字构成各种美的内涵。往前面是高大的“华夏门”和造型优美的“华夏第一龙”,寓意是雕塑借鉴“华夏第一龙”的造型,正是“成”字拼音的首写字母“C”。右侧通向操场的朱红色繁体“华”字造型门,即“华夏第一门”,与校园入口处的“成长门”遥相呼应,包含“成华”二字。
成华小学的尚美核心素养课程建设倡导的是尚美意识、尚美能力、尚美行动。尚美课程的基本框架由尚美基础课程、尚美主题课程、尚美空间课程组成。学校开展了众多的社团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华小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精细化管理,用宿强校长的话说就是要做到:流程统一,方法统一,目标统一。成华小学的课堂是活泼的,也是规范的。学生的上下课礼仪,课前准备都很规范的。那堂彝族漆器手工制作课,上得非常生动,不但让学生动手动脑,拓展了视野,也让我们大开眼界,校本课程是大有作为的。
4月22日上午,我们来到了绿意盎然的棕北小学。棕北小学的校训是“博文守礼”,学校的育人理念是“绿意浸心,七彩化德”,学校的办学目标是“绿色教育,未来课堂”,学校的育人标是“培养智慧灵动的现代儿童”。学校的主题文化是“绿”,棕北小学内的绿色走廊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绿”文化:绿之源、绿之润、绿之德、绿之修、绿之行、绿之踪、绿之师、绿之课,绿理念、绿未来。学校到处彰显着绿色的生态文化,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电子屏人像签到机、走廊上的3D成像投影机、公共电子阅读系统……都在诠释着棕北小学对绿色的崇尚和理解。特别让人震撼的是棕北小的未来教育体验中心——一个像太空仓似的教室。正前方弧形的超宽电子显示屏,教室四周的显示屏上可即时呈现师生上课的情景,全方位的摄像机轻松地完成了信息的采集和传递。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堂从未看过的课堂——“私人订制”,小创客的非凡表现,让我们惊讶不已!这堂课由四位老师分工协作完成,分别是主讲、主持、理论点评、操作点评,是棕北小学的4112教研小组成员。林家锐校长构建了“六大课程”助推未来创客的培养,他说,好的课程就是学生的高速跑道。“六大课程”分别是开发科学创新实验课程、开展创客社团课程、研发艺术拓展课程、引进“未来科学家”课程、开展家庭创客工作坊、策划绿色产品推介会。“六大课程”的育人理念是动手、宽容、无畏、求知、开放、协作、敏捷。林家锐校长说:“未来虽遥不可及,但可以大胆去猜想,勇于去挑战,努力去实践,我相信在未来学校的建设道路上遇见未来的教育!”
这次西南之行,真是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七所名校主题鲜明的学校文化、科学先进的办学思想、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超前创新的课程改革,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第四篇:美国中小学“创新教育” 之我见
aa 《基础教育参考》2012年第11期
美国中小学“创新教育”之我见
张玉彬 1 张虹2
(1福田教研中心,广东深圳,518048 ;2盐田区外国语学校,广东深圳,518083)
[摘要]笔者参观了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十七所不同性质的中小学校,其尊重个体的人文环境,丰富多样的课程设制,民主实践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 创新教育;发散思维;动手实践;个性化
美国是世界上最具有科技创新力的国家之一,它的教育体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自由想象、畅所欲言,动手实践,发展个人兴趣,这种实用主义的教育让学生具有更强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笔者在2011年9月—11月,有幸参加了深圳市教师赴美国布朗大学学习班。在学习期间,参观了罗得岛州、麻萨诸塞州、康乃狄格州的十七所不同性质的中小学校。这些学校办学形式灵活,种类繁多,结构也不一样,但它们都非常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拘泥于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一、尊重个体的人文环境,为个性的释放打开枷锁
在美国学校的教学楼里,没有令人紧张的标语,没有刺激神经的评比栏,到处是红红绿绿的学生作品,甚至连房顶上都是学生的手绘作品,这样的装饰无拘无束,没有压力感。许多学校还在宽敞的走廊上摆上了沙发,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舒适而温馨的休息场地。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着装没有要求,许多爱美的学生穿着时尚,戴着彰显个性的手饰,短裤和吊带裙随处可见。笔者在普诺维登斯市 [作者简介]张玉彬,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教研员,广东省特级教师。张虹,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学校数学教师,盐田区中青年骨干教师。
aa 最好的公立高中Classical High School,看到很多老师和学生穿着睡衣,五花八门。校长Scott Barr博士告诉我们,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睡衣日”,大家可以标新立异,展示自我。不但穿着各式各样,而且有的抱着枕头,有的抱着毛茸茸可爱的小公仔,课堂呈现出与平时不同的风景线。他说,学校里还有很多其它的日子,让孩子们有所变化,有所想象。笔者感到震惊,美国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简直到了一个让人惊叹的地步。
人文的关怀就是要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我们常把“以人为本”挂在口头,写在墙上,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没有从学生的个体需要出发,而是从学校的需要,从家长的需要出发。我们要求学生着装一致,整齐划一,甚至要求对学生发型都提出统一的要求。咋一看去。齐刷刷的一片,很壮观,步调一致。从着装统一到思想的高度统一,老师教学的绝对权威,到试题标准答案的神圣不可改动。我们让学生失去了什么?失去了个性,失去了思辨能力,失去了打破常规的想象能力,也失去了创新能力。这种教育理念怎能培养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科学大师,人文巨匠?
二、丰富多样的课程设制,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机会
在中国,校内课程大都是由学校、老师安排的,课外学习也大多是由家长安排的,学生没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无须关心课程的安排,只要专心学习就可以了。而在美国的中学采用了和大学相仿的选课制,即每个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课程。由于每一个人的兴趣或者学习计划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课程表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门课都会有不同的同学,以至于学校(中学)没有班级的概念。必修课是必须要选择的,但必修课中也有可供选择的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不同取向、不同水平的课程模块。许多学校在7~12年级的课程设制中,科学模块被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块,数学模块被分为运算、代数
一、代数
二、几何、统计、微积分六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学习内容。对于同一年级的学生,因为选择的模块难度不同,也不要求所有的人毕业时要达到同一水平,只要你通过了你所选择模块的统考,就可拿到相应的学分。对于学优生,每个学校都开设与大学接轨的AP
aa 或IB课程,也就是可以在中学阶段提前取得大学承认的课程学分,为大学的专业性学习准备更充足的时间。
选修课相对必修课来说就更加广泛,各学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校的特点出发,设置了与众不同的课程,呈现出多元化和选择性的特点。例如罗得岛州Wheeler school外语课开设除了AP课程的西班牙语、法语、中文外,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了日语、韩语、阿拉伯语、俄罗斯语等十门外语课程,对于个别能力特别强的学生还介绍到其他学校或高校上课。被奥巴马和比尔·盖次赞赏的The MET学校没有普通意义上的必修课程,这个学校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对学生提出合理建议,根据兴趣选择相关课程,也就是说学生选学的课程完全由学生自己的兴趣决定,老师的教材教法也是围绕学生的兴趣建立起来。学校与社会有关单位联系,一周有两天的时间进行实践学习。麻萨诸塞州Hopkinton High School开设了三十多个品种的选修课,有计算机类、艺术类、政治宗教类、体育类等。其中艺术类课程包括:
这种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选择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留出余地,相对宽松的时间安排和自主学业水平为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尽情发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反思我们国家的课程是大一统,学校课程开设缺乏自己的特色。虽然在1996年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已经提出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的构想,第八次课程改革也把校本课建设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工作。但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学校对国家课程,特别是中、高考科目课程重视程度很高,但对于非中、高考科目的国家课程,对于校本课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学校管理者还缺乏校本课程开发意识。
三、民主实践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发散思维得到培养 音乐: 管乐、吉它、合唱、乐队、音乐制作 艺
美术:
绘画、摄影、动漫设计、陶艺、手工制作 术
戏剧:
莎士比亚剧、公共演讲、MV社、电影制作
aa 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论和乔姆斯基的“先天主义”教育理论对美国基础教育影响很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美国的课堂教学反对教师“一言堂”和学生死记硬背,注重学生合作讨论、探究和动手实践。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老师、挑战权威的勇气,老师都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与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和会心的微笑。对于学习有困难的或者动作笨拙的学生,老师总是给予最大的鼓励。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思想得到解放,发散思维得到培养。笔者在康乃狄格州一所私立贵族学校(Lawrence Academy)遇到了三位来自中国内地的同学,并和她们进行了很好的交流,了解了她们在这里的学习情况。这几个孩子都是在中国读完初中后到这里读高中的,所以对中美的课堂有个对比。笔者询问她们,美国的课堂与中国的课堂最不同的是什么?她们都共同说了一点:在中国的课堂,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怕老师,不轻易向老师问问题。在美国课堂,发言自由,坐姿自由。美国的老师更象朋友,什么问题都可以问,老师都是热情地回答。老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一个孩子告诉我,她刚来美国的时候,很不自信,不敢向老师提问。后来看到美国同学提出那么低级弱智的问题,老师还赞许,所以自己现在也敢经常问老师问题了。
直接感知和自己动手是在美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每个学生都要经常做“报告”,从选题、撰写到演讲,全部是独立完成。在我们参观的一所教会学校La Salle Academy里,校方专门安排了十几位七年级的孩子与我们交流,孩子们展示着自己亲手做的课件,用自信而流畅的语言介绍了他们的学校,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学习生活。在不同的学校,我们也看到,在化学课上,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在生物课上,孩子们亲自栽种番茄苗,给破土而出的小苗定量加水、施肥,做观察记录;在艺术课上,学生自己制作陶瓷的、纸的、石膏的、木头的、金属的等等各种艺术品,有时一件作品有许多道工序,要花几个星期甚至一个学期才能完成;在一节数学课上,为了弄清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学生们也是用几何画板在电脑上作图观察、分析······老师不会轻易告诉学生结果,而结果的出现往往要经历学生的动手、观察、合作、交流、讨论之后,才会浮出水面,这看上去有点浪费时间,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地锻炼和提高。
aa 有些学校,还会在每一周内安排一种自主活动课,在这样的课上,学生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扮演各种角色了解社会,参加烹饪课学习,做各种手工,或自己上网查找照片、资料,完成自己的研究。所有的成果,都要在定期招开的家长会上做出个人汇报,在这些课程和活动中,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动手、参与、写作、研究等能力,也让学生的各项才能得到了很立体的展示和发展。
综上所述,美国现行的教育模式首先是承认个体差别,尊重个体差异,其次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个体差别激励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利用课堂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利用课外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这些都为我们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第一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张玉彬,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教研员,广东省特级教师,电话:0755—82918170,手机:***,Email:szftzyb@126.com,邮编:518048。
第五篇: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育中存在那些问题
一、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多方面的。能否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不仅影响教育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全社会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刻认识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一是学校应该防患于未然,加强后勤部门对场地、设施的合理配置、安全检查、更新维修,做到不留下有安全隐患的场地。如发现不安全的地方,也应及时隔离,或树立醒目的标示。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橱窗、校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阵地,宣传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在醒目的地方张贴安全教育宣传口号。二是进行安全防范的提示与指导,体育教师是主导,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尤其重要。三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利用集会、媒体等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四是向家长提出指导孩子增强安全意识的要求。
二、有备无患
教师是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大部分时间是指导学生练习。因此,教师应明确职责,体育教师必须非常清楚本职工作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护学生身体不因参加体育锻炼而受伤害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忽略的。这种意识越强,体育安全的保障系数就越大。应该做到早准备,准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真备课,充分考虑到学生体质状况、运动技术水平、气候、场地设备、教学分组、运动负荷等与体育安全相关的因素。许多案例提示我们,上述环节无不影响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的安全,稍一疏忽,就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例如,不了解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盲目安排超水平的教学内容,其潜在的伤害因素就会显现出来;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安排超负荷的运动练习就极易造成运动创伤。因此,必须适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负荷。二是重视课前场地设备的安全检查。场地的平整度、器械的稳定性、器材的牢固性等都直接影响锻炼时的安全,必须经检查确认后投入使用。当检查后发现隐患时,一定要及时排除,确保使用的安全。三是重视日常检查。千万不能让那些摇摇欲坠的篮球板,缺腿少脚的跳跃器、固定不稳的单双杠、填沙不满露出坑边的沙坑等严重威胁练习者安全的器械设备出现在校园之中。一经发现,必须及时处理,该换就换,该修即修。一时解决不了的,立即将其封闭,以免祸害伤人。
三、教学中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需要教师经常不断地灌输和提醒。体育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时如何预防运动创伤和发生运动创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开学时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在以后的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应及时地让学生知道。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一般学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理解,为什么每次都要做这些无聊的事,这时就应该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其中插入一些预防运动创伤的知识。在遇到下雨等上室内课的时候也应该经常讲解发生运动受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安全教育一刻都不能疏忽,在发现苗头时一定要及时地制止,不要等发生后再亡羊补牢。同时,安全知识,防护、救护知识与能力等,是现代人所必具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现在许多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防护与救护教育是体育教学自身的需要,也是现代体育教学“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所提出的要求,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个别对待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不要统一要求。有些动作也许对于一些体育有专长的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就很难,不安全的因素就多了一份。这时就要求教师个别对待,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方面应有所不同,争取做到“一人一个要求、一人一个目标”。
五、循序渐进
体育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在某个方面为了寻求突破,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应该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关注学生发展从低到高、从慢到快、从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过程。教学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因此,教师在上体育课中切记跳跃试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