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论语》,不亦乐乎?

时间:2019-05-15 09:1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熟读《论语》,不亦乐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熟读《论语》,不亦乐乎?》。

第一篇:熟读《论语》,不亦乐乎?

熟读《论语》,不亦乐乎

——读《论语》有感

孔子的至理名言,不比老子的意味深长,不比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灵丹妙药,寥寥数语,往往就能使人一生受益。

有幸,在这个寒假中,我交上了这位益友。

《论语》让世代华夏子孙看见了圣人——孔子的一言一行,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孔子的仁爱、道家思想、上善若水„„

人们常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学习之后,经常复习它,不是很值得高兴吗?是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本书,你去复习,就等于又当一回另外的读者,你将会更深层地体会到这本书,与作者有一个心的交流。一遍遍复习,让对书的理解由肤浅转为了成熟,当书读“百”遍时,你就会惊讶地发现,你每读完一遍,感想或多或少有所区别。汲取不同的营养,书中的小虫将蜕变成蝴蝶,看着自己思想的成长,你是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欣慰与满足?其实,不但读书要复习,一门技术,一门才艺更是要一遍遍地练,到技艺炉火纯青时也不能滞停。生活中,我们目睹了音乐家、演奏家的精彩、绚烂一幕,可他们的乏味生活,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他们的一天,呆在琴房的时间比睡觉的时间还要多;他们的一天,没有外出郊游、读书写作、与亲人共享天伦的时间。他们就是在练一首首的曲目,翻一张张乐谱,一遍接着一遍弹着相同的去曲子。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喜悦吗?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俞伯牙爱琴胜命,而为知音已故,终生不再弹琴。若他们两个能相见,岂不乐不可支?你若一个人留学、工作在外,朋友千里迢迢赶来看你,你一定又惊又喜。

世界上可乐之事太多了,光论语中就有不少。我还可以说:“学习有为,不亦乐乎”。既然生活中有那么多欢乐的事情,我们何不开开心心过完每一天,享受每一段时光?愁眉苦脸的一天是一天,高高兴兴的一天也是一天。与其浸在苦水中,不如尽享欢乐年华。

熟读《论语》,不亦乐乎!

六(7)班楼璐瑶

第二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谈治学之道、修身之法,谈一个人如何对自己的问题。那么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谈交友之道、处世之法,谈一个人如何对朋友、对他人的问题了。

这句话如何译成英文?我们就来看看理雅各和韦利的译文:

(1)Is it not pleasant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Legge)

(2)That friends should come to one from afar, is this not after all delightful?(Waley)

关于“乐”字,理雅各像译“悦”字一样用了pleasant,韦利却用了一个不同的delightful。这两个词有什么分别呢?一般说来,前者指外表的欢乐,后者指内心的愉快。“学而时习之”是内心的愉快,不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理雅各“悦”字译得不妥,“乐”字倒译对了,但是总的看来,他选词显得不够精确。韦利却是译颠倒了:“不亦悦乎”表示内心的愉快,他用了形之于外的pleasure;“不亦乐乎”形之于外,他却用了表示内心愉快的delightful。至于“有朋自远方来”,理雅各把“有”字译成have,把“远”译成distant,把“方”译成quarters,从对等的观点看来,似乎无可非议,但不如韦利的译文afar更加自然,更口语化。韦利还在两句中都加了after all一词,表示不在其位,似乎没有必要。我看可以参考两家译文,把这一句重译如下:

Is it not a pleasure to meet friends coming from afar?

这一句话是不是可以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回顾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可以说文化交流对人类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交流不就是“有朋自远方来”的结果么?至于个人,杨振宁和我是大学时代的同学,我们多年不见,他远涉重洋,到北京大学来讲“美与物理学”。我说他的演讲沟通了科学和艺术,把真和美结合起来了。他用中国古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和西方名诗“一粒沙中见世界”来描述科学家,不但沟通了中西文化,而且把古代和现代结合起来了。

关于中西文化,他还说过:“中国的文化是向模糊、朦胧及总体的方向走,而西方的文化则是向准确而具体的方向走。”关于中西文字,他又说:“中国的文字不够准确这一点,假如在写法律是一个缺点的话,写诗却是一个优点。”他还问我翻译了晏几道那首“自别后,忆相逢”的词没有,我说译了,送他的那本书里就有。他翻开书来一看,看到“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就说不对,他记得是“桃花扇底风”。我说有两个版本,哪个版本好呢?两个版本的第一句都一样,说歌舞通宵达旦,本来高照楼中心的月亮,已经落到杨柳梢头上,仿佛还舍不得离开,要停留在柳梢头上多看一会儿似的。那第二句就有两种可能:一种说:唱歌累得扇子都扇不动,连桃花扇底下都没有风了。这种解释显得准确,但桃花扇只能说是画在扇子上的桃花,不是实物,而第一句“杨柳楼”却不是楼名,而是环绕楼心的树木。这样一来,“桃花”和“杨柳”就不是对称的实物了。如果说“扇影”呢,那却可以把桃花理解为实物,月光把桃花的影子留在扇子上,留在风中,而歌舞通宵达旦,杨柳梢头的月亮已经落下,桃花在扇子上、在风中的影子都看不见了。可见夜已深了,天快亮了。两种说法,哪一种更模糊,更适宜于写诗,更能表达“自别后,忆相逢”的乐趣呢?

后来杨振宁为我的《逝水年华》英文本写序的时候说:“久别重逢真是一件乐事。”这就说明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实习编辑:杨晓梅)

第三篇:熟读唐诗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蒙学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咏鹅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鹿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杂诗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长干行 二

家临九江水 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 生小不相识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 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清 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古郎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金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碧云端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越女词

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逢雪宿 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军行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听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桂殿秋

仙女下 董双成 汉殿夜凉吹玉笙 曲终却从仙宫去 万户千门惟月明

结袜子

燕南壮士吴门豪 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 太山一掷轻鸿毛

洛阳陌

白玉谁家郎 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 惊动洛阳人

感遇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桔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春思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 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 暂游桃源里

怨情

美人卷珠帘 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 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 时人已知处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听筝

鸣筝金粟柱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 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春怨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长干行 一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塞下曲 一

鹫翎金仆姑 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 千营共一呼

塞下曲 二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塞下曲 三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四

野幕蔽琼筵 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 雷鼓动山川

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 帘外春寒赐锦袍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 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宫词

玉楼天半起笙歌 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 水晶帘卷近秋河 夜上受降城闻笛

第四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编者按:有朋友来看我自己,有朋友惦记着,那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彼此回忆的是那时的青春年华,而经历的却不相通,但却能让彼此豁达从容的好好生活!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日子会越过越有滋味的!问好!

一直以为,那个当年仅仅15岁告别学生时代的我,一定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会惦念起了。原来我错了,听起很多同学都说过,吴丹怎么没有读书了,她的成绩那么好?这个问号不止一两个人问过我,当年的老师和同学都还记得当年那个酷爱学习的我,我也还一直怀念着那个初三语文课上,总能流畅回答老师所有问题的我,因为我真的真的非常地爱语文,所以是那么的热爱,以至于每次语文总能获第一名,作文也总能获得老师的肯定。现在回想起,我虽然带着很多遗憾离开了学校,但是倔强的我后来从未放弃过学习,好在现在的我通过那么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加入了作协,这个幼时眼中神圣的平台也给了我肯定,我真的做到了,学校是终生的,不是一时的,只要你有心,在哪里都可以学到知识,我的经历也一直告诉自己说,只要自己不服输,很多梦想都可以如愿的。

昨天我的两位同窗好友到我家来做客,他们两个都可以算作是我那时的知己,李斌同我一样,非常热爱语文,人也很好,对每个人都很好,刘芳就更不用说了,记得初二的时候,我们离得那么近,就在隔壁班,都喜欢互通书信往来,彼此鼓励打气,畅聊着各自心里一些特别的想法,用时髦的称呼就是“笔友”吧,那个时候的我真的非常天真,虽然家里条件不太好,但是温饱没有问题,何况我又那么热爱学习,上学简直是我最快乐最幸福的一件事。然而命运从我15岁起,就开了一个很大很大的玩笑,我由此进入了一家电脑学校,那里的人都比我大很多,他们来那里的目的似乎与学习很少,他们那些几近成人的生活方式,却丝毫影响不了倔强任性的我,依然很努力把知识学好。我觉得我很难被环境所改变,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信念也一直很简单,我想这也是这五年来,我到过不同的打字店,却始终把业务学习放在第一位,把自学放在第二位的缘故吧,所以我变得不多。只是今年陪老公去了海南、广州、长沙、武汉等一些地方,才让我学会用更开阔的眼光去为人处事。而今打工五年的我,现在我依然能够与正在上大学的两个挚友促膝谈心,没有任何代沟,我们一起回忆当时的点点滴滴,真的特别珍贵。现在的我终于明白郭静《下一个天亮》里面的歌词:有些情绪,只能说过懂得人听。是呀,有些快乐,只能跟志同道合一同经历过的人一并分享,聊起过去的好多好多,我们似乎千言万语也道不尽,虽然电视里播着快男总决赛的直播,我们几乎没怎么看,全在聊天。

我让老公出去做事,把空间留给我们三个,老公也非常开心地答应了,他知道我在家里没有伴很无聊,所以一直非常支持我,无论我想做什么。

我拿出冰箱里面的冰淇淋还有水果招待他们,然后我亲自下厨,不过可能是太紧张了,看到多年未亲近的同窗,居然把辣椒炒糊了,腊鸡也有点咸,还好他们不嫌弃。其实我也真的不好意思,这些年来呀,谁又知道,我做梦都在读书,有时候还在做数学习题,如今昔日挚友相聚一起,我怎么能不激动呢?虽然大家现在身份有别,我已成了家,很快也要做妈妈了,他们却还在上大学,毕业也还要一两年,可能他们的命运谁也不知道,但是我也知道,他们还很年轻,就算犯错了失败了,都没有关系,因为年轻赐予他们更正纸,可以更正人生中的一些事情,而我已不同了,我现在已不是当年那个单纯天真的我了,我身上的责任还要慢慢加重,今日的日子,就是平淡的生活了,或许柴米油盐才是最实在的东西,但是年轻人,如当年的我,谁不想好好拼搏一把呢?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不到黄河心不死,初生牛犊不怕虎,似乎是给人启程时一种很好的精神财富,至少能让每颗心不再看到完美前就绝望,能给予每个人心中一个很美好的目标,无论最后是否能达成,还是最终的那个梦想早已被迫搁浅,都无所谓,至少我们还拥有青春满满的回忆。

第五篇:《熟读精思》教案

《熟读精思》教案

教案设计:袁玉荣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积累治学名句。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准确理解“精思”的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交流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忆《观书有感》引入《熟读精思》。

1、导入:“半母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大哲学家、教育家朱熹写自己读书获得新知的畅快。今天,我们将学习他写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关于读书的。大家边看老师写题目边思考题目是什么意思。

板书:熟读精思(节选)

2、解题:师:题目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语,谁来谈谈你的理解?(指几名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3、出示学习目标:

师:今天,这里的“熟读精思”不仅有这些意还是著名哲学家朱熹总结出来的一种读书方法,请看这篇文章的学习目标:

A:熟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B: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C:积累治学名句。

二、读通课文,合作交流,理解课文的意思。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认真练习朗读,读通课文。(5分钟后比谁读得最流畅)

1、学生自由练习读通课文。

2、分组、分段反馈读书情况,其他学生订正错误。

3、指一名优等生范读课文,其他同学根据听到的读音和停顿做出标记。

4、学生根据标记再次练习朗读。

5、再次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二)出示自学指导二: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小组合作学习。6分钟后比谁理解得最准确。)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哪组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

大家一起解决。

2、选代表汇报第一段理解结果,其他组可以发表不同的理解方法。

3、总结并板书:养成习惯。

4、按照本段提倡的读书方法再读第一段。

师: 同学们学以致用,读得真精神,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按照上面的方法分组指名理解第二段、第三段。

6、总结并板书:多诵遍数

深入思考。

7、再读课文,深化理解。(用你学到的读书方法,把你理解的意思读进去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看怎么样)

师:通过理解课文,同学们已经学到了很多读书方法,确实做到了眼到、口到、心到。

三、联系实际,领悟内涵。

出示自学指导三:请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5分钟后比谁谈得最精彩)

四、拓展积累,读记治学名句。

师:“熟读精思 ”的读书方法能帮助我们解

答疑难、准确理解课文内容。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这样的治学名句、名篇,指导着我们读书和学习,课前我让大家收集的治学名句,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1、学生交流收集的治学名句。

2、出示教师收集的治学名句。(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记一记)

A: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熹 B: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C: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张之洞 D: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E: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

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歌德

结束语:师:希望同学们把这些治学名句,把朱熹的“熟

读精思”牢记心间,用以指导你的读书和学习。同时也衷心地祝愿你们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五作业:

1、请你用本课中获得的读书方法背诵课文。

2、选做题:查找《熟读精思》全文,读一读,了解更多的读书方法。

板书设计:

熟读精思(节选)

养成习惯

多诵遍数

深入思考

下载熟读《论语》,不亦乐乎?word格式文档
下载熟读《论语》,不亦乐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机熟读111范文合集

    流行元1MV非并网型风力发电系统学生:安梓铭指导教师:盛光忠(三峡大学 科技学院)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增加,而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常规能源存在有限性,且污......

    熟读精思原文翻译

    熟读精思出自《朱子家训》。“熟读精思”在文中的意思是: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

    《熟读精思》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课文内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段。3.学习古人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过程与方法......

    《论语》

    《论语》中的名言《论语八则》窦中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观学后,时常练习,不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

    熟读《梁家河》,共写创业史

    熟读《梁家河》,共写创业史 梁家河是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文安驿公社的一个小村庄。然而正是1969年1月16日从远处来到这里的一批年轻人的缘故,从而注定了她的不平凡!在这群人中,习......

    熟读与理解《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名篇欣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

    熟读200个句子,记3500单词

    熟读200个句子,记3500单词 1 . We should always bear in mind that if we are ignorant of our health for promotion, disease will gradually approach us with the help......

    《好员工熟读〈弟子规〉》读后感范文

    用传统文化培育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读《好员工熟读〈弟子规〉》有感 姓名 经过千年风霜的洗礼,国学典籍在当今社会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为提升个人的品性修为以及增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