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大证据学第四次作业答案
证据学第四次作业
1、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承担证明责任的是()。C. 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
2、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在承担的主体上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不同,是由()承担。B. 被告
3、下列刑事案件中,被告人需承担一定证明责任的是()。C.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
4、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的是()。C. 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
5、如县检察院查获白某受贿的证据,以受贿罪对白某进行起诉,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 检察院
6、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负证明责任的是()。D. 用人单位
7、证明责任制度最早产生于()。B. 古罗马法时代
8、下列诉讼中,被告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的是()。A. 刑事公诉
9、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某甲提出审判员王某是被害人的哥哥,应当回避。审判员王某应当回避的证明责任的承担者是()。A. 被告人某甲
10、在合同纠纷案件中,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证明责任的是()。
C. 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
11、关于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下列陈述正确的是()。D. 三大诉讼具有统一的证明标准
12、两大法系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都是()。D. 盖然性的优势
13、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英美法系的表述是()。A. 排除合理怀疑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3条第1款规定,“双方当事人对同一事实分别举出相反的证据,但都没有足够的依据否定对方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情况,判断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是否明显大于另一方提供证据的证明力,并对证明力较大的证据予以确认”。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C. 盖然性的优势
15、我国行政诉讼法同民事诉讼法一样,对证明标准的规定也是采取了()。
B. 间接的方式
16、最早确定内心确信证明标准的国家是()。D. 法国
17、()主要是指甄别法,是审查鉴别的意思。A. 个别审查
18、组织辨认可以公开辨认,也可以秘密辨认。下列各项中,应公开进行辨认的是()。C. 尸体
19、司法人员认定的案件事实符合情理,具有成立的一般可能性的证明标准称为()。B. 合理可能性标准
20、进行(),必须经县以上公安局长批准。B. 侦查实验
21、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中,为了审查判断某一现象在一定的时间内或情况下能否发生,而将该现象发生的过程加以重演或再现的一种活动和方法是()。B. 侦查实验
22、司法认知的主体是()。A. 人民法院
23、司法认知的客体是()。B. 特定的事实
24、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以裁定的形式直接确认待定事实的真实性,及时平息没有合理根据的争议,确保审理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诉讼效率的诉讼证明方式称为()。D. 司法认知
25、第一个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是()。A. 法国《人权宣言》
26、由法律规定或者由法院按照经验法则,从已知的前提事实推断未知的结果事实存在,并允许当事人举证推翻的证据法则称为()。B. 推定
2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7条规定: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证人为聋哑人的,可以其他表达方式作证。证人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的语言。这一法律规定体现了()。C. 意见证据规则28、2002年5月6日,张某因购房急需向赵某借款1万元,约定两个月后还款,张某向赵某出具了一张借据。两个月后,张某偿还了借款,并在还款时,当场将借据撕毁。此后,赵某由于经济困难,便以张某借据的复印件为依据,向北京市某区法院起诉,要求张某还款。在法庭的审理中,被告辩称已经还款。审判人员要求赵某出示原件,赵某称原件已经丢失,仅有借据的复印件。法院经审理后以原告证据不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驳回赵某诉讼请求依据的是()。A. 最佳证据规则
29、《民事诉讼法》第68条规定: “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这一法律规定体现了()。A. 最佳证据规则30、3《刑事诉讼法》第46条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或处以刑罚。” 这一法律规定体现了()。D. 补强证据规则
1、在下列侵权诉讼中,实行证明责任倒置的有()B. 蔡清诉和平医院要求其承担因该院外科医生手术不慎而给自己造成残疾的赔偿责任的纠纷案件
C. 张华诉陈东要求其赔偿因饲养的宠物狗咬伤自己所遭受经济损失的纠纷案件D. 赵利诉李强要求其赔偿因驾驶车辆不慎撞伤自己所遭受经济损失的纠纷案件
2、原告林某持张某手书“今向林某借款一万元,一个月后归还”的借条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张某归还借款10000元,张某辩称借条不是其所书,并请李某出庭为自己作证。
就借条是否为张某所书这一事实,应当承担证明责任的是()。B. 被告张某3、2011年6月5日,吴某下公共汽车时,由于人太多车太挤,踩到了张某的脚,两人发生口角,后发生殴斗。在殴斗中,吴某击打了张某脸部数拳,造成张某脸部数处软组织损伤。在接到张某报案后,区公安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以“殴打他人”为由,对吴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吴某出来后不服,认为是由于张某先动了手,自己的行为属于防卫,遂向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区公安局的行政处罚。本行政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者是()。C. 区公安局
4、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使用基本一致的证明标准,即()。
A. 案件事实清楚B. 证据确实、充分
5、关于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以下理解正确的有()A. 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唯一的B. 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
6、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的三种理论学说是()。A. 客观真实说B. 主观真实说C. 法律真实说
7、从现行的法律规定和学理研究来看,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可以分为
()。A. 个别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B. 全案证据审查、判断的标准
8、辨认是证据审查的主要方法,依辨认对象划分,可分为()。C. 对人的辨认 D. 对物的辨认
9、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应当有()。A. 公众周知的事实B. 生效裁判、公证文书和行政行为确认的事实C. 国家机关公报的事实D. 自然科学定律
10、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证据规则的特点有()。B. 判例法是证据规则法典化之前的主要渊源C. 证据规则内容十分复杂
第二篇:第一五章作业-电大证据学
《证据学》第一章~第五章作业
一、填空题:
1、广义上证据学研究对象除了_______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中的证据。
2、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______,特别是法律规定的___________。
3、证据的证明力是人们通常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证据的内容和形式具有_______的关系。
5、证据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_________,证明力是证据所必须具有的_________。
6、法定证据制度是适应_________的需要而产生,限制法官_________的证据制度。
7、按照自由心证理论,________是判断证据的依据,__________是判断证据的道德保障。
8、我国的证据制度由______证据制度、________证据制度发展到了新中国的证据制度,现已逐步形成了具有________性质的科学证据体系和制度。
9、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形式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_________。
10、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包括:____________证据的客观性、证据的_______和证据的合法性。
11、证据的_________是证据的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
12、物证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3、收集物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A、勘验、检查;B、________;C、_______;D、提供与调取。
14、书证是固定在__________载体上的内容或思想。
15、书证这种证明关系的表现形式,多数属于________,即书证所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既是证据事实,也是案件事实,二者是重合的。
16、以书证是否依国家职权制作作为划分标准,可将书证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7、证人证言与诉讼中其他证据相比,特别是同其他言词证据相比,其_________更强。
18、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是通过询问的方法加以固定和保全的方法,既可以制作____________,又可以制作________、__________。
19、当事人的 陈述不仅包括当事人所发表的对案件事实的认识,还包括当事人所发表等的_________。
20、勘验、检查笔录是一种________,不能与物证、书证、鉴定结论相混淆。
21、审查判断物证的方法,通常采用交付辨认、________和等方法。
22、视听资料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录音资料、录像资料、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题
1、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的证据材料都具有证据力 B 不是所有的证据都具有证据力
C 证据力是证据说必须具有的内容和实质要件 D 证据力就是可靠性
2、关于证据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诉讼制度决定证据制度
B 证据制度与经济制度没有关系
C 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D 证据制度对于诉讼制度而言是被动和消极的
3、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证据制度是()A、法定证据制度 B、神示证据制度 C、神示法 D、审判法
4、法定证据制度的基本证明方法是()
A、刑讯逼供
B、十字形证明 C、决斗 D、司法认知
5、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最早产生于()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中国的证据法制度被称为()
A、法定证据制度
B、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C、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
D、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7、下述各项中不属于证据的基本属性的是()
A、客观性 B、关联性 C、合法性 D、排他性
8、当事人的陈述哪个可作为证据使用()
A、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
B、关于诉讼请求的说明和案件处理方式的意见 C、对证据的分析和应否采用的意见
D、对争议的法律评断的适用法律的意见
9、鉴定结论属于()
A、言辞证据 B、实物证据 C、证人证言 D、书证
三、多项选择
1、证据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握证据的()
A、客观真实性 B、合法性 C、关联性 D、合理性 E、证明力、以审查判断证据制度的标准作为划分依据,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证据制度有(A、神示证据制度
B、法定证据制度)
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D、古代证据制度
E、封建时代证据制度
3、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有()
A、等级性
B、形式主义
C、盖然性
D、相关性 E、客观性
4、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理性 B、良心 C、内心确信 D、证据规则 E、盖然性理论
5、对物证的审查的判断可以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A、审查认定物证的来源是否合法
B、认真仔细地审查物证的外部特征,以确定其同案件的关联性 C、审查物证上是否有文字、图形,并确定其内容与案件的联系 D、审查证人对物证的陈述
E、采用交付辨认、技术鉴定和比较印证等方法,来审查判断物证
6、下列关于证人资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知道案件情况并有作证能力的人,都可以作为证人
B、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
C、证人只能是当事人以外知道案情的人 D、证人和非法人团体同样具有证人资格 E、证人在刑事诉讼中没有优先地位
7、下列属于鉴定结论的有()
A、法医鉴定
B、司法精神病鉴定 C、证人证言
D、对嫌疑人指纹的同意性认定
E、确定文件的书写、签名是否同一的认定
8、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属于下列哪一种证据()
A、证物
B、书证 C、鉴定结论 D、人证
E、独立的证据
9、下列关于书证和物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书证也是广义的物证,有的书证还具有物证和书证的共同特征,既可以做书证,又可以作为书证使用
B、书证和证物之间没有共同特征,书证只能作书证,不能作证物 C、书证是以其内容来证明案情的,物证则是以其外部特征、形状、性质及其存在的方式和状态来证明案情的
D、书证是以其外部特征如书写用的笔、印刷工具等证明案
情的 E、以书证上的笔迹、痕迹来证明案情时,这个书证就成了证物
四、名词解释
1、证据学
2、证明力
3、法定证据制度
4、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5、诉讼证据
6、证据方法
7、物证
8、书证
9、证人证言
10、被害人陈述
1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12、当事人的陈述
13、鉴定结论
14、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
15、视听资料
五、简答题
1、简述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
2、证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3、简述物证收集、检查的方法。
4、简述被害人陈述的收集方法和程序。
5、简述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收集方法和程序。
6、简述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区别
7、简述视听资料的种类
8、简述视听资料证明力的特点
六、案例
案例
1、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中,驾驶员将行人撞死后驾车逃逸,当时没有成年的目击者,只有一个4岁半的小女孩在现场附近玩耍。根据小女孩的描述,肇事车辆为电视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某牌某型号货车,小女孩还具体说出了汽车是什么颜色的。经进一步调查,发现肇事现场附近一建筑工地当天来过一辆这样的车送建筑材料。公安人员到这辆车所属的运输公司找到了这辆车,尽管驾驶员对车辆进行了清洗,但最终还是在轮胎上发现了肇事后留下的血迹,经专家鉴定,该血迹血型与死者的血型一致。据此,公安部门逮捕了驾驶员,驾驶员对自己肇事后逃逸的罪行供认不讳。
问:本案在侦破方面主要依据的是什么证据?小女孩能否作为本案的证人?
案例
2、甲、乙、丙三人犯有共同盗窃罪,在诉讼中,甲供述了盗窃罪后,有揭发乙曾经单独在盗窃后实施了强奸罪,另外,还揭发丙曾犯有诈骗罪。经查证,甲揭发乙、丙二人的犯罪事实属实,甲都未参与实施。
问:甲的揭发是否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同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案例
3、杨某与王某通奸,被其夫陈某察觉。杨某恐其夫日后对己不利,遂起谋杀恶念,并与王某合力于某年某日晚杀死其夫陈某,并放火烧了房子。谎报其夫被火烧死。公安人员赴现场发现王某的脚印。
问:根据理论上将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言词证据和实 物证据的分类方法,“王某脚印”分别属于哪种?
第三篇:电大在线作业 证据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证据学第一次作业
1、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B. 不是所有的证据材料都具有证据力
2、关于证据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3、我国证据制度的基本原则是()。A. 客观真实
4、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提交书面证言”,是指()的例外。A. 直接言词原则
5、刑事诉讼法第47条中明确规定,“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讯问、质证,听取各方证人的证言并且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一原则体现了()。A. 直接言词原则
6、直接言词原则,是指对于证据的调查必须由裁判者直接进行,而且采用的方式必须是()。A. 口头
7、凡是未经查证属实的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各种证据形式,统统称为()。
A. 证据材料
8、证据在法律上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称为()。B. 证据力
9、新中国的证据法律制度被称为()。C. 客观真实的证据制度
10、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最早产生于()。D. 法国
11、最早规定自由心证原则的刑事诉讼法典是()。B. 法国刑诉法典
12、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力作明确规定,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B. 法定证据制度
1、证据学的研究方法有()。A. 借鉴和创新的方法B. 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C. 系统全面研究的方法 D. 比较研究的方法
2、与纠问式诉讼制度相适应的证据制度内容有()。B. 口供主义
D. 刑讯逼供
3、一般来说证据规则包括()。A. 采用证据的规则B. 排除证据的规则C. 举证的规则D. 质证的规则
4、自由心证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 理性 B. 良心C. 内心确信
5、法定证据制度的主要特点有()。A. 等级性B. 形式主义
6、中国封建社会的证据制度的特点有()。A. 坚持口供至上的原则 B. 审讯时可以依法刑讯C. 重视勘验检查D. 据众证定罪的制度
7、属于我国古代“五声听讼”内容的有()。A. 辞听B. 气听C. 色听 D. 耳听
8、甲故意杀人案件中,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除了其他证据外,还收集到了下列证据材料。如果认定甲犯有故意杀人罪,下列证据材料中具备关联性的有()。A. 甲写给被害人的恐吓信D. 甲的情妇证明,在本案的作案时间中,甲曾与她一起在某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的名字是《泰坦尼克号》
9、某单位的财务室被盗,丢失现金38000元,公安机关在现场勘验中,在存放被盗人民币的铁皮柜上提取了几枚清晰的指纹,经过鉴定,这几枚指纹与本单位某职工的指纹完全同一。据此,该职工被逮捕,后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半年后,公安机关在破获一起盗窃案时,抓获三名犯罪嫌疑人,预审中,该三人分别供认
已被“查清”的那个单位财务科的盗窃案是他们所为,交待的情节与现场情况完全一样。另外,三人还交待,作案时,为了不留痕迹,三人均戴着手套。那么,某职工留在铁皮柜上的指纹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盗窃案之前,财务科搬家,该职工正好搬运了该保险柜并留下了指纹。后该职工被改判无罪并获得了国家赔偿。本案中公安机关提取的某职工的指纹具有()。A. 客观性C. 合法性
10、证据的合法性包括()。A. 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B. 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C. 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D. 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11、下面关于证据关联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证据是伴随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B. 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D. 证据证明力的有无及大小取决于证据的关联性
12、下述各项中,属于证据基本属性的是()。A. 客观性 B. 关联性 C. 合法性13、2003年2月28日,重庆市开县谭家乡刘某和李某两女士在街上赶场时,因购物发生矛盾,继而引发纠纷。此后,刘某觉得在这场纠纷中输了面子,于是在事发地张贴启事,内容为“2月28日此地发生了一起打架事件,其间本人被一30岁左右的女人殴打谩骂,恳请当日在场的群众将所见所闻反映给法庭,本人将予以重金酬谢。”在拿到了李某谩骂自己的有关证据后,刘某以名誉侵权为由将李某起诉至法院。3月18日,开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庭审中,刘某指责李某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并提供了案发时在场的两名证人出具的证人证言,证明李某对刘某进行了殴打谩骂。据此刘某还提出要求赔偿的诉讼请求。刘某提供的证人证言具有()。A. 客观性 B. 关联性
14、某公司从某木材厂购进价值300万元的木材,后该公司未能如期偿还货款。木材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公司立即偿还货款,并赔偿损失50万元。在诉讼中,该公司对未能如期偿还货款事实认可,但对赔偿损失部分不予认可,其理由是,本项货款本应如期偿还,之所以拖欠至今,是因为公司将木材卖给两家家具厂。而家具厂拖欠该公司近400万元的木材款未还,从而导致还款逾期,因而公司不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同时,公司也曾多以传真方式向木材厂说明上述原因。为证实上述事实,某公司向法庭提供了传真原稿及两家家具厂向某公司出具的延期还债承诺书、还款计划各两份。
某公司向法庭提供的传真稿、还款承诺书和还款计划具有()。A. 客观性C. 合法性
15、根据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直接言词原则应当具有如下内容()。A. 法庭审判应贯彻“在场原则”B. 在法庭审理中,所有提供言词证据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被告人必须出庭作证C. 法官对证据的调查和采纳必须亲自进行D. 法官采纳的证据,一般应当是原始证据
16、在现代诉讼制度下,证据裁判原则的含义包含有()。A. 对事实问题的裁判必须依靠证据,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B. 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具有证据资格的证据C. 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经过法庭调查和质证的证据
17、对案件事实的证明大致经历的方式有()。A. 非理性的司法证明方式 B. 理性的司法证明方式
18、我国证据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有()。A. 证据裁判原则B. 直接言词原则
19、直接言词原则的意义有()。A. 符合了程序公正价值,体现了对案件事实认识的正当性要求B. 吻合了实体公正的要求,体现了对案件事实认识的真理性要求
第四篇:电大证据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3年证据学答案
一、选择题
1.水审、火审主要存在于(神示证据制度)。
2.下列属于证据法调整范围的有(证明对象、证明标准、推定)。
3.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4.欧洲中世纪盛行的证据制度是(法定证据制度、形式证据制度)
5.从证据分类上说,凡是证明被告人有罪并应从重处罚的证据,都是(有罪证据、直接证据)。
6.我国古代刑讯的施用对象是(被告人、控告人、证人)
7.下列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中,不存在回避问题的有(翻译人、鉴定人、书记员)
8.属于刑事诉讼中证明对象的有(排除违法性的事实、量刑情节、程序事实)
9.口供的收集方法主要是(讯问)。
10.下列证据中不可能成为直接证据的有(物证)
11.询问不满18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12.可能成为传来证据的有(直接证据、间接证据、证人证言)
13.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言词证据)。
14.我国刑事诉讼中对公诉案件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15.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16.收集证据的主体有(辩护律师、公安机关、自诉人)。
17.英美法系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盖然性优势)
18.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的特点有(复杂性)
19.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方承担证明责任。
20.可能成为间接证据的有(物证、书证、被害人陈述)
1.证据的取舍及其证明力,由法官或陪审团根据自己的理性和良心自由判断,这称为(自由证证据制度)。
2.西方国家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证据制度有(神示证据制度、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3.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证据是(口供)
4.证明的构成环节有(证明客体、证明责任、证明方法)
5.法定的证据种类是法律按照证据事实的(表现形式),对证据所作的具体分类。
6.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包括(犯罪构成要件事实、量刑情节事实、程序法事实)
7.鉴定结论在证据分类中是(人的陈述)
8.在我国现行立法中,适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的有(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9.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证明责任应当由(被告)承担。
10.我国法律规定的证据种类有(物证、书证、视听资料)
11.对被告人的口供不能轻信,但经过查证属实后,(可以)成为定案的根据。
12.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13.根据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14.当事人的陈述包括(原告陈述、被告陈述)
15.不能反映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书证是(间接证据)
16.在诉讼中,鉴定人产生的方式有(司法机关指派、司法机关聘请)。
17.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18.视听资料同时具有下列哪些证据的部分特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物证、书证)
19.刑事自诉案件中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是(自诉人)
20.在刑事诉讼中,常见的直接证据主要有(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现场目击者的证言)
1.合法的刑讯逼供主要存在于(法定证据制度、形式证据制度)之下。
2.下列不属于证据法调整范围的有(犯罪的概念)
3.根据诉讼证据的(来源),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4.被害人陈述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种类。
5.书证可能是(原始证据、传来证据、直接证据、间接证据)。
6.审查判断证据的主体包括(公安机关、审判机关)。
7.当事人陈述特指(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一种法定证据类型。
8.审查判断物证的内容有:(真实性、相关性、合法性)
9.关于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下列陈述正确的是(三大诉讼具有统一的证明标准)。
10.询问证人的主体有(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
11.检察院的起诉书称,郑某作案时已满18岁,他以带孩子为名,当船行至水库中央时,故意将刚满一周岁的女婴抛入水库,使其溺水而死。本案公诉人在法庭审理时应主要证明哪些事实(郑某作案时已满18岁、郑某的行为系故意、该女婴已因溺水而死亡)。
12.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有(众所周知的事实、自然科学定律、生效判决确认的事实)。
13.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能够作(被害人、被告人、当事人)。
14.不可以成为被害人陈述的主体的有(法人)。
15.下列属于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是A.法律关系消灭的事实
16.在我国,可以提供证人证言的人员范围有(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非当事人、目击人)
17.鉴定结论在诉讼中可能成为(直接证据、言词证据)。
18.当事人承认的分类有(全部承认、默示的承认、诉讼外承认)。
19.周某向公安机关陈述,其兄亲眼目睹王某持刀杀了赵某。周某的证言属于(控诉证据、直接证据、传来证据、言词证据)。
20.视听资料的特点有(形象性、直接性、综合性)。
二、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论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包括实体要件事实和程序要件事实。1.被指控犯罪行为构成要件的事实。一般的犯罪行为构成要件有四个: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更具体形象来说,可以概括为“七何”:何人、何时、何地、何法、何因、何果、何事。
即何人因何因在何时、何地,用何法做何事,产生何果。2.与犯罪行为轻重有关的各种量刑情节事实,分为法定情节事实和酌定情节事实,具体包括:(1)从重处罚的事实(2)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事实3.排除行为的违法性、可罚性和行为人刑事责任的事实4.刑事诉讼程序事实
2.论述诉讼证据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诉讼证据,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实,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此概念包含以下内容:第一,从证据所反映的内容方面看,证据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客观性);第二,从证明关系看,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凭证,是用来认定案情的手段(关联性); 第三,从表现形式看,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诉讼证据是客观事实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合法性)。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有:
1.客观性: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客观性是证据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
2.关联性: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
3.合法性:也称证据的许可性,指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即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3.论述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的区别。(1)共同点:在证据分类上同属人证。(2)不同点:第一,主体不同。鉴定人是不知道案件真实情况且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证人只需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人,无需具备专门知识。第二,属性不同。鉴定结论具有可替代性;证人证言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三,内容及形成时间不同。鉴定结论是对专门问题的判断结论,形成于案发后;证人证言是对案件事实的陈述,形成于案发过程中。
4.论述我国诉讼法对证明标准的规定与特点。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1条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三大诉讼的证明标准是统一的,即一元化。
5.试论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运用间接证据,必须遵守以下规则:(1)必须审查每个间接证据是否真实可靠。(2)必须审查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客观的内在联系,防止把那些与案件毫无关系的材料,当作间接证据加以收集和运用。(3)必须审查各间接证据之间是否互相衔接,互相协调一致,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4)所有的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对案件只能作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必须具有肯定性和真实性,并且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性。
1.在学理上,证据有哪些分类?
(1).以证据的来源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2).根据证据事实形成的方法、表现形式、存在状况、提供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证据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3).根据证据的内容和作用,可将证据分为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
(4).依据一个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可将证据划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5)根据诉讼证据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本证和反证。
2.论述证明对象的特征。
证明对象是证明活动中需要证明的事实,又称待证事实或者要证事实。诉讼中的证明对象,是指司法人员和诉讼当事人及其律师在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其特征有四:
(1)证明对象是与当事人的主张相联系的概念
(2)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密切联系
(3)证明对象是指需要证据证明的要证事实。
(4)证明对象是法律规定的要件事实。
3.试述证人证言的特征。
证人证言的特征有:(1)内容:证人证言必须是证人对案件事实所感知、记忆的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证人对案件情况的分析、判断、评论等,不是证人证言
(2)证明力:证人证言具有不稳定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一是言词证据本身所固有的特征,即易受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影响干扰;二是可能遇到各种不正之风的干扰;三是证言的星辰过程每个阶段可能有误差。
(3)主体:证人具有不可代替性,只有了解案件情况的人才能成为证人。另外,由于证人具有不可代替性,在诉讼活动中,必须坚持“证人优先”的原则。
4.试述证据的特点。
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1.客观性:证据事实必须是伴随着案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遗留下来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事实。客观性是证据最基本的因素和特征。
2.关联性:证据必须同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并因此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
3.合法性:也称证据的许可性,指证据只能由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审查认定。即运用证据的主体要合法,每个证据来源的程序要合法,证据必须具有合法形式,证据必须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证据的特征是由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这三个因素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客观性和关联性是证据的内容,合法性是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客观性和关联性的法律保证。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表明了证据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证据的三个基本特征,实际上就是我们收集、审查和判断每个证据的基本标准。
5.论述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1.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或自诉人承担。
(1)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与其承担的控诉职能相联系。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必须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否则,法院将会作出无罪判决。
(2)公安机关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程序法事实。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必须就所认定的犯罪事实提供准确、充分的证据。
(3)自诉人向法院提出控诉,必须提供证据。否则法院将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即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但犯罪嫌疑人并不享有沉默权。
3.在下列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1)涉及“资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
(2)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如果他提出反诉,对反诉要承担证明责任。
(3)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4)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被害人也可提出请求,此时也负有举证责任。
1.论述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1.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或自诉人承担。
(1)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与其承担的控诉职能相联系。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必须做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否则,法院将会作出无罪判决。
(2)公安机关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主要涉及有关程序法事实。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必须就所认定的犯罪事实提供准确、充分的证据。
(3)自诉人向法院提出控诉,必须提供证据。否则法院将说服自诉人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即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但犯罪嫌疑人并不享有沉默权。
3.在下列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1)涉及“资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
(2)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如果他提出反诉,对反诉要承担证明责任。
(3)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承担证明责任。
(4)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被害人也可提出请求,此时也负有举证责任。
2.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对此可以作以下理解:
(1)据以定罪的证据均亦查证属实;
(2)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
(3)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
(4)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可能性。
3.论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概念、意义。
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情况,向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即通常所说的口供。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1)确定侦查范围;
(2)犯罪嫌疑人的辩护和辩解意见,可以祈祷兼听则明的作用;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对查明案件事实也有一定的作用;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检举揭发,有利于公安、司法人员发现新的情况和线索,查破案件,使隐藏很深的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4.论述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1.在证据的收集中,要努力寻找、发现并尽可能地获得原始证据。司法和执法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追根求源,尽最大努力去发现原物、原件,直接听取原始证人、当事人的口头陈诉,以获得对案件事实的最深入的了解。即使在无法取得原始证据的情况下,也应尽可能地获取最接近案件事实的传来证据。
2.传来证据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传来证据的运用,首先要树立起传来证据也是证据的观念,不要对传来证据视而不见。其次,要充分发挥传来证据的作用。传来证据是从原始证据派生而来的,收集到传来证据,可以寻根溯源,找到原始证据;传来证据还可以与原始证据互相印证、核实,增强原始证据的证明力;在难于收集到原始证据的情况下,可以用传来证据代替原始证据;传来证据经审查核实,也可以用作定案的根据。但是,运用传来证据时,除遵守一般的证
据规则外,还应遵守相应的特殊规则:
(1)来源不明的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2)在运用传来证据时,应采取传闻、转抄、复制次数最少的材料;
(3)只有传来证据时,定案必须持慎重态度,对案件事实不能轻易作出结论。
5.推定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推定是法律所直接认可或间接认可的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特殊规则。
(2)推定应允许当事人提出反证推翻,因而与证明责任紧密相连。
(3)推定既可以依法律规定进行,又可以按经验法则进行。
(4)推定既须有前提事实,又须有推断事实。
(5)不同的推定具有不同的法律效力。
三、案例分析(20分)
一、甲、乙、丙三人于1997年1月5日共同盗窃塑料薄膜,价值5000元。案发后乙、丙二人逃跑,甲归案并如实陈述了三人共同盗窃的犯罪事实。乙的妻子和丙的姐姐分别向公安机关陈述了甲、乙、丙三人于1月5日晚到乙、丙两家窝藏赃物的经过和赃物的外部特征。根据乙妻、丙姐的陈述,公安机关查获了赃物,所获赃物同失主的陈述和被告甲的供述相互印证。
问:(1)指出本案证据分别属于哪些法定证据种类?哪些属于直接证据?哪些属于间接证据?
(2)如何理解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根据本案中所获得的证据,对被告人能否定罪?
(1)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甲的供述证人证言:乙妻、丙姐的陈述物证:赃物
被害人陈述:失主陈述直接证据:甲的供述;乙妻、丙姐的陈述间接证据:失主陈述;赃物
(2)据以定案的证据均已查证属实;案件事实均有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排除; 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结论是唯一的,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可以定罪,达到证明标准(分析略)
二、在陈甲诉李乙借款纠纷一案中,有以下几种证据:
(1)陈甲出具的由李乙签名的借条一张。该借条内容为:今借陈甲人民币3000元整,一个月以内返还。1999年3月20日。
(2)李乙的同事乔丙的证言。乔丙证明,他在1999年3月21日听李乙说,李乙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准备到外地旅游时用。
(3)李乙向受诉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李乙说:“我在1999年3月20日向陈甲借了3000元钱,但我在5月份就还给他了,当时我向他要借条,他说借条丢了。他给我写了一张收条,但收条我现在找不着了。”
(4)李乙的朋友张丁向受诉人民法院提出的证言:李乙在1999年3月底与张丁到五台山旅游时向张丁说,这次出来玩的钱是向别人借的。
在上述证据中,请指出哪些是原始证据?哪些是传来证据?哪些是言词证据?哪些是实物证据?哪些是直接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对当事人陈甲的关于李乙向其借款的主张来说,哪些是本证?哪些是反证?
1.原始证据有陈甲出具的李乙签名的借条、李乙的陈述;传来证据有乔丙的证言、张丁的证言
(二人均是转述李乙的陈述)。
2.实物证据有李乙签名的借条;李乙的陈述、乔丙的证言、张丁的证言。
3.直接证据有李乙签名的借条、乔丙的证言、李乙的陈述;间接证据有张丁的证言。
4.就“陈甲关于李乙向其借款的主张”来说,本证包括陈甲出具的李乙签名的借条、乔丙的证言、李乙的陈述;反证则无。
三、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肖(山)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体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有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大卡车撞倒被害人后逃离而去。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肖山15公里。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有一辆肖山某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该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晨5点55分回厂。侦查
人员询问刘某和与司机同车的赵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肇事。
问:上述案例中哪些属于直接证据?
(1)直接证据有:A.妇女张某的证言;B.司机刘某的陈述;C.与司机同车的赵某的证言;D.法医的鉴定结论。
(2)辩护证据有:A.地上刹车的痕迹;B.摔坏的手表、里程碑和出车表三个书证所证明的内容(共同构成一个辩护证据);C.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有二辆解放牌卡车经过事故现场;D。司机刘某的陈述;E。与司机同车的赵某的证言。
第五篇:电大法学专业证据学考核册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法学专业 证据学 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至少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在民事诉讼中,(A)对自己提出的事实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A.当事人 B.被告人 C.原告 D.证人
2.在神示证据制度下,所采用的证明方式有(ABCD)。A.神誓 B.水审 C.火审 D.决斗
3.根据诉讼证据的(C),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A.存在 B.表现形式 C.来源 D.证明方向
4.当事人陈述是我国(BC)中的法定证据种类。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三大诉讼 5.物证只能是(D)。A.原始证据 B.传来证据
C.直接证据 D.间接证据 6.调查收集证据的主体是(CD). A.原告 B.被告 C.执法机关 D.律师
7.口供特指(A)中的一种法定证据类型.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经济诉讼 8.审查判断物证的内容有(ABC)。A.真实性 B.相关性 C.合法性 D.科学性
9.关于我国诉讼中的证明标准,下列陈述正确的是(D)。A.三大诉讼有着不同的证明标准
B.民事、行政诉讼具有相同的证明标准,但与刑事诉讼不同 C.民事、刑事诉讼具有相同的证明标准,但与行政诉讼不同 D.三大诉讼具有统一的证明标准 10.下列属于言词证据的有(ABC).
A.证人证言 B.被害人陈述 C.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 D.视听资料 11.刑事自诉案件的证明责任应当由(C)承担。A.人民法院 B.被告人 C.自诉人 D.证人
12.审查判断物证的一般方法是(ABC)A.辨认 B.鉴定 C.比较验证 D.交叉询问 13.鉴定结论在证据分类中属于(C); A.原始证据 B.直接证据 C.言词证据 D.实物证据
14.下列有可能成为直接证据的有(ABD)。A.书证 B.证人证言 C.物证 D.当事人陈述 15.在行政诉语中承担举证责任的是(B). A.原告 B.被告
C.法官 D.证人
16.收来证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ABCD)A.迅速及时 B.客观全面 C.深入细致 D.遵守法定程序 17.下列不屈于实物证据的有(B)A.凶器 B.鉴定结论
C.毒品 D.被害人的人身检查结果
18.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案件中,负有证明责任的主体有(BD).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人民法院 D.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19.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C). A.自诉人 B.被害人 C.证人 D.犯罪嫌疑人
20.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无需举证的事实包括(ABCD)。A.当事人承认的事实 B.众所周知的事实
C.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事实 D.公证的事实
二、问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证据学理上的分类有哪些? 答:根据证据事实形成的方法、表现形式、存在状况、提供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1分)根据诉讼证据与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本证与反证;(1分)根据诉讼证据是否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可将诉讼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1分)根据诉讼证据的来源,可将诉讼证据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0.5分)根据证据的作用,肯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罪重的证据是有罪证据;否定有罪或罪轻的证据是无罪证据。(0.5分)2.简述诉讼证明的特征和构成环节.
答:(1)证明的主体是诉讼主体;(2)证明对象是诉讼客体或者案件事实;(3)证明必须按照法定的范围、程序和标准进行。(2分)证明的构成环节有:(1)证明对象;(2)证明主体,(3)证明责任;(4)证明标准;(5)证明方法;(6)证明程序.(2分)3.勘验检查笔录及现场笔录的审查判断。
答:(1)审查认定勘验、检查即现场笔录在制作上是否符合法定程序.(1分)(2)审查现场的保护情况。(1分)(3)审查勘验、检查及现场笔录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具有客观性、完整性和准确性。(1分)(4)审查勘验及现场笔录的制作人的业务水平与工作态度如何.(1分)4.简述司法认知的规则.
答:(1)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或者应申请采取司法认知.(1分)(2)采取司法认知之前应告知当事人,井进行必要的调查.(1分)(3)采取司法认知之前应当为当事人提供反驳的机会.(1分)(4)司法认知应当采取裁定的形式.(1分)5.论述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
答:(1)在证据的收集中,要努力寻找、发现并尽可99地获得原始证据.(2分)(3)传来证据的作用也不可忽视.(2分)
三、案例分析(40分)1.(15分)1992年7月13日凌晨,在杭(州)肖(山)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肇事案.事故现场有被害人的尸体和被害人骑的摩托车,尸体旁边有被害人的血迹。尸阵不远处有汽车急刹车留下的摩擦痕迹.被害人手腕上的手表已被摔坏,时针指在5点50分。侦查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验,拍摄了一张现场全景照片.法医鉴定结论;被害人系被汽车撞击而死.有妇女张某对侦查人员说,她丈夫告诉她,事故发生时,他行走在离事故现场50米处,目击一辆解放牌卡车撞倒栽葱被害人后逃跑而去.事故现场不远处有里程碑记明事故发生地距肖山15公里。肖山市交通管理局查明,5点50分左右曾有二辆解放牌大卡车经过事故现场处。其中一辆肖山某厂车辆.经侦查人员查看,谊车上有一处漆皮新脱落的痕迹.厂调度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晨驾车从杭州返回肖山,下车后胜上有慌张的神色.出车登记表证明司机刘某13日早晨5点55分回厂.侦查人员询问刘某和与司机同车的赵某,两人均否认他们当天早上发生过交通肇事.问:上述案例中哪些证据属于物证?哪些证据属于书证? 答:(1)物证有: A被害人的尸体,B被害人血迹,C路面上刹车的痕迹;D解放牌大卡车;E解放牌大客车漆皮脱落痕迹;F被害人骑的摩托车G被害人手上被掉坏的手表.(8分)(2)书证有:A被害人手上指明时间的手表;B肖山某厂的出车表;C证明离肖山15公里的里程碑.(7分)2.(25分)原告郝大海,系河南省某村村民,1985年在被告河南省某县工商分行所属金融服务所活期存款9000元.1989年4月3日上午,郝大海持存折到金融服务所取款3000元,尚余6000元.当日下午,郝大海发现存折丢失,因家距金融服务所较远,立即用电话向金融服务所声明挂失.金融服务所工作人员王某某接挂失电话后,经查,原告帐户办的存款分文未动.郝大海在电话中对王某某说:“看着点,别叫人冒支.”王某某答应可以.并告诉郝大海第二天到金融服务所来.之后,王某某没有按照银行的有关规定,为郝大海办理挂失手续,也未向所内其他人员交代此事.第二天下午,郝大海到金融服务所办理正式挂失手续时,得知存折内的6000元存款已被他人冒领.郝大海要求被告赔偿被他人冒领的存款,被告拒付。为此,原告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被告工商银行承认原告所诉事实,但拒绝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运用自认规则,认定事实存在,经调解达成协议,由被告向原告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
根据上述案情请说明何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效力如何?本案如何运用自认认定案件事实? 答:(1)所谓自认,在民事诉讼中是指对事实的承认,即指在诉讼中,一方当事人就对方当事人主张不利于己韵事实,在有关诉讼文书上或言辞辩论中,承认为真实的声明或做出不予争执的表示。自认可以分为诉讼内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5分)2002年4月1日生效的晕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也对白认的后果和除外情况,对拟制自认,代理人的自认和自认不可撤销原则均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其第八条规定:“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但涉及身份关系的案件除外.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小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当事人委托代理人参加诉讼的,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未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请求的除外;当事人在场但刘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当事人的承认。当事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撤回承认并经刘方当事人同意,或者有充分证据证明其承认行为是在受胁迫或者重大误解情况下作出且与事实不符的,不能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可见,自认规则的直接法律效果就是一方当事人就对方当事人自认的事实和主张免除举证责任.(10分)(2)就奉案而言,原告诉称被告的工作人员王某某在接到原告的挂失申请电话以后答应为其办理挂失手续而设有办理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导致了存款被冒领的后果.对于原告的这一事实主张,被告予以承认但辩称原告是个体户,个体户存款不属储蓄范围,不适用《中国工商银行储蓄会计出纳核算制度》中有关存款函电挂失的规定,因此,主张不负赔偿责任.被告承认对方陈述的行为,就构成了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根据自认法则,原告就无需对其事实主张承担举证责任,因为被告的自认导致了原告的免证.又由于被告的答辩理由不成立,所以被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于是,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了结此案.(10分)
一、问答题
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证据学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学研究对象的证据规则分为两大类:诉讼证据规则和非诉讼证据规则。
证据规则都要由法律以一定方式明确规定,我国证据规则的内容散见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院和最高检有关证据的司法解释中。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证据和证据力、证明力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概念。证据是有关案件有关的
一切事实。所谓证据力,是指证据材料进入诉讼,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和条件。所谓证明力,是指证据所具有的内在事实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和证明作 用。,亦即人们通常说的可信性、可靠性和可采性。研究证据学,其核心就是要紧紧抓住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这两个关键内容,学懂弄通后,案件的事实就迎刃而 解了。
(3)证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关系。证据的内容是证据本身内在具有的证明能力,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关
联性;证据的形式是证据在法律上所具有的外在表现方式和正当的获取手段。两者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
(4)证据制度及其传统文化背景。证据学理论是于证据有关的司法和执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人类
司法证明和“准司法证明”的智慧结晶。人类的文化传统背景对证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它也是证据学的研究对象。
(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的关系。证据制度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的发达
程度,决定证据的获得能力、侦查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都是属于一定历史范畴的东西,是历史的产物。它们随着历史的演变而进化,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证据制度又是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诉讼制度相适应的。
(6)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经验及证据理论。古今中外的司法、执法人员在证明活
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证据法学应当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这些证明活动的规律,并用研究成果来指导司法和执法等活动中的证明实践。证据理论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不仅是证据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还是发展证据学的基本动力。
2、如何正确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答:要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作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进行全面的分析。自由心证制度取代封建时期的法定证据制度具有 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诉讼结构的变革,否定了法定证据制度的形而上学的形式主义,抛弃了法定证据制度中的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 供的证明方法,确定了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担任的原则,使被告人获导了辩护权。自由心证制度还实行双方当事人对等辩护的原则,能使法官根据当事人双方的举证辩 论,形成其内心确信,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这是历史上构进步,对诉讼制度是一个重大的革新,它推动了诉讼制度的民主化进程。自由心证制度的建立,使法官摆 脱了法定证据制度那些繁琐规则的束缚,有可能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良心对证据和证据的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从而为查明案情和正确处理案件提供了可能性。它推动 了证据科学的发展和证据理论的进步,自由心证制度是确认有审判权者即有真理的原则,它为法官利用司法活动灵活地为政治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这是自由心证 制度能够产生并长期存在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评价证据价值上及其价值的选择上,给法官和陪审团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当今世界各 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理论上,对法官依良心、理性“自由”地判断证据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8条规定:“证据的证明力由审判 官自由判断。”但紧接着第319条又规定,当被告人的自白成为对他不利的唯一证据时,法官不得将其作为有罪的根据。上述这些法律上或理论上对法官自由判断 权的限制,都体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实际经验,从而使自由心证制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物证证明力的特点是什么?
答:物证同其他证据种类相比,更直观,更容易把握;同言词证据相比,它更客观、真实性更大。言词证据的运用一般要靠实物证据来检验,言词证据同实物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其证明作用,物证则可以不依赖于言词证据而存在。
物证的证明力按照物证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两种情况说明:一种情况是,凡有一定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外部特征,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 作用的。所谓外部特征,是指本证物的外部形态、规格、大小、结构。商标、图案。出厂日期等特殊的标志。另一种情况是,凡没有一定的固定形状的证物,是以其 所使用的物质材料的特殊属性同案件事实产生的关联性而发挥证明作用,例如:各种毒杀案件中所使用的毒品、毒气,就是通过技术鉴定所作的鉴定结论,而确定的 属性的同一性,来认定案件事实。4.收集证言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1)对证人的询问应由指定的办案人员进行。为了保证证言的客观性,询问证人时不能少于两名办案人员。
(2)询问证人前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拟订询问提纲,认真分析案件,尤其是对询问的重点要明确,还要对证人与本案和本案当事人的关系了解清楚,做到心中有数。(3)询问证人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最好到证人所在的单位或在本人住所进行。询问时必须出示询问的证明文件;必要时,可通知证人到指定地点接受询问。
(4)询问证人必须个别进行,不许采用讨论会、座谈会的形式启发诱导进行询问。(5)询问时,应当告知证人如实提供证据,实事求是作证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果有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
(6)询问时,还要查明证人的身份及基本情况,以及证人与本案的关系,不得启发、诱导、指名问证,要让其全面、客观地叙述他所了解的案件情况,然后,再根据询问提纲要解决的问题,向证人提问。
(7)询问证人要制作询问笔录,并交给证人核对或向他宣读,允许补充、修正。在承认无误后,由证人在笔录上签名或捺手印。(8)询问未成年证人时,要有他父母或监护人在场,要选择他们习惯的场所。询问的方式也要适应未成年人的特点,尽量消除他们不必要的顾虑。询问聋、哑的证人,应当有懂得聋哑手势的翻译,并且将这种情况记入笔录。
5.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概念和运用规则各是什么?
答: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单独直接证明,而需要与其他证据结合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2)必须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双方的询问、质证,并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3)孤证不能定案。即只有一个直接证据,而没有间接证据印证的情况下,不能据以认定案件事实。
(4)直接证据必须得到间接证据的印证,才能认定案件事实。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1)必须审查每个间接证据是否真实可靠。
(2)必须审查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有无客观的内在联系,防止把那些与案件毫无关系的材料,当作间接证据加以收集和使用。
(3)必须审查各间接证据之间是否互相衔接,互相协调一致,互相印证,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锁链。
(4)所有的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对案件只能作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必须具有肯定性和真实性,并且排除了其他一切可能性。
6、如何对证人证言进行审查、判断?
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反映在真与假的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办案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审查、判断。(1)按照证人证言形成的三个阶段即感受、记忆、陈述三 个阶段,判断证据力的大小与强弱,即使一个如实提供证言的人,其陈述的内容也有不符合客观真实的可能,这主要是因为,证言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主观能 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感知、记忆和陈述的过程。(2)审查、判断证人证言同案件事实的关联性。如果证人证言与案件事实本身无关联,即使在内容上是符合客观事 实的,也无证据价值。(3)审查、判断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或案件本身是否具有利害关系,以确定其倾向性,判断其真实程度。证人提供的对与其有亲属关系或者其 他密切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有利的证言,其证明力低于其他证人证言。(4)审查认定证人的品格、操行对其证言是否产生影响。总体而言,凡是品格、操行一贯优良 的证人,其证言则具有更大的真实、可靠性;反之,其证言的真实、可靠性较弱,即证明力不强。(5)审查、判断证人的作证能力。证人的作证能力与其民事行为 能力基本是相适应的。(6)综合对比,实物验证。任何一份证言必须要经得起实物验证,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案件的质量 得以保证。
二、选择题
1、证据是与案件有关的一切事实,包括(ABCD)。A口头的B书面的C复制的D实物的
2、法律事先对证据的形式、范围和证明作明确规,法官只依照法律规定作出机械判断的证据制度是(B)。
A神示证据制度B法定证据制度C自由心证证据制度D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
3、诉讼证据的基本特征是(ABD)。A客观性B关联性C物质性D合法性
4、以下哪些是书证(ACD)。
A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车票B物体的颜色C犯罪现场留下的车票D窃取的机密文件
5、询问被害人的地点主要有(ABC)。
A被害人所在的单位B被害人的住处C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办公地点D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指定的地点
6、实践中经常遇到需要鉴定解决的专门问题,除了法医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痕迹鉴定以外,还有(ABCD)。
A化学鉴定B会计鉴定C文件书法鉴定D责任事故等方面的鉴定
7、我国诉讼立法上第一次将视听资料明确规定为独立的证据种类的法律是(A)。A民事诉讼法B刑事诉讼法C行政诉讼法D律师法
8、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书证的提供,原则上由(A)。A主张相关事实的当事人B法院C检察院D公安机关
9、口供的内容包括(BCD)。
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的一切言行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犯罪事实的供述C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说明自己无罪或罪轻的辩解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揭发检举同案其他犯罪行为的陈述
10、当事人陈述一旦有效作出,当事人便不得再就所承认的事实进行争执,也不得任意撤销。这是由当事人该类诉讼行为的有效性所决定的,也是诉讼中(A)的体现。A禁止反言B禁止撤诉C撤诉有效D诉讼中止 问答题
1、简要论述三大诉讼证明的异同?
答:三大诉讼证明的共同特征: 证明是沟通实体法和诉讼法的纽带,是横跨两大法域的综合概念。因为,实体法的抽象规定和一般原则要落实到具体案件上,就必须对实体法规范的要件事实 进行证明。从实体的规定上说,证明源自实体法的要求;从形式的规定上说,证明则是由诉讼法加以调整的。这一点,是刑事、民事、行政等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明的 共同特征。三大诉讼证明的方式也是相同的,都采用逻辑椎理。司法认知和推定等方法。另外,三大诉讼证明的主体也是相同的,即都是司法机关或者司法人员。当 事人和律师。三大诉讼证明的差异: 第一,证明责任的分配不同。在刑事诉讼中,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以及刑责轻重的责任由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侦查机关承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由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承担,原告不承担证明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责任。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则不以诉讼 地位的特定化决定证明责仟承担的主体,而是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分别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第二,证据的种类有所不同。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证人证言等,是三大诉讼共同的证据种类。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 解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现场笔录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特有的证据种类。需指出,刑事诉讼法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 陈述”,分解为“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两项。第三,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对证明标准,我国三大诉讼法采取的术语不同。《刑事诉讼法》第162条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只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根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才能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事实清楚”,与刑事诉 讼法相比,少了“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的是“证据确凿”,与刑事诉讼法相比,不仅没有“事实清楚”的要求,而且也没有“证 据充分”的要求。第四,证明对象不同。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有关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的事实;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民事纠纷产生和发展的事实和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事实;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主要是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的事实。第五,证明的程序规则不同。由于证明程序是诉讼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诉讼程序具有一致性,所以,三大诉讼程序的不同决定了相应的证明程序也不同。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是侦查和审查起诉程序,如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程序;民事诉讼特有的证明程序规则体现在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之中;行政诉讼特有 的证明程序规则是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调查收集证据等。
2、我国关于证明责任问题有哪些立法规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均没有提到证明责任或举证责任这一词汇,只有在《行政诉讼法》第32条明确提到了“举证责任”的概念,但是该条文并没有揭示举证责任概念所包含的意思。不过,我国三大诉讼法实际上也建立了证明责任制度,表现在立法上,有如下法律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的规定:“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 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去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民事诉讼法》第64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行政诉讼法》第32条:“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3、推定与证明责任有什么关系? 答:推定与证明责任的关联表现在:
A.在特定情况下,推定决定证明责任的分配,证明责任之所以是这样分配而不是那样分配,其原因主要在于推定的客观存在。
B.推定能够改变证明责任的证明对象。当事人之所以可对此事实而不是彼事实负证明责任,关键的原因在于在此事实与彼事实之间有推定关系存在。
C.推定决定证明责任的转移和变化。在诉讼过程中,证明责任之所以能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转移,其原因就在于推定发挥了作用。
4、证据制度与诉讼制度的关系是什么?
答:诉讼是司法机关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生产关系,对各种纠纷和犯罪现象进行揭示、证实、处理(惩罚)的一种司法活动。诉讼法就是对 这些诉讼活动的制度化、条文化和法律化。那么,什么是诉讼制度呢了法律对于诉讼活动的任务、原则、程序、原告、被告的权利和义务,司法机关的职能和任务,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规定,这种规定的总称就是诉讼制度,也就是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总和。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之一,它与诉讼制度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即有什么样的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证据制度。它与诉讼制度的关系是从属关系,即有什么样的诉讼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证据制度,诉讼制度决定证据制度。当然证据制度并不是完全被动和消极的,它可以影响并反作用于诉讼制度。总之,二者密切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5、在证明中如何体现诉讼证明的真理性和正当性?
答:只有对案件事实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导致对法律规范的正确适用,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判决结果。但是,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等客观因 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证明的案件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可能完全吻合。所以,就证明结果的真理性来说,只能达到一种相对的真实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主观的认识结果必须完全符合客观情况,认识才具有绝对的真理性。但是,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经验上,我们都做 不到这一点,因为主观和客观的两极对立永远无法消除。因此,作为主观的人的认识,与客观世界或者客观发生的事情,只能达到最大限度的一致性,在诉讼证明领 域,证明结果也只能达到一种相对性。
第二,诉讼证明制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结果的相对性。在诉讼领域,案件事实必须通过证据来证明,但是,证据本身仍然要通过其他证据来证明,而其 他证据的真实性要其他证据证明,因此诉讼证明从逻辑上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人类的理性会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让无限推演的证明活动停下来。这是因为 人们具有共同的知识框架或背景,是不用证明即可接受的经验规则。而经验规则并不是绝对的,所以诉讼证明的结论,也只能是相对的。
第三,法律价值的冲突和协调也造成了证明的相对性。一种诉讼程序不仅要追求对案件事实的真理性的认识,而且还要在正义、秩序、效率等价值之间做出适当协调,如果以牺牲这些法律价值为代价,则会造成物极必反的效果。
第四,司法活动与科学研究不同。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司法活动的证明对象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事物,还包括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科学研 究揭示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因而可以轻易地进行检验,司法活动证明的对象具有不可回复性,一旦发生,根本无法将其复原;科学研究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司法活动在此之外,还要协调各种价值;科学研究可以采取人类所能承受的各种手段,甚至不计成本,而司法活动则必须使用法律允许的手段,而且有严格的期间、甚至人员限制。
司法活动不仅要靠国家的强制力来维护,还要靠它的理性来维护。这种理性,一方面,存在于诉讼证明的相对性之中,因为相对性蕴含着绝对性,绝对性 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靠诉讼证明过程的正当性实现的。所谓正当性,就是在伦理上具有道德性。正当性有时又称为合法性。具体来说,诉讼证明的 正当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证据要合法,也就是说证据要具有证据能力或者可采性。证据合法,包括两个方面:来源合法与表现形式合法。
其二,证明的程序必须正当、合法。由于证明的程序就是诉讼程序,所以,诉讼程序必须体现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守一定的原则,而且,依据这些原则建 立的诉讼程序必须在实际的证明过程中被遵守。就严格的法律调查和事实认定过程来说,举证、质证、辩论以及评议等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
实际上证明结果仅具有相对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正当性,才能最终具有合理的可接受性。
6、我国证明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从三大诉讼法对证明标准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三大诉讼法的证明标准是统一的,即都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是我国证明标准的最大特点,即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这与国外实行的不同诉讼有不同证明标准的多元化标准有鲜明区别。
我国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说明对诉讼中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的要求不但是一致的,而且都是很高、很严格的。将所有案件的结论都建立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基础上,无疑是好的。但是,尽管设定这种统一化的证明标准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设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则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实际上,一些从事 民事诉讼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研究的学者,已经开始对这种一元化的标准提出了质疑。我们认为,否定一元化的证明标准,实行多元化的证明标准,是符合司法实践 的实际情况的,也是符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要求的。
我们认为,在刑事诉讼中,可以继续实行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但是,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则有必要降低证明标准。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可以参考国外通行的“优势证据”标准确定,而行政诉讼证明标准则应介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之间或者接近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选择题
1、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C)负责进行。
A行政机关的有关人员B律师C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D开庭之后
2、推定有利于(AD)。
A法院审判B证人作证C审查判断证据D减轻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3、最佳证据规则的含义是指(C)。
A作为证据的实物是诉讼中最好的证据B最佳证据是诉讼中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C作为证据的原始文字材料优先于复制品D当事人只能提供原件或者是原物
4、诉讼中未经当事人质证的证据材料(D)。
A都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B在明确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C由法院依职权决定是否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D一律不得作为答案的根据
5、在我国,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ABD),不能作为证人。A生理上、精神上有某种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B法人或非法人团体C生理上、精神上有某种缺陷,但还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的人D案件的当事人
6、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以及经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许可的辩护律师有权对被害人进行询问。询问的时候,(B)。
A不得多于2名办案人员B不得少于2名办案人员C不得多于3名办案人员D不得少于3名办案人员
7、侦查中传唤询问的时间最长不得(C),不得连续传唤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A超过6小时B超过24小时C超过12小时D超过48小时
8、《刑事诉讼法》规定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是(A)。
A公安司法机关B犯罪嫌疑人、被告人C公诉案件的被害人D代理律师和辩护律师
9、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无罪推定的规定是(C)。
A在没有作出有罪判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被称为罪犯B被控告犯有罪行的每一个人,要根据法律来证实有罪C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D未经人民法院正式审判,任何人都不能被认定为犯罪人并受到刑事惩罚
10、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的代理律师(A)。
A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B可以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C经被告委托可以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D经原告和证人同意可以向该原告或者证人收集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