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贯彻落实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
设的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贯彻落实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应急队伍在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和《aa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
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县乡级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工作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市、县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能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进一步明确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重点
全面推进“一案三制”建设。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及时修订完善本地区、本系统和领域的各类预案,督促各基层单位制订完善本单位预案,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构建覆盖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的预案体系。要针对本区域、本行业特点和需要,加强基层应急预案编制、衔接、备案、修订等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演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工作需要,明确应急管理的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责,并逐步向乡镇、村和基层单位延伸,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政府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健全相关法规政策。
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基层组织和单位是隐患排查监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实际,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
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做到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预案“五落实”,防患于未然。对短期内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对自身难以完成整改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要建立有关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并根据有关应急预案规定的分级标准,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
加强信息报告和预警。基层单位是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单位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及时做好处置工作的同时,必须在事发后2小时内将有关情况及时准确上报上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紧急情况可同时越级上报。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完善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要建立完善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话、短信、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加强先期处置和协助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立即组织应急队伍,以营救遇险人员为重点,开展先期处置工作;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基层群众要积极自救、互救,服从统一指挥。当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负责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时,基层组织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做好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处置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社区和乡村要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生产经营企
业要依法开展员工应急培训,使生产岗位上的员工能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有关防范和应对措施;高危行业企业要重点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宣传和培训。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推进应急知识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把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三、切实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抓紧组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各地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抓紧组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接受政府的领导和指挥,服从应急管理机构的管理与调度,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安全生产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
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各地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特点和需要,制订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建立健全与各专业队伍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互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在政府统一指挥下,赋予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最高指挥官在应急救援现场临机处置权,调动各专业队伍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抢救生命、排除险情。
加强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加强应急知识培训。街道、乡镇要依托政府专职消防队,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
和经验的人员,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发挥就近优势,开展先期处置工作,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协助做好应急保障、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要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
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各地要在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队伍建设:
一是防汛抗旱队伍。防汛抗旱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县、乡级人民政府,要依托现有防汛抗旱专业队伍,组织民
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等加入县、乡级防汛抗旱队伍,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同时,要加强专家库建设,当发生水旱灾害时,由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统一调度,派出专家组,指导防汛抗旱工作。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合理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二是森林消防队伍。由森林防火部门牵头,整合各专业、半专业扑火队,组建市、县级准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重点火险的县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名胜风景区等要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负责森林火灾的应急救援工作,开展防扑火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同时,建立基层森林消防队伍与公安消防、武警部队、预备役部队等的联动机制,配备必要技术装备,满足防扑火工作需要。
三是气象灾害应急队伍。要以气象部门专业人员为基础,建立气象灾害应
急队伍,负责接收和传达预警信息,收集并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做好大风、强降雨、雷电、冰雹、高温、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防范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参与本地区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制订以及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要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作用,建立健全气象专家会商制度,扩大会商领域和范围,及时对应对气象灾害提出指导性意见。
四是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国土资源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和人员,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加强地区灾害的普查,参与各类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控,开展防灾应急知识宣传,及时报告隐患和灾情等信息,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五是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矿山、危险化学品单位应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平时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发生事故时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矿山、危险化学品单位属地县、乡镇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资质认定管理,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调运机制,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参加社会化应急救援工作。
六是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供水、排水、燃气、供热、交通、市容环境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织本区域有关企事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
七是卫生应急队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
八是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由当地兽医、卫生、公安、工商、质检和林业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有关专家等组成,具体承担家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要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同时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设及疫苗、药品、试剂和防护用品1 2 下一页
第二篇:仪征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情况
仪征市关于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
仪征市政府办公室(2010年7月2日)
扬州市应急办:
根据《关于报送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情况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市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由我市应急办、公安消防大队牵头成立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主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展救援处置工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
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实行全天候执勤,出动迅速,本身拥有一定的灭火救援装备,具有较多的救援实战经验。依托这支队伍,我市购置了一批用于地震、化工、重大交通事故、火灾、建筑施工等重特大灾害事故的侦检、警戒、防护、救生、破拆、堵漏、照明等抢险救援器材。平时由我市公安消防大队组织管理、训练,战时及时调用该队伍和装备,确保“拉的出、用得上、打得赢”。目前,我市拥有仪征市公安消防大队、扬州化工园消防队(23人)、仪化公司消防队(146人)、长航南京港消防队(29人)、石油分输站消防队(31人)、华兴公司救援队(30人)等6支专业性救援队伍,同时组建反恐、刑侦、治安、消防、交通、化工、地震、气象、网络安全等9个专家组。共装备水罐车7辆、泡沫车12辆,干粉车、登高车、照明车、指挥车各1辆,大型起重车2辆,各种防护服232套,空气呼吸器50套,过滤式防毒面具50套。今年已在我市扬子公园建设避难场所,后期规划在湿地公园再建一处。
三、乡镇(办事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财力、物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今年6月22日,我市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仪政办发„2010‟52号),加快建设乡镇(办事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明确要求:至2011年底,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各园区、各乡镇、办事处和各部门、企业等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
一是应急队伍资源需进一步整合。扬州化工园、仪征化纤、西气东输、甬宁管道、鲁宁输油管道、南京油港等均有各自独立的应急力量和应急装备,但与我市应急力量没有完全整合到位,遇有重大突发事件,我市无法统一调度。二是应急队伍力量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应急救援力量分属各部门,整合机制不健全,建设资金投入分散,无法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部分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不足、技术落后,应急救援力量较为薄弱。三是应急队伍培训宣教需进一步深入。个别基层单位对应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建设步伐不快;应急队伍演练活动开展较少,开展的演练活动普遍规模不大、层次不高,不少预案还停留在纸上,没有真正落实在应急工作中。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整合应急队伍。把各部门、各乡镇(办事处)的应急队伍进行整合,在平时的应急处置中,由各部门分散管理,在突发事件升级到一定级别时,按要求统一管理和协调,以提高整体协作能力。整合我市境内各类应急救援力量,最大程度利用应急资源,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2、进一步加强应急培训。根据我市自身的类型、特点和实际情况,针对我市应急工作中常遇问题,从政策法规、应急知识、应急技能等方面开展应急培训工作。加强专业培训演练基地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培训演
第三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
国办发〔2009〕5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基层应急队伍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多年来,我国基层应急队伍不断发展,在应急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各地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组织管理不规范、任务不明确、进展不平衡等问题。为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经国务院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县乡级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二)建设目标。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为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全面建设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各县级人民政府要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其他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立或确定“一专多能”的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在相关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开展救援处置工作。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各地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特点和需要,制订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与专业队伍互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
(二)深入推进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街道、乡镇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各地要在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层防汛抗旱队伍组建工作。水旱灾害常发地区和重点流域的县、乡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县、乡级防汛抗旱队伍。防汛抗旱重点区域和重要地段的村委会,要组织本村村民和属地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村防汛抗旱队伍。基层防汛抗旱队伍要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汛期巡堤查险和险情处置,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合理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二)深入推进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县乡级人民政府、村委会、国有林(农)场、森工企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草原风景区等,要组织本单位职工、社会相关人员建立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各有关方面要加强森林草原扑火装备配套,开展防扑火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要建立基层森林草原消防队伍与公安消防、当地驻军、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森林消防力量的联动机制,满足防扑火工作需要。地方政府要对基层森林草原消防队伍装备建设给予补助。
(三)加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县级气象部门要组织村干部和有经验的相关人员组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接收和传达预警信息,收集并向相关方面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做好台风、强降雨、大风、沙尘暴、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防范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参与本社区、村镇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制订以及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地质灾害应急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各类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控,开展防范知识宣传,隐患和灾情等信息报告,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容易受气象、地质灾害影响的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组织单位,要在气象、地质部门的组织下,明确参与应急队伍的人员及其职责,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基层应急队伍工作经费,由地方政府给予保障。
(四)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外,还应当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在发生事故时要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平时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资质认定管理。矿山、危险化学品单位属地县、乡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建立队伍调运机制,组织队伍参加社会化应急救援。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演练工作经费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在矿山、危险化学品工业集中的地方,当地政府可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五)推进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县级以下电力、供水、排水、燃气、供热、交通、市容环境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织本区域有关企事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机具、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六)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城市医疗卫生机构要与县级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把帮助组建基层应急队伍作为对口支援重要内容。卫生应急队伍的装备配备、培训、演练和卫生应急处置等工作费用由地方政府给予支持。
(七)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县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当地兽医、卫生、公安、工商、质检和林业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有关专家等组成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具体承担家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要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同时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设及疫苗、药品、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提高队伍应急能力。
四、完善基层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制度
(一)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县级人民政府要对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规划,确定各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支持政策的研究并加强指导,加强对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督促检查。公安、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林业、气象、安全监管、环境、电力、通信、建设、卫生、农业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指导推进基层应急队伍组建工作。
(二)完善基层应急队伍运行机制。各基层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集结到位,在当地政府或应急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安排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县乡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基层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队伍与其他各类应急队伍及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各类队伍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加强知识培训。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有关专业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应急志愿者组建单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地方政府根据情况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四)加大基层应急队伍经费保障力度。县、乡两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有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工作经费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相结合等方式,建立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经费渠道。
(五)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相关政策。认真研究解决基层应急队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落实基层应急救援队员医疗、工伤、抚恤,以及应急车辆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的免交过路费等政策措施。鼓励社团组织和个人参加基层应急队伍,研究完善民间应急救援组织登记管理制度,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研究制订基层应急救援队伍装备标准并配备必要装备。对在应急管理、应急队伍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开展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示范工作,推动基层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务院办公厅
二○○九年十月十八日
第四篇:交通部加强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建设的指
导意见
安全监督司交应急发〔2010〕165号2010年04月0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部属各单位,有关交通运输企业: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交通运输应急工作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是交通运输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力量,加强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意义重大。近年来,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逐步建立,在应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地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发展不平衡,组织管理规范化和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尚待提高,应急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交通运输基层应急工作实际,提出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意见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组织指导公路、道路运输、港航、地方海事等有关管理部门以及交通运输企业,全面调查当地应急资源的分布以及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特点,根据当地实际和“十二五”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与应急发展规划,组织制定
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规划,提出建设和发展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加强对应急队伍建设的督导检查,加强当地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健全交通运输应急体系。
部属航务、海事、救捞等机构要根据辖区特点和搜救、应急运输、航道抢通等需求,制定本系统和单位基层应急队伍发展规划,动员社会力量,完善装备,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应急队伍水上搜救、危化品及油污等应急处置能力。
二、明确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规模适度、平急结合、专兼结合、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专业应急队伍与兼职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交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
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适应基层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需要的应急队伍,努力提高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整体素质,力争达到专职人员持证上岗,兼职人员经过业务培训,不断完善专业抢险与公众参与、地方抢险与军队抢险相结合的交通运输应急救援机制,初步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三、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基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加强城市公交客运和轨道交通应急队伍建设。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指导辖区公共交通企业、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组建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及时抢修故障营运车辆或轨道交通设施;建立由站务人员组成的兼职疏散引导队伍,疏导乘客及时、有序地撤离故障
车辆或车站,避免出现挤压伤亡事故;建立与旅客运输、出租客运企业的协调与调用机制,及时疏散受困、受阻旅客。
加强公路、航道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建设。结合公路路网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特点,以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路政管理部门以及日常养护队伍为基础,采取与专业公路养护工程企业签订应急处置协议的方式,构建基层公路应急抢险保通队伍。航道方面,加强航道维护能力建设,加强过船设施的运行管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通中的作用,建立干线航道、港口航道、界河等疏堵保通专业应急队伍。
加强客货场站、港口码头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在充分依靠当地公安消防专业应急力量的基础上,督导客运场站、码头,依托专职安全管理员、保安员,挑选一部分青年骨干人员,组建消防、救援等应急队伍。
加强危险品运输应急队伍建设。发挥专业消防和危险货物应急救援队伍的作用,增加危险货物应急救援和资金的投入,进一步提高专业消防队伍和危险货物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水平和救援能力。依托大型企业组建联合消防或危险货物应急救援队伍,从企业员工中挑选合适的兼职消防或应急救援人员,加强兼职消防或应急人员业务培训演习、演练。危险货物场站和港区应与专业应急队伍签订救援协议。组织编制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指导读物,制定并完善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对所有从事危险货物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消防和应急处置的演练,不断提高企业应对和处置危险货物事故的能力。
完善水上应急队伍建设。基层海事、救捞、搜救中心等机构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水上搜救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强水上搜救队伍建设,鼓励动员社会各方面志愿者参加,形成以海事、救捞专业力量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水上搜救应急队伍。加强船舶污染应急队伍建设,海事、救捞要加强清污应急队伍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港航、海事要加强对船舶油品和油污水经营和处置相关企业的业务指导,督促指导各港口企业、航运公司、石油公司建立本单位应急队伍。加强应急运输保障队伍建设。港航、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以当地道路客、货运输骨干企业为依托,研究采取与企业签订应急运输保障协议等形式,完善应急运输补偿机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应急运输保障车队、船队,完善指挥调度联络和协调机制,保障应急物资抢运、旅客疏散。
加强施工安全应急队伍建设。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建立以项目自救为主、专业救助为辅、安全专家为技术支撑的交通运输建设应急队伍体系,加强本地区建设安全应急技术专家资源库建设,探索建立以本地区大型施工企业、地方专业救援队伍为重要补充力量的救援联动机制,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安全应急救援能力。
四、完善交通运输基层应急保障机制
健全队伍运行机制。要建立健全基层交通运输应急队伍应急值守、接警处置、日常训练与演练、应急处置评估等机制;特别是加强日常训练与综合演练,强化应急处置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基层应急队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协调公安、消防、气象、海洋、通信、民政、军队等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搜救应急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海上搜救中心的统一组织协调作用,实现应急队伍和力量的统一调度、密切协作。
落实经费保障机制。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将基层专业应急队伍的工作经费、应急演练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以及搜救中心等相关机构要加强与当地财政部门的沟通,逐步完善应急补偿机制,对承担应急运输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合理经济补偿,造成运输工具、装备损毁的予以合理赔偿,同时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支持,保护参与应急运输单位和个人的权益,提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的积极性。海事部门要推动相应的油污清除补偿制度,保障清污公司和其它企业在油污应急中的合法利益。
完善社会动员机制。要加强社会宣传,普及交通运输应急相关知识,提高社会对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关注度、参与度和支持度。要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应急社会动员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交通运输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工作,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
强化安全保障机制。要加强安全保障方面的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和设备,最大限度地保护各类应急行动参与人员的安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为一线专业应急人员购置必要的人身安全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
加强应急制度建设。根据当地突发事件的实际,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或应对方案。建立相应的培训与演练制度,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工作,加强专业应急力量和指定应急力量的演练,不断提高不同种类应急力量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建立对应急人员的奖励激励机制,提高其参与应急工作的积极性。
二零一零年三月三十日
第五篇:关于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施意见111
关于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施意见
应急救援队伍是我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加强和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在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区以狠抓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核心为契机,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单位)积极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队伍建设不够系统和专业,管理不够规范科学,保障不够有力。为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二)建设目标。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基本建成,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得到全面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等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应急志愿服务进一步规范,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
二、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加强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区政府要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建立 “一专多能”的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区公安消防大队组建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区公安消防大队主官分别担任大队长、政治教导员。区公安消防大队负责制订组建方案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后组建并负责日常管理。
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同时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抢险救援工作。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特点和需要,制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与专业队伍互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
(二)整合资源,深入推进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乡镇、街道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健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区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公安、农业、水利、林业、气象、安全监管、卫生、电力、供水、工信、石油、通信、环境保护、煤炭等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职能,组建或指导所辖的企事业单位组建相应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由所属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订报区人民政府批准组织实施并负责队伍的日常管理。
(一)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在当地气象部门的指导下,要组织村干部、中小学校负责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农村气象信息员以及有经验的相关人员组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协助气象部门做好气象监测信息、气象预警信息、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报告和传递工作,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参与本村镇、社区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制定、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做好救援现场抢险救灾工作,协助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二)加强防汛抗旱队伍建设。水旱灾害常发地区和“两江一河”重点流域的乡(镇)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防汛抗旱队伍,负责水旱灾害引发的水利工程险情处置和抗旱工作,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三)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各级人民政府、村委会、国有林(农场)、森工企业、自然保护区和森林风景区等,要组织本单位职工、社会相关人员建立森林消防队伍,负责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配备扑火装备和运载车辆,提高专业扑火装备水平和快速机动能力。
(四)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要组织本单位职工和社会有关人员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协助事发地人民政府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对灾情、险情进行应急调查,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等工作。
(五)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煤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管理单位应当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外,还应当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在发生事故时要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平时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六)加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交通运输、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织本区域有关企事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机具、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七)加强公共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负责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防疫任务。
(八)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建立由兽医、卫生、公安、工商、质检、农业、林业等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人员和有关专家等组成的动物防疫和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队伍,承担动物和农作物重大生物灾害的疫情监测、控制、扑灭任务。
(九)加强反恐应急队伍建设。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反恐怖专门机构建设,构建各警种共同参与的反恐怖整体格局。要着眼实战,建立反恐怖防暴处突应急队伍,加强专业训练,提高装备水平和及时发现、主动进攻、先发制人、有效处置、消除危害的能力。
(十)加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以环保为主,公安、消防、交通运输等参加区环境污染监测机动队伍,负责突发事件现场环境监测、事故评估和应急处置。
(十一)推进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应急救援。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供水、铁路、电力和通讯等企事业单位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备应急技术装备,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
(十二)加强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库建设。要建立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库,根据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应急救援专家组。专家组在应对处置突发事件时发挥专业优势,为应急救援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参加现场处置工作,开展应急救援教育培训及学术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应急救援理论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在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中,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明确建设重点和各建设目标,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要特别注重明确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专业分工和相互协调配合关系,重点建设区、乡(镇)两级政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针对本行政区域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点进行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其它非重点的属于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处置职能,可以安排到区乡两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中,由区乡两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担负其应急救援任务,但要重视加强其相关专业应急救援能力培训并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以满足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完成专业性应急救援任务的基本需要。
各专业应急队伍应当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专业应急救援和处置及与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互动演练,提高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四、完善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制度
(一)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责任。乡镇、街道是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人民政府要对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规划,确定数量和规模。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支持政策的研究并加强指导,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督促检查,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按照各自职责指导推进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工作。
(二)加强管理,不断完善应急队伍运行机制。各应急救援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立即集结到位,在同级人民政府或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区、乡(镇)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同时,建立健全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与其他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统一指挥调度、资源共享、快速运送、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加强应急救援知识培训。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有关专业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共青团和红十字会要积极发挥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应急志愿者组建单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
(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保障能力建设。
1.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确保两类应急救援队伍在加强其物资、装备建设和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要根据需要,对组织建设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给予适当支持。
2.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做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器材的配备和管理工作,保证装备器材完好率。
3.有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负责组织制订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和合理储备应急物资建设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后组织实施,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紧急调用、征集、补偿机制。4.有关部门要为应急救援队伍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时提供治安、医疗、通信和电力等保障,确保应急救援任务的顺利实施。
5.有关部门要本着“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基地建设,为应急救援队伍训练提供保障。
6.有关部门、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有关要求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协调解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有关问题和困难。
7.应急救援队员执行应急救援任务,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医疗、工伤、抚恤等待遇。
8.对在应急队伍建设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履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的相关职责,导致突发事件危害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单位和当事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