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最终版)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发“2018”17号)的要求,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加快解决渤海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陆海统筹、以海定陆,坚持‚污染控制、生态保护、风险防范‛协同推进,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衔接,科学谋划、多措并举,确保渤海生态环境不再恶化、三年综合治理见到实效。
(二)范围。开展渤海综合治理的范围为渤海全海区、环渤海的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和天津市(以下统称三省一市)。以“1+12”沿海城市,即天津市和其他12个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大连市、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葫芦岛市、秦皇岛市、唐山市、沧州市、滨州市、东营市、潍坊市、烟台市)为重点。
(三)主要目标。通过三年综合治理,大幅降低陆源污染物入海量,明显减少入海河流劣Ⅴ类水体;实现工业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完成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以下称两类排污口)的清理工作;构建和完善港口、船舶、养殖活动及垃圾污染防治体系;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持续改善海岸带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渔业资源;加强和提升环境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达到73%左右。
二、重点任务
(一)陆源污染治理行动。1.入海河流污染治理
按‚一河一策‛要求,三省一市编制实施国控入海河流(设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的入海河流)水质改善方案,加强汇入渤海的国控入海河流和其他入海河流的流域综合治理,减少总氮等污染物入海量(具体河流名单和治理要求由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印发)。
深入开展国控入海河流污染治理。对已达到2020年水质考核目标的河流,加强日常监管,保持河流水质状况稳定;对尚未达到2020年水质考核目标的河流,重点实施综合整治。2020年底前,国控入海河流劣Ⅴ类水体明显减少,达到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确定的目标要求,沿海城市辖区内国控入海河流总氮浓度在2017年的基础上下降10%左右。(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三省一市各级政府负责落实。以下所有任务均须三省一市各级政府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推动其他入海河流污染治理。2019年6月底前,沿海城市将其他入海河流纳入常规监测计划,并开展水质监测(含总氮指标),三省一市继续实施本省(市)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加强河流水质管理和污染治理。(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2.直排海污染源整治
开展入海排污口溯源排查。在清查入海水流和清理两类排污口工作基础上,对沿海城市陆地和海岛上所有直接向海域排放污(废)水的入海排污口进行全面溯源排查,查清所有直排海污染源,包括直接向排污口排污的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逐一登记;加快推动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已实施排污许可的行业和范围,实行依法持证排污。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入海排污口‚一口一册‛管理档案建立和两类排污口清理工作。(生态环境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严格控制工业直排海污染源排放。提高污(废)水处理能力,保证污(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有效性和稳定性,督促工业直排海污染源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工业集聚区污(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执行国家排放标准中相关限值(具体要求由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印发)。三省一市根据当地水质状况和治理需求,确定沿海城市执行国家排放标准中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行业、指标和时限。2019年6月底前,沿海城市制定不达标工业直排海污染源全面稳定达标排放改造方案。2020年7月起,工业直排海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生态环境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3.‚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
结合《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相关‚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要求,沿海城市推进‚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对上述企业中采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的属于淘汰类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或生产落后产品的生产装置,依法予以淘汰。持续加强监管,防止新发问题。(生态环境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参与)
4.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依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将三省一市作为重点区域,开展农药化肥的科学合理使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置等工作。(分工按《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执行)
5.城市生活污染防治 依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将沿海城市作为重点区域,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有效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市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理处置等工作。(分工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执行)
6.水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开展水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沿海城市逐步建立重点海域水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天津市、秦皇岛市开展总量控制制度试点。(生态环境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参与)
实施总氮总量控制。沿海城市按照固定污染源总氮污染防治的要求,推进涉氮重点行业固定污染源治理(有关涉氮重点行业范围由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印发),实行依法持证排污。开展依排污许可证执法,并根据排污许可证确定对应涉氮重点行业总氮总量控制指标,实施沿海城市辖区内的行业总氮总量控制。2019年底前,完成总氮超标整治,实现达标排放。2020年底前,完成覆盖所有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并实施沿海城市辖区内总氮总量控制。(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7.严格环境准入与退出 完成‚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涉水涉海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加强规划环评工作,深化沿海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流域和产业布局的规划环评,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等参与)
(二)海域污染治理行动。8.海水养殖污染治理
优化水产养殖生产布局,以辽东湾顶部海域、普兰店湾、莱州湾为重点,治理海水养殖污染。按照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生态红线区的管控要求,规范和清理滩涂与近海海水养殖。根据海洋环境监测结果,在生态敏感脆弱区、赤潮灾害高发区、严重污染区等海域依法禁止投饵式海水养殖,开展海域休养轮作试点。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和布局景观化,鼓励和推动深海养殖、海洋牧场建设。2019年底前,完成非法和不符合分区管控要求的海水养殖清理整治;依法划定的海滨风景名胜区内和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海水浴场周边一定范围内禁止非法海水养殖;完成海上养殖使用环保浮球等升级改造工作。2020年底前,研究制订地方海水养殖污染控制方案,推进沿海县(市、区)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升级改造。(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牵头,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海警局等参与)
9.船舶污染治理
严格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限期淘汰不能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船舶,严禁新建不达标船舶进入运输市场;规范船舶水上拆解,禁止冲滩拆解。依法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运输船舶。禁止船舶向水体超标排放含油污水,继续实施渤海海区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制度。(交通运输部牵头,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参与)
10.港口污染治理
推进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建设。加强环渤海港口和船舶修造厂的环卫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与所在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统筹融合。推动港口、船舶修造厂加快船舶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污染物的接收设施建设,所在地城市政府加强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并做好船、港、城设施衔接。2020年底前,沿海港口、船舶修造厂达到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要求。(交通运输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开展渔港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渔港(含综合港内渔业港区)摸底排查工作,加强含油污水、洗舱水、生活污水和垃圾、渔业垃圾等清理和处置,推进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渔港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水平。2019年底前,三省一市完成沿海渔港的摸底排查工作,编制渔港名录,并向社会公开,推进名录内渔港的污染防治设备设施建设。2020年底前,三省一市完成渔港环境清理整治,实现名录内渔港污染防治设备设施全覆盖。(农业农村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11.海洋垃圾污染防治
沿岸(含海岛)高潮线向陆一侧一定范围内,禁止生活垃圾堆放、填埋,规范生活垃圾收集装置,禁止新建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所,现有非法的工业固体废物堆放、填埋场所依法停止使用,做好环境风险防控,确保不发生次生环境污染事件。严厉打击向海洋倾倒垃圾的违法行为,禁止垃圾入海。开展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垃圾综合治理,2019年底前,沿海城市全部建立垃圾分类和“海上环卫”工作机制,完成沿岸一定范围内生活垃圾堆放点的清除,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具备海上垃圾打捞、处理处置能力;2020年底前,实现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垃圾的常态化防治。(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海警局等参与)
12.建立实施湾长制
构建陆海统筹的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督促三省一市各级政府履行渤海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将治理责任细化分解到各级政府部门。三省一市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建立实施湾长制,并逐步分解落实到沿海城市。(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中国海警局、水利部等参与)
(三)生态保护修复行动。13.海岸带生态保护
划定并严守渤海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渤海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在三省一市管理海域面积中的占比达到37%左右。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2020年底前,依法拆除违规工程和设施,全面清理非法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围填海项目。(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中国海警局等参与)
实施最严格的围填海管控。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禁止审批新增围填海项目。对合法合规围填海项目闲置用地进行科学规划,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消化存量资源,优先支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和海洋特色产业。(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中国海警局等参与)
强化渤海岸线保护。实施最严格的岸线开发管控,对岸线周边生态空间实施严格的用途管制措施,统筹岸线、海域、土地利用与管理,加强岸线节约利用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岸线保护布局。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禁止新增占用自然岸线的开发建设活动,并通过岸线修复确保自然岸线(含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岸线)长度持续增长。定期组织开展海岸线保护情况巡查和专项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占用海岸线的行为。2020年,渤海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左右。(自然资源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林草局、中国海警局等参与)
强化自然保护地选划和滨海湿地保护。落实自然保护地管理责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实行滨海湿地分级保护和总量管控,分批确定重要湿地名录和面积,建立各类滨海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未经批准利用的无居民海岛,应当维持现状。禁止非法采挖海砂,加强监督执法,2019年三省一市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和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挖海砂行为。2020年底前,将河北滦南湿地和黄骅湿地、天津大港湿地和汉沽湿地、山东莱州湾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选划为自然保护地。(自然资源部牵头,生态环境部、林草局、中国海警局等参与)
14.生态恢复修复
加强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因地制宜开展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实现水质不下降、生态不退化、功能不降低,重建绿色海岸,恢复生态景观。辽宁省以大小凌河口、双台子河口、大辽河口、普兰店湾、复州湾和锦州湾海域为重点,河北省以滦河口、北戴河口、滦南湿地、黄骅湿地以及所辖渤海湾海域为重点,天津市以七里海潟湖湿地、大港湿地、汉沽湿地以及所辖渤海湾海域为重点,山东省以黄河口、小清河口、莱州湾海域为重点,按照“一湾一策、一口一策”的要求,加快河口海湾整治修复工程。2019年6月底前,完成河口海湾综合整治修复方案编制,提出针对性的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监管等整治措施。2020年底前,完成整治修复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渤海滨海湿地整治修复规模不低于6900公顷。(自然资源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林草局等参与)
加强岸线岸滩综合治理修复。沿海城市依法清除岸线两侧的违法建筑物和设施,恢复和拓展海岸基干林带范围。实施受损岸线治理修复工程,对基岩、砂砾质海岸,采取海岸侵蚀防护等措施维持岸滩岸线稳定;对淤泥质岸线、三角洲岸线以及滨海旅游区等,通过退养还滩、拆除人工设施等方式,清理未经批准的养殖池塘、盐池、渔船码头等;对受损砂质岸段,实施海岸防护、植被固沙等修复工程,维护砂质岸滩的稳定平衡。2020年底前,沿海城市整治修复岸线新增70公里左右。(自然资源部牵头,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林草局等参与)
15.海洋生物资源养护
严格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继续组织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推进渤海海区禁捕限捕,总结并继续组织山东、辽宁进行限额捕捞试点,启动河北限额捕捞试点工作。优化海洋捕捞作业结构,全面清理取缔“绝户网”等对渔业资源和环境破坏性大的渔具,清理整治渤海违规渔具,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逐步压减捕捞能力。2019年起,逐年减少海洋捕捞许可证数量,实现海洋捕捞产量负增长,确保2020年与2015年相比减幅不低于24%。2020年底前,近海捕捞机动渔船数量和功率比2017年削减10%以上。(农业农村部牵头,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中国海警局等参与)
大力养护海洋生物资源。三省一市每年增殖海洋类经济物种不少于45亿单位,举办增殖放流活动不少于300次。鼓励建立以人工鱼礁为载体、底播增殖为手段、增殖放流为补充的海洋牧场示范区。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并根据渤海渔业资源调查评估状况,适当调整休渔期,逐步恢复渔业资源。(农业农村部牵头,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中国海警局等参与)
(四)环境风险防范行动。16.陆源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
开展环渤海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加强区域环境事件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督促沿海城市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推动辖区化工企业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提升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能力。2019年底前,完成涉危化品、重金属和工业废物(含危险废物)以及核电等重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加强环境风险源邻近海域环境监测和区域环境风险防范。2020年底前,沿海城市完成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和政府环境应急预案修订。(生态环境部牵头,应急部、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参与)
17.海上溢油风险防范
近岸海域溢油风险防范。2019年底前,建立沿岸原油码头、船舶等重点风险源专项检查制度,定期开展执法检查,依法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明确近岸海域和海岸的溢油污染治理责任主体,提升溢油指纹鉴定能力,完善应急响应和指挥机制,配置应急物资库。完成渤海海上溢油污染近岸海域风险评估,防范溢油等污染事故发生。2020年底前,建立海上溢油污染海洋环境联合应急响应机制,建成溢油应急物资统计、监测、调用综合信息平台。(交通运输部牵头,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应急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海警局等参与)
石油勘探开发海上溢油风险防范。2019年底前,完成海上石油平台、油气管线、陆域终端等风险专项检查,定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强海上溢油影响的环境监测,完善海上石油开发油指纹库。2020年底前,完成渤海石油勘探开发海上溢油风险评估,开展海上排污许可试点工作,推动建立石油勘探开发海上排污许可制度。(生态环境部牵头,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应急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海警局等参与)
18.海洋生态灾害预警与应急处置
在海洋生态灾害高发海域、重点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区等区域,建立海洋赤潮(绿潮)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及信息发布体系。开展海洋水产品贝毒抽样检测与养殖海域溯源工作,严控相关问题水产品流入市场及扩散。加强海水浴场、电厂取水口水母灾害监测预警,强化公众宣传及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预警信息通报。(自然资源部牵头,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参与)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三省一市是行动计划的实施主体,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渤海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行动计划的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相关地市、部门,明确责任人,层层压实责任,摸清底数,对渤海污染实施长效治理,确保行动计划三年内取得实效,为渤海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奠定基础。(生态环境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
(二)强化监督考核。采取排查、交办、核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切实推动解决渤海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强化薄弱工作环节,进一步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构建行动计划考核体系。结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和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针对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问题突出地区,视情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对监督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存在瞒报漏报、弄虚作假、未能完成终期生态环境改善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地区,督促限期整改,并视情采取函告、通报、约谈等措施。(生态环境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中央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统筹现有各类中央财政性涉海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加大对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投入,并对符合中央投入方向的项目,在现有渠道中给予支持。地方切实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市场投融资机制,吸引多方面资金向渤海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集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牵头,生态环境部等参与)
(四)强化科技支撑。建立渤海综合治理科研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和‚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成果在污染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转化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用技术。(科学技术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
整合优势资源,创新组织形式,建立渤海综合治理协同业务攻关平台。进一步加强渤海生态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本底调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海洋生态安全评估等关键问题研究。积极开展海洋污染防治、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洋灾害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预报等成果集成和示范应用。(生态环境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
(五)强化规划引领与机制创新。各有关部门制定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时,要考虑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要求,并加以细化,引导地区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三省一市各级政府在制定海洋经济、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等相关规划时,要有效统筹衔接渤海综合治理工作,确保综合治理攻坚一体推进。(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牵头,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研究建立跨行政区的海洋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强化纵向指导和横向联动,建立健全定期会商机制,加强与其他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协调配合,同步推进,协同攻坚,提升渤海环境综合治理能力。构建渤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根据监测评价结果,对渤海临界超载区域和超载区域实施差别化管理措施。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和市场手段,采用以奖代补等形式,建立奖优罚劣的海洋生态保护效益补偿机制。(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六)完善监测监控体系。按照陆海统筹、统一布局、服务攻坚的原则,加快建立与攻坚战相匹配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保障监测运行经费,在专用监测船舶、在线监测设施、应急处置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渤海网格化监测和动态监视监测,建设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实施渤海海洋生态风险监测,加强对危化品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的监测。2019年,启动渤海海洋生态环境本底调查和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为动态调整优化攻坚策略、客观评价攻坚成效提供基础信息,为长远治本打下坚实基础。(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林草局等参与)
(七)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宣传,建立健全渤海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机制。组织公众、社会组织等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提高公众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三省一市要按规定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重点排污单位要依法、及时、准确地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公开污染物排放、治污设施运行情况等环境信息。通过公开听证、网络征集等形式,充分了解公众对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意见。健全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环保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作用,及时处理公众举报投诉。对取得较好治理效果的区域和案例进行宣传推广。(生态环境部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
第二篇: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
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
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建设幸福**、生态**、美丽**,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站在践行“两个维护”、决胜全面小康的高度,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扛起生态环保政治责任,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目标要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推进“生态立县、绿色强县”建设进程。
二、总体目标
(一)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同比下降,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比例达83.8%。
(二)境内地表水水质稳中向好,水环境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75%。
(三)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固废安全处置率达到95%以上,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遏制。
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能源结构改善
(1)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按照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要求,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重,积极发展太阳能、风力发电。到2020年底,全县能耗强度较2015年降低14%,煤炭消费总量比重下降4%,电力用煤占煤炭消费总量比重高于55%,可再生能源达到246万千瓦。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发改委、统计局
责任分工:发改委负责推进再生能源利用;统计局负责统计能耗强度。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2)着力优化工业园区用能结构。经济开发区企业实施“煤改电”或“煤改气”,同时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努力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发改委
责任分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具体实施;发改委负责督导。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15日前
(二)严格管控面源污染
(3)加大城市清扫保洁力度。加大城市清扫保洁力度。在目前清扫、洒水的基础上,加强主城区道路保洁频次,到2020年底,可镇主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责任分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具体实施;可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配合。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4)持续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进一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到2020年底,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5%。开展秸秆禁烧专项巡查,并对责任地区严肃问责,责任人先免职,再调查处理。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农牧和科技局
责任分工:各乡镇负责具体落实,生态环境局负责对秸秆焚烧火点进行处罚和通报;纪委监委、组织部门对秸秆焚烧管控不力的乡镇和地区进行问责;公安局对纵火行为的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
完成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5)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禁放规定。按照全市域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新要求,落实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要求。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公安局
责任分工: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落实;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生态环境局落实各自职责;公安局负责督导检查。
(6)持续推进餐饮油烟深度治理。继续推进规模以上餐饮业油烟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确保油烟净化设施与排风机同步运行、定期清洗。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生态环境局
责任分工:生态环境局负责督促安装油烟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对超标排放的餐饮业进行行政处罚;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配合。
完成时限:2020年6月1日前
(三)严格管控工业污染源
(7)深化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完成国家排污许可管理名录规定的重点行业许可证核发,做到“核发一个行业、清理一个行业、达标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未按排污许可要求排放污染物、未达标排放的,依法依规从严处罚。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
责任分工:生态环境局负责组织实施。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1日前
(8)深入推进工业炉窑专项治理。大力推进冀东、武兰、汇能、安利、青川、雅虎和华升7家企业工业炉窑整治,加大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鼓励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
责任分工:发改委(工信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工业炉窑淘汰;生态环境局负责工业炉窑专项整治。
完成时限:2020年3月15日前督促属地企业按照“一厂一方案”上报工业炉窑整治方案;2020年9月30日前完成整治。
(9)全面防控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全面完成可镇辖区内4家加油站(中石油一站、八战和九站,中石化二站)和3家汽修厂(沐通、宇霸、平安汽修)非工业源VOCs治理工作。推进挥发性有机物一般排放企业治理,实现全县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工业企业配套环保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达标排放。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
责任分工:生态环境局负责具体落实。
完成时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非工业源治理;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一般排放企业治理。
(10)深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理。全面加快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进度,全县所有涉及物料堆场的工业企业必须实现全部封闭。完成物料(含废渣)运输、装卸、储存、转移与输送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等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
责任分工: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强化监督检查。
完成时限:2020年3月15日前督促属地企业按照“一厂一方案”制定整治方案;2020年9月30日前完成整治。
(11)持续提升污染物排放标准。县内第三热源厂和第四热源厂燃煤锅炉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验收。实施脱硝的燃煤锅炉同步完成氨逃逸在线监控设施建设,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的、氨逃逸质量浓度不高于2.5mg/m3,采用非选择性催化还原工艺的、氨逃逸质量浓度不高于8mg/m3。开展燃气锅炉房排气筒高度达标专项行动,不符合要求的锅炉房实行限期改造或提高排放标准。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
责任分工:城发公司负责组织实施,生态环境局配合。
完成时限:2020年4月1日前列出实施改造的燃煤锅炉清单;2020年9月30日前全部完成改造。
(12)全面完成“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对县内3家屠宰场(福鑫肉业、川崎农畜产品和盈广鑫肉业)加快完成升级改造。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农牧和科技局
责任分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排查整治辖区内“散乱污”企业,生态环境局、发改委(工信局)配合。
完成时限:立行立改,长期坚持
(13)切实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
责任分工:可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具体落实;气象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天气预警及分析研判;生态环境局负责督导,发改委(工信局)配合。
完成时限:2020年3月31日前可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督促辖区内涉气企业完成“一厂一策”应急实施方案的制定,3月31日前上报应急减排项目清单;4月15日前生态环境局、发改委共同对企业的减排措施、绩效进行评估。
(四)全力提升城市供热能力
(14)大力推进燃煤锅炉拆并。基本淘汰可镇主城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住建局
责任分工:住建局负责制定方案并负责具体实施;可镇、生态环境局配合。
完成时限:2020年10月15日前基本完成可镇主城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和燃煤设施淘汰。
四、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
(一)确保地表水考核断面稳定达标
(15)严格贯彻落实《**市主要流域分段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加强对五速图沟水功能区(排楼馆下游和三叉口)、水磨沟水功能区(抢盘河)和万家沟水功能区(哈拉合少沟)的监测力度,确保水质达标。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水务局、生态环境局
责任分工:水务局、生态环境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相关乡镇配合。
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二)加大水源的保护和治理力度,确保水质安全
(16)加快补齐水源地建设短板。对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提升西乌兰不浪镇饮用水源井规范化建设水平。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
责任分工:水务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所属乡镇负责实施。
完成时限:2020年6月30前完成规范化建设方案和问题清单。2020年12月31日前县级和乡镇级及以下“万人千吨”水源地完成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工作。
五、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任务
(一)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17)强化重点企业监管。调查摸清辖区内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布。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生态环境局
责任分工:生态环境局负责落实;各相关乡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自然资源局配合。
完成时限:2020年3月30日前确定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11月完成土壤自行检测。
(二)强化风险地块管理
(18)加强固体废物源头管理。大力推进矿山尾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现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流程分类处置。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发改委、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
责任分工:各乡镇负责具体落实;发改委负责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督导;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配合。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1日
(19)控制农业污染。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主要农作物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农膜的回收率达到80%以上。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进养殖场通风环境,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减少氨排放。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农牧和科技局
责任分工:农牧和科技局负责组织实施;各乡镇配合。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1日
(20)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规范并控制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按照《**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整改方案》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农牧和科技局
责任分工:农牧和科技局负责组织实施;各乡镇配合。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1日前
(21)有序开展土壤治理与修复。制定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计划,按照土壤污染程度,环境风险及其影响范围,分类实施治理和修复。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
责任分工: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负责土壤修复治理工作;各乡镇配合。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1日前
(22)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3个建制村(三间房、五福堂、大前地)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农牧和科技局
责任分工:**乡和***乡负责具体落实,卫生健康委负责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生态环境局负责督导。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31日前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政府主要领导(常务)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污染防治工作。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部门、各乡镇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党委书记是本计划实施的第一责任人,各乡镇长为具体责任人,要落实好属地主体责任;各相关部门作为业务主管部门要履行好行业监管责任。(二)监督考核。
一是建立月督查制度,县委、政府办公室督查室和生态环境部门要组成专班,将本计划22项目标任务作为全年督查重点,按月对各乡镇和各部门完成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并形成督查通报。二是将本计划目标任务纳入2020年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党政领导干部实绩目标考核内容,并实施“一票否决”,对目标任务未完成、考核不合格的乡镇和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领导班子成员不得评优评先,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对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完成严重滞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要约谈主要负责人,同时责成其向县委、政府作出深刻检查;对不作为、慢作为的责任地区和部门及相关责任人,移交纪委监委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三)做好宣传引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节能减排低碳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宣传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工作任务推进情况、典型经验及取得的成效。要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增进全社会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认识理解,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第三篇:兰考县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年行动计划(目标)
兰考县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年行动计划
——全面打赢碧水保卫战(2018年-2022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进实施《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18年持续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开封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1+3+7+7”系列文件要求,持续打好打赢全县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改善全县水环境质量,特制定本目标。
一、总体要求
2018目标:阳固杜庄河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要求;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县域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截污纳管工作,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开展整治后评估及备案工作;县城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必须正常运营并达到或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完成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专项整治;开展对直接影响河流水质的入河直排口(沟渠)、涉水排放企业及“散乱污”企业、畜禽养殖场、餐饮、网箱养殖、旱厕、垃圾(秸秆)和堤身岸坡滩地农作物施肥种植等排查整治;全县至少开展4个人工湿地建设试点;全
达到75%以上;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左右。2019-2020年,河流沿线1公里范围内的村庄污水得到有效收集处理。
2021—2022目标:稳定阳固杜庄河断面水质地表水Ⅴ类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保障,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持续保持稳定;县域无黑臭水体,保持水质稳定;保持县城城区污水处理率稳定达到100%;2022年年底前,健全水源地日常监管制度,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协调联动机制,防止已整改问题死灰复燃。河道综合整治全面完成任务;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7%以上,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7%以上;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改厕后的粪污必须得到有效收集利用或处置,坚决防止污染公共水体;全县农村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管控,新增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20个以上。
二、全面打赢碧水保卫战
重点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歼灭、饮用水源整治战役、全域清河行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个标志性攻坚战役,统筹推进各项水污染防治工作。
(一)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歼灭攻坚战役
1.全面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的技术路线,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全面落实长效管护责任,创新水体养护机制。
肥种植等排查整治。
2.改善河流生态流量。开发、利用和调节、调度水资源时,完善现有水资源配置体系,建好水系重大连通工程,充分利用水资源分配量,最大限度地补充河流生态流量。做好生态水量闸坝联合调度,对全县闸坝联合调度实施统一管理,努力保障生态用水。
3.推进水生态修复。在有条件的支流入河口、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和河道,规划、建设人工湿地,进一步削减污染物,逐步恢复水生态功能。以主要河流为重点,开展骨干河道生态林带建设,组织实施补植增绿、退田还湖还湿、引水补源,推进河岸隔离绿化带、植被缓冲带、水生植物群落、人工湿地建设,增强生态修复能力。2018年全县至少开展4个人工湿地建设试点,2019-2022年持续增加。
(四)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役
1.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配套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宜的粪便污水防渗防溢流贮存设施、粪便污水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积极引导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畜禽养殖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水体,排放应达到国家和地方要求。巩固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整治成果,防止反弹。
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合理确定农村户用无害化卫
制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提高工业污水处理水平。2018年年底前,对有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或地方排放标准的企业,外排水污染物执行其中最严的排放限值。加强造纸、氮肥、农副食品加工、毛印染、电镀等水污染物排放行业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企业清洁生产的水平和效果。
4.省级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水平。产业集聚区要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设施。现有县级产业集聚区域必须实现管网全配,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必须做到稳定达标运行,同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排污单位对污水进行预处理后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的,应当符合集中处理设施的接纳标准。
5.开展交通运输业水污染防治。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和利用设施建设,减少高速公路服务区水污染。
6.节约保护水资源。严格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台账监管,建立国家、省、市重点监控用水单位三级名录,加快节水产业发展。到2022年,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着力抓好地下水严重超釆区综合治理工作。
7.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2018年年底前,优先完成剩余的建站15年以上和周围存在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的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2019年年底前,全县全部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
第四篇:大团镇违法违规经营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大团镇违法违规经营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2017年-2019年)
根据《浦东新区关于开展违法违规经营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为完善违法违规经营综合治理和长效监管机制,守住安全底线,维护社会和谐,为大团镇发展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切实维护大团镇公平有序的社会公共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现就2017年-2019年我镇违法违规经营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如下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三年计划期间,通过“整治取缔一批、依法规范一批,疏导解决一批”的违法违规经营综合治理工作措施,使我镇辖区内违法违规经营户在2019年年底全部整治完毕。具体分解为2017年4月1日到12月31日总量控制目标为40%(当消除违法违规经营户40%);2018年总量控制目标为40%(当消除违法违规经营户40%);2019年年底全部整治完毕(当消除违法违规经营户20%)。
其中,确保涉及安全隐患的重点行业违法违规经营户彻底消除,涉及违法建筑的违法违规经营户彻底消除,申投诉、举报量显著下降。与此同时,配合目前正在进行的相关整治活动,密切关注违法违规经营情况及时取缔。
二、工作原则
(一)落实“各司其职、紧密协作”的部门监管原则。法律法规明确的对违法违规经营违法行为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应按
第五篇:渤海大学调查报告 .
锦州渤海大学体育馆设施调查报告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体育系)
目前锦州大学体育发展和全国大中小城市相比处在中上水平,如果与发达城市相比,锦州的大学体育还处在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学生具备了许多休闲意识,但很多体育休闲起步还不久,在运动健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需矛盾突出,全校师生对健身场地、场馆、器材、健身技术培训指导等的要求更高了,健身设施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体育服务体系还需做出很大努力。高校体育馆是高校体育设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学校全天的体育教学、团队训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是开展体育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发挥作用的多少直接制约着高校体育运动发展水平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呈跳跃式进步,锦州市也为体育馆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较好地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场馆规划、功能性质及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体育馆情况分析
作为体育场馆中有鲜明特色的大学高校体育场馆,它的建设、管理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那就是:方便、实用、实惠;以服务在校大学生的教学、训练、比赛为主,以兼顾周边群众社区体育为辅;以服务全体师生健身为主,以兼顾少数高水平运动队为辅;以提供无偿体育服务为主,以提供有偿体育服务为辅。我国多数高校的体育场馆存在着数量不足、功能单
一、不能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教学和健身娱乐的需求等问题,主要是建设资金不足、旧场馆严重老化、新场馆选址不好、功能欠多样化、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和管理水平较低等原因造成的。本文提出了建设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多方筹集资金,合理改建旧场馆,科学选址建设新场馆;建设符合当地自然、人文和民情风俗的多功能场馆;用动态和发展的观点设计适应时代发展的场馆;科学的管理和自我发展等,从而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体育馆的基本情况
我们调查的内容是锦州渤海大学体育馆设施的情况。通过几天的实地走访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根据体育馆按使用性质可分为比赛馆和练习馆两类;按体育项目可分为篮球馆、冰球馆、田径馆等;按体规模可分为大、中、小型,一般按观众席位多少划分,中国现把观众席超过8000个的称为大型体育馆,少于3000个的称为小型体育馆,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型体育馆。渤海大学经我们实地调查属于小型体育场馆,设计新颖别致,符合校园规模和规划,其开放性一般,只在活动和课程时进行开放。体育场馆内部照明和节能均达到要求,该体育馆原设计使用400W灯具182套,平均照度641Lux,效果在高校体育馆中达到中上水平,节电效率高达52.9%。
体育馆平面布置应严格按照各项国际标准,如网球、排球赛场净高不低于12米。一般适应国际比赛的体育馆室内高度不低于15米。观众席要安排在最佳视觉范围内。比赛场地的长轴方向不应设天然采光窗。比赛场地和练习场地应联系方便。主席台位置应按比赛仪式要求选择地位适中、视线最佳的地段。主席台人员、观众和运动员的进出路线和房间应分开。运动员入口宜设在主席台对面。裁判席、记分牌、计时装置、广播、电视和电气控制室的位置均应合理安排,以使比赛顺利进行。实地考察其受场馆规模影响变为极其紧凑,但满足学校需求。渤海大学体育场整体宽敞明亮,通风效果明显,做为高校体育场馆符合其体育设施的要求,为广大师生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总结
经过这次调查总结了许多,同时希望我们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希望那些报告对同学有些帮助,最后,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各位的帮助。
体育系10级6班
王 爽 2010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