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社(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现场检查方案
信用社(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现场检查方案
一、检查目的
通过抽样检查,进一步检验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及分类的准确性,查找偏离原因,制定纠偏措施并组织实施,促进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提高贷款分类质量和分类结果的准确性,促使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二、检查时间
检查应于****年**月底结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查开始时间。
三、检查范围
****年度实施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偏离情况检查的县级农村信用社。
检查时点为****年**月底贷款分类结果。
四、检查内容
(一)贷款分类规制建设情况
1.制度建设是否完备,包括是否制定了分类办法操作细则、分类工作考核办法,相关办法是否符合监管要求等。
2.贷款风险分类工作机制是否健全,是否分工明确、制约有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是否建立有效的分类监督机制,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是否相互衔接、相互牵制。
4.贷款分类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按程序要求完成贷款分类的初分、复核和认定等工作。
(二)贷款分类准确性
1.是否严格执行了贷款分类标准,对贷款种类进行严格界定、划分。
2.是否严格按程序划分贷款类别,认定机构是否合规,认定程序是否严格按授权规定执行。
3.是否存在人为调整贷款分类结果的现象,借新还旧贷款是否合规,分类是否准确。
(三)贷款分类管理考核工作
1.信贷档案资料是否完整,贷款客户基础信息是否真实、齐全,分类基础信息保障程度。
2.贷款分类管理是否与日常信贷管理相结合,是否按照分类标准建立信贷台账;是否做到随时监测贷款风险情况,并按规定及时调整分类结果。
3.是否建立了贷款风险分类科技系统,并按要求全面完成贷款风险分类基础信息的录入工作,对基础信息实行集中、统一、规范化管理。
4.是否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规定,落实责任和任务,并真正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
五、检查方法
此次检查采取抽样检查方式,以《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抽查系统》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分类偏离度检查汇总系统》作为辅助工具,以县级农村信用联社为样本筐进行抽样,抽样精度统一设定为0.05。
六、检查要求
(一)各***根据***的统一部署,负责制定具体检查方案并组织实施。检查时要严格执行《****现场检查规程》,做到程序合法、事实清楚、定性准确。
(二)不再组织统一培训,各地可根据辖内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三)各****负责督促辖区农村信用联社扎扎实实做好进入现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要认真核对机构代码是否正确、全面,不良贷款总额及各类别贷款金额是否按要求录入等情况。
(四)对检查出的分类不准确等问题要边查边纠改,对于不能现场纠改的,要限期完成。银监局负责后续跟踪检查,杜绝查而不纠的现象。
(五)对检查出的有意隐瞒事实造成分类不真实的直接责任人和间接责任人要予以严肃处理,对查实确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落实相关人员责任并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六)检查结束后,各***负责汇总辖内检查表格,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撰写现场检查报告,并于****年**月底之前将正式文件报送***部,同时将电子版通过内网电子邮件报至***农村信用社现场检查处。检查报告要从定性和定量上分析农村信用社贷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深入分析、归纳、总结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整改措施及监管建议。按期上报结论下得准、问题找得全、原因剖得透、措施定得严的高质量的检查报告。
七、检查依据
(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银监发〔 〕23号);
(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行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组织实施方案>的通知》(银监办发〔2006〕74号);
(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补充通知》(银监发〔2006〕56号);
(四)《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4〕51号);
(五)《贷款通则》(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年第2号);
(六)《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国务院令1999年第260号);
(七)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篇:江苏辖内大型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分析
江苏辖内大型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分析
----基于现场检查数据的分析与思考
近日,江苏银监局在辖内大型银行贷款偏离度情况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对贷款分类产生偏离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一、基本情况
此次贷款偏离度检查涉及江苏大型银行2009年末对公贷款客户1602户、3502.44亿元,样本贷款不良率为1.49%。检查共发现各类违规问题254个,涉及217户、495.79亿元贷款,分别占全部检查户数、金额的13.55%、14.16%。根据相关监管规定,江苏银监局下调了84户、317笔、147.27亿元贷款的分类,分别占检查户数和金额的5.24%和4.20%。其中:由正常类下调为关注类的贷款有71户、139.4亿元,占调整户数和金额的84.52%和94.66%,由正常下调至不良的有9户、6亿元,分别占检查户数和金额的0.56%和0.17%;样本不良贷款绝对偏离度为0.14个百分点,相对偏离度为9.40%。如果加上原拟调整、后因检查期间贷款收回而不作调整的14户、52.49亿元贷款,则检查调整数分别占检查户数和金额的6.12%和5.70%;其中由正常下调至不良的增加4户、29.68亿元,还原后分别占检查户数和金额的0.81%和1.02%;样本不良贷款绝对偏离度为0.99个百分点,相对偏离度为66.44%。
从借款人性质看,调整分类的贷款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37户、83.15亿元,户数及金额占比分别为44.05%和56.46%;一般企业贷款47户、64.12亿元,户数及金额占比分别为55.95%和43.54%。从一般企业贷款客户的行业分布来看,调整分类的贷款中制造业贷款12户、14.41亿,分别占调整分类的一般企业贷款户数和金额的44.68%和22.48%。
二、贷款分类偏离成因分析
经分析,此次检查中样本贷款分类偏离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业务操作和内控执行中存在的偏差,但从实际检查的情况来看,导致分类偏离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四点:
(一)分类管理制度与系统存在缺陷。一是各行分类标准差异较大。目前,各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主要依据银监会2007年颁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下称《指引》)和各行制定的实施细则。但由于各行情况的差异性,导致各行制定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规范性较差,从而形成分类的偏离。如中行要求“在常规分类后,至少每隔半年重审一次”,分类频次未达到《指引》 “至少每季度一次”的要求。二是部分行信息系统功能设计存在缺陷。如建行客户信用评级系统无法将分公司客户与总公司客户分类结果自动衔接,导致作为分类重要依据的客户信用信息失真,直接影响到贷款风险分类的客观准确性。
(二)为完成业绩考核而掩饰信贷风险。掩饰信贷风险真实反映,有利于银行完成不良贷款压降和利润等考核任务,有利于少提拨备和提高资本充足率,因而银行存在放松贷款分类管理的逆向激励动力。一是为完成新增不良贷款控制和利润等指标,银行通过多次借新还旧拖延问题贷款的暴露时间,或对已经存在明显问题的贷款迟迟不做分类调整。如某行无锡分行4户企业的14笔、1.16亿元贷款均为借新还旧贷款,上述企业在2009年或以前就已经处于或停产、或资不抵债、或多次重组整顿、或多次借新还旧的状态,但该分行仍将上述贷款分为关注类,而未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将贷款下调至不良类进行管理。二是为争夺市场份额,变相违规发放贷款,但在贷款分类中不作相应反映。这种情况在2009年尤为明显,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下,各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强行开工项目,倒逼国家相关部门事后确认项目的合法性,部分银行不惜违规创造条件为此类客户的贷款大开绿灯。如工行制定了项目前期贷款管理办法,力图在项目通过各项审批之前先期介入;交行对项目发放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以规避对审批手续的要求,等等。虽然上述做法的出台有一定的宏观背景,但一旦这些项目最终达不到发改委、土地管理、环保等部门的审批要求,造成银行事实上的违规发放贷款,将面临较大风险。从检查情况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基本都处于正常类管理,但若严格按照《指引》的核心定义,实际上许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都应至少下调至关注类。
(三)银企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掌握真实的客户信息是保证贷款分类真实、准确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管理中,由于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给分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是对客户真实的财务信息难以取得,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真实财务信息以及地方政府的实际负债情况等更是难以获知,致使分类结果产生偏差。二是部分企业为取得信贷支持,向银行提供虚假财务数据,甚至“政企合谋”提供虚假管理信息,导致银行很难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致使银行在贷款分类中所需信息严重不足,从而产生贷款分类偏离。如南京某公司以同一工程先后向交行和农行贷款2亿元和3亿元,该公司提供给交行和农行的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内容有较大差异,有变造项目审批文件套取贷款的嫌疑。又如通州市某公司利用两个在2006和2007年已实施的道路施工项目,在2008年重新整合成一个道路施工项目,于2009年向工行南通分行套取项目贷款2亿元,该笔款发放后先后被该公司分10次购买理财产品,累计11.16亿元,且贷款最终被转给镇财政所以及与项目无关的工程公司。
(四)信贷人员素质较差影响分类。贷款五级分类法是一门科学,分类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经济、金融理论功底和行业方面的知识,熟知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知识。但部分行特别是基层行的信贷人员素质较低,直接影响到分类准确性。一是一些分类人员业务素质低,不能准确把握贷款五级分类的实质,也不能透彻地分析借款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对国家政策、市场行情及企业经营状况变化引起的潜在风险不敏感。二是少数分类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贷款分类工作重视不够,未深入了解借款企业情况,不注意收集分类所需的各项信息,未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行情变化、行业走势等分析贷款风险,仅凭企业经营表象和简单数据进行贷款风险分类。从检查情况来看,尽职调查不到位、未严格执行分类标准是贷款分类发生偏离的直接原因。对企业项目融资情况缺乏准确掌握,对借款人向他行贷款情况未做深入调查,客观上为借款人项目的“一女多嫁”(特别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了有利条件,给银行贷款风险埋下隐患。如南京某公司以同一工程项目向银行申请了两个银团贷款,其中建行作为牵头行的银团贷款6.5亿元,交行作为牵头行的银团贷款金额为10亿元,而该项目整体预算仅为14.2亿元。
三、政策建议
(一)细化分类标准,完善分类制度和信息系统。建议银监会补充完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或出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分类的办法,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督促各行总行通过完善贷款分类管理制度与信息系统,改进信贷资产分类流程设臵,合理划分分类审批权限,提高贷款分类审批的时效性和操作的可行性。
(二)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绩效考核体系科学性。各商业银行要建立科学的不良贷款考核体系,实行不良贷款压降和贷款风险分类偏离度的双线考核,并与基层行的经营业绩挂钩和高管人员的任免挂钩,以体现质量管理第一的价值法则,平衡好规模扩张和审慎经营的关系,避免为追求眼前利益、抢占市场先机而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事件不断发生。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各行要进一步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尤其是客户经理的培训,要强化贷前调查和贷后检查工作的规范管理要求,明确工作职责,提高贷款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要着力培养员工的合规和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强化内控合规三道防线的职能,突出强化员工的制度执行力建设,夯实风险管理工作基础。(国有现场处 俞瑶)
第三篇:现场检查方案
平凉市月盈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GSP认证现场检查方案
根据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经对平凉市月盈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再认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申请书》及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基本符合规定要求。予以实施现场检查,检查方案如下:
一、平凉市月盈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现有员工6人。企业注册地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西门苑商住楼一楼,营业面积100平方米。
平凉市月盈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定代表人李虹(大专/药学)、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机构负责人、处方审核人、专职质管员张润菊(大专/临床医学/执业药师)、验收员、养护员、计算机管理员李虹(大专/药学)、中药饮片质量负责人、验收员、养护员路玲玲(中专/中药制剂工艺)
经营范围: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药制剂、抗生素制剂、生物制品(除疫苗)。
认证范围:药品零售
二、检查时间和日程
检查时间:2015年10月14日
08∶30-09∶00首次会议:现场检查首次会议由检查组组长主持
检查组与药店代表会面;
药店简要汇报GSP实施情况;
检查组介绍检查要求、宣读认证检查纪律和注意事项。核实该药店有无违规经营假劣药品情况。09∶10-12∶00 现场核查
◆核查组在进行现场核查前须与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核准的项目进行核对,如发现企业有故意提供虚假材料、隐瞒违法违规经营药品等行为的,应当及时取证并立即中止现场检查。发现企业名称、注册地址、经营范围及人员等项目与《药品经营许可证》不一致的,应中止认证现场检查。并及时报告市局技术标准监督科。认证现场检查发现企业已不具备经营某类药品基本条件的或近1年内连续6个月不经营或累计9个月未经营某类药品,在现场检查报告中予以说明,换发《药品经营许可证》时予以核减该类药品的经营范围。
◆检查过程中,如发现被检查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突发事件,检查组应如实记录实际情况,及时报告市局技术标准监督科。确定是否继续进行核查。◆设施、设备(营业场所及辅助、办公用房情况。企业应当具有与其药品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库房,冷藏冷冻药品的储存等内容)
◆计算机系统(企业是否建立能够符合经营全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要求的计算机系统,实现药品质量可追溯,并满足药品电子监管的实施条件等内容)
◆采购与验收(企业采购药品应当确定供货单位的合法资格;确定所购入药品的合法性;核实供货单位销售人员的合法资格等内容。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到货药品逐批进行收货、验收,防止不合格药品上柜等内容)。
◆陈列与储存(企业应当按包装标示的温度要求陈列储存药品,包装上没有标示具体温度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贮藏要求进行储存等内容)。
◆销售与管理(企业销售药品应当如实开具销售凭证,包括药品名称、生产厂商、数量、价格、批号、规格等内容)。
12∶00-13∶00 休息 13∶00-15∶00 ◆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及落实情况。◆有关档案及原始记录。◆卫生及人员健康状况管理情况;
◆人员培训及考核情况并与有关人员面谈。15∶00-17∶00 检查组准备检查报告。17∶00-18∶00 末次会议。
三、检查的项目
根据国家总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零售企业)》检查项目规定,并结合该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检查项目共180项,其中严重缺陷项目(**)4项,主要缺陷项(*)58项,一般缺陷项118项(附后)。
四、检查组成员
组长:禹为公:计算机系统,采购与验收,销售管理。
组员:朱常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与职责,人员管理。组员:高洪波: 设施与设备,陈列与储存,售后管理。
根据分工,检查员在现场检查时应当按照本指导原则(药品零售),对所列项目及其涵盖内容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组工作结束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将相关记录报告,企业申报材料报送市局技术标准监督科。
第四篇:现场检查方案
药业连锁第 门店 GSP认证现场检查方案
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管理办法》规定, 经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 药业连锁第 门店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申请书》及申报资料进行审查, 基本符合规定要求,按程序予以实施现场检查,检查方案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药业连锁第 门店于 年 月开办,经营范围: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现有员工 人,其中执业药师 人,药师 人,营业面积平方米,营业场所配有电脑、阴凉柜、温湿度计等设备。
二、检查时间和日程 检查时间: 日程安排:
11:00-11:30 首次会议;
检查组与药店人员会面;介绍检查组成员、现场检查方案、检查要求,宣读认证检查纪律和注意事项;药店简要汇报GSP实施情况。
11:30-12:00 了解企业周围环境、营业场所情况。12:00-13:30 按检查组分工进行检查。16:00-16:30 检查组准备检查报告。16:30-17:00 末次会议。
三、检查的项目
根据《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和《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规定,并结合该药店的实际情况,确定其检查项目共51项,其中关键项目(条款号前为*)15项,一般项目36项。
四、检查组成员 组长: 组员:
组长:主要负责管理职责、人员与培训、设施与设备(0801—6805)的检查,汇总检查情况,草拟检查报告。
组员:主要负责进货与验收、陈列与养护、销售与服务(7201—8404)的检查。
第五篇:信用社信贷现场检查整改报告
省联社办事处:
根据省联社《关于开展200x年制度执行年活动的通知》(川信联发〔200x〕61号)精神,联社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此项工作,成立由理事长xxx任组长,监事长xxx、主任xxx、副主任xxx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和各信用社主任为成员的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x县农村信用社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工作由稽核监察部牵头、行政人事部协助,主要负责本次活动开展的组织学习、培训、考核、会议筹备以及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现将此次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学习动员 1、200x年6月11日,联社组织召开了由各信用社主任、客户经理、联社本部全体员工参加的“制度执行年活动”动员大会。会上组织学习省联社《关于开展XX年年制度执行年活动的通知》、《xxx县农村信用社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了我县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联社领导对制度执行年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2、各社及时召开了职工大会,组织员工学习了省联社成立以来出台的制度、办法和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使大家明确了开展制度执行年活动的目的、意义,同时对制度执行年活动开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二)自查自纠
1、按照《xxx县农村信用社制度执行年活动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县信用社干部员工对照自己岗位职责认真开展自查,对履职情况做出了自我评价,对执行制度的薄弱环节和违规违制行为提出了整改措施。
2、各信用社和联社各部门在自查的基础上将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书面上报了稽核监察部。
3、各社对照四川省银监局《200x-200x年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现场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和省联社《200x年7月-200x年3月各类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中所列示问题,自查是否存在类似问题。
二、自查发现的问题
(一)制度执行不力。联社虽然制定了《强制休假制度》、《重要岗位定期轮岗制度》等管理制度,但由于人员编制紧张、工作量大等因素,导致执行力度不够。
(二)未严格执行“会计、出纳基本制度”、“四双制度”等内控制度。
(三)结算帐户管理不规范,开户资料收集不完善。
(五)对帐频率不符合要求,对帐率未达到100%。部分信用社单位存款账户未坚持按月对帐。
(六)计算机运行日志、操作人员密码、抹账等未及时登记,计算机人员交接存在交接内容不完整等现象。
(七)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一是贷前调查不深入,二是贷后检查滞后。
(八)信贷档案资料不齐。
三、整改措施
针对本次对全县xxx个法人社,xxx个营业网点自查发现的问题,为认真开展好制度执行年活动,全面提升我县信用社制度执行力,增强各社合规经营、合规操作意识,杜绝屡查屡犯、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发生,提高信用社案件防控能力。要求各社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整章建制工作。联社将组织力量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清理,按制度执行年要求,对内控制度存在的缺陷要尽快补充完善,特别是会计、出纳、信贷等要害业务环节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使每个岗位有规可依。
(二)加强信用社干部、员工对内控基本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制度和法制观念。
(三)本次自查发现的问题,各社要按整改通知书要求逐项对照整改,对期限内暂不能完成的,各社要逐项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并报联社稽核监察部。
(四)联社将进一步加大对内控基本制度执行、各类登记薄的使用等的检查频率,提高制度执行力。同时要对各社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到位,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