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
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川安监〔2012〕135号
【发布时间:2012-06-14】 【来源:安监一处】 【阅读次数:165】
各市(州)安全监管局、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局、环境保护局:
为切实落实尾矿库企业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近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12〕32号)。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实施:
一、严格尾矿库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核准工作
(一)认真开展安全条件论证工作。尾矿库建设项目在立项选址时应当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尾矿库的选址除应遵守有关技术规程外,还应重点论证库区地质、地形条件对建设项目的影响以及建设项目对库址下游3000米内存在居民和工业设施的安全影响,防止出现危及下游居民、重要工业设施及尾矿库运行安全的重大隐患。尾矿库建设项目选址安全条件论证应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经审查合格的,由安全监管部门作出项目设立安全审查合格意见书并及时抄报同级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部门。
(二)提高立项审批、核准、备案门槛。一是严格控制新建金属非金属矿山配套尾矿库建设项目,尤其是库容小于100万立方米、服务年限少于5年的尾矿库建设项目;不得立项审批、核准未进行尾矿充填法采矿论证或经论证满足尾矿充填法采矿条件但未采用尾矿充填法采矿的地下开采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建设项目;二是停止审批无自主产权矿山只建洗选厂的配套尾矿库建设项目;三是未经安全条件论证或选址安全未通过安全监管部门审查的尾矿库建设项目,不予立项审批、核准;四是不对已停用尾矿库进行闭库治理的尾矿库建设单位,不得为其办理新增项目的核准备案。
(三)严把采矿许可和土地审批关。一是地下开采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必须进行尾矿充填法采矿的论证,满足尾矿充填法采矿条件的应当采用尾矿充填法采矿,否则不得发放采矿许可证;二是在已建尾矿库的下游影响范围内(建议以“下游地势平缓地带至少500米、陡峭沟谷地带至少3000米”为宜,具体数据应由设计单位根据尾矿库坝高、库容量等参数确定),禁止办理新建房屋、工业设施土地等审批手续;三是没有土地复垦方案、初步设计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二、加强安全、环保设施“三同时”和闭库、回采管理工作
(四)严格开展安全设施“三同时”和闭库及回采管理工作。新建、改建和扩建尾矿库建设项目要按照安全设施“三同时”的有关规定开展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审查、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等工作;对达到闭库条件的尾矿库,要严格履行闭库现状评价报告备案、闭库设计安全专篇审查、闭库竣工验收等手续;闭库后进行尾矿回采再利用的,应当依法进行回采勘察、回采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回采设计安全专篇审查等工作;回采后不再进行排尾作业的,要及时办理尾矿库注销手续。
(五)严格执行环评准入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和扩建尾矿库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环评审批、环境监测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等工作;关闭尾矿设施必须进行尾矿库环境污染防治设施闭库验收;利用处置过的尾矿或其设施应经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备案。
(六)严格开展土地复垦工作。新建尾矿库应当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项目核准手续时,随有关报批材料报送土地复垦方案;《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前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手续且目前继续使用的尾矿库,造成土地毁损的应当按照规定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尾矿库闭库后,尾矿库企业应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方案进行土地复垦工程实施、土地复垦验收等工作。
三、落实尾矿库管理的企业主体责任
(七)依法依规建设施工,认真履行相关程序和审批手续。
1、完备相关手续。尾矿库建设单位要依法依规办理安全条件论证、立项核准备案、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安全、环保设施“三同时”审查、安全生产许可、土地复垦等相关手续,委托符合资质要求的勘察、设计、评价、施工、监理等单位开展相应工作,未经相关部门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不得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并取得相关证照方可生产运行。
2、建设施工阶段。尾矿库建设单位要抓好建设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保障措施,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应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隐蔽性工程实行分阶段验收,并将验收资料存档。
3、生产运行阶段。正式投产后,尾矿库建设单位应每三年对尾矿库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现状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治理措施;三等及三等以下的尾矿库在尾矿坝堆至1/2~2/3最终设计总坝高时、一等及二等尾矿库在尾矿坝堆至1/3~1/2最终设计总坝高时,应对坝体进行一次全面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进行尾矿坝稳定性论证并确定后期的处理措施。
4、闭库和回采阶段。尾矿库运行到设计最终标高或者不再进行排尾作业时,应当在一年内完成闭库,履行土地复垦义务,并严格落实闭库期间和闭库后的安全管理责任;闭库后进行尾矿回采综合利用的,应依法办理回采再利用和尾矿库注销等相关手续,并抓好尾矿回采期间的日常安全管理和检查,严防对尾矿坝安全和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八)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更新保存技术资料和管理档案。尾矿库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完善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熟悉尾矿库业务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足额提取安全生产、环保、土地复垦等费用并保证其有效实施;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或上岗作业;要加强对尾矿库库区地形地质图、尾矿坝剖面图、防(排)洪系统图、防渗(排渗)系统布置图等技术基础资料的绘制、更新以及年度、季度作业计划、安全环保管理档案、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等文件资料的保存和管理工作。
(九)搞好生产运行管理,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管理工作。
1、抓好日常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尾矿库安全、环保的有关规定、标准和设计要求,认真开展尾矿库日常安全检查巡查和环境监测管理工作,重点检查尾矿库坝体的稳定性,排渗系统、排洪系统、排洪能力及设施通畅、尾矿输送系统、澄清水回收系统、渗透水截流及回收系统的可靠性,位移、浸润线、干滩、库水位、特征污染物、地下水等监测设施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隐患和问题;二是重点抓好尾矿库汛期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操作性强的安全度汛方案,落实每个作业岗位的防汛责任,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开展汛前检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工作,特别要检查巡查库区周边山体是否存在异常等情况,针对暴雨期间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部位要停止一切生产作业,及时撤离有关人员,实行主动避让、预防避让。
2、抓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尾矿库建设单位要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强化排查措施和治理方案,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确保尾矿库坝体、排渗系统、排洪系统、干滩长度、安全超高、排水构筑物过流能力等重要指标符合安全要求以及尾矿库回水、尾砂处理等符合环保要求。特别是下游3000米影响范围内还存在居民和工业设施的尾矿库、尾矿堆场业主,要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加快完成下游影响范围内居民的搬迁工作,能立即搬迁的要立即搬迁,确实有困难暂时搬不走的,必须采取完善应急通信和语音广播报警系统、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等措施,确保尾矿库生产安全和下游居民及工业设施的安全。
3、加强应急救援力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尾矿库建设单位要切实强化尾矿库应急预案的修订、备案、审查和演练工作,建立与周边居民、工厂、市场、学校及其他重要设施单位的联防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尾矿库安全、环保应急响应水平;要强化应急保障,落实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要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和检查巡查,特别要加强停用库和极端天气下的值班值守和检查巡查,实施责任到人和专盯制度,畅通信息,保证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及时上报。尾矿库出现重大险情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果断采取主动避让和抢险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十)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和安全标准化建设。尾矿库建设单位要积极应用尾矿库在线监测、尾砂充填、干式排尾和尾矿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全省三等及三等以上和下游有民居、铁路、公路、水库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尾矿库,在2013年底前必须完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并联网运行;新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对能否采用充填采矿法进行论证,并优先推行充填采矿法;新建四、五等尾矿库应当优先采用一次性筑坝方式;在2013年底前,所有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尾矿库必须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含三级)水平。
四、齐抓共管,建立完善尾矿库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十一)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做好政策研究和统筹部署工作。一是要加强统一领导,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尾矿库监管责任,组织开展尾矿库“打非治违”行动,建立完善尾矿库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落实重大隐患逐级挂牌督办制度,对历史形成的无出资人或者上级主管部门不明确的无主尾矿库、尾矿堆场,要确定管理单位并落实安全、环保管理责任,并杜绝新的无主管单位的尾矿库产生;二是要积极探索研究设立无主尾矿库隐患治理及闭库项目专项资金、建立尾矿库闭库管理和维护基金、制定尾矿综合利用专项扶持政策等相关措施,为尾矿库的长治久安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三是要制定完善尾矿库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加快尾矿库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推动建立尾矿库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有效提升尾矿库动态监管和应急救援水平;四是要协调、配合尾矿库业主妥善解决下游影响范围内居民及重要工业设施的搬迁问题,特别是县、乡(镇)级人民政府要抓好对已搬迁居民又返回原居住地或在尾矿库下游影响范围内重新建房定居的协调管理和搬迁工作。
(十二)各级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完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尾矿库监管职责,检查、督促尾矿库建设单位落实企业管理主体责任,持续深化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强化联合执法和沟通协作,形成合力,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的尾矿库建设项目。发展改革部门、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严格立项审批手续,依法查处未经核准或者备案擅自开工建设的尾矿库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许可和尾矿库用地审批工作,加强对尾矿库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非法占用土地建设尾矿库或者闭库时不履行复垦义务的尾矿库建设单位以及在已建尾矿库下游3000米影响范围内非法占地建房的个人或企业;环境保护部门要严格执行环评及 “三同时”制度,强化对尾矿库、尾矿堆场污染防治设施的日常监督检查,严格督促尾矿库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落实整改,依法查处存在未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污染物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的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把尾矿库选址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生产许可关,加强尾矿库安全生产的日常监管力度,检查、指导尾矿库建设单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查处未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或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尾矿库建设项目,严防尾矿库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同时,要指导、督促各级尾矿库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尾矿库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及研发,提高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
(十三)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公众安全、环保意识和监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加大社会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各地、各部门应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尾矿库生产安全、环境安全隐患危害的宣传教育,监督尾矿库建设单位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基础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安全技能的培训,增强公众和尾矿库职工对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意识及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要建立完善尾矿库安全、环保社会监督机制,加大舆论监督、公众监督力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尾矿库监督和隐患治理工作。二是强化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和监管装备建设。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尾矿库监管人员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执法能力的培训,教育、引导各级监管人员严格履行执法程序、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提升监管执法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监管装备建设,提高监管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基层站点监管能力,重点加强对尾矿库建设单位安全、环保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服务。
(十四)强化责任追究,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一是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依法行政原则严厉打击无证照或证照不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重大环境污染隐患等尾矿库非法违规建设行为,要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查处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查明尾矿库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对非法违法生产造成人员伤亡、蓄意瞒报谎报事故以及应急救援组织不力导致险情扩大等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确保事故责任追究到位。二是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尾矿库监管工作中违规审批、疏于监管、工作不力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12〕32
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网站下载)
省安全监管局
十三日
省发展改革委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环境保护厅
二〇一二年六月 国土资源厅
第二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 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一„2012‟3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国土资源厅(局)、环境保护厅(局):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切实落实尾矿库管理的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是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必然要求。尾矿库是维持矿山企业正常生产的必要设施,对我国国民经济及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尾矿库也是重大危险源之一,一旦发生事故,必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加快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切实落实企业对尾矿库管理的主体责任,大力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构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矿产品生产及需求日趋旺盛,尾矿库安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人民群众对尾矿库安全、环保工作日益关注,对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尾矿库运行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一些地区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构筑科学发展、安全、环保的工作体系,有效防范和遏制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三)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是促进尾矿库安全环保形势根本好转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为遏制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尾矿库安全、环保工作得到了明显改进和加强,尾矿库建设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尾矿库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仍然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我国极端天气状况频频出现,对尾矿库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加之我国尾矿库数量庞大,存在建设标准偏低、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尾矿库监督管理各项规章、标准、制度和措施,努力促进尾矿库安全、环保形势明显好转乃至根本好转。
二、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意见‣和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以推动尾矿库企业科学发展,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构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长效机制为目标,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措施,严把尾矿库安全、环保准入关,切实加强尾矿库日常管理、监督、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尾矿综合利用等各项工作,积极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尾矿库本质安全水平,努力实现全国尾矿库安全、环保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二)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落实监督管理职责,扎实推进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或取缔关闭非法生产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的尾矿库,建立完善尾矿库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及时治理危库、险库,将病库数量控制在已取证尾矿库总量的5%以内,杜绝出现新的无主管单位的尾矿库。全面推进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013年底前,生产运行尾矿库全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含三级)。加快建设尾矿库管理国家级平台,实现对尾矿库的动态管理,建立尾矿库“天地一体化”监控体系。大力推进尾矿库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及研发,积极引导各地区和尾矿库企业应用在线监测、尾矿充填和干式排尾等先进适用技术,到2013年底三等及三等以上在用尾矿库在线监测率达到100%。加快尾矿综合利用,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积极推进尾矿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
三、加强监管、严格准入,全面提升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持续深化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尾矿库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坚决依法严厉打击或取缔关闭非法生产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的尾矿库,加大对无主管单位尾矿库的整治力度,及时治理危、险库。要进一步督促尾矿库企业切实落实尾矿库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尾矿库安全、环保管理制度,加强技术和现场管理,排查消除尾矿库重大隐患,有效监控运行情况。同时,要维护尾矿库企业的合法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偷盗破坏尾矿库安全监测设施、环保设施和应急救援物资的行为。
(二)严格尾矿库建设项目行政许可工作。严把安全、环保准入关,严格控制新建尾矿库、独立选矿厂建设项目,尤其是库容小于100万立方米、服务年限少于5年的尾矿库建设项目。严格审查尾矿库建设用地条件,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律不予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并依法取缔关闭无证占地非法生产的企业。2011年3月5日•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前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手续,目前继续使用的尾矿库,造成土地毁损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补充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新建尾矿库的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在办理建设用地申请或相关手续时,随有关报批材料报送土地复垦方案。同时,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将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或建设项目总投资。新建尾矿库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按照环评审批要求修建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未经审批许可不得擅自开工建设,未经环保验收不得投入运行或使用。严格安全许可制度,新建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必须对能否采用充填采矿法进行论证并优先推行充填采矿法,新建四、五等尾矿库应当优先采用一次性筑坝方式;对于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不予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在已建成尾矿库的上游、下游建设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经过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审查同意,未履行相关手续的,由政府组织拆除违规建设的设施。
(三)严格落实安全、环保设施“三同时”审查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对新建、改建、扩建尾矿库执行严格的环评准入和安全、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加强源头治理。对未执行尾矿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以及自2005年2月以后未执行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要责令其限期补办相关手续,并依法进行处罚。对达不到安全环保要求的尾矿库,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和治理,经整改和治理仍达不到要求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停用。
(四)加强对尾矿库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督促指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尾矿库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检查有关地区及企业严格执行尾矿库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完善尾矿库基本情况数据库。要督促尾矿库企业开展隐患排查,采取联合执法等有效方式对企业排查隐患情况进行督查。要加强对尾矿库排污申报的登记管理,对污染环境的尾矿库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治理,或提请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实施关闭。对发生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的企业,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要加强对尾矿库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发现存在弄虚作假、服务质量问题的中介服务机构,要依法进行查处,对情节严重的要吊销相关证照。要督促尾矿库企业编制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和评审备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五)实施清洁生产,大力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工作。要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鼓励引导相关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开发应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产生量少的选矿工艺技术,有效减少含有毒有害物尾矿及污染物的排放。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11‟2919号)、•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年)‣(工信部联„2010‟174号)、•关于印发†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规„2011‟600号)要求,积极开展尾矿综合利用,加快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尾矿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实现尾矿变废为宝,有效缓解尾矿堆存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要切实加强对尾矿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督促尾矿库企业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尾矿回采,并加强尾矿回采期间日常安全管理和检查,严防对尾矿坝安全和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要进一步做好尾矿资源调查,建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研究制定尾矿综合利用专项扶持政策。要尽快启动并全面实施尾矿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六)大力推进尾矿库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及研发。要积极引导各地区和尾矿库企业应用在线监测、尾矿充填和干式排尾等先进适用技术,力争在2013年底前,三等以上(含三等)及有关重点在用尾矿库全部实现在线监测,逐步建立“天地一体化”监控体系。要积极推动各地区和尾矿库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改善尾矿库建设和生产的工艺、技术、装备、设施,鼓励采用一次性筑坝方式建设尾矿库。要进一步重视尾矿库安全、环保科研工作,针对极端气候条件和尾矿库安全、环保面临的现实难题,加大自主研发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尾矿库安全环境科技保障水平。
(七)严格闭库程序和闭库尾矿库的监督管理。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督促尾矿库企业严格履行尾矿库闭库手续,落实闭库后的管理责任,严把闭库工程安全、环保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关。对解散或者关闭破产的生产经营单位已关闭或者停用尾矿库,其管理工作由生产经营单位出资人或其上级主管单位负责;无上级主管单位或者出资人不明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管理单位。尾矿库运行到设计最终标高或者不再进行排尾作业的,应当在一年内完成闭库。凡不对停用尾矿库进行闭库治理的尾矿库企业,应按照•土地复垦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缴纳土地复垦费,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新增项目的核准备案,不得批准环保和安全手续。尾矿库闭库后,土地复垦义务人应严格按照土地复垦方案要求完成土地复垦义务,并及时向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部门申请验收。国土资源部门要监督用地单位及时将土地复垦为耕地、林地或园地等农用地,交还给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同时,要加强对已闭库尾矿库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
四、全面落实企业尾矿库管理主体责任,夯实尾矿库建设、安全、环保基础
(一)依法合规建设,严格履行安全、环保设施“三同时”手续。尾矿库企业要依法履行土地使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环保设施“三同时”审批等相关手续,依法取得相关证照后方可生产运行。尾矿库闭库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闭库设计、闭库评价、竣工验收等审批手续,承担复垦义务。闭库后进行尾矿回采综合利用的,应依法履行相关程序和审批手续。
(二)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尾矿库运行安全。要进一步落实尾矿库企业主体责任,把尾矿库作为一个独立、特殊的生产系统进行运行管理,提高管理层级,健全完善严格的建设、生产、安全、环保规章制度,认真落实汛期或极端天气下企业领导值班值守制度。要自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强化岗位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或上岗作业。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作业,确保尾矿库干滩长度、安全超高、排水构筑物过流能力等重要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尾矿库回水、尾砂处理等符合环保要求。要加强尾矿库技术管理,每座尾矿库应至少配备一名熟悉尾矿库业务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要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尾矿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建立尾矿库安全、环保管理档案、工程技术档案、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和、季度作业计划,并妥善保存。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尾矿库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积极应用尾矿库在线监测、尾矿充填、干式排尾和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采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10年第14号)和•金属尾矿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工联节„2011‟第139号)中的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按期完成在线监测等建设任务。要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设定具体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按照依规设计、依法建设、依标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事故(事件)隐患。在2013年底前,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尾矿库必须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含三级)。
五、突出预防为主、强化综合治理,提升尾矿库监督管理和应急保障能力
(一)突出预防为主,强化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尾矿库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落实重大隐患逐级挂牌督办制度,努力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要严格按照•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方案‣的要求,重点整治危、险、病库,有效减少危、险、病库数量。要组织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支持无主尾矿库隐患治理及闭库项目的审核和实施工作,加强监督检查,严把项目竣工验收关,确保治理效果,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深化整治行动的政策措施和方案。要督促各地区组织专家队伍或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等别不清、安全度不明的尾矿库进行全面彻底的鉴定,为实施科学监管、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二)强化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尾矿库科学监管水平。要建立完善覆盖全面、监管到位、监督有力的政府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尾矿库监管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引导各级监管人员严格履行执法程序,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尾矿库监管装备建设,提高监管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基层站点监管能力,重点加强对企业安全、环保的现场监管和技术指导服务。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违规审批、疏于监管、工作不力导致发生事故的单位、尾矿库企业和有关人员,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三)切实加强尾矿库应急救援工作,有效提升应急处臵能力。各有关部门和尾矿库企业要充分认识极端气候对尾矿库安全、环保威胁的严重性,切实强化尾矿库应急预案的修订、备案、审查和演练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完善地方、企业应急管理和协调机制。要强化应急保障,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要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和检查巡查,特别要加强停用库的值班值守和检查巡查,实施责任到人和专盯制度,畅通信息,保证及时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及时上报。尾矿库出现重大险情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要按照•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国办发„2011‟47号)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的总体要求和部署,以应急全过程管理为主线,加强尾矿库应急能力建设和流域防控工程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尾矿库应急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有效遏制各类尾矿库生产安全事故和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六、紧密配合,建立完善尾矿库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一)建立完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监管、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和共同参与的尾矿库安全、环保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加强联合执法、信息通报和资源共享,实施综合治理。对未取得尾矿库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尾矿库安全生产许可证被撤销、注销、吊销的采选矿企业,不得为其尾矿库生产提供用水、用电。推动建立尾矿库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督促尾矿库主管单位与周边居民、工厂、市场、学校及其他重要设施单位建立联防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尾矿库安全、环保应急响应水平。
(二)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众安全、环保意识。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开展有关尾矿库生产安全、环境安全隐患危害的教育,增强公众对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意识。要建立完善尾矿库安全、环保社会监督机制,加大舆论监督、公众监督力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尾矿库监督和隐患治理工作。要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尾矿库安全、环保基本知识,提高尾矿库监管人员、企业业主、从业人员和公众的法制意识,增强其防范应对尾矿库安全、环保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政策研究,解决突出问题。要针对我国目前尾矿库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进一步研究制定尾矿库建设规划和整合政策,控制五等尾矿库建设,探索建设独立的尾矿库企业,专门从事尾矿库的经营管理,实现尾矿的集中排放、统一管理,有效减少土地占用,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针对尾矿库监督管理方面有关法规、规程和标准相对滞后,尤其是极端气候条件对尾矿库安全、环保构成严重威胁等问题,抓紧研究制定•尾矿库回采安全规程‣、•尾矿库干式排尾安全规程‣、•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以及磷石膏等工业废渣堆存标准等法规、规程和标准。针对尾矿库下游居民搬迁问题,相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针对当前存在的尾矿库闭库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尾矿库闭库保证金提取制度,以排尾量为基数,在尾矿库生产运行过程中逐年按一定比例提留,并确保专账专款专用。针对我国尾矿库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第三方检验机构,负责尾矿库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检验。
请各地区根据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强尾矿库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不断总结经验、剖析问题的基础上,强化对策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和指导尾矿库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环保主体责任,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推动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和监督管理工作取得实效,努力实现尾矿库安全、环保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二○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近年来,我厅积极探索加强和改善农业项目监督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在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规范项目建设行为、保障资金安全有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依然存在着重资金争取轻项目监管,重实施过程检查轻决策过程监督,重形式上参与轻内容上把关等问题。在“三农”投入大幅增加,特别是扩大内需新增项目增多的情况下,切实加强农业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对规范项目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安全有效,对加强项目廉政建设、预防干部职务犯罪有重要意义。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项目监督管理工作,实行项目监管全过程参与、全方位监督,强化对项目决策过程、实施过程、实施结果的监督,提高我省农业项目的决策、建设和管理水平。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对项目决策过程的监督,保障项目的科学民主决策
(一)监督规划制定和遵循情况。厅内项目主管单位要按照国家以及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并相应细化农业各产业、各重大项目的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建设区域、建设内容、实施步骤等内容,经专家评审通过、公开发布后,作为各市县、厅内有关单位申报和安排项目的指导和依据。厅内各项建设规划的评审论证要接受厅项目监管处、纪检组监察室(以下简称厅监管单位)的监督,正式出台的规划要及时报送厅监管单位。今后,所有拟安排的项目必须符合规划,凡没有规划的产业和工程一律不安排资金,没有列入规划的区域和项目原则上不安排资金。
(二)监督项目储备情况。针对目前存在的项目准备不足,临时仓促申报项目带来的项目质量不高、实施困难、效益较差的问题,厅内有关单位、各市农业部门应建立健全农业项目储备库,将符合规划和扶持重点的项目经专家评审论证后,合格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今后,申报和安排的项目要从项目库中择优筛选,厅监管单位要对此进行认真监督。
(三)监督申报程序合规情况。项目申报采取逐级上报的办法,由县级农业部门单独或与发改部门、财政部门等联合上报市级对口部门,再由市级农业部门单独或与发改部门、财政部门等联合上报我厅和省相关部门。我厅原则上只接收市级农业部门以计、财字号文件上报的项目。
(四)监督项目评审论证过程。项目原则上要经过省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论证。评审论证工作要科学认真,选择在技术、经济、项目管理方面有专长的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提出实事求是的意见。项目的评审论证要接受厅监管单位的监督。评审论证未通过的项目不得进入项目库,也不得向有关部门推荐立项。
(五)监督项目基础条件。实施项目实地考察制度,建设地址、现有设施、技术力量等基础条件对项目顺利实施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市级农业部门要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出意见,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不得上报。实地考察意见实行“谁考察、谁签字、谁负责”,在申报项目正式文件时一同报回省厅。省厅可根据需要对重点项目的市级实地考察意见进行核实,发现弄虚作假的,不仅要取消项目申报和立项资格,而且要对市级考察组织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六)监督项目的遴选和决策过程。厅监管单位要对厅项目资金主管单位的项目遴选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对所选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遵循建设规划、是否整合捆绑扶持重点项目、是否按要求经过专家评审论证、是否有落实配套资金承诺、是否充分考虑市级农业部门和厅行业主管部门意见、是否进行过实地考察、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项目筛选、是否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公示”原则等内容进行把关。项目资金主管单位提出的项目安排建议,先由项目资金主管单位和监管单位负责人签字后,再由分管厅长和纪检组长共同审核签字后报厅长办公会或厅长决策。
(七)监督项目的申报和审批情况。厅项目资金主管单位的项目安排建议计划、投资申请、立项批复、设计或方案批复、资金预算、资金计划下达以及项目变更批复等文件要按厅规定的签发办法履行签字手续后印发,正式文件要及时抄送厅监管单位。项目批复、资金计划下达等文件原则上采取逐级下达的方式,确需越级下达的,要抄送市级农业部门。
二、加大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促进项目的规范有序建设
(一)监督项目行政领导责任落实情况。农业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要建立层层负责的主管部门领导责任人制度。对于每个建设项目,厅内都要明确一位处级领导作为该项目的监管责任人,具体负责对该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市、县两级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对本辖区农业项目的管理负领导责任,并在项目申报时明确具体的监管责任人。如项目在工程建设质量、资金使用与账务管理、项目招投标及政府采购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除追究项目单位法定代表人、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监管责任人在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工作中失察的责任。
(二)监督项目工程建设程序履行情况。检查监督项目单位是否按项目管理规定程序组织实施项目。农业项目的工程建设要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要监督检查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办理了土地使用、规划许可、用水意见、环保审批等手续,严禁不批就干、先干后批等违规行为。
(三)监督项目管理有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是监督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及政府采购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的执行情况。所有农业项目在立项之前必须明确项目法人,要监督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否真正落实。监督检查项目单位是否按国家、我省和省厅规定进行招投标、政府采购和工程监理,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是否依法订立合同,合同是否合法、严密、规范。
(四)监督项目招标投标及政府采购情况。土建工程的招投标采取属地管理的原则,市县农业部门要强化监督,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仪器设备的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一般由省厅统一组织,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厅内组织的项目仪器设备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招标(采购)人应将招标(采购)方案报厅监管部门,由监管部门对项目招标(采购)范围、招标(采购)组织形式和招标(采购)方式等进行审核,签署同意意见后再组织实施。招标(采购)开标和评标过程要接受厅监管部门的监督。
(五)监督检查项目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检查项目单位的渠道、资金计划(包括地方配套资金)、资金到位以及概算审批和调整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实行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各类直补资金的补贴品种、补贴对象、补贴标准执行是否严格准确,资金到位是否及时足额;贷款贴息凭证是否真实;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概算、计划和有关规定,支付是否按照合同执行;项目单位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财务管理是否规范,有无虚报、冒领、套取、挤占、挪用、截留、滞留资金,有无虚列项目资金支出、白条抵账、虚假会计凭证和大额现金支付等行为;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情况等。
(六)监督检查项目实施和工程质量情况。检查项目单位是否按照批复的建设内容和期限组织施工,工程进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项目单位是否建立设备材料质量检查制度;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现场工程质量自检、重要结构部位和隐蔽工程质量预检复检制度;监理单位是否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监理大纲并严格履行监理职责;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是否落实质量责任制;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达到验收标准,是否出现过重大质量事故等。
(七)提高对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检查的工作质量。市县农业部门、厅行业主管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大问题要向厅项目资金主管单位和监管单位报告。厅项目资金主管单位和监管单位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抽查工作,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改进项目设计和管理水平。厅项目监管处要统筹项目检查工作,既要避免检查图形式、走过场,又要避免多重检查、重复劳动。各市农业部门和厅行业主管单位、项目资金主管单位组织的项目检查工作结束后,要在10日内向厅监管单位报送检查报告。
三、加大对项目实施结果的监督,推进项目按期建成发挥作用
(一)监督项目竣工验收工作。重点是监督项目是否具备竣工验收条件,验收专家组组成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竣工验收程序是否规范严密,相关文件材料和档案是否齐全和规范,主要结论和意见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等。厅内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必须由监管单位参与监督。
(二)监督固定资产管护情况。监督检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是否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和登记手续,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和维护制度,是否能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监督项目运行情况。检查项目是否能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各市农业部门及厅行业主管单位要在项目通过验收运行满1年时,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及时报送厅项目资金主管单位和监管单位,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市县农业部门和厅直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业项目监管的重要意义,严格遵照执行以上意见,并结合当地实际和行业特点,建立健全项目监督管理规章制度。省厅将进一步完善《山西省农业厅农业项目监督检查规定(试行)》,并研究制定项目管理工作考核和奖惩办法,形成制度完善、责任明确、齐抓共管、奖优罚劣的项目监管工作格局,不断提高我省农业项目管理水平和农业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篇: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1-07-21 09:19:17 为进一步规范和深化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建立和完善更科学、更完备、更有效的审判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审判管理水平和审判质效,推动全市法院“创先争优达标年”活动深入开展,参照省高院冀高法发[2011]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审判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全市法院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专门审判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审判管理机构是人民法院专门负责审判管理的综合审判业务部门。加强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做好审判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1、加强审判管理机构建设。全市两级法院均应设立专门的审判管理机构,机构名称统一为xxx审判管理办公室。已经正式成立审判管理机构并批编的市法院及迁安市、滦县、遵化市、迁西县、玉田县、开平区、路北区七个基层法院在年内应完成更名工作;已单独成立审判管理机构但尚未批编的滦南法院,其审判管理机构对外应称为审判管理办公室;对挂靠在审监庭等部门的审判管理机构的路南区、丰南区、古冶区、丰润区、乐亭县、唐海县法院,对外统称审判管理办公室,被挂靠称谓不变。采用其他名称亦要统一更名。全市两级法院的审判管理机构于2011年5月1日以后对内、对外统称为审判管理办公室。
2、加强审判管理队伍建设。全市法院应注重将既有丰富审判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管理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精干人才充实到审判管理部门,着力打造一支既能高效开展审判管理各项事务,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审判管理专业队伍。审判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应担任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管理部门的人员在审判职称评定、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给予其与审判业务部门同等待遇。
3、加强审判管理部门制度建设。全市各审判管理部门应加强审判管理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完善、强化制度建设促进审判管理职责的履行,充分调动各层次审判管理主体的积极性。市中院要加强对基层法院的检查督导和考核通报,对工作措施不力、成效不大的法院责令限期整改。
二、进一步规范流程管理,完善管理体系
全市法院要依托信息化管理软件,进一步健全完善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做到宏观调控,节点制约,使审判流程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花和精细化。
4、加强审限管理。要建立健全审限管理制度,使审限管理更加规范。审判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审限管理职责,加强审限延长、中止、审限扣除、程序变更等环节的监控与管理,严格审限变更审批条件、程序和时间,切实解决“隐性”超审限问题。要完善审限通报制度,对将超审限案件实行预警、催办,对已超审限案件实行领导督办。
5、严格节点监控。全市法院要增强立、审、执、监一盘棋思想,加强立案、分案、开庭、裁判、执行、归档等各个流程节点的监控。要健全相关制度,明确各个节点的工作内容、时间要求,通过各个节点间的相互衔接、相互制约,形成环环相扣、有条不紊的流程链条,实现审判、执行、信访等工作的有序运转。
6、加强卷宗归档和移送管理。全市法院要将卷宗归档、移送工作作为流程管理的重要环节,纳入流程管理体系。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配合,确保归档卷宗按期完成,移送上诉卷宗或上级法院调阅卷宗及时快捷。要尽快将案件卷宗信息化建设纳入工作规划,为三级法院联网后网上调阅电子卷宗做好准备,促进审判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组织协调,扎实开展案卷评查和庭审评议工作
按照最高法院和省委政法委的要求,继续开展“百万案件评查”活动,在常规案件质量评查的基础上,搞好重点评查和专项评查,增强案件质量评查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案件质量评查促进审判质效的积极作用。
7、组织开展案件质量及裁判文书自查工作。从每年年初开始,组织开展全市法院的案件质量及裁判文书评查工作。评查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评查范围为:民事、刑事、行政、执行、审监等各类案卷。其中,重点评查发还改判案件、抗诉案件、申诉(长期缠诉、闹访)案件、重点督办案件。
8、认真做好案件质量及裁判文书抽查工作。市法院成立案卷及裁判文书评查小组对本院及基层法院(庭)的案卷及裁判文书进行抽查。抽查案卷,由抽查小组随机抽号,抽查重点是:发还改判案件、抗诉案件、申诉(长期缠诉、闹访)案件、重点督办案件。抽查采取分类审查、分项登记、小组评议、按分排序、归档存留(司法、瑕疵)档和即时通报等方法进行。两级法院对评查出的问题,要认真剖析原因,制定措施提升审执水平。
9、大力推进庭审评议活动。两级法院要继续开展好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听百案活动。根据审判工作实际,各班子成员除加强对庭审活动指导外,要有计划的开展旁听庭审活动。
四、完善审判执行质效评估体系,增强质效考核的科学性、全面性
全市法院要不断创新和加强审判执行质效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将对法院整体的质效评估体系延伸至对业务部门和法官、执行员的绩效考核,实现以个体促部门、以部门促单位的全方位审判执行质效提升,有力促进审判质效评估指标创先争优目标的实现。
10、认真推进审判执行质效评估工作。全市法院要认真分析研究审判质效评估指标,要依托、服务于审判质效评估指标和权数,切实开展业务部门和审判执行人员的审判执行质效评估工作,逐步实现从个体到部门、从部门到单位评估指标和权数的统一,全面促进各业务部门加强审判执行业务管理,引导每一名法官、执行员努力提高每一件案件的审判执行质效。
11、科学设臵审判执行质效评估指标。审判管理部门要根据最高法院的《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各自审判质效评估指标中的“短板”,明确主攻方向,着眼于各项指标的提升,科学设臵对部门和法官、执行员的评估指标和参照系,建立完善、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实现指标体系的优化和量化,使之能够真正反映审判执行质效,切实提高绩效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透明性,增强审判管理的导向和辐射作用。要充分应用审判管理软件,自动生成客观、准确的指标数据,杜绝人为造假、虚报瞒报。
12、加大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绩效考核结果应当作为两级法院对各业务部门和法官、执行员评价工作、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审判管理部门要严格司法档案管理,将审判绩效考评、案件评查、庭审评议及干警违纪等情况及时、完整、详实地收集到司法档案和瑕疵档案中,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同时,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与考核奖惩的对接机制,及时将考核结果引入对部门和法官的奖惩考核中,作为部门评先评优和法官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主要依据,激励大家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努力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13、完善对调解、和解工作的考核范围。进一步加强“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对民事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民事部分、行政赔偿案件的调解及执行案件、行政案件、国家赔偿案件、申诉申请再审案件的和解等考核指标,要不断地总结调研修改完善,并将诉前调解工作纳入考核范围。
五、加强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增强审判管理的主动性和推动力
全市法院要积极探索开展审判执行态势及质效分析工作,适时做出科学务实的分析报告,为院党组、审判委员会研判审判执行工作形势和科学决策服务。
14、建立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及质效分析工作机制。按照目标一致、成果共享、信息共用的原则,对审判流程管理、案件质量评查、司法统计等各种渠道形成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及时研判各种数据,做好运行态势分析工作,并为各业务部门开展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做好协调、配合、服务工作。
15、明确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工作内容。综合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主要对本院和本辖区审判执行工作基本数据情况、总体现状、成功做法、存在问题、整改措施和长期规划等进行分析研究。专项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主要对部门及下级法院对口部门具体某一方面的数据指标所反馈的审判质量、审判效率、司法行为、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细化性分析,提出整改要求和措施。
16、搞好分工配合和指导交流。审判管理机构负责本院综合运行态势分析研判工作,各业务部门负责专项态势分析工作,本院综合运行态势分析研判工作由审判管理部门或承担统计工作的部门负责。两级法院及其相关业务部门每季度至少要形成一份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报告。市中院要在做好本院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基层法院的工作指导力度。各基层院(庭)要将本单位季度、审判工作态势分析报告分别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的10号之前报送市中院审判管理部门。
17、重视态势分析结果运用。要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运行态势分析结果的作用,通过分析、研判审判执行工作运行的整体和专项态势,及时发现影响均衡结案、制约案件质量与效率的各种问题,及时向审判委员会、院长、庭长以及其他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审判工作决策建议,促进整体审判执行工作的规范有序良性发展。.六、不断完善措施,全方位纵深推进司法公开工作
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全市法院司法公开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18、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建设。两级法院要参照最高法院制定的《司法公开示范法院标准》和省法院在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六项公开的具体规定,研究制定本院的实施办法。
19、搞好裁判文书上网工作。从2011年开始裁判文书上网工作在两级法院全面推开。按照省高院《裁判文书上网暂行规定》,各级法院都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抓好落实。
20、加强数字化法庭的建设和使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法院开庭审理的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第二审程序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应当对庭审活动全程同步录音或者录像。以此为契机,全市法院要加强数字化法庭的建设和使用,逐步完善庭审活动的录音录像工作。
21、搞好庭审直播试点工作。为贯彻落实审判公开原则,扩大法制宣传效果,根据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直播录播庭审活动的规定》,今年有条件的法院要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市中院确定丰南区、遵化市、丰润区三个基层法院为试点法院,并报省高院备案。
22、提高信息化操作应用水平。按照省高院的统一安排部署,加快对裁判文书纠错、司法档案、绩效考核、四合一综合审判管理等软件的开发、测试、评估工作,力争年内投入使用。加强对软件应用、数字法庭使用的培训,使广大法官熟练掌握其操作技能和使用水平。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指导,推动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工作均衡发展
全市法院要紧密结合“创先争优达标年”活动的开展,努力打造具有唐山特色的审判管理新模式,实现全市法院审判管理工作在全省法院创先进位的目标。
23、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两级法院要把加强审判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及部门领导对此项工作要切实做到入心动脑,确保形成机构设臵合理、人员配备精干、职能作用明显、创新势头强劲、管理规范科学、发展均衡有序的审判管理新局面。两级法院党组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分管领导要敢抓敢管,审判管理机构负责人和各业务庭长要求真务实,共同将各项任务部署好、落实好。
24、加强工作指导。市中院要抓好统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全市法院审判管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基层法院(庭)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健全完善审判管理工作机制,重点抓好部门和个人的岗位目标绩效考核与审判质效评估的结合工作。
25、加强业务培训与经验交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危机意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举办审判管理业务培训班,提高审判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和管理能力。认真总结审判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宣传推广。全市法院要以《唐山法院审判管理动态》专刊为平台,推广审判管理经验。通过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不断加强各单位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全市审判管理工作均衡发展。
第五篇:进一步加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精选)
关于进一步加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09]2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行业协会:
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为建立和完善原材料工业管理体制,加强行业管理,正确履行职责,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原材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行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完整的原材料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巨大,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但是,原材料工业大而不强,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主要是:产能盲目扩张、严重过剩,生产力布局分散、集中度低;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存在大量落后生产能力;能源、资源消耗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环境污染严重;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职能分散、缺位,管理手段弱化,一些行业秩序比较混乱。在工业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实施有效的行业管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原材料工业调整和振兴,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工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原材料工业管理的重要性,正确履行职能,切实抓好行业管理。
二、明确原材料工业管理范围和主要职责。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黄金、稀土等七大行业。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具有行业全局性和行业特殊性的工作,如原材料产业政策、资源开发、投资建设、生产运行、进出口调节、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安全生产、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方面的管理。上述行业管理职能,主要由各级政府工业主管部门履行。
三、原材料工业管理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坚持控制产能总量,转变发展方式,促使原材料工业发展由主要依靠产能盲目扩张带动向主要依靠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增加附加值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矿产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原材料工业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把结构调整、促进原材料工业由大变强作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主线;把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提高产业集中度作为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把规划、政策和标准等作为行业管理的主要抓手,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工业与信息化工作的大局意识,不干预企业,不走老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动原材料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加强原材料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协调,促进原材料工业平稳健康运行。各级工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各项重大举措,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原材料工业的冲击,全面实施石化、钢铁、有色金属调整和振兴规划,切实落实各项具体政策。要加强对全行业经济运行的监控,建立健全原材料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网络,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收集、整理、分析、上报行业经济技术信息,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投资、进出口和技术发展等真实状况,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态势和突出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定期分析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发布原材料工业经济技术和市场信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指导推动行业平稳运行。
五、做好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统筹规划原材料工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进程和原材料工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深入探索原材料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提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总体发展战略。要加强原材料工业规划的编制、实施和评估修订,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要求,在对“十一五”规划评估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原材料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行业长远发展方针、目标、布局和主要任务。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编制乙烯、化肥、农药、氯碱、钢铁、铝、铜、铅、锌、稀有金属、水泥、平板玻璃等重要产品专项规划。对已编制实施的规划要适时进行评估修订。
六、认真研究行业发展政策,促进原材料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加强原材料工业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执行,引导企业加快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产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产品,加快研制开发经济建设和国防急需的新材料。积极研究提出关税调控政策,鼓励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出口,同时,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和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稀有金属产品出口。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落后是当前行业管理的重要任务,要下决心关闭不符合准入条件的生产厂矿。地方各级工业管理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区域内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计划和具体政策,在地方人民政府领导下,组织实施。
七、继续做好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工作,促进内涵集约式发展。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为重点,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要制定和实施原材料工业技术改造专项,增加政府和企业投入,推进自主创新,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开发影响行业技术进步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广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新材料,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改变原材料工业技术面貌。
八、大力开展原材料工业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工作,发展循环经济。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研究制定原材料工业节能减排指标和考核体系。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原则,搞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原材料工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护环境,促进原材料工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规范矿产开发秩序,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严格控制稀有金属开发强度,减少开采量。
九、加强支农工作,提高农资保障能力。要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做好化肥、农药等支农产品的发展规划,及时修订产品技术标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优质、高效农资产品,淘汰低效、高毒农药。积极研究扶持政策,合理调控市场价格,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坑农、害农行为,保障化肥、农药、柴油等农用物资的稳定供应,保障支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十、加快修订和完善原材料工业技术标准体系,提高原材料工业产品质量。要适应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对现有技术标准体系进行清理,废除和修订过时的技术标准。按照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要求,加快制定有利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以及符合节能、环保、安全生产需要的技术标准。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原材料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产品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十一、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以改革促发展,尽快消除制约企业兼并重组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大力推进钢铁、有色、水泥、平板玻璃、稀土、黄金、化肥、农药、氯碱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改革重组,促进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规模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产品质量、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结合原材料工业特点,重点推进节能、环保、安全、优质、高效现代化企业建设。
十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控制原材料工业产能盲目扩张。要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坚持控制总量,大力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上大与压小相结合,合理调整项目布局,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城市规划、水土保持评估等前置性审查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权限审批、核准和备案项目。
十三、加强原材料工业利用外资管理,统筹协调对外资源开发工作。加强原材料工业产业安全研究。严格执行国家利用外资产业政策,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对原材料行业和稀有战略资源开发的监控,保障国家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积极推进原材料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利用国内外矿产资源,加强进口矿产资源的组织协调,提高价格调控能力。
十四、完善原材料工业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要建立健全原材料工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抓紧制定一批适用性、操作性较强的规章和规程,使原材料工业资源开发、投资建设、生产经营以及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要严格执法,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办理开采黄金矿产批准书管理规定》等法规要求,做好相关行政许可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涉及原材料工业法律法规的实施和修订工作。
十五、加快信息化步伐,促进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原材料工业,促进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流通和管理信息化。重点推进原材料工业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技术改造,开发利用生产和工艺信息资源,研究和推广在线检测、集散控制技术,提升生产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优化物料配置,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精确度,实现精益生产;推广实时监测、故障诊断、预警和控制技术,提升环保和安全检测水平,实现清洁文明生产;推广企业资源计划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物流管理平台,使物料采购、产品销售、库存数据与财务数据紧密衔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效益。
十六、切实加强原材料工业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发展。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配合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出石化、化工、冶金等行业安全生产措施。督促企业加快采用能够实现产业本质安全的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规范,修订和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搞好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做好安全生产协调服务工作,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
十七、认真履行国际义务,扎实做好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履约机构,加强履约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继续做好宣布、接受国际核查、防扩散工作;按照《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原则,依法加强对监控化学品设施建设、生产、使用和储运等活动的管理,促进监控化学品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强化企业履约主体意识,完善基础管理和自律制度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履约信息化水平;加强履约国际交流,推进化工技术装备的国际合作。
十八、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原材料工业的社团组织,包括各个行业协会、学会、研究会以及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是沟通政府部门与原材料工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要结合各自特点,发挥组织优势,围绕行业管理搞好调查研究,及时提出行业政策建议,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组织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指导协调、交流合作、行业自律等活动。继续办好各类内部报刊,提高质量,搞好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
十九、明确职责,建立统一高效的原材料工业管理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家管理原材料工业的政府机构,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部门职能分工,对原材料行业管理负总责。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区)工业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发展原材料工业的方针政策和规划、法规,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总体要求,在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对本地区原材料工业实施行业管理。要建立行业管理责任制度,实行逐级负责,一级抓一级。要加强与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其他行业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涉及原材料工业发展的事项,主动协调,积极配合,促进发展。要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积极努力,形成高效运作的行业管理工作机制,确保原材料工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http://huafei.kuotu.com/nongyao/20110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