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团体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15:24: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团体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团体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团体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团体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闽政办 〔2007〕3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高等院校,各大企业: 社会团体是政府连接市场和社会的桥梁与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社会团体登记管理,促进社会团体健康发展,是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社会团体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团体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有所提高,各类社会团体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社会诉求、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出现了部分社会团体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组织行为不够规范,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信用缺失,甚至营私逐利等问题;一些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监督、管理、服务不到位。为促进我省社会团体健康有序发展,依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社会团体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促进社会团体健康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按照

“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方针,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为社会团体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重点培育,优化布局。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重点培育发展服务

“三农”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服务企业的行业协会、服务困难群体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服务基层群众的社区民间组织。逐步完善社会团体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社会团体的人事、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政策规定。进一步增强社会团体服务社会功能,积极探索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依法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维护权益的作用,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引导,规范管理。大力开展社会团体规范化建设,引导各类社会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自律意识,提高诚信度。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进一步完善社会团体年检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把好登记审批关,不得批准设立业务宽泛、分类过细、交叉重复的社会团体,防止以营利为目的的团体获得登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发 〔1996〕22号)和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办发

〔1999〕34号)精神,对国家政策限制的社会团体要从严把关,对申请登记设立 “老乡会”、“战友会”的,一律不予审批;对申请登记设立 “校友会”(包括 “同学会”等类似组织)的,要从严掌握,市、县(区)成立 “校友会”的,必须报省级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按程序办理登记手续,以实现“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合理布局”的工作目标。

二、转变政府职能,落实政社分离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推进政社分离,理顺政府与社会团体的关系,加强指导、监督和服务,减少对社会团体内部事务的干预,实现社会团体

“发起自愿、人员自定、经费自筹、会务自主”,真正让社会团体根据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自主管理内部事务。

(一)职能分开,机构分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或社会团体;对于授权或委托给包括社会团体在内的各种民间组织的事项,应当依法规范,业务主管单位不得将行政职能非法转移到社会团体,更不得收取有关费用。社会团体办事机构要单独设立,不得与政府部门合署办公,实行合署办公的要进行机构分设。

(二)人员分离,财产分置。社会团体应有固定的住所和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根据《公务员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不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通知》(中办发〔1998〕17号),公务员一般不得在社会团体兼任领导职务。对因工作需要确需兼任社会团体领导职务的,应严格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慎办理报批手续,并不得从社会团体中领取报酬或享受福利待遇。社会团体作为独立法人,其财产应与业务主管单位、会员和其他组织分置,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单独建账、独立核算。

三、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和完善双重管理体制,形成社会团体管理整体合力各级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和完善双重管理体制,有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形成做好社会团体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一)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各级要建立由民政、组织、宣传、监察、财政、审计、税务、物价、公安、工商、技术监督、人行、经济社团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等单位领导参加的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民政部门领导担任召集人,并依托民政部门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负责,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设立联络员等方式,及时沟通信息,协调有关工作,建立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二)完善双重管理体制。现阶段社会团体管理实行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管理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社会团体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或备案,对社会团体实施年度检查,研究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并组织实施,指导、检查和监督社会团体活动,依法查处社会团体违法违纪行为。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社会团体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包括社会团体的章程、组织机构、办公场所、资金情况、拟任的法定代表人和秘书长以上负责人等基本情况的审查把关;监督、指导社会团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以及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包括对社会团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会计制度和人事管理、研讨活动、对外交往、接受捐赠资助的监督管理;负责社会团体年度检查的初审;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团体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业务主管单位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分管的领导和联系的内设机构,配备或指定专人负责社会团体管理工作,切实落实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责任。要

进一步理顺业务主管单位与所管社会团体的对口管理关系,确保社会团体的业务性质、范围和活动地域与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能相对应。

四、加大社会团体监管力度,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要改变重登记轻管理的状况,强化监管职能,创新制度,完善措施,充实力量,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对社会团体的违法违规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及时纠正,并依法严肃查处。

(一)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在做好社会团体换届、法定代表人离任、注册资金变更、注销登记的审计和章程修改的审查等工作的同时,将年度检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内部自律与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切实加大社会团体监管力度。对内部制度不健全、作用发挥不明显的社会团体,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工作性质类同或相近的社会团体,要尽量引导归并;对没有实质业务、名存实亡、仅为小团体谋取不当利益或存在严重问题,以及已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团体,应在严肃认真做好工作的基础上予以注销或撤销登记。社会团体举办展览会、展销会、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可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有偿服务,但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禁止社会团体采取不正当手段发展会员,严禁向企业强行服务和强行收费,严禁对企业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和进行各种摊派。社会团体自身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如投资设立企业法人或设立非法人的经营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社会团体收取会员会费和接受社会捐赠应统一使用省级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并实行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社会团体的经费,以及开展章程规定的活动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

(三)建立预警监管网络。在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加强对社会团体日常监督的同时,财政部门对社会团体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情况进行监督;监察部门要及时查处和纠正社会团体涉及企业负担的案

(事)件;审计机关对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社会团体进行监督;公安、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也要依法对社会团体的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逐步建立预警、预案监督、执法监督情况报告、协调处理制度,形成登记管理机关为主负责、业务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团体组织积极参与的良性运行机制,构建“预警、服务、管理、协调”的网络架构,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加强社会监督,完善公共投诉受理制度,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五、进一步健全自律机制,提高社会团体整体素质

建立健全社会团体自律机制,是社会团体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社会团体存在问题的治本之策和加强社会团体长效管理的有效途径。业务主管单位要将社会团体自律工作作为

社会团体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社会团体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发展。

(一)健全内控机制。社会团体要根据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建立健全会员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换届选举制度、组织变更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重大活动报告制度等各项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民主办法机制,提高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

《关于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有关收费管理问题的通知》(财规

〔2000〕47号)要求规范收费行为,按照自愿有偿原则提供服务的,收费标准除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外,均由其自定或与委托人商定,到价格主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并使用税务发票;经政府部门授权或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部门规章规定开展培训的,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并到价格主管部门办理收费许可,使用规范票据。要合理安排支出,坚决制止和纠正乱收乱支的违规违法行为。要在章程中明确规定自律条款,明确纪律处分的条件、种类、原则、程序以及补救办法等内容。要加强法制教育,组织社会团体领导、工作人员和会员学习、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行业规章制度以及章程,不断提高自律意识。

(二)倡导诚信服务。社会团体要树立守信为荣、背信为耻的观念,加强信用制度建设,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广泛开展提供优质服务、真情回报社会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要进行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荣辱观的宣传教育,营造倡导诚信服务的良好氛围;要建立社会团体信誉档案,对社会团体活动状况、纳税状况、守法状况、财务管理状况以及公众、新闻媒体的信誉评价等进行备案,定期考核。

(三)推进信息公开。要按照规范化建设要求,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将社会团体登记证、年检报告书、服务内容、收费项目和标准通过上墙张贴、电子屏幕、互联网等方式公示;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将章程、服务承诺书、重大活动、财务状况和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等有关信息以适当方式向社会披露、公布,增加透明度。

(四)建立评估体系。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要探索建立社会团体自律建设评估体系,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检查社会团体开展自律建设活动情况;要探索建立社会团体自律建设监督体系,公开监督电话和意见箱,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及时受理、办理、反馈有关的举报和投诉。社会团体参加年检时,要主动向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书面报告开展自律工作情况。

二○○七年三月十六日

第二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8〕111 号 【发布日期】2008-06-10 【生效日期】2008-06-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闽政办〔2008〕111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我省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弱点、难点和事故多发的领域。为保障我省农村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推动我省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安全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明确县(市、区)和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以及相关部门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健全预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及时协调解决交通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工作机制,落实乡(镇)、村委会专人监管,并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及其成效纳入相关单位绩效管理。各地要及时聘用交通协管员,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职能延伸到农村道路。有条件设立交警中队的乡(镇),要强化其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未设立的要加快推进乡(镇)派出所协管工作步伐,依法委托乡(镇)派出所行使交通安全执法权。

二、切实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公安交警、交通(路政)、安监、建设、农业、工商、经贸、国税、地税等部门及乡(镇)政府,联合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每年不少于两次。整治重点内容包括:对无(假、套)牌、无(假)证、挪用号牌及报废、拼装、自行改装的机动车、拖拉机(含变型、多功能拖拉机,下同)要依法予以查扣,对其驾驶人、所有人要依法处理,特别是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要当场予以查扣并进行整改,直至符合安全标准(其中驾驶拼装或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拖拉机上道路行驶的,要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对暂扣半年以上不来认领的机动车、拖拉机按无主废旧车辆移交当地财政部门,依法公开进行销毁处理;对非客运车辆违法载人,机动车和拖拉机违规装载等违法违章行为要依法予以查纠;对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要依法对驾驶当事人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及相应的罚款;对未取得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资格证而驾驶运输经营车辆的,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从严处罚;对未投保“交通事故强制险”的机动车辆要予以当场查扣,并依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对其所有人予以处罚;对客运经营者未按规定要求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的,要责令其限期投保,拒不投保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其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对在农村道路占道设摊、堆放杂物和晒粮打谷等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以及人为破坏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予以查纠;对外挂机动车、拖拉机要全面清理,严格执行检验规定,引导其回迁落户(经贸、质监、农业等部门要及时修订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变型拖拉机地方技术标准),对不符合我省注册登记规定的外挂拖拉机要开展联合整治,促使其回原籍地使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农村未上牌摩托车(特别是未列入国家发改委上牌目录的摩托车)、拖拉机补办注册登记的处理意见和引导政策,简化办牌办证程序,方便未办理注册登记的摩托车、拖拉机办理牌证;简化农村地区新增车辆办理注册登记程序,适当减免注册登记费用,推行购车缴税、注册登记、检测检验“一站式”服务,确保新增摩托车、拖拉机手续完备,切实提高农村地区摩托车、拖拉机注册登记率和检验率。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联合执法,共同抓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三、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各职能部门、乡(镇)、村委会和有关单位落实农村道路预防交通事故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通报督查情况。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有关法律法规情况,行业部门路面管控和交通稽查等监管工作情况,交通安全监管人员履职情况,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信访件办理情况,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情况,上级有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等。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召开预防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工作联席会议,强化部门间沟通协调,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建立相应信息报送、事故通报、工作报告等制度,积极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制度的落实,有效减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四、逐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护设施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安全投入,逐步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物理隔离设施等安全防护设置,提高农村道路的通行条件。对新列入农村道路硬化计划的公路,应按照交通运输部有关农村公路技术规范及《福建省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进行建设,交通安全设施、安保项目必须落实“三同时”制度,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设计审核关和竣工验收关。对已建成通车的农村公路(含桥梁)安全防护设施,各级政府要组织全面普查,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未达到农村公路等级要求的要参照或执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区分轻重缓急,逐步设置到位;对事故多发和危险路段,交通和公安交警部门要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抓紧整改,短期内不能根治的路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对重要路段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要设置限宽限高设施,防止超限超载车辆驶入,有效保障农村道路建设成果。

五、加强对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

各地要按照《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的要求,强化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目标责任和检查、考核、奖惩机制,促进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的落实。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村民自筹为辅,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机制。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农村道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国办发〔2005〕49号)和《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的要求,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道路建、养、管各环节科学的工作机制。除国家和省级补助的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外,市、县(市、区)政府要依据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内外资金,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性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支出。

六、切实加快农村客运交通事业的发展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扶持农村地区客运交通事业的发展,认真规划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逐步把公交线路延伸到符合通行标准的乡(镇)、村,清理、规范农村客运收费的优惠政策,适当减免农村客运车辆附加费、运管费、养路费等相关费用,切实减轻农村客运经营者的负担。各级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引导农村客运经营者实行公司化、公交化经营,要调整运力结构,合理搭配不同客流量班线的开行线路、班次,扩大客运班车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客车通达深度。对客流量小的线路,可采取灵活的片区经营、滚动发车、循环运营方式,提高车辆实载率;对新开行的客运线路,可视情开行隔日班、周末班、赶集班车。依法打击农村道路低速载客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等的非法载客行为。鼓励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特点及市场需求的高效低耗型客车,逐步提高车辆档次,增强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规划、交通、国土、建设等部门要简化立项、建设、用地等审批程序,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保障其建设用地需要,交通部门要提高其建设补助标准,加快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步伐。

七、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借助 “平安畅通县(区)” 创建活动的平台,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为载体,全面普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各级公安交警、农机部门要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建立机动车(拖拉机)、驾驶人交通事故、农机事故、超限超载和交通违法等信息台帐,并定期予以曝光。各级宣传部门要组织各种媒体加大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舆论氛围。各级教育部门要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以“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为主题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家庭。各级交通部门要利用车站、公路收费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密集场所,认真组织实施以“综合治理,保障平安”为主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乡(镇)、村委会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等单位要依法履行交通安全宣传职责,组织、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八、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追究

各级政府要实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事故调查,并落实责任追究工作;对职能部门出现监管不力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要强化责任倒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对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人员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各级监察机关、各相关部门的督察人员要依法追究其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6]177号 【发布日期】2006-08-07 【生效日期】2006-08-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意见

(闽政办[2006]17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是各级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它具有鲜明的政策性、法定的权威性、严格的规范性和较强的时效性,是加强领导,维护政令统一,保证工作步伐整齐一致的有效形式,起着传达政令、指导工作、公务联系、记载凭证的作用。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1年1月1日实施以来,全省各级行政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办法》,公文处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道路迈进,工作效率、公文质量和公文电子化水平不断提高,公文运转正常,政令比较畅通,为完成各级行政机关的中心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法制的逐步健全,电子公文的普遍应用等,对公文处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形势发展,更好地落实《办法》提出的要求,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更新观念,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

(一)各级行政机关应把公文处理工作摆在政务工作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站在依法行政、加强政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落实《办法》中关于“各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指导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的要求,加强对本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在确保公文处理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运转速度,使公文在行政机关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公文处理工作,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新的工作理念。在公文处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公文处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公文处理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要牢固树立“大文电”观念,构建“大文电”网络。以学习贯彻《办法》及配套文件为根本,进一步夯实全省文电工作基础。通过几年努力,逐步做到全省各级行政机关领导熟悉、重视、支持公文处理工作;行政机关办公厅(室)切实履行对公文处理工作的管理指导职责,文秘人员熟练掌握运用《办法》和相关规定,公文处理工作制度健全并得以贯彻执行;公文处理工作网络体系健全完善,联络渠道畅通,纵向、横向的经常学习交流和支持配合机制得以建立,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系、管理有序、运行高效的公文处理工作机制;公文处理工作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人员力量加强,素质得到提高,办公自动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公文处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明显提高,更加有效地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

(四)各单位要为公文处理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注重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充分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成长,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二、规范程序,建立健全公文处理工作制度

(五)制度建设是一项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各单位要按照《办法》的规定,紧紧围绕公文处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结合本机关实际,从工作需要出发,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认真制定并不断完善公文运转程序规则和相关工作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公文处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六)加强制度的落实,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办公厅(室)是本机关公文运转的枢纽,是公文进出的总关口。因此,本机关的公文运转规则和相关制度要由办公厅(室)组织制定并带头严格执行,推动制度的学习遵守,帮助和督促本机关其它内设机构贯彻执行。

(七)要切实加强对下级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指导。通过举办公文处理培训班、开展检查评比表彰、对不规范的公文下发退文说明单、公文错情通报讲评与展览、加强上下之间的沟通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充分了解并认真指导下级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三、树立精品意识,切实提高公文和公文处理工作质量

(八)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加强对制发公文的审核把关,提高发文质量。不仅要把好公文的内容关,确保内容和观点正确,确保公文是必须发、有效用的;同时要把好公文的格式文字关,确保格式标准规范,文字通顺准确,文件印制清晰整洁,用纸用墨符合归档要求。

(九)规范公文处理流程,搞好收文办理工作。要设立公文的统一入口,确保进入本机关的所有公文都通过入口审核登记,避免文件直送领导个人或一文多送;对经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公文,要建立退文制度并及时做好指导衔接工作。同时,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的公文错情通报制度,定期对下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及本机关内设部门办文过程中存在的差错情况进行通报,以利于提高公文处理质量水准。

(十)切实改进文风,大力压缩发文数量。既要尽量压缩公文数量,也要注重压缩公文篇幅。在不影响内容表达的前提下,公文的篇幅应力求简短、精悍,真正做到开门见山,直述不曲,要言不繁,意尽言止。要制止发文升级倾向,凡由部门发文或几个部门联合发文能够协商解决的事项,不得要求同级政府直接行文或行文批转,也不得要求由同级政府办公厅(室)转发。各级政府部门除与下级政府商洽工作、征求意见或回复意见外,未经同级政府批准,不得向下级政府行文。部门的内设机构除办公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十一)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办法》中的规定,在公文处理过程中保证有关材料符合归档要求,并做好办毕公文的整理和归档工作,确保与公文相关的有保存价值的材料都能及时归档,确保机关档案完整有序,以更好地反映本机关历史真实面貌,并为机关工作提供服务。

(十二)加强公文处理过程中的保密管理。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办法》中的规定,以及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制度,在公文规范定密、秘密载体管理和政务信息系统保密管理等方面,都要落到实处,在人员、措施、设备上给予保障,确保政务信息该保密的能保住,该交流的能交流。

四、理顺公文处理环节,努力建设顺畅高效的公文运转体系

(十三)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理顺并规范公文处理各个环节,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努力使每个单位每个环节都能够做到顺畅高效。

(十四)公文处理要有明确的时限要求。省政府或省政府办公厅、督查室转有关设区市或省直部门办理的公文,凡明确提出时限要求的,各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理完毕并行文反馈。凡未明确提出办理时限要求的,各单位应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按照“公文提速”的要求,在效能建设要求的时限内,尽快办理并反馈。

(十五)要切实加强公文处理过程中的工作协调。各单位需要请示同级政府的事项,主办部门应当抓紧做好前期协调工作,涉及相关部门的事项应事先协调取得一致意见,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的事项主办部门要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经过部门会签后上报政府;凡在规定期限内要由政府做出决策或转报的事项,部门请示件要提前上报,给同级政府留出研究、决策的时间。

(十六)要建立公文催办制度。各单位的主管领导对公文催办工作要亲自过问,办公厅(室)领导要亲自抓,具体承办人员要按规定及时反馈办文情况,充分发挥机关公文催办网络的作用,坚决杜绝拖延、推诿和压误的现象发生。

五、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扎实推进公文处理电子化工作

(十七)进一步推进公文无纸化传输。各单位应按要求建立和落实公文无纸化传输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网络传输横纵、内外畅通,形成电子公文网络传输体系,提高公文处理的时效。要积极利用福建省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进一步扩大公文无纸化传输的种类和范围,使用统一配发的电子公文模板、版式文件转换、阅读、打印工具,实现电子公文版式的规范统一,逐步向取消纸质公文过渡。尚未联通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与技术部门联系,寻求解决办法,尽快联通。各单位自行建设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应与福建省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兼容,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报省政府办公厅备案。

(十八)切实加强电子公文网络传输管理。各单位要指定专人管理电子公文传输设备,平时每天上、下午至少各入网一次,及时接收电子公文,收发人员应配备必要的移动通讯工具并保持7×24小时开机,以便及时接收紧急公文的提醒消息,确保电子公文传输的时效性。对于传输的电子公文,要及时下载,及时打印,及时呈送办理。在内部办理过程中,电子公文的效力视同纸质公文。要加强对上网设备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制度,不得通过任何方式接入互联网;上网密码要严格保护,每月至少应更换一次。

(十九)加快实现内部公文管理电子化。各单位要按照福建省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自身公文处理电子化的实际需要,配备相应的计算机与网络设备,做好内部公文运转管理软件的需求分析,理顺办文程序,确保与电子公文传输平台无缝集成,积极应用稳定可靠的公文运转管理软件,实现机关内部公文运转电子化管理,努力减少办文环节,提高办文效率。

(二十)适时应用公文管理新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单位自行开发应用公文二维条码系统,在公文上印制的二维条码必须符合《机关公文二维条码使用规范》(中秘文发〔2005〕56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规定的单位条码编号要求。应用公文二维条码,必须报省政府办公厅备案。

六、完善机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文处理工作队伍

(二十一)重视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公文处理工作队伍。各设区市政府办公厅(室)和省直机关办公室应设立以公文处理工作为主要业务的处(科)室,并配备熟悉《办法》、具备相应政治素质、业务理论水平和较强文字处理能力的人员担任文电(秘书)处(科)长。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室应配齐配强专职文秘干部从事公文处理工作。

(二十二)加强公文处理业务培训。各单位要把公文处理业务培训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省政府办公厅每年要举办3-5期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班,各设区市政府和省直部门尤其是垂管部门每年要举办1-2期培训班,各县(市、区)政府办公室每年至少要举办1期培训班。

(二十三)建立梯度型的表彰制度。省政府办公厅每两年召开一次公文处理工作会议暨表彰会,各单位也应该1-2年对所辖区域或下属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总结、评比、表彰。公文处理表彰评比要有量化考核标准,包括:公文处理规章制度健全情况、公文处理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办班次数和参与人数,年发文量和精简比率,电子公文签收情况,公文电子化应用指标等等。要避免表彰考核流于形式,真正让表彰制度起到鞭策、激励的作用。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八月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

【发布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闽政办〔2009〕167 号 【发布日期】2009-10-24 【生效日期】2009-10-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

(闽政办〔2009〕167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更好地服务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务院《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经省政府研究,现就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目标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巩固“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建设成果,保证农民群众便捷出行,建设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依照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要求开展养护管理工作。至2010年底,基本实现养护管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资金落实,确保经登记的县、乡、村道有人管养、有钱管养、有效管养。至2012年,全省农村公路基本达到路面完好整洁、边沟排水通畅、桥涵构造完好、安全设施醒目、水毁修复及时、生态环境文明的目标,形成“畅通、安全、舒适、和谐”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有效提升农村公路综合服务水平,实现村村通路、路路通畅,农村公路管养工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二、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主体

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落实养护管理责任主体: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管理工作,组织协调乡(镇)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各县(市、区)应通过内部编制调剂,在县交通主管部门内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日常管理工作,编制实施县道养护计划,审核乡、村道养护计划并指导、协调实施;负责县道、乡道路政管理,指导村道的路产路权保护;监督、管理、使用好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区域内乡道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并监督、检查、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村道的养护管理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各乡(镇)应明确一名乡(镇)负责人分管,配备专、兼职养护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日常管理工作,编制乡道、村道养护计划,组织实施乡道养护和指导、协调村道养护;协助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开展乡道的路政管理;监督、管理、使用好乡道、村道养护资金。

(三)村民委员会负责区域内村道的养护管理工作。村一级应由村“两委”成员或从农村“六大员”中确定一员,兼任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具体负责提出村道养护管理建议性计划并组织落实;定期巡查路况并及时报告塌方、水毁等农村公路损坏情况,及时制止各种损害村道的行为,保护路产路权。县级财政根据管护的任务、质量,给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适当津贴。

(四)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设区市人民政府应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指导。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的行业管理,制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制度和技术政策,并负责监督实施。

设区市人民政府负责筹措设区市级地方养护配套资金,并明确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五)现阶段由公路部门养护管理的县道、乡道,暂时维持现行管理责任体系。其他专用公路,由其直接受益企业(集体)负责养护管理。

三、创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一)因地制宜推行多元化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模式

1.专业化养护管理模式。县道和重要乡道,原则上聘请专业养护单位实施养护管理。鼓励公路养护部门作为专业养护单位,承担县道、重要乡道和旅游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

达到法定规模的专业化养护工程,应依照有关规定采取招标方式选择养护管理单位。灾害性应急抢修工程,可以直接委托养护作业单位实施。

2.承包养护管理模式。一般乡道、村道,可以推行班组或个人承包养护管理。承包养护管理模式应以公平竞争方式,就近组建养护管理班组或确定养护管理人员。

3.认养模式。对于主要为企业(集体)服务的农村公路,应积极引导受益企业认养。对于地处偏远地区、交通量小的乡道、村道,可采取农户或沿线农民认养,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鼓励企业家、乡贤、知名人士等个人参与认养。

4.“一事一议”养护管理模式。鼓励农村公路以投工投劳、义务养护或轮流养护等“一事一议”方式组织养护。

各地可结合实际探索多元化的养护管理模式,并及时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二)农村公路养护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并符合养护标准,保证农村公路维持良好的运行状况。

四、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一)农村公路建立“国家扶持引导、政府主体投资、群众捐资投劳”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筹集体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可以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1.国家和省级补助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专项资金;

2.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套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3.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依法筹集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4.企业或者个人等社会捐助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5.其他方式依法筹措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

(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标准,列入部门预算作为省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补助资金。其中:小修保养补助资金按《福建省农村公路小修保养省级补助资金表》(见附件)确定的标准下达到各县(市、区);其余作为大中修补助资金,50%由设区市统筹包干使用,50%由省级统筹安排用于补助专项工程和奖励调控。

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筹措不低于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配套资金,设区市、县(市、区)筹资比例由设区市人民政府确定。

(三)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是用于农村公路的小修保养、中修、大修的专项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挤占或挪用。县(市、区)、乡(镇)应当设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专户,用于归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专户只办理和核算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拨入和拨出,不得发生其他资金的收支。专户资金按进行逐级结算核销,有结余的,结转滚存至下一使用。

(四)各级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应健全养护管理资金申请、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按规定渠道及时拨付资金,并加强资金使用动态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各级审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的监管。村道养护管理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五)各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要规范养护管理资金支付的管理。

委托专业的养护生产单位管理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按合同(协议)支付给养护生产单位。养护管理合同(协议)统一报备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在册备查。

个人承担养护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直接支付给养护管理人员,领取养护作业资金时,应办理收款签字手续,收款签字凭证应建立台帐,由乡(镇)政府保管备查。

五、加大农村公路管理保护力度

建立“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农村公路管理保护体制,制定村规民约,提高公民爱路护路意识,管理保护农村公路,提高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在农村公路危险桥梁、隧道和路段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设置公告牌公告农村公路的限载标准等内容,可以采取必要工程技术措施,避免超限车辆损害农村公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要协助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做好路政养护管理工作,制止各种损害农村公路的行为,并及时报告。

六、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组织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遵循“省市指导、县乡为主、多元投入、强化考核”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切实组织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农村公路管理的机构、人员和配套资金,并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实行绩效管理。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政策,提高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的热情,构建全民“爱路、养路、护路”的良好氛围。公安、工商、城建、国土、农机、水利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协助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建立“责任主体季度自评、县(市、区)半检查、设区市抽查、省级主管部门综合考评”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评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县、乡、村三级养护机制、资金、人员不落实的,省级将暂缓拨付所在地的公路建设项目资金。

各级应建立农村公路基础数据档案,及时将农村公路基本路况、养护管理数据、机构人员状况、检查考评记录等资料存档备查,做到养护管理路段、目标、责任、奖惩“四个明确”,实现农村公路全年、常态性养护,逐步形成市场化、规范化养护管理制度。

附件:福建省农村公路小修保养省级补助资金表(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模版)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公安厅、武警福建省总队关于全省看守所监管执

勤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闽政办〔2007〕20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公安厅、财政厅,武警福建省总队:

福建省公安厅、武警福建省总队《关于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工作的方案》已经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同意,现转发给你们,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安排资金投入,予以支持保障,为看守所的安全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确保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顺利进行,切实维护社会的安定稳定。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十月二十九日

关于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工作的方案

(福建省公安厅

武警福建省总队

二○○七年十月)

为贯彻落实公安部、武警总部在山东省召开的看守所安全工作现场会精神,积极推进监管执勤改革,实现看守所“二无一降”的目标,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同志视察山东省寿光市看守所的指示精神和公安部、武警总部山东现场会精神为指导思想,以确保监所安全为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平安福建”,以确保监所安全为目标,努力构建“人防部署严密,基础设施完善,技防手段先进,联防协同密切,监督保障有力”的安全防范体系,实现监管执勤工作创新、安全和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安全第一的原则。把确保监所安全作为开展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实用,遵循规律,因地制宜,扎实推进。

(三)厉行节约的原则。周密部署,科学设计,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四)充分发挥武装警戒震慑作用的原则。在保持监墙哨、增强武警在监墙上武装威慑的前提下,增设武警监门哨。

(五)密切配合、分工负责的原则。看守所、武警中队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共保安全。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的组织领导,福建省公安厅与武警福建省总队联合成立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公安厅分管领导任组长,武警福建省总队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省公安厅监管处负责人、武警福建省总队司令部负责人和作战勤务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省公安厅,由省公安厅监管处负责人任主任、武警福建省总队作战勤务处负责人为副主任,省公安厅监管处和武警福建省总队作战勤务处、通信处有关人员为成员。办公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指导改革工作。

四、改革内容及标准

(一)调整警戒模式,优化执勤部署。

1.设置监门哨。驻所武警中队兵力编制38人的,设昼哨;编制45人以上的(含45人),设昼夜哨。

2.调整监墙哨。中队编制38人的,看守所内监墙达到建设标准,昼间可设1个制高点哨或监墙游动哨,夜间恢复2人对角哨部署;编制45人以上的,保持监墙昼夜对角哨部署。

3.配置备勤力量。在监门哨附近设置武警备勤室,配置2-3名备勤人员作为处置突发情况的应急力量,并在昼间定时到监墙岗位或巡视道巡逻,对监墙哨兵形成有效控制和支援。看守所要实行监控、巡视二岗合一,警力向管教和巡视监控岗位倾斜,夜间除值班巡视民警外,还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备勤民警。

(二)完善警戒设施,筑牢安全屏障。

1.建好AB门和监门哨位。AB门原则上设置在看守所收押大厅(收押室)与进入内监区闭合通道之间的适当位置。通道外端监门为A门,通道靠内监区端监门为B门。武警监门哨控制A门,看守所民警控制B门。武警哨兵负责查验出入监区人员的手续(看守所出具的有效手续),防止无关人员出入监区。AB门要安装门禁系统或电动遥控装置,保证哨兵在不离开哨位的情况下能开启监门。

监门哨位设置在靠近武警控制的监门一侧,能通视AB两道门(含人行的小门、车行的大门)和AB门之间、收押厅至A门之间的通道。无法通视的,必须在观察死角处安装监控探头,供哨兵观察使用。武警监门哨使用面积原则上不少于4m2,门、窗要加装铁栏杆或其他安全防护设施。哨位内要安装子弹安全箱、监控、报警、通信等执勤必备设施。

2.建好备勤室。武警备勤室原则上与监门哨位连在一起。备勤室使用面积一般在15m2左右(有条件的内建卫生间),摆放2张以上单人床,并配备储物柜、桌椅、电风扇(空调)、电视机等设施。放置枪柜的,备勤室安防设施应符合武警部队兵器室管理标准。备勤室钥匙由武警中队保管。

3.完善监墙、周界控制系统等警戒设施。

看守所监区的内围墙(监墙)高度要达到规定的5~5.5米,并安装周界控制系统(含高压电网、周界报警系统),且内围墙(监墙)内外5米无建筑物。编制38人武警中队的看守所,监墙顶部安装1~1.5米的防护钢网,并安装一道蛇腹形刀刺网。编制45人以上(含45人)武警中队的看守所在监墙巡逻道内侧防护栏上安装一道蛇腹形刀刺网。

(三)着眼科技强警,完善技防手段。

看守所要以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对现有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将监门哨、监区围墙等重点部位的信号接入武警中队勤务值班室,实行全时段监控。完善看守所和武警中队各哨位、勤务值班室的报警设施,实现联动报警。

(四)着眼合力制胜,密切联防协同。

1.完善对AB门的管控。由值班民警和执勤武警哨兵各守一道门,并认真制定监门哨岗位职责,严格岗位工作规范,健全联防机制,完善联防预案,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脱逃、冲监、袭警等事件,能够一呼百应,及时处置,形成既相互制约又互为支撑的安全体系。

2.加强看守所与武警中队协作机制。看守所对在押人员出所就医、投送监狱时,武警中队要派兵实行武装押解;看守所一次收押多人或者收押重要案犯时,武警监门哨备勤战士要协助收押;因特殊情况,看守所夜间需打开监室门时,武警监门哨备勤战士要协助现场警戒,从而形成协作配合,共保安全的合力。

五、实施步骤

(一)制订实施方案(7月15至7月20日)。省公安厅、武警福建省总队根据公安部、武警总部山东现场会的要求,参照山东省试点看守所的做法,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订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的实施方案。

(二)开展试点(7月21日至10月31日)。省公安厅与武警福建省总队确定漳州市第一看守所、龙岩市、长汀县、永定县、连城县看守所为“看守所安全工作试点示范单位”。并组织联合工作组,到各试点单位进行指导,明确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同时结合各项工作检查,加强对试点单位的业务指导,推进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三)总结推广(11月1日至2008年6月31日)。省公安厅、武警福建省总队根据5个试点示范单位的工作情况,于2007年11月联合在试点示范单位召开全省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现场会,总结和推广试点单位的改革经验和做法,全面部署全省看守所开展监管执勤改革工作。各设区市公安局和武警支队要在现场会的基础上,根据改革的要求,全面分析论证,不断总结完善,逐所开展工作。保证有条件的看守所,力争2007年底前完成监管执勤改革任务,其他看守所于2008年6月底前完成监管执勤改革任务。

(四)检查验收(2008年7月1日至7月30日)。省公安厅和武警福建省总队组成联合工作组,逐所对武警监门哨设置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作为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工作中遇到人员、装备、经费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报告党委、政府,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解决,确保监管执勤改革取得实效。各级公安机关和武警支队、中队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分工,认真开展工作。

(二)准确理解,严格标准。各级公安机关、武警部队要充分认识看守所开展监管执勤改革的重要性,准确理解公安部“山东会议”的精神实质。严格按照改革的内容和标准,加快监所设施的改造步伐,尤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看守所,要加大治理力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监管执勤改革的任务。为推进全省看守所警戒执勤改革,省公安厅将在监管处网页设立看守所警戒执勤改革工作专栏,及时反映各地动态。同时省公安厅、武警福建省总队将结合工作检查,加强对全省开展监管执勤改革的检查指导,随时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三)细化任务,加强配合。各级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要根据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的内容和标准,制订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每项任务完成的时间、标准、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工作中,双方既要明确分工、认真按照计划完成各自任务,又要加强配合、优势互补,协力完成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任务。

(四)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各级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要加大对看守所民警和武警官兵的培训力度,结合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等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公安机关要根据看守所监管执勤改革的需要,配齐配强看守所的警力,进一步筑牢看守所安全防事故的基础。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团体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团体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