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者角度——看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及其协调总结[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21:56: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记者角度——看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及其协调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记者角度——看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及其协调总结》。

第一篇:从记者角度——看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及其协调总结

从记者角度——看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及其协调

摘要:

记者和编辑是新闻行业中的两个重要岗位,两者之间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新闻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本文拟从记者的角度,探讨如何建立两者之间良好的协作关系,以及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记者;编辑;关系;矛盾;新闻工作

报纸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一种集体性的创造活动,从事这种创造活动的往往是由新闻机构的“编辑”与“记者”两个群体共同完成。记者在前期工作中主要完成了新闻的采写,这是记者的职责。记者通过新闻嗅觉,找到能够反映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新闻来源,并赶往现场,做文字或者视频的采访和报道。而编辑的职责是,编辑在得到记者的新闻初稿之后,总揽全局,按照舆论导向,对记者的采写文字进行整理、修改之后排版。报道在经领导审核之后得以发表。

在上级领导制定新闻报道方针之后,记者按照这一方针寻找新闻线索,从各种渠道获取新闻的信息并写作,之后由编辑对记者的采访稿件进行修改。报纸的发表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而庞大的创作集体中,依靠不断的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经过不断的比较、论证和修正才最终完成的[1]。无疑,编辑是整个报纸的核心层次中比较重要的人物,而记者是外围力量中比较重要的人物。可以通俗一点地说明,报纸在采编的过程中,正是由编辑和记者构成了报纸编采工作的总体系统。

因此可见,报纸编写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系统的各个环节互相协调,才能写出好的报道,办出好的报纸。因此,建立编辑和记者之间良好的关系,是报纸成功与否的关键之所在。

一、记者与编辑工作的联系及其异同

记者与编辑虽然在名义上是两个不同的工作类别,但是不同的名称下,两者还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

首先,在新闻内容的传播上,两者存在着“平行”与“递进”两种关系。所谓“平行”就是指在工作上两者都是为寻求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客观地报道和评论,因此在传播信息时,双方由于共同的出发点,使得记者通过编辑传达他们要表达的内容,同时编辑也通过记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理解。所谓“递进”就是两者在处理新闻时,记者是收集信息,而编辑则是在收集的同时完成整理并发布。

其次,在工作上,双方也是相辅相成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简而言之,记者需要编辑的整改,通过编辑来发出他们的声音;而编辑如果没有记者的帮助和协同,根本无法很好地完成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版面。

总之,记者与编辑工作是新闻行业中带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两个重要岗位,它们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两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

(一)、相似之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早期的中国新闻机构中记者与编辑是没有严格分工的,正所谓采编合一。只不过在近代,随着新闻机构的发展,记者与编辑才出现了一定意义的区分。因此,我们仍然可以找出两者之间比较显著的相同之处。

1.记者与编辑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位于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对新闻的追求和理解是基本一致的,他们追求的是具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新闻事件,而他们对于社会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也是一致的,就是做好社会的“把关人”和“守望者”[2]。2.目前,我国大多数报社都采取编采合一的内部管理体制,记者与编辑往往是一人身兼两职,有的时候编辑就是记者,记者就是编辑,两者有时候是统一的,都需要有较好的文字编写能力。

(二)、不同之处:工作内容与环境

随着近代新闻机构的发展,编辑和记者逐渐出现了一定意义上的职责上的划分,而正是这些不同之处造成了记者与编辑之间的一些冲突现象。归纳起来其不同之处可分为以下几点:

1.记者是以新闻的采集为主要工作,通常是自己或者接上级交代采访任务后寻找新闻线索,并赶到第一线进行实际的采访工作后将所采访到的内容进行文字整理;而编辑则是在得到记者的文字稿件之后进行审核和整理工作。编辑主要的工作是“全局”,而记者的主要工作则是“局部”。

2.二者之间的工作地点与时间也有一定的差别。记者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工作地点主要是外部;而编辑往往是先得到记者的稿件后才能开始版面上的编辑工作,因此工作时间往往比记者固定,多数情况下因为稿件数量较多,还要加班,而工作地点也比较固定。因此,工作时间上两者之间容易引起冲突。

二、记者与编辑之间的协作与矛盾

记者与编辑在工作上存在着种种的联系,这些联系中既有相似也有差异。而这些相似和差异也就导致了两者在工作上出现了一定的协作和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

(一)、记者与编辑的协作

新闻报道的真正完成,最主要靠编辑和记者的协作和配合。记者的稿件要经过编辑的手才可能和读者见面。也就是说,不经过编辑,记者的作品是不能够完成的。而不经过记者的前期采集,编辑拿不到记者的稿件也就无法完成新闻的编辑工作,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记者与编辑经常进行沟通,彼此交换意见,将二者相似的地方进行巩固与促进,拉近彼此的距离,才能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最终达到完美协作的目的。这样的交流沟通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编辑和记者都应该是长于文字写作的,两者应该就文字措辞与描述进行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结果。

记者与编辑的协作,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新闻报道的有效完成,而这种协作的方法还有许多,但是最有效的还是两者的互相交流。

在某种层面上来说,记者与编辑的协作关系更像是一种博弈,如何获得双赢的结果是双方需要争取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一篇报道既要符合编辑的需要,登到报纸上后记者也满意,这是大家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以上海石化新闻中心为例,平时的新闻工作量较大,而编辑和记者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新闻采集和文字编辑工作。为了能够较有效率地完成工作,编辑与记者只有双方都严格遵守企业的制度、行业的规范和道德原则,才能在二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从而保证编辑、记者协调一致地工作。

(二)、记者与编辑的矛盾

1.记者与编辑的第一大矛盾是供需矛盾。

记者是提供方,而编辑是需求方。记者写出来的稿件,如果正好是版面需要的,那么记者的稿件就能被顺利刊登;如果是版面所不需要的,那么记者的稿件就会面临“枪毙”的命运;如果不是版面所急需的,那么记者的稿件就会被积压下来;如果是版面能用的,但是有不少“毛病”的,那么记者的稿件就会被修改后才会刊登。

在版面上,编辑对记者的稿件有“生杀大权”,特别是主编、总编等。在上海石化新闻中心的报纸部,由于一周出4期报纸,工作节奏较快,报纸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很紧张,有时候为了等记者的某篇稿件,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审稿,常常是加班加点赶制报纸,有时时间紧迫,而记者正好不在现场,或联系不便,一般来说容不得反复讨论,只能由编辑掌握集中权。记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将陷于更加被动的局面。[3] 2.记者和编辑之间的另一矛盾是局部与全局的矛盾。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记者往往站在局部上写报道,而编辑站在全局上看报道。记者采访报道的新闻事实,大多数发生在具体某单位的某事件上,虽然记者也要研究全局问题,但是也只是用全局的精神来解剖局部问题,所以,记者的工作是以局部为基础的。而编辑并不是着眼于新闻事件本身,而在于报道对于全局的指导性。编辑先从一篇篇记者的稿件为局部研究点,然后再回到全局角度上来审核稿件。因此记者和编辑的矛盾,实质上就是局部和全局的矛盾。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解释“全局和局部”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只能通过个性而存在;任何个性都具有共性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但是,矛盾的个性并不就是等于矛盾的共性[4]。因此,从记者局部出发的报道中,往往含有“个性”特点,而这样的“个性”报道有时却又不含有编辑版面需要的“共性”。局部和全局之间有统一的一面,也有不统一的一面。

这样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编辑全局性的思想往往靠来自记者局部的报道来体现,而来自记者局部的报道有时可以体现编辑部的报道意图,有时则不能充分体现编辑部的报道意图。(2)记者采访报道的“个性”方面的新闻,也是“共性”方面存在的新闻。有时记者找不到真正符合编辑意图的新闻,于是,就把旧东西改头换面来应付,而这样的新闻,编辑肯定不满意。(3)因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全局存在的问题,并不在一切局部都同样存在,也就是说,有时,编辑的要求和记者的采访情况相矛盾。

三、从记者的角度——析记者与编辑矛盾的解决之道

在抓住了记者与编辑之间的主要矛盾之后,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些矛盾。

(一)提高版面意识——解决供需矛盾

一个令人满意的供需关系应该是,记者所采集的新闻稿件与编辑的需求一致。记者提供的稿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能被编辑采纳,并完完整整地使用到编辑的版面上去。记者和编辑都希望版面都能够尽善尽美,能够呈现一个符合受众需求的版面。双方都应该将眼前的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版面的供求关系。

从记者角度来讲,记者要有全面的版面意识[5]。记者写的报道是给读者看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为版面写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记者应该了解报纸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近期报道思想;记者应该了解版面编辑的需求方向;记者应该关注版面的最新变化和最新动向;记者应该高度注意版面所需要的数量、质量、种类、时机等。不关心版面而只埋头自己写作的记者肯定写不出好报道,这样的报道写出来也没有读者愿意看。

(二)提高“大局观”——解决局部与全局矛盾

首先,记者要有一定的“大局观”,学会审时度势。记者要从整个传播系统的高度看待记者和编辑的关系,要从新闻工作是“个体创造,整体完成”这样的特点来看待这一关系。虽然记者的岗位特点,决定了记者站在局部,但记者绝不应该局限于此,记者应该突破局限,明确记者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版面服务。记者的局部要服从编辑的全局要求,记者要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把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都拔到全局的水平[6]。

其次,虽然局部和全局是有区别的,但是两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这就决定了记者和编辑之间的沟通。比如,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时,先不要着急采写,而是先和编辑联系,看看编辑对这条线索有什么看法、是否感兴趣、报道重点是什么等等,这样记者写出来的稿件把握性就更大。

第三,记者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记者与编辑最常出现的矛盾就是,编辑将稿子退回要求记者重新修改,记者辛辛苦苦写的大段文字,被拦腰删去一大截。对于记者而言,并不能因为这样而怨恨不已,恰恰相反,这正是编辑尊重记者劳动成果的敬业的表现,比起不提修改意见也不退回,就让一篇稿子无疾而终,编辑退回稿件并提出意见,本身就是对记者劳动的一种尊重,是对报纸版面负责的敬业行为。那么记者就应本着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在尊重编辑意见的同时,对新闻稿精益求精。记者可以有与编辑不相同的观点,但是并不代表记者可以随意抱怨编辑,双方要能够合理有效的讨论,只有这样,双方才能解决分歧,并共同创作出更好的新闻[7]。

最后,编辑应体谅记者在外采访的艰辛,记者同样也要体察编辑的辛苦,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失误。在上海石化新闻中心,编辑人员的工作是辛苦而又繁重的,但他们没有怨言,就像“孺子牛”一样默默地奉献,他们经常是报社中第一个到的,他们的整个工作流程,包括策划、选稿、改稿、编审,直到最后一个步骤完成他们才回家。作为记者,我们要能够理解编辑的职业责任,以及他自身的压力。编辑每天都要处理许许多多的稿件,有时会因为稿件紧急,出现一些纰漏,记者也应该正确看待这些失误,毕竟人无完人,指正这些错误是必要的,但是不要因为一些事务,而对编辑不服气,甚至冷嘲热讽,这些不利于报纸内部团结的行为都是应尽力避免的。

当然,从记者单方面进行协调显然是不够的。从编辑的角度来说,要向记者灌输一定的版面意识,也就是让记者在采写的过程中了解到编辑的版面意图,以及一些宣传的主导思想,根据这些内容,让记者“有的放矢”,能更好地提高报纸编辑效率,而这些也是建立在双方互相尊重彼此的工作,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信息交流的基础上的。以上海石化新闻中心采写的社区新闻为例,前不久在城市沙滩举办的2013年国际排联沙滩排球赛世界巡回赛大满贯赛,编辑最好能在记者采访前,与记者沟通,让记者了解版面重点是沙排赛,记者在采写中需要有全局意识,既要写比赛现场见闻,也要写现场突发 5

新闻,这样出来的版面更加吸引人。记者也应针对编辑所提要求来采写,以免做无用功。

总之,要在新闻媒体机构之间建立一种好的良性的记者与编辑的关系,通过他们之间的共性增加凝聚力,通过企业的制度和行业的规范和道德意识制约他们的工作行为,使他们都在自己应在的工作轨道上运行;同样也要运用一切能运用的手段减少他们之中的矛盾。在某种意义上,这并不仅仅是记者与编辑之间的事情,媒体机构上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好的氛围,来引导记者与编辑之间和谐关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 [2] 戴元光,《传播学通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3] 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 [4]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5] 田志友,王薇薇,《采写编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09月 [6] 焦国章,《新闻编辑学教程》,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05月 [7] 杰克•海顿(美),《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2011年5月

第二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提高记者亲和力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亲和力

[摘 要]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媒体亲和力的大小,记者在整个传播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记者的亲和力大小直接制约受众对其所在媒介亲和力大小的印象。从心理学的印象管理,角色转换,噪音影响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制约因素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记者自身的亲和力,进而增强媒介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亲和力 第一印象 换位思考 噪音

当今社会,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以往的速度之争,内容之争,逐渐变成今天的以亲和力为主要方向的竞争。新闻传播领域的亲和力主要是指新闻媒体以新闻形式所传播的事实和观点信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受众在天量的信息面前主动的予以选择和接受并进而对媒体的报道萌生亲切感和信任感。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决定新闻媒体的传媒影响力,亲和力通常和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联系在一起,有了亲和力新闻报道就能够感染人吸引人,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更有受众缘。具有新闻亲和力的新闻报道才能够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受众的信任和喜爱,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本文主要是从记者个人心理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新闻亲和力。

记者是信息的采集者,他的工作就是和各种各样的采访对象打交道,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得和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记者采集到的信息价值的大小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内容的深浅,报道价值的大小,新闻有效信息量得多少。因此新闻记者要想获得独家的或者是更有价值的信息必须要与采访对象保持良好的关系,能够更加接近采访对象,这就要求新闻记者一定要有亲和力。而记者在增强自身亲和力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印象管理——给采访对象良好的第一印象

印象管理,有时又称印象整饰,印象管理是心理学家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根本方面。每种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行

为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该情境的同一性,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创造最适合自己的情境同一性。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创造出积极的有利于我们的形象,将有助于我们成功地与人交往。

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记者每天见到和接触的采访对象都不一样,而记者要想在短暂的采访时间中,得到采访对象的信任和好感那就必须能给采访对象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这种第一印象又被称为是首因效应,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往后交往关系的影响。”良好的第一印象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亲和力,使采访对象愿意交谈,能够和记者进行深入的交心,往往能够给记者的采访打开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那么记者如何才能给采访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首先,着装要贴近生活,简洁大方

记者接触的大多数是普通的社会大众,因此在着装上一定要简洁大方,不能穿奇装异服,女记者在化妆上一定要化淡妆,不能给采访对象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不需要刻意打扮,作为传媒和大众的信息沟通者,朴素平实的服饰更能够拉近记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使采访对象从心理上接受记者为自己的一员。

其次,不摆架子,与采访对象平等交流

记者与被采访者地位是平等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被采访对象直接影响报道的成败。只有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平等互动,才能唤起记者与被采访者共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闻采访不是我问你答式的“访”和“采”,而是双方的一种平等互动的交流。记者要学会采用“聊天”的方法。来使采访对象敞开心灵,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更多想要的信息。在这种相对开放的谈话空间中,采访对象的思维也会更加开阔,记者可能会发觉到新的独家的新闻点。

第三,语言要得当

在采访过程中,为了表示对被采访对象的尊重,记者的形体语言的表现也相当重要。因为一个眼神的交汇就能够表现出记者是否在认真倾听,是否给与采访对象足够的注意。在采访过程中,端正的坐姿,文明的行为举止,适当的肢体语言,都能够传达出记者本身的素质,一个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人对自己意见和印象的形成。

当然,在采访过程中,采访的第一句话也不能够太唐突,否则会给采访对象

造成谈话障碍,避免一见面就单刀直入,直奔采访话题,一般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是采访对象自然而然的打开话匣子,在采访开始之前,不妨使用一些情感接近,兴趣爱好,经历等接近的方法首先让采访对象对自己产生是自己人的亲切感,然后在通过开放式和闭合式相结合的采访方式,不断获得信息,打消采访对象的心理顾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采访任务,和采访对象成为朋友。

二、换位思考——从受众角度考虑问题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即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记者是为普通大众传情达意的,记者主要的接触对象就是人民大众,许多媒体的口号就是“替百姓说话”,那就需要站在大众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感知变化,只有转换以往一记者为中心的采访思维和角度才能够真正反映民情,体现民意,这样的作品才具有真情实意,更具有接近性。

这就要求记者能够经常的深入群众,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到百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最底层中去,体验平民生活,倾听百姓呼声,反映群众疾苦,不仅能够报道百姓日常需要的新闻,而且敢于触及老百姓特别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报道。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记者还应该将为百姓服务这一理念彻底贯彻,把受众需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纳入视野之内。及时报道与百姓生存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使百姓乐于投入,参与讨论,倾诉心声,提供由此及彼的新线索、新话题。受众的参与,使新闻得以延伸和深入,使受众受益。同时也使媒体更具有亲和力,使得更多的受众愿意参与,喜欢收看(阅读),乐于提供更多的信息来丰富节目内容,表达自己的心声,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三、减少“噪音”的影响——做到客观公正

噪音的概念最初是在香农和韦佛的传播模式中出现的,认为在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必须循着一个管道,但噪音同时进入管道,且会发生干扰的作用,是

信号扭曲,甚至将之掩盖。一些心理学家由此而考虑到,人的认识过程也就是信息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难免会出现噪音的影响,而采访活动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在采访过程中也必然会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噪音影响记者的采访行为和思维。

从主观上来说,造成记者采访出现失败或者失误的主要噪音包括:在采访之前出现的思维定势对采访对象和事件本身在心理上产生不正确的定位,造成采访失败;采访过程当中,不能够认真倾听,造成大量有效信息的流失,使新闻的报道价值大打折扣;采访不深入,采访技巧不娴熟,缺乏采访经验,记者自身知识陈旧导致被表面现象迷惑等原因;由于记者的采访动机过强或者记者的个人心理素质比较差而造成情绪紧张、烦躁、压抑也是采访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噪音。

从客观上来讲,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上级的要求等原因造成新闻采访不能够深入进行,不能够把真实情况报道出来;对采访范围的限制,规定只能提哪方面的问题不能提哪方面的问题,造成记者思路的闭塞,是采访进行的困难;采访对象的不配合,如提供虚假事实,或者有一设置障碍影响和阻止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的甚至威胁到记者的生命健康。

在实际采访活动当中,主客观的原因往往是同事起作用的,很难截然分开。这些在采访过程中出现的噪音直接影响采访的效果,因此为了能够保证采访的深入客观,记者一定要努力克服主观方面的噪音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经验,增强心理素质保持一颗客观公正为民服务的心。对客观因素来说记者也要做到问心无愧,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和立场,不被压力所迫报道违心新闻,虚假新闻;同时在保证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宝贵的新闻资源。使最终传递到受众面前的信息尽量客观公正,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也只有这样的采访和报道才能真正满足受众需求,才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种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使受众在天量的信息面前主动的予以选择和接受并进而对媒体的报道萌生亲切感和信任感。

综上所述,新闻采访在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而新闻采访的主要实施者——记者的作用更是不能小觑,记者是连接媒体和受众的主要桥梁,是信息的传递者,新闻报道价值的大小关键要看记者采集信息价值的大小,记者本身的亲和力直接代表其所在媒介的形象和亲和力。因此就需要不断提升记

者的素质,增强记者的亲和力,进而给受众留下强烈的印象和感染力,使得受众能够在天亮的信息面前主动的予以选择和接受并进而对媒体的报道萌生亲切感和信任感。使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终获得胜利。

参考文献

[1] 刘京林著《新闻心理学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

[2] 郭庆光著《传播学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

[3] 张春兴著《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7月

[4] 杨秀国《论增强经济新闻的亲和力》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 2004年2月

[5] 杨秀国《新闻竞争新态势——亲和力之争》 采写编 2009年6月

姓名:李娜女1986年生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第一幼儿园 肖慧(收)***(肖慧)

邮编:016040

电话:***(李娜)

邮箱:wulei19860808@163.com

第三篇:记者、媒体、编辑个人目标总结

二○○七年个人目标总结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二○○七年已经过去。这一年里,我一直在乐山晚报记者部从事新闻采写工作,在报社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圆满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使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进步。回顾这一年来自己所走过的历程,充满了喜悦和收获。本人根据年初拟定的工作和学习目标,现自我评定如下: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并以此为新闻工作的指导。在新闻采写活动中,不断加强新闻政治性、敏感性学习,严守党的新闻纪律,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在工作中杜绝一切政治性错误。做一名政治合格、新闻业务过硬、严格职业操守的新闻工作者。(此项为40分,自我总结得40分)

二、努力适应新形势下党和社会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采编业务学习。工作中,本人严格要求自己勤动脑、勤动腿,不怕苦,不怕累,采写了大量引起读者共鸣的新闻稿件;加强与部门的联系,培养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信息员群体,及时掌握联系部门的重大新闻事件。过去的一年,本人见报的稿件超过350篇,并力争在新闻工作上更上一层楼。(此项分为30分,自我总结得29分)

三、积极加强与编辑和其他环节的沟通,共同提高对新闻的理解和把握,共同努力使每一篇新闻报道都做到真实、可读性强,能引起读者共鸣,以此提高晚报的新闻价值和影响力,为报社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拓宽新闻视野,让乐山晚报在同行业中敢拼、敢超,居于同行业的前列。(此项分为10分,自我总结得9分)

四、积极完成单位领导、部门领导交办的任务,顾全大局,团结同事,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社会做到成为一名好公民;在单位做到成为一名好工作人员;在家庭做到成为一名好成员。(此项分为20分,自我总结得20分)

五、维护报社安定团结局面,积极完成报社交付的各项工作和任务。(此项分为10分,自我总结得10分)

全年完成工作任务,自我总结得分为108分。

乐山晚报记者部:

二○○七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四篇:从黄文演讲看记者素质条件

从黄文演讲看记者素质条件

从一个图书编辑的角色变成一名知名的摄影记者,从一个被认为没有天赋的新闻记者变成专业的摄影记者,从简易拍照到主动请缨远赴南联盟战场,需要的不仅仅是毅力,乐于改变,勇气,以及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就是黄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的学生。这个不起眼、身材瘦小的人,却是科索沃战争的战地记者。而也是一篇黄文的演讲《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让我走进了黄文„„

这篇看似精炼短小的演讲,黄文却逐一揭示了作为一名记者,不仅仅是摄影记者应当具备的素质条件,一个个案例后面是记者要求的提炼。

勇敢、坚强、强大的内心是记者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黄文在科索沃战争中,是主动请缨奔赴战场,一般来讲战场是不会派女记者去的,但是由于她对地区熟悉程度的了解,便有了这样的机会。但不管报社是否想让她去,是否准派她去,主动请缨就已经足够证明她的勇气了。记者应该做的,是把他应该报道,应该拍的东西拍下来,心中有了这个信念,想必就是勇敢、坚强的源泉。新闻事件报道中,难免会有许多意外事故发生,只有抱着一颗决心,才能足以面对任何新闻带来的精神压力。这是必须。可以说记者每天都在接触着不同的新的事物,要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战胜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带来的压力。遇事处事不惊,做事从容又有效率,都需要强大的内心做支撑。

记者的工作技能,我认为又是新闻记者应具备的另一大特质。拥有强大的工作技能,不管是采访技能,还是新闻摄影水平,都应该有技能的指导。在我看来,技能从另外一方面说,也是常识的一种表现。比如你拥有开车的技能,其实现在已经是常识的一种体现了,现在会开车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大家普遍掌握的技能的。记者应具备些基本技能,比如:拍照、会其他语言或者方言、开车、熟练运用电脑知识、能对图片做简单的编辑等等技能。这些技能让你在采访过程中更加顺畅,如黄文所说:“这并不是一种本事,而是一种必须的前提条件”。我想,就算不当记者,我们也需要运用这些东西到其他工作岗位去。你上班需要开车,工作需要开车,旅游也需要开车,这并无本质区别,换在任何地方同样适用。再例如熟练掌握一些电脑里的程序软件,不仅当记者需要,当老师要做PPT,影楼要用Photoshop,哪个工作岗位不用这些简单又基础的软件。所以这些早已变成了我们应具备的技能,这些已经不能构成优势,更多的是基本能力。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是第三点。只有在心理准备好了过后才能真正的去进入采访状态。而心理准备的意思是在突发危险的情况下,你不会惊慌,在极度恐怖的事情在你眼前展现的时候你能够不害怕。记者是一个压力很大的职业,不管这个压力来自内部还是来自外部。

黄文让我看到了作为记者的执着与坚持,不管以后我做什么工作,这种精神都会让我坚持着走下去的!

第五篇:xx年培训专员年总总结(编辑记者)

xx年培训专员年总总结(编辑记者)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培训专员年总总结(编辑记者)

一、一年工作回顾

(一)做好采访工作

作为一名,采访和撰写文章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在每次采访前,我都通过各种渠道,对采访的对象先进行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做到胸有成竹。采访结束后,我也会尽快将稿件撰写完毕,以求详尽精辟。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参与报道了大型的采访活动,包括:xx月在xx的xx茶博会;xx月在xx市举行的xx茶文化节;xx月在xx的xx国家茶叶代表团活动;xx月在xx举行的xx茶博会;xx月在xx举行的品茗会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不仅深入的学习到了普洱茶的知识和文化底蕴,更了解了茶之外的不少知识,并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群体。

在这一年中,我还采访到了xx等业内人士。同时还有针对性地采访过的普洱茶爱好者,了解了普洱茶在国外的状况,以及各国消费者心中的分量。另外我还接触和采访了不少对普洱茶市场有见解的茶叶爱好者和经营者,以求通过不同的渠道,对普洱茶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次的接触和体验,把自己的工作尽量做到完善,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写作方面的突破

在文章的撰写上,从过去主攻“特别策划”、“人物”、“玩家私房”这一类栏目的基础上,开始接触和撰写“双月综述”、“独家关注”等,在领导的培养下,我接触了的写作方法,适应了不同的写作方式,在这方面有了突破。

二、经营方面的突破

为杂志社共同完成了14.8万元的广告额收入,为杂志社创收,也是我在工作之余的突破。

三、收获

首先是开阔了眼界,在杂志社这个平台上,找到了自己适合的定位和角色。

借在xx、普洱、xx、xx等地出差的机会,我真切的体会到工作的优点,就是能亲自体验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活动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学习、了解、报道普洱茶的同时,接触到许多不同的观点和周边的行业,促使自己独立的、全方位的、站在全行业的高度去思索普洱茶的过去和未来,去思索杂志的发展前景。也感受了时代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其次是锻炼了本领。在不断的采访和写作中,我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多次独立采访和独立出差的情况下,我也逐步养成严谨思考,独立判断,自我完善,自我协调的能力,对我今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体验了行业竞争。

我所体验到不仅是普洱茶行业内的竞争,更能体会到杂志之间的竞争。的普洱茶的行业竞争日益严峻,杂志之间的竞争也趋于紧张。一个栏目,从策划到最终成形,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但效率更是可贵的。在信息获取、决策、执行任何一个环节反映迟缓,机遇稍纵即逝。

还有就是拓展了人脉。因为工作的性质,我在不断的采访和交际中,拓宽了人际关系,积蓄了宝贵的资源。他们不仅能成为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更能成为我人生历程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培训专员年总总结模板(编辑)在xx年会为你带来祝福,带来欢乐,希望新的一年里欢乐陪伴你多一些!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下载从记者角度——看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及其协调总结[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记者角度——看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及其协调总结[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绿色环保活动总结与2018年编辑记者工作总结(推荐五篇)

    2018年绿色环保活动总结范文与2018年编辑记者工作总结合集 2018年绿色环保活动总结范文 一、活动主题:“青山清我目,净水静我心” 二、活动目的: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

    编辑记者2018个人工作总结与网站实训实习总结

    编辑记者2018个人工作总结 doc格式,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编辑记者XX个人工作总结 ★本人工作为大家整理的编辑记者XX个人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

    从《求求你表扬我》看 记者的职业道德冲突

    作为一个新闻人,看完《求求你表扬我》之后自然不能忽视影片中的古记者遭遇的职业道德冲突。电影的核心是报社记者古国歌,所有人物围绕着他,经由他的叙事视角去追寻和逃避命运的......

    从组织与管理者角度看执行力

    从组织与管理者角度看执行力执行力无疑是近几年的管理热门话题。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受到众多企业欢迎,许多企业甚至大量采购人手一本;关于执行力的咨......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与编辑记者2018个人工作总结

    绿色学校建设工作经验总结 一、浦东新区绿色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机制基本形成 (一)建立绿色学校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 根据《全国环境教育行动纲要(1996-XX)》及xx年教育颁布的《中......

    2018年记者年终工作总结与2018年记者节晚会总结

    2018年记者年终工作总结与2018年记者节晚会总结范文合集 2018年记者年终工作总结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修养。 作为一名记者,要有宏观意识,要胸怀大局,了解党和政府工作中的......

    2014编辑记者业务考试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知识总结

    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

    从精神动力学角度看饮食与心理

    从精神动力学角度看饮食与心理 饮食作为任何生物最基本的一种生存本能,也是人类生命早期最突出的主题,它包括食物和进食两个部分。因此它不仅具有基础性的生物学意义,同时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