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培养与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为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国家出台了一整套政策和措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计划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已成为高校毕业生重要的就业选择之一,促进了城乡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对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少高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这个计划,走进了农村,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进一步妥善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大学生村官自身所具有的优缺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村官培养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与成效
我街道从2008年开始招聘大学生村官,先后共招录过13名,其中4名已经离开了大学生村官队伍,现还有9名坚守在岗位上,工作时间最长的为6年。9名村官中,实际在村工作的有5名,4名在街道科室工作,有3人目前担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可以说,近年来,大学生村官这个年轻的群体对街道、村、社区工作发展发挥很大作用产生了很大影响。一是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传播了新观念,大学生有学识、有见地,他们的到来,为基层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二是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学生村官的务实高效、求新求变给基层工作注入了活力。三是带动了基层社团组织的发展,尤其是公益活动的发展,目前我街道已拥有市级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4个。在服务地方建设的同时,基层的广阔舞台也给大学生村官的进步与发展带了很大帮助,使其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如**区大学生村官公益联盟法定代表人**荣获省十佳青年志愿者、市十大杰出青年,**村大学生村官设计的防走失二维码徽章,发放给老人和孩子,成为服务群众的新载体,还得到了《**日报》、《**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的关注报道。
二、大学生村官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适应性还不够。一是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大学生们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他们接触基层尤其是农村社会不多,对于到农村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一旦来到农村,理想与现实出现很大差距,巨大的心理落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二是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村民或村委的认同。有些村民可能对大学生村官不太理解,觉得他们是“外来户”,心理上拒绝接受他们,导致在行为上排斥他们。另外,有些村委会成员还不是很信任大学生村官,不愿授权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也不会全力支持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三是对基层的风俗习惯不熟悉。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很少关注农村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参与农村社会实践的机会也很少。因此,他们对农村政策法规可能缺乏了解,有的甚至一无所知,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二)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一是身份定位还不明确。虽然我街道的村官都在各村、社区担任了书记、主任助理职务,然而事实上他们在基层发展的各项事情决策中,既没有话语权,更没有决策权。目前他们的工作仅局限在帮助村书记、村主任打打杂,跑跑腿,扮演“秘书”的角色,上级政府借调村官们去打杂的事时有发生,更多的是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身份。二是自身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大学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他们思维活跃,富有创新思想,但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的村官发挥自身的这些优势,绝大部分并没有真正派上用场。有的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不能脚踏实地地沉到村里工作;有的对村民的需求并不真正了解,与群众之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有的眼高手低,自以为本事很大,不愿意做琐碎的小事。三是受制于复杂的工作环境。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实际事务、问题时往往显得能力和经验不足或方法不当,而且他们年轻气盛,不够成熟稳重,思考问题容易可能脱离乡情、村情,加之部分村民传统的宗族观念和排外思想的影响,甚至有的外地大学生村官对地方语言还不通,使他们难以真正融入村民当中。所以,他们在任职之初,容易出现彷徨、迷惑或无助的状态,进入角色慢,难以迅速开展有效的实际工作,久而久之便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大学生村官未来发展出路还不够明确。对于大学生村官而言,“出路”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与困惑。一是制度设计安排不明确。目前,“当村官”还只能看作是一项权宜性安排,聘用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没有建立起明确的通道。基层的干部也容易习惯性认为大学生村官只是过渡,流动性大,不能安排重要的职责和岗位,村官往往成为哪里缺人去哪里的“临时工”,在村、社区一般成为“跑腿”处理“台账、文字”的代名词。所以从上到下,对大学生村官的认识还存在误区,这使得村官对期满出路充满了迷茫,不得不在岗位时忙着准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找其他合适工作,寻找新的出路。二是职业发展前景不确定。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时间不长,各项制度、措施都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尽管政府在村官的发展问题上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上得到兑现的可能性就要大打折扣。任职期满后一旦选择重新就业,则面临着就业渠道不畅、几年的村官工作经验难以移植到其他工作岗位上等诸多问题。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委会干部还存在法律瓶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干部只能由本村村民担任,大学生村官由于户口不在所服务的村故不能参加村委会干部的选举。三是对村官的管理不到位。名义上,区、街道、村社区都可以算是大学生村官的直接管理者,但是在管理培养上没有真正明确责任分工。在选拔时缺少与基层的沟通,不了解农村的真正需求,致使下派的大学生感觉“无用武之地”,用人单位也热情不高。
三、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对策思路
(一)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
事实证明,角色的模糊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效。自2012年实行村官享受“特殊编制的全额事业编制”以来,村官的收入和福利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说从短期看,大学生村官获得了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这也使得大学生村官对留下来有了一定的信心,但是,这还不能认定这种留下来是一种长期的愿望。导致村官身份上的尴尬,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尽早给予大学生村官明确的角色身份。村官到农村到底是干什么的?大部分村官对自身还没有明确清楚的定位。大学生参与基层建设,绝不应只局限在帮助村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打打杂,跑跑腿,而应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基层发展的各项事务中去。所以我们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明确村官身份,安排适合的位置,使他们有发展空间,能发挥所长。引导村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坚定胸怀服务人民、服务基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转变择业观念,真正树立服务意识,及时合理定位自我,利用有知识、眼界宽、信息灵的优势为农村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贡献自己的才智,实现自身价值。
(二)加强大学生村官科学动态的管理
1.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派机制。选派“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是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关键一环。完善选派机制,要保证以“公平、公正、公开”和双向选择的原则,按照严肃、严格的选拔程序,选聘既有能力又有意愿的大学毕业生,同时还要充分征求基层需求,结合当地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派,而不是简单的分配,基层对那些能安心扎根基层、用心服务基层的大学毕业生还是非常渴求和欢迎的。
2.建立切实可行的使用机制。一是做好结对“传帮带”工作。大学生刚刚开始农村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为此,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要很好地发挥“传帮带”作用,建立起固定的“一对一”帮带对象,帮助大学生尽早熟悉工作,完成角色的转变。二是尽可能提供岗位锻炼机会。应督促有关村镇,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质性村级事务分工,安排他们参与中心工作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让他们在农村的主要工作和岗位上担当重任;强化实践锻炼,采取交流、轮岗、挂职等多种形式,使他们熟悉多方面的工作,培养处理问题的胆略和魄力,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针对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和特长,创造条件,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自身作用的岗位,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村级具体工作,在处理村务中提高农村工作能力。
3.加强培训促进村官专业化。针对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优势难发挥和横向交流沟通不够等实际,实施大学生村官培训制度。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金融知识、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做好岗前培训;以村务管理、村际经济、村庄规划、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工作领导艺术、心理健康调适为重点做好岗位培训;以专业技能、职业培训、职业规划为重点做好后期培训。要整合教育、科技、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资源,拓展培训渠道,设置大学生村官课程模块,通过大学生村官论坛、乡村干部传授经验、组织大学生村官实地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交流学习。
4.拓宽大学生村官退出渠道。退出机制关系到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出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持久性、稳定性。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明确退出渠道,避免盲目地承诺难以实现的优惠条件。关键是要做好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不同种类的大学生村官量身定做“职业规划”,为他们的脱颖而出提供良好的环境。要建立一套公开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根据大学生村官的自身条件和客观实际,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绩效考核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发放地方补贴和职务任免的主要依据。要做好届满时的分流工作,如建议设计“荣誉村民”或者出台有关规定或程序对符合条件的村官将户口转移至工作地等渠道,使大学生村官获得选举权,保证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原则下的正常选举任职;对要求就地创业的,要在考核的基础上,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每年安排一些合适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定向招录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等等。
(三)创造良好的大学生村官成长环境
通过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让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学生投身农村工作。改善农村基层环境,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增强其归属感与荣誉感,让大学生村官能够“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让他们能在基层安心工作和创业。在培养理念上要实现“三当”与“三友”的结合,牢固树立把大学生村官“当后备干部来培养、当优秀人才来使用、当自家孩子来对待”的培养理念,在实践中,把大学生村官当做“战友、朋友、亲友”,时刻关注他们的创业大事,帮助他们解除思想疙瘩,帮助他们解决创业难题。做好引进、培养和使用村官的工作,要大胆放手、有意识地让大学生村官充当骨干,让他们边干边学,给予他们更多参与处理村里重大事务的机会,为他们早日成才搭建平台、提供条件。广大村民,尤其是村干部要大力支持和配合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农村各基层干部应抱着“帮扶带”的思想接纳他们、引导他们,并充分发现他们的优点,加以开发和利用,让村官们找到自身的价值。要提供包括村情、村貌和村规民约在内的各种信息,使大学生村官了解它们。另外,在经验丰富的事务方面上要对大学生村官细心指导,帮助大学生村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自己不太擅长的事务方面,要与大学生村官进行商量,并采纳大学生村官的合理化建议。
第二篇: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的几点思考
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的几点思考
莫根虎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中央作出了选拔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长兴县从2006年起,总共选派了258名大学生到村或社区工作,达到了1村(社区)1名大学生的目标。近3年来,各乡镇、街道党委对大学生下村工作认真对待,科学安排,严格管理,为大学生在村或社区工作创造了比较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同时,大学生村官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在远程教育、计划生育、普查工作、文秘统计、社保医疗个人信息的采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加强了基层最薄弱的环节,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了新的活力和思路,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人生价值。
同时,根据调查走访也发现,大学生村官工作不到位、大学生自身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和重选拔轻培训、重使用轻帮带和重考核轻管理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的思想认识,这是做好大学生村官教育培养使用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从县到村各级领导,都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真正认识党中央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把先进理念、现代知识和科学文化辐射到基层、传播给农民,有效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从源头上优化党政干部素质结构,在基层一线和艰苦环境中培养优秀后备力量,为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三是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添活力,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能力,使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将大学
生村官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与各项工作同时进行落实、监督和考核。
二、积极引导,强化激励。首先是政治上的关心。乡镇(街道)召开的相关会议和活动要吸收大学生村官参加,引导主动贴近中心工作。村党组织要指派专人进行帮带联系,进行政治上的培养,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其次是组织上的信任。村两委会要为大学生施展才能创造条件,提供舞台,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安排恰当的工作,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和释放,扩大在村民中的影响。在换届选举中考虑适当的比例,把优秀大学生推荐为县、乡镇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村党组织或村委会的候选人。第三是政策上的倾斜。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的倾斜政策,今后乡镇(街道)机关招考公务员、事业干部应扩大大学生村官的名额分配,到村和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村官中优先录用。
三、加强培养,科学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管理和指导,防止和克服重选拔,轻培养,重使用,轻帮扶的倾向。一要加强培训。县组织、人事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制订培训计划,利用县委党校和乡镇党校的阵地,对他们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全面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二要组织学习。县里举行的与农村发展相关的大型会议,乡镇组织的夜校理论学习、村干部的学习培训、党员的理论学习培训,村两委会研究工作的会议等,尽可能地吸收他们共同参加,让他们及时知道当前的形势任务和乡镇、村里近期的工作重点,以便能更好地当好助手,配合工作。三要树立典型。对于安心农村,扎实工作,努力为村民排忧解难,积极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家庭工业作出贡献的大学生,要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渠道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为大学生村官树立学习的楷模,使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一个大学生在农村大有作为的社会舆论氛围。四要大胆重用。对工作出色的优秀大学生村官,要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及时地充实党组织的力量。工作中
要大胆地压担子,扩大工作内容范围,除了村日常工作外,要提供机会使他们在开展群众工作、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等更重要的工作中锻炼成长,让他们在村里的主要工作和岗位上担当重任和主角,逐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为今后能够走上村主要岗位创造条件。五要科学管理。县、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科室和各村、社区,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应有一个整体部署安排,并对教育、培训、联系、总结、考核、激励等具体工作进行落实和监督,建立大学生村官情况台账,做到对全县的大学生村官情况及个体情况心中有数,及时总结经验,研究问题,相关部门提出对策,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同时县对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对村、社区的考核,也应将大学生村官工作纳入其中。
四、提高待遇,防止流失。选拔优秀大学生进村和社区工作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工程。因此,我们在组织力量选拔优秀大学生进入村和社区工作以后,要想方设法让他们扎根农村社区,千方百计提高他们在村和社区的扎根率、成活率和成功率。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的生活待遇。我们可以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做法,实行基础工资+效益工资(考核奖金)+福利工资的结构工资制,并参照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增长机制,经济收入与其工作实绩紧密挂钩,保证安心农村、工作称职的大学生村干部的生活待遇不低于当地同类人员的平均水平,从而调动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安心工作,安心农村社区。
五、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做好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需要我们进行大胆的实践探索,总结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子。当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研究和探索。一是每村和社区大学生的数量问题。在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后,要不要继续引进大学生进村和社区,这是下一步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二是大学生到村和社区工作3年期满后的去向设计问题。2006年首批下村和社区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明年就要合同期满,期满后要有一个比较可行的长远的设计方案,这不仅对于首批大学生村官非常重
要,对于后几批大学生村官也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三是大学生村官的身份问题。大学生下村或社区工作,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尤其是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建设,通过几年的锻炼和努力,能够将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村两委会班子,包括担任两委会主职干部。这其中就有一个解决竞选村委会的资格条件问题,虽然可以适用经常居住地原则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必须是两年以上,这又面临着合同即将期满,3年以后的去留选择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四是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长效工作机制问题。既然要将大学生下村和社区工作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考虑,那就必须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选拔、录用、培训、帮带、考核、保障、激励、进出、淘汰等制度和机制,为大学生村官在村和社区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长期的、稳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和社区真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中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和价值。作者系:浙江省长兴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第三篇:对大学生村官选聘和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对大学生村官选聘和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选聘和培养大学生村官是党中央对于基层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举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和培养各有特点,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影响日益蔓延,难以短期估量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越来越受到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青睐。下面就目前大学生村官选聘培养机制及其现状,结合相关调研,浅谈几点建议。
一、目前大学生村官选培存在的几个问题
1、选聘范围狭窄。大学生村官选聘主要集中在应届大学毕业生。对于部分大学毕业了但是想成为大学生村官的人来说,丧失了机会。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选聘由省委组织人事部门直接在各高校选聘,各市、州、县没有选聘大学生村官职能,选择主体过于狭窄。
2、存在思想误区。一是无奈的就业心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是人所共知的现实,部分大学毕业生被迫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同时学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部分高校把大学生村官推荐选拔的标准内部下调,助长部分毕业生把选择大学生村官作为就业的缓兵之计或无奈之举。二是功利的跳台思想。选聘大学生村官是党中央高度重视的事业。有着各种诱人的政策待遇,比如考公务员加分、享受事业编制待遇、内部竞争为基层公务员等。根据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多次参加过公务员招考未果。通过选择大学生村官获取各种政策优惠,部分通过自身各种复杂关系的帮扶,轻松实现向公务员的转变,有违选聘大学生村官的初衷。三是归属感缺乏。大学生村官带“官”字但不是官,是中共党员的一般担任村(居)委会书记助理,非党员担任村主任助理。这一群体容易认为自己不是公务员,没有归属感。与选调生、选拔生、公考生等一些同龄公务员有差距感,形成自卑认识。
3、机制不健全。目前,大学生村官录取对象一般在22-26岁之间的大专、本科、研究毕业生,而聘用期一般是3年,但三年合同期满后,书本知识的生疏,其中极少部分才能考上公务员或研究生,更多的大学生村官面临重新找工作的现实,在三年后的就业择业形势未知情况下,大学生村官出路不明。同时,按照相关政策,部分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提拔为基层政府行政干部,但优秀的标准并不明确,缺乏健全的考核机制。
二、健全大学生村官选聘培养机制的几点建议
1、扩大选聘范围。一是扩大大学生村官来源。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就业。已经毕业但是有志于服务和扎根农村的大学生很多仍处失业状态,只有把具有大学学历的,一定年龄以下的人员都纳入大学生村官选择范围,才更加符合政府政策初衷,更加广泛的实现大学生择业就业。二是增加大学生村官选聘机构。一是继续保持目前大学生村官选择由省委组织人事部门直接在各高校选聘的模式。另一方面,拿出部分计划指标,许可市(州)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在本区域内组织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主要对象为适当年龄以下,具有大学学历的当地籍贯的已毕业人员。两种大学生村官的聘用可以出台具有差异性的合理政策予以支持。同时,在全省范围内对条件具备的县(市、区)采取试点方式,对现任村(居)委会干部中具有大学学历的村干部,实行大学生村官待遇,并将其作为村(居)委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重点培养。
2、搭建良好的选培平台。首先,实行大学生村官考试选聘制度。往届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没有考试,就无所谓竞争,没有竞争,就无所谓优秀。特别是针对大学生村官需求较多的现实,必须仿照公务员录用考试,寻找一种合理的考聘任用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在考试内容、方式、程序上可以相比公务员考试简单些,同时对专业要求严格些,使其日后农村工作上达成知识的互补。这样能在无形中增加他们的自信和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其次,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实习制度。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空白、农村适用技术缺乏。特别是针对目前乡镇年轻干部严重缺乏,镇政府机关需要年轻工作人员补充力量。对大学生村官建立“乡镇政府机关实习制度”,明确实习时间,(1—3个月为宜),规定实习任务。一方面可以使其更全面的熟悉乡情、人情、村情,掌握农村工作方法。另一方面利于解决乡镇办事人员缺乏的窘困和大学生村官日后向基层公务员转变。目前有不少地方实际上借用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政府机关工作,但是缺乏政策依据,不能规范。这样反而不利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最后健全大学生村官岗评考核制度。大学生村官的岗评由上级政府相关部门来监督指导,由大学生村官所在村村民来民主测评,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对于优秀人才向乡镇公务员转变的,必须以市洲为单位,统一“优秀”标准,规定硬性的指标。这样才能真正的让老百姓放心,让大学生村官们扎根基层,集中心智服务农村。
3、保障乐业环境。一是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含金量”。主要包括:提高大学生村官特别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准入门槛;增加政策优惠;实行大学生村官区域差别制度。即以市(州)为区域单位,经济发达地区(如长株潭地区)选聘起点更高,相关待遇可以适当提高,通过待遇优势激发竞争,提高含金量。条件特别艰苦的地区,比如湘西北地区,可以采取志愿方式,选聘大学生村官,并缩短合同期限。
二是降低大学生村官二次择业的风险。主要措施有:缩短大学生村官合同期限。择业就业形势变化难以估量,三年时间,增加了基层工作经验,但是书本知识,应试能力的减退在岗位竞争逢进必考的现实中,不利于二次择业。二要扩大政策优惠范围。加分政策不局限于公务员考试和研究生考试。其他各项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招考招聘的如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也要享受加分或同等条件下优先的政策。
4、创新选聘模式。大学生村官的加分政策对于有志于国家公务员的广大在校大学生具有吸引力。省教育、组织、人事等部门可出台政策仿照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和大学生入伍模式,在大学阶段专科大
二、本科大
三、研究生研一阶段就可以参加大学生村官选聘。合同期大专本科定为2年,研究生定为1年,合同期满后继续返校完成学业,毕业参加考公务员、考研究生、博士生再享受相关加分等优惠政策。这样能增加其竞争力,并更具吸引力,弥补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差的弊病,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培养计划文档
大学生村官入职培养计划
为了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转变角色,融入企业,在神华这个大舞台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办事处特针对新入大学生村官制定了入职培养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强化帮带措施,促进角色尽快转变。我办针对大学生刚从基层转入企业,对企业工作不甚了解,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验,思想和工作上都处于盲区这一实际情况,采取了一对一的帮扶形式。首先,到办公室报到后进行新员工须知培训,由专人为其讲解神华集团和销售集团的历史、文化、办事处的组织结构、主要业务、各种制度、工作流程、各科站职能等。其次,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为了充分了解办事处的运行程序,预先让其从化验这个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并采取师带徒的方式,让大学生村官充分的了解我办煤炭的化验和运销的重要性,并且能尽快建立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最后,根据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准确定位,使其尽快融入神华这个大家庭,让“双六工程”早日在我办开花结果。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建立大学生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周一次工作总结,每半月一次工作汇报,每月一篇心得体会。二是积极引导培训。采取师带徒的方法,针对盲区,强
化所需专业知识。三是会议培训制度。让大学生村官参加工作例会学习,通过会议培训,尽快掌握办事处工作动态和工作流程。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一是要给大学生村官安排具体的事务,如文件的收发、归档,表格文件的制作,会议纪要的撰写等等。通过交任务、压担子,增加大学生村官的责任感,让其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二是实行多岗位锻炼。通过在不同岗位的锻炼,拓宽大学生村官的视野,增加工作经验和方法,塑造综合型的人才。
四、强化督查指导,促其履职尽职。通过不定期访谈,听取其他员工的意见,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动态,关心大学生村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工作的胜任程度,认真搞好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督促指导。
六、强化考核激励,培养责任意识。通过办事处各种考核机制,如化验标准、制度、卫生等严格规范大学生村官的行为,通过激励机制倡导大学生村官树立富有责任心的价值观和事业观。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办法(初稿)
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选聘到村(社区)任职
高校毕业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村、社区党支部(总支):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培养与管理工作,根据仪征市《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培养机制
1、实施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机制。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个性特点、现实表现和职业愿望,将其划分为组织管理型、综合服务型、专业技术型和创业致富型四个培养类型,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向,明确阶段性成长目标和任务,加强跟踪管理。对聘用期满的大学生村官,按照村(社区)干部岗位留任一批、创业发展转型一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补充一批、其他岗位另行择业一批为主要流动方向,积极创造条件,畅通大学生村官正常流动渠道。
2、强化“三帮一”结对培养机制。即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或社区主任与一名大学生村官结对,经常了解和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有目的地给他们压担子、教方法,让他们在处理复杂问题和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长。结对干部与大学生村官要开展经常性谈心交流活动。原则上村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主任要结合工作实际与大学生村官正常开
展谈心交流,分工干部每月不少于一次,镇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3、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各类活动。村(社区)召开“两委”会议,大学生村官必须参加,辖区内各项主要工作要让他们全程参与。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社区)主任工作会议,也尽可能安排他们参加。以便于他们了解各个时期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并能吃透上情、结合下情,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4、建立交流换岗机制。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的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交流换岗,多方位、多岗位对他们进行培养,发挥他们的潜能。交流换岗原则上半年或一年以后进行。
5、建立正常学习制度。镇党委将结合大学生村官的实际,每月安排1次有针对性的学习。每次学习不得少于半天。主要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有关文件。大学生村官要坚持记好学习笔记,并要搞好自学,撰写学习心得,每季度要有学习情况总结。
6、组织好大学生村官岗位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镇组织、信访、农发、农服、招商、工业、村建、计划生育等部门跟班学习,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农村工作各方面情况,发挥积极作用。
7、健全完善创业扶持机制。各村(社区)要根据大学生村官所任职务,进行明确分工,并鼓励和支持他们发挥专业
特长,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对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村官积极给予扶持,镇党委、政府设立创业扶持基金50万元,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定向使用、科学监管的原则,严格申请、项目审查、基金分配、发放、回收等程序。
8、建立大学生村官联系沟通制度。发挥大学生村官联谊会真州分会的作用,定期组织他们交流学习收获,畅谈工作体会,互通人生体验。要根据大学生村官的特长,组织自编自排文艺节目,开展联欢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9、加强信息简报编写工作。每月一期,由组织科、宣传科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组稿。同时在镇政府网站开设大学生村官论坛,为他们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10、建立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工作
例会,一是听取大学生村官阶段性工作情况,研究分析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二是提前给定座谈会内容,召开专题座谈会,由部分大学生村官进行调研专题发言,不断强化调研能力,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考核管理
1、实行百分制考核。大学生村官日常考核由镇党委组织科和任职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主要对他们的德才表现和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评。实行百分制,分为平时考核和考核,平时考核占50分,考核占50分。
2、建立村官档案。要逐人建立大学生村官档案,对每个大学生村官的学习、培训、工作、生活、考核、奖惩等情况加以管理。
3、实行考勤、考绩。对大学生村官的考勤,村由党组织书记负责,社区由主任负责,实行每周一次书面记载。考绩每月一次,按月评估。
4、建立请销假制度。大学生村官工作期间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要严格履行逐级请销假制度。请假一天的,由所在村(社区)负责同志批准;请假三天以内的,由镇党委组织科批准;请假一周以内的,由镇主要负责同志批准;超过一周的,报请市委组织部批准。
5、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大学生村官要建立到村(社区)任职工作日志,对每天工作的内容、工作进度、工作成效等详细记录。
三、使用和奖惩
1、大学生村官是中共党员的,安排担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的,安排担任村、社区主任助理。
2、大学生村官除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外,考核合格以上者参照所聘岗位同类人员标准享受其他福利待遇。
3、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镇党委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组织部门及时考察,并按程序选拔任用。对政治
上积极要求进步,符合党员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及时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
4、大学生村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居委会)委会主任、副主任等职务,或通过考察程序任命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
四、其他事项
1、完善住宿制度。外籍大学生村官由镇党委组织科安排集中居住,实行自我管理,并严格执行相关安全、卫生、值日等制度。
(1)按时起床、熄灯、就寝,在宿舍内不大声喧哗,宿舍内物品摆放整齐、美观;
(2)遵守宿舍值日制度,认真整理内务,保持宿舍卫生,垃圾及时送到指定点,不向走廊、窗外扔垃圾、倒水;
(3)遵守宿舍安全管理规定,不违规用电,节约用水,禁止在宿舍内使用各种炊具烧饭烧菜,禁止非宿舍人员留宿。
2、成立镇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服务队。所有大学生村官
除参加本单位的志愿者服务以外,需参加镇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服务队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在力所能及的方面为社会提供各项服务。
3、充分发挥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大学生村官要在加强
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突出作用,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特别是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
因素。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运行等方面献计献策。
4、出台购房优惠政策。除按照市相关规定,在村(社区)任职满2年、考核合格、领取结婚证的大学生村官,可申请在市区购买90平方米以内的经济适用房或申请廉租房外,在我镇三年任职期满,并续签三年聘用合同的大学生村官,在购买普通商品房时,由镇参照经济适用房政策给予一定补贴。
4、大学生村官的编制管理、聘任办法、人事代理、生活待遇、考核、创业扶持等工作依照《仪征市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市其他文件执行。
2011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