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急诊信息化进展
急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触觉也开始在医院科室管理和业务流程当中得到应用,其中信息化技术也正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逐渐推广应用,并且和急诊护理相关的业务结合更为紧密,从而提升急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本文基于对急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文献展开梳理,重点结合文献将这方面的研究分为输液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病案建设、急诊分诊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建设四个重要的板块,分别对各个主题下的文献展开分析,归纳其进展,从而进行综述。
【关键词】急诊,护理,信息化,综述 目录
1、急诊护理信息化概念......................................2 2.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3 3.急诊护理领域信息化研究的相关成果.........................3 3.1移动输液管理.........................................3 3.2 电子病历/病案建设...................................5 3.3急诊分诊信息化建设...................................6 3.4 急诊信息一体化建设..................................7 4.不足与展望...............................................9 参考文献..................................................11
急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进展
1、急诊护理信息化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的触觉也开始在医院科室管理和业务流程当中得到应用,其中信息化技术也正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逐渐推广应用,并且和急诊护理相关的业务结合更为紧密,从而提升急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1]。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医疗环境,急诊病人往往流动性强、病情和人员结构都相对较复杂,但是同时,对急诊护理人员的要求却是极高的,需要医护人员在最短时间、最佳技能、最少数据来拯救患者或者减轻患者的苦痛。此外,急诊就诊本身就具有随机性,因而在工作效率和工作强度以及技能水平方面也北要求更高。
那么在传统的急诊护理过程当中,由于信息化建设的不完善,使得对患者信息搜集收集、保存、分析、统计缺乏自动化手段和方法,传统人工操作的方式难以满足急诊护理的高水平需求。无疑,通过建立医院业务软件、数字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从而紧密地把医院资源整合起来,优化其流程,简化其手续,降低人工操作的运营成本,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急诊当中,更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2.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急诊护理化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追溯到2007年,相关的研究也从2007年开始,逐年增长,其中2013年到2017年间相关研究成果也快速增长。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科技期刊检索相关文献,采用关键词包含“急诊”、“护理”、“信息化”作为标题和关键词检索,共获取期刊文献72篇,博硕士毕业论文6篇,相对来说中国知网收录与本文主题相关文献较少,总数9篇,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的收录则相对较多。
搜集文献之后,对选取的文献进一步进行筛选,根据题目和研究方向进一步挑选,从中整理出51篇文献,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当前急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研究进展整理出以下几大主题:急诊当中输液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病案建设、急诊分诊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建设以及服务流程管理流程优化,下文则对当前国内急诊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3.急诊护理领域信息化研究的相关成果
3.1移动输液管理
根据相关实践表明,近些年来急诊就诊量与日俱增,往往离不开给急诊患者进行输液,而输液工作由于患者个体情况的复杂性,使得急诊输液管理起来并不容易,往往护理人员在重复、繁琐的工作当中,容易 3 造成工作失误,如错过换药时间、药品分配管理事物等,这些不安全系数家具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李丞[2]等人所在医院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了一套移动化的输液管理系统,重新塑造了急诊输液管理的流程,该套系统对患者就诊过程当中的患者个人信息管理、就诊管理以及药方管理都进行信息化处理,一旦进入到输液穿刺环节,系统自动记录患者实时情况,需要换药的时候系统自动提醒护理人员,并且对所换药物进行PDA扫描,确保药品的正确性。
高树芹[3]等人介绍了输液患者的信息化建设对策,通过无线移动门诊输液管理系统来开展工作。首先在输液前,护士扫描患者的输液单并打印附带条形码的双联输液标签,使患者身份与药物产生唯一关联标识,在患者接受输液或换瓶前,护士使用移动数据终端(PDA)进行条码扫描以匹配患者身份及药物,可以实现快速而准确的识别。输液中,护士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患者的求助信息并及时响应;当患者输液结束,再次扫描核对患者身份条码,确保输液正常完成。
曾辉[4]等人则对儿科急诊输液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作者所在的上海某三甲儿童专科医院为例,高峰期的每日平均输液可高达1200人次,并且由于流程较多,导致多次排队导致患儿等候时间过长、药物性投诉事件的频繁发生等,不仅影响着患儿的就医体验,更影响着患儿用药的安全。那么通过对输液流程进行信息化再造,传统的输 4 液管理是药房取药—安排座位—护士站交药—核对—写标贴—穿刺—换药,为了减少中间环节,儿童患者就诊之后可以直接到输液室等待,而系统则自动对药方进行审核—标贴—出药—穿刺。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儿童患者而言,可以有效降低等待时间。
3.2电子病历/病案建设
顾利慧[5]等人通过对使用MEWS电子病历系统的患者和非使用者进行对照,发现MEWS电子病历能够帮助患者预警,降低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发生意外的改了,其中信息化的电子病历,可以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控,由于疾病的突发性,使得急诊接待的患者面临的情况非常紧急。而通过电子病历则可以让护理人员提前收集到患者病情变化信息,根据电子病历当中的患者得分情况,来调整对待患者的诊断与护理策略,能够及时的进行重大疾病预警,从而可以对患者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方案。
郑桂华[6]等人则探讨了电子化的病案如何实现病患管理职能的转变,他们认为电子病案应该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病历采集模块;(2)病案存贮模块;(3)病历整理与数据再加工模块;(4)病案检索功能模块;(5)病案统计分析功能模块;(6)病案远程交换功能模块,更重要的是电子病案是)基于网络连接的信息载体记录形式,可以方便读取和传递,并且得以实时更新。电子管理的优势则在于能够提高医生、护士的工作效率,电子病案可以让医护人员在工作当中通过医院系统进行调 5 阅,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了解,更加全面的进行判断与识别,工作流程包括书写记录等都大大缩短,效率自然提高;其次则是有效增高医疗工作质量。电子化手段可以在进行病历书写时,通过复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某些患者典型的病情症状、疾病检查与治疗等内容在转抄方面的繁琐性,针对其中出现的笔误也可以在校对修改后进行重新打印;再者,患者的电子病案更加容易存档,通过统一的信息系统可以对各个科室的档案进行归类汇总,并且通过数据储存中心进行管理,其数据可以用于预测和后续的管理。并且电子化的管理节约了大量的空间,数据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都得到了提高,也不容易丢失或者误拿。
3.3急诊分诊信息化建设
急诊工作当中由于患者普遍患有危险而紧急的疾病或者处于某种突发性意外,留给急诊室的工作人员进行识别和判断的时间非常有限,那么如何帮助工作人员迅速、正确地进行处理,从而降低可能的医疗风险,则成为了分诊工作最紧要的问题。那么国内学者朱爱群[7]也对急诊分诊网络信息化的进展进行了整体梳理,当前国内的分诊信息化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系统,确立一体化的分诊程序以及评价标准,最重要的是如何对急诊患者进行分诊判断。这就需要评价的标准,目前来看我国的分诊系统主要是依据生命体征及症状,将病情分为四级,从而快速进行病患的流通。
李彤[8]对上海交大某附属医院的急诊分诊系统进行了介绍,通过生 6 命体征检测仪、电子化的血压计、耳温仪,以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对急诊患者进行初步的筛选,判断其病情以及紧急程度。那么通过后台的系统,结合医院当前急诊患者的总体人数和应急程度,来判断患者具体的分流情况。这时候可以通过医院的LED显示器来提示患者如何进行操作,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使患者公正地享有紧急情况下优先就诊的权利。
李亚军[9]等人则对信息系统在急诊检伤分诊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这一系统具体可以参考下图,该系统主要是把传统分诊的人工操作和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了信息判断的自主性和自动性,同时也辅助以人工操作的精确性。并且该系统和患者的电子病历有机结合起来,保证了患者各类数据的合理运用,实现了患者信息资源的共享。
图1:南京市明基医院急诊检伤分诊管理系统示意图
3.4急诊信息一体化建设
赵文静[10]对急诊医护一体化工作站系统进行了阐述,该系统是把整 7 个急诊部门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进行整合,而不是让每个版块分割开来,通过信息化的传递链接为一个业务更为紧密的流程。首先是从120紧急救助信息系统开始,当医院接到120紧急救援之后,系统就开始启动,车辆GPS位置、车内抢救画面、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信息与急诊科信息终端连接,适时将信息传回指挥中心及医院急诊科,让医院工作人员提早做好准备。到了急诊室之后,通过之前的数据以及自动分诊系统的判断,对患者进行分诊,同时该系统可以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医保卡信息进行判断,快速地、智能化实现诊断;然后医院会给患者一个腕带,即一卡通,按病情程度三色分类法,由条码打印机印制红、黄、绿三种不同标志腕带。腕带印有患者基本信息及二维码,医护人员在进行急救诊疗和护理操作前必须采用两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以确保信息无误。
与此同时,家属也可以通过大厅的自助查询机进行挂号交费功能,设备的自助化无疑减免了很多排队等待的时间,避免家属过度担忧,缓解其心情。患者在就诊之后,医嘱以及相关的药方都会统计录入系统,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在护士手持的PDA终端上进行查阅,护士也可以通过手持PDA来确保医生开具方案的合理性。目前该系统在患者和护理人员之间,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设备与患者腕带的对接,来确保信息的高度匹配,减少了护理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和劳累造成的人工操作失误。
4.不足与展望
急诊信息化乃至整个医疗服务的信息化都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5G通信技术、智能数据分析以及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信息技术在急诊服务应用当中具有更广泛的前景和更精确的应用空间。在当前的实践来看,急诊信息化管理当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弥补了过去急诊工作当中的不足,但也同样暴露出来新的问题。
首先,是当前急诊医疗信息系统当中,往往是各自为政,每个医院结合自己的情况设计出一个急诊系统,系统和系统之间不具有兼容性,一体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此外,目前来看急诊信息系统缺乏功能全面的软件,都是以单独的系统而存在。举个例子,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交易的平台,但是最完善的功能仍然是以天猫、京东企业的软件为代表性。另一方面则是我们的急诊信息系统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如与相关的数据库进行整合,包括血库、捐赠数据库、医学知识库等,这些数据库以及数据智能化决策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管理的水平。
其次,尽管大家都在谈数字化,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改造,但是总体来看信息化水平较低,如患者信息数字化程度低,少数医院是通过一卡通的方式进行患者数据整合;其次是工作流程仍然较长,仍然较乱,其中对于患者的评价系统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和标准度,每个医院都有自 9 己的程序和评价体系,那么又如何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呢?
再者,信息化并非等于完美,一旦数据出现了bug,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漏洞,导致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则可能导致医生的误判,对于病人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医疗数据不比其他数据,其安全性始终是放在第一位,而急诊信息系统相对来说投入较小,系统运行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大。
最后,信息系统始终是有赖于人工的操作,仍然是医护人员在使用,在完成某种流程,那就需要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而且系统需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升级,那么对于人员使用上,带来的困难也随时会出现,如何让工作人员更有效地使用它。一方面要求信息系统界面操作更加友善,合理,流程更加完整;另一方面也要求医护人员注重自己的知识提升和重视培训工作。
总体来看,急诊信息管理系统急会随着医疗管理系统的逐步完善成熟渐渐进入到急诊的日常工作中,从而实现员工的有效管理以及急救患者的应急抢救,及时调动院内医护人员参与抢救,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乔 琳,祖丽辉,赵礼婷.信息化技术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1):81-82.[2]李丞,王亦煊,卜涛,吴文华,修燕.物联网技术在门急诊输液及药品全闭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17(11):150-160.[3]高树芹,林嘉麟,沈崇德.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需求及信息化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4):15-16.[4]曾辉,张敏,赵列宾等.儿科门急诊输液流程再造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7,(3):238-241.[5]顾利慧,刘怀莉,周圆鸳.以护理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1):3061-3063,3064.[6]郑桂华,周旭文,郑烈辉.电子病案对病案管理职能转变的作用探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1):130-132,150.[7]朱爱群,张静平.网络信息化在急诊分诊的应用现状和评价[J].循证医学,2017,(5):309-313.[8]李彤.信息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的构建及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2016,(5):87-90.[9]李亚军,翟晓晴,张玲.信息系统在急诊检伤分诊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33):4248-4250.[10]赵文静,朱爽,张晓卫.急诊一体化护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22):62-64.
第二篇: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潞城市中医院
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进展
情况汇报
作为潞城市2015年十件实事之一,我院对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院实际,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的原则开展信息化工作,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2015年3月起,我院就将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列入了医院工作重点,设立了信息科,成立了以魏云飞副院长为组长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财务科主任张根群、设备科主任郭志辉、信息科申秀军为成员,栗庆林副院长为业务专家顾问。
二、项目前期准备
一是对临床医务人员开展调研并征求意见,经医院领导班子研讨,决定全面重新建设医院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HIS系统、LIS系统、住院电子病历、门诊医生工作站等系统互联互通。
二是多方考察和咨询市内外医院数字化系统成功实施的经验,安排相关人员于2015年5月12日前往长治市妇幼保健院考察信息化建设实施情况,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三是联系软件公司来我院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演示,于2015年8月12日邀请山西智杰软件公司来我院进行了软件系统演示、2015年8月13日邀请山西金仕达卫宁软件公司来院进行了软件系统演示。
三、项目签订
整个医院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分为软件、硬件、系统集成三个部分,三部分合而为一由潞城市采购中心进行公开招标,于2015年11月10日下午3点在潞城市财政局六楼招标会议室开标,采取最低价中标方式。参加招标会的公司有三家,最终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一期工程成交价为538404元,中标方为山西金仕达卫宁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11月18日正式签订合同。
四、项目实施
2015年11月19日-12月3日,医院负责将机房建设完成,目前机房正在改造中;中标方负责将电脑、交换机等硬件设备部署到位。
第三篇:临河区教育信息化进展情况汇报
临河区教育信息化进展情况汇报
“十二五”期间,临河区以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坚持应用驱动,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核心,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近年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我们认真学习和贯彻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召开全区中小学幼儿园领导会议进行全文传达,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了贯彻落实二次信息化会议的学习和讨论,各学校制定了实施办法。教育局下发了《临河区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在每学期的教育工作要点中,重点强调教育信息化工作。建立了局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掷地有声。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很抓“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工作,城乡各学校于2011年全部接入光纤,实现校园网络全覆盖,2015年按照总出口10000兆对全区网络系统进行规划,各学校全部更换了1000兆交换机,实现了5000兆入网,100兆进校,5兆进班的带宽速率。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争取政府支持,投资 400余万元,分别为十所中小学安装了全自动录播教室,安装了45个同频互动教室,实现了全区范围内“同频互动”全覆盖。
为了切实解决薄弱学校设备陈旧的突出问题,近三年来投资5000多万元为中小学购置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基本实现了班班多媒体,计算机师机比达1:1,生机比达10:1。每年投入80多万元进行设备和系统的运维。今年以来11月份开通了“临河电教”公共订阅号,联系西电易达公司为五小免费安装校园足球信息平台。
二、大力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教育局高度重视电教队伍建设,迄今为止配备15名高素质的电教人员,并不断派出学习;2015年组织20名校长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移动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先后派出12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训,组织9名教师赴山东长乐一中国家级翻转课堂培训,组织11名教师赴山西晋中市学习网络教研使用方法,组织40名教师赴呼和浩特市参加微课和翻转课堂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区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与此同时,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使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每年举办了信息员培训班和电教员培训班,组织召开网络教研研讨会,使专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15年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络教学活动。结合本地实际,派专人负责,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组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 过国家或地方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评选和推荐优秀教师200多名,优秀教学案例1000有余。使教师在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展示了才华。
三、加强资源的建设和应用。
一是发挥自身优势,积累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设备优势,每年收集教师课件800余条、单元测试卷1000余份,录制教师优质课80节;利用公共资源平台下载各级各类资源80TB,这些资源全部导入临河教育信息网,供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中使用。
二是建立网络办公系统,规范学校的日常管理,促进教育局与学校、校际、校内及师生等方面的沟通;
三是安装了网络版教师备课系统,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和教学;
四是运行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平台,对各校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进行监控和管理;
五是建立图书管理系统,利用扫描器办理借阅手续,管理层远程掌握各校图书流量;
六是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对各学校仪器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七是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电教馆指导下的微软--中国全国百县创新教师培训二期工程项目,对1000多名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的远程培训,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进一步实现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图书精细化管理,临河区教育局建立了包联学校制度,电教人员加强对包联学校督促指导工作,每人每周深入学校三天,通过调研、听课、实地查看、培训指导等形式,促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指导网络教研与网络办公平台的使用。
每年三月份和九月份两次组织人员深入学校调研和指导工作,大大提升了设备的利用率。
抓好现有网络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大力提高各班级多媒体使用率。落实师生上网学习工作,全区50%的教师和30%初中以上的学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
四、深度融合,形成网络教研新格局。
近年来,我们从校校通、班班通,到网络宽带进教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也为学习空间人人通做好了准备。2013年,我们又安装了网络教研平台,与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分工协作,共同营造了教师互动的教研环境,形成了学校——教研组——教师人人参与教学研究的体系。通过单点登录实现对全区教研和教学工作的全程管理。
一是为教师开辟一个集学习、工作、交流于一体的个人工作空间,提供教师研修的各种服务和工具,让网络教研真正与教师日常工作融合在一起。二是建立教师协作组,教师在协作组中可以组织教研活动,协作组成员之间可在聊天室、论坛自由讨论交流。三是建立学校教研中心,以校为单位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为学校教研活动评价提供决策的基础管理数据。四是建立学科教研中心,以服务该学科教师研修为宗 旨,以学科为主线,将该学科的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研资源、工作室、协作组、学科文章等有机整合,加速本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成为教研员开展学科教研的基地。五是组建区域教研中心,包括文章展示中心、资源展示中心、集体备课中心、评课议课中心、课题研究中心、教研专题中心、个人工作室展示中心、协作组展示中心、教研图片中心、教研视频展示中心、学校子站点展示中心、标签中心、教研统计中心等。形成信息的集中汇聚区。六是注重网络集体备课,教师针对某一备课任务进行交流讨论,共享资源,发表见解,最终就备课任务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七是搭建评课议课平台,可将上课视频、课件文档等资源汇集到一起,发起不重复的评课议课。八是开展课题研究,以文章、资源、图片、视频、讨论、活动、公告、聊天室等各种形式支持课题研究各阶段活动的开展,对课题研究基础资料、过程资料、研究成果全面管理和展示。九是通过教研视频、教研专题、自定义频道、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五、深入开展“同频互动”工作,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同频互动”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近期提出的一项目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教育局按照市区两级政府的部署,动员一切力量进行考察论证,通过考察全国范围内的生产企业及其产品,为政府采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敦促学校科学安排课程和互动教学,经过反复磨合,仅用一 个月的时间,全区各中小学教师使用同频互动设备都能得心应手。11月25日,自治区教育信息化暨规范办学行为现场会在临河召开,临河区作为主要参观点,以互动课堂教学、视频教研和互动评课等方式展示了我区的工作成果,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赞赏。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激发广大师生的兴趣 竞赛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常规的竞赛活动有“临河区中小学教师实验操作竞赛”送教下乡联片示范教学活动,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和观摩研讨会,深入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和指导工作,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手赛等活动。富有创意的竞赛活动有,教师摄影作品竞赛、学生网上作文竞赛、教师微课竞赛和学生才艺竞赛,这些活动都要通过网络上传,让广大师生在网上评价和海选,每位获奖个人均由联通公司提供价值1000元左右的奖品,师生在竞赛活动中获得了成就感,从而对应用网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网络催生师生的上网热。
总之,临河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新蔡县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
新蔡县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
我局根据省厅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五个一”工程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整合各业务数据纳入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统一使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工作平台,促进依法行政和实施政务公开。做到“建”、“用”并举,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将我局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了新蔡县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抓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长任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信息化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信息建设。
二、持续完善网络系统。我局经过多年努力和持续投入,建设完成了由业务外网和业务内网两个网络平台,与省、市资源共享的国土资源业务网。
三、门户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我们始终遵循信息及时、使用便捷、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宗旨,通过网站公众可以了解新蔡国土资源工作动态、地方性政策法规、土地市场等信息。充分发挥了网站宣传、沟通、展示、服务等各项作用。
四、远程会议视频高效使用。我局视频会议室于2009年底完成,实现了对省、市召开视频会议的收看,不出门就可以收听收看上级领导的讲话,领悟讲话的精神,提高工作
效率。视频的对接,节约了同志们在途中的时间,节约了会议经费。充分体现了网络化、信息化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政府法制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进展
政府法制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进展
一、政府法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政府法制工作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作为为政府法制工作服务的政府法制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提高政府法制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为社会提供政府法制信息服务。
(一)政府法制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电子政务建设需要政府法制工作的支持。政务信息公开要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政务信息保密要由有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对互联网等媒体也要依法监管。其次,政府法制信息化工作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从技术和信息等方面对政府法制工作提供支持,提高政府法制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政府法制工作信息化。政府法制信息工作收集和生产的政府法制信息是政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整合资源、服务应用。缺少政府法制信息的政务信息是不完整的,没有政府法制信息工作的电子政务建设也是不完整的。因此,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要把政府法制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二)政府法制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政府法制工作水平的时代要求。政府法制信息工作就是要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府法制工作中,为政府法制工作提供信息和技术保障。政府立法工作过程包括制定立法工作计划、立法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定稿、审议、发布等环节。从形式上看,就是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管理、生产、发布的过程。法规发布后,还要跟踪研究社会反映。因此,要提高立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要求政府法制工作者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也要求政府法制信息工作为立法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信息支持。另外,实现政府法制监督、行政复议等工作的信息化,可以为实现法制统一、复议为民提供技术保证。通过推行电子政务,还可以实现政
府法制工作的机关办公、公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固定资产、后勤管理等机关工作的信息化,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政府法制信息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开发政府法制信息资源、开展公共服务。法制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基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政府法制资源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信息。政府立法过程产生的有关信息,政府法制机构之间的工作交流、意见交换和情况通报等交流信息。初步计算每年产生的政府法制文字信息1G左右。管理好政府法制信息资源,发挥好其为政府立法工作和社会公共提供信息服务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政府法制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取得的成果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工作,我们建立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机关网络系统,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站,为31个省级政府法制机构建立了局域网,建立了连接31个省级政府法制机构、49个较大的市的政府法制机构以及54个国务院部门法制机构的法规规章报送系统,奠定了全国法规规章网上报送的基础。在政府法制机构之间以及政府法制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初步建立一个政府法制信息交流平台,推进了政府法制信息化进程,为全国政府法制信息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一)加强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站(以下简称“网站”)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的门户网站,2002年2月建成开通,2008年12月升级改版。网站栏目逐步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平均每年上载信息9000余条。网站的访问量稳步上升,知名度逐渐扩大,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网站的建成和运行,对进一步提高政府立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程度都有着重大意义。在政府法制工作中,网站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政府立法工作征求意见的信息平台。在行政法规起草、审查过程中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是对政府立法工作的重要要求。提高政府立法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渠道,是实现民主立法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政府立法质量的有效途
径。2007年6月开通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为社会公众参与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方便了政府法制工作人员收集和整理征集到的意见。二是,政府法制工作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网站为地方政府法制机构建立了专栏,报道各地政府法制建设的情况、典型经验。地方政府法制机构也把网站作为他们宣传本地政府法制建设的窗口,积极提供信息。加强了政府法制机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三是,政府法制工作宣传的信息平台。为了配合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网站上分别建立了专栏。在《行政许可法》专栏,发布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提供有关行政许可法的知识问答,为公众获取行政许可法的有关知识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渠道。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专栏上,发布与之相关的重要文件、理论研究文章和有关部门的具体落实情况,以及各地的执行情况等,成为了国务院部门、地方政府法制机构、以及普通群众学习贯彻《纲要》的主要信息来源。
四是,政府法制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信息平台。网站上建立了法律法规信息检索系统,包括法律库、行政法规库、地方性法规库、部门规章库、地方政府规章库、司法解释库和案例精选库等7个数据库,满足了群众免费检索法律法规信息的需要。每当一些重要法律法规发布后,我们在网站上建立专题栏目,广泛收集与之相关的信息,方便人民群众学习和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网站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免费获得法律法规信息的重要信息源。
(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机关网络系统成为国务院法制办政府法制工作的基础平台。在网络上运行的应用系统成为政府法制工作的业务帮手。《国务院法制办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办件的流程跟踪管理。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办件工作全流程管理,能够及时跟踪办件情况、查询和统计办件信息,便于办件督办、明确办件人的责任等。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的备案审查、各级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是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重要保证。投入运行的《法规规章备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法规规章
备案登记、备案查询、备案统计、备案报表等备案管理工作的电子化、网络化,提高了法制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大量的法律法规需要制定、修改和完善,跟踪、掌握法律法规的实施效力情况十分重要。投入运行的《法律行政法规目录跟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跟踪管理,即可以按照关键词、公布时间、时效性、分类、法规中规定的主要行政行为等任意进行查询和数据统计。同时,可以按照不同的查询和统计要求,自动生成法规目录和统计报表。在政府法制工作中,需要查阅大量的图书资料和最新的法学研究成果。维持,我们在内部局域网上,还建成了包含20多万册电子图书的法律电子图书系统,图书资料管理系统。还通过与国家图书馆联网,国务院法制办工作人员可以像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一样查询大量书籍、期刊全文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收集范围和效率。相继投入使用的《行政复议信息报备统计系统》、《国务院法制办综合档案管理系统》、《计算机设备管理系统》等在实际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法律法规信息资源电子化是政府法制信息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与能源、材料同等重要,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一个重点领域。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开发、整理法规信息资源是政府法制信息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坚持跟踪收集处理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和地方政府规章等法规信息。目前已经收集的法规资料主要有:全部法律和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还收集整理了司法解释、司法案例等。我们利用这些资源建立了法规信息检索数据库系统,为政府立法工作提供检索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法律法规信息。
三、政府法制信息化发展的前景和思路
中办、国办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完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开展和政府法制工作紧迫需求,政府法制信息化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期。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一)制定《中国政府法制信息化规划》。该规划包括“一网、两库、八系统”。“一网”,是指建设政府法制信息网络平台,在国家政府专网上建立连接国务院法制办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法制办的政府法制信息网。“两库”,是指充分开发和利用政府法制信息资源,建立政府法制工作信息库和国家法律法规信息库。“八系统”,是指开发八个政府法制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政府法制业务工作的电子化。
(二)依托政府专网建立政府法制广域网。依托政府专网建设政府法制广域网(简称“专网系统”),是指在国办政府专网上建立连接国务院法制办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法制办的广域网络系统。国务院法制办审查的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以及办理的其他重要文件大部分都要征求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意见。目前,主要是通过邮寄等方式传送征求意见稿和回复意见稿,不仅周期长,而且录入、整理的工作量很大,亟待采取技术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专网系统后,对涉密(包括非涉密)的法律、法规草案以及其他重要办件的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可以通过在专网上建立的政府立法征求意见系统或者电子邮件系统直接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法制办以及相关部门的意见。
(三)开发《行政复议管理信息系统》等有关应用系统。行政复议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救济制度,是监督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的有效形式之一。行政复议是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将行政复议案件处理全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将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格式化,可以规范办案程序,增强行政复议的透明度,提高行政复议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实现行政复议工作的信息化。同时,还根据工作需要,开发一些政府法制应用系统。
(四)加强全国政府法制信息工作的指导。通过召开全国政府法制信息工作会议、建立政府法制信息化技术规范等方式对全国政府法制信息工作进行指导。通过开发推广通用应用系统、举办技术研讨会、专题技术培训班等措施推进全国政府法制信息工作的开展。(作者系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信息中心主任)
作者简介:
孔祥清: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信息中心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员、博士。曾主持并参与国家统计数据库开发工作,组织全国统计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数据处理和国家统计数据库开发工作,获国家统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参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办件过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小办件系统》的开发;组织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工作;组织了政府法制涉密专网建设和“行政法规规章征求意见系统”、“行政复议系统”等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