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坏和影响党的工作作风的个人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初探(合集)

时间:2019-05-14 22:3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败坏和影响党的工作作风的个人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败坏和影响党的工作作风的个人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初探》。

第一篇:败坏和影响党的工作作风的个人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初探

败坏和影响党的工作作风的个人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初探

阮黄南

[摘要]党的工作作风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两个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干部的个人因素;二是体制性因素。干部的个人因素包括群众观念薄弱和不懂或不执行党的工作路线。体制性因素表现在干部制度、领导制度以及制衡制度上。只有既从主观上,又从客观上寻找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根本解决这两大顽症。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工作作风 党群关系 思想建设

作风是大至一个政党,小到一个人,在其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征。所谓工作作风就是指反映人们是在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下从事工作所展现的形象和特点。作为共产党人的工作作风是什么呢?就是既有革命胆略又有求实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但是在我们的工作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总是不时地展现出来,严重的就谈不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结果只能给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本文试图从个人的角度和体制性的因素探求这种败坏党的工作作风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

一 当前,工作作风,以及党群关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两个顽症始终阴魂不散,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显然这些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时代背景;同时既有上级指导思想问题,也有下级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体制性的原因。但是不管怎么说,工作作风是要通过一个个干部个体表现和展示出来的,因此首要的就是要从干部个人身上去寻找原因,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⒈ 干部的群众观念薄弱,公仆意识不强,导致干(党)群关系疏离,主仆意识巅倒,是产生歪风的主要原因。

2001年有一句流行语,叫“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如此,我们对老百姓是什么态度,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什么态度,而对自己,对亲朋好友又是什么态度,那就决定着你愿不愿意为人民服务,愿不愿意改进作风,看得见看不见人民群众的力量。因此党极力教育自己的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强化公仆意识,深刻认识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我们肩负的历史任务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完成,只有自觉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成功。但是,我们的一些干部,由于没有受过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系统教育,没有经过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长期锻炼,因而对群众感情不够深厚,向群众学习不够自觉,缺乏密切联系群众的紧迫感。自己取得点成绩,总以为自己水平高;能够提拔重用,总觉得是领导的赏识或自己走得勤快。还有些干部存在着“浮、粗、骄、逸”的问题。“浮”就是作风漂浮、浮躁,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群众;“粗”就是作风简单粗暴、独断专行,甚至作威作福、欺压百姓;“骄”就是骄傲自满,盛气凌人,看不起群众,把群众当“阿斗”;“逸”就是贪图享受,不愿意到艰苦环境中去工作,不愿意同群众一起艰苦奋斗,个别的甚至“嫌贫爱富”,不愿结“穷亲”,热衷于傍“大款”,等等。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立场问题。因此爱猫扑.爱生活同志多次特别强调,“重要的是教育干部”,只有在干部中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思想观念上明确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而干部不是什么“父母官”,加深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不断在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干部。

这种态度的形成除了党组织的教育以外,就是干部自身加强修养和实践,舍此,别无他途。作为个人,一个干部只有加强修养,形成正确的态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增强公仆意识,自觉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否则那些总抱着不正确态度的干部终究是要被党和人民所抛弃。

⒉ 干部不懂党的工作路线,甚或不愿坚持这一路线造成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产生歪风的根本原因。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当前影响党(干)群关系的突出问题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干部不懂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甚或不愿意坚持这一路线。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实际上就是党的群众路线,也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只有坚持这一路线,才能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不少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表现,说到底就是把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抛到九霄云外。比如,有的干部高高在上,架子很大,下基层也是吆五喝六,官气十足;老百姓说:“乡长下田头,秘书在后头;县长下田头,记者抢镜头”。有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而是热衷于迎来送往、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甚至沉溺于歌厅舞厅。此等“公仆”,人们也有说法:“办公桌前黑脸象包公;酒家桌旁红脸象关公;回家路上摇摇晃晃象济公”。有的不讲科学、胡乱决策、盲目蛮干。群众形容他们:“先拍脑袋决策,再拍胸脯保证,后拍屁股走人。”还有的心浮气躁、哗众取宠、热衷于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路边工程”,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如此种种,根本背离了党的群众路线,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因此,只有坚持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才有望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一是把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决定》还谈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当然,主观主义、个人主义也是他们的思想根源,但“官本位”意识尤其严重。这种意识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任,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任;只对自己、亲属或小团体负责任,危害极大。所以在我们的干部队伍里要下狠劲批判和坚决破除这种意识。同时,在具体工作中,无论作计划,还是办事情,都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这就是党的工作路线的体现。

二是做到勤政廉政为民,真抓实干,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态度,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心,那在工作中就还要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兢兢业业,做到廉政、勤政与优政相结合。尤其要在实践中经受考验,把精力用在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上。同时把抓落实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埋头苦干,扎实推进,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力戒浮躁浮夸。按爱猫扑.爱生活总书记的说法,就是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系、利为民所谋。”现在还特别要关心和重点帮助那些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和群体。这就是党的工作路线的具体实施。二 工作作风存在问题全部归结为个人原因,显然是不全面的。歪风的出现并不都是干部个人惹的祸。尽管主观因素是起主导作用的。我们都知道,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工作作风上依然问题不少,且花样翻新。究其原因,固然正如前面所说与干部的个人素质有关,但歪风既然都发生在体制内,就应该从制度上去寻找原因和对策。这样既从主观上,又从客观上来把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作风问题。

⒈ 干部制度的缺陷,特别是领导干部实行任命制,容易诱发非理性动机,是产生歪风的内在驱动力。

任何权力在其运行过程中,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是各级权力职责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也是权力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要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党的干部对上级党组织负责同对下级群众负责是一致的。与此相适应,在我们的这个政治体制内要有两个方面约束力,即来自上下两个方面的约束力,来保证这种责任的一致性。但是我们干部制度的任命制就很难硬性实现这两个方面的约束力。也就是说,任命制天然地存在着缺陷,就是两种约束力的不对称:“对上负责”是制度的强制规范,有组织任免的制约压力,这在制度中呈硬约束要素;而“对下负责”表现更多的是道义的抽象的要素,主要是以教育、自律为依托,呈软约束要素。这就很容易诱发被任命者产生“必须对上负责,可以不对下负责”的非理性动机。而且那种“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投机倾向,便会成为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正是这种缺陷诱发着干部不正之风的行为冲动。因此,现在已经提出:“要把干部的命运交给群众”。

实际上,中央十分重视,看到了这种干部制度的缺陷,不断着手干部制度的改革。《2001--2010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颁布,就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而2002年颁布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2003年出台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条例》细化了干部制度改革方向,并有了可操作性。当然关键要硬性落实,尽快弥补制度要素欠缺,按《条例》要求,扩大干部选拔任用的竞争度、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程度;要制定群众真正参与推荐、选拔、考核、评价、弹劾、罢免干部的具体、明确的措施并付之实施。这样将其制度化、规范化,使其“对下负责”的约束力由软变硬,因此形成不正之风不敢为也不能为的制度环境。⒉ 领导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党内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容易形成歪风蔓延的外在强制力。

权力运作过程中的上级决策、下级无条件执行的单向运作机制,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体制内具有十分强大的外在强制力。相反,反馈、矫正、制约等要素的欠缺或弱势,又使这种歪风在体制系统内,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蔓延扩散的势头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并且形成冲击波。在这种强制力的冲击下,即使不少干部在思想上能分清是非,但因种种原因难以顶住压力,而产生屈从和无奈。再者,管理机构庞杂,权力职能错位,上下沟通机制不畅等领导体制缺陷,也为不正之风提供了生成土壤和生存空间。

而对这种体制性的因素,加强党的工作作风建设,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那种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一定要改革。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来看:一是要注意弥补制度要素的欠缺,建章立规,形成以法制权的机制,不断压缩不正之风的生存空间,逐步铲除不正之风的生成土壤;二是要注意制度的运行机制的闭合性,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运行的通畅,并合理配置权力,使其适当分散和平衡,形成以权制权的机制,才能有效煞住不正之风。

⒊ 制衡制度不健全,特别是监督机制失灵,存在着对歪风直接制约的乏力和缺漏。

在任何民主政治条件下,原本属于大多数人的权力总是通过少数人来行使。这种权力所有和权力执行的分离,就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即权力凭藉个人意志和好恶来运行的越轨失范行为。解决这种失范行为不外就是权力所有者对权力执行者的有力制衡。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太薄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正是这种失范行为在工作作风上的反映。我们现有的监督制衡体系也在发挥作用,但在煞住不正之风的实效上仍远远不及人民群众的希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由于权力过大,监督制约不力和滞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歪风给党的形象和群众利益造成损害的同时,还进一步侵蚀毒化人们的思想,弱化干部的自律。当别人搞不正之风得到好处,一些人也会随之效仿。现实生活中的这种逆向激励和扭曲的示范效应,使多少干部放松自律,忽视了主观世界的改造,热衷于官场“技巧”,搞“庸俗关系”、“窥测风向”,整个价值取向扭曲变形,为私利和官位所累,逐步滑向腐败的深渊。权力制衡与监督是用以矫正权力的失范,并且防止这种失范的产生和发展作为基本职责。它是通过对权力行使情况进行考察评价、控制、约束和纠偏。一方面揭露、纠正和处理权力失范行为,另一方面引导和促使权力规范化。显然,改进工作作风,必须重视监督制约这一重要环节,要弥补制度欠缺、完善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到要素健全、职责明确、渠道畅通、措施有力、程序严密,真正形成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制度天网。

工作作风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是由于个人素质所决定的行为选择,这在任何社会条件下,都会发生。然而,歪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就说明个人行为选择与特定的社会体制密切相关。我们正是本着这种想法来探讨其发生的制度原因。但是我们确信,任何妄想借助体制的缺陷搞歪风邪气和腐败,那终究是要碰得头破血流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和法制的完善,共产党的与时俱进,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只要我们党还想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就一定是我们永远的选择。

参考文献:

①《爱猫扑.爱生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1年9月26日。

②爱猫扑.爱生活《在庆祝中日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

③爱猫扑.爱生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求是》2003年19--24期。

④《求是》2002年19--24期。

⑤http://www.xiexiebang.com.北京党建网,理论研究2002年4月。

第二篇: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管理研究方法论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讨论报告书

学 院: 题 目: 研究对象: 组 别: 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指导教师:

二O一二 年 十 月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讨论报告

一.内容摘要

教学效果是学校的生命线,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许多,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授课水平、教学设备、班级规模等。当然教学效果的好差很大程度是同教与学环节密切相关,教与学的过程中最活跃的主体是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出假设

假设教师授课水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备、班级规模、课程内容等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变量定义

1.自变量:教师授课水平

教师的讲课水平是教师在讲课时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课件、语言、教学风格等传授知识并被学生认可接受的能力。也跟老师的责任心有关,老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互动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中介变量:学生学习兴趣

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间接学习兴趣具有明显的自觉性。

3.因变量:教学效果

驾驭程度、学生的理解程度及运用能力。教学效果综合反映了教师对课堂信息的掌握程度、教师课堂的 4.控制变量:教学设备、班级规模、座位安排、上课时间等

教学设备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采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班级规模指的是上课的人数;座位安排前后左右安排,性别安插等情况;上课时间是上课的具体时间段及持续时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

5.调节变量: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及课程所要学习的内容,那些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并且内容丰富的课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变量间的关系

在教学设备、班级规模、座位安排、上课时间等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教师授课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授课水平高,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随之提高,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影响,一般丰富的课程内容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 变量模型化

教师授课水平(IV)→ 学生学习兴趣(MV)→ 教学效果(DV)

↑ ↑ 课程内容(EMV)教学设备(CV)班级规模、座位安排 上课时间等

六.总结

授课水平较高的老师;先进的教学设备;合理的班级规模、座位安排、上课时间等;丰富的课程内容;较高的学习兴趣,能产生更好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企业文化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文化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明确的价值观。是在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涵盖企业各个方面的管理准则和思想体系。

企业文化主要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

一般来说,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宗旨、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管理哲学、道德准则、企业口号等;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经营规模、运作方式、治理形式、人际关系、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利益分配等;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生产或服务、工作环境或厂容厂貌、技术装备、后援服务、人力资源、福利待遇等。企业文化作为一个观念系统,要传达到企业员工、社会和公众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将企业文化特质形成一个统一概念,必须通过个性化、鲜明的视觉形象(图形、图案)表达出来,在传导给社会才会更有效率、效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形象系统CIS。CIS主要由三个内容构成:企业理念系统MI、企业行为系统BI、企业视觉系统VI。

很多人认为,有了企业才会形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成功之后总结才形成的自己企业文化的模式。其实,企业文化的萌芽不自觉地植根于创办企业及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动机和观念中之中。

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经验总结分析,影响企业文化的因素众多,但至少有一下几个重要因素必须给予特别关注。

一是企业特征。企业主要属于哪个行业,哪个门类。那么该企业特征应反映在企业文化中。例如对制造业,强调“个人向上的资质”,即以人为本,自我实现,输出并实现技术、可信度、安全性、规模;对一般服务业,强调“对顾客的服务”;对传媒业、金融业强调“对社会的服务”。

二是企业家特质。实践已经证明,企业家对企业决定性作用毋容置疑。企业家特质、个人魅力、工作作风和经营哲学均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

三是国内国际企业文化新潮。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均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模式,并形成了一些流行概念。不难发现使用较多的概念有和谐、诚实、努力、敬业、信用、服务、责任、奉献、创造力、创新力、安全、满意等,不一而足。

四是追求独特模式。企业文化最忌流于形式,趋于雷同。应在大同小异的大背景下,刻意追求自身特有的、特点鲜明的企业文化。

五是长期形成。企业文化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时间潜移默化和渗透到心灵深处,通过不断培育才能成为企业员工的共同行为规范和共同意志。

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企业文化在企业的不断倡导下,以企业全体员工集体意识为基础,达到全企业的共识和认同,最终融合为全体企业人的默契、习惯和氛围才是最高境界。有时为了企业文化的深入人心,还必须进行“洗

脑”,强化企业文化的灌输教育及企业内亚态文化的整合。加强与企业政治思想、群工工作的紧密结合。甚至于注重调动和发挥有益的非正式组织的积极性。

第四篇:个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

个人在企业中归属感的影响因素

有效沟通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是“沟通、沟通、再沟通”,可见沟通在企业中的强大作用。对员工来说,员工通过企业内部的沟通来表达自己各种不同的情感,沟通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情感释放的情绪表达机制,而且还可以满足员工的社交需要。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形成在管理架构和同事之间的公开、自由、诚实、开放的沟通氛围。有效畅通的沟通渠道可以实现领导和员工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可以促进员工彼此之间思维的碰撞、感情的升华,从而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误会以及释放领导或员工产生的心理上的不满情绪。

因此,员工在有效沟通性的文化氛围中工作,不仅能够控制和激励员工的行为,实现信息的共享,而且能够使员工体会到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而对企业产生深深的依恋感和认同感,加深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公平

员工公平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对企业的认同度及满意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员工的绩效以及归属感的形成。公平性强调公正、公开,强调的是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出发,在遵循基本的行为准则的前提下对员工行为作出相应的评价。公平性文化满足员工的不仅仅是分配上的公平感,还包括程序公平感和互动公平感。分配上的公平感可提升员工晋升和报酬满意度,程序公平感带给员工的是产生对组织的认同和对组织的信任,互动公平感使员工对管理者产生信任感以及采取合作的行为态度,三者互相协调共同提高员工的公平感。

企业要建立公平性的文化,必须将公平观念融入企业的价值观,把对公平的追求体现在对价值的追求上面,为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的工作氛围,公平性越强,满意度越高,归属感也就越易形成。

创新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创新是赋予资源创造财富的新能力,使资源成为真正的资源。创新可以是对新事物的创造,还可以是对旧事物的改造,但创新打造的是企业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在于每一位员工的参与,将全体员工凝聚在企业的创新理念中,调动企业内、外部一切有利于创新的因素,在创新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企业员工在创新的过程中对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积极参与

创新的活动,发挥自身的创新潜能,在满足企业创新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员工在创新成功后带来的成就感,满足员工的自我实现需要。更重要的是,在创新失败后,领导应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安抚,鼓励员工继续保持和发扬积极创新的思维理念,为企业今后的创新做准备。员工在这种鼓励创新性的文化中,升华了对企业归属的情感。

领导示范

企业家的领导风格各有不同,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个性、气质、偏好等性格因素以及素质、修养等人格冈素融入到企业。由此可见,领导者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的示范性行为时时刻刻影响着员工。

从领导的两维理论上来看,可以将企业领导行为模式分为交换型领导行为和变革型领导行为,已经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变革型领导优于交换型领导。在变革型领导行为的过程中,领导者关心每一个下属的日常生活和发展需要,帮助下属以新观念、新看法、新思路解决问题,利用个人的魅力激励、唤醒和鼓舞下属完成组织目标,同时变革员工的工作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变革型领导者从领袖魅力、感召力、智力刺激以及个别化关怀四个方面满足员工高层次的需求,使员工产生了更大的归属感。

规范的习俗、礼仪

习俗和礼仪是企业的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塑造着企业的自我形象,员工在习俗礼仪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自觉地调整不符合习俗礼仪的行为,密切人际关系,激发工作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实现“人企合一”。企业习俗是企业员工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具有“软约束”作用,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规范企业员工的一言一行。约定俗成的习俗让企业的员工无不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大大地强化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家庭”情感,员工的归属感不禁油然而生。

企业通过会议、庆典等仪式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仪式中员工不仅受到价值观的潜移默化,而且可以满足他们聚集的心理要求,强化其群体安全感、价值感和自我存在感,使得员工对组织的依赖感、认同感大大增强,从而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因此,企业培育良好的习俗,精心设计、组织各种文化仪式活动,对于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价值观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财富”,它不仅可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引导消费者购买企业产品,而且能够对优秀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另外还有利于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爱厂如家的精神,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和

归属感,真正实现“我的心在企业,企业在我心中”。企业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广告、报纸、公关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也不仅仅是优质产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员工是企业形象的天然代言人,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把员工的理想、信念、利益、价值、需求与企业的整体目标进行整合,产生共同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一个和谐、共享、信任的文化氛甩,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进一步深化员工的归属感。

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造一个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要形成一个宽松、祥和、健康、文明的人际环境。领导与员工之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坦诚相待,员工与员工之间感情融洽、心心相通、配合默契,企业上上下下建立起人际沟通的良性循环,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地完成企业目标。要实现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统一在价值观上的认识。如果企业员工价值观认识基础一致,相互之间就能够彼此理解,彼此信任,消除彼此间产生的误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要在情感上协调好价值观。情感上的交流可以缩短员工间的距离,减少隔阂,建立融洽的关系,从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要实现价值观在行动上的一致。通过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形象、习俗、礼仪等价值观表现形式的调节,使员工不仅在思想上达到共识,更能在行动 上达成一致,最大限度地发挥共同价值观的影响力,实现员工彼此间的认同、对领导的认同,从而实现对整个企业的认同,产生“企业员工亲如一家”的感受,真正实现员工归属的需求。

第五篇:影响角色游戏因素

影响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

一、角色游戏中要有主题

角色游戏与其它游戏不同之处,首先就在于有主题(反映在名称上)。所谓主题,就是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周围人们的生活与活动中的一定动作、事件和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游戏名称。因此,主题取决于时代、地域、儿童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观察表明,某些角色游戏的主题无论在小、中、大班都会出现,例如:“娃娃家”、“医院”、“商店”等。主题的发展是从生活主题到生产主题,最后到社会政治事件的主题。这种顺序同儿童眼界的扩大、同儿童生活经验的增长有关。

二、角色游戏中的角色

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撇开自己,扮演角色,这要求达到一定的心理水平,即了解和认识成人的行动,能脱离成人行动进行概括,把头脑中已有的人物表象重新组合,能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扮演新形象。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儿童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游戏的实质在于扮演某个角色、创造新地位。如果是自己,那就不是角色游戏了。例如:幼儿扮演“妈妈”,可能是因为妈妈可以指挥家中其他成员;幼儿扮演“医生”,可能是因为喜欢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幼儿所扮演的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相比是高度概括了的,他们表现的是人物的典型言语和行为,是以幼儿自己的标准选择的。例如:“医生”只是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就什么也不问了。拿起听诊器听一会儿,一句话:“拿药去,吃了就好了”。“病人”一走,看病就结束了。而“病人”也不会对此提出异议,拿了药心满意足地走了。在现实生活中看病的许多细节,如:问病人的具体情况、各种检查、关照病人注意事项等都被省略了。这里表现的是概括化了的人物形象及主要活动过程,这与角色游戏的象征性特点是一致的,概括化了的角色就是现实人物的象征性代表。

三、角色游戏中的动作和语言

动作和语言是角色游戏中人物的基本行为方式。无论是小班幼儿简单的角色游戏,还是大班幼儿复杂的角色游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总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抱着一个“娃娃”摇摇拍拍,然后放下“娃娃”,拿件衣服或别的东西盖在“娃娃”身上,最简单的娃娃家游戏就完成了。或者幼儿对别人说一句:“我是妈妈”。于是,一个象征性人物就诞生了,一场角色游戏就此拉开帷幕。语言和动作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既是不可取代的,又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幼儿可以用语言来假设人物身份,假设情境,用语言规定特定的游戏情境,还可用语言来概括人物的动作,游戏的具体过程。另一方面,幼儿也可以用动作来表示人物的想法、感情,用动作完成游戏的一些情节。语言和动作成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相互作用的两种互相补充的主要方式。幼儿象征能力的发展为语言和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心理基础,随着象征能力的提高,语言和动作的概括性随之提高。

四、角色游戏中的物品

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角色游戏情节的丰富、人物关系的发展也与物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密切相关。人物间关系因物品而发生,如:“妈妈”借助“锅、碗、饭、菜”等完成角色的规定动作。物品数量的充足与否和物品使用的形式、种类如何影响着情节的发展。例如:幼儿先用积塑装插成一个小“蛋糕”,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为孩子过生日了。接着又用积塑装插成“电视机”,一家人就可以看电视了。一会儿又拆了“电视机”,装插成一架“照相机”,于是,一家人又可以出去拍照了。游戏的内容随物品的变化而显得多姿多彩了。物品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物品的主要特性是象征性,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使用的物品既可以是模拟物品,也可以是替代品,其中,象征性发挥着作用。例如:娃娃家里来了“客人”,当“客人”提出要打电话时,“爸爸”拿出一个插有吸管的空饮料盒,说是最新的“手机”,当“爷爷”提出要去看病,“爸爸”找出纸棍,让爷爷拄着拐杖出门。幼儿用言语或非言语的符号来表示具体的物品,物品的象征性也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替代品和符号物。

五、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指角色游戏进行的物质环境状况与心理气氛,它包括人和物这两大因素。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人物、物品及场所,同时还受到游戏者的影响,由不同的游戏参加者组成的游戏团体在心理氛围上也不是不同的。“娃娃家”中有“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等。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气氛是愉快的。但如果“哥哥”是任性的、“妈妈”是独断的,那么气氛就可能是令人不安的。另外,角色游戏的情境还受到角色游戏主题的制约。一旦主题确定了,情境也随之确定。不过,游戏主题只规定了情境的总趋势,情境的具体细节是受游戏开展的时间、空间及游戏者个体特点的影响的。如果空间狭小,“医院”只能有门诊,没有病床,或者看病的、挂号的、打针的挤在一起,“病人”、“医生”都草草了事。结果是“医院”里嘈杂一片。这样,尽管主题确定了,但情节不能展开,人物关系也就无从发生,角色游戏就只有形式而无甚内容可谈了。可见,情境与角色游戏的其它各种成分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综上所述,对角色游戏结构的分析使我们发现影响角色游戏的因素不少,而且影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两类。主观性因素包括个体的认知、模仿、象征等心理机制的发展水平、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个体的个性、性格特征等。一个活泼开朗的幼儿去“商场”做“营业员”,她主动招呼“顾客”,热情为之服务。游戏开展得热烈而丰富。反之,一个性格内向、孤言寡语的幼儿做“营业员”,只会消极地等待“顾客”的到来,并按“顾客”的命令行事。游戏便会缺乏生气、情节贫乏。具有初级象征能力的小班幼儿是无法在大班 幼儿的“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的,只能充当“弟弟”、“妹妹”的角色。影响角色游戏的客观性因素包括幼儿的年龄、性别、游戏的空间状况、时间长短、物品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等。如果游戏空间狭小,则游戏内容受到限制,且易引起混乱、争吵;如果时间仓促,则游戏情节不能充分展开,人物关系得不到体现;如果物品材料短缺或种类单一,则不利于幼儿发挥想象和创造,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关系表现就会受到限制。这些影响因素可能是平行地发生作用,也可能是交叉地发生作用。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正确地分析和利用这些因素,恰当地控制这些因素,从而在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下载败坏和影响党的工作作风的个人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初探(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败坏和影响党的工作作风的个人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初探(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食品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探究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并具体探究事物本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方面。总体来说,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主要有种植养殖遗留......

    大锻件热处理影响因素浅析

    大锻件热处理影响因素浅析 张功友 摘要:浅析大锻件热处理应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大锻件热处理,影响因素。 一、前言 尽管大锻件与中小型零件的热处理基本原理并无实质上的差异,......

    经济运行影响因素

    6.4.3热力系统的经济运行措施 热力系统方面影响机组运行经济性的因素,大多数是可控制、可调整的,而且 在短期就可以收效。这是它与汽轮机本体通流部分对经济性的影响不同点。 (1......

    影响学风的因素

    影响学风的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影响学风建设的五个关键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 学生因素 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都......

    员工福利的影响因素

    (1) 企业的影响因素 1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 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是影响员工福利较为宏观的因素。不同核心文化和战略会影响到企业的福利制度,并且对福利政策产生重要影响。“以......

    印刷质量影响因素

    影响印刷工艺正常进行的因素很多,如印刷设备、油墨、纸张等。其中纸张本身及使用方面的诸多因素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很大,以下我们就此问题做一分析。纸张本身的原因1.纸张的纤......

    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

    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1、兴趣 职业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类专业或工作所抱的积极态度。不同的人对于同一职业可能抱积极的态度,或者抱消极的态度,或者抱无所谓的态度。 2......

    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目标队李涛 我认为,导致执行力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态度问题。在执行落实中应付了事,“不作为”,“混日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