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徐绍史: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恰逢其时

时间:2019-05-14 22:1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7.徐绍史: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恰逢其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7.徐绍史: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恰逢其时》。

第一篇:37.徐绍史: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恰逢其时

2009年4月28日,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座谈会。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出席并讲话。徐绍史强调,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如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国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会有非常大的改观。土地整治是驱动农村需求的有效途径,中央要求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恰逢其时。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已经开展多年,实践表明:一是成效明显,净增了耕地,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提高了产能,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统筹了城乡发展,改善了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做法基本可行。体制上是政府主导、国土搭台、多方合作、农民参与;机制上规划引导、循序推进、因地制宜,“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三是认识比较一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统称为土地整治,实际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新的平台,同时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当前来看,这项工作对驱动内需会发挥积极作用,从长远来看就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总体来看,这项工作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了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一举多得、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如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国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会有非常大的改观。

徐绍史强调,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恰逢其时。当前是推进土地整治工作非常有利的时机。一是从中央的决策部署来看,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现在我国已经到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村的阶段。“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策部署、扩大内需、改善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土地整治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平台。二是从中央惠农政策措施看,大量的惠农资金都在支持农村建设发展,各地、各部门积极性也很高,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在加快推进,农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和能力在逐步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要整合资金,提高效率。三是从自身工作来看,国土资源部门承受着双重压力,面临着两难的局面。既要保障发展又要保护资源,也要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当前应该为中央分忧,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有更加直接、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措施,土地整治就是驱动农村需求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工作恰逢其时。

徐绍史指出,要深入探索,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现在需要解决部门协作、资金整合、政策支持、制度设计四个问题。一是争取领导,准确定位。要争取政府领导,整合部门力量,整合各项资金。国土资源部门的定位是搭建好农村土地整治平台。二是转变管理方式,搞好政策研究和制度设计。土地整治应该与农村土地管理改革联动,统筹考虑;要把权利、责任放下去,监督、管理抓起来,从审批走向监管;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合起来,统一部署;认真思考从项目实施向规模掌控和制度设计转变,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解决好新增耕地的权属、资源配置、经营方式等问题;要研究城市“三旧”改造和土地二次开发相应的制度措施。三是坚持全面探索、局部试点、封闭运行、结果可控。梳理具体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局部先行先试,形成制度成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农民,坚持探索土地利用的多样性,探索融资渠道,处理好依法依规和改革创新的关系。

鹿心社就落实徐绍史讲话精神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二是统筹整合,整体推进;三是把握关键,规范有序;四是以民为本,维护权益。他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努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扩内需、保增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徐绍史讲话: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

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

徐绍史

当前,经济运行初步企稳,扩大内需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然而,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和加深,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力度,同时要积极酝酿并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驱动内需的措施。我们要看到,近年来,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中央和地方集中投入大量涉农资金支持农村建设,以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又要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保稳定”。各有关部门也都在分头推进农村相关方面的建设。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地方特别是村镇和农户也在修路、盖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因此,抓住各地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良机,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更加有效地驱动农村消费需求,可谓正当其时。

多年来,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补充了大量耕地,提高了土地产能,优化了用地结构,改善了农村面貌

国土资源部组织开展土地整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十多年,有规划、有资金、有经验、有成效。2003年,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且每年下达补充耕地计划。根据相关规定,可用于土地整治的资金有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15%、耕地开垦费和复垦费,近几年全国合计每年约有1000多亿元。1999年至2008年,全国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4163.2万亩,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通过耕地整理,可新增耕地5%-8%,农田产出效力提高10%-20%。通过平整土地,治理沟渠,修筑田间道、生产路,农田生态功能进一步发挥,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2006年起,国土资源部先后在21个省(区、市)实施600多个试点项目,折旧面积将近40万亩。截至2008年9月底,实际完成158个项目,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下降100平方米左右。一些地方还带动耕地整理建成了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通过对农村散乱、废弃、闲置的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进行整理复垦,集中建设居民点,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约可净增耕地13%左右,促进了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了村容村貌。

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惠及了项目区群众,受到了热烈欢迎。事实上,各地已经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新平台。

将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结合,以更大的力度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就是以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田、水、路、林、村、房综合整治。主要做法是:一是开展农田整治。对耕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复垦,在新增加耕地的同时,做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建成集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集约化农业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为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二是推进村落整治。对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一起规划,一起建设,一起更新,建设现代新村。三是发展非农产业。在集体建设用地上,依法依规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让农民参与经营和开发。四是促进城乡互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仅仅增加建设用地流量,使农村一部分富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反哺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真正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良方,土地节约集约有增量,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有希望”。

农村土地整治,要注重统筹规划、整村推进、整合资金。一是统筹规划。有些地方打破思维定式,突破部门壁垒,优化资源配置,以编制村镇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田、水、路、林、村、房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生态用地,科学合理布局。二是整村(镇)推进。在规划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有条件的以镇为单位,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做到整治一个,改造一片,造福一方。三是集聚集约。通过农村土地整治,使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耕地增加、用地节约、布局优化、要素集聚的目标。四是整合资金。目前,中央和地方的惠民资金总量不小,问题在于要通过整合发挥综合效益。有些地方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记其功”的思路,把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小水利、以工代赈、农村扶贫、退耕还林、中低产田改造等各类涉地、涉农资金整合起来集中使用,综合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益。通过农村土地整治,村容村貌全面规划,基础设施综合配套,产业结构全面提升,要素布局优化调整。

农村土地整治,要尊重农民意愿、引入社会参与、确保农民受益、保持农村特色。一是尊重农民意愿。在运作模式、规模经营、旧房改造、新居建设、非农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要提供多种选择,让农民提前知情和全程参与,实行“阳光操作”,做到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后农民满意。二是引入社会参与。有些地方以政府涉农资金启动土地整治,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土地整治,同时注重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促进耕地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滚动投入,发挥涉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稳定的回报,使投资有回报,农民有收益,农业有发展,农村有进步。三是确保农民受益。在各地实践中,农民通过承包地转包、出租、入股等多种方式获得稳定的收入,在农业龙头企业务工获得工资收入,通过房屋出租、参与产业和商业经营还可获得一份收入,同时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并享有较好的公共服务,使城乡居民平等拥有发展权益,公平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四是保持农村特色。农村土地整治,不仅整治农田,整治农宅,而且配套建设公共设施,使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绿化、卫生院、文化站等公共设施有根本的改观,使公共服务落地新村,项目区的群众享受“城里人”的生活。通过农村土地整治,改造旧村,建设新居,要注重农村特色,保留传统的农耕文化和民风民俗中的积极元素,建设与城镇同样便利但风貌有别的现代农村,而不是建设像城镇一样的农村。

注重从项目实施向制度设计转变,使农村土地整治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平台

农村土地整治既有现实需要,也具有长远意义。从当前来看,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是扩大农村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农村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可进一步提升和释放农业生产力。另一方面,鼓励农民投工投劳,有助于缓解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当地农民获得多个渠道的收益,实现持续增收,提升消费能力。从长远来看,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矛盾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可引导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有利于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互补互助,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促进农业滚动发展,农民稳定增收,村容村貌更新,解决新农村建设“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等一系列现实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建设用地的流量,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压力,支持了城镇化进程。从我部自身看,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是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要求强化综合统筹的理念,加强职能协调,提高工作耦合度,形成工作合力。开展农村土地 整治,客观上要求把规划计划、耕地保护、节约用地、确权颁证等土地管理的各个环节、各种手段衔接、贯通,要求把征地改革、农地流转、宅基地管理、耕地保护等农村土地管理的各项任务汇集、聚合,这样就容易实现有组织、有引导、可控制地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升农村土地综合效益。另一方面,要求勇于探索创新,在宅基地管理和退出机制、集体土地流转、征地制度改革和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创新政策,形成一批新的制度成果。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正式写入2009年中央1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土资源部2009年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也已对“万村土地整治”工程作出了具体部署。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依靠地方政府主导,统筹各部门资源,才能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投身于这项工作,并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促进这项工作在各地以更大的力度得以实施。要考虑和鼓励多样性的探索,我们不仅要大力推动这项工作,还要把农民群众、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各种创意、创造、创新、创举不断地涌现出来,群策群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

第三篇:关于推进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进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我县正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的发展战略,走“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的发展道路。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是各类矛盾凸显期,其中以用地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现阶段的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是新形势下缓解我县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的有力举措,更是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现阶段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正面临着拆旧建新的资金来源单一,工作保障机制滞后,农民意识薄弱,搬迁农户生活安置困难等突出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面临的问题,切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工作,达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城镇得发展”的多赢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层实施

县、乡镇政府成立由党政领导挂帅,农办、国土、财政、建设、交通、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将该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和政府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等工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从而构建“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局面。

下移整治实施主体,强调明确乡镇、村为项目实施主体。鼓励以村为单位作为项目实施申报单位,重点选择搬迁成本低、班子工作能力强、农民搬迁意愿强烈的村。避免出现“代民作主”,“好心不能办好事”的情况发生,并注意维护农户的知情权、项目实施的监管权,以及明确土地的归属权。

二、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各乡镇要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条件和资金保障能力等情况,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民安置和房屋拆迁补偿办法》,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设立专项奖励或补助资金,对农民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和“一户多宅”的土地的农户进行奖励或补助。

始终做到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贯穿于农村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农民安置区、新村建设区人均建设用地不得大于100平方米。

三、整合涉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整合使用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清理涉农项目资金,建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的原则,投入项目区实施,注重把农田水利、道路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新农村农房建设、农业产业化等结合起来发挥效益。

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林权抵押融资信贷试点工作。对经济能力差自己无力进行建房安置的农户,可以以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权益作为抵押进行小额信贷,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农村综合整治自建房贷款利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减挂钩项目完成后,按照贷款协议归还贷款,逾期不还者通过财政体制从土地增值收益中予以扣还。

四、尝试指标区域交易,进入市场配置资源

我县目前整治项目的节余指标采取的是以县政府统筹方式,指标安排用于城镇建设用地。为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切实做到土地增值收益返还农民,建议在实行拆旧和建新置换节余指标的核实之后,按一定比例节余的指标交由县政府统筹,剩余的指标由整治区所在村集体自主安排,尝试建立指标有偿交易。

在县域范围内开展交易试点工作,建设用地指标的交易采取挂牌、拍卖等多种方式。建设用地指标的交易只允许一次交易,杜绝二次交易、转让,防止炒卖指标情况。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后,由指标供给方按成交价款的10%缴纳基础设施配套费。

交易平台依托于县行政服务中心交易中心。县政府对交易的指标价格进行区域定价,对交易基准价统一核定。对交易低于交易基准价的县土地储备中心实行保底收购。交易的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期按指标交易登记生效之日起2年内有效。在规定期限内未使用的,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按当年最低保护价统一收购。一定程度上变“代民做主”的政府主导农村宅基地整理方式为“农民自主”的市场运作。

另对计划指标的安排使用以及比例交由县统筹的城乡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于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表现优异的乡镇,指标的使用安排做到鼓励先进,科学规划。

五、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我县目前20亩以上种养大户600多家,其中100亩以上就有18家。年产茧量1500公斤以上的养蚕大户超过230户。土地流转已呈“星火燎原”之势,而规模的经营集中效益的最大化更需要土地股份合作社这一农村经营新体制的全面推行。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城乡各类经营主体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大力推广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以整治之后或无人耕种的耕地作为股份进行入股交由合作社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引进社会资金或自行资金投资经营耕作,耕作经济价值高销路好的作物从而达到生产规模化、作业技术化、利益最大化。农民每年从土地股份合作社收取股份合作分红(即地租)。

七、有效结合地灾搬迁、废弃矿山治理改善农居环境 我县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域,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64处。这些点的分布多在地势恶劣、居民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而地质灾害的防治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搬迁避让,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不仅在搬迁安置费用上有上级政府的地灾搬迁专项资金补助还有建设用地指标的追加。

重点开展农村废弃砖瓦场、露天开采矿山综合治理,争取上级治理专项资金。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方针有效结合土地开发复垦工程做好废弃矿山开发为耕地。有效结合土地开发专项资金与矿山治理资金于综合整治工作,消除矿山地灾隐患,改善农居环境。

八、统筹兼顾、因地制宜、规范实施

一是统一提供宅基地。由规划部门本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确定旧村改造、新村选址和建设规模,明确建筑标准。统一分配宅基地,按照审批的规划实施项目。

二是统一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统一建设新村道路、电网、上下水、电信、有线电视等公用基础设施。

三是统一配建公共设施。按照规划,统一配建学校、医疗卫生、敬老院、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和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农民的居住和出行条件。

四是统一新建房屋建筑设计。对新建的农民住房,按照整洁、大方、实用、合理布局的原则,统一建筑设计图纸,统一外观式样。新建住房必须两层以上,对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建设多层或小高层住房。

九、做好宣传加强帮扶,发挥中心村辐射作用 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新闻、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对整治工作中的先进个人、集体进行宣传表彰,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提高农民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信心,提高农民认识水平调动参与积极性,使更多的农民乐意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为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制定安置小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如出台安置小区来料加工扶持政策,各安置小区都要配套一定面积的来料加工场所,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深入开展下山搬迁农民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真正实现“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的目标。

三是利用中心村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安置小区建设。目前,我县449个行政村已调整为255个,其中2000人以上的村有25个。发挥中心村基础设施、交通便捷等优势切实发挥中心村对周边村的带动,加快乡镇脱贫小区、整治安置小区建设,引导农民向中村村集聚带动下山脱贫、农业产业发展。

开化县国土资源局

洪振中 吴德喜 联系电话:0570-6010562 手机号码:*** ***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第四篇: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上提出——加强统筹建用并举提速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规范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

11月9日上午,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会议的主题是观摩、学习上海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典型经验,回顾、总结近年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并部署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部信息中心领导小组组长徐绍史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他指出,信息化建设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规范和创新管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以加强统筹、建用并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运用科技手段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王世元主持会议。上海市副市长沈骏致辞。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信息办主任冀文林出席会议。会议还邀请了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

徐绍史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海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其主要经验在于系统设计、综合集成,建设了一个公开透明的交易市场,架构起一个覆盖地下、地表、地上的“数字城市”,运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加强监管监测,服务社会公众。他认为,上海市为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树立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徐绍史说,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社会公众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愈来愈高,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愈来愈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可以说,信息与现代传媒的迅猛发展是催化剂,社会和公众的期望要求是助推器。政府自觉应用信息化手段转变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又是一种内驱力。处于这样一种复合的内外联合的驱动形势中,信息化建设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针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徐绍史指出“成效要充分肯定,问题要认真解决”。他说,近年来,以“金土一期”和“数字国土”为依托,立足于网络、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等主要领域的信息化工作,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取得较明显的成效,突出体现在五方面:网络架构已经基本建成;各项应用建设不断深化和拓展;以“一张图”为基础的信息资源库初步形成;数据采集和监管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一支精通技术、熟悉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队伍。实践证明,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国土资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管理的规范和创新,增强了业务监管能力,提升了系统形象,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依然突出,体现在:统筹的力度不够,网络的覆盖面不宽,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够,数据的积累、更新、开发、利用跟不上,服务质量和效率还不高。

徐绍史强调,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化手段对国土资源管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要坚持规范和创新管理方式的原则。计算机网络技术最本质的内涵,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改变传统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工作方式,使公众能够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使政府机关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政府和公众之间能够通过网络实现沟通,同时向公众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是当前政府改革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从发展趋势看,必将进一步带动政府管理方式和机构改组重构的深刻变革。正是基于这么一种认识和判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规范和创新管理。只有从这个高度来认识,我们才可能有紧迫感,有自觉性。

第二,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这是信息化建设非常成功的经验,需要大家坚定不移地贯彻始终,否则信息化建设就会偏离方向。国土资源管理担负着参与宏观调控、强化监测监管,服务社会公众的艰巨任务,它愈来愈需要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的指导方针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两种现象:一是超越需求的技术主导倾向;二是满足不了需求的滞后的技术性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建设的机构和队伍首先要致力于捕捉和发掘需求。

第三,要坚持加强统筹、建用并举的原则。要注意克服来自理念和体制上的障碍和阻力,在加强统筹过程中,将中间桥梁的问题解决好、衔接好,避免分散、重复建设。建用并举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要适时并轨,这样才能保证应用不断推进,真正使整个信息化建设“统起来、连起来、用起来、活起来”,见到成效。

针对下一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任务,徐绍史指出,当前我们要总结好“金土一期”,明确任务,更好地实施“金土”二期,进一步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具体要抓好八项工作。第一,以“金土”二期为抓手,大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第二,抓好国土资源“一张图”的建设,形成核心数据库。第三,抓好办公业务网络系统建设。第四,抓好综合监管网络系统建设,形成综合监管的平台。第五,抓好门户网站和网站体系建设。第六,抓好网络建设。第七,抓好应用系统的整合开发和应用。第八,抓好地质信息服务的集群化产业化。

沈骏在致辞中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上海规划国土资源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分散建设进入到集成建设,集成共享的新阶段,基本形成了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运用、信息化环境联动发展的格局,为国土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十分必要的技术支撑。下一步,上海将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国土资源管理的融合渗透,在更高层面上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不断推进业务流程重组,拓宽应用领域,完善应用功能。

与会代表参观了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指挥监测中心。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等十家单位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成果展览。

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全国31个省(区、市)、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国家土地督察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以及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及信息技术部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王世元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现场会总结讲话中提出——以信息化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

11月10日下午,为期两天的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在上海结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王世元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信息化关系国土资源职能的创新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国土资源信息化要认真学习贯彻徐绍史部长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潮流,统筹规划,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不断开创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信息办主任冀文林主持会议。王世元说,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现场交流会,也是一次国土资源工作进一步完善思路、明确方向和任务的部署动员会。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总结交流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经验,分析形势,部署工作,主题集中,任务明确,很有特点,富有成效。特别是徐绍史部长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立意高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推进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系统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就学习贯彻徐绍史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新形势下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王世元提出三点要求。

王世元强调,要认真学习徐绍史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做好信息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认清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国土资源管理创新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深刻理解信息化在新形势下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中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要深刻理解部党组对十年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充分肯定,看到这些成绩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国土资源信息化事业。要深刻领会徐绍史部长讲话对当前信息化面临瓶颈问题的客观分析,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切实把信息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大力气切实研究解决这些突出问题。

王世元强调,要深刻领会徐绍史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关键环节。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在推进中发挥作用。“规范和创新管理方式”是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是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加强统筹、建用并举”是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这是对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定位和原则要求,必须始终坚持。国土资源信息化要有更高的站位,切实发挥其在“四个转变”中的支撑作用。

二是必须突出重点,在推进中统筹建设和发展。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以金土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一张图”、办公业务网络系统、综合监管

网络系统、门户网站体系、四级网络、系统整合开发与应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等七项重点工作,切实使信息化发挥统筹、联动、实用、快捷、准确的作用。

三是立足长远,在推进中抓好“十二五”谋划。各地要全面总结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开展信息化情况调研,准确掌握全面情况,密切跟踪国际信息技术发展动态。要适应新形势,按照这次会议精神,明确指导思想和长远目标,注重统筹衔接,不断完善总体技术体系和架构。

王世元强调,全面贯彻徐绍史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信息化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一定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领导班子要把信息化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摆上议程,与中心工作同步部署和安排,强势推进。一把手要亲自抓,亲历亲为,既挂帅又出征,切实解决信息化工作的经费、机构、人才等问题。要加强制度建设。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纳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中,使信息化成果从可用可不用变成必须用,从被动的用变成主动的用。要抓协调配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各司其职,协调联动,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支持者、实践者和执行者。业务部门要以信息化的理念思考和推进业务工作,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信息化建设,与技术支持单位沟通,在需求分析、系统建设和成果应用等方面负起责任,起到主导作用。

二要突出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必须开展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各地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剖析问题,梳理分析原因,围绕信息化统起来、连起来、用起来、活起来的要求,立足于整合联动,上下贯通,加强统筹规划。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加大规划的刚性约束,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三要搞好指导检查。部信息办要加强对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检查,抓好徐绍史部长讲话精神的分解落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检查,工作有落实。加强对信息化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系统用户的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水平。

四要广泛交流宣传。各地要以开放的思维,请进来,走出去,与兄弟单位建立横向联系,对其他地方好的做法,甚至是应用系统进行移植,资源共享,少走弯路,避免重复建设。特别是要注重避免超越需求的技术主导和满足不了需求的滞后的技术建设。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创造国土资源信息化良好发展环境。

国土资源信息化八项任务

这八项重点任务分别是:

一是以金土工程二期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要抓紧做好金土工程一期竣工验收。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着眼于电子政务对管理决策和服务的支撑能力建设,站在全局高度,设计好金土工程二期的总体框架。抓紧开展需求调查,编制需求分析报告。严格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立项程序,抓紧开展金土工程二期的立项工作。各地也要积极与当地信息化主管部门沟通,加快推进金土工程二期立项的相关工作。

二是积极推进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加强第二次土地调查等专项调查与数据库建设的统筹,按照统一标准加强数据的整合集成。建立数据汇交更新制度和共享共用机制,不断增加数量、扩展容量、提高质量,充分反映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潜力,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资源家底“心中有数”。对于支撑决策服务、监测监管和社会服务的各类数据必须集中汇交,并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及时进行数据更新,保持数据的现势性。三是抓好办公业务网络系统建设。办公业务网络系统建设的核心是网上办公,适时并轨,在线服务。这方面部机关本身的任务很重,部机关要带头。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要下大力气抓好全业务、全流程的网上运行,基于统一电子政务平台集成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尽快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级以上单位无死角,逐步向乡镇国土所延伸。

四是完善综合信息监管网络系统。要扩大业务覆盖面和地区覆盖范围,把包括用地审批、土地供应、土地利用、土地权属、补充耕地、探矿权、采矿权、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矿山开发利用统计、地质灾害、执法监察在内的资源状况、资源收益、管理行为等信息全部纳入监管平台进行监测、监控和监管,并以此为基础,加强数据综合分析和比对研究,有效服务于宏观调控。

五是建立国土资源网站体系。部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各单位、各专业网站,解决网站建设小、散、乱的问题,建立统一的对外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整合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对外服务网站信息,加强信息的汇总和统一发布,提高信息更新频率,建立更加实用的门户网站和服务社会的大窗口。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明年全面建立对外服务网站。六是加快四级国土资源网络建设。网络建设要尽快实现全覆盖,形成规模效应。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尽可能利用已有资源构建省以下的三级网络,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与主干网进行对接。省以下三级网络最迟于明年做到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向乡镇延伸。要用好网络资源,全面实行远程电子申报和信息直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推行视频会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七是加强应用系统的整合开发与应用。要通过强化应用,不断发现新的需求,带动系统的整合开发和升级改造,从而不断规范和创新行政行为。主管部门要做到强行推,业务部门要积极主动用,技术部门要做好支撑服务,三位一体,密切配合,才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把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转变过来。

八是推进国土资源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要借鉴上海等地的经验和做法,凡有条件的,都要整合地下、地表、地上等各类国土资源信息,创新服务方式、集中显化成果。面向不同层面用户需求,提供数据服务,逐步形成权威的信息产品。加快馆藏成果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土地登记信息等资料的数字化建库工作。对于社会影响大、各行业有广泛需求的国土资源调查成果,适时开展数据产品的分发服务。当前,要重点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和地籍信息查询服务。

第五篇:关于推进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于推进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现阶段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是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全面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新形势下缓解我县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加强耕地保护的有力举措。

然而现阶段我县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正面临着拆旧建新的资金来源单一,工作保障机制滞后,农民意识低下,搬迁农户生活安置困难等突出问题。笔者认为要解决面临的问题,切实推进农村土地综合工作,达到“政府得土地,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城镇得发展”的多赢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探索创新机制

县、乡镇政府成立由党政领导挂帅,农办、国土资源、财政、建设、交通、农业、水利、林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将该项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和政府耕地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与新农村建设、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等工程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构建“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局面。

研究制定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奖励或补助办法,设立专项奖励或补助资金,对农民自愿退出闲置宅基地和“一户多宅”的土地的进行奖励或补助。同时严格审批制度,杜绝“一户多宅”。

下移整治实施主体,强调明确乡镇、村为项目实施主体。鼓励以村为单位作为项目实施申报单位,重点选择搬迁成本低、班子工作能力强、农民搬迁意愿强烈的村。避免出现“代民作主”,“好心不能办好事”的情况发生,并注意维护农户的知情权、项目实施的监管权,以及明确土地的归属权。

二、整合涉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整合使用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清理涉农项目资金(如省分成和地方留成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土地复垦费及其它涉及资金),建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账管理、统筹安排”的原则,投入项目区实施,注重把农田水利、道路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新农村农房建设、农业产业化等结合起来发挥效益。

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林权抵押融资信贷试点工作。对经济能力差自己无力进行建房安置的农户,可以以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权益作为抵押进行小额信贷,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农村综合整治自建房贷款利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减挂钩项目完成后,按照贷款协议归还贷款,逾期不还者通过财政体制从土地增值收益中予以扣还。

三、尝试指标区域交易,引入市场配置资源

我县目前整治项目的节余指标采取的是以县政府统筹方式,指标安排用于城镇建设用地。为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切实做到土地增值收益返还农民,建议在实行拆旧和建新置换节余指标的核实之后,按一定比例节余的指标交由县政府统筹,剩余的指标由整治区所在村集体自主安排,尝试建立指标有偿交易。

在县域范围内开展交易试点工作,建设用地指标的交易采取挂牌、拍卖等多种方式。建设用地指标的交易只允许一次交易,杜绝二次交易、转让,防止炒卖指标情况。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后,由指标供给方按成交价款的10%缴纳基础设施配套费。

交易平台依托于县行政服务中心交易中心。县政府对交易的指标价格进行区域定价,对交易基准价统一核定。对交易低于交易基准价的县土地储备中心实行保底收购。交易的建设用地指标使用期按指标交易登记生效之日起2年内有效。在规定期限内未使用的,由县土地储备中心按当年最低保护价统一收购。

一定程度上变“代民做主”的政府主导农村宅基地整理方式为“农民自主”的市场运作。

另对计划指标的安排使用以及比例交由县统筹的城乡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于在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表现优异的乡镇,指标的使用安排做到鼓励先进,科学规划。

四、尝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多种流转模式

一是本着“一户一宅,面积法定”的原则,对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一户多宅”占有的宅基地,由村集体有偿收回,统一采取由村集体以土地年租金的方式,将宅基地让渡给需要使用的企业或个人。

二是适度放开农村宅基地二级市场,规范宅基地隐形流转。其主体范围可扩大为所有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和那些因祖传继承拥有宅基地的城镇居民,将闲置宅基地转让给需要的村民。

三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鼓励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被列为撤并村的村民,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实施“以宅基地换房”,迁入小城镇居住,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耕,增加复耕指标。

四是在有条件的乡镇,可将农村宅基地征为国有,划拨给农民建房,也可以由政府以公开出让(招、拍、挂)等形式出让给单位和个人,从收取的土地出让金中提留大部分返还给村集体用于新农村建设。

五、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坚持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城乡各类经营主体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试点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民以整治之后或无人耕种的耕地作为股份进行入股交由合作社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引进社会资金或自行资金投资经营耕作,耕作经济价值高销路好的作物从而达到生产规模化、作业技术化、利益最大化。农民每年从土地股份合作社收取股份合作分红(即地租)。

六、有效结合地灾搬迁、废弃矿山治理改善农居环境 我县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域,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64处。这些点的分布多在地势恶劣、居民基础设施简陋的地方。而地质灾害的防治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搬迁避让,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不仅在搬迁安置费用上有上级政府的地灾搬迁专项资金补助还有建设用地指标的追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县财政资金紧缺的局面,也能消除地灾对居民的威胁。

重点开展农村废弃砖瓦场、露天开采矿山综合治理,争取上级治理专项资金。按照“宜地则地、宜林则林、宜渔则渔”的方针有效结合土地开发复垦工程做好废弃矿山开发为耕地。有效结合土地开发专项资金与矿山治理资金于综合整治工作,消除矿山地灾隐患,改善农居环境。

七、做好宣传加强帮扶,发挥中心村辐射作用

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新闻、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对整治工作中的先进个人、集体进行宣传表彰,提高农民认识水平调动参与积极性,切实转变农民思想意识,使更多的农民乐意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

二是制定安置小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如出台安置小区来料加工扶持政策,各安置小区都要配套一定面积的来料加工场所,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深入开展下山搬迁农民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工资性收入。真正实现“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的目标。

三是利用中心村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安置小区建设。目前,我县449个行政村已调整为255个,其中2000人以上的村有25个。发挥中心村基础设施、交通便捷等优势切实发挥中心村对周边村的带动,加快乡镇脱贫小区、整治安置小区建设,引导农民向中村村集聚带动下山脱贫、农业产业发展。

开化县国土资源局

洪振中 吴德喜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一日

下载37.徐绍史: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恰逢其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37.徐绍史: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恰逢其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