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铭同志在全市“富春山居美丽乡村”创建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2 18:4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锦铭同志在全市“富春山居美丽乡村”创建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锦铭同志在全市“富春山居美丽乡村”创建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张锦铭同志在全市“富春山居美丽乡村”创建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

张锦铭同志在全市“富春山居美丽乡村”创建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二○一一年七月十九日)

今天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富春山居美丽乡村”创建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目的是通过现场会的形式,使大家能够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目标,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上午我们现场考察了新登镇昌东村和湘溪村、洞桥镇洞桥村、万市镇新民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情况,刚才湖源乡窈口村、高桥镇洪庄村、洞桥镇董湾村和万市镇作了大会发言,他们的做法都很有特色和成效,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的典型。下面,我讲三个方面:

一、理解目的意义

近几年,富阳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面貌、配套设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与城市相比,我们的农村仍然比较落后。一是布局比较分散。我们有些村的农居是沿路或沿溪建设的,零零散散达5至6公里。二是建设比较无序。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地形的不规整,我市大部分村的农居建设都比较无序,造成污水处理管网等基础设施难以配套。三是环境比较脏乱。近几年,市政府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深入开展了清洁城乡等活动,并对欠发达乡镇拨付人均每年25元的卫生保洁补助费用,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市农村的环境状况与新农村的要求,与群众的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就是要使目前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使富阳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比翼齐飞。我们有些村对这两项工作的认识比较到位,工作开展的比较早,效果非常明显。像今天参观的万市镇新民村,以前也是一个村庄建设比较落后的村,也没有多少集体经济收入,但是他们就是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这个抓手,这几年的变化特别快,村庄建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据了解,市政府已经支付给新民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补助费用达到2000多万元,村委会议室、村民广场和溪渠整治等大部分项目都是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获得政府补助资金而建设的。

另外,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也是破解当前和今后农村建房矛盾的根本途径。今年省下达给我市的建设用地指标只有1714亩,但按照富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每年至少需要5000亩的土地指标,其中1500亩左右要用于经营性土地,以此来保障我们政府项目建设和民生改善的资金需求;2000亩左右要用于产业用地,包括产业平台建设和工业、服务业发展;另外还有1000亩主要是用于公共设施建设,包括学校、医院、农居,等等。土地资源已经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最富贵、最稀缺的资源。最近,市国土局对我市农村人均占地面积进行了统计,并且作了杭州市七县(区、市)的比较。从统计比较情况来看,富阳现在农村人均占地达到218平方米,萧山区经济比我们发达,但他们人均占地只有183平方米,余杭是168平方米、临安167平方米、桐庐181平方米、建德167平方米、淳安124平方米。我们农村人均占地面积最大,这就说明我们有潜力,如果我们农村人均占地面积达到萧山的水平,我们就可以节约出26000亩土地;如果达到余杭的水平,我们就可以节约出土地37000亩。所以,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首先要让大家了解我市农村土地的现状,理解我们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目的,使大家都能够理解、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土地

综合整治工作,并通过扎扎实实开展好这两项工作,使我市农村面貌能够有大的改善,农村生活品质有大的提升,农村集体经济有大的发展,同时,达到节约土地的目的,有效解决农村建房的实际矛盾。

二、把握总体要求

今天已经把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初稿)发给大家,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研究,提出宝贵意见,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并尽快行文印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觉得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布局集聚。按照杭州市的要求,中心村的自然村不能超过3个,并且要有一个重点区。只有农居布局集聚了,一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才能配套。

二是规模适度。根据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农村居住人口肯定是越来越少的,大部分年轻人为了更大的发展将会到城市工作和生活。所以,在村庄规划时,村庄规模不能有大的增加,除非是集镇型的中心村。

三是设施配套。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每个村都能有服务中心、商业设施、阅览室、警务室以及自来水、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设施,使农村的这些设施能够类同于城市,并且要让农村有更好的生态环境。

四是村庄美化。要对村庄的主要立面、电线杆、电视杆进行整治;对农户的辅房进行美化,使之符合村庄的整体规划,并且今后新建的农居和核心区块不允许有辅房;对一户多宅的,要按要求坚决予以拆除。

五是土地节约。要用土地节约来换取村级项目的建设资金。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将对通过土地整治节约出的土地给予40+5万元的补助,并且如果是实施农村公寓化安置的,每亩再补助5万元。我们希望通过这样大的力度,来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使村庄的集聚水平更高,设施更完善。我们要求人均占地100平方米以上的村庄节约出的土地要不低于10%,一般达到20%,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杭州市下达的5年时间完成18000亩的复垦任务。

六是群众满意。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使农村更和谐、群众更满意。如果有个别村的老百姓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要求整治的愿望还不够迫切,我们可以暂缓实施,并要通过其他村的示范效应来逐步带动,从而推进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开展。

三、加大推进力度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将把新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要集中力量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只有把新农村建设好了,才能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市的富裕阳光。

一是抓紧完善细则。美丽乡村村庄建设的标准、项目的立项与验收、建设规费的减免、资金

补助的政策、土地指标的落实等内容要尽快予以明确,特别是农村公寓房建设的质量、安全、验收都要按标准来实施,使农村公寓房的质量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让群众满意。

二是加快村庄规划。市规划局等部门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全市287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并且规划编制一定要坚持统一的标准。目前,32个中心村的初步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但是从规划文本来看,我认为,规划的集聚度不够高,核心区块也不够突出。我们要求今后中心村的农居建设、公共设施配套、幼儿园等基本上都要集中在核心区块,对其它地块要进行严格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集聚和节约土地的目的。

三是强化典型引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全市已经涌现出一批很好的典型。例如,洞桥镇小坞村,克服山区地少的困难,在其他村购买宅基地建设农村公寓住房,已从试点到全面推开,村庄集聚度大幅提高,一些公共设施得到逐步完善,成为了山区推进农村公寓化安置的一种很好的模式。大源觃口村,能够坚持在原先的土地上进行村庄有机更新,实施滚动开发,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使村庄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还有万市镇新民村、洞桥镇文村村等,都是一些很好的典型。我们要强化典型引领,通过典型的示范来带动其他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始终认为,基层最富有创造力,因为只有基层的干部最了解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又符合老百姓意愿的安置模式,既达到目标,又让群众满意,最终又能使村集体经济得到大的发展。

四是保障资金供给。研究出台美丽乡村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政策时,我们估计一年需要的资金达到10-15亿元。从目前来看,由于村庄规划没有全部编制完成,导致许多项目无法实施,今年估计用不了这么多资金。但是,一旦规划确定以后,只要大家能够按照规划的要求,达到建设标准,政府一定按照时间进度足额拨付资金,并且还要进行奖励。

五是严格考核奖励。“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力度,特别是对农业生态型乡镇,考核的重点将集中到村庄建设、生态保护、农业发展、社会和谐四个方面上来,提高搬迁农户、复垦土地等专项工作的考核分数,使我们的农业生态型乡镇的专项分数与发达乡镇、平台建设的乡镇相比不处于劣势,甚至还有优势。另外,我们也要加强对村支两委的考核,因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干部是关键,只有村支两委的责任心强、凝聚力高、战斗力强,才能充分发动群众投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才能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好的效果。

今天,我就代表市四副班子向大家提这些要求,希望乡镇(街道)、村支两委和规划、农办、国土、发改、建设、财政、水利等职能部门,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切切实实抓好落实,并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共同努力,能够使村庄面貌能有大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能有大的提升,真正把我们的农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够使城市化和新农村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第二篇:张锦铭同志在全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张锦铭同志在全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者:信息中心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10-20来源: 信息中心

张锦铭同志在全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

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二○○九年十月十五日)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好事,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通过各级各部门近年来的共同努力,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的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已基本建立,参保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卫生服务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农村居民医疗负担得到减轻,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肯定。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为此付出艰辛劳动的所有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方仁臻副市长作了一个很全面的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今年我市城乡合作医疗的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了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讲得很具体、很到位,我完全赞同。大会还表彰了2009年我市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的先进单位,富春街道和场口镇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我代表市政府

与有关单位签订了工作责任书,希望大家按照会议的要求,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再简单强调三点意见:

一、认识务必到位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实事工程、民生工程。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分别就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战略性思路、近期目标和具体规划,明确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 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这不仅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共享 改革发展成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在今年9月初召开的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省长吕祖善提出要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 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从我市的情况来看,尽管近几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和合作医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 定的差距,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对此,全市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做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完善机制、优化服务,全面落实上级和我市的各项措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需求,不断提升医疗保障的服务水平,推动我市医疗卫生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任务务必完成关于2010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的目标任务,刚才方仁臻副市长已经作了全面的部署。概括起来,就是“三个确保、两个提高。”三个确保:一是要确保农村居民参保率达到99%以上,城镇居民参保净增10%以上;二是要确保资金到位,按照筹资额260元/人测算,2010年预计筹资总额为1.4亿元,其中市财政预计拨付7600万元,乡镇(街道)财政预计拨付2100万元,个人缴费从50元/人增加到80元/人,这些资金要确保如期到位;三是要确保时间进度,参保缴费工作必须在今年11月15日之前完成。两个提高:一是要提高报销待遇,具体的报销标准今天的会议资料已经明确;二是要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简化手续、增加网点、改善设施,进一步加快村(社区)卫生站建设。

三、责任务必落实

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这项实事工程、民生工程办好办实。

一要落实乡镇(街道)责任。乡镇(街道)是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的实施主体,务必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宣传发动、任务落实四个到位;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包村包组包户,层层分解责任,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确保群众个人缴费部分的按时足额完成;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要认真摸清底数、掌握情况、严格把关,让每一个符合参保条件的城乡居民都能够享受合作医疗保障。

二要落实部门责任。市劳 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各项管理、监督和实施等工作,积极提高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能力;市卫生、药监部门要 完善医药卫生资源配置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价格、质量的全方位监管,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 卫生服务;市财政部门要按实际参保人数,做 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资金和医疗救助资金的及时拨付;市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对农村五保户、贫困农民、残疾人家庭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给予资金扶持,最大限度 地减少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市教育部门要做好在校学生的合作医疗宣传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保;市宣传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要采 取多种形式宣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政策,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合作医疗。

三要落实监管责任。一 是要切实加强对基金的监管。市劳动保障及财政、审计等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合作医疗资金管好、用好,防止出现资金不合理使用或被挪用、浪费等现象; 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障基金安全运行,确保及时支付农民医药费用的补偿款,确保合作医疗的每一分钱都用在老百姓的身上。二 是要切实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严控医疗消费不合理行为,规范和完善医药费报销的管理办法。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事工程、民生工程。希望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加强领导,落实举措,扎实工作,真正把这件造福人民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主题词:社会保障合作医疗△讲话

分送: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协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市长助理,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副主

任,市委各部门,市纪委,市人武部,各乡镇人民政府,各

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各群众团

体,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

院,市各民主党派。

富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9年10月16日印发

第三篇:张彤同志在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张彤同志在四川省

“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登菊常委,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德阳召开四川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现场推进会,目的是全面总结近年来我省各级团组织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创新举措,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省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登菊常委在百忙中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登菊常委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推进和深化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下面,我就我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党政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参与,关爱工作成效明显

自去年以来,由团省委牵头、联合相关厅局开展的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省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该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伟大实践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各级党政重视,关爱工作形成合力。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农村留守学生十分关心,高度重视。省委青林书记在今年3月对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5月又在省委工青妇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对开展好该项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并多次深入基层看望慰问农村留守学生,对关爱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政府巨峰省长高度重视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对关爱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亲自关心留守学生爱心基金募集事宜。登菊常委等省领导先后多次对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还多次专程看望慰问留守学生,调研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对关爱工作进行指导。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13家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各成员单位立足自身工作职能,积极主动开展关爱工作。各级公安部门将留守学生权益保护纳入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探索形成了“三查四有五定期”留守学生管理办法;教育部门不断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文化部门开展了“送电影进留守学生之家”活动;劳务管理部门和劳务培训机构将家庭教育纳入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内容;妇联组织广泛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关工委开展了万名“五老”关爱留守学生活动。全省各地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由党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工作议事机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关爱工作深入开展。成都、泸州、内江等地将关爱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考核评估体系;德阳、绵阳、达州、巴中、乐山、雅安、资阳等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关爱工作作出批示并参加相关活动;巴中、遂宁等地明确要求各级机关干部带头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德阳、遂宁、广安、眉山、南充等地切实落实人员、经费、措施保障;绵阳、内江、宜宾等地还制定了考核激励办法,专门成立督查组进行检查落实。成都市建立起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工作责任制,将留守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德阳市委、市政府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每年设立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及对关爱留守学生的教职工的相关费用。遂宁市专门从市财政划拨2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关爱工作。全省初步建立了“党政主导、团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面活跃的工作格局。

(二)实施项目运作,爱心基金不断壮大。团省委按照“工作活动化、活动项目化、项目社会化”的思路,创新活动方式,打造活动品牌,增强工作实效。针对留守学生现实需求,精心策划“因为您,灯亮了”——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系列主题活动,向社会公开推出了“留守学生流动爱心书屋”、“看看父母打工的地方”、“留守单亲母亲培训基地”、“留守学生体育活动中心”、“留守学生奥运行”等11个公益项目。以公益活动项目为统揽,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面向社会募集关爱资金,整合关爱资源,拓展关爱项目。今年9月,全省“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再获900余万元捐赠,其中省电力公司捐赠的400万元和蓝光集团捐赠的400万元将全部用于“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省体育局捐赠的体彩基金100万元将建设留守学生体育中心。另外,四川出版集团向21个市(州)各捐建了一个留守学生流动爱心书屋。截至目前,四川省留守学生爱心基金已累计募集达2700万元。全省各市(州)也不断加大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为关爱工作提供资金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1个市(州)共筹资1.15亿元,用于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

(三)加强阵地建设,活动平台有效搭建。团省委及时出台《全省留守学生之家建设标准》,对各种设施、项目和指标进行了细化明确。全省各市(州)按照社会化招标、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思路,切实加强阵地建设,积极搭建关爱工作平台。绵阳市募集资金20万元,通过依托学校建家、依托城镇单位建家、依托社会组织建家、依托村支两委建家、依托代理家庭建家等五种模式,建成“留守学生之家”112个。遂宁市下发了《全市“留守学生之家”示范点建设指导意见》,采取部门联建、社会援建等方式,在学校、乡镇、社区、村建立“留守学生之家”示范点151个。巴中市要求市级各部门分别在扶贫联系村建一所“留守学生之家”,并达到有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脑等“六个一”标准。中国移动四川德阳分公司为全市55个“留守学生之家”示范点,分别赠送了一部IP商务电话,而且专门制定了话费优惠政策,保证留守学生能够定期与父母打通亲情电话。截至目前,全省“留守学生之家”达到1700余所。

(四)强化队伍培育,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全省各级团组织结合实际,相应建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并按照思想品质好、综合素质高、热心关爱工作的标准,采取公开招募、项目招标等方式,以大学生志愿者、“五老”志愿者、机关干部、教师、医生、法律工作者为重点,在全省招募了近11万名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关爱队伍。各级各类志愿者针对留守学生在心理、学习、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实际需求,通过结对帮扶与流动服务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学习辅导、法制宣传、健康体检等活动,为留守学生排忧解难,使他们“幸福留守、快乐成长”。为进一步扩大关爱队伍,提升关爱工作水平,团省委在省关爱行动领导小组13家成员单位的基础上,又积极吸纳省青联、省青企协、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省电力公司、蓝光集团、成都传媒等60余家社会团体、企业及媒体,组建了“四川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爱心联盟”,全面整合社会服务力量,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为该项工作的扎实推进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五)加大宣传力度,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加大工作宣传,选树关爱典型,是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学生良好社会环境的有效方法。全省各级团组织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紧密合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关心、支持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团省委组织专门力量,以创作留守学生主题曲、制播公益宣传片、刊登公益广告、发送公益短信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宣传工作交叉覆盖。通过宣传“香港华人置业留守学生之家”公益项目招标、“因为您,灯亮了”——致全社会的公开信、“与爱同行”——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系列主题活动、“快乐暑期,幸福留守”等活动,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亮点。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省开展了“留守学生自强之星”、“留守学生关爱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反响。

(六)探索机制创新,工作开展更加规范。团省委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关爱留守学生各项工作之中,努力实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通过建立“留守学生之家”申报制度,推出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系列项目,解决阵地、队伍和运行保障等困难,积极探索建立了资源整合长效机制;按照“多重覆盖,交叉重叠”的原则,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培训等制度,加强基层志愿者组织和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了齐抓共管长效机制。各市(州)普遍制定了《“留守学生关爱行动”志愿者招募与管理暂行办法》、《“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条例,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举措。

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扎实推进,在全省上下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服务了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近百万留守学生从中受益;推动了劳务经济的健康发展,务工人员得到有效的亲情服务;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了机关干部的作风转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带头结对帮扶留守学生,把“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落在了实处;锻炼了团干部队伍,各级团干部服务大局、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提高。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纷纷聚焦我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经济杂志社等多家中央媒体近期赴川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在全社会形成了关爱帮助留守学生、关注支持关爱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服务力度,推进关爱工作深入开展

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是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界更大程度的支持、更大范围的参与。针对各地工作推进尚不平衡,志愿服务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整合社会资源力度有待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措施,按照活动阵地广覆盖、关爱活动经常化、关爱工作可持续的目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完善机制,注重实效,不断将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推向深入。

(一)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留守学生之家是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主要阵地和有效依托。目前,我省虽已建设留守学生之家1700余所,为农村留守学生提供了集中、安全的学习、生活和娱乐场所,但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覆盖不广、建设不规范,功能单一等问题。下一步,一是要进一步规范留守学生之家的申报建设机制,明确申报主体和申报流程,通过招标、投标、评标等规范环节,合理规划留守学生之家在全省的分布,杜绝资源浪费,提高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二是要进一步规范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管理机制,采取统一购买、物流配送的方式,规范留守学生之家电视、电脑、DVD、电话等硬件设施的配置。各地要做好“建家”的选址、人员配备、设施配套、健全制度等工作,确保“建家”质量;三是要进一步规范留守学生之家的目标考核机制,各市(州)和县级团委要做好指导、督促工作,有效发挥留守学生之家的阵地依托和辐射作用。团省委每年将评选优秀留守学生之家,直接给予经费支持。四是要进一步拓展留守学生之家功能。各地要立足实际,摸清本地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立足实际需要,发挥各自优势,既切实满足农村留守学生需求,又为留守学生之家日常运营增添部分保障。

(二)加大培训,进一步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各地要以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抓手,为农村留守学生提供有效的亲情关爱。一是要进一步扩大志愿者队伍,通过宣传发动和典型引领,面向全社会,积极招募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志愿者,特别是要招募医生、教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专业志愿者为农村留守学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二是要培育一支志愿者骨干力量。通过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现场推进会、志愿服务论坛、学习考察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等形式,加强对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工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一支文化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组成稳定、富有爱心的志愿者骨干队伍。重点要依托四川省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五老”志愿者、青联委员等,积极开展结对服务、流动服务。三是要加快关爱志愿服务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主动协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关爱志愿服务立法准备工作,规范关爱志愿者的招募流程、管理制度、志愿服务形式,完善志愿服务的接力机制,推进关爱志愿服务的规范化、法制化、长效化。

(三)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是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重要保障。要继续加大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项目化、社会化运作力度。一是要充分运用社会化、市场化的工作方式。依托专业策划机构,开发新的关爱项目,有针对性的募集社会关爱资金,提高社会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农村留守学生所需与社会所能的有效对接。二是要积极发挥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爱心联盟的作用。有力整合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等团属资源,积极吸纳各类大中型企业、志愿者组织、慈善机构、新闻媒体、法律服务机构,搭建关爱工作新平台,畅通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协调渠道,增强整合资源的广泛性、实效性,真正实现与社会的“优势互补、互动双赢”。

(四)精心组织,进一步深入开展关爱活动。全省各级团组织要立足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薄弱环节,从农村留守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精心策划、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关爱活动。一是要实现关爱活动长效性。要广泛开展“温暖的大年三十”、“爱在中秋”、“爱心大接力”、夏令营、冬令营等系列关爱活动,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幸福留守、快乐成长”;二是要提高关爱活动的针对性。针对农村留守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突出关爱重点,明确关爱任务,确保关爱活动取得实效。如针对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失衡的问题,开展农村留守学生书信大赛,鼓励他们说出心里话,与身边的小伙伴、志愿者交流沟通;针对农村留守学生安全失保的问题,开展模拟小法庭、我是小大人等自护体验活动,增强农村留守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能力;针对农村留守学生文化生活贫乏的问题,广泛开展送电影进留守学生之家、好书好剧伴成长、走进科技馆等活动,开阔的他们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品质。三是要突出关爱活动的经常性。将中长期关爱项目与短期服务、集中行动和分散服务、大型活动和小型服务、即时行动和日常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关爱工作经常化,既提高关爱活动的社会影响,又保证农村留守学生切实受益,让关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三、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确保关爱工作取得实效

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重在实效。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结合各地实际,创新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农村留守学生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农村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广大农村一代人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各级团组织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我们在解决留守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落实省委领导指示、深入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目标责任管理,要进一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做到领导工作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以富有成效的工作开展,推动关爱行动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进一步发挥好团组织的宣传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团属宣传阵地,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访报道,大力宣传基层团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要积极协调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专题、专栏等形式,为关爱活动营造强大声势、良好氛围;要突出重点,加大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的宣传,注重专题策划和深度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学生、关心留守学生、支持留守学生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关爱农村留守学生,需要发挥各方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推进。要坚持“工作活动化、活动项目化、项目社会化”的理念,借助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探索各具特色、符合留守学生需要的工作模式,形成推进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整体合力,让广大农村留守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实惠。各级团组织要定期向党政领导汇报留守学生工作,积极争取党政重视和支持;要充分整合团内资源,发挥组织优势,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加大活动项目包装策划,细化活动工作方案,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拓宽资源整合渠道,动员和争取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关爱行动中,更好地服务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

(四)完善机制,强化保障。要加强调查研究,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寻找对策,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要以实现“广覆盖、经常化、可持续”为目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一套体系完整、内容全面、易于操作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长效机制。要努力解决阵地、队伍和运行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实现阵地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要建立规范管理长效机制,把制度建设贯穿在关爱留守学生的各项工作始终,努力实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同志们,关注留守学生,就是关爱我们的未来。切实做好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是共青团组织践行“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参与惠民行动的重要举措和现实行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主题,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推动关爱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第四篇:张仲灿同志在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张仲灿同志在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1年8月2日)

同志们:

去年底,全市组织召开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大会,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今年3月、7月,我们又相继召开全市信访工作会议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会、市委全委会,对社会管理创新进行全面部署;今天我们又在这里召开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会,这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南马镇就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进行了介绍,市公安局、人力社保局、白云街道、巍山镇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卜亚男书记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了前一阶段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作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阶段的五点工作意见,目标很明确,措施很扎实,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再简单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平安创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社会管理创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加快东阳崛起的重要保障。自我市于去年十二月在金华市范围内率先召开社会管理创新动员大会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总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领导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动员会后,各市级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市分管领导牵头市委政法委和公检法等部门,多次组织召开社会管理创新专题会议,积极抓好面上工作的牵头、协调、督查与落实,较好地发挥了牵头协调作用。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分工,既各司其职,又相互联动,切实抓好职能范围内的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形成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合力。二是措施有力。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六大工作体系、十六项重点工作,同时开展了社会管理创新竞赛活动,着力营造了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各责任单位结合部门职责,创新方法,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举措,有力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信访、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了中央、省以及金华等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信访秩序不断向好,到省、去金集体访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社会治安总体平稳,没有发生大的社会治安事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社会管理创新密不可分,值得充分肯定。

但同时,由于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信访维稳任务繁重、压力很大。党中央正是基于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管理滞后、社会矛盾多发的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作出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决定,提出经济发展、社会管理要两手抓。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仅仅停留在政法这一层面上,而是要同时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标本兼治。从我们东阳来看,虽然我们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难题破解了不少,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没有破解,主要集中在土地、规划、村级财务等方面。此外在安全生产以及道路交通、出租房、公房、城市、外来人口管理等方面也都还存在一些管理盲点,我市社会管理任务依然繁重,压力很大。我们绝对不能有丝毫的轻视和放松,要继续高度重视、扎实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切实把工作做好,以社会管理的创新突破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加快东阳崛起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对上级负责,更是对东阳的发展和东阳的老百姓负责。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水平

1、要把解决历史遗留难题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历史遗留问题的化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策,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

最近,***同志在深圳调研时,提出了在不断破解难题中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对东阳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破解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拆迁、行政村撤并、竹溪工业功能区善后处置等难题,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理顺了干群关系,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但也要看到,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难题还是比较多,尤其是规划、用地、村级财务等方面的难题依然比较突出。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对48件影响社会稳定的难题进行了包案化解,希望包案领导继续高度重视难题包案化解工作,会同相关部门于近期对包案难题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掌握情况,研究办法,创新举措,确保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其他镇乡街道、机关部门也要对本部门单位有关情况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化解,包案化解,解决合理诉求部分,着力将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2、要把推进治安管理模式创新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主抓手,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社会治安形势能否得到明显好转,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宁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是检验社会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要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和群众的新诉求,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治工作方针,一方面深化“三治一优”,不断加大对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另一方面坚持打防结合,建立健全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电子监控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市、镇、村联动的群防群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要把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题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努力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新时期社会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所在。我们东阳流动人口超过30万人,这些“新东阳人”在为我市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我们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尤其是外来人口作案比例高(外来人口作案人数占总作案人数的70%左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挥市公安局流动人口管理机构以及市总工会、人力社保局等部门的重要作用,整合资源,完善服务管理网络,建立信息互通平台,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管理合力。要拓宽农民工维权服务渠道,推广杨家农民工租住地工会和横店下湖严外来人口管理经验,积极开展向林南珍同志学习等活动,提高外来人口对东阳的融合度、归属感。

4、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努力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当前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大量治安隐患滋生在基层,解决矛盾纠纷和社会管理的重点也在基层,其中镇、村、企业三级组织是关键。要按照市委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的要求与分工,围绕建立六大工作体系、推进十六项重点工作,市级相关领导带头、责任部门参与,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镇乡党委换届后,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健全机制、落实机制、强化考核,增强班子战斗力。要结合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配足配强镇村综治队伍、治安巡逻队伍,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等建设,深入开展镇村干部联合接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镇干部、村干部以及广大群众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要抓好“和谐企业”建设,加快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三、加强保障,强化督查,切实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社会管理创新是贯彻上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加快东阳崛起的基本保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我们的分内事,必须不折不扣抓好抓实。

2、要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市委政法委等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领导指导作用、项目单位的责任主体作用、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作用,进一步形成整体合力。各有关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职,又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协调配合。宣传部门要注重发挥媒体作用,为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

围。

3、要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要探索社会管理绩效评估考核,将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构建部门、镇乡街道和行政村三级考评体系。要完善社会管理“创先争优”机制,深入组织开展“三比三赛”社会管理创新竞赛活动,及时发现好的经验做法,予以推广。要把稳定放在与发展、改革同样重要的地位,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创新奖评选办法,组织开展各类社会管理工作先进评选,在干部使用中优先考虑,在全市进一步形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稳定关乎全局,平安重于泰山。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创建工作新局面,为加快东阳崛起、实现全面小康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赵洪祝同志在全省 “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29日)

赵 洪 祝

同志们: 去年在宁波召开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以来,全省各地掀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今天,我们在杭州市桐庐县召开现场会,目的是总结交流去年以来各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工作。上午,与会同志参观了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建设现场。刚才,慧君同志的讲话全面总结了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并对推进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还表彰了一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桐庐、安吉、龙游等县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希望各地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去年宁波会议以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呈现出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可喜景象。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提升,有效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初步显现了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但是,美丽乡村建设毕竟是个新生事物,各地在认识和工作上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一些差距。为此,我们要不断深化认识,正确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一)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协调同步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新型城市化是人们在总结和汲取国内外城市化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旨在改善城乡关系、城际关系、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城市化道路。新型城市化既注重集聚农村人口和资源,又强调城市的资源要素向“三农”倾斜配置,促进“三农”加快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既要让进城落户的农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又积极推动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促进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改善生活质量和乡村生活城市化;既着力推进城市节能降耗、污染治理和避免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又坚持城乡环境统一规划、共同防治,促进城乡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整治建设的同时,不仅不否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而且还把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培育中心村、促进农村人口在农村范围内集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准确理解新型城市化的涵义,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二)建设美丽乡村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有力抓手。

这些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效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这就使一些地方和干部误认为村庄整治建设就是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当成了“新村庄建设”,将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五个方面的要求变成了“村容整洁”一个要求。现在,对美丽乡村建设也有这样的片面认识,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就是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整治建设水平。这里,有一个对美丽乡村建设内涵的理解和把握问题。去年,省里印发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要围绕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四美”总体要求,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的四个体系键设。这是省委、省政府为了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同步推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设计的把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的重要载体,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它不仅追求城乡协调发展、农民生产致富,还追求城乡合理布局、农民创业创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整治建设水平,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需内容”和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的“龙头工程”,但不是全部内容。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的要求,正确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有力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三)建设美丽乡村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和丰富的物质生活。这就使一些地方和干部常常津津乐道于GDP、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对为此付出的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则想得不多、说得不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做得也不够。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深度、强度的日益扩大,面对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废弃物的与日俱增,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不仅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越来越多国家的执政理念。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正是我国和许多国家对传统工业化、城市化道路的深刻反思和对建设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美好期待。农村是自然资源和优良环境的贡献地,是城市污染的转移地和农业污染的发生地,也是生态屏障和生态涵养的所在地,应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牢固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以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推进以节能减排、降耗治污为重点的绿色城镇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以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尽快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建设美丽乡村是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有为之举。

提高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是确保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通过这几年实践的历练,我省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增强,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工轻农、重城轻乡、重经济轻民生、重增长轻生态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以人为本和整体性、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理念和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结合体,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重视和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有助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更加正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规律,更加密切地联系农民群众,更加有效地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我们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实践舞台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全面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统一、发展与转型同步、传承与创新结合、建设与管理并举,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联动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将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水平。在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木要求。

(一)坚持把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坚持的基本准则。这些年,我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这使我省不仅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也成为全国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较小的省份之一。但是,从我省内部来看,城乡之间许多方面发展仍不均衡,集中体现在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差距上。从居住条件来看,虽然“住有所居”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不少农民群众居住质量仍然不高,有的居住在危旧房中,有的居住在偏远山村,有的甚至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从基础设施来看,虽然全省行政村的交通出行、饮水安全、通电通讯等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不少地方村内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仍然薄弱。从公共服务来看,虽然基本公共服务在制度上已覆盖全体农民,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仍然不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一要把培育建设中心村、集聚农村人口作为全面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综合性举措,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推动自然村和农居点缩减、偏远村落和地质灾害隐患区域农民异地搬迁、农房异地改造建设,配套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促进农民在集中居住中改善居住条件、共享公共服务。二要把分类推进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普遍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以“保留村”为重点,推进危旧房改造建设,整治和拆除闲置房、废弃房、私搭乱建房,完善村内的基础设施,发展卫生、文化、体育、托老和职业培训等公共服务,努力提升农民品质生活的条件。三要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加快推进农村联网公路、饮水安全和农村电气化建设,全面开展屋顶山塘和饮用水源山塘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地质灾害隐患区域治理,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的便捷度和安全性。

(二)坚持把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

产业是任何一个地方发展的基础,是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的根本,也是美丽乡村的根基。这些年来,我省在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十分注重配套发展特色农业、来料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初步形成了环境优化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但是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农村产业发展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特色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推进不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管理不严,对农村环境的负面影响明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村庄整治建设结合不紧,集体物业经济发展不快,村级集体经济对村庄整治建设和环境保洁的支撑乏力。为此,我们要坚持“以业为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一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基础,按照经济生态化、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作制度创新,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立体套种的生产方式和生态循环农业的新型业态,加快推进化肥、农药的科学化使用和农业清洁化生产,积极发展农作物废弃物和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产业,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最重要基础。二要把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纽带、农家乐经营户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格局,切实加强农家乐污染整治,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利用生态与回馈生态良性互动的农民增收大产业。三要把社区服务业和集体物业作为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应有之义,特别要积极利用中心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和集体物业,积极推进家庭工业、来料加工业加快发展和集聚发展、大力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努力形成“村美人富”的良好局面。(三)坚持把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

美丽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色,是农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著特征,是农村吸引游人的直接动因,也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 这些年,我们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把治理农村环境脏乱差作为首要任务,农村环境发生了显著改观。但是,与生态、环保、美化的要求相比,农村环境仍有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植树绿化尚未全面覆盖,沼气、太阳能、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等节能环保设施和材料尚未普遍使用,村庄之间各类环卫环保设施尚未连成一体,村庄环境整治成果尚未连线成片,农业面源污染尚未有效防治,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我们要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这个重点。一要把连片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重点,整体推进沿路、沿河、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景观带打造,成片推进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区域一体化规划建设,努力从整体上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美化农村田园景观。二要把深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作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加快推进“待整治村”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积极鼓励农户使用太阳能、沼气、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等节能环保设施和材料,切实加强畜禽饲养场环境治理和排泄物沼气化利用,着力提高村庄环境质量。三要把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作为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保证,切实加强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环保设施维护、绿化苗木养护等工作,探索建立政府补助、村集体和农户为主的管护经费筹措机制,确保农村环境长期保洁,重塑农村田园风光的美景。(四)坚持把发展乡村文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特色。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软实力,同样也是一个区域、一个村落的魅力所在。这些年,我省在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一直强调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发展先进现代文化,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一大批具有浓厚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得到快速培育和建设。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乡村文化保护和创造还远远不能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一些古村落、古建筑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一些文化遗产在村庄整治和迁建中销声匿迹,一些人文典故、地域风情、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濒临失传;文化创造活力培育滞后,文化教化功能发挥不足,农民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农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设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下个月我们即将迎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与发展问题,文化建设也将迎来大发展大繁荣新的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切实彰显乡村文化特色。一要把保护和培育文化特色村作为彰显乡村文化特色的主体,切实加大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木、古家具、古农具等文化遗迹遗存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大对传统艺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传统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力度;切实加强乡村文化的创造,大力培育产业文化、生态文化,加强对特色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保护和区域品牌培育,丰富特色农产品节庆活动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饮食文化,传承和创造以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为基础的生态文化,努力使乡村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的亮点和休闲旅游的卖点。二要把培育和创造乡村地域文化作为彰显乡村文化特色的载体,结合连线成片的环境整治、景观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平原、山区、海岛等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带。目前,各地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纷纷推出的幸福乡村、秀美乡村、和美乡村、童话乡村、魅力乡村、洁净乡村等,要进一步赋予其文化内涵,增加其文化积淀,彰显其文化魅力,努力使其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各具特色的“名片”和凝聚人心、激发热情的“引擎”。三要把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作为彰显乡村文化特色的落脚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用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乡村文化教育、引导、感化农民和游人,促进农民和游人在接受人文熏陶后更好地呵护自然、弘扬先进文化,让生态伦理、环保责任深入人心,激发农民建设美丽乡村和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游人的文化传递作用,引导农民接受先进的城市文明,改造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实行清洁生产、绿色消费;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法制观念教育,提高农民的精神文明素质、生态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努力形成人创文化、文化育人良性互动的生动局面。

三、大力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建设美丽乡村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实事,是利在当代、功在后代的好事。我们要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高度,更加自觉地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旋律,强化组织领导、要素投入、宣传引导、管理服务,形成共建共创共享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设美丽乡村是我省“十二五”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切实把建设美丽乡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继续发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和牵头作用,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协调机制,做到工作上统筹安排、资金上整合使用。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积极探索的创造性实践成果,及时发现和分析工作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和帮助基层破解难题。要坚持以县为责任主体,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保障要素,形成合力,强力推进。要切实强化考评激励,把建设美丽乡村的绩效作为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二)强化综合协调。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资源力量的整合集中、协同推进。各级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自觉地将部门工作和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要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实行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统筹使用。要引导各类建设项目向美丽乡村建设点倾斜、集聚,促进项目集成与配套,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抓好相关工作的衔接,协调做好农村新社区建设、农村住房改造、中心镇建设、农民异地搬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要顺应村落数量减少、村庄规模扩大的趋势,创新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培育新型社会管理组织,探索行政村合并后民心融合、村民自治、集体资产管理的新机制。(三)强化要素投入。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体,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和普惠性。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切实增加财政投入,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文撑、引导和保障作用,现有“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专项资金要逐步转用到美丽乡村建设,县一级要加强对省级各条线上项目和资金的整合。要积极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建设。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农户投工投劳参与建设。要建立多渠遣的建设用地保障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充分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心村培育的项目平台,健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创新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四)加强舆论宣传。

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指导,教育和引导农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要加强工作交流沟通,宣传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做法、好经验,促进条块结合、区域互学,提高全省美丽乡建设的总体水平。要精心组织策划,拓宽宣传渠道,广用舆论媒体,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惠及全体农民、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为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创造农民幸福生活,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而努力奋斗!

下载张锦铭同志在全市“富春山居美丽乡村”创建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锦铭同志在全市“富春山居美丽乡村”创建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