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仲明同志在全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0:2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胡仲明同志在全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胡仲明同志在全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胡仲明同志在全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胡仲明同志在全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二○一○年十月十九日)

一、认真总结整规经验,全面提升整规工作水平

“十小”整规工作是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最近,省政府在东阳召开现场会,王建满副省长从哲学的角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阐述了“十小”整规工作。王副省长的讲话很重要,请市“十小”办转发给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三年以来,我市“十小”整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随着整规工作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会暴露出来,一些传统的做法和观念也会受到挑战。如何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更好地做好“十小”整规和“百镇百街”示范创先工作,真正实现“十小”行业质量安全长治久安?目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一次认真总结和回顾,积极探索规律性的整规方法和工作机制,通过总结回顾来提高整规工作水平。

(一)进一步加深了“十小”行业质量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衢州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压力和任务十分繁重,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在三年整规工作刚开始时,很多人认为“十小”行业整规似乎对经济发展作用不大,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也不大。但是,三年整规工作后,大家已经认识到:“‘十小’无小事、小事大民生”,“十小”行业其实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十小”行业的质量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涉及到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改善人居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一些乡镇(街道),通过改善“十小”经营户外部环境卫生,并要求“十小”星级经营户将“十小”行业规范要求上墙,对当地老百姓的安全消费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更营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典型的例子是柯城区万田坦上粉干加工园区,整规前是一批简陋的食品加工小作坊,一家一户的单独生产导致村庄环境污染,生产加工时常扰民,而通过整规后,不仅改善了食品本身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而且邻里纠纷和矛盾也大为减少,有效地改进了当地的村容村貌,各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十小”行业的整规,不仅促进了农民就业、农民创业和农民增收,而且还带动了一些产业的兴起和转型。所以说,“十小”行业整规工作还是改善投资环境的有效抓手,也是中心村镇建设的重要载体。

(二)进一步加深了新时期部门职责和乡镇职责间关系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后,乡镇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镇很多权限被上收到部门,“责大权小”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乡镇政府作为国家在农村的一级政府,它对辖区内经济运行、社会公共安全应当负有管理的责任。随着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小城镇建设的加快,乡镇的经济社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的事务会越来越多,责任也会越来越大。“十小”行业整规工作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我们是按照“市县统筹协调、乡镇为主负责、部门牵头指导、村居属地管理、业主为主负责”的工作机制开展的,所以说,通过“十小”行业整规工作的开展,也是对新时期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一次有益探索。因此,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部门和乡镇要在监督和管理中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十小”行业整治和规范工作。

(三)进一步加深了集中整规和长效机制建设关系的认识 三年整治成果是明显的,全市25146家“十小”行业经营单位已经有25045家达到了规范标准要求,整规合格率为99.6%。但是应该看到,这种达标是静态的,是不稳定的。“十小”行业点多面广,稍有放松就会反弹、回潮,甚至倒退。目前的达标只是最基本的质量安全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规范标准也会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集中整规是有时间期限的,而常态监管是长期的、永恒的。因此,在三年整规收官之际,我们一定要乘势建立起“十小”行业长效机制,才能巩固三年整规成果,才能不断提高“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水平。

(四)进一步加深了“点”和“面”之间关系的认识

今年,省政府决定开展“百镇百街”示范创先活动,我理解是三年整规工作的延续。这次东阳现场会,王建满副省长明确提出了“百镇百街”示范创先活动不是到今年结束,要延续到2012年。所以说,“百镇百街”示范创先活动是我们巩固整规工作成果的有力抓手。示范创先活动不是仅仅抓几个示范点,更要通过示范点的创先带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面”上整规工作的开展和提高。示范点不仅要出成绩,更要出经验、出办法、出机制。

刚才,江山市凤林镇介绍了他们的“百镇百街”示范创先活动经验,我理解最大的经验就是“认真”二字。具体而言,一是领导重视。书记、镇长亲自指导“十小”行业整规工作,通过责任网、协调网和监管网建设,使职责分工更加清晰,责任意识更加强化;二是注重结合。做到了“十小”整规工作和幸福乡村建设、“三民工程”、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相结合。三是科学管理。尤其是由乡镇干部、村民代表、消费者共同参与的星级评定工作,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还提高了全民对“十小”整规工作的认识。四是政策引导。一系列帮扶措施、奖励评优系统等,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其它乡镇除了要争创示范典型外,还要学习和运用先进示范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挖掘总结本地区、本行业好的典型、好的经验和做法并认真推广,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二、扎实开展创先活动,努力巩固整规工作成果 今年是三年“十小”整规工作的巩固深化之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十小”整规工作时间非常紧迫、难点更加突出、要求不断提高、问题仍需解决的现状,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规范、长效巩固、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整规工作和“百镇百街”示范创先活动。

(一)讲求数量,更重质量,全面完成今年整规任务

从刚才通报的情况来看,完成“两个100%、两个98%”的任务问题不大。但是,应该看到:一是有些行业的整规率还是比较低的,还没有完成98%的任务。二是这些数字是否都很真实,有无死角和盲区。三是这99.6%有无回潮、反弹。我们要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内,我们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要按照省里要求继续开展“十小”行业整规回头看工作,坚决防止回潮和反弹。二是要将我们乡镇和部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及时开展起来,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三是要落实村居等的报告制度,要畅通群众对“十小”行业的投诉、举报渠道,使新的“十小”经营单位一出现就纳入规范,违法行为一出头就被查处和纠正。总之,我们和省政府签订的“两个100%、两个98%”的硬任务一定要保质保量圆满完成。

(二)从长计议,由“常”入手,建立长效监管体系

这里所说的“从长计议”,就是要看我们“十小”行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是否能够长期落实,我们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能否长期坚持,我们的监督管理的措施能否长期有效。所谓“由‘常’入手”,就是要把我们乡镇、部门的“十小”行业管理监督机构、监督人员,我们的管理、监督、检查常态化。如衢江区推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即公布一个投诉举报电话、设立一个协调处理机构、组建一支日常巡查队伍、规范一个协调处理制度)、江山市凤林镇的“三网建设”(即建好“责任网、协调网、基础网”),就是将职责、管理和监督常态化的体现。只有常态的管理才能长期坚持,只有长期的管理才能有长效。责任明确了,制度制订了,就要长期坚持,并且在长期坚持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三)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深入开展“百镇百街”示范创先活动

各地各部门要在前段示范创先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示范创先工作的经验,要使示范创先先进单位不仅是整规成果明显的典型,还要成为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更要成为如何在新形势下持续深入地抓好“十小”行业质量安全的试验者。要通过推广示范单位成功的经验、做法、措施来推动整个地区、行业的整规工作,要通过整个地区、行业的提升来促进先进单位向更高层次的提高。要坚持省市县三级创建、县级开展示范户评选来保证示范创先活动的广泛参与性和基础性。对示范创先培育名单要实行动态管理,发生“十小”行业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或者在省市检查和暗访中问题比较多的单位应该退出培育名单。示范创先验收和评比中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证示范单位的先进性。

(四)帮助提升,推动转型,促进“十小”行业健康发展

我们开展“十小”整规,不仅要看我们规范了多少,更要看转型了多少,发展了多少,转型是更高层次的规范。最近,江山市左邻右舍便利有限公司采用标准化手段来规范连锁店的进货、销售和管理,这正是因经营业态发生转型后运用更先进的管理办法和手段来规范生产经营管理的典型例子。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加大帮扶力度,促进“十小”行业经营单位的转型升级。各相关部门要继续出台和完善有助于“十小”行业发展、老百姓创业的便民措施和规定,各级政府要在制订鼓励工业、商贸业、农业发展的规定中体现鼓励“十小”行业转型升级的优惠政策,促进“十小”行业向企业化、连锁化等现代经营业态的转变。下一步,市政府将考虑对一些整规工作较好的“十小”经营户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帮助转型升级。

第二篇:胡仲明同志在全市上半年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胡仲明同志在全市上半年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上半年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上半年全市服务业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发展态势,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刚才,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都作了交流,结合大家发言和前段时间调研,我就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我市服务业取得的成绩

(一)全市服务业整体活力增强

2006年全市服务业工作会议后,我市就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形成一个格局、强化两个贡献、提高三大比例和培育四大功能”,即形成一、二、三产联动发展的格局,强化服务业对2010年跻身百强城市和2020年基本形成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贡献度,第三产业增加值、税收占比和从业人员占比明显提高;努力培育“三中心一枢纽”——即衢州四省边际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四省边际交通枢纽。近几年来我市服务业稳步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00.49亿元,全市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3亿元,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达54.16%。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一是认真贯彻全省和全市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召开了服务业转型升级民主恳谈会,形成了“坚定信心不动摇,坚持目标不改变,加大政策扶龙头,加大力度促提升”的服务业发展共识。二是先后出台了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等扶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了服务业统计工作方案,加强了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统计基础工作。三是强化服务业项目招商。专门成立城市服务业招商项目组,明确分管领导、目标和相关部门职责,进一步加强了对引进服务业项目的考评;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动态项目库,对外推出了一批服务业项目,服务业招商工作成效明显。至6月底,市本级服务业项目共63个,其中续建和新建项目 35个,在谈项目28个,今年已到位资金2.27亿元。四是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通过对前期相关区域、重点项目的调研,编制了《衢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五是精心包装项目,积极争取省里支持。到目前为止,衢州综合物流中心、龙游综合物流基地、浙西粮食物流中心、龙游石窟旅游集聚区、常山县特色文化基础建设等5个项目被列入《2009年浙江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40.13亿元,其中今年计划投资5.23亿元。

尽管今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市服务业发展有所放缓,但总体上呈现“下行趋缓、运行趋稳、结构优化、贡献增强、投资加大”的良好态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9.01亿元,增幅10.9%,略快于第二产业0.7个百分点;服务业地方税收增幅明显快于第二产业税收增幅,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地方税收7.27亿元,同比增长3.0%,高出第二产业地方税收增幅5.6个百分点,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达54.2%;服务业投资额增幅止跌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2.34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部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38.6%。

(二)县域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服务业保持平稳快速的增长态势,对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起到了“稳压器”的作用。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难点在市场,重点在工业,而亮点则在服务业。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都充分认识到了加快发展县域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营造环境,使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转型的新支撑。上半年,县域服务业发展的亮点和特色主要表现在:

1.柯城区服务业稳步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专业市场建设平稳发展,集聚效应逐渐显现,上半年柯城专业市场城实现交易额37.75亿元,税收近3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社区服务业开始起步,府山、紫荆等示范社区服务内容广泛,群众满意度高。抓住“家电下乡”契机,大力培育做大本土家电龙头企业,普农家电在全省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单店企业中名列第一名。

2.衢江区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快,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预计达到13%,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全市平均水平。尤其是努力创新金融服务,小额贷款公司工作领先一步,上半年共发放418笔贷款,累计发放贷款达4.58亿元,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3.龙游县服务业稳健发展,已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从业人员占全县从业人员比重达36%,服务业地方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41%。在精心打造休闲旅游业、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引进发展中介服务业和培育发展社区服务业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4.江山市从战略高度培育发展服务业,特别在发展三省边际现代服务业高地上开始破题;狠抓开展服务业招商引资,上半年引进服务业项目76个,同比增长80.9%;积极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前期项目18个、在建项目30个,完成投资3.45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7%;充分利用江山丰富的人文资源,打响文化牌,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强服务业资金保障,分别落实旅游发展资金和其它服务业引导资金各1000万元。

5.常山县服务业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6%,超过上年全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上半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积极实施平台建设、龙头带动、道路联网工程、信息畅通和环境保障等五项工程,有力地推进了物流业发展。

6.开化县服务业发展后劲增强,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服务业占比达到40.4%;服务业投入逐步加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8%,服务业地方税收同比增长20.9%。物流业日趋兴起,物流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107.9%。

(三)重点服务业发展稳步推进

“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发展战略重点是“7+4”,7个优势行业是现代物流、旅游、职业培训、交通运输、现代商贸、金融服务、房地产,4个新兴行业是信息服务、文体服务、中介会展服务、社区家政服务。1.物流业。现代物流业作为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突破行业,在各项优惠政策和重点项目的推动下,取得较快发展。市物流办牵头,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单位尤其是衢江区政府积极支持配合,以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衢州综合物流中心建设,协调加快了衢州国际物流中心(无水港)建设进度,至6月底,无水港总投资已达2916万元,预计8月可以试运行;浙西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建设和整合资产工作,省粮库和大排渠、信安大道、北功能区排涝渠及泵站工程等公建配套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其中衢州省级粮食储备库上半年完成投资额13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额2300万元;浙西粮食物流中心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额21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额6628万元。

2.商贸流通业。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34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列全省第一。市贸粮局积极牵头开展“家电、农资、汽车”三下乡和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系列活动,通过“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唱戏”,倡导“内需内聚”,有效地扩大了终端消费、繁荣了商品市场。一是农村市场消费增速加快。在“家电、农资、汽车”三下乡和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的作用下,农村消费稳步增长。上半年,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6.1%。继续推进农村商贸连锁配送网络建设,新增和改造连锁便利店119家,连锁经营覆盖面达到50.8%。二是车市、房车、股市齐现回暖。新车上牌量达9597辆,同比增长58.3%;家电销售量达22317台,销售额达4466.8万元。三是积极培育商贸企业做强、做精、做专、做特,东方商厦、开化利群、江山左邻右舍等商贸企业零售额有较大幅度攀升;苏宁电器、红星美凯龙、宁波加贝等知名企业入驻衢城,进一步提升了商贸业结构,营造了浓厚的商业氛围。

3.旅游业。市旅游局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甲型流感影响,及时出台了多项旅游需求刺激措施,取得较好成效。启动衢州人游衢州活动,在全市范围发行2万张旅游年卡;开通上海—衢州动车组和沪衢航线,吸引长三角客源来衢旅游。上半年,全市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17.1%;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数623.8万人次,同比增长17.0%。

4.职业技术培训业。市人劳局围绕打造四省边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目标,主动服务用工主体、就业群体和培训机构,构筑培训平台,拓展培训领域,健全培训体系,努力使职业培训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推手。截止6月末,全市职业教育学校30所,在校生3.82万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2.24万人次,同比增长9.3%;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4%,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达2.15 万人。

5.交通运输业。市交通局大力推进交通“三大建设”,特别是在加快交通大物流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扩大内需先导性作用,以大工程大项目为抓手,促进有效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12.92亿元,占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为20.7%。道路客运有序发展,城乡公交车通达率达100%,通村率达94.2%。黄衢南高速公路衢黄段路基工程正按要求有序推进。召开了全市交流大物流工作会议,组织专家对物流基地、物流龙头企业进行评估。

6.房地产业。市建设局积极研究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在促进房地产消费、降低契税、减免营业税、银行降息等政策综合叠加效应的影响下,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5月份春季房交会成交房屋532套,交易额2.56亿元,创下历届房交会之最。二手房市场十分活跃,今年上半年全市二手房成交面积、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42.5%和66.0%。7.金融业。全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积极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不断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各项存贷款强劲增长。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27.49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五位;各项贷款余额582.72亿元,本外币余额存贷比为80.1%,居全省第五位。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59亿元,惠及林农1.2万户,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引进机构成效喜人,招商银行衢州支行即将开业,浙商银行衢州支行正在筹建,浦发银行下步也将在衢设立分支机构。随着股市持续上行,证券交易回升明显。上半年全市证券交易量635.04亿元,同比增长41.43%;实现佣金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50.21%;新开户个数7530个,同比增长28.13%。

8.文体服务业。市文广局、体育局大力推进文化体育服务业发展,加大文体服务投入力度,增强和提升了文体基础设施。上半年,全市文化建设投资1110万元,同比增长62.8%,农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8.1%;积极举办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组织大型体育赛事13次;逐步健全文体服务业统计制度和统计网络,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打下坚实基础。

9.社区服务业。市民政局围绕全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积极构建社区服务网络,以公共服务、自助和互助服务、志愿服务和便民利民经营性服务等四大社区服务网络为主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柯城区和龙游县社区工作尤为突出,柯城区依托“114社区服务平台”,在社区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系列卡,为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龙游县的“7881890”热线每天为市民无偿提供家政、交通旅游、休闲美容、购物消费等25大项196小类信息服务。

10.信息服务业。市信息办在积极申报省信息服务业扶持项目和服务业统计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11.中介会展服务业在某些领域如会计师管理方面也有所突破,正在制订相关扶持政策。

回顾上半年,服务业发展形势好于预期,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一是服务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十一五”前三年来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7.5%、35.9%和34.6%,呈逐年下降趋势。尽管今年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但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投资方向不均衡。2008年,我市服务业投资主要是集中在房地产开发、交通设施和城市建设领域,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60%以上;而对附加值较高的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强度相对较弱,如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科研、居民服务和商务服务业合计投资额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仅为2.2%,服务业投资方向不均衡。三是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服务业企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从业人员在1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占比较高,大型的服务业企业和规模经营的服务连锁企业比较少,一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上述问题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解决。

二、认真把握当前服务业发展态势

如何分析和把握当前服务业发展态势,首先必须对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对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有准确的把握,对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和环境要有正确的分析,才能从中寻找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机遇。前段时间,市人行对经济形势趋势进行了分析研判,我比较认同,我认为也适用于分析下一步经济形势变化对服务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1.考虑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7月刚刚召开的八国会议认为:全球经济正经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动荡”,尽管当前出现了股市回升、利率下降、商业和消费者信心提高等稳定迹象,但“情况并不确定,经济和金融稳定性仍存在严重风险”。可以说,全球经济正开始走向稳定,但复苏之路仍漫长而充满风险。因此,要密切关注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及对服务业行业和企业的影响。

2.关注国内宏观政策面的变化。下半年,宏观政策的主基调即“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预计不会发生变化,也不可能转向,但随着应急性的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到位且初见成效,下阶段政策重心将由救急、救市转向解决中长期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因此要高度关注政策面的变化问题,结构性、动态微调可能时有出现。

3.实体经济效益不容乐观。在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下,国际国内需求下降,实体经济收缩生产规模、谨慎投资,企业效益一时难以有效回升。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明显大于往年,企业压价竞争增多、产品价格波动加快、产品利润进一步下降。由于市场不景气,大多数企业处于保本经营的边缘,原材料价格和产品价格的小幅波动就可能使企业由微利或保本的状态陷入亏损。据统计,至今年5月,全市规上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4.7%,亏损企业数比去年同期上升46.4%,亏损额同比上升114.3%。

4.通货膨胀的预期抬头。尽管当前价格水平仍处在低位,但伴随我国经济启稳回升,国际国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也明显上扬,既增加了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成本,也压缩了宏观调控的空间。从国际市场看,石油、有色等初级产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引发了可能出现通胀的担忧。一旦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可能将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实体尚未走出阴影,但在信贷的高投入、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刺激下,近期却出现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较大幅度上扬,脱离了市场基本面,也加大了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从以上趋势分析可以看出,服务业的发展受宏观经济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下半年服务业投资力度、金融和消费强劲势头能否继续甚至加大还不明朗。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发展步伐的放缓也给调优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占比提供了发展机遇。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很大,我们要按照“主攻二产、稳定一产、提升三产”的工作思路,认真把握机遇,多措并举,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在培育服务业上下功夫,根据相关发展规划,完善机制,落实政策,在培育服务业企业上下功夫,努力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和又好又快发展。

三、多措并举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省发改委《全省服务业发展目标各市分解方案》,我市2012年的发展目标为:服务业增加值为300亿元,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为12700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1%。2009年的发展目标为:服务业增加值为220亿元,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为9700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5.8%。而上半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只完成99亿元,还没有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下半年,对服务业增长的要求更高、压力更大。为此,在今年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的服务业工作考核办法中,结合上述目标和尚市长在人代会上提出的2009年发展指标要求,把2009年发展指标已初步分解到各县(市、区)征求意见。要完成这些指标,尤其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标,确实有一定难度,但省里对市里有高要求,市里对各县(市、区)也是高要求、高标准,因此,在设定2009年服务业工作考核指标时,必须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主要举措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引领服务业加快发展。要用科学发展的要求正确看待服务业发展和工业发展的关系。随着“工业立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市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了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演进的重要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新型业态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来支撑。可以说,服务业与工业是相辅相成、联动融合、互促共进的,工业化进程为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既要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为工业立市、城市化建设提供支撑;也要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找准服务业的定位和切入点,推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三次产业在融合中协同提升发展。

(二)以科学的规划体系引导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形势的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和物流业空间发展布局规划、商贸业发展规划等行业规划作进一步修订,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体系。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时,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与规划、国土部门对接,把服务业发展方方面面的思路和项目充分体现到规划中,为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各地各部门要提前谋划,抓紧把将服务业发展规划纳入到笼子里去,要加强与各项规划的衔接,以规划这个龙头来指引辖内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以有力的政策支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政策支持是保障。我市从2006年起,出台了一列服务业政策,对促进服务业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服务业的深入发展,需要进一步修正和完善。尤其要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衢州实际,对商贸政策、物流政策等一系列服务业政策进行整合,更好地支持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要贯彻落实好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等政策,做大做强服务业。各地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逐步完善区域服务业政策体系,鼓励新兴服务业发展,促动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要认真贯彻国办发〔2008〕11号《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落实服务业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想方设法突破机构编制的瓶颈制约,建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的工作机构。

(四)以重点项目为龙头带动服务业突破发展。项目工作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服务业项目工作。要建立健全服务业项目推进工作制度,以基础性项目、功能性项目发展来夯实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以龙头项目带动区域服务业实现突破发展。一是完善2009-2011年区域服务业动态项目库。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不断丰富完善项目库,按每年2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其中:前期规划项目5个、施工在建项目10个、当年完工项目5个)滚动发展,以项目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市发改委要牵头做好服务业项目库建设,加强动态监测,实现服务业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城市服务业招商组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步要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包装,掌握全面情况,加强项目对接和跟踪,积极落实措施,提高项目成功率。二是建立健全项目工作制度。要建立服务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和监测、统计、考核、督查制度;要建立领导联系重点服务业项目制度,落实联系领导和责任部门,明确相关职责及要求,切实采取措施,推动服务业项目早包装、早建成、早运行。三是研究服务业发展重大课题,包装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区域服务业突破发展。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四省边际商贸中心建设两大课题,市发改委和市贸粮局要牵头做好调研,提出发展思路,推出一批具有带动性或功能性服务业重大项目,为相关服务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以高效的工作机制推动服务业稳步发展。针对服务业涵盖领域广、涉及部门多的状况,去年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推进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并从政府常务会、服务业工作部门联席会议、省政府分管负责人、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五个层面,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统筹协调,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这一机制的特点就是统分结合、凝聚合力。我市参照省政府服务业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加以调整完善,建立起一套高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明确牵头负责工作机制。目前,我市“7+4”服务业行业都有明确的牵头部门和明确的职责要求,只有在物流业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市发改委的牵头职责以及市交通局在发展物流业中的侧重点和职责;对中介服务业的发展,要根据中介服务业量大且分散的特点,明确下步扶持发展方向、阶段性重点和相应中介服务业的牵头部门,并明确职责。二是深化服务业统计工作制度。服务业统计工作方案已经下发,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要求做好统计监测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六)以创新的工作方式推进服务业特色发展。特色是保持服务业旺盛生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在推进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服务业突破发展、跨越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有开放的思维、创新的工作方法,挖掘特色,形成区域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这方面工作,我还没有进行系统调研和全面总结,就提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比如,在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如何培育本土服务业企业,可以引导、帮助服务业龙头企业通过上市等手段超常规发展做大;再比如,在做好城市服务业的同时,如何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统筹城乡商贸经济一体化发展;如何统筹各项资源,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更大支持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非常好的全局观、非常强的谋划能力和操作能力,希望各地各相关部门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学习,不断创新,推进我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天参会的财政局、供销社、西区管委会、工商局、盐务局等部门虽然不是服务业重点行业的牵头部门,但也与服务业工作有着密切联系,希望你们充分发挥各自的部门优势和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服务业发展,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服务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定能如期完成全年的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抓服务业提升。目标是力争服务业占GDP比重逐年提高1个以上百分点。一要抓紧制定规划。要加快编制全区服务业及其重点领域发展专项规划,在政策措施上要注重与国家、省、市的政策对接,在空间布局上要注重与我区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套,在产业导向上要注重与“退二进三”规划相协调。二要做强做旺商贸业。坚定不移地发展传统商贸业,要在确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项目任务的同时,立足长远,对龙沈工业区、黄龙商贸城、吴桥工业区等存量进行综合改造,并紧盯抓牢世贸中心、赛格数码广场等新增项目。三要盯牢楼宇经济。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属地街道、园区要牢固树立“一幢楼宇就是一个工业园区”的理念,每个街道确定一个点,坚持全程式跟踪服务,帮助办理工商证照、税收申报等手续,营造亲商的投资环境。四要做大做强物流业。要鼓励物流企业通过重组转型、整合并购、战略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力争把鹿城区打造成为温州物流业的信息总部。五要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重点要搭建政银企平台,推进政银企项联动。抓紧筹建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利用温州民间投资服务中心落户我区的契机,鼓励发展担保业、典当业等金融服务业,有效发挥温州民间资本优势,并加强对民间投资的管理、服务和监控。六要加快“退二进三”。尽快制定出台试点区域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具体扶持政策,本着“双赢”的原则,鼓励引入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大企业大集团联片集成开发。

在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培廷

(2008年2月21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强领导,推动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一会,崔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培植地方财源、促进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组建了市服务业办公室,设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健全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全市上下对服务业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发展服务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服务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服务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7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77.5亿元,增长17.8%,超过GDP增幅2.5个百分点,超过二产增幅2.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已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2007年,全市服务业提供的地方税收达到26.5亿元,增长21.5%,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2.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2007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57.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5.3%;当年服务业新增就业1.2万人,占全社会新增就业的56.9%。四是服务业已成为扩大投资的重要领域。2007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296亿元,增长24%,增幅居三次产业首位。服务业投资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9.4%,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的后劲不断增强,势头越来越好。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与经济发展阶段相比,与开放程度相比,与推进“三个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五个偏低”:一是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相对偏低。2007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全省排第11位,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8.9和3.1个百分点,比济南、青岛、临沂低18.4、12.9和6.3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发展速度相对偏低。“十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为13.7%,比“九五”期间放慢2.3个百分点,低于同期GDP增幅2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制造业增幅8.4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7和1.2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结构层次相对偏低。传统服务业占到七成,金融保险、房地产、文化旅游、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仅占三成。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服务业的优势行业不突出,骨干企业规模小,知名品牌数量少。四是服务业投入比重相对偏低。“十五”期间,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全国是57%,全省是40%,我市是37%。五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偏低。2007年,全市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63个,只占利用外资项目总数的19%,服务业贸易额仅为177万美元。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工业迅猛发展的客观影响,有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也有居民消费水平有待提高的原因,但关键还是观念、体制和政策环境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在服务业发展上,存在几种片面认识。一种是“阶段论”,有的同志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工业化阶段,认为只有完成工业化进程,才能大力发展服务业,现在把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为时尚早,会削弱抓工业的力度。一种是“自然论”,有的同志认为三产是为一产、二产服务的,只要农业、工业上去了,服务业就会自然而然发展起来,习惯于按“一、二、三”产业的顺序思考问题、安排工作,工作中抓二产的力度大,抓三产的力度小。一种是“环境论”,有的同志认为威海处在半岛东端,是人流、物流的末梢,发展服务业客观条件不利,潜力不大,存在畏难发愁思想。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严重影响了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二是体制改革不到位。服务业应是市场竞争最充分、活力最强的领域,而目前市场化改革最慢的恰恰是服务业,除商贸餐饮业外,我市的城市公用事业、科研、卫生等行业,总体上还是公有成分一统天下。机关事业单位大量服务资源并未真正向社会开放,某些行业存在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的问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有的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对一些政策的落实推三阻四。有些部门职责不清,各自为政,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现象。一些部门对创办服务业项目前置审批过多,从业资质条件和注册资本要求较高,市场准入门槛过高。还有一些扶持政策不够完善,措施不配套,存在服务业与工业发展政策不平等的现象。

发达的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重视不重视服务业也是衡量一个干部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回顾几十年的经济工作,改革开放前,不熟悉农业工作、农村工作,领导就当不好;改革开放以后,不熟悉工业,不认识到工业对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领导也当不好;而现在,不提高对发展服务业的认识,就无法指导服务业的发展,就会落伍。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和工作指导上有新的转变。要按照李建国书记提出的要求,改变讲发展就是上工业项目,把服务业摆在从属地位,忽视服务业发展的做法,树立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观念;改变重生产轻流通、重投资轻消费的做法,树立生产和流通、投资和消费并重的观念;改变服务业发展完全靠市场机制,不去主动引导、无所作为的做法,树立有效调控引导、积极营造发展环境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没有服务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工业发展的再快,也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没有服务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就难有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更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没有服务业的大发展、快发展,地方财政增收就难以得到保证,就业压力就难以有效解决,也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改善社会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任务,作为衡量工作指导转变的重要标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尽快推动我市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落实发展服务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关于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省委、省政府已做出全面部署,市十三次党代会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十五届一次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做了详细安排,这次会议也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目前的关键是抓好落实。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工作指导上的转变,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扩展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和社区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带动全市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目标任务是: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达到37%;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43%;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20年,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发展“六大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产业是基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和骨干企业膨胀为重点,积极搞好对接,带动六大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与周边城市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第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旅游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我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定要有大思路、大手笔、大动作,把旅游这篇大文章做深做透,争取到2012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22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30亿元。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抓好“三个一批”、实现“四个转变”,推动威海旅游业的新突破。围绕“一条主线”,就是以福文化为主题,以千公里海岸线为依托,深度开发沿海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幸福海岸。突出“两个重点”:就是要重点开发海上旅游、温泉旅游。我们有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但是海上旅游还没有真正破题;我市是国家命名的“中国温泉之乡”,但是温泉旅游还没有打出品牌。下一步,我们要紧紧依托优势资源,突出抓好威海湾海上旅游、天沐温泉度假村、大操场温泉大世界等项目,努力打造威海旅游的特色品牌。抓好“三个一批”:一是策划、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大型旅游项目。要以刘公岛为龙头,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与深度开发,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一步增强城市旅游功能。要着力抓好成山头、赤山法华院、昆嵛山、大乳山等风景旅游度假区的开发,积极推进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强景区秩序规范,强化旅游促销,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近期,加快推进锦湖韩亚高尔夫、海光旅游开发及主题公园、福如东海文化园、仙姑顶希望如意园、东方如意国际城、圣经山景区开发、华夏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旅游消费新的增长点。二是培育发展一批能够代表威海形象和水平的名店、名牌,加快星级宾馆建设,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接待档次。在这方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旅游市场前景,提前制订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各方面力量兴办各类档次的宾馆。力争到2012年,全市星级宾馆达到90家,床位接待能力达到2万张。三是培育一批大型旅行社,吸引国内外知名旅行社来威设立分支机构。要加强旅行社和导游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推进“四个转变”:就是实现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由重景观建设向重旅游文化精品建设转变,由点式开发向串珠成链、资源整合转变,由重资源开发向重市场营销转变,努力把威海建设成为特色突出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文化创意产业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软实力的产业。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电视剧《闯关东》成功播出后,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隆重表彰,也体现了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在这方面,我们也要倍加重视,抓紧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力量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威海的文化软实力,力争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一是推进“文明威海”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大力繁荣和谐文化、人居文化、幸福文化,促进文化建设的大繁荣、大发展。二是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好文化创意城、市民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和健身广场等重点项目,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好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工程,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出版、报业、广电、网络、演艺等企业集团,培植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四是大力发展动漫、网络游戏产业。抓好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组织好动漫大赛,努力办成全省乃至全国性的赛事,培育文化产业的新增长点。

第二,要繁荣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强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7%以上。一是着力培植一批骨干企业。我国的商贸企业已经进入规模竞争和品牌竞争时代。去年家家悦的销售收入为73亿元,一个企业就占到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8.6%,对我市调控市场、稳定物价、保障供应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充分发挥家家悦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争取利用两年的时间,使家家悦成为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全国知名的大型商贸企业。同时,要引导全市销售收入排位靠前的振华、威百、利群、大润发、金蚂蚁、长江糖酒等企业快速发展,培育一批商贸骨干企业群。二是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城市建设,按照便民的原则,统筹规划好商业区建设,近期抓好乳山久久发商城、台资产品博览中心、九龙城、乐天利群购物广场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推进中心商业区的扩建改造。三是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推进“农家店”建设,积极支持有实力的连锁企业由城市向农村发展,推进新型业态和连锁经营跨地域发展。四是搞好大型批发市场建设。结合我市的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建设水产品、水果、蔬菜、家纺、建材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资源型、中转集散型市场,扩大市场的辐射力和交易规模。五是加快发展会展业,充分发挥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作用,加强与国内外会展公司的合作,着力培育几个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影响的名牌展会。六是拓宽服务性消费领域,积极开发消费市场,进一步繁荣晚间市场和休闲经济,引导和扩大文化、旅游、健身等方面的消费。七是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坚持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原则,加强诚信建设,完善监管体系,推动各类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为企业经营管理、居民消费和社会信息沟通提供有效服务。

第三,要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和海洋优势,加快构建以港口为枢纽、以立体交通为依托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力争到2012年,沿海港口吞吐量过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5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铁路客运量达到500万人次、货运量达到200万吨。一是大力实施“兴港强市”战略,以发展客运、集装箱和液体码头为重点,强化中心港地位,加快港口资源整合,新建扩建35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新开10条客货集装箱班轮航线。二是加快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联通,争取开工建设烟威荣石铁路,完成桃威铁路改扩建工程,建成荣乌高速公路荣成至文登段、滨海旅游景观公路,争取开工建设荣潍高速公路文登至莱阳段。三是加快空港发展,争取用2-3年时间完成机场改造,提升吞吐能力,争取到2012年,威海机场新开3-5条国际航线、10条国内航线。四是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着力培育一批物流专业企业。要坚持客货运并举、近海与远洋并举、综合运输与专业运输并举,大力发展海上运力。要支持船舶公司的发展,引导渔业企业继续增上运输船舶,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新增大型运输船舶15艘,逐步建立起大型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现代海运船队。要鼓励工业企业将自营的运输业务分离出来,成立专业物流企业。五是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推进荣成中外运物流中心、家家悦温泉物流配送中心、经区济钢启跃船材、中石油镆铘岛石化基地、中石化30万吨油品码头和储备库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

第四,要规范发展房地产业。要把房地产业作为建设精品城市、发展服务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产业来抓,力争今后五年,全市每年新开工商品房要达到330万平方米以上,房地产业税收年均增长15%以上,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工作中,要坚持多策并举。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和房地产价格,调控土地供给,建立合理的住房供给体系,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要按照建设世界精品城市的目标,提高设计、建设标准,实现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二是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住宅。今后,新开发普通商品房要按不低于10%的比例配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目前正在制订有关细则,出台后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市政府已向群众承诺,今年按照每户每月400元的补贴标准扩大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为低收入家庭提供5200套经济适用房。这些任务已经分解到各市区,一定要确保完成。三是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市区49个、4个次中心城市60多个城中村改造。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补偿和安置标准,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扩大就业门路,增加群众收入,确保拆一个旧村建一个精品社区,方便、富裕一方百姓。四是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和完善房地产交易、中介、物业管理等服务体系,保障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要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业水平,争取全市银行业本外币不良贷款率控制在3%以内,存贷款余额保持年均12%的增长速度,到2012年上市企业达到26家以上。一是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鼓励和吸引外资、股份制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威海发展。近期要尽快促成招商银行在我市设立支行,争取到2012年,引进3家以上中外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二是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发展银行中间业务,努力做大做强金融业。全面加强银企合作,有关部门每年都要筛选一批企业与金融机构搞好对接,促进各项贷款余额快速增长。三是大力发展保险业务,特别要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使之成为威海市金融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四是支持发展证券期货市场,大力发展各类金融中介组织,方便群众投资理财,增加财产性收入。五是加大企业上市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近期全力推进三角轮胎、华东数控、新北洋、天润曲轴等企业上市,力争好当家、威高股份、广泰空港等实现再融资。

第六,要健全完善科技与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市里确定今年开展自主创新年活动,过几天要召开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健全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市财政已设立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各市区也要加大扶持力度,引进更多的科研机构和科研项目。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孵化器建设,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试点园区建设,强化科技服务支撑能力。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化试点城市工作,抓好50家示范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批集科研、开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和基地。四是大力发展软件产业,拓展互联网业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五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当前,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以及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转移为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以现代网络技术和高层次人才为支撑的服务外包产业迅猛发展。商务部连续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发展服务外包,省政府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市也已出台有关优惠扶持政策,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象抓制造业和利用外资那样下大力气抓好服务外包,要以高区、经区为重点,搞好园区建设,加大人才招聘培养力度,提高对外开放和服务业发展水平。近期,抓好信必优等服务外包项目,争取成为全省十大重点服务外包园区。

(二)做大做强“三大载体”。载体建设是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是服务业发展的“牛鼻子”。要按照省里提出的构建“三大载体”的思路,集中力量抓好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的发展。对已列入省服务业发展“三大载体”的4个重点城区、3个重点园区和5家重点企业,要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确保尽快抓出成效,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用五年的时间,培育10个经济基础较好、服务业优势明显的重点服务业镇,发展6个规模较大、产业聚集度高、发展特色鲜明的重点服务业园区,扶持20个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企业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服务业发展的载体。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这些重点城镇、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把出台的各项政策兑现到位,着力培育一批新亮点,使其发挥出应有的龙头带动作用。

(三)着力强化“三大支撑”。加快发展服务业,有许多瓶颈制约因素,最紧要的是要强化资金、人才和体制机制支撑。第一,要强化资金支撑。今后五年,全市服务业投资增幅要力争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3个百分点,到2012年,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5%以上。一是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确保每年安排不低于上年GDP万分之零点五的资金,作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规范使用,确保把这些钱用到刀刃上,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采取银企洽谈、项目推介等方式,吸引更多信贷资金投向服务业领域。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支持服务企业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四是积极推进企业内部二三产业分离,鼓励资本实力雄厚的工业大企业、大集团向服务业领域拓展,带动资金向服务业集聚。五是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前天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开放与实施重大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把经济领域开放与全方位开放结合起来,通过开放推动服务业发展。要坚持服务业和制造业招商引资并重,推动物流、城市公用设施、文化、旅游、会展等服务领域的合资合作,吸引境内外大财团、大公司在我市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以及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物流中心等,力争服务业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第二,要强化人才支撑。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靠人才,扩大开放需要靠人才,发展服务业也离不开人才支撑。要牢固树立“人才兴业”的思想,把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摆到重要位置。鼓励驻威高校加快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紧缺专业,扩大急需人才的培养规模。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培训,各类职业技术院校要面向市场,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实施“三年三千新技师”培训计划,做好“首席技师”评审工作,不断扩大服务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积极创造良好的聚才用才环境,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高层次服务人才的柔性引进机制,努力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第三,要强化体制机制支撑。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进一步推进服务领域各项改革,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深化服务业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培育大型服务企业集团,使之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打破部门和所有制分割,消除地区和行业壁垒,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将营利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配套服务改革,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形成全社会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发展服务业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的行业多,组织协调的任务重、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调控,充分调动各方面加快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

(一)加强组织领导。这次会后,各级党政领导都要拿出相当精力专门研究和部署服务业发展问题,要着重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和关键性问题,制定和协调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要健全工作机构,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服务业工作格局。各级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要建立健全例会制度,制定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市区要按省里要求,成立服务业专门机构,落实职责,落实编制,落实经费,切实抓好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协调、管理工作。市发改委是负责服务业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好“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责。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监督考核。要全面落实好《威海市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试行)》,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级各部门服务业发展指标、重点任务、政策落实的检查督导,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调度,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任务目标,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尽快建立能够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

(三)优化发展环境。要加快建立服务业信用体系,制定完善服务业相关法规,促进各方面诚信守法。加快服务产品标准化体系建立,制订一批急需的服务业地方标准,不断扩大服务业标准覆盖范围,提高标准化水平。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和监督检查,依法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坚决查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保护自主创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各级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树立和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引导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同志们,加快发展服务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服务业发展的新局面,为争当全省“三个发展”排头兵、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季度服务业经济形势分析

------------------

发表日期:2010年4月13日

作者:赵京飞 王璐

【编辑录入:ssp】

一、服务业经济运行情况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一季度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亿元,同比增长16.1%。服务业税收增势迅猛,一季度,入库税金达6.44亿元,同比增长285.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税收4.57亿元,增长640.2%,这当中有一不可比的因素,主要是物回企业税收政策调整;房地产业实现税收1.06亿元,增长146.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税收1633.5万元,增长49.2%。我市服务业成为促进消费、拉动投资、提升经济运行质态的重要力量。

2、重点项目进展基本顺利。一季度完成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增长35%。服务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不锈钢制品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办公大楼土建完成,进入装修阶段;合陈粮食产业物流园区仓储项目四栋仓库正在打桩;英武财富广场开工建设;天宝花园大酒店进入内外粉刷和装潢阶段;嘉鸿农贸市场二层框架竣工。

3、传统行业发展亮点纷呈。一季度,节日气氛浓厚,市场消费活跃,经营业态明显提升。大润发超市实现营业额4500万元,苏果超市实现营业额7800万元(含便利店和戴南店)。戴南金泽商业街被评为全省商业示范社区。房地产业开始复苏,市第八届房展会共成交商品房845套,实现销售额3.57亿元,创下了近年来房展会销售业绩历史新高。

4、新兴行业质态有所提升。以举办第二届千岛菜花旅游节为契机,加快推进我市旅游资源的整合以及景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飙升了非常少见的人气指数。担保等中介服务业有了新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条件进一步改善,宝都商城新注册了融资性江苏省宝都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8亿元。

5、组织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扎实推进服务业招商工作,制定了《2010年兴化市服务业投资项目指导目录》和《2010乡镇服务业工作考核办法》,将目标分解到位。启动公务定点接待酒店评选工作并公示了结果;召开了全市服务业大会,对今年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举措更加扎实有效。

在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新兴行业仍未“异军突起”;乡镇之间服务业发展有较大不平衡,一季度,昭阳、戴南镇服务业税收超亿元,安丰、临城、张郭、大垛镇超2000万元,开发区、荻垛、海南、老圩、下圩超1000万元,但仍有几个乡镇服务业税收不足50万元,个别乡镇服务业税收出现负增长现象;大型服务业项目偏少,特别是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大型综合性商业项目更少。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和建议

围绕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今年的目标任务,要主攻“三重”(重点行业、企业、项目),突出“三提”(提升发展水平、提高贡献份额、提前实现服务业“111”工程),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服务业统筹协调发展。按照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目标,修订、调优服务业扶持政策,以企业品质内涵、贡献份额为标准,制定行业排头兵评选、考核、奖励政策。建立服务业监测网络,完善服务业调研、统计、分析体系,认真谋划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大督查、会办和协调推进力度,确保完成投资计划。

2、重点推进集聚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注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要借鉴三笑物流、城北物流等物流集聚区发展经验,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物流集聚区和得胜湖港口物流园区建设。鼓励集聚区管理机构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优惠、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快集聚区发展。依托重点骨干企业,扩大工贸企业分离试点,重点分离发展科技研发服务、现代物流服务、贸易营销服务、专业配套服务、设计策划服务等,在做强制造业企业的同时,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企业。探索发展服务外包和文化产业,加大我市旅游资源、线路、设施的整合,进一步打造我市特色旅游品牌,拓展休闲旅游经济增长点。

3、大力培植规模企业,提升行业发展质态。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效益,在旅游、市场商贸、物流、餐饮住宿、房地产业中遴选行业排头兵企业,示范带动行业发展;开展诚信中介宣传和十佳中介机构评选活动,提升中介服务质量,为企业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优质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品牌,对本土服务业企业实行高位嫁接,带动全市服务业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组织形式和服务产品创新。对餐饮企业实施“引进来”策略,引进品牌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到兴化来,并给予扶持奖励。对龙头企业实施 “走出去”策略,加快“大地蓝”、“红膏大闸蟹”等企业走出去步伐,鼓励创立自主品牌,培育我市的总部经济。

4、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着力招引一批好的重点项目。按照《2010年兴化市服务业投资项目指导目录》中的鼓励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赴浙江等地举办服务业专题招商活动,招引大型服务业项目和新兴服务业项目,包括引进数码电影城、娱乐城、特色美食城、时尚名品街、酒吧街、高端健身美容会所等新型业态项目。要以新区和服务业集聚区为依托,以兴化良好的创业环境、发展基础和优质资源为支撑,加大宾馆酒店、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研发设计、楼宇经济、信息技术、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的引进力度。要抢抓国家和省继续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机遇,准确把握国家、省投资方向和资金支持的重点,加大上争力度,为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更优的政策。

全区上半年服务业经济经济运行分析

------------------

发表日期:2009年7月22日

共浏览579 次

字体颜色:

选择颜色 黑 色 红 色 黄 色 绿 色 橙 色 紫 色 蓝 色 褐 色 墨 绿 深 蓝 赭 石 粉 绿 淡 绿 黄 灰 翠 绿 综 红 砖 红 淡 蓝 暗 红 玫瑰红 紫 红 桔 黄 军 黄 烟 灰 深 灰 灰 蓝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第十二期

江宁区发展和改革局

2009年7月11日

全区上半年服务业运行分析

上半年,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各项政策的有力推进下,全区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消费势头旺盛,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

一、主要目标实现“双过半”

上半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2.6亿元,同比增长16%,完成计划的51.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4%,比上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71.6%,超过计划1.6个百分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8亿元,同比增长20%,占区计划50.8%,完成市、区过半指标分别为101%、100%。第三产业实现地方税收13.31亿元,占全区地方税收总量的52.7%。

二、服务业运行主要特点

(一)消费实现较快增长。今年3月份以来,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上半年,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分别增长60%、17%和26%,零售行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区比重达到80.7%。苏果、联华等大型连锁超市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网点,金宝装饰市场和义乌小商品市场销售增幅在20%左右,农副产品物流中心35万平方米主体市场完成,水果、蔬菜市场开业,市场交易额逐日提升,目前日交易量已达2500吨。“万村千乡”工程和“家电下乡”活动拉动了农村市场消费,东山、江宁、秣陵三个中心供销社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0.9%、39.5%和22.3%。全区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401件,销售额达到771万元。东山4S 园已落户的4S店20家,其中建成营业的店11家。上半年江宁车管所上牌汽车21114辆,同比增长36.8%。

(二)现代物流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实现物流业务收入66.2亿元,同比增长17.8%。南京长安住久民生物流业务同比持续提升30%以上,上海大众汽车物流、中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佳马物流、东腾物流等企业业务保持较好增长势头。日捆物流等新建项目投入运营,宝湾物流、盖世理物流仓储、宝供物流、两港仓储等在建项目正加快推进。全区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物流项目56家,总投资119亿元,其中超亿元且被列为2009年市重点产业项目的物流项目有11家,超10亿元且被列为省重点产业项目的有3家。

(三)重大服务业项目快速推进。今年列入重点管理的服务业重点项目65个,总投资147.1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5.83亿元。截止6月底,有60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92.3%,完成投入24.9亿元。列入2009年南京市投资亿元以上服务业重大项目25个,总投资299.3亿元(含禄口机场二期130亿元项目),当年计划投资61.2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投入12.1亿元。列入2009年全省重大服务业项目的空港物流园、东大无线谷上半年完成投入4.3亿元,占投入计划41.3%;列入200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项目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中邮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上半年完成投入5.8亿元,占投入计划64.4%。汤山文化主题、东大无线谷等5个项目列入今年15个市领导挂钩的市重大项目。重大服务业项目建设对服务业加快发展带动效应明显,为加速城市化进程提供重要支撑。

(四)软件研发、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上半年,以电力自动化软件、管理型软件、通讯软件及嵌入式软件为发展重点,新增瑞博特电器、安网电力等软件企业12家,软件研发面积6.5万平方米,培育南瑞继保电气、国电南自自动化等5家亿元企业。软件产业销售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完成全年目标的60%。全区涉软件企业累计176家,软件产业已成为江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总部基地招商成果显著,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全面启动招商入园,中关村(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推介活动收获颇丰,清华科技园、中国“无线谷”等项目加快推进。

(五)旅游业成为新的亮点。今年以来,我区加大旅游资源宣传和旅游产品推介力度。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介绍牛首山、汤山两大旅游龙头产品,结合“春牛首文化旅游节、汤山温泉文化节”,开展“百日惠民”行动,推出“百元游汤山”优惠套票,组织了汽车拉力赛等一系列活动,提升了江宁知名度。横溪西瓜节、魅力江宁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成效显著,石塘竹海开村运营。上半年,全区旅游业接待游客205万人次,同比增长99%,实现旅游总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11.5%,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85.4%、91.7%,大大超过目标序时进度。

(六)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今年以来,我区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交易量逐步回稳提升。上半年,全区商品房合同销售面积1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5%,合同销售金额79亿元,同比增长24.5%;普通商品住宅成交均价5528元/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小幅增长,涨幅为5.2%。但房地产投资和新开工面积仍下降,上半年,商品房开发投资30亿元,商品房开工面积10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6.3%和11.2%。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企业对市场开发较为谨慎,观望情绪较浓。

从上半年服务业运行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依然较大,尤其是对国际物流业务、国际服务外包、对外资合资企业的中介服务等外向度较高行业的影响比较明显,房地产业发展基础还不稳固,在手涉外项目推进建设难度加大,现代物流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相关行业人才匮乏矛盾日趋突出。

总体上看,下半年我区服务业发展形势仍然向好,主要是我区服务业发展的优势明显。一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形成了一定基础,行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逐年提高。二是区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现代物流、要素市场、软件研发、服务外包以及商务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全区商贸交易中心、软件基地、总部基地、科技产业园等服务业发展平台建设,为服务业营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四是一批在建、投入运营的服务业大项目是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潜力所在。五是随着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以及与江宁大交通环境、区位相吻合新一轮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宏观形势利好政策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三、下半年工作措施

1、强化政策引导,促进经济发展。引进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全力做好投入运营项目的服务,壮大软件、信息、服务外包等科技产业,力促“裂变”发展效应;结合空港新城、汤山新城、滨江新城建设和江宁开发区产业布局调整、东山旧城改造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培育服务业支柱产业,力促完成全年服务业各项经济指标。

2、抢抓发展机遇,优化产业结构。认真学习国家调整和振兴十大产业的规划,结合省市发展规划,思考并拟定江宁区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参与研究和完善东山新市区产业布局发展战略及结合旧城改造服务业业态布局策划工作;着重我区服务业重点行业的发展研究,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引导推进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网络经济、会展经济、商务经济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等服务业新业态发展,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卖店、专业店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鼓励风险资本投资采用新商业模式的服务企业。

3、坚持项目带动,服务项目发展。做好服务业项目推进、管理和协调服务工作,加快推进65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开工、快推进、早运营。关注我区列入省、市重点的服务业项目推进和服务工作,做好与省市部门的协调沟通,争取项目重大项目的扶持,促进项目发展;参与和配合服务业招商,继续协调和配合服务业集聚区招商工作;

4、发挥产业优势,整合区域资源。积极支持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引导和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因势利导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发展科技创业园、物流园区、服务外包基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

第三篇: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总结

“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总结 自“十小”行业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镇认真贯彻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早动员、早行动、早落实,围绕县“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明确职责,以小食杂店和小菜场整治为重点,开展“十小”行业各项整治工作,使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推进。

一、加强领导,认真部署。

为保证“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的成效,我镇成立了以卢兆士镇长为组长、张邦豪刘西铁副镇长为副组长,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领导小组,于7月4日召开动员会议,部署“十小”行业特别是小食杂店、小菜场整治与规范工作,并下发了《**镇“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整治与规范工作的目标要求、整治规范标准、内容及重点、工作步骤、措施要求等。

二、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整治合力。

我镇把整治与规范工作的主要任务分解到各相关办公室,做到分工明确,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如工办负责镇“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党政办负责制定整治与规范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牵头开展小菜场整治与规范工作;各办按照镇统一布置,结合实际,负责具体整治实施工作。

三、配合调查,积极行动,狠抓落实。

(一)是全面排查,摸清底数。

摸清全镇、行政村“十小”行业的基本状况、底数和基本状况,尽量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为全面推进整治规范打好基础,同时,我们还开展有关“十小”行业整治的宣传,接受咨询123人次。

(二)是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十小”整治。

1、今年我镇结合“十小”整治规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节假日食品整治,突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经营行为,先后开展了儿童食品、农村食品、水产品、取缔无照经营等专项行动,对全镇范围内的食杂店、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食品市场、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店、小药店、小农资店、小菜场、小美容发店、农村小客运、小液化气供应点进行集中质量安全整治,共会同有关部门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8户,疏导登记20户,有效地抑制了无证无照等违法经营现象。

2、加强指导,提高小食杂店、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店、小农资店、小药店建立台帐的意识和能力,督促经营者自律。

(1)为引导小食杂店、小餐饮店、食品加工小作坊、小农资店、小药店经营户从店容店貌、台账制度等方面自律经营,我镇制作《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作为整治和规范工作舆论引导的有效载体,由经营户悬挂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宣传指引的重要作用,以期提高经营业主的食品安全自律意识、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消费意识,努力营造食杂店餐饮店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和规范的良好氛围。

(2)根据“十小”整治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镇加大对小食杂店等“十小”行业的检查和指导力度,结合日常巡查,督促经营户做好索证索票台帐工作,向食品经营户讲解“为什么要建立、怎样建立台帐”等方面的内容,力促广大食品经营户建立统一规范的进货台帐。在加强对经营户自律经营指导的同时,我镇结合“十小”整治,提高商场、超市自律经营行为,分别推出不合格食品销毁制度、无理由退货制度、食品安全信息警示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推出,不仅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起着积极作用,更丰富了整治内涵,充实了整治内容。

3、强化小药店经营行为监管。加强小药店从业人员管理,杜绝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虚假聘任、挂职等不在岗行为以及无职业资格人员上岗行为;监督小药店进一步落实药品和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区摆放和储存药品色标管理,落实营业场所、仓库、办公、生活等区域分开,根据药品特性要求的常温、阴凉和冷藏保管设施以及“五防”设施、通风设施、拆零设施配置齐全;监督小药店加大药品质量管理

制度的执行力度,完善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并记录、温湿度观察并记录、陈列及库存药品检查养护并记录等一系列的制度;监督小药店证照及执业人员的执业证明上墙,场所整洁卫生,建立直接接触药品人员健康档案。通过整治进一步规范我镇“小药店”的药品经营行为,确保“小药店”药品质量。

四、2012年工作打算

根据我镇制定的《**镇“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实施意见》,2012年工作安排如下:扶植引导基础条件好的“十小”生产经营单位上规模、上水平;改造提升基础条件较差的“十小”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范要求;关停转化达不到经营规范和服务标准的“十小”生产经营单位;对故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以及生产经营条件恶劣、产(商)品质量安全隐患严重又不主动整改或屡次整改仍达不到规范标准的生产经营单位坚决予以打击或关停;做到边整治、边净化、边规范、边提升。

**镇

2011年12月

第四篇:胡明莹同志在全市招商引资汇报调度会上的讲话

胡明莹同志在全市招商引资汇报调度会上的讲

(2009年8月3日)

同志们:

听了各县市区和市开发区今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情况交流汇报,看了上半年全市到位资金统计报表,总的感觉进入2009年以来,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了会议,研究确定了今年的预期目标和推进招商工作具体措施。临泉县、颍州区、颍东区等县市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一些有突破性的推进措施。从行动和落实情况看,大部分单位和部门都动起来了,尤其是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前段时间先后走出去比较多,应当说是有行动、有进展、有收获。但是,我市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是显而易见的,其表现:一是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序时进度,上半年引进市外资金56亿元,仅完成序时进度的45%;二是在全省17个市排位后移,前几年我市排位在13-14之间,1

上半年已后移到15位了,差距越来越大;三是总量没有大的提升,从07年以来,我市招商引资总量一直在百亿元左右徘徊,增幅一直在20%以下。合肥、芜湖等先进市总量那么大,增幅一直保持在40%以上。全省上半年53个县市区超过10亿元,我市榜上无名。对此,希望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当前,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重视不够,力度不大,氛围不浓,队伍不强,办法不多,激励政策不到位,缺乏特色,破解土地、金融等难题没有大的突破;外出招商少,来阜客商少,洽谈项目少,签约项目少,新开工项目少,建成投产项目少;推介项目缺乏吸引力可操作性,产业特色不突出;尤其是面对金融危机和激烈的竞争态势,老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束手无策,信心不足。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次会议后,各县市区、市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针对存在问题研究破解之策,掀起招商引资新的高潮。

一是招商引资重中之重的位置不能动摇。招商引资已经成为我市跨越发展的主要推进器、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和和谐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存量挖潜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扩大增量,培育新的增长点,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入的主抓手,作为首要任务,第一位的要事。当前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换代向外转移很快,总是要有选择的,关键是措施要到位,落实要到位。希望各级各部门要创造一切条件,利用一切资源,动员全市力量,认真谋划,精心组织,采取措施,抓好落实。以充沛的激情,科学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更有效的举措推进招商引资,最近,市里对招商引资奖励政策进行了重新修订,扩大了奖励面,不仅奖励工业项目,对种植业养殖业,重大商业项目、市场项目以及医疗卫生、职业教育也要奖励,目的就是扩大招商引资领域,扩大投入,加快发展。

二是各级各部门领导带头招商不能动摇。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就没有招商引资的大突破,也就没有经济的大发展。今年以来领导外出招商是比较多的,但效果不

明显,可见形势多么严峻。越是形势严峻,各级领导越要冲在前,这是导向。市县两级不论哪套班子,都要把抓经济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班子成员不管分工什么,都要关注经济发展,要真正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招商引资上来,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能力和操作水平。要切实加强督查协调,做到意向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开工,建设项目促进度,竣工项目促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实行重大项目负责制,一个项目明确一个领导和责任单位,全程搞好服务,切实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确保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三是充分发挥各类园区招商载体作用不能动摇。园区体制好,基础设施全,政策优、服务好,有产业集群效应,有入园企业示范效应等,要形成综合优势。今年上半年,市里组织召开了两次园区工作会议,足见市委市政府对园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园区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载体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效果,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我省先进地区的招商引资之所以能取

得重大突破,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打造好了园区这个载体,通过园区这个重要载体,引来了八方客商。项目进园区,是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的主要途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希望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市园区建设现场会议精神,强力推进各类园区建设,充分释放园区的发展活力和潜力,为招商引资提供强有力的载体。

四是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不能动摇。谁能营造环境比较优势,谁在招商引资中就抢占了先机。在某种意义上讲,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吸引力。目前各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基本趋同,你有他也有,甚至比我们还优,关键在环境。在招商引资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只有优化环境,形成综合优势,才能抢占发展先机,赢得竞争的主动权。优化发展环境,关键是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真正实现制度创新,服务优化。在优化投资环境上,要努力做到,凡是周边地区能做到的,我们必须做到,并且做得更好。各级各部门要改变重招商轻安商、重接待轻服务、重签约轻开工、重开工轻投产倾向。尤

其是阜城三区由于土地、规划等手续程序较多,要切实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分工负责、一个服务班子、一套服务措施、一揽子全程代理承办有关审批手续制度。不要让外商一天到晚找领导找部门,身心疲惫,效率低下,怨声不断。服务是效率,是信用,是政策,要切实引起重视。

五是按时足额兑现优惠政策不能动摇。兑现优惠政策是必要的成本,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据了解,2008年招商引资奖励大部分县市区按时兑现了,但仍有少数县市区至今没有兑现奖励政策。对外商的税费减免也要克服困难坚决兑现,树立政府诚实守信的形象。在这个问题上,眼光要远一些,要大气,要算大帐,要坚持让小利求大利,让近利求远利,确保将出台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外来投资者身上。做到该奖的一定要奖到位,真正奖出动力,奖出干劲。该让的让,该减免的一定要减免,营造招商引资的政策洼地。

六是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不能动摇。招商引资领导带头很重要,但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全民招商,群策群力。要多种方式并举,大胆尝试新的办法,如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园区招商、品牌招商等,都要敢用。小分队招商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要充分发挥小分队的专业招商作用,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及时捕捉潜在的投资信息,发现有价值的招商线索,当好领导的侦察兵、信息员,做到前方和后方协同作战,群众和领导联手招商。同时,积极开展会展招商、商会招商、亲情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形成多头并举、多管齐下的招商局面。

目前时间过半,任务有欠帐。7、8、9月是招商引资黄金季节,希望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按照市委三届九次扩大会议要求,加强领导,重在行动,要到发达地区开展有力度、有实效的推介活动,要在下半年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确保完成全年20%的预定增长计划目标,为明年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篇: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总结

“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总结

自“十小”行业整治行动开展以来,我镇认真贯彻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早动员、早行动、早落实,围绕县“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明确职责,以小食杂店和小菜场整治为重点,开展“十小”行业各项整治工作,使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地推进。

一、加强领导,认真部署。

为保证“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的成效,我镇成立了以卢兆士镇长为组长、张邦豪刘西铁副镇长为副组长,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领导小组,于7月4日召开动员会议,部署“十小”行业特别是小食杂店、小菜场整治与规范工作,并下发了《**镇“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整治与规范工作的目标要求、整治规范标准、内容及重点、工作步骤、措施要求等。

二、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整治合力。我镇把整治与规范工作的主要任务分解到各相关办公室,做到分工明确,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如工办负责镇“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党政办负责制定整治与规范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牵头开展小菜场整治与规范工作;各办按照镇统一布置,结合实际,负责具体整治实施工作。

三、配合调查,积极行动,狠抓落实。(一)是全面排查,摸清底数。

摸清全镇、行政村“十小”行业的基本状况、底数和基本状况,尽量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为全面推进整治规范打好基础,同时,我们还开展有关“十小”行业整治的宣传,接受咨询123人次。

(二)是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十小”整治。

1、今年我镇结合“十小”整治规范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节假日食品整治,突出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经营行为,先后开展了儿童食品、农村食品、水产品、取缔无照经营等专项行动,对全镇范围内的食杂店、学校周边的流动摊点、食品市场、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店、小药店、小农资店、小菜场、小美容发店、农村小客运、小液化气供应点进行集中质量安全整治,共会同有关部门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8户,疏导登记20户,有效地抑制了无证无照等违法经营现象。

2、加强指导,提高小食杂店、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店、小农资店、小药店建立台帐的意识和能力,督促经营者自律。

(1)为引导小食杂店、小餐饮店、食品加工小作坊、小农资店、小药店经营户从店容店貌、台账制度等方面自律经营,我镇制作《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作为整治和规范工作舆论引导的有效载体,由经营户悬挂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宣传指引的重要作用,以期提高经营业主的食品安全自律意识、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消费意识,努力营造食杂店餐饮店食品加工小作坊整治和规范的良好氛围。

(2)根据“十小”整治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镇加大对小食杂店等“十小”行业的检查和指导力度,结合日常巡查,督促经营户做好索证索票台帐工作,向食品经营户讲解“为什么要建立、怎样建立台帐”等方面的内容,力促广大食品经营户建立统一规范的进货台帐。在加强对经营户自律经营指导的同时,我镇结合“十小”整治,提高商场、超市自律经营行为,分别推出不合格食品销毁制度、无理由退货制度、食品安全信息警示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推出,不仅对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起着积极作用,更丰富了整治内涵,充实了整治内容。

3、强化小药店经营行为监管。加强小药店从业人员管理,杜绝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虚假聘任、挂职等不在岗行为以及无职业资格人员上岗行为;监督小药店进一步落实药品和非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区摆放和储存药品色标管理,落实营业场所、仓库、办公、生活等区域分开,根据药品特性要求的常温、阴凉和冷藏保管设施以及“五防”设施、通风设施、拆零设施配置齐全;监督小药店加大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完善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并记录、温湿度观察并记录、陈列及库存药品检查养护并记录等一系列的制度;监督小药店证照及执业人员的执业证明上墙,场所整洁卫生,建立直接接触药品人员健康档案。通过整治进一步规范我镇“小药店”的药品经营行为,确保“小药店”药品质量。

四、2012年工作打算

根据我镇制定的《**镇“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实施意见》,2012年工作安排如下:扶植引导基础条件好的“十小”生产经营单位上规模、上水平;改造提升基础条件较差的“十小”生产经营单位达到规范要求;关停转化达不到经营规范和服务标准的“十小”生产经营单位;对故意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以及生产经营条件恶劣、产(商)品质量安全隐患严重又不主动整改或屡次整改仍达不到规范标准的生产经营单位坚决予以打击或关停;做到边整治、边净化、边规范、边提升。

**镇 2011年12月

下载胡仲明同志在全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胡仲明同志在全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