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同志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汇编)

时间:2019-05-15 08:0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克强同志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克强同志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李克强同志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克强同志在全国发展和改革

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15日)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温家宝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系统总结了2011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了2012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在此,我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这一问题,谈些认识。

一、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创造良好环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新形势下,统筹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对于做好2012年经济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把控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势头。全年经济增长率9.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5.4%。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

新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的关系,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远未结束,一方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西方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风险因素增多,经济低迷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主要国际组织都调低了对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当然,美国等国也出现了一些复苏回暖的迹象,对此我们也要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物价上涨较快,一些发达国

是一对矛盾。只要增长速度、不顾物价稳定,或只要物价稳定、不顾增长速度都相对容易,难的是二者兼顾。当前,国际上流动性过剩和市场预期低迷并存,国内货币存量也较大,给“两个保持”带来很大压力。

处理好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有利于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抑制高耗能、高排放等不合理需求,消除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制约因素;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和模式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经济增长由内外需、三次产业协调拉动和科技教育管理支撑的新格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长期占优势的压力,其他新兴经济体要素潜力正在发挥的现实,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都要求我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结构调整也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总之,发展必须转型,转型也是发展,是内生增长、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的发展。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变被动为主动,下大力气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2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改革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握

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我们调结构、转方式,很重要的就是调整和转变需求结构。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出口大国,贸易依存度高于世界许多国家。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扩大出口遇到越来越多的摩擦、壁垒和障碍,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国际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内需。只有立足扩大内需,才能使我们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其三,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回旋余地大,内需潜力大,对经济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总结经验做法,针对现实问题,建立健全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内需的一大源泉。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这是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但总的看,我国城镇化依然明显滞后,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有关方面统计,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达到80%,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也在60%以上。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不仅可以扩大投资,而且能够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际上有经济学家曾经预言,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

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农民工并逐步实现均等化,帮助他们逐步解决就业、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实际问题,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把在城镇已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要研究出台规范的市政建设投融资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搞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城镇化布局体系的衔接,加强公共交通、污染防治、水电气热供应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指出,房地产市场能否健康发展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问题。要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巩固调控成果,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效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城镇化稳步向前推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扩大内需的又一源泉。要进一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在推动东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支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尤其是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扶持力度。区域发展与城镇化密切相关。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城镇化滞后。在那些发展条件好、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引导要素合理集聚、企业集中布局、土地集约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国家的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不能一刀切,要坚持分类指导、有保有控。对西部地区一些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形成竞争新优势,开拓市场尤其是培育国内市场需求,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并举”。无论是稳增长、控物价,还是扩内需、调结构、推进城镇化,都要靠夯实“三农”基础来支撑。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严格保护耕地,继续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无论是从应对当前挑战的实际需要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的根本目的看,都必须把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放到扩大内需更加突出的位置。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按有关方面数据,2010年我国消费率为47.4%,远低于美国的87.7%、欧盟的80.7%、日本的78.6%,也明显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67%左右的水平。我国消费潜力巨大,但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实际工作中,扩大投资的办法较多,扩大消费的办法较少,这种状况必须扭转。要完善鼓励居民合理消费的财税、信贷等政策,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尤其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为此,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

0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进口,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要着眼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和要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扩大境外投资合作,并以此带动贸易、技术、能源资源等合作,积极防范境外投资风险。

三、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民生连着内需、连着发展、连着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拉动消费,又增加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5000美元,人民群众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求日益增长,民生领域巨大的内需潜力会持续加快释放。加大民生投入,本身就是结构调整,是转方式的应有之义。要适应群众的新期盼和形势的新要求,把民生工作放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把重大民生工程摆在发展工程的优先序列,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实施好重大民生工程,要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做到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逐步扩大基本民生保障的覆盖面,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保障的水平。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既关系民生也关系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中央的重大决策,具有惠民生、稳房价、扩内需、促发展的多重作用。过去一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

2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售价明显下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重要进展和显著成绩。2012年是深化医改新任务的起始之年,也是攻坚之年。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难点问题将集中显现,体制性矛盾将集中暴露,工作难度还会加大。下一步,要认真总结医改的经验和做法,抓紧制定“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规划,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要推进基本医保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在继续提高参保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政府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推进付费方式改革,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要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本药物定价机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要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实施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在大医院推行便民利民措施,优化诊疗流程,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公立医院发展新模式。同时,要推动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适应和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在实施重点民生工程过程中,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部署,全面推进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为先,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等手段,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和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坚定不移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4方向。与此同时,对水、天然气等产品的阶梯价格改革方案,也要抓紧研究。对居民基本需求范围内的价格,应合理控制,对非基本需求方面的价格,则应更多采取市场调节的手段。要继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通过采取这些改革举措,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推动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价格改革,不能把经济增长速度打得太满从而使经济关系绷得过紧,这样才能为改革留出空间。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要把财税体制改革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更好结合起来,加快构建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同时,要健全金融体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一是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二是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三是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研究将部分高消耗、高排放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逐步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研究制定环境保护税费改革等方案。四是继续深化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培育中小金融机构,促进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推进人民币跨境使用。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扩内需、调结构的主体。要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权和积极性。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抓紧研究打破垄断、公平准入、鼓励竞争的具体政策,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等领域。还要进一步减少投资审批事项,国家只审批或核准政府投资项目与关系国家经济安全、涉及整体布局和影响资源环境的事项,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强化服务监督,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五、在稳中求进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仅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而且要在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上取得新进展。为此,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优化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要合理划分“基本”与“非基本”的范围。我们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大致可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两个部分。从我国情况看,基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7达17.6%;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达到6%—8%,而我国目前还不到5%。如果与养老、保健、助残、家政等服务结合起来,潜力和空间更大。

加强社会建设,要重视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如物价问题,直接关系老百姓日常生活,影响千家万户。要处理好推进价格改革与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关系,在出台价格政策和改革方案时,要把各种因素考虑得更周全一些,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努力把握好时机和力度,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努力把影响控制在合理水平。又如煤电油气运供应问题,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常常处于“紧平衡”状况。要从保民生、促和谐的高度,加强部门和地区协调,优化组织调度,采取增加生产、实行需求侧管理、推进运输通道建设等措施,提高煤电油气运供应能力;同时,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使内需特别是消费潜力持续发挥。

新的一年,发展改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保持和发扬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市金融工作成绩突出,有力支持了地方建设。为此,市政府再次对金融系统予以了通报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全市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立新功。下面,我就今年的经济和金融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xx经济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2004年,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铜九铁路池州段和沿江、合铜黄高速池州段正式开工建设,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池州电厂一期、英格瓷二期、清溪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安景高速池州段进入施工设计。去年,全市实现GDp92.4亿元,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首次突破了两位数增速,全市经济增长明显提速;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34.6%,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54.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3亿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引进省外资金增幅达到171.4%,居全省第二位。全市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2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决胜“十五”,加快赶超,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的奋力崛起,实现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市委一届九次会议和市人大一届六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和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着力实施“11641”工程,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招商引资40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在基础上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助推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池州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项目拉动。今年,我们要确保池州电厂一期两台机组投产发电、铜九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完成主体厂房和矿山建设、英格瓷二期工程完成设备安装;开工建设安景高速、皖宝矿业年产300万吨石灰石、东方钙业50万吨氢氧化钙、东至香隅化工园氟苯等重点项目;同时,要稳步推进池州电厂二期、海螺三期、林纸一体化、吉阳核电、九华山旅游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随着这些大项目陆续上马和投产见效,届时我们的经济不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飞跃。同样,由于地方经济增长的不断拉动作用,存贷款资源会大幅增加,金融可选择的优质客户会愈来愈多,金融不论在信贷总规模、信贷资产质量或是在经营效益上,也都将会有一个迅猛发展,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前景会更加美好。

二、金融要更好地反哺于地方经济,必须有效增加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省委、省政府提出“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振皖口号。安徽要崛起,池州更要崛起,池州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等部门大力支持。当前,我市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共性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由于直接投融资渠道缺失,金融信贷融资仍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如果我们的金融部门今后能够在企业融资问题上再多想一些办法、多下一番功夫,相信对池州经济的促进作用会更大。金融立足于地方、扎根于地方,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金融部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经营宗旨,用足用好政策,努力争取池州的资金能全部用之于池州,甚至能够将池州以外的资金也吸引过来,用于我市发展,促进池州崛起。去年,我市存款规模突破了100亿元;今年,我们期望贷款也能够顺利突破100亿元,实现存贷款双双超百亿。当然,资金是生产要素,哪里有效益,就流向哪里;哪里效益更好,资金就更多地会向哪里集聚,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我们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引导资金流向。近年来,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我们的一批在建和投产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金融部门青睐,成为信贷营销的重点领域,信贷资金投放及时、足额,加快了项目进程,发挥了预期效益,改变了池州工业面貌,希望2005年金融部门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三、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和配合,切实做到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在金融工作方面:一是要正确落实“双稳”政策,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信贷方针。各金融部门要客观分析池州经济形势,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认真贯彻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池政办〔2005〕4号),按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的有关要求,把握好信贷投放结构和投放节奏,在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贷投入的同时,扩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通过组织银企项目对接等活动,搭建银行与企业及项目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继续做好银企对接签约项目贷款资金的落实到位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银企双方的互信和互动。要努力争取城市道路、旅游开发、清溪河综合治理以及社会事业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适时推动银团贷款,强化银企互动、银银合作效果,实现金融与经济共赢。要发挥证券业的投融资功能,为企业开展证券业务知识辅导,助推池州企业上市进程。要发挥保险的保障与投资功能,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化解风险、保驾护航。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促进我市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当前,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仍然比较多,如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较大,非信贷资产损失率较高;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大额授信和集中授信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效率不高,风险管理比较薄弱;金融业自身素质还不能真正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等。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新理念,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要求,加强和改进金融业监管工作,建立和创新有效的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大清收、转化不良贷款工作,加大损失贷款核销力度,促进全市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要坚持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并举,认真抓好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工作,提高风险发现、评估、预警和处置的能力,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远的目标,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高度统一。要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继续抓好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建设,面向公众和企业开展征信知识和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建设良好的监管协作环境,人行要牵头组织,加强金融、保险和证券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人行、银监局要密切协作,建立健全辖区内金融稳定协作机制和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四是继续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规范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以后,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要切实加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与支持,提出“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人行与银监局要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各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相关金融机构应适度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人行与银监局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相关工作,严格执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条件,认真开展对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申请的审核,确保专项票据发行工作顺利进行;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和不良贷款下降,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这项工作,省里已经作了专门部署,改革目标和政策措施十分明确,要求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地方政府工作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领导,为金融部门提供政策保障。第一,要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将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高度重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金融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将支持金融业发展作为深化招商引资政策的新内容,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第二,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意识。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不懂金融的领导就不是懂经济的领导,不抓金融的领导就是不抓经济的领导。要了解金融工作的特点,学会有效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企业找政府、政府找银行的状况。第三,要着重培育良好的信贷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靠市场。要通过加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培育一批优良中小企业,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为金融部门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要从维护金融稳定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工商、土地、房产等部门要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提供便利;发改委、中小企业局要积极为银企牵线搭桥,传递信息,帮助金融部门寻找新的信贷切入点和增长点。第二,要强化法制意识。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公正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支持银行保全债权。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通知》(皖办明电[2005]7号)精神,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拖欠贷款,以实际行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切实抓好当前我市的经济运行工作。各地各部门在当前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要集中精力,狠抓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能进一步上升。从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的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1.8%,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25.4个百分点,产销率也下降了7.9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下降24.3%;财政总收入增长22.4%,比去年同期下降60.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5%,其中省外资金同比下降1%,市外资金同比下降73.7%;金融机构筹款同比少增加1.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少增加4.66亿元;外贸出口(1月份)也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1%。这一组数据都充分说明我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局部下滑的苗头,一些主要的经济运行指数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要求,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切实抓紧落实,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和保持上升势头,确保今年“11641”目标的顺利实现。同志们,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池州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希望金融部门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不断做大做强,为池州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工作视频会上讲话

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工作

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胡总书记主持中审议通过的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是我们党第一个全面部署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规划性文件,这标志着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进入重点突破、全面深化的阶段。今天是经近平同志同意召开这次会议的。刚才,尔乘同志对如何贯彻落实《改革纲要》作了全面部署,3家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我觉得他们讲得都很好。

下面,我再强调4点。

第一,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培养造就素质干部队伍。一个国家发展力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特别是领导人才的竞争,一个政党执政力的强弱关键在于能否培养造就大批优秀领导人才。在当前形势下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一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素质能力。今年中央下发了两个。现在,各地各部门都在认真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干部教育培训改革也要加大和度、加快推进。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大决策,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和,对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应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干部教育条例》颁布后,全国干部教育工作成绩是显著的。但我们也要 1 清醒看到,干部教育教育工作与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和广大干部的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改革纲要》指出,目前干部教育培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党性教育比较薄弱,优质培训资源不足与资源相对过剩并存,学用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只有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

第二,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重在增强提高实效性针对性的目标取向。干部教育培训关键要务实、有效、管用。没有实效的培训,干部不会欢迎,各个方面也不会支持。中组部“万人问卷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改革纲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把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进行了整体设计,这个设计核心是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使干部教育培训更好地满足科学发展和干部成长需要。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和把握《改革纲要》提出的改革目标,把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作为谋划、推进、评价改革的基本要求,贯穿于改革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其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断完善党的理论教育、领导知识教育和干部党性教育体系。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干部的基本理念和行动指南。要重点抓好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急需的知识与能力培训,提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还要突出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干部的党性觉悟、道德追求和精神境 界。其二是强化培训的需求导向,突出干部在培训中主体地位,满足干部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需求。三是坚持专兼结合,建设高素质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要加大公开选拔、择优聘用干部培训教师力度,更多聘请有效际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像吴仁宝、李国安、吴天祥这样的模范人物上讲台。四是坚持从严治校,弘扬良好学风。学员要严守校纪、刻苦学习,教师要严谨治学、以德施教,学校要严格管理、勤俭办学。

第三,学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要创新体制机制。我们要建立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有实效的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创新体制机制起着根本性、决定性作用。一要更加开放。坚决打破目前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相对封闭的状态,在更好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基础上,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境外培训机构的优质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同时注意开辟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和现代化建设等实践教研基地,努力形成与工作实绩、执政实绩、科学进步联系更紧密大教育、大培训格局。二要强化竞争择优。竞争是激发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江苏、四川等地普遍开展干部自主选学,北京、山东等地试行培训项目招投标,上海、山西等地探索培训经费跟着培训项目的做法,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要认真总结经验,确定一些培训项目特别是新知识、新技能力的培训,在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高校培训基地和经过资质认证的社会培训机构之间有序竞争,择优 确定承担者。三要机构要优化整合。现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机构比较多,水平参差不齐,这种格局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交通条件、通讯手段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现在需要调整和优化。《改革纲要》要求,到2015年基本完成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办学体制改革任务。各地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积极稳妥地做好优化重组工作。要注意把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四要组织创新机制。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建立健全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计划生成机制,以组织调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的参训机制,以调动积极性、提升培训质量为取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干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的科学化。要加强组织领导,整合改革力量。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摆上重要位置,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组织部门要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能,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大家推动改革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以改革动力释放,以创新活力增强,以竞争资源盘活,以择优质量提升,不断开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新局面。

第四篇:xx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准备得很充分,银行系统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各家商业银行负责人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设想,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的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市金融系统要准确把握池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及主要方面,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职能,争取为池州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如建市较晚,起步较迟,工业底子相对较薄等,这些历史原因众所周知。但随着近几年的建设,现阶段阻碍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集中在环境制约、体制制约和供给制约上。环境制约又分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其中软环境的影响又较大,需要长期不懈地去塑造,当然,硬环境也需要不断改善,譬如交通等。体制制约是多方面的,而且带有普遍性。就目前来看,全国的体制正在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加快企业改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活力,势在必行。供给制约除了一些原材料的供给紧缺之外,主要体现于企业资金供给的严重不足。池州经济发展本身比较落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自身融资渠道相对狭窄,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在起步阶段,必须背靠金融机构的强力支持,获取及时、必需、有效的资金供给。全市金融机构要从全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认真研究企业发展资金供给紧缺问题。当前,国家继续实施宏观调控,金融形势趋紧,资金运转困难突出,转化难度加大,但我们的银行要从中看到挑战与机遇并存,看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势头,从单纯的金融系统业务观里跳出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的信贷工作,以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要准确把握池州经济发展的基本增长点,找准金融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推动银企互动双赢近几年池州经济的发展,不仅得益于大项目、大企业的建设,还得益于非公有经济的发展。虽然现阶段二者之间仍然差距很大,譬如就税收方面来看,非公有经济全年利税仅占海螺水泥的1/3,但其在社会稳定和就业方面却作出了很大贡献。据统计,现阶段我市非公有经济已经解决了15万人的就业。由此可见,池州微观经济的基础就是大量非公有经济企业,他们是池州社会稳定最重要的基石。因此,无论是为了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还是为了发展池州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要把非公有经济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来,继续贯彻“放”的方针,尽其力量予以扶持。扶持非公有经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扶持现阶段还处于起步初期的中小企业。目前,我市中小企业总体上呈现出个改企、小变大、弱转强的趋势,亟需金融系统的大力扶持。从这个层面看,金融的制约已经比企业其他方面的制约更为明显,也更为迫切。因此,现阶段池州的发展,特别需要金融部门对企业的贴近服务、贴身服务,也就是要为企业解决好“贷款难”问题。解决“贷款难”、“难贷款”问题,主动权在银行。银行应当转变以往的观念,主动出击,寻找可行方案,尤其对那些有前景的中小企业要降低门槛,加大服务与支持的力度,支持他们加快发展。改善金融服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及时授贷,促进中小企业增强发展的自信心,防止中小企业外流。我想,如果这些中小企业都发展壮大起来了,他们发展的积极性都充分释放出来了,池州经济的前景就会一片光明。

三、金融机构要准确把握在转型改革中的定位和走向,不断创新、优化自身结构,努力提高工作效率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要解放思想。银行系统目前发展的障碍不在外部而在内部,不在企业而在自身,这主要源自计划经济体制下国企独大的观念根深蒂固。当前,要把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转变观念的一个检验平台,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实金融系统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二要面向市场。要彻底改变以往的衙门作风,官商作风。池州有的是可贷企业,关键是要善于发现。要确立围绕市场找项目、围绕项目找客户的工作思路,深入市场,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找准有优势有成长性的项目。要盯紧招商引资项目,通过金融服务吸引招商项目,并为落户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机会。还要注意增强经营的活力,营造金融机构之间良好的竞争环境。三要创新机制。各金融机构要积极鼓励创新。目前通行的金融工具都可以用,如抵押、担保等,形式要突破,方式要创新,只有这样,工作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方式方法创新的潜力空间非常大,只要是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家已用的,我们都可以照样拿来用,当然,实际工作中必须保证操作好,执行好。四要搞好服务。这是市场经济本身的要求,也是党委和政府的要求。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抓好增值服务,靠服务增值。五要保证金融安全。金融企业是特殊行业,要注意控制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市场经济最大的缺失是信用缺失,金融服务的过程也是对企业教育和培育的过程。要多宣传金融规则,在服务中培育客户、培育市场,最终形成银企间的互信、互动与双赢。总之,池州的金融机构要大力推进银行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为池州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篇:在全市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座谈会是一次例会,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梳理前一段时间工作,部署后几个月工作。刚才,秉文同志传达了全省发改委系统第五期发展和改革工作研究班精神;连旺同志总结回顾了今年全市的经济形势和发改委工作,提出了今后发展和改革工作的思路和工作重点;各县、区分管领导通报了各地的经济形势,交流了一些好的做法。会议达到了统一思想、交流经验、明确重点的预期效果。会后,希望同志们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当前经济形势、发展和改革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当前我市经济发展总体趋势

1—7月份,我市经济在连续三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首次出现了增幅在两位数高位运行的发展态势,全市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整体形势全面向好。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3.6%,增幅创7年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1-7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42.3,财政总收入增长71.3,增幅均居全省首位。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快速增长,增幅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6.2个百分点。二是经济运行的质量大幅提升。三次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财政收入结构继续优化;企业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质量大幅提升;经济运行初步显现出结构调整与产业优化并重、经济发展与效益提升同步的基本特征。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趋稳。随着海螺、大电厂、非金属矿加工等一批重点工业大项目的建设投产,重工业化加速,大中型企业带动效应增强,工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摆脱了长期处于全省末位的局面。四是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改善。交通方面,沿江高速公路池州段、合铜黄高速公路池州段建设全面展开,铜九铁路建设线路定测工作已经完成。城建方面,城市建设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承载力有了明显提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基础、动力、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池州经济正在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化,自主增长机制正在形成。这一增长态势,预示着池州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我们期盼已久的,也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要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局面,认真把握好这一发展势头,努力实现池州跨越式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一面。从近几个月的情况看,宏观调控对我市经济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一是投资增幅回落。1—6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1—4月回落14.2个百分点,7月份仍在回落。投资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于我们总量小、基数低的地方来说,投资增幅回落意味着追赶的速度将会减慢。我们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最终都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上来,一定要关注这个指标,把加大投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资金和土地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企业贷款难度加大,流动资金紧张;土地审批趋紧,项目建设用地存在缺口,招商引资和基本建设受到影响。三是生产成本有所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电力供应紧张、限制超载带来的运输成本上升对经济运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发展上的波动,客观上是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反映出我市经济素质脆弱的一面,也说明了我们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对经济工作的本质认识还存在差异。

分析我市经济的内在不稳定因素和认识上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五点:一是自主投资能力不足。投资快速增长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但主要依靠招商引资、国债投资和银行信贷资金,来自民间的投资明显不足。二是增长方式粗放。经济发展尚处在高投入、高消耗阶段,资源开发特别是矿产资源开发的粗、散、乱现象依然突出,土地、矿山等国土资源集约利用意识不强,单位土地投资密度不高,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不多,产业聚集度不高。三是市场调节能力不强。市场体系发育不足,服务业水平低;微观经济主体活力不足、自我调控能力较弱、竞争力不强;经济活动特别是招商引资主要依赖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经济外向度不高。四是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总量在全省垫底的格局没有改变,工业化水平在全省落后的格局仍未改变;工业经济内部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与中小企业的比例不协调。五是人力资源开始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人才队伍素质跟不上经济提速的需要,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难以消除。如果不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大发展、快发展的好势头就难以巩固,我们和发达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差距不仅难以缩小,还会继续拉大。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大趋势下,解决这些一系列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对此,我们务必要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充分认识宏观调控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大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背后,无不蕴藏着一次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的契机。这次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处于起飞期的一次主动调整,调整的主要方面是转折而不是“过热”。分析这次宏观调控的

下载李克强同志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克强同志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