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忠同志在全省人才强省建设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人才工作部分)

时间:2019-05-14 00:0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鸿忠同志在全省人才强省建设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人才工作部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鸿忠同志在全省人才强省建设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人才工作部分)》。

第一篇:李鸿忠同志在全省人才强省建设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人才工作部分)

李 鸿 忠 同 志

在全省人才强省建设暨“年轻干部

成长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2年2月28日,人才工作部分)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把人才强省建设和“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两会合并召开,这两项工作实际上是一个问题,都是关系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区域经济竞争的核心就是包括干部在内的各类人才的竞争。刚才,襄阳市、宜昌市、武汉东湖高新区等三个地方负责同志的发言都很好。范锐平同志讲,襄阳要做经济强市,首先要做人才强市;郭有明同志关于宜昌市的“年轻干部成长工程”讲得也很好。长安同志就今年的“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作了进一步的部署。希望同志们按照长安同志的部署,认真抓好落实,争取取得更大的成效。

下面,我分别就人才强省建设和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强调几点意见。

一、关于人才强省建设问题

去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就建设农业强省和建设人才强省这两项工作作了强调。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

湖北主持召开中部六省人才强市座谈会时也强调,湖北的最大优势在科教和人才,完全有条件在中部地区率先建成人才强省,加快进入全国人才强省的行列。这是中央领导对湖北人才工作的殷切期望。湖北的人才优势不仅仅是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惟楚有才”。湖北教育规模和质量在清末张之洞督鄂时期就领先全国、享誉东亚,外国人到湖北来很惊讶,“看到了东亚睡狮的觉醒”。加强教育、培养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振兴崛起的根本。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湖北发展的重大战略,人才发展成效显著。目前,湖北人才总量、“两院”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等都居于全国前列,高校、科研院所数量、人才竞争力均居中部六省之首,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跻身全国人才强省行列。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高端引领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重点,一个国家和地方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全省各地要从政治和战略高度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紧紧围绕构建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大力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使我省的创新创业人才总量更多,人才结构更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更高,人才发展环境更好,人才竞争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努力把湖北的

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优势。

1、突出以用为本,促进人才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指出,湖北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大作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人才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内在规律,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人才只有在创造性劳动和贡献中才能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湖北的发展与拥有的科教人才优势是不相称的,我们是人才大省乃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人才强省,但是科教、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还不够。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有“楚才晋用”的问题,现在我们也有这个问题,人才流向沿海发达地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人才“以用为本”落实不够、体现不够。用好人才的关键在于切实促进政产学研相结合,打破制约和阻碍人才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瓶颈。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和美国硅谷为何能成为人才聚集、科技创新的洼地?原因就是形成了好的体制机制。总的来看沿海发达地区科教、人才资源比较匮乏,但是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高新技术产业能够走在前面,核心是人才使用得好,作用发挥得充分。比如广东宝安县,原来是一个靠近香港的农业县,国家

— 3 — 的重大项目布局都没有涵盖它,改革开放以后依靠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成为深圳这个大都市。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也是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自主创新示范区首先应该是人才特区、创新特区。前不久我们抓住随习近平副主席访美的机会,建立了中国光谷和美国硅谷“两谷”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我们和硅谷的硬件方面差别不大,关键是人才差别。硅谷是人才之谷、创新之谷,光谷要成功,也必须做人才之谷、创新之谷。光谷在“光”更在“谷”,现在光电子是光谷的优势产业,但将来可能会扩展到生物质能源、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是可以变的,但核心仍然是人才优势。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建立有利于人才使用和成长、智力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科学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不但要有发明专利和论文,更重要的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近公布的一个信息,我们去年的发明专利数量排在全国第9位,而我省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人才和院士的数量在全国排第4位左右,仅去年我们就新增了7位院士,我们的发明专利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我们的科教人才优势不相称。当前,我省在市场机制还不完善、产学研各方对接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各级政府主动介入,主动服务。我们既要围绕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开展科技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又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把

这作为党委、政府抓人才工作、推进科技创新的关键和重点。要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联盟,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创办从事技术创新的企业和机构,开展技术创新项目研发活动;既要强调企业产学研主体功能发挥,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吸引培养人才,转化科技成果,又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制定具体办法支持本单位人才以柔性流动方式进行智力转化活动;既要加大“科技副职”的选派力度,深入开展“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湖北博士服务团、重点产业自主创新团队计划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更要改革人才评价办法和激励机制,以成果转化实绩“论英雄”。要打破人才的单位所有、部门所有,建立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人才流动机制,从根本制度上引导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集聚,解决人才不适用、不够用,特别是不尽用、没用好的问题。

2、增强引才意识,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实践证明,引进人才,既是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实现人才快速集聚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人才层次,推动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现实选择。引进一个人才,就能带来一个团队,办起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引领一个新型学科,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要特别警醒的是,引进人才是有机遇的,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有这么好的机遇。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低迷,一些国家经济衰落,大量高层次的人才

闲置,这是我们引进人才的大好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大力引进人才。要解放思想引进人才。扫清观念障碍,强化“人才引进是最有价值的引进”、“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人才开发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开发”等新型引才观。据有关经济学家研究,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总回报率可达30—40%,高于物质资本投资回报率的20%左右。这还是一般意义上来讲,特殊人才还不仅仅是这个比例。对紧缺人才、特殊人才要舍得花大价钱、大成本引进,要让引进的人才有利可图,不要怕人家获利多。目前,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成果只能拿到2%的利润。南京最近出台政策,允许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发明成果的所得收益,按至少60%、最多95%的比例归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及其团队拥有。这就是解放思想的政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即使我们的创新型人才拿走了60—95%的收益,这个收益还在湖北,即使进入了个人账户,但社会总财富还是增加了,生产力还是提高了。要突出重点引进人才。引就要引“高、精、尖”,引急需、紧缺人才,当前要重点引进科技型创业人才。科技型创业人才,就是能够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财富的人才。要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有效结合起来,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优先在产业链的重点环节引进高新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

人才和团队,优先引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携带重大产业化项目的领军人才和团队。要优化政策引进人才。越是人才越是看重事业发展的环境和干事创业的平台。在扶持政策上,要围绕鼓励和促进创新创业,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通过创业扶持、贴息贷款、风险补助、投资保障、技术参股等多种方式,对领办创办企业引进的人才予以扶持,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在激励政策上,要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从分配体制、项目申报、科研奖励、平台建设、身份待遇等方面入手,构建上下衔接、相互配套的政策体系。在配套政策上,要建立由政府引导、用人单位主导、市县分别实施、社会支持的人才社会保障服务机制,确保高层次人才在个人住房、配偶就业、子女上学、保健服务、医疗保险等方面享受特殊保障,做到既让人才满意,也让人才的家属满意。引才重在引心,引心重在动之以情。要重视人文关怀、情感沟通,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种樊篱,积极倡导“创业之初当保姆、创业之中当导师、创业之后当保安”,营造宽松和谐、拴心留人的生态环境。

3、实行重心下移,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建设

向人才强省进军,一方面有赖于省直各部办委局切实履行职责,坚定不移推动人才发展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另一方面,更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发挥市县两级的作用,以人才

强市、人才强县助推人才强省,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要认真制定并落实好人才规划。规划是行动的指南。全省人才发展规划是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没有各地的人才发展规划相配套,就不能发挥效用。根据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的要求,目前市州一级的规划体系已初步建立,关键是要抓好贯彻落实。要进一步明确落实规划纲要的责任,制定出台年度计划,扎实推进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的落实,通过工程引领和项目实施,推动人才强市建设。要注意加强人才规划与科技规划、教育规划实施工作的衔接,提高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要以实施人才规划为抓手,深入推进人才强市、人才强县工作,把人才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县一级也要结合发展实际制定出台本地的人才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要结合实际抓紧出台引才计划。早在2006年,江苏省的13个地市和大多数县市区制定出台了专项引才计划,如无锡“530计划”、苏州“姑苏人才计划”、南京“紫金人才计划”,打造了引才的知名品牌和亮丽名片,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涌入江苏,形成了上下联动、竞相引才的生动局面。2005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亲自率团到深圳考察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作。当时江苏的人才也不少,高新技术发展不够主要是体制机制问题,深圳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有利于创新创业。江苏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他们今天的发展局面与当时的主要领导

下决心、加大工作力度有直接的关系。学习借鉴江苏的经验,结合湖北实际,各地都要围绕产业发展制定出台各具政策特色的引才计划,努力提高引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对于市县而言,受产业基础、技术平台、区位条件等限制,要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国内、省内引才上来,要结合本地实际,以适用为准引进高中低各个层次的人才,做到土洋结合、内外并重,唯才是举。在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本地人才。当务之急是要下大力培养企业家人才。企业家是特殊的人才资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是企业的灵魂。我们要摆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要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和产业主要集聚地,集中了本地土地、科技、政策资源优势,是创新创业环境最适宜、主体最密集、人才最集中、活动最活跃、成果最突出的区域,在引入先进技术、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要高度重视人才小高地建设,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适度超前、配套建设的原则,着眼于创新、产业化,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把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打造成“人才特区”,努力把“人才特区”办成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先进科技成果和先进生产力创造的示范区。

第二篇:省委召开全省人才强省建设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模版)

省委召开全省人才强省建设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2月28日,湖北省委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对推进人才强省建设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进行动员部署。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主持会议。

突出以用为本,促进政产学研结合

“我省人才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但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比,我省人才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还有较大差距。”李鸿忠说,究其原因,是人才发展以用为本落实还不够、体现还不够。

李鸿忠认为,用好人才的关键,在于促进政产学研相结合,打破制约人才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瓶颈。

“美国硅谷和广东深圳为何能成为人才聚集、科技创新的高地?原因就是形成了好的体制机制。”李鸿忠说,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改革人才评价办法和激励机制,以成果转化实绩论英雄。打破人才的单位所有、部门所有,建立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人才驿站”,从制度上引导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集聚,解决人才不适用、不够用、不尽用的问题。

引进人才要解放思想,不怕人家获利多

“引进一个人才,就能带来一个团队,办起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引领一个新型学科,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李鸿忠说,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低迷,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仍面临难得机遇,我省要抢抓机遇大力引进人才。

“引进人才要解放思想,扫清观念障碍。”李鸿忠说,要强化人才引进是最有价值的引进、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人才开发是最具增长潜力的开发等新型引才观。对紧缺人才、特殊人才要舍得花大价钱、大成本引进,让引进的人才有利可图,不要怕人家获利多。

“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一般只能拿2%的利润。南京最近出台政策规定,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可拿40%至60%的利润。这就是解放思想的政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李鸿忠强调。

“引进人才还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引进我省急需紧缺的科技型创业人才。”李鸿忠说,要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优先在产业链重点环节引进高新技术研发、掌握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优先引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重大产业化项目的领军人才和团队。

“越是人才,越是看重事业发展环境和干事创业的平台。”李鸿忠说,我们要优化政策引进人才。从扶持政策、激励政策到配套政策等方面,构建上下衔接、相互配套的政策体系,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

“引才重在引心,引心重在动之以情。”李鸿忠强调,要重视人文关怀、情感沟通,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种樊篱,积极倡导“创业之初当保姆、创业之中当导师、创业之后当保安”,营造宽松和谐、拴心留人的生态环境。

重心下移,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建设

“人才强市、人才强县,是人才强省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李鸿忠说,全省各市县要认真制定并落实好人才规划,结合实际抓紧出台引才计划,打造人才发展“高地”,以人才强市、人才强县助推人才强省。

“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各地要围绕产业发展制定各具特色的引才计划,努力提高引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李鸿忠说,对于市县而言,受产业基础、技术平台、区位条件等限制,要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国内、省内引才上来,做到土洋结合、高中低层次相结合,确保适应市场需要,发挥实际作用。

“在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本地人才。”李鸿忠强调,当务之急是要下大力培养企业家人才。企业家是特殊的人才资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是企业的灵魂。我们要摆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对年轻干部不求全、敢破格、大胆用

“党政人才是整个人才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党政领导人才是党政人才中„关键的少数‟,而年轻干部是党政领导人才中最活跃、最有生气、最具创造精神的一支力量。”李鸿忠说,要再接再厉、再加力度,深入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

“从干部队伍结构看,我省年轻干部,特别是素质全面、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优秀年轻干部数量偏少。”李鸿忠指出,要着眼大局,解放思想,统筹协调,强化责任,把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作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战略性工程来认识,作为大力培养选拔青年英才的创新性工程来谋划,作为干部健康成长、加快成长的系统性工程来推进,作为党委(党组)的重点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落实。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不能求全。”李鸿忠说,我们要大胆破除求全责备的思想障碍,进一步树立看大节、看主流、看发展的思想观念,对年轻干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常格不破,大才难得”。李鸿忠说,在年轻干部使用上,如果亦步亦趋,循规蹈矩,死扣台阶,论资排辈,就无法实现人才的超常规发展。要用改革的思想和创新的办法选才用才,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打破瓶瓶罐罐,破格提拔优秀年轻干部。

“现在阻碍年轻干部成长的,不仅仅有年龄、学历、资格等„显格‟,还有党政班子内部逐步轮岗、依次往前排的„潜格‟,这种„格‟对年轻干部成长的阻碍作用更大。”李鸿忠认为,要正确认识“台阶论”,讲台阶但不能唯台阶,论资历而不能唯资历,缩短年轻干部上台阶的时间,让那些有能力、有干劲、有激情的年轻人脱颖而出、施展才华。

“用人之道,当自其壮年心力精强时用之。”李鸿忠指出,要科学把握人才最佳使用期,勇于突破思想、舆论上的阻力,树立“使用也是培养,而且是更重要的培养”的理念,把条件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大胆地放在重要位置使用,让他们用得其时、用得其所。

“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不是年轻干部任用工程,年轻化只是优化的一个方面,其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李鸿忠强调,我们在大胆选拔使用年轻干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年龄阶段干部的作用,注重统筹干部能力结构、专业结构、经验结构,加强对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形成人人竞相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推进人才强省建设,重在抓落实

“人才工作事关湖北长远发展,是基础建设、根本建设,是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王国生作总结讲话时说,全省各地各部门在认真学习领会这次会议精神、借鉴外地好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要对人才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切实管用、富于创新、能够尽快操作的实质性措施。

王国生指出,要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促进人才科教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重心下移,形成上下互通、协调联动的人才工作推进格局。重视体制机制创新,把握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总体要求,在政策上加大力度、措施上给予保证,今年上半年要组织实施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四个子项目。要加强领导,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自抓好人才“第一资源”,加大经费保障,推动人才工作和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尽快取得新突破。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侯长安,对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作了具体安排。他要求把握总体部署,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关键程序,明确方法步骤;把握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实施好党务类、宣传文化类、农业农村类和党外干部类四个子工程项目。

区委书记王世益,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喻思源在新洲分会场收听收看了电视电话会议。

第三篇:在落实省“人才新政”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落实省“人才新政”推进会上的讲话

近年来,××区能够不断实现着自我超越,在最新国家高新区排名中全国第××位,全省第××位,关键在于始终聚焦人才工作,聚力创新创业。今年××月份,省委出台“人才新政”,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也相继出台一系列落实指导文件,都为××区人才工作点灯明路。高新区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人才新政”,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提升了园区自主创新能力。

一、坚持党管人才,形成人才工作合力

××高新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年园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总抓,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任务。建立了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发展绩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只有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做好载体平台,才能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才能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人才。

一是坚持政策支撑,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制定人才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每季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跟踪调度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区立足科技经费、项目资金、产业融资等人才发展要素,完善人才政策支持体系。先后研究制订了《

××区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区关于推动科技创新支持现代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具体人才政策措施,推出《关于促进创新创业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若干政策》。设立×××万元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经费,对各类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资助。为支持创业型人才团队产业发展,××高新区还设立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进了一批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机构,加大了对种子期、初创期人才创业项目的投融资支持力度。

二是全方位宣传、强化政策落实推进。

采用多种方法多条渠道宣传推进人才新政落实。第一、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高效传播“人才新政”。发挥××区工作QQ群、电话通知、电子邮件、微信平台等作用,确保每一位企业负责人或是科技副总都能了解学习并理解人才新政,并组织企业填报《“人才新政”宣传培训工作情况调查表》,及时获得反馈意见。第二、组织召开××区省“人才新政”宣传培训会。培训对象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科技副总,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三、××区科技局政策辅导员走访企业宣传“人才新政”,上门宣传省“人才新政26条”,为企业答疑解惑。

三是坚持完善平台,强化转型支撑力。

人才引进只是人才工作的起步,留得住、用的好才是人才工作的关键。×××区围绕创新型人才有方向、研发型人才有项目、创业型人才有载体目标,全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统筹抓好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支撑、金融创新等各类功能平台建设,着力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服务链,重点推进了

××创新谷、××产业研究院、××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加快研发平台建设,为企业引才留才提供载体支撑。目前××区集聚、建设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及服务平台××多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个,省级研发平台××个,风投创投及上市服务机构××个,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个,创新创业孵化机构××个,国家级孵化器××个,省级众创空间××个,初步形成了创新链与资金链相互促进、研发与产业相互融合、人才与创新相互推动的创新生态链。

四是坚持财政引导,激活创新源动力。

继续落实创新驱动各项政策,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加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扶持,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源共同投入;发挥金融投资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行“人才+项目+科技金融”培养模式,与××公司、××投资有限公司、××金融科技基金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区内企业在招商引资、产品拓展市场、企业融资、人才招聘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五是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区高度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围绕体制机制、产业优势、创新主体、平台载体、人才团队等领域,不断强化产学研合作的顶层设计和工作支撑,大力推进高校院所与××区企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从初期的科技成果交流,发展到现在的技术、人才、信息等全方位合作,从单纯的成果转让发展到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权责明确、合作紧密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与

××大学、××大学、××大学等数十家高校科研院所就××协同创新和矿山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洽谈合作,已连续多次举办××产业协同创新推进会。

三、利用对接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高新区通过“院士、千人计划专家××行”活动、××市“××”招商推介会、院大所合作对接会、××大学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海外项目交流会等一系列招才引智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先后引进院士×名、千人计划专家×名,行业领军人才百余名。当前,园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家企业分别从××大学、××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院所引进“科技副总”,××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企联盟。

××区在人才新政策落实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区解读省“人才新政”的力度还不够,虽然宣传力度达到区内全覆盖,仍有部分企业对省“人才新政”不理解。

二是××区经济虽然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与其他区相比,在创新创业环境、融资渠道、财政资金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人才引进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随着各地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的不断改善,一些城市和地区,对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视,纷纷出台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优惠政策措施,使大量优秀人才流入这些地区,人才引进在地区间形成追赶之势。

三是××区创新载体数量较少,专业研究院、专业科技园、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载体与其他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园区内的厂房、基础设施的数量也相对较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人才引进及创新创业工作。

四是××区人才服务能力较其他地区有一定差距,离“一条龙服务、保姆式服务”差距较大;

高层次人才住房安居、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还存在一些问题;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资助、补贴和奖励等专项资金资助力度有待提高。

下一步,××区将继续深入落实“人才新政”,全面深化人才创新改革,不断增添新动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

一、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组织部门三个“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格局,重点做好规划人才发展战略、完善人才发展政策、集聚人才工作合力、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坚持优先发展,分层级建立领导联系专家制度。

二、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要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以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起各类人才基本社会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的保障制度和“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优惠政策,切实做到“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优厚的待遇留人”,让

××区成为优秀人才流入的“洼地”。

三、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

把创新创业综合环境建设摆到人才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短补软,努力用一流环境集聚一流人才、实现一流业绩。加快建立多元便利的融资渠道,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大力发展人才金融,协调推进人才奖、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积极扩大并高效使用政府引导天使基金、人才风险补偿资金,引导更多风投创投机构增加在铜资金投放,支持领军企业与创投机构发起设立基金投资科技创业项目。探索知识产权、技术参投和质押融资。积极打造功能强大的支撑平台,以××研究院为主体,加快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等创业载体建设,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加强重点学(专)科、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

四、切实提升人才公共服务的水平。

围绕加快构建“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便捷”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强化政府服务人才职能,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对高层次领军人才给予购房补贴,鼓励用人单位共同出资打造高端人才集中居住服务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扩大人才公寓建设规模,多渠道解决人才阶段性居住需求。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妥善解决人才子女教育问题。

第四篇:在全市人才基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人才基地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戚锡生

(2010年11月26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我们专题研究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工作。就人才基地建设召开专题会议、出台具体意见,这是我市人才工作的一个创新。上午,我们现场观摩了两种类型六家基地,刚才,四家基地的负责同志又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会议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同志们普遍感到很有收获,希望大家今后经常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

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新时期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去年,与省人才基地建设同步,我市在全省率先确立了10家市级人才基地,曹新平书记亲自为基地授牌。今年9月,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又命名了我市第二批10家人才基地。工程机械特色产业基地,入选全省首批人才基地,今年,我市有望再增加省级人才基地3到4家。各地各部门和各人才基地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把人才基地作为引进、培养和使用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大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人才发展引领“二次创业”,经济总量、产业层次大幅攀升,成功跻身国家级园区行列,在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赢得了先机。徐工集团,坚持走人才强企之路,大力推进“五金”等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为建设“世界级徐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他各个基地,也都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以人才集聚引领产业集聚、以人才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高地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了“聚人才、建基地、强产业”互促共进的局面,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在充分肯定各人才基地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全市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人才基地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总体实力不强,我市省级人才基地在全省排名靠前,市级人才基地起步较早,但各基地经济总量偏小、人才规模偏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不多,在本行业处于领军地位的人才还很少。二是开发投入不足,近几年我市对人才的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与上级要求和苏南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部分县区和规模企业还缺少实实在在的人才项目和工作举措。三是制度机制不活,管理服务人才的方式方法还比较传统,在关键环节上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这些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人才基地建设强调几点意见。

一、着眼全市发展大局,充分认识加快建设人才基地的重要意义

服务科学发展,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加快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进一步加强人才基地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快建设人才基地,是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先后召开了高规格的人才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人才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第一资源”地位。我市人才大会提出,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大力落实 “四个优先”,到2015年,把我市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富集、创新创业环境优良、人才集聚服务能力突出的区域性人才强市。确定这个目标,市委、市政府综合考虑了我市人才工作的基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区域发展竞争的趋势。围绕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八大工程、六项机制”。其中,“加快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是重要工作之一。我们今天的会议,就是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抓好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合力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做大做强。

2、加快建设人才基地,是实现全市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11月22日,市委十届十次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徐州市委关于制定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市将突出“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主题,综合经济实力迈入全国发达地区行列,经济总量进入长三角城市前8名、大陆地级以上城市前30名。《建议》将“科教和人才强市战略”列为“十二五”发展的“六大战略”之首,强调 “坚持教育和人才优先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加快科教资源向发展资源的转化,构筑徐州跨越发展的战略优势”。这些重大决策,是对全市人才工作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各地各部门要围绕我市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依托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培育壮大高层次人才基地,加快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引领人才基地在跨越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3、加快建设人才基地,是带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市委、市政府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重大进展,主导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我市人才基地包括了多家经济开发区和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一直是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主力军,下一步,各基地要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引进培养一批海内外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培育壮大一批有较高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当好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和“示范田”,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贡献率和影响力。

二、认真落实各项任务,合力促进各类人才基地又好又快发展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印发《关于促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意见》围绕加快人才基地建设这一目标,明确了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人才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发挥政策杠杆作用,从改革创新、人才引进、科技研发、资金投入、人才集聚、载体建设等方面,对各人才基地给予“六个支持”;另一方面,各类人才基地,特别是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两类人才基地,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保持经济增长、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保证人才发展投入、提高科技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努力完成“四项任务”。各地各部门各基地要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确保把所承担的任务落到实处。这里,我再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解放思想创新制度机制。李源潮同志多次强调,“建设人才基地,实际就是建设‘人才特区’”。要把我市各人才基地建设成为出人才、出机制、出成果的“人才特区”,当前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深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各县(市)区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重点围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进行探索创新;各人才基地,重点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内生动力进行探索创新。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积极构建“四个机制”。一是面向发展的培养开发机制,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现有人才的教育培训,面向国内外发现、引进和启用急需紧缺型人才,重点打造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依靠核心技术自主创业的科技企业家。二是科学合理的评价使用机制,坚持在发展实践中考察和评价人才,不拘一格选贤任能,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努力提高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自由高效的流动配置机制,按照人才资源社会化、人才配置市场化、人才集聚产业化的要求,不求所需,但求所用,进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才机制。四是配套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探索人才价值的市场实现途径,建立体现人才贡献度、具有竞争力的分配制度和奖励制度,真正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报酬。

二是要加快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建设人才基地,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创业型人

才作为重中之重,健全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面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努力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适应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总量要达到2000人以上,其中大部分要集中在各个人才基地。各基地要适应国际人才流动以智力流动为主的新特点,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来徐工作或服务徐州提供便利。在紧盯高层次人才的同时,也要关注潜力型人才,目前,许多有眼光的地区和企业都在争抢名牌高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各基地在这方面也要有长远眼光。市人保局最近将组织一系列定点定向的招聘活动,各基地要积极参与,为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后劲”。

三是要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人才基地的特征,不但是人才的高端化和规模化,更主要的是人才的产业化。市委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深入实施“四大行动计划”,以规划建设沿东陇海线工业走廊和徐贾工业走廊为重点,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支撑,形成区域集中、企业集群、产业集聚的新型工业化布局。各基地要把自身的建设发展纳入全市大局,依据全市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依据全市总体目标找准主攻方向。开发区类人才基地,要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紧密结合,有重点地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打造一批高端产业技术平台,集聚一批带资金、带技术的科技创业人才,为基地发展培育产业新生力量。同时,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建立完善的企业孵化机制和产业培育机制,通过提供专业的孵化服务,扶持初创企业快速成长,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高新技术企业类基地,要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结合重点关键技术突破的需要,紧盯本行业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想方设法引人才,千方百计用人才,在较短时间内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促进企业提档升级,努力形成“依托企业聚人才、依靠人才兴企业”的良性循环。

四是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市委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使创新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人才基地,在探索实施高效的科技研发机制、优化高层次人才施展才能的综合环境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要依托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研发平台,大力加强基础研究、项目开发、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带动作用。要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联盟,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设各类科技创新载体、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实用性强的科技项目,加快开发一批技术前沿、市场前景广阔的科研成果。要积极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体系,培育壮大创业风险投资,改善对中小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服务,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五是要不断增加人才发展投入。人才投入是赢得未来的战略性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在人才工作上要舍得花钱。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要不断增加人才开发投入,保证人才发展重大项目和工程的实施。从明年起,我省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市县两级人才投入考核。考核采用百分制,包括财政人才支出增长率、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人才支出在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全社会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企业人才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等5项指标。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全国和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并与人才项目申报、经费资助等相挂钩。各地对此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增加人才发展投入的有关规定,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迅速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人才投入体系。各人才基地要把握投入重点、发挥导向作用,把资金集中到关键人才工程和重大科研项目上,集聚到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带团队的高层次领军人才上,努力放大人才投入的实际成效。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人才基地建设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各人才基地规模基础互不相同,产业领域各有侧重,要在三年管理期内,达到预期发

展目标,必须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统分结合、各方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工作运行机制。

第一,要明确责任、加强调度。领导小组《意见》明确,人才基地建设工作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责做好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日常工作。各县(市)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辖区内人才基地的服务及管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是党委政府抓好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人才工作成效如何,关键要看这些单位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力度。市县两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要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认识到位、职责明确、措施扎实、成效明显。人才办要经常调度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向各成员单位通报,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二,要落实政策、优化环境。优惠政策,写到纸上不易,落到实处更难。在《意见》起草过程中,人才办多次征求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人才基地的意见,各项举措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种政策要用好用活用足,特别是“六个支持”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跟踪调整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对人才基地建设的政策配套和集成支持。优化环境不仅要重视硬件环境,也要重视软件建设,要大力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自由发展、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促进人才基地更好发挥作用、产生更大效益。

第三,要经常联络、定期考核。对各人才基地的发展情况,不能等到管理期满,一次考核定进退,要把工作落实到三年管理期的全过程,落实到定期的指标分析和工作测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定期深入各基地,及时掌握工作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各人才基地也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反映情况,争取支持。各地各部门要建立抓人才工作的目标责任制,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联系专家、联系基地,深入研究人才基地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用战略眼光、开放视野、发展观点来谋划和推动人才基地的建设,促进各项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

第四,要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宣传、评先评优等多种方式,积极做好人才基地建设的舆论引导工作。各人才基地也要抓好内部宣传引导工作,激励干部职工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他们投身人才基地建设的热情。要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及时报道人才基地建设的有效举措和突出成绩,营造尊重科学、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在全市上下形成见贤思齐、开拓进取、创先争优的良好风尚。

同志们,加快建设人才基地,是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需要各类人才共同为之努力,也为广大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舞台。希望各地各部门、各人才基地以学习贯彻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新的动力,带头创新创业,奋力开拓进取,合力谱写“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美好徐州”的新篇章。

第五篇:在全市人才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关于印发《彭治安同志在全市人才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市直有关单位、市管有关企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现将《彭治安同志在全市人才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安阳市委组织部 2011年11月14日

在全市人才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11月9日)

彭治安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市十次党代会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刚才,向周福有、吕安相两位同志颁发了省优秀专家证书和津贴,向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安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和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授予我市第一批‚企业‘人才高地’建设单位‛称号。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受到表彰的同志和授牌的企业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希望我市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干部群众和企业家以他们为榜样,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市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市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

体布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去年底,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安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安阳豫北区域性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近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积极贯彻实施《人才规划纲要》,全市人才工作呈现出加快发展、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是《人才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后,各县(市、区)着眼于解决自身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操作性强的《人才规划纲要》。多数市直单位党组(党委)已初步完成所承担的专项人才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市人社局高度重视所承担的编制工作,把任务层层分解,明确到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市教育局、科技局和卫生局认真调研,负责牵头制定的三项《实施意见》已经出台并开始实施,全市《人才规划纲要》编制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同时,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实施《人才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宣传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在全市进一步营造了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加快人才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人才引进培养取得新突破。抓住省委选派博士服务团暨科技副县(区)长下基层挂职锻炼的有利契机,成功引进了5名博士服务团成员暨科技副县(区)长来安工作,其中河南科技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教研室副主任马利杰博士到我市鑫盛机床公司任副总工程师,这是我市首次把高层次人才引进范围延伸到企业,实现了我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新突破。积极引进海外专业人才,我市艾尔旺新能源环境有限公司聘请的单明焕博士,是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毕业的农业环境工程专家,目前已被推荐为全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考核人选。着力引进社

会事业人才,教育和卫生部门分别制定了‚212‛和‚525‛人才引进计划,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共引进教育学硕士17名,卫生系统共引进博士6名、硕士113名,全市人才引进的数量和层次都有大幅提升。

三是重大人才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先后对全市2300多名校长进行了培训,要评选出我市首批‚名校长‛和‚骨干校长‛,全市涌现出国家和省级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00余人。市县优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实施‚金土地人才‛等多项人才工程,开展评选市(县)管专家、农村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活动,全市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人才工作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人才总量规模不大,人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偏少,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引进培养不能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研究,尽快加以解决。

今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原经济区建设从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仅用了一年时间,充分彰显了省委立足省情、高瞻远瞩、科学运作,准确把握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大智慧、大手笔、大文章,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不懈探索的重要成果。10月,省九次党代会以‚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为主题,对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面对这样一个重大机遇,安阳怎么办?怎样才能确保我市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并大有作为,顺利实现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一强四领先‛奋斗目标,奋力打造中原经济区综合实力领先城

市?这是我们目前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实践证明,区域竞争的最终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就是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流城市,必须要集聚一流人才;成为经济强市,首先要成为人才强市。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抢占制高点,就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鼓励创业的时代精神,大力集聚能够引领发展的优秀人才,提高人才占有率,尤其是提高高端人才、稀缺人才的占有率。只有在人才上占据制高点,才能确保我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格局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各级各部门要认清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构筑我市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举措来抓,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加快实现构建豫北区域性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

我们要准确把握市十次党代会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高端引领上狠下功夫,加快构建豫北区域性人才高地。

(一)高质量完成重点领域专项人才规划编制工作。我市重点领域专项人才规划编制任务涉及46家市直单位,其中15家单位需要牵头组织制定17个专项人才建设的编制工作,工作量非常大。今年七月召开的全省重点领域专项人才规划编制专题座谈会上,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邓凯明确要求,要加快进度、尽快完成。目前,我市17个专项人才建设编制工作,有4项已经完成并启动实施,还有13项已经拿出初稿,现正在征求方方面面意见,待市人才和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将一并出台。市直有关牵头单位要把重点领域专项人才规划编制的修改和完

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好各个领域专项人才规划的衔接,努力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层次清晰的人才发展规划体系。牵头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要全程参与、严格把关。各单位党组(党委)要专门听取汇报,专题进行研究,确保我市《人才规划纲要》各项编制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二)全面启动重大人才工程。重大人才工程是突破人才工作重点难点、有效开发人才第一资源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今年初,市委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发展需求,设计了五项人才工程和五项人才发展计划,着重培养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重点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为我市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提供人才保障,使人才工程不仅成为各类人才的聚集点、成长点,同时也成为经济的增长点、拉动点。目前,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民技能振兴等四项工程已经启动,其余六项工程和计划经市人才和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后也即将启动。积极实施重大人才工程,需要强调三点:一要创新人才理念。牢固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理念,明确人才优先发展理念,强化以用为本理念,倡导人人成才理念。二要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研究制定吸引‚两高一低‛(高学历、高级职称、低年龄)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引进工作优惠政策,重点围绕我市七大主导产业和低空经济发展,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急需紧缺专门人才。三要积极实施柔性引进人才方略。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坚持长期引进与短期引进并重,柔性引进一批能够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引领高新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努力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承担牵头任务的市直单位,要会同参与单位,精心设计工程方案,切实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措施明确,可操作、可监测、可评估。市人才和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指导,及时协

调牵头单位和相关参与单位,努力形成协调配合、步调一致的推进格局,确保各项重大人才工程尽快启动、顺利实施。

(三)加快推进企业‚人才高地‛ 建设工程。今天向三家企业授予‚企业‘人才高地’建设单位‛称号,标志着我市企业‚人才高地‛ 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企业人才是我市人才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快推进企业‚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对于加强我市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要严格评选入围企业。企业‚人才高地‛工程是我市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秀企业管理人才、发展壮大行业龙头企业的重要载体,要严格选拔范围,严格入围条件,严格审批程序,确保入围的企业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足,发展空间大,使企业‚人才高地‛建设工程真正成为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平台。二要发挥入围企业的‚特区‛作用。首批入选我市‚人才高地‛建设的三家企业,都具有比较丰富的技术人才储备和较强的创新发展能力,在享受企业‚人才高地‛建设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要积极承担建设我市企业人才‚特区‛、发挥‚人才高地‛示范带动作用的使命。要发挥好集聚效应,以战略眼光和开放视野抢抓机遇,主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大力引进海外、省外人才和智力,打造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群体,实现人才集聚和企业发展的‚双促进、双提高‛;要发挥好产出效应,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性作用,充分释放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高回报的发展目标,推动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发挥好带动效应,充分带动我市其他企业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形成尊重人才、崇尚创造的良好氛围,不断壮大我市产业人才群体和优秀企业家群体,真正把企业‚人才高地‛建设工程打造成我市人才工作的品牌工程。三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市委、市政府为入围‚人才高地‛建设工程的企业制定了一系列

优惠政策,在资金奖励、经费资助、津贴补助以及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多个方面都给予倾斜,力度很大,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文件的相关规定,及时、全面地把这些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掌握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严格问责问效。入围‚人才高地‛建设工程企业所在地的县(市、区),要确保所负责的财政资金保障到位。市直各单位要做到相关事项优先办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市企业‚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办公室要加强与入围企业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市人才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对于确保我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实现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一强四领先‛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真正把党管人才原则体现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全市人才工作水平。

一要加强领导。人才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力协作、齐抓共管。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正确把握人才工作发展方向,真正把人才工作抓到手上、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加强调查研究、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确保人才工作高效协调运转、有序稳步推进。要充分发挥财政、人社、科技、劳动、教育等市直单位的职能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好有关人才的各项政策,发挥好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自身优势,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人才工作,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

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要优化环境。要切实做好人才服务的各项工作,努力为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优化政策环境,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完善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要优化工作环境,根据人才成长创业的规律和特点,推动人才管理职能向提供优质服务转变,鼓励创新,宽容失误,最大限度发挥优秀人才的聪明才智。要优化生活环境,真正关心和不断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及时帮助解决学习培训、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安心工作、专心创业。要优化社会环境,及时总结推广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大力宣传表彰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要狠抓落实。探索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制定人才工作的科学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的专项考核的权重。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推进人才工作重心下移,把‚人才强市‛战略落实到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对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落实主体,明确完成时限,加强督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同志们,赢得人才,就能赢得安阳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就能赢得安阳跨越发展的新机遇。让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扎实的措施,全面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开创我市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下载李鸿忠同志在全省人才强省建设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人才工作部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鸿忠同志在全省人才强省建设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推进会上的讲话(人才工作部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