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锋同志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23:5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学锋同志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学锋同志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张学锋同志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张学锋同志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9年4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我们在通山县召开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其目的是让大家能现场观摩和学习通山县委、县政府在村庄环境整治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机制,其主要任务是总结分析2008年全省的村镇建设工作,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快全省村庄和集镇规划编制进度,切实抓好整县整镇实施村庄环境整治与脱贫致富奔小康等试点工作,动员和组织全省建设系统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不断向纵深推进,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李厅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2008年的工作情况和2009年的任务要求,先讲几点意见。

一、2008年全省村镇建设工作的主要情况

2008年是我省推进“百镇千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由点及面、向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全省建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积极探索,较好地完成了村镇建设的各项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百镇千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

2008年省委一号文件,继续强调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在《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每个县(市)要抓好2-3个重点镇的建设和发展。坚持走产业兴镇的路子,不断增强小城镇的经济实力、综合服务能力”;“切实办好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并选择几个条件较好县(市)启动城乡一体化试点”;在村庄整治方面,要求科学制定和完善乡镇村庄建设规划,办好整县整乡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试点,探索农村社区环境卫生治理新机制。

去年6月30日,省委、省政府在老河口市召开现场会和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了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副省长田承忠出席会议,对推动“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认真落实会议精神,积极开展重点镇、示范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活动。一些地方还出台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08年全省共投入17.6亿元用于“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其中重点镇12.1亿元,示范村5.5亿元,确保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向纵深的发展。

(二)整县整镇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

在去年的老河口会议上,经省政府同意,省建设厅印发了《湖北省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推进“清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之后全省确定了10县(市、区)和4镇为第一批整县整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各试点市县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注重整合资源,层层明确责任,村庄环境整治取得了较大进展。江夏区306个建制村全部编制了村庄规划,并以107国道沿线为重点,完成了125个建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开展了100个自然村的长效管理试点,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完成了5处样板房建设及61栋危房改造任务。通山县积极理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成立了6个乡镇建设分局,切实解决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缺位问题;大力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2100万元,完成71个中心村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267个;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储运系统,积极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处置”的垃圾处理模式,每个乡镇配一台垃圾清运车,配套经费5万元,建垃圾填埋场,在镇、村、组分别建设垃圾中转站、垃圾池、垃圾箱等设施;对公路沿线的122个建制村的282个自然村落实了“三个一”制度,即建一个垃圾池,定一名卫生保洁员,配一部垃圾手推车。全省各地都有一批示范村,户户门前干净整洁,家家周围绿树掩映,一村一景,各具特色,既体现乡土气息和田园风情,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了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村庄环境整治呈现出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良好态势。

(三)仙洪试验区村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领导小组的部署,根据《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我们制定了《省建设厅关于仙洪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抓了村镇规划、小城镇建设、村庄环境整治、污水和垃圾处理、村镇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完成了年度规划编制任务。组织编制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村镇布局规划》,指导试验区14个镇(办事处、管理区)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先期启动村庄环境整治的100个村,编制了村庄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二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村镇面貌逐步改观。先期启动的100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环境卫生有了较大的改善,涌现出了一批整治效果明显的村庄。共建设村庄内道路150公里,建设垃圾池550个,垃圾中转点110个,修建村庄排水沟渠120公里,植树13000多株,拆除废弃房屋、露天厕所、猪圈等50000多平方米。三是坚持城乡统筹,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通过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建区域性垃圾填埋场等形式大力推行城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到目前为止,试验区已经通过城镇供水管网延伸解决了169个村近20万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管网长度达350公里。试验区规划了5座生活垃圾填埋场,每座垃圾填埋场均能吸纳周边一定区域内的村镇生活垃圾。四是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功能,塑造小城镇特色。试验区小城镇从产业支撑入手,力求一镇一品,在风景旅游、滨水园林、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商贸物流等方面加大创建特色镇的力度。2008年,试验区小城镇镇区道路改造22公里,建设下水道64公里,改造供水管网75公里,新增绿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审查。

(四)村镇规划覆盖面不断扩大。

目前,全省730个建制镇,有502个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占总数的69%;209个乡集镇,有150个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占总数的72%;2.6万多个建制村有1.2万个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占总数的46%。武汉市完成了所有75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枣阳市完成了“村组合并”的全部546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任务,共减少33个中心村和5203个自然村,形成546个中心村、1452个基层村的村庄格局,规划实施后,可以扩大耕地7.6万亩。全省119个重点镇的重要地段基本上都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大冶市灵乡镇、沙洋县后港镇等重点镇实现了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

(五)“百镇千村”示范综合效益更加凸现。

重点镇建设以推动城镇化为主要目标,示范村整治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任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参与热情高涨,综合效益凸现。在2008年公布的全省首批52个重点产业集群名单中,有11个是依托重点镇支柱产业进行发展的。各地还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小城镇建设,初步形成了工业主导型、市场带动型、生态旅游型、农业产业基地型等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在首批启动的10个旅游名镇中,有9个是省重点镇;在全省命名表彰的15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有102个村在“百镇千村”示范村名单之中,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这充分表明,“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的稳步推进,为全省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二、2009年村镇建设主要工作安排

根据省委鄂发[2009]1号文件精神,年初召开的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村镇建设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总体是继续推进“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促进村镇建设健康发展。具体任务为:一是加快村镇规划编制,完成年度规划编制任务;二是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落实2000个村的年度整治任务;三是继续抓好10个整县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试点,启动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的村镇规划与建设;四是加快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污水处理厂与管网、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五是部署县域内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六是加强农房建设质量监管和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一)切实落实村镇规划编制任务。

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05]42号)的要求,“到2007年年底以前,各建制镇要全部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到2008年年底以前,全省所有乡集镇要全部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任务,2010年年底前,总体规划确定要保留的中心村要完成建设规划的编制任务”。2009年省委一号文件再次要求,2010年前,要完成所有建制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但截至去年年底,我省还有31%的建制镇,28%的乡集镇没有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任务;54%的建制村没有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显而易见,我们的工作进展与落实省政府的任务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各地务必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加大在规划编制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精心组织规划编制队伍,严格把握规划编制质量,尽快完成各项规划编制任务。今年100%建制镇和90%的乡集镇要完成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75%的建制村要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各级建设部门要认真制订和实施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采取切实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确保规划任务如期完成。

要优化县域村镇空间布局,完善村镇体系规划。各地应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既可在城市或县城总体规划中具体细化村镇体系规划,也可单独编制村镇体系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应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着力点,从整体到局部,统筹考虑道路、给排水、公交、环卫、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要适应农村人口和村庄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科学预测和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在局部构建以乡镇为中心、以中心村为组团的村镇空间格局。

要更新理念,提升小城镇规划水平。小城镇规划编制,要突出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小城镇定位为连接城乡的纽带、提高城镇化水平的载体、实现农村工业化的依托、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的基地。各建制镇在完善总体规划的同时,要加紧编制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规划区内各项项目工程建设提供规划管理依据。

要提高村庄规划质量,使村庄规划成为指导新农村各项建设活动的综合平台。村庄规划编制要在村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明确村庄性质、规模和规划区范围,具体做好各项建设在空间上的落实。

(二)继续抓好“百镇千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

“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是我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和工作抓手。为了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推向深入,今年,全省将在对第一批实施的百镇千村工作情况、项目建设进行总结与收尾的基础上,启动第二批“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各级建设部门要高度重视“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精心准备、优选重点镇建设和示范村整治项目,进一步推动“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向纵深发展。

重点镇建设要达到湖北省重点镇建设考核标准,有条件的重点镇,要以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为目标,向建设生态镇迈进。今年,省厅将主要在资金上扶持有条件构建“以乡镇为中心、以中心村为组团”空间格局的重点镇的村镇共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继续扶持“10+2”旅游名镇和新启动一批旅游名镇创建。

村庄环境整治是“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向纵深推进的系统工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了2000个村村庄环境整治的目标,我们初步确定:整县整镇推进试点的10县(市、区)4镇,在完成去年30%建制村的整治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再完成30%的村庄整治计划,计670个村;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今年要完成30%的村庄整治任务,计500个村;创建旅游名村100个村;优选镇村城乡一体化试点350个村;“两圈一带”安排380个村。各地要按照“一条线、一个面”进行布局,制定好实施方案和项目计划。所有2000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要根据不同基础条件,按《湖北省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 推进“清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设定两级目标,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建设整治模式,采取先易后难、树立样板、以点带面等方式,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确保在区域范围内起到示范作用。村庄环境整治要突出六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村内道路硬化;二是拆除乱搭乱建;三是垃圾、污水治理;四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五是加强农居安全;六是增加院落死角绿化。

(三)启动7个脱贫奔小康县(市)的村镇建设试点工作。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选择7个贫困山区县(市)开展脱贫奔小康试点,这是继仙洪试验区后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各试点县(市)的建设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当地实际,精心组织部署,确保完成任务,抓出实效。

要抓住重点,突出特色。试点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景观面貌和人居环境;优化村庄布局,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村庄管护长效机制。要针对试点地处山区、基础薄弱、村落分散的特点,扬长避短,发挥山水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

要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建设部门要成立工作专班,制订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和分步行动计划,抓紧编制各类规划设计,严格按规划实施各项整治和项目建设。村庄规划将作为省定计划分解的重要依据,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不搞平均分配。

要优先推进中心村的建设和环境整治,树立样板,典型带动。7个试点县市今年要完成500个村的整治任务。试点各县市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支农项目,集中投入,发挥综合效益。

要同步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建立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和卫生保洁等长效机制。

(四)进一步抓好仙洪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

试验区三县市政府应切实落实规划编制经费、加大技术力量投入,确保2009年7月底前完成剩余的307个村庄的规划编制任务,同时,试验区所在县市的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应走在全省前列。

要科学组织村庄规划的实施。整合各类支农项目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项目建设时序,引导农民自愿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逐步集聚。

要切实推进污水、垃圾处理重点项目的实施。8个污水处理厂、5个垃圾处理场和3个污水管网项目要在今年5月底以前开工,在年底以前建成并投入运行。具备5月份开工、年底竣工条件的项目,进入本年度资金安排计划;不具备条件的项目,待具备条件后再作安排。

要创新村镇建设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村镇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长效机制,保持农村清洁卫生;探索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营运、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落实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创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模式,在试验区先行先试探索城乡规划建设统一管理模式。

(五)开展县域内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契机,努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初步确定,在鄂州、潜江、宜都、老河口等地启动县域内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以整镇推进为原则,共安排350个村的计划。

试点县市首先在规划上要以六个一体化统筹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即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

其次,要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需求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要按照“以乡镇为中心、以中心村为组团”的要求,优选“一镇+多村”或“多镇+多村”的模式,编制年度项目建设计划。

(六)积极探索村镇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

要积极探索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各地要积极解决农村垃圾无处倾倒的问题,在村庄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垃圾容器,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配置垃圾车,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建立农村卫生保洁队伍,聘请专职保洁员,负责村容环境的监督和垃圾清扫工作。积极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分片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

要积极探索小城镇污水处理运营监督管理工作机制。要加强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的科学建设、运营、管理,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可将小城镇污水处理项目捆绑打包,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委托技术实力强、信誉度高的企业负责运行经营管理。制订污水处理的收费政策,出台相应的优惠办法,建立污水处理运营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七)抓好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和危房改造试点工作。

省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鄂建[2007]53号),同时编印了《湖北省农民住房建设质量控制管理导则》(试行),各级建设部门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理顺农房建设管理体制,积极推行县级规划建设及农房质量安全监管的垂直管理体制,切实担负起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责,抓好农村建房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严格工程设计、施工条件的审查,加强施工许可管理,从源头上把好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关,不断提高农村房屋的建设质量和抗灾能力。

去年底以来,我厅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落实“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程”项目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精神,在实施全省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做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草拟了《湖北省农村危房改造技术管理导则》,还将编制《湖北省农村危房改造图集》,下发各地使用。各县市区建设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摸底调查。按照《关于开展湖北省农村危房改造设计方案征集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设计部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认真设计,及时上报各地农村危房改造设计方案。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09年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是强化技术指导,提升服务水平。各地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的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根据村庄环境整治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村组干部开展村庄整治方面知识的培训。要组织技术力量,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对村庄环境整治、农房建设的技术方法提炼、总结和指导,在村庄环境整治上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地域特色。加强农村建筑工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村庄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各级建设部门及村镇建设服务管理机构要结合当地实际,免费提供农房建设通用图集,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资金保障。各级建设部门要切实履行村镇建设管理、协调工作职能,制定县域村庄整治实施方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体系中,认真抓好落实。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整合小城镇建设资金和村庄环境整治资金的力度,完善小城镇建设和村庄整治的资金筹措和投入机制。要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在小城镇范围内征收的城市维护税、市场管理费、土地出让金、排污费、水资源费、公用事业附加费等,除按规定上交部分外,可按不同比例返还给小城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村庄整治的支持力度,在年度预算中争取地方政府增加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明确县乡两级政府、村集体组织及村民在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的责任,建立资金筹措与分摊机制,防止产生新的乡村债务和加重农民负担。有条件的地区,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村庄整治,切实保护其产权利益。积极探索建立镇村垃圾、污水处理收费制度。

三是强化督办检查,确保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省厅今年将分解下达镇村规划编制计划和建设项目计划,建立相应统计制度,不定期向省委、省政府上报各地规划编制的情况,并在媒体上定期公布各地规划编制的进度。各县(市)建设主管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对县域镇村规划编制和村庄环境整治的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组织开展不定期检查并进行评价,对于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表彰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同志们,村镇建设工作是推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只有坚持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与当地农村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老百姓最需要解决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破解“三农”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够把村镇建设工作抓好抓实。我们要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再鼓干劲,再加措施,强力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百镇千村”建设与村庄环境整治示范与综合效应品牌,为构建和谐湖北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过去一年,我市金融工作成绩突出,有力支持了地方建设。为此,市政府再次对金融系统予以了通报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全市金融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为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立新功。下面,我就今年的经济和金融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xx经济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广阔2004年,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铜九铁路池州段和沿江、合铜黄高速池州段正式开工建设,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池州电厂一期、英格瓷二期、清溪河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安景高速池州段进入施工设计。去年,全市实现GDp92.4亿元,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首次突破了两位数增速,全市经济增长明显提速;财政总收入9亿元,增长34.6%,增幅位居全省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54.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3亿元,同比增长43.5%,其中引进省外资金增幅达到171.4%,居全省第二位。全市1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2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0.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4.8个百分点。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决胜“十五”,加快赶超,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的奋力崛起,实现跨越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市委一届九次会议和市人大一届六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和旅游兴市发展战略,着力实施“11641”工程,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财政总收入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招商引资40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在基础上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助推器,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池州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项目拉动。今年,我们要确保池州电厂一期两台机组投产发电、铜九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禄思伟耐火材料项目完成主体厂房和矿山建设、英格瓷二期工程完成设备安装;开工建设安景高速、皖宝矿业年产300万吨石灰石、东方钙业50万吨氢氧化钙、东至香隅化工园氟苯等重点项目;同时,要稳步推进池州电厂二期、海螺三期、林纸一体化、吉阳核电、九华山旅游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随着这些大项目陆续上马和投产见效,届时我们的经济不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飞跃。同样,由于地方经济增长的不断拉动作用,存贷款资源会大幅增加,金融可选择的优质客户会愈来愈多,金融不论在信贷总规模、信贷资产质量或是在经营效益上,也都将会有一个迅猛发展,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前景会更加美好。

二、金融要更好地反哺于地方经济,必须有效增加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省委、省政府提出“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奋力崛起”的振皖口号。安徽要崛起,池州更要崛起,池州的崛起离不开金融等部门大力支持。当前,我市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共性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由于直接投融资渠道缺失,金融信贷融资仍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如果我们的金融部门今后能够在企业融资问题上再多想一些办法、多下一番功夫,相信对池州经济的促进作用会更大。金融立足于地方、扎根于地方,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金融部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经营宗旨,用足用好政策,努力争取池州的资金能全部用之于池州,甚至能够将池州以外的资金也吸引过来,用于我市发展,促进池州崛起。去年,我市存款规模突破了100亿元;今年,我们期望贷款也能够顺利突破100亿元,实现存贷款双双超百亿。当然,资金是生产要素,哪里有效益,就流向哪里;哪里效益更好,资金就更多地会向哪里集聚,这是市场经济规律,我们要按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手段引导资金流向。近年来,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我们的一批在建和投产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金融部门青睐,成为信贷营销的重点领域,信贷资金投放及时、足额,加快了项目进程,发挥了预期效益,改变了池州工业面貌,希望2005年金融部门在这方面会做得更好。

三、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和配合,切实做到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实现共赢在金融工作方面:一是要正确落实“双稳”政策,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信贷方针。各金融部门要客观分析池州经济形势,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认真贯彻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指导意见》(池政办〔2005〕4号),按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的有关要求,把握好信贷投放结构和投放节奏,在保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贷投入的同时,扩大对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的信贷支持,促进经济均衡协调发展。要通过组织银企项目对接等活动,搭建银行与企业及项目主体之间的合作平台,继续做好银企对接签约项目贷款资金的落实到位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银企双方的互信和互动。要努力争取城市道路、旅游开发、清溪河综合治理以及社会事业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适时推动银团贷款,强化银企互动、银银合作效果,实现金融与经济共赢。要发挥证券业的投融资功能,为企业开展证券业务知识辅导,助推池州企业上市进程。要发挥保险的保障与投资功能,努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化解风险、保驾护航。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促进我市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当前,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仍然比较多,如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较大,非信贷资产损失率较高;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大额授信和集中授信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效率不高,风险管理比较薄弱;金融业自身素质还不能真正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等。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新理念,按照“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要求,加强和改进金融业监管工作,建立和创新有效的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加大清收、转化不良贷款工作,加大损失贷款核销力度,促进全市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要坚持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并举,认真抓好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工作,提高风险发现、评估、预警和处置的能力,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对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远的目标,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高度统一。要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继续抓好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建设,面向公众和企业开展征信知识和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要建设良好的监管协作环境,人行要牵头组织,加强金融、保险和证券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工作联系制度;人行、银监局要密切协作,建立健全辖区内金融稳定协作机制和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工作效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四是继续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规范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市场退出以后,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地位要切实加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金融对“三农”的服务与支持,提出“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人行与银监局要结合我市实际,抓紧制定各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存款用于支持“三农”的比例,相关金融机构应适度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落实惠农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同时,人行与银监局要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相关工作,严格执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条件,认真开展对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申请的审核,确保专项票据发行工作顺利进行;要督促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促进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和不良贷款下降,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这项工作,省里已经作了专门部署,改革目标和政策措施十分明确,要求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我市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主体。在地方政府工作方面: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金融工作领导,为金融部门提供政策保障。第一,要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将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高度重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把金融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将支持金融业发展作为深化招商引资政策的新内容,制定支持金融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第二,要进一步强化金融意识。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促进经济。不懂金融的领导就不是懂经济的领导,不抓金融的领导就是不抓经济的领导。要了解金融工作的特点,学会有效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企业找政府、政府找银行的状况。第三,要着重培育良好的信贷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靠市场。要通过加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培育一批优良中小企业,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为金融部门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第一,要增强服务意识。要从维护金融稳定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工商、土地、房产等部门要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收费标准,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提供便利;发改委、中小企业局要积极为银企牵线搭桥,传递信息,帮助金融部门寻找新的信贷切入点和增长点。第二,要强化法制意识。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公正执法,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支持银行保全债权。各级政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通知》(皖办明电[2005]7号)精神,积极主动地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拖欠贷款,以实际行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三是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切实抓好当前我市的经济运行工作。各地各部门在当前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同时,要集中精力,狠抓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确保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能进一步上升。从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的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1.8%,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25.4个百分点,产销率也下降了7.9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1%,其中城镇以上投资下降24.3%;财政总收入增长22.4%,比去年同期下降60.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8.5%,其中省外资金同比下降1%,市外资金同比下降73.7%;金融机构筹款同比少增加1.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同比少增加4.66亿元;外贸出口(1月份)也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1%。这一组数据都充分说明我市的经济运行情况出现局部下滑的苗头,一些主要的经济运行指数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要求,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认真查找原因,研究对策措施,切实抓紧落实,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和保持上升势头,确保今年“11641”目标的顺利实现。同志们,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池州的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今年的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希望金融部门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不断做大做强,为池州崛起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张振川同志在全市外经贸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张振川同志在全市外经贸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是总结回顾总结今年以来全市外经贸发展情况,动员大家认清形势,找出差距,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措施,全面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刚才,外经贸局春明局长总结了我市上半年外经贸的工作情况,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重点讲三个问题。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增强紧迫感

分析上半年我市外经贸运行情况,我认为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即:成绩不小,问题不少,压力很大。

第一句话,成绩不小,大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今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区域竞争不断加剧、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复杂形势下,经过各级各部门辛勤努力、奋力拼搏,我市外经贸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的好势头。上半年,我市实际使用外资完成1.79亿美元,增长85.4%,高出全省74个百分点,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51.1%,绝对额由上年全省的第8位,上升到第6位,增幅居第2位;我市的美国国际纸业液态包装纸、华润微山湖电厂、日本小松发动机等3个项目被列入了省政府领导联系的范围。外贸出口完成6.65亿美元,增长32.8%,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1.4个百分点。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8670万美元,完成营业额8070万美元,居全省第6位,境外投资居全省第4位。全市涉外税收完成46.66亿元,增长32.8%。这个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难能可贵,渗透了同志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二句话,问题不少,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是横向比较差距较大。在全省17个市中,我市外经贸指标总量偏小,经济外向度尽管有所提高,但也只有12.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低,不到4个百分点。据省外经贸厅公布的数据,全省140个县市区,前50名中,出口我市有2个,分别是中区、邹城,外资有3个,分别是邹城、兖州、曲阜;后100名中,出口我市有5个,外资我市占7个。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因为现在我们采取的是属地统计,可能和省里的数据有些出入,但却说明县域外经贸发展仍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二是县区之间发展差距大。今年上半年,按完成计划进度,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最高的县市区达7033万美元,而最低的只有26万美元,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邹城7033万美元、兖州2214万美元、曲阜1965万美元;排后三位的依次是:金乡26万美元,梁山90万美元,微山116万美元,另外曲阜新区也只有82万美元;实际外资增幅中邹城、曲阜、嘉祥、鱼台超过1倍多,分别为252.1%、154.5%、197.1%、158.2%,金乡、曲阜新区、微山、任城、高新区呈负增长,分别下降71.4 %、66.1 %、30.1 %、26.8%和12.3%。外贸出口中出口最高的11394万美元,最低的只有61万美元;排

前3位的分别是高新区、中区、邹城,出口额超过了1亿美元,而微山、曲阜新区分别下降37.9%和37.8%,另外,中区、任城、泗水、邹城、鱼台、梁山低于全市平均增幅。三是园区仍是利用外资的短腿。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平台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市共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10个,还有3个经济园区。但就现状看,发展慢、规模小、特色不明显的问题仍很突出。全市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在全省的经济总量排序居后,其中任城、梁山开发区还被省里亮了黄牌。开发区利用外资更是薄弱环节,全市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上半年仅批办外资项目9个,实际利用外资2261万美元,进出口额8622万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2.5%、12.6%和8.1%。这与其他市相比差距很大,也是我市利用外资规模小的重要原因。四是后续项目少,外资发展后劲不足。上半年,我市只批准了40个外资项目,资金到位率虽有所提高,但合同外资偏少,一些到位外资都是去年合同外资形成的,合同外资的减少造成了后续项目的缺乏,后劲明显不足。另外,受换届影响,一些县市区和部门工作力度不够,没有能走出去开展招商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措施不力,任务完成情况不理想。

第三句话,压力很大,需要我们更加振奋精神。年初,市政府按照加快发展的要求,下达了今年实际利用外资3.5亿美元、外贸出口15亿美元的任务目标,但从上半年实际完成情况看,外资进度超过一半,外贸出口序时进度与任务目标的要求有差距。分析

下半年利用外资的形势,项目储备不足、外资来源单一的问题仍显突出,如果几个大项目外资不能及时入帐,直接利用外资形势就不容乐观;而外贸出口方面,绝大多数的出口业务量仍局限在几个传统的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增量、增幅不大。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和问题,大多数单位和外经贸干部都能够一如既往地加压奋进,但一些单位和个人也出现了畏难发愁和畏首畏尾情绪,这与全市加快发展的形势很不相称。应当说,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压力很大,不努力、不拼搏很难全面完成。

困难面前在于知难,挑战之下贵在应对。招商引资作为我们加快发展的有效手段,作为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紧紧咬住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越是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越要担当重任,不辱使命,一条心、一股劲、一个目标地开拓前进,只要我们精神不滑坡,坚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战略部署,就一定能够突破困难,战胜挑战,开创外经贸工作的新局面。

二、咬紧目标,狠抓项目,加大工作力度

当前,外经贸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但要突出重点抓关键,把工作的中心摆放到招商引资上来,有了项目,才会有外资到位,外贸出口就会扩大规模。在下步工作中,咬住重点项目不放松,紧紧盯住那些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对行业有强劲支撑力的龙头项目和弥补我市产业断层的大项目,从规划论证、招商对接到开工建设和政策支撑等,抓紧推进落实,创新招商方式,抓出更大

成效。

(一)抓好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项目是利用外资的根本,既是前提基础又是结果。与先进市比较,我市利用外资的落后,除了思想认识上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谈判的落后。今年以来,根据“十一五”总体规划,各级各部门围绕五大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组织力量筛选论证和包装推出了一批对我市发展具有全局带动意义的、投资额上千万、上亿美元的大项目,着力在引进具有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的大型产业龙头项目上下功夫,带动配套项目跟进,力争形成一批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产品集群。下步各产业部门都要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我市煤电水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制定规范的整体产业招商计划和切实可行的项目推进方案,依托一些大企业,在引进断层项目、配套项目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产品链和服务链,一环扣一环地把产业做大、做长、做强。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新机遇,发挥我市农林牧渔资源丰富、载体和平台多的优势,精心推介一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推动农副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由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发展,让老百姓在产业链延伸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消费性服务业、知识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着力围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中介和管理咨询等,加强与国际服务业巨头的合作,提高产业竞争力。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储备项目要切实杜绝一个项目名称、一个电话号码、一张纸说明材料的情况,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扎实地搞好项目规划、论证、立项等前期工作,形成完整齐备的项目材料。对列入储备并对外推介的利用外资项目,要求完成项目建议书这一阶段工作,对重要项目还要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准备好招商洽谈专案。对项目策划包装,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聘请专家对企业和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市外经贸局要在适当时候组织一期外资项目包装专案制作培训班。

(二)抓好重点项目的招商对接。一是要全力以赴搞好招商项目的对外推介。围绕我市论证提出的重点招商项目,集中组织开展招商活动,充分利用境内外举办的各类经贸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外招商,吸引客户,成交项目。下半年,我市在境外将重点组织赴日韩和欧美等地的经贸活动,在国内重点组织参加第100届广交会、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深圳高交会、鲁台经贸洽谈会,我市还将举办孔子文化节科技博览会和儒商论坛等。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筹备,严密组织,改进招商方法,以日韩区域性重点城市、欧美相关行业为方向,突出主题招商,做到月月有团组,季季有活动,通过招商活动结识一批新客户、签订一批新项目,为下一步的外资发展奠定基础。要针对当前台湾当局对外投资的强硬态度和复杂手续,各产业招商部门和县市区应更多地采用“曲线招商”方式,赴广东、福建、苏浙等地面向台商协会及台资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台招商。二是认真做好在手项目的跟进落实。要建立完善客户信息档案,跟踪一批意向项目。意向项目既解决当前,又解决长远。对意向项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实行跟踪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调

度督查制度,坚持不懈,紧盯不放,定人定责,竭力促成意向转为协议,提高招商效率。三是加速推进在谈项目,去年及今年上半年,我市先后在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招商,一批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对去年以来已经签约的外资项目,各地要组织专门班子,排出具体的项目推进工作计划,确定专门人员强力推进。分管领导和项目推进人员要加强组织协调,每季通报项目工作进展情况,随时掌握项目进度,及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力促项目早日报批落地。

(三)抓好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要彻底扭转以往重前期引进、轻后期服务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杜绝外资项目审批后不闻不问,出现一些搁浅、半拉子项目现象。对在建项目,像前期招商一样高度重视,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加强调度和指导,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发挥以商招商的示范作用。对外资额500万美元以上的54个重点项目,实行领导联系责任制,对重大利用外资项目直接调度推进,使一批签约项目下半年开工建设。10月份,全市要落实一批招商引资项目集体开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落实这项工作。对已投产企业特别是出口骨干企业重新进行调度梳理,实行逐级分包责任制,密切关注进出口动态变化及走势,逐个企业盯紧抓实,扩大出口规模。对今年新涌现的出口“亮点”,进一步在市场开拓、出口退税、进出口通关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使其成为我市外贸出口新的拉动力。

(四)抓好对重点项目的政策扶持。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

龙头企业,必须要有优惠政策。有些项目没有谈成,关键因素是有些政策我们无法落实。今后,我们要认真研究引进大公司、大客商的工作措施,合理把握运作环节,使我们理想的招商对象,通过公平竞争能够过来。对确实需要土地的好项目、关键性项目,必须给予重点支持。在土地供给上,外经贸部门要与国土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协调国土部门先期介入,诊断供地条件,对引进的重点外资项目实行联合会审,确保符合条件的外资大项目及时解决用地问题。在信贷资金上,市人民银行要协调有关商业银行,对我市重点外资项目在中方配套资金和项目流动资金方面给予优先保证。在劳动用工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要根据劳动力需求情况设定专业,扩大招生,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外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信息服务上,孔子经贸网、济宁商务之窗要优先吸纳重点项目单位为会员,及时提供各类政策服务。

(五)抓好招商方式的组合创新。一是大力推动园区招商。各开发区、园区是利用外资的主战场。可以说,没有开发区、园区利用外资的突破,就没有全市利用外资的突破。各地要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园区的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进一步降低开发区、园区的“投资门槛”。各开发区、园区应该招什么项目、招什么企业、用哪块地去招、到哪里去招,都要有一个总体规划,要有一个合理布局、有一个实施计划。最近,省里批准海阳、蓬莱经济开发区设立日本、韩国工业园,这对于区域招商、专业招商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充分借鉴这些做法,按投资国别、按投资产业,将类

同的项目相对集中成片,入区建设,加快发展。今年,市委、市政府对市高新区、曲阜新区和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下达了利用外资的指标,纳入考核。对于各开发区利用外资工作,年底必须兑现奖惩。二是积极探索代理招商。重点要抓好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聘请境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介招商机构,开展有偿代理招商;另一个层面,就是要结合驻点招商,加强与外资(重点是台资、日资、韩资)密集与各开发区园区联系,特别是与其内部人员建立协作关系,通过有偿服务形式,开展园区委托代理招商,获取利用外资信息及承接梯度转移项目。三是大力开展“以外引外”。这几年,我市“以外引外”“以商招商”的连带效应十分明显,山推集团、小松机械、如意科技、樱花纺织、太阳纸业、银河集团、雪花集团、菱花集团都是很好的例子。各级各部门要通过对外资企业的上门走访,了解掌握企业动态,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增强企业投资信心,促其增资扩股。同时,充分运用好“三外”企业的信息资源,实现以外引外、以贸引资。四是着力促进“以民引外”。“以民引外”、“与民合璧”是外企进入中国成本最低、障碍最小、条件最好的“绿色通道”。我市的民营企业,要实观新的跨越,“以民引外”则是最佳捷径。前段时间,外经贸局组织各县市区赴专门赴宁波学习了“以民引外”的经验,这一专题学习效果很好。下一步,市外经贸局、市民营委要联手梳理出一批民营企业的重点投资项目,筛选一批民营企业的招商项目,建立民企招商项目库,适时向外推介招商。通过组织多种有效的招商活动,把民营企业推上利用外资第

一线,更多地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争取这方面成为我市利用外资的一个新亮点。五是做好网络招商。充分发挥孔子经贸网的作用,安装专业的洽谈和信息搜集软件,安排专人负责,收集项目信息,与国外客商互动交流,切实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建立利用外资信息奖励制度,安排专项资金对提供成功信息者进行奖励,以充分拓展我市利用外资信息渠道。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完成指标

关于全年任务目标,市委、市政府确定,要坚持“三不变”,即: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不变,考核指标不变,奖励政策不变。现在距离年底还有5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各县市区、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完成全年任务指标不动摇。

(一)拼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困难时期是考验意志和毅力的关键时期,面对困难和压力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就不仅能渡过难关,还会迎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精神状态决定工作状态,决定发展水平,南方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证明了这一点。今年,我省外经贸形势十分严峻,张高丽书记、韩寓群省长对外经贸工作都作了重要批示和指示,我们要加强学习。面对新的挑战,同志们要做足思想准备,把困难当机遇,当作锻炼意志,信心和能力的一次机会,保持一种毫不气馁、决不后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塑造全市外经贸队伍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良好形象。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领导干

部更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带头抓工作,不仅要抓客观,还要抓具体;不仅要出思路,拿主意;还要抓落实、看成效。要真心掌握你那个地区和单位外经贸情况和问题,切实做到胸中有数、见微知著,推动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展开,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外经济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职能,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水平,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切实解决外经贸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为外经贸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外经贸部门要深入基层,对外经贸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调研,认真理清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加强外经贸发展运行的动态监测工作。通过良好的精神状态,促进全市外经贸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拼作风,牢固树立脚踏实地抓落实的工作作风。第一,要认真落实利用外资领导责任制。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把利用外资工作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摆上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实行重大项目领导负责制,对全市各层面的外资项目,特别是投资额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摸清底数,拉出单子,明确责任,进行分工,加强协调和跟踪调度。第二,强化对利用外资的督导调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利用外资工作调度会,调度各县区、各部门利用外资工作的进展情况,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平衡发展。第三,完善利用外资通报制度,定期将全市各县区、各部门利用外资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高新区、曲阜新区,市级有利用外资的部门单位的督查,实行一月一通

报、二月一分析(由市外经贸局牵头组织各县外经贸局进行检查分析)、季度一汇报(由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外经贸形势分析会)、年末一考核(年底,由市政府统一组织考核),使全市上下利用外资这根弦绷得更紧,真正把利用外资工作想在心里、抓在手里、落实在行动上。这次会议之后,各县市区、市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把本地、本部门外经贸工作,尤其是利用外资工作向主要领导作一次汇报,切实推动利用外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拼创新,积极应对和化解当前的不利因素。当前,外经贸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项工作关联度增强,各种矛盾错综交织。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要创新领导方法,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外经贸工作,把得力人员安排到外经贸,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外经贸,把优惠的政策倾斜到外经贸,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切实增强合力,激发创造力,在“赛马”中不断推进外经贸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换届”作为新的起点,换出压力,换出士气,换出水平。要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对国际国内新趋势、新特点、新动向的研究,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调度分析和跟踪推进。要创新思维方式,善于采取新的方法解决外经贸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四)拼服务,以一流服务打造最具竞争力发展环境。在国际资本选择性增强、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必须高度重

视新一轮环境竞争对外经贸和招商引资的影响,把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综合环境竞争力。近年来我市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主要得益于发展环境的改善,在当前激烈的发展竞争中,关键还是在环境建设。因此,各级要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努力为外经贸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安定的社会环境,营造一个商务成本的盆地、资本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干事创业的福地。第一,建设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特别是各涉外服务部门,要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首问负责制等各项制度,树立“马上见、马上谈、马上办”的作风。进一步发挥关贸、检贸、银贸、税贸等的协作机制的作用,定期召开外商座谈会直接与外商对话,真心实意地为外商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建设便捷优越的商务环境。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商务环境,必须提供更低的商务成本。把着力点放在市场化、法治化、信息化、国际化以及交通便捷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人才综合素质等方面,放在提高效率上,切实做到堵车少、信息通、少收费、有诚信、效率高,商务成本就会逐步降低,商务环境必然更好。第三,建设最具吸引力的人文环境。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能够使外商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要进一步解决外商在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各项困难,规划建设外商居住区,畅通外商就医绿色通道,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进一步突出人才的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引进更多高素质

专业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翻译队伍、一支专业化的招商队伍、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一支高技能的技工人才队伍。第四,建设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环境。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竞争中,要取得新优势,必须进一步加大以水利、交通、旅游、城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方位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同志们,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外经贸工作,下半年指标压力大,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全年利用外资任务目标。

第四篇:张务锋同志在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张务锋同志在全市民生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2011-11-14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的新形势下,我市作为全省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隆重召开这次民生建设大会,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全市民生事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可以说有基础和传统、有成就和经验、有机遇和挑战,也有责任和压力。对民生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前段时间开展了深入调研,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和市民恳谈会,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都进行了认真研究,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制定了《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见》。刚才,我们先后观看了民生工作专题片;蒙阴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城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兰山区卫生局、莒南县政务大厅、沂南县大庄镇、市园林局7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大会介绍了经验,另有29个单位作了书面交流;杜德昌常务副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与有关部门签订了民生建设责任书;张少军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加强民生建设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这次大会精神、特别是张少军书记的讲话要求,用心抓好落实。下面,我代表市政府,讲三个问题。

一、“大临沂、新临沂”建设成效显著,全市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满意度幸福感、和谐度安全感都明显增强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力成就事业。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民生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一届接着一届干,求真务实抓落实,在人均财力不足全省平均水平四成的情况下,六成以上的财力花在民生上,有力推动了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居民收入增加,群众富裕度明显增强。1996年,临沂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实现了整体脱贫;200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小康;2004年,生产总值实现了总量过千亿、人均过万元的双突破;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破万元大关;2010年,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比2005年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是2005年的2.4倍。目前,全市百万、千万富翁不再稀奇,“万元户”逐渐成为时代的记忆,贫穷落后的形象彻底颠覆,沂蒙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局面。在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临沂市民幸福感位列全国第二位。

二是,保障体系完善,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各类保险扩面提标。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七年年均增长14%以上,“取暖费”补贴标准由每人每年24元提高到1100元;各县区、开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部纳入国家试点,提前一年半实现了全覆盖。社会救助水平提高。城乡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低保金9.5亿元,保障140.6万人;残疾人和福利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慈善资金达到3.2亿元,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9.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8万人,“双零”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城镇失业率连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累计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1708个,新建校舍200多万平方米,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高中教育普及率达90%;职业院校在校生达9万多人,温家宝总理对我市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临沂大学获批挂牌,沂蒙人民实现了多年夙愿。医疗改革逐步深化。182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平均降幅超过40%;新农合参合人数和参合率始终保持全省首位;先看病、后交费新型就诊模式成功破题。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先后建成经济适用房507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住房45万户,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27平方米和32平方米,今年作为山东省唯一地级市代表,参加了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会议。社会保持和谐稳定。95%以上村居实现了无刑事案件、无生产安全事故和治安灾害事故、无群体性上访的“三无”目标,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7.5%,2010年我市被评为“中国全面小康最具安全感城市”。在8月16日举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启动仪式上,莒南县大店镇的农民群众激动地说:“种地不纳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用愁,感谢共产党、遇到好社会”。

三是,公共服务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民生支出连年实现新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民生投入累计达453亿元,年均增长32%;其中,2010年达13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8.4%,比“十五”末翻了近两番;预计今年民生支出164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0.4%,比全省高出9.4个百分点。城乡基础设施取得新突破。现代滨水生态城市特色日趋鲜明,城区蓄水面积48.5平方公里,沂河湿地成为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曾说:“临沂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不是苏杭、好像苏杭”;省委姜异康书记说“临沂不仅是山东而且是全国革命老区的一张名片”;姜大明省长讲“临沂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对接,全市99%的行政村通了硬化路,414万群众吃上自来水,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上有线电视,水库除险加固、农村沼气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交通、水利、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青兰高速、东平铁路、新客运总站、临沂飞机场一期改造提升、刘家道口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沂沭河防洪能力由20年提高到50年一遇。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亮点。重点河流提前一年达到省政府“稳定恢复鱼类生长”的要求,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规模为全国地级市平均水平的6倍,代表山东省迎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国家考核获得第一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82%的行政村实现“五化”达标,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三上”工程加快实施,走出了一条“环境绿色生态、产业特色高效、乡村生态文明”的新农村建设之路。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刘伟同志认为“临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经验,在山东新农村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文化体育事业得到新发展。在全省率先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钢结构文化广场、全省最高的广播电视发射塔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剧《沂蒙》、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等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沂蒙精神、红色文化闻名全国。首创并成功举办了全国红色运动会,成为世界上连续举办国际赛艇和滑水两大赛事的唯一城市,规划建设了全省最大的百里滨河健身长廊,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四是,城市形象提升,群众自豪感明显增强。诸多“临沂品牌”推向全省、全国。“联审联批”和“代办服务”全面推行,审批提速超过88%,我市荣登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政府效率单项奖榜首;发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做法,被中央农工办上报党中央和国务院并刊发全国;农村社区“大村庄制”创建经验,被国家民政部誉为农村管理体制改革的范例;供销系统“一网两平台”建设被称为“莒南模式、临沂现象、山东经验”;“行风热线”、“马上就办”栏目架通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成为全国政务和纠风品牌;用群众工作理念统揽信访工作和破解基层信访工作难题“五个一”的做法在全国推广;基层人社所“小平台、大事业”、新农合农民住院“一卡通”、北城新区“解四忧”和谐拆迁改造等做法,被全省推广。一批“国字号”荣誉扮靓临沂。“十一五”期间,我市先后创建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宜居生态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获得了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地热名城、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中国板材之都等荣誉称号。今年,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顺利通过全国爱卫办综合评审,进入公示环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得到国家考核组的好评;全国供销合作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建设现场会、第十一届全国“村长”论坛,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城市规划、公路管理等现场经验交流会先后在我市召开。目前,临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大,已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高地、生活的乐园。正如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讲得那样:“临沂是一个想来的人向往的地方,没来过的人想不到的地方,停留过的人不想离开的地方,离开的人还想再来的地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执政之基、发展之需、和谐之本。多年来的实践,使我们对民生建设有了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必须带着感情和责任抓民生。临沂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承担着全省九分之一的民生建设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十分必要和迫切。一是,要求高。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10月视察临沂时,向全国发出了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号召,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幸福安全,更有尊严。姜异康书记在最近召开的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上强调,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姜大明省长一再要求,用财政的钱做好保民生的工作、用市场和社会的钱办好促发展的事情。中央和省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表明,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各级担负的硬任务,是讲政治、讲党性的现实检验。二是,责任重。去年中央党校在临沂举办全国革命老区跨越发展高层论坛,形成了两点广泛共识:革命老区不应该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应当科学发展、走向现代文明;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作出了巨大牺牲奉献,改革建设时期理应享受国家和省里的优惠政策,理应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如果民生工作做不好,不仅有负上级的期望和重托,更愧对老百姓的期盼和信任。各级党委、政府在民生建设上应当全心全意,决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三心二意”。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抓民生、促和谐、保平安,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三是,机遇好。国务院批准我市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政策,这是热切期盼、来之不易的大政策、好政策,蕴含着现实生产力和较高含金量。我们要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放大政策效应,挖掘各方潜力,千方百计为老区人民谋福祉,全力打造全国革命老区科学发展示范区。

第二,必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夯实民生事业基础。经济实力是改善民生的现实基础,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落实民生政策只能是“纸上谈兵”,人民群众的幸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消费、拉动内需,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市县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建设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美好家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亟需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大家知道,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总体思路,全力打出“组合拳”,围绕10个方面上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达到1310个,投资20亿元以上的14个;各县区提报的明年的项目,总投资可望达到2300亿元,并且大多是“四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是近年来数量最多也是质量最好的。从前10个月的情况看,县域经济增势强劲,主要指标全线走高,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双50”企业效益明显提升。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非常关心和支持。在最近的省委全委会上,姜异康书记指出,要抢抓老区优惠政策的机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强内生动力,更好地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姜大明省长在省委研究室《关于临沂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上批示:“看了临沂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很振奋。”当前,市县乡三级换届正在积极稳妥地进行。我们要把换届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用在加快科学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做到换届、发展、民生“三不误”。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争先进位,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否则,就会贻误时机,被动落后。

第三,必须坚持共建共享、共享共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民生事业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充分考虑各方面条件和可承受能力,不乱许愿,不吊胃口,坚持积极作为、量力而行、多干少说、说到办到。要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对有条件办的事项,快办办好;对上级规定办的事项,按要求办到位;对需分期实施的事项,创造条件积极落实;对暂时办不到的事项,做过细的宣传解释和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力度,加快建设全市人民的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民生建设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富民、惠民、为民、安民为主题,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重点向广大农村、农民和低收入特困群体倾斜,加大民生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行有所畅,把临沂建设成为民富民安、宜居宜业、公平公正、和谐和睦的幸福家园。

按照“发展为要、民生为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公平正义、均衡普惠,积极作为、量力而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十二五”期间全面抓好的“十项民生大事”,从现在起到2013年底,重点抓好的“二十件民生实事”,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能够更大限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些将办的大事和实事一经公布就等于向全市人民立下了军令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定信心、全力落实、保质保量完成,决不能有半点马虎,更不能有半点虚假。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拓宽增收渠道,让城乡居民更加富裕。要进一步强化“抓科学发展促民生改善”的理念,紧扣主题主线,多方促进群众增收。争取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1万元。一要发展绿色经济带民富。在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新形势下,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对实现县域经济“三年翻一番、五年大跨越”的目标至关重要。蒙阴县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近五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增幅居全市各县第一。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千方百计招大引强、上好项目,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优势主导产业,为民生改善奠定坚实基础。二要促进就业创业保民富。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富民之源。我市作为人力资源大市、民营经济大市,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民富的潜力很大。近年来,各级人社部门和创促会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良好效果。要制定和完善更具导向性、操作性的鼓励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增加就业岗位,创建创业型城市。特别要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重点,优化就业服务,最大限度地使无业者就业、就业者乐业、有志者创业。争取到2015年,建设3处市级大学生创业平台,每个县区至少建立1处集培训、服务、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创业服务中心;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三要培训转移助民富。统筹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和转移培训工程”、“金蓝领”计划,推进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企业技师工作站建设,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不断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十二五”期间,培养高技能人才12.3万人,争取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6万人。四要调节分配促民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建立低收入居民生活补贴与低收入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联动机制,搞好产业化扶贫和互助资金试点,实施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帮助困难地区、困难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康;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依法维护就业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控制垄断行业过高收入,严厉打击非法收入,维护社会公平。

(二)强化社会保障,解除后顾之忧。社会保障是群众的“安全网”,是解除百姓后顾之忧的长远保证。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着力构筑覆盖城乡居民的“三大”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深入总结新农保试点经验,扎实细致地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最大限度地让群众从中受益;依法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规范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落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加快实现异地就医结算和建立参保地委托就医地管理协作机制;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努力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保险范围。争取到201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率达到98%,工伤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00万人。二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重要。要完善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自然灾害灾民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社会互助、优惠政策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配套的救助格局,努力让生活困难群众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争取到“十二五”末,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大病医疗救助水平市级达到2万元、县级不低于1万元;每个县区建成1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三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要以解决城市困难群体住房问题为目标,优先发展公共租赁、经济适用、廉租住房,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以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为目标,加大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优化住房结构;以改善农村群众住房条件为目标,加快实施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到2015年,城镇中等偏下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基本解决,实现住房保障覆盖城区总人口20%的目标;新建农村住房50万户。

(三)推进城美乡美,建设宜居家园。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加快打造宜居城市。一要加快“四点对接”促城乡统筹。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抓新城带老城,抓水城带商城,搞好北城新区二期和涑河片区建设,加快兰山区西部新城和镇山风景区开发,推进罗庄区“一城五基地”和河东区“五区托一城”规划建设,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城市功能,建设鲁南苏北区域中心城市,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推广费县经验,促进县城做大做强、做精做美,使之成为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集中力量抓好优先发展重点镇,尽快形成一批县域经济文化次中心。实施“乡村文明行动”,采取“一部四办”联动的做法,唱好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社区建设功能配套-环境整治“三上工程”-创建生态文明“四步曲”,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努力让农民享受和市民一样的生活。近年来,沂南县大庄镇围绕“让群众住得顺心、放心、舒心、安心”,打造群众满意新型社区的做法效果很好,各乡镇要积极借鉴。二要加快滨河两岸开发促生态优化。我市河流众多、水资源相对丰富,建设滨水生态城市的条件得天独厚。市园林局(滨河景区管委会办公室)要按照“以河为轴、两岸开发”的总体思路,以举办山东省第四届园博会为契机,精心组织实施清水、景观、湿地、林荫和亮化、彩化“五大”工程,着力打造“清水绕城、碧波荡漾”的亲水空间,建设“水绿一体”的城市大花园、大客厅。2012年,要争取完成绿地改造面积1100公顷,修复和保护湿地面积1000公顷,水质稳定达到3类以上。各县区和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都要把重点河流两侧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积极实施湿地修复和保护,加大水上保洁和沿岸绿化美化力度,切实保护好“一澈清水”,努力把河流两岸建设成生态绿色长廊、居民休闲健身长廊,争取我市早日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三要加快综合整治促面貌改观。在中心城区,集中整治主要道路、重点街区“露头丑”,加强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全面推广环卫保洁机械化,规范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处置运输,进一步改善环境面貌。201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比2011年提高10%以上。争取到2015年,主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和高压冲洗率达到70%;餐厨废弃物收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建筑渣土密闭化、规范化运输率达到90%以上。在广大乡村,加快道路硬化、植树绿化、卫生净化、环境美化、村居亮化“五化”工程建设,实施农村社区“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化“三上”工程,建设生态文明乡村。2012年,所有县区要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一县一场、一镇一站”的目标,完成村居(社区)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建设任务,乡村“五化”工程建设全面达标。四要加快完善交通网络促畅通出行。搞好绕城高速、环城快速公路和四河交界口隧道规划建设,全面打通主要道路断头路,扩大交通容量;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票价补贴机制,引导市民乘坐公交车;增建、扩建公共停车场(位),减少占道停车;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进一步形成贯通城乡的交通运输网络。2012年,改造国省道干线公路670公里、农村公路1500公里,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9000个、国有公交车100辆,完成临沂机场扩建二期工程。到2015年,有效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各县区均有1个二级以上客运站和农村物流分拨中心,各乡镇均有1个四级以上客运站和物流站。

(四)发展社会事业,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坚持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一是,大办全民受益的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整合放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确保到2013年全面完成新建和维修加固校舍310万平方米的任务,基本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喝热水、吃热饭、冬季取暖和厕所治污等问题,基本解决城区中小学校“大班额”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内涵发展高中段教育,争取到2015年,所有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改进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统筹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争取到2015年,市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11年。二是,大办全民覆盖的卫生。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服务网络,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城镇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全面推行兰山区“先诊疗、后付费”的新型就诊模式,加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2年,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不低于70%,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所有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对低保、“五保”对象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封顶线由3000元提高到8000元。到2015年,每个县区至少有1家医院达到标准化,每个乡镇和社区至少有1所规范化卫生院和社会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覆盖所有行政村。三是,大办全民共享的文化。完善以市级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为龙头,县区“两馆一中心”为骨干,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农村基础文化设施为重点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架构;继续举办书圣文化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重要节会,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精神需求。2012年,在全市20户以下自然村中新增直播卫星广播电视用户1.1万户,新建公共电子阅览室2000个,组织电影下乡10万场。“十二五”期间,完成兵学城二期工程和临沂大剧院建设,所有行政村建成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全覆盖,每个县区至少新建一所城镇数字影院。四是,大办全民参与的体育。加快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公共健身服务能力。到2014年,完成市民健身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北城新区体育中心,三区九县全部建成体育场、游泳馆、体育馆“一场两馆”,90%以上的行政村和95%以上的城市社区拥有1处以上的体育健身设施。同时,抓好滨河百里健身长廊建设和管理,在公园、绿地配建相应体育设施,逐步实现公园体育化、体育园林化;开发建设豪华游艇、快艇、水上观光项目,积极组织大型水上赛事,打造水上运动之城。

(五)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发展。“为政之道,在于安民”。要正确把握社会运行规律,有效协调关系、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使人民群众生命有保障、生存有尊严、生活有希望。一要确保生产经营安全。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坚决不要带血的GDP和企业利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县区、“安全标准化企业”、“安全社区”等创建活动,强化交通运输、危险物品、矿山、建筑、消防、森林防火等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和安全监管,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二要确保社会治安安全。坚持打防并举、重心下移,扎实开展“社会治安基础建设年”、“打黑恶、反盗抢”、“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健全四级调解组织,规范信访秩序,着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增强对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能力;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试点,探索社会服务保障、矛盾纠纷大调解、治安防控、重点特殊人员服务管理、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等综合改革,确保我市群众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三要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加快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理顺职责分工,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相衔接、从城市到农村各领域全覆盖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十二五”期间,要在全市创建10个示范片区、100条示范街和1000家示范店;动员食品生产和餐饮服务企业,学习金锣肉制品、盛能乳业和临沂惠民早餐加强质量管理的做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四要确保饮用水质安全。制定水源地生态补偿政策,加快实施岸堤水库环境保护规划,加强水源地保护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逐步关停供水管网覆盖内的自备井,加快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2012年和2013年,完成714眼山丘找水打井任务,解决87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水质不安全问题;完成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7个极度缺水村共11600多人的搬迁任务;2015年,全市城镇供水能力要达到每年5亿立方米以上,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五要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强化节地节能节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开发矿产资源,防止地质灾害;搞好水、大气、噪声、固体废物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同时,加大植树造林、水系绿化、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和保护森林力度,增加城市公园和绿地。争取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9%。总之,通过上述努力,让广大市民喝干净水,吸新鲜空气,吃放心食品,生活在优美环境里。

三、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用心着力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谋民利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民担当、风雨可渡、大业可成。能否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现实检验。各级各部门务必把民生建设当作头等大事,科学作为聚民力,完善机制增活力,严明责任加压力,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民。

要从民所愿、科学决策。保障和改善民生,贵在群众满意。老百姓的感情最朴实、最淳厚,对民生的感受也最具体、最直接;对世情冷暖感受最深刻,对政令得失也最有发言权。要坚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要持续开展“民生大走访”活动,常到基层、深入一线,听老百姓的“心里话”,看老百姓的“身边事”,算老百姓的“生活帐”,及时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继续办好行风热线、马上就办栏目,保持书记、市长公开电话全天候畅通,及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确保民情渠道畅达无阻断。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都要及时进行公示、听证,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努力使决策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民情民意。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群众投入真情,把百姓的“难事”当成政府“要事”,把百姓的“关注点”作为工作“着力点”,把百姓的“所想所盼”作为各级“所干所办”。同时,要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便民服务网络,推行“联审联批”、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提高行政效能,切实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业绩上赢得群众。这方面,莒南县做得很好,全县12处乡镇全部建成了为民服务中心,并把公共服务网络已延伸到村,在全省打造了为民服务品牌。

要集中财力,加大投入。公共财政是“民生财政”,聚好财、用好财、管好财,决定民生工作的成败。要积极主动“争”。要总结推广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争取城乡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成功做法,抓住我市享受中部地区优惠政策的机遇,打好“老区”牌,尽可能多地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和转移支付补助,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全力以赴“保”。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60%以上,上级要求地方配套的财政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到位。要引导多方“筹”。市场的钱可以做促发展的事,也能办惠民生的事。近年来,我市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如北城新区通过市场化运作融资,建设了市文化艺术中心和中小学校等民生设施,效果很好,值得总结推广。要在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多元化民生投入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各类资金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民生领域,推动公共服务投资模式多样化,全面营造社会各界投资民生、援助民生、服务民生的浓厚氛围。要严格程序“管”。财政、民政、劳动、卫生等部门,要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严格发放程序,确保专款专用,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对发放或补助到人的项目,要推广惠民直达工程,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民生资金运行的跟踪问效和监督检查,严禁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弄虚作假、冒领截留等行为发生,违者严惩不贷。

要协调联动,落实到位。为民以真、惠民以实。要强化领导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把民生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动自觉地抓紧、抓实、抓好。凡是确定的政策和为民实事,不论困难有多大,都要想方设法克服,切实做到规定的内容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覆盖的范围只能扩大不能缩小,保障的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要强化责任抓落实。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细化目标、分解任务,确保民生工作件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民生大事和实事,各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是实施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同志是直接责任人。任何单位都不能拖后腿,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问题。要强化协调抓落实。建立完善民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季度要主持召开一次会议,调度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协调推进民生工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民生工作,主管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揽总作用,主动担责、积极协调,其他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同时,要加强对民生工作和先进典型的宣传,使之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使民生成效深入人心、温暖人心。教育引导广大市民牢固树立“美丽临沂我的家”的理念,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在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努力营造全社会共解民忧、共促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全程监督,严格考核。把更多的民生指标列入重点考核内容,把评价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抓民生的压力和动力。一方面,要通过黄牌警告、现场督办、面上通报等方式,全面加强民生政策执行情况的日常调度和监督检查。对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采取月督办、季调度、半年通报、全年考评的方式,全程跟踪问效;对工作松懈、落后的单位,实行效能监察和行政问责,确保按序时进度推进。要深化政府信息公开,让广大群众了解民生政策,监督为民事项实施;持续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把评判权交给群众,以此推进民生工作,保证惠民政策落实。另一方面,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将对民生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区和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民生政策落实不到位、重点民生工程未完成的县区,群众行风评议处于后三名的市直部门,对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同志进行诫勉谈话;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认真解决并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努力形成以群众满意度、社会和谐度衡量民生工作成效的鲜明导向。

“天大地大、民生最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德政工程,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希望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加快把临沂打造成市民的幸福之家、温馨之城、和谐之地,向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第五篇:吉庆同志在全市项目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官吉庆同志在全市项目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

重 点 项 目

第7期

(总第33期)

宝鸡市大项目办公室 2010年3月16日

编者按:

3月10日至11日,市政府戴征社市长、上官吉庆常务副市长一行,带领市政府办和市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环保、工交、中小企业以及市建行、农行、工商银行、信用联社、市考核办、市政府督办室等部门,对扶风、眉县、岐山、凤翔、陈仓、金台、渭滨和高新区、蔡家坡开发区新开工重点项目、县区工业园区新建项目进行了检查和现场办公。11日下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上官吉庆主持召开了全市重点项目座谈会。11个市级部门和金融单位,就如何加强项目建设环境保障和金融支持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措施和建议。上官吉庆副市长就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做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七点工作要求。现将讲话要点予以整理印发,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能够按照讲话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上官吉庆同志在全市项目建设座谈会

上的讲话(要点)

一、加强领导。当前我市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迟迟不能解决?根本的原因就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组织力量薄弱。领导不重视是影响项目建设的首要因素。一些县区和部门由于思想上不重视,就在行动上不积极,工作上不创新,落实上不得力,将一些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拖成了难题。组织力量薄弱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各县区目前只有眉县等4个县区成立了县区重点项目办,大多数县区政府没有将重点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没有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就是成立重点项目办,也只有一两个人,有的还是兼职。在当前全市不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的情况下,这样的力量显然不够。各县区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机构建设,配强项目班子力量,充实精干工作人员,建立抓项目的长效机制。市发改委、市工交办、市中小企业局等部门更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项目上,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市考核办、市政府督办室、市项目办要把项目建设落实纳入专项督办内容,每季度要联合进行一次巡回检查,不重复看项目,检查情况要进行通报。对各级领导包抓项目建设、部门单位服务项目建设的情况要作为考核述职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服务。各县区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在重点项目建设上,一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变管理为服务,主动上门帮助项目实施单位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要在服务大局中摆正位置,在项目建设中找准工作着力点,既要立足职能,但又不能囿于职能,既要规范管理,又要灵活运用政策、创新开展工作。要坚持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下,能享受政策优惠的就要积极给予优惠,能减免的费用就要主动兑现减免,能简化的办事程序尽量做到方便民众。发改、国土、规划、财政、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立项审批和开工建设做好服务;规划部门要超前服务,及时为项目落地做好布局定点;国土部门要按照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继续加大土地储备力度,为项目及时落地、顺利实施提供用地保障;环保部门要主动搞好项目环评;文物部门要积极配合项目单位搞好项目所在地文物勘察保护工作;城建、电力等部门要积极配合项目单位,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的外围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气、绿化等有关配套服务工作。

三、提升园区自我发展能力。我市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目前存在着产业集聚度低、投资强度小、基础设施薄弱等现实问题。一是要科学制定园区发展规划。要在符合区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紧密结合本县区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编制高水平、有特色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合理确定用地规模,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统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预留发展空间。同时,市县规划部门要对县区工业园区的建筑、道路、绿化、通讯、水电气热、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废弃物处理等功能提出明确的规划设计标准,并指导和帮助区县编制好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真正做到用高水平、有特色的规划引领县区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二是搭建园区发展融资平台。各县区政府要尽快整合工业园区资本金投入资源,构建投融资建设平台,建立园区投资建设公司,作为开发建设的投融资主体,赋予其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和债务偿还等职能,并做到规范运作。市金融办等部门要对各区县组建工业园区投融资建设平台(公司)给予具体指导;要帮助搭建“银园“、“银企“合作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要帮助工业园区内中小企业拓宽担保融资渠道,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市政府为各县区工业园区都注入了一定的资本金,各县区也要按比例注入财政性资金,并要整合优质国有资产,划入公司,作为公司信贷与偿债信用资产。要注重公司自身“造血”功能的培育,精心经营好项目,努力将公司做实、做大、做强,从根本上保证融资平台的长期融资能力。金台区成立了金河工业园投资公司,实行“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即金河镇党委书记兼任管委会主任,并担任投资公司董事长,这既整合了行政资源,也整合了经济资源。投资公司融资能力大大增强,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希望各县区能够研究和借鉴。

四、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市政府加大了对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今年将安排3000万元作为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推动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各县区也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项目前期工作专项资金,加强重大项目前期的调研筹划、分析论证等工作。同时,市金融办要继续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进驻宝鸡,做实市投资集团、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文化旅游开发公司等融资平台,进一步加强开发性金融合作,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争取地方债券项目,探索信托、保险和BOT等融资方式。各银行要不断创新服务、创新产品,用足用活政策,积极释放金融活力,加大放款力度,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支持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和企业,促进金融机构提前介入,为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

五、加强环境保障。当前,许多项目在落地建设过程中,都会遇到因征地拆迁利益补偿矛盾、强卖地材和强拉工程等问题引起的恶意阻挠施工现象,这些都会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工期进度、工程质量造成较大影响,造成极为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各县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都要切实承担起项目建设环境保障的主体责任,真正把项目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切实转变作风,敢于碰硬,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全力帮助项目建设单位及时化解项目建设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公安部门要主动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对项目建设周边社会环境要加大管控力度,严厉打击无理取闹、故意刁难施工单位、阻挡施工、设置障碍等违规违法行为,为项目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六、加强项目的争取和引进。通过查看,总体感觉项目单体不大,项目数量不多,新增项目太少。一些县区看来看去就那几个项目,到现在有些还没有开工,充分暴露出一些县区项目工作的严重滞后性。一要精心包装项目。要注重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精心做好项目前期包装,深度做好项目前期可研,编制好项目建议书,使上报的项目既符合中省宏观调控方向,又符合土地、环保、节能等政策要求,争取有更多的项目能挤进国家项目建设盘子。当前,我们要围绕我市“率先发展八大工程”和关天规划实施意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力争在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民生改善等方面再超前谋划一批重大前期项目。二要积极争取项目。我市地方可支配财力有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中省投资和通过金融机构融资。当前,虽然国家实施积极的宏观调控调控政策基调未变,但政策调整的频率和力度在不断加大。我们要提早谋划应对策略,尽量加快各类项目的策划、储备,确保在政策“收口”前,争取更多重大项目,最大限度地减轻政策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市县有关部门要上下协调,加强配合,该审批的项目要及时审批,需上报的项目,要加快上报,并要积极向中、省有关部门多汇报、多沟通,力争早日获准立项或开工建设。三要下大力气引进项目。当前产业项目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县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做的不扎实。看的一些新扩技改项目,多数是企业主动实施的内生性项目。各个园区要对自身产业给予准确定位,结合各自特色,加大后续和同类项目的招商引资,不断壮大园区规模,增强集聚效应。招商时要有选择,引进的项目要符合园区产业功能定位,不能什么项目都往进引,以免影响园区产业布局和特色。四是做好项目储备。要根据国家政策和产业升级的趋势,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将产业规划的蓝本变成具体实实在在的项目,尤其在基础设施、大城市建设、产业优化升级、新产业培育、民生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项目,建立完善项目库,做到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实施。

七、加快项目进展。从全市情况看进展很不平衡。各县区、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不断增强紧迫感,坚持一个项目、一个法人、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抓早动快,从速启动和推进项目实质性建设工作。未开工建设项目中,对完成规划选址、环评、用地预审、征地拆迁工作的,要力争在3月下旬开工建设;对完成立项批复的,要加快初步设计的编制、规划选址、环评、用地预审、征地拆迁和场地平整等前期工作,力争4月初开工建设。对已开工建设项目,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详细的项目推进计划,按时间节点要求,倒排工期,有序有效地推动项目建设,同时要多深入项目工地,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帮助项目单位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市发改委会上通报的19条具体问题和建议,各市级相关部门、单位要主动深入县区和项目单位,面对面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落实情况要于3月底报市项目办,由市项目办汇总后报市政府。

下载张学锋同志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学锋同志在全省村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同志在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准备得很充分,银行系统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商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各家商业银行负责人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设想,必将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的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全市......

    吉庆同志在全市项目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5则范文

    吉庆同志在全市项目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txt为什么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总要加上从前?开了一夏的花,终落得粉身碎骨,却还笑着说意义。官吉庆同志在全市项目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要点......

    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

    孙金龙同志在市委社情民意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20日,根据录音整理) 自2003年开始,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市委每年都召开一次社情民意座谈会。这是发挥......

    朱爱民同志在全县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朱爱民同志在全县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2010年2月10日) 外面雪花飞舞,寒风阵阵,冬寒料峭,室内县几个班子、部分县直单位的负责同志与各位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暖意融融,春......

    同志在失足青年帮教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选5篇)

    ×同志 在失足青年帮教座谈会上的讲话 ××××年元×月×日 各位服刑人员: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作为你们同时代的年轻人,带着广大志愿者的博爱之心,带着家乡人民的拳拳之......

    XX同志在失足青年帮教座谈会上的讲话

    XX同志在失足青年帮教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年元月21日)各位服刑人员: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作为你们同时代的年轻人,带着广大志愿者的博爱之心,带着家乡人民的拳拳之情来看望你......

    王胜同志在全市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王胜同志在全市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充分肯定我市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市审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审计监督......

    XXX同志在城市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认清形势 正视问题 狠抓落实 全面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上台阶 ——XXX同志在城市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8年3月3日) 同志们: 今天,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召开这次城市管理工作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