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陆市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项目实施方案8
附件8:
安陆市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
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项目实施方案
为有序、有效深入推进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项目的实施,做好城乡居民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工作,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贯彻《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湖北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试行)》、《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操作手册》、《安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2011年我市实施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支持下及项目实施单位的重视下,项目工作得到顺利实施,全市各直报单位疫情报告网络系统运转正常。建立并健全了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登记。建立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机制和管理培训工作。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完整率有所提高。传染病处臵、疫点消毒、流调、密切接触者管理等
相关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取得新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少数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不够完整、规范;传染病报告管理自查、培训流于形式;传染病报告不够准确、完整、及时,还存在不同程度漏报;传染病处理没有完全落实。
二、工作目标
通过推进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项目的实施,全市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统一、规范的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逐步达到疫情处理分级管理、分工明确、反应灵敏、处臵高效的目的;促进基层医疗单位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卫生知识和卫生意识,促进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传染病防治,推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进程。
全市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项目2012年目标为:
1、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准确率≥95%;
2、传染病处臵完整率、疫点消毒处理完整率、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完整率、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完整率≥80%。
三、实施时间、范围、内容 ㈠实施时间、范围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实施项目管理,2012年全年实施;实施范围覆盖全市。
㈡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1、服务对象:基层医疗机构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非法定传染病,但具备传染病特征的病例及相关人群。
2、传染病报告:利用传染病报告系统对发现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
3、传染病的处理:依据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做好病人处臵、消毒处理、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密切接触者管理等工作。
四、项目具体要求 ㈠传染病报告
1、卫生局疾控股
负责本辖区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等工作督导检查。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⑴负责辖区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⑵动态监控辖区传染病报告信息,对异常信息及时调查核实上报;
⑶负责对本辖区内网络直报点报告传染病信息的核实和审核,承担本辖区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
⑷负责辖区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⑸辖区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3、传染病信息报告(医疗单位)
承担传染病报告职责的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应建立和健全传染病诊断、报告、登记制度,按照《湖北省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员管理规定》(鄂卫发[2009]4 号)配备具备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员合格证的人员负责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报告等相关知识培训;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异常传染病信息调查核实等工作;做好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入/出院登记本、X 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的制作和规范使用工作。
⑴病例登记、发现
接诊医务人员必须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 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
门诊日志至少要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 项基本内容,病名项目应填写诊断病名,不能填写症状;出入
院登记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是否死亡、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10项基本内容。检验和影像(包含放射科、B 超室等)部门登记项目应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检验和影像部门必须建立异常检测结果返回送检科室或医生的反馈机制(包括门诊和住院),反馈机制以反馈记录或医生签字为准。
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为做好重点传染病的个案调查,应详细、认真询问病人现住址,注明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组、门牌号码以及通讯电话,对学生和老师在“工作单位”一栏中应填写学校名称、班级或系。
⑵病例报告
疫情信息管理员应每天收集核实传染病报告卡(至少上、下午各1 次)。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或发现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
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单位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单位应于24 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疑似病例确诊后、病例诊断更改或发现填卡病种选择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报告”,并填写订正后的病种名称。对已进行发病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死亡后应重新填写报告卡进行死亡报告。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日通过网络对已报告卡进行修改或订正。
发现未报告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填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网络录入报告。
4、经费补助 ⑴经费补助对象
传染病报告管理服务项目经费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中统筹安排,承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任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单位为项目经费的补助对象。
⑵经费补助方法
传染病报告补助经费下拨与报告病例数量和质量挂钩。将补助经费分为基础工作经费(70%)和工作完成量经费(30%),各直报单位按照70%比例分发基础工作经费,剩余30%的经费除以当年全市报告病例数,计算每例病例报告
经费;再将各直报单位报告病例数、传染病报告单项考核得分和本市每例病例报告经费相乘,即得该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完成量经费。
传染病报告补助标准:承担传染病报告的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级别医疗机构)每年5000 元/个(基础工作经费为3500 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600 元/个(基础工作经费420 元)。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工作需要及有关规定设臵并上报市卫生局备案。
5、绩效考核要点
⑴卫生局:负责组织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传染病报告的督导、考核,为传染病报告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辖区疫情信息管理员的考核管理工作。
⑵疾控中心:重点考核传染病信息的监控、异常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定期分析和报告;对辖区传染病报告单位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的管理情况。
⑶传染病报告单位:责任报告单位传染病信息报告的管理情况,门诊日志规范设臵和使用;院内传染病报告自查机制;院内新进人员、全员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传染病报告质量。
㈡传染病处理
1、传染病处理
⑴病人处臵。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和转诊。对传染病病人,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同时及时将病人转诊信息报告市疾控中心。
⑵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对本单位和疫点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以及病媒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臵。
⑶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⑷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2、传染病病人管理责任单位
根据《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试行)》(鄂卫发[2010]32号)要求,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辖区传染病病人由县(市、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管理。管理的优先级别依次为: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当地重点传染病病例、其他传染病病例。
⑴县(市、区)级责任管理的传染病有: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肺炭疽、艾滋病、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皮肤炭疽(或肠炭疽)、伤
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猩红热、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急性感染血吸虫病、疟疾、风疹、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需要列入县(市、区)级责任管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⑵乡镇级责任管理的传染病有: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未分型肝炎、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淋病、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水痘。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需要列入乡镇级责任管理的,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⑶不需要进行疫点消毒处理的传染病有:艾滋病、乙肝、丙肝、新生儿破伤风、淋病、梅毒。
⑷不需要进行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的传染病有: 经血传播疾病:乙肝、丙肝;
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布鲁氏菌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包虫病;
寄生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丝虫病; 其它:新生儿破伤风。
3、传染病管理项目责任和工作流程 ⑴卫生局疾控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传染病处理部分的工作由市卫生局疾控股统一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内容,同步组织,同步实施。
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市疾控中心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
①拟定辖区内传染病报告和处理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②及时将审核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信息反馈给传染病病人管理责任单位。负责自己主管传染病的处理工作,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传染病病人管理工作。
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病人管理工作进行技术督导和考核。
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病人处臵。病人处臵指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的隔离和转诊。对经疾控中心审核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
能力的医疗机构。同时及时将病人转诊信息报告市疾控中心。
②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对本单位内和疫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病媒生物实施消杀和无害化处臵。
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④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⑷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根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体安排,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①协助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 ②协助查找和管理密切接触者。
4、服务对象
辖区内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5、经费补助对象 ⑴经费补助对象
传染病处理服务项目经费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中统筹安排,承担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工作任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项目经费的补助对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传染病处理项目服务的,根
据湖北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意见、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试行)的要求予以补助。
⑵经费补助方法
传染病处理补助经费与处理传染病病例(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和当地重点传染病病例)数量和质量挂钩。
传染病处理补助标准:传染病病人处臵:100 元/次;消毒处理:500 元/次;
协助管理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100 元/次;协助查找和管理密切接触者:100元/次。
补助方法:
某机构应获得的传染病处理单项补助经费=该项任务完成数量×(考核实得分/单项考核分值)×单项补助标准×校正系数
校正系数:传染病处理由县级和乡镇级单位共同完成。其中传染病责任管理单位的传染病处理补助经费校正系数为70%,非责任管理单位的传染病处理补助经费校正系数为30%。
6、绩效考核要点
⑴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传染病管理的督导、考核,如有开展督导检查的工作计划、检查方案、照片,工作总结等资料。
⑵疾控中心:重点考核责任管理传染病的管理情况,有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现场照片等;有进行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价的照片、材料、总结等过程资料。
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重点考核责任管理传染病的管理情况,有计划、工作记录、工作总结、现场照片等。
⑷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重点考核协助上级单位进行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随访管理及密接追踪管理情况,要有工作记录。
五、组织与管理
㈠市卫生局为项目的领导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方案的制定并实施、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
㈡市财政部门为项目资金管理单位,负责项目资金的拨付和监管。
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信息管理,协助市卫生局督导检查,参与考核、评估。
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为项目实施单位,要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制定本辖区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实行奖惩制度;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宣传动员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六、督导、考核与评估
㈠项目督导
项目实施周期内,市卫生局对负责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项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督导,根据考核标准和业务评估指标,对项目执行情况,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评估。
㈡考核与评估
1、项目考核按《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办法》执行。
2、评估指标
业务评估核心指标为:
⑴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准确率≥95%。
⑵传染病处臵完整率、疫点消毒处理完整率、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完整率、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完整率≥80%。
㈢奖惩措施
对完成目标工作任务并取得显著成绩的项目单位予以表彰,并作为今后优先考虑的项目承担单位;未按要求完成工作量和工作目标的项目单位要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任务。
七、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
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㈡加强培训和宣传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具体体现,各地要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广泛开展宣传,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深入人心,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山丹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报告与处理项目实施方案
山丹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报告与处理项目实
施方案(2010-2011)
县卫生局: 为贯彻《山丹县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推动全县规范实施传染病报告与处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规程报告传染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监管辖区传染病信息,分析、处臵传染病疫情并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疫情处理;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至2011年,全县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到95%,报告及时性不低于95%,传染病报告准确率达到95%,重点传染病个案调查率达到95%,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100%。
(二)目标
在2010项目实施期内实现以下目标: 1、2010年,县直各医疗机构、各乡镇卫生院重新登记辖区内所有依《传染病防治法》承担传染病发现、报告、处臵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传染病报告人员的基本信息,作为日常管理的基线数据,登记率100%;
2、对辖区符合传染病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与权限分配管理规程》(试行),授予用户权限,各类用户进行档案登记,管理率100%;
3、传染病报告机构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配臵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登记本》;
4、辖区传染病报告机构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开展日常工作;
5、建立对辖区每个传染病报告机构进行培训、督导与考核的机制;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项目范围
全县所有乡(镇)。项目内容
(一)传染病报告机构
1、培训
定期对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乡村医生每年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每月例会时以会代训包含传染病防治工作内容。参加省、市、县疾控机构组织的对医师的传染病病例诊断标准的培训。
2、发现、登记 填写门诊日志及入、出院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时,必须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并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3、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的单位,使用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传染病报告卡》按时间及病种顺序整理归档,作为本单位报告传染病的业务依据。未开通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的单位,视疫情具体情况按法律法规的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在《传染病登记本》上记录报出卡的基本信息,作为本单位报告传染病的业务依据。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其他按甲类管理传染病的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和补报工作
4、处理
(1)病例转诊。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臵。
(3)病例随访。协助疾病控制机构做好重点管理传染病居家病例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疾病控制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协助做好管理工作。
5、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重大传染病治疗管理。按照国家及我省确定的重大传染病防控计划,协助管理辖区内病例。逐步分担辖区结核病、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疟疾、慢性丝虫病、麻风病、狂犬病、手足口病、甲类与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我省确定的监测传染病等病例的治疗管理工作,协助疫苗针对传染病病例监测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各病种有关项目规定。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登记管理。对辖区内所有依《传染病防治法》承担传染病发现、报告、处臵的医疗卫生机构及传染病报告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形成日常管理的基线数据库,登记率100%;对辖区符合传染病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管理权限规定》(试行),授予用户权限,各类用户进行档案登记,管理率100%;
2、培训与指导。形成分级培训机制,不断提升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疾控中心组织集中培训,每年一次轮训。乡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医疗机构每年4次。督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辖区乡村医生的面对面指导。通过网络监视及时指导辖区报病机构正确报告准确完整信息。
3、考核。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005试行版)及卫生部和我省卫生厅关于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方案组织全省各级传染病报告工作考核,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奖惩机制。
4、按照属地化管理和分级管理原则,依据各类传染病防治预案做好疫情处理,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属于“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的传染病疫情按其要求办理。
三、项目组织领导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疾控机构负责疫情处理和疫情控制指导。各级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核付及监管工作。业务评估核心指标为:
1.传染病疫情报告率=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要求达到95%。
2.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性=网络直报及时的传染病病例数/登记传染病病例数×100%。要求达到95%。
3.传染病疫情报告准确率95%。
4.疫情调查处理:重点传染病个案调查率达到95%;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100%。
资金使用管理评价:专款专用,按类别要求合理开支。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组织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登记,按标准拨付“基础经费”,考核合格后拨付“工作完成量经费”。经费要与完成工作任务和质量挂钩,工作任务量和质量以及发放补助要有详细记录。各单位要加强项目工作的财务管理,县卫生、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
山丹县疾控中心
第三篇: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实施方案2014
莒县安庄卫生院
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深化我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全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根据根据县卫生局《关于印发〈莒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逐步为我镇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做好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做好我镇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责任,对城乡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到本年底,完成全部纸质及电子档案建档工作。从而建立起覆盖农村居民的,符合农村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省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城乡居民免费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任务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干预措施效果,进一步规范全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现阶段,全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
三、保障措施
㈠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要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建立分
工明确、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㈡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力培养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和农村卫生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处置能力,促进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要进一步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实行团队服务和责任医师制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卫生院要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定期深入工作场所、学校、村庄和家庭,开展卫生学监测评价,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防治策略,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㈢规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实际,在2011年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确定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内容、服务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按规范要求为居民提供服务。要认真梳理,周密组织,做好对接,确保全面涵盖,并全力做好其它应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四、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公共卫生相关科室,专人负责公共卫生各项工作。(各科室成员及工作职责详见附件)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并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
二、健康教育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孕产妇保健、慢性病预防、中医中药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向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每年不低于9次的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
宣传栏并每2个月更新一次内容,卫生院每月开展一次健康知识讲座,卫生室每两月开展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等健康教育活动。
三、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四、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五、儿童保健为0-6岁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4、5、6周岁各进行一次访视。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六、孕产妇保健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
七、老年人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八、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十、卫生监督协管组织村级卫生监督协管员协助配合上级卫生监督部门,对辖区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内设科室工作职责
公共卫生服务办公室
主任:王启海(院长)
副主任:庄绪刚(副院长)
成员:张凯栋(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
杨明雪(妇幼保健科主任)
于福亮(基层卫生组织管理科主任)
科室工作职责
负责全院及卫生室公共卫生项目开展的有关文件、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及考核等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科
主任:张凯栋
成员:陈淑学赵传民
科室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本辖区传染病防治规划、计划和工作方案,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2、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负责辖区内传染病疫情监测,做好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协助开展传染病病例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做好疫点、疫区的消杀工作,按要求开展病例随访管理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4、负责辖区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寄生虫病防制工作,落实感染者和病例规范化随访管理,协助开展人群健康监测和相关疾病监测工作。
5、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地方病防制、寄生虫病防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知识培训工作。
6、在乡镇党委、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开展“除四害”等爱国卫生运动活动和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7、根据上级要求,承担日接种(周接种)预防接种服务,承担查漏补种、强化免疫、应急接种工作。
8、负责制订辖区内疫苗需求计划(包括第一类、第二类疫苗),及时上报至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做好疫苗进购管
9、建立健全冷链设备管理档案,开展冷链温度监测,做好冷链设备的维护和疫苗冷链运输、保存、使用管理。
10、负责辖区内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报告工作,做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情况的报告,配合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做好免疫效果监测。
11、负责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管理,为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建立电子、纸质档案,及时收录、上传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并做好数据备份。
12、负责辖区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与报告,并及时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13、配合教育部门开展学校、托幼机构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做好补证、补种工作。
14、落实上级交办的其它免疫规划工作任务、传染病防制、地方病防制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任务。
妇幼保健科
主任:杨明雪
成员:杨明雪李玉霞张广荣
科室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辖区工作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母婴保健法》和妇幼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2、负责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工作,做好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发放、管理和回收工作,组织开展孕期保健、信息录入、高危妊娠筛选、产后访视等工作,相应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3、落实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负责辖区内0-6岁儿童的常规保健,落实新生儿访视,负责婴幼儿保健手册的记录更新、管理和回收工作,相应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做好体弱儿、高危儿的筛查与管理工作。做好辖区内托幼机构的服务与指导。
4、负责对辖区内村级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培训和考核。
5、协助属地妇保机构开展本辖区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阻断和妇女病查治工作,做好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对死亡病例及时调查、上报。
6、协助属地妇保机构做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发放、随访等工作以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发放管理等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工作。
7、按上级要求,建立本辖区妇幼卫生信息原始登记。负责本辖区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和上报工作。
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妇幼保健工作。
基层卫生组织管理科
主任:于福亮
成员:卢元栋鲍丰晓
科室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村卫生室管理工作计划,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
2、负责辖区内村卫生室的管理、考核等工作。
3、根据授权,依法承担或协助开展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母婴保健、传染病防治、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
4、负责制定本辖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
5、负责所卫生院健康教育工作。
6、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指导辖区内社区、村居、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并对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
7、负责辖区内健康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制作、发布和利用以及各种健康教育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对社会上健康相关信息进行监测、引导并及时上报。
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莒县安庄卫生院
2013年12月
第四篇:102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实施方案
农六师102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实施方案
为做好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及《兵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指标体系(试行)》,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及时发现、报告和参与处置辖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二)提高群众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项目覆盖全团
三、项目管理
(一)师市卫生局是项目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对项目执行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财政局负责经费安排和管理。
(二)团疾控中心是项目的执行管理单位。要成立项目技术指导组,具体负责项目督导、培训、信息资料收集整理上报、考核验收等。
(三)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场医院、连队卫生室为具体实施单位,负责辖区内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
四、项目内容
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
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
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和登记: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方式,在报告时限内报告有关信息。
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包括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和宣传教育等。
五、服务要求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医院、连队卫生室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协助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医院、连队卫生室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三)要做好相关服务记录,《传染病报告卡》和《 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应至少保留3年。
(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团医院、连队卫生室开展传染病登记、报
告、网络直报系统宽带及维护等相关工作经费均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列支。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执行,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按时拨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团疾控对团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连队卫生室定期督导检查。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工作进行督导管理和效果评价,并及时报送工作总结、统计报表等工作。
(二)按照《农六师五家渠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的相关内容,团疾控中心每年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与考核评估,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师疾控,考核结果作为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核拨的依据。
第五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灵璧县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开发区卫服中心),县直卫生系统有关单位:
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项长期性工作。按照省市卫生部门2012年卫生工作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订了《灵璧县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请各单位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健全组织,持之以恒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各乡镇要组建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团队,每个乡镇打造3-5人精通综合性业务骨干,以指导村级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克服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常态化管理。创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树立典型,狠抓样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健康档案审核员制度,审核员要对所有健康档案进行审核,并做好审核记录。对不合格的健康档案要一律返工重做。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培训覆盖面
利用多种形式,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材料、教育处方、家庭服务手册等,加强宣传,使城乡居民了解项目的服务内容和免费政策。各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纳入本单位信息公开范围,努力提高居民主动参与意识,扩大知晓率。上述宣传内容由县级三个技术指导机构按《规范》要求提供,也可统一印制和制作。
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特别是村级卫生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服务技能,提供规范服务,更好地开展工作。疾控、保健、卫监三个技术指导机构,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纳入现有培训计划,定期有针对性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工作。
三、合理分工,突出重点,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按照《安徽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和安徽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妇社秘„2011‟411号)文件精神,各乡镇合理划分乡级和村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范围。该村级承担的,要全部下沉到村卫生室;对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和辅助检查等服务内容要由乡级承担,不能全部推给村级。原则上,村级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35%左右的工作量。妇幼保健服务和预防接种工作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主要由县疾控中心具体负责。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工作。建档对象要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重性精神病、0-6岁儿童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为主,重点人群建档比例占60%以上。及时录入电子健康档案,并经常性更新。
四、强化督导,严格绩效考核,及时拨付和规范项目经费使用
县卫生局将继续加大对各乡镇项目进展和质量的考核力度,每年综合性督导考核不少于2次,各服务项目单项督导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乡镇每年督导考核不少于6次,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安排督导考核。督导考核要能发现问题并限期整改,有督导结果并定期通报。各乡镇卫生院也要按照县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方案(试行)》要求,建立健全对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方式与方法,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的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资金拨付挂钩,发挥考核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促使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按照乡镇卫生院布臵、规定的职能和技术规范开展服务,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考核工作在每次县完成对乡镇考核并兑付资金后,即开展本乡镇内考核,不得未经考核下拨项目资金,更不准随意截留资金。
五、建立分片包保和落实责任及责任追究制度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卫生监督所要分别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明确科室职能、责任分解到人,认真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实施、组织协调,技术培训、现场指导、质量监督、考核评估等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具体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建立相应组织,要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履行职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抽一定数量业务人员划片包村,一包到底,长期包保。
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公共卫生项目执行不力的机构,要追究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项目责任人的责任,并与项目经费挂钩。对未完成任务并经考核结果排列末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全县作公开检讨并通报批评;同时对在项目实施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件一:灵璧县201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二: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
附件三:各乡镇妇幼保健服务项目一览表
灵璧县卫生局
二○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附件一
灵璧县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卫生厅制定的《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要点》,根据《安徽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灵璧县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我县自2009年项目启动以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内容要求,继续扎实推进工作,促进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确保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1、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70%左右;
2、重点传染病防治知晓率达到80%左右;
3、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到45%以上、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到50%以上、65岁老年人规范管理率达到65%以上.发现的所有重性精神病人全部纳入管理;
4、传染病疫情报告及时率达到95%以上,重点传染病及时调查和规范处臵率达到100%;
5、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分剂次接种率达到90%以上,一类疫苗接种完成任务;
6、妇幼保健工作0-6岁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75%以上;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系统管理率达到80%以上。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方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居民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优质服务、提高效率,强化考核、培训、督导、监管,保障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工作内容
按照《安徽省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统一规范实施十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内常住居民及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主动采取健康干预措施,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1、在2011年基础上为全体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电子档案累计建档率达70%左右。其中,2012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新建的健康档案建档比例占60%左右。
2、健康档案信息准确,栏目完整,正确率及完整率要达到90%以上,纸质、电子档案符合率100%
3、纸质档案按要求妥善保管,编码完整,便于查找,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一般人群与特殊人群分开存放。
4、纸质、电子档案及时同步更新,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每年随访更新次数不少于国家规定的次数。
(二)健康教育
1、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候诊室、诊室、咨询台等处放臵健康教育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每年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录像带、VCD、DVD等健康教育音像资料,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3、乡镇卫生院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教育栏,并及时更新。
4、宣传栏设臵在单位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臵,宣传栏中心位臵距地面1.5-1.6米高。
5、每两个月至少更换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6、根据各种卫生日活动主题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乡镇卫生院全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
7、乡镇卫生院每月举办至少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个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8、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提供门诊服务、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针对性开展个体化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教育。
(三)预防接种
1、实行预防接种计算机管理。
2、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
3、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短信、网络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4、每季度对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
5、做好疫苗冷链管理和安全管理。
6、做好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接种及接种前、接种时、接种后相关工作。
7、为适龄儿童按规定及时规范接种Ⅰ类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90%。含麻类疫苗要提前2周预约,接种率达到95%,及时率达到90%。把一类疫苗查漏补种和接种证查验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
8、发生免疫规划相关疾病流行时,在县疾控中心组织指导下,迅速对重点人群进行相关疫苗接种,接种率≥95%。
9、能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协助完成现场调查及处理。
(四)0-6岁儿童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所有0—6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
1、新生儿家庭访视:有条件、有能力的村卫生室由村医负责管理服务;对于无条件、无能力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负责管理服务,同时建立儿童保健册。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填写1岁以内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
3、婴幼儿健康管理:0—36月龄共提供9次服务,一月后的体检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进行。如乡镇无专业医生,可由县妇幼保健所随同产后服务进行管理服务。
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体检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体检服务在乡镇卫生院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由县妇幼保健所进行健康体检服务并建档管理。对于在体检中发现问题的儿童应当分析原因、提出指导意见或转诊建议。
5、具体服务指标:
⑴、为辖区内0-6岁儿童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70%。
⑵、新生儿出院后一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新生儿访视,同时进行产后访视。访视包括询问、观察、体检、指导;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由卫生院儿保医生访视。
⑶、结合乙肝疫苗第二针接种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⑷、结合儿童预防接种,开展8次随访并体检、评估、指导,时间分别安排在3、6、8、12、18、24、30、36月龄。在6-8个月龄、18月龄、30月龄时分别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一次听力筛查。
⑸、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询问、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口腔和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系统管理率≥70%。
⑹、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衍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体弱儿专案管理率100%。
(五)孕产妇健康管理
1、孕早期管理: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一次产前检查服务,做出健康状况评估。由孕产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或县级专职妇产科医生负责管理建册,交由孕产妇保管手册。
2、孕中晚期管理:延续孕早期管理服务流程,纳入健康档案管理。
3、产后管理:包括产后访视及产后42-56天健康体检,对新生儿随同儿童系统做健康管理。
4、建卡建册率达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孕产妇全程系统管理率80%。孕前、孕早期叶酸服用率达95%以上。由乡镇级专业责任医生或县妇幼保健所专职人员负责管理服务。
5、具体服务指标:
⑴、在孕13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早孕建册率≥80%。
⑵、进行孕妇健康状况评估和体检。体检项目见孕妇产前检查服务包。
⑶、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
⑷、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10天内随访转诊结果。
⑸、在孕16~24周、25~27周各进行1次产前检查,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体检项目见孕妇产前检查服务包。
⑹、通过评估,识别需要产前检查和需要转诊的高危重点孕妇,及时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⑺、在孕28~36周、37~40周各进行1次产前检查,进行体格检查、评估和指导。体检项目见孕妇产前检查服务包。
⑻、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防治指导。
⑼、对产前检查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院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加随访次数。产前检查中若发现有意外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
⑽、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妇分娩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产后访视率≥70%以上。
(11)、产后42-56天健康检查。卫生院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
(12)、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并对产妇应进行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母乳喂养、婴幼营养等方面的指导。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1、摸底: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并及时摸底登记建册。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
2、体检: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
3、辅助检查:每年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B超(肝、脾、肾)检测。
4、随访:对65岁以上老年人告知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告知或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
5、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病健康管理。
6、对体检中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
7、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等健康指导。
(七)慢性病健康管理
①高血压管理
1、筛查:对辖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并记录在门诊日志。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立高血压高危人群管理制度,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高危人群包括父母有高血压者、长期饮酒者、肥胖者、喜肥肉味偏咸者)。
4、随访: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对存在危急情况者应立即转诊,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对转诊者应有明确转诊依据。
5、对不需转诊的,询问症状、疾病情况、生活方式和服药情况,测量体重、心率,计算BMI(体重Kg/身高m平方)。
6、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要求控制满意率≥50%。
7、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在高血压随访记录中有对患者的针对性用药及生活方式的指导内容)。
8、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高血压随访记录表中应明确转诊原因,并记录随访转诊情况)。
9、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针对性健康教育内容记入随访记表的其他栏内)。
10、健康体检:对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健康体检,或与随访服务相结合进行。健康体检表归入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
②糖尿病管理
1、筛查:在临床工作中对一些35岁以上肥胖人群、高血压等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空腹血糖化验。
2、健康体检:对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要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与随访相结合,包括一般物理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并把体检表归入健康档案。
3、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发现危急情况,应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并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糖尿病随访记录表中应明确记录转诊依据及随后的随访转诊情况)。
4、对不需转诊的,询问症状、疾病情况、生活方式和服药情况,测量体重、心率,计算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5、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6、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在糖尿病随访记录表中有对患者的针对性用药及生活方式的指导内容)。
7、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8、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针对性健康教育内容题纲记入随访记表的其他栏内)。
(八)重性精神疾病健康管理
1、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2、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
3、对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4、对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5、对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6、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7、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体检表归入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档案。
(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臵
1、在疾控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医疗机构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订。
2、医疗机构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3、发现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方式和时限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4、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5、病人医疗救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密切接触者。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8、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9、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10、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11、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十)卫生监督协管
1、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调查。
2、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并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向职业病诊断机构报告。
3、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4、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5、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四、职能分工
县卫生局和财政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协调、制定工作计划、业务培训、表格印刷、督导考核,其中财政局负责资金拨付和经费使用监管。公共卫生各专业机构是相关业务指导责任主体;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相关业务执行责任主体。
县疾控中心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业务指导单位。具体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老年人保健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等业务指导。
县疾控中心还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处臵、疫情审核、预防接种、冷链运转、异常反应处臵、健康教育宣传等具体服务工作。
县妇幼保健所具体负责0-6岁儿童保健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和老年妇女保健管理等业务指导。
县卫生监督所具体负责卫生监督协管服务项目业务指导。
五、资料收集与上报
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信息报告责任主体,及时把工作资料记录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记录本》。村卫生室于每月25日将当月工作进度上报乡镇卫生院,25日以后产生的数字统计到下月上报,乡镇卫生院于27日前上报县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