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善教育体系:解决世界难题的重要手段
改善教育体系:解决世界难题的重要手段
世界正被缺乏容易解决方案的难题所困扰。经济冲击正动摇各个国家和区域,给家庭和社区带来巨大的社会和财务困境。被破坏的环境威胁着我们的食物供应、我们所呼吸的空气及维系生命平衡的生物多样性。战争和冲突制造了数以百万计的新难民。
此外,危害健康的新风险也出现了。糖尿病、肥胖和其他非传染性疾病开始在中低收入国家蔓延,而这些国家往往还在奋力同结核病、爱滋病、疟疾和其他传染性疾病对抗。放眼全世界,数以亿计的年轻人必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工作。我们用以生产能源、运输食物和进行贸易的基础设施受到重重压力。
列出这些问题并不是要让我们感到泄气,而是要激励我们面对挑战。随着世界实物资源的日益稀缺,我们必须日益依赖最优质、最可靠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的智慧。就像以往面对问题和挑战时,科学家和企业家创造了绿色革命、新疫苗、通讯科技和更洁净能源,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带来了解决方案。
学者和领导人让我们有办法识别并解决社会和经济困境。教育水平的提高让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家庭环境、政府以及文化有更多的控制。
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挑战显示世界需要解决问题的能手。世界需要的是生产力高、适应性好、创新性强、和能灵活应用技术和文化的人口,方能为我们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寻求各种解决方案。
教育有助于打造这样的世界。教育程度高的家庭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冲击和极端天气事件。教育程度高者收入更高,能够更好的控制生育,子女也更健康和有更好的教育。教育给了人们谋生、创新、发明及理解文化的技能,这一切都能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满足感。
好消息是国际社会已经联合起来帮助所有人获得这些技能,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多国政府、世界银行、联合国机构和公民社会组 织于1990年共同承诺了一项“有教无类”的战略。20年过去了,该战略在孩童入学和推广中学及大学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全球来看,如今有88%的儿童完成小学学业,67%可以进入中学。
但低收入国家还远未能达到确保所有儿童完成小学的目标:在这些国家中,只有63%的儿童能够读完小学。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女孩子及少数民族儿童,在接受教育上仍然面对重重障碍。许多国家建设学校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过度拥挤的教室、缺乏合格教师和基本供给是普遍的现象。为了快速扩张,有时学校体制会忽略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评估,甚至基本的校舍建筑标准。
多年来,我们已经认识到,真正的挑战并非只是让孩子进入学校,而是在于帮助他们获取就业、创业、家庭生活和成为公民所必需的技能。世界银行的新教育战略“有教无类”便凸显了这个重要性,投资于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发展。战略强调必须及早地投资,加强幼儿的营养以确保他们能够健康地进入学校并为学习做好准备;必须精明地投资,为学校提供优质的师资、物资和管理;必须普惠地投资,为公平、公正的社会打好基础。
该战略正确地认识到,建设能够支持大规模教育发展的体系是很重要的。师资、校舍和教材的充分供应都是不可或缺的。但要加快学习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设计良好的融资、学生评估、专业发展和管理、质量保证和监督及评估体系。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私人教育提供者、家庭和社区之间需要有更加健全和透明的关系。学校和雇主之间的联系也需要加强,以确保毕业生获得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的技能。
我们可以从一些能持续改进的教育体系中学习到不少东西,这些教育体制来自背景情况各异的新加坡、智利、加纳、斯洛文尼亚和英国。这些国家的起点大相径庭,但它们都拿出了政治决心来衡量成果、2 总结经验、提出可持续的改善路径及进行精明有效的投资,大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为了鼓励学习如何改善体制,世界银行正着手推出一项评估全球教育政策质量的重大计划。新的数据库将对被各国采用来促进学习的各方面教育政策予以编目,包括师资、学生评估和学校融资机制等。我们的目标是协助推广好的政策和实践,让各国从多个角度了解哪些政策可能适合自身的具体情况。
改善教育体系是项紧迫的工作。想象一下,20年后,如果我们可以给年轻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让他们掌握面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时代挑战的技能和创造力,世界将会变得怎样。特别是,想象一下所有女孩子都获得教育,将给人口增长、健康与福利、扶贫、人权和政治等带来的巨大好处。
第二篇:加强担保体系建设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信用经济,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必须依靠信用与其他经济主体发生联系。信用担保是信用经济的一部分,它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企业与银行间的桥梁作用,以信用为媒介,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题,降低金融信贷风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融资难特别是担保难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十分迫
切。
一、深刻认识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是各类信用产品与信用工具的主要使用者,也是信用担保行业的主要服务对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是国家“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的有效途径。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存在着资金实力弱,经营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及信用信息不完全的问题,使得银行难以了解和掌握其借款用途乃至收益的真实信息。同时,由于资金借贷是一个过程,在订立贷款合同转移资金的使用权之后,还必须等到借款人付清全部本息,交易过程才算完成。因此,在从合同订立到债务还清之前的这段时间内,信息不完全和不真实会诱使借款人脱离监控,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增大信贷资金运用的风险,这就造成银行不敢轻易放贷,由此形成贷款难的问题。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就可以克服由于企业信用度不高和信息不完全所带来的信贷风险,增强银行放贷信心,破解贷款难题。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重塑银企关系,解除银行放贷后顾之忧的需要。没有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就不会有融洽的银企关系。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密切的信用关系往来,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是其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其主要客户也是企业,两者有很强的相互依存性。企业信用状况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使用的好坏和效益的高低,对银行信贷风险有重要影响。企业信用度不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是导致不良贷款剥而又增的主因。企业信用状况决定着银行信贷风险的大小,是造成不良贷款的根源。要从根本上遏制不良贷款的增长,必须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升企业信用,降低信贷风险,这才是治本之策。
二、认真分析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现状及问题
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切实帮助广大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市委、市政府于2005年4月批准成立了**财信担保有限公司,经过多方筹措资金,规范建立规章制度,沟通银企关系,积极开展担保业务。四年来,担保公司担保资金由最初的2000万元,增加到6010万元,累计办理担保业务201笔,先后为71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7400万元,解除了12980万元到期担保贷款,没有发生一笔因企业拖欠担保贷款而造成担保资金损失,促进了部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效益的提高。受保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900万元,提供税收586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319人。但目前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依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真正的市场经济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还比较淡薄。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企业只把市场经济理解为一个“钱”字,造成了很多不良后果,影响了其信用建设的步伐。我市多数企业处创业初期,财务不规范,信息不真实,资金运作没有长远考虑,存在重借轻还、信用度不高等问题。这使担保贷款既增加了风险性,又制约了流动性,造成担贷双方不同程度地存在惧贷、惧保的心理压力。不良的信用记录也给企业自身以后的申贷制造了障碍,将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担保机构自身建设不完善。担保机构是以实力作保证,以实力防风险,有资金实力才有一定的担保规模和抗风险能力。我市现仅有担保资金6010万元,离企业对担保贷款的期望值以及银行合作的“门槛”,均有很大差距。经对全市中小企业调查摸底,年需担保贷款至少52000万元,而担保机构最多年仅能提供30000余万元的贷款担保。在银行审贷权限上收且独立审贷体制下,担保机构与之合作受限制,并不能实现见保即贷, 担保放大倍数也难达到国家规定的5倍,同时也规定单笔担保贷款额度分别不得超过担
第三篇:教育均衡化解决入学难题
教育均衡化解决入学难题
美国总统杰弗逊曾有一个著名的教育理念:衡量教育是否造福于社会,不是看它造就了多少杰出人物,而是是否使大多数人享受到必要的教育。
这一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即便是美国,也存在“学区房”的现象,房产的高低贵贱导致学区之间泾渭分明。换句话说,同是公立学校,富人区出好学校,不仅硬件设施和师资好,像外语、文艺等辅助课程和课外活动也丰富多彩。相比之下,穷人区的学校软、硬件都要稍逊一筹,学生考入大学、加入中产阶级社会的机会就少得多。
如何解决教育均衡化问题?搞“世袭化”的新加坡显然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日本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既然全国公立小学硬件设备基本相同,教师实行每六年轮换流动,那家长们还有必要挤破头去择校吗?对中国而言,全国范围的教师轮岗和教学设备一致或许很难做到,但如果把范围缩小到一个城市或一个学区之内呢?
第四篇:经济学--当前改善民生面临的难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改善民生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广辟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充分就业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加强社会风险的监控与监管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健全为民惠民机制。【关键词】改善民生难题对策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分析当前改善民生问题面临的主要难题并探讨科学、有效的对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改善民生面临的主要难题民生问题是本届政府关注的重点。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年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调查的数据资料显示由于近几年政府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环境保护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当前城乡居民的生活状况持续得到改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压力有所缓解。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体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政策的功效。但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明显、物价上涨和就业压力增加、生产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频发、贫富矛盾和干群冲突等问题仍然是当前改善民生面临的主要难题和挑战。、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仍然明显中科院。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的城乡居民认为生活水平比五年前有所上升只有的城乡居民认为生活水平有所下降。农村居民的受益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这种趋势说明自年以来取消农业税、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推动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保农、惠农、助农、富农的政策。使得广大农村居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但也应该看到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然十分明显。根据调查年城乡家庭的恩格尔指数为有近的家庭的生活已经达到宽裕及以上的水平但也有的温饱及贫困家庭恩格尔系数在以上。据此次调查数据测算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最高收入组的家庭平均收入是最低收入组的倍。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也相当明显东部地区的居民家庭收入平均是西部与中部的倍和倍。房产状况和居住条件在城乡之间在不同家庭收入等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中城市中家庭人均收入属于低端的人群比大中城市的平均水平低了个百分点人均住房面积也低于平均水平约平米。收入差距过大就会危及到一部分人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就可能引起不同阶层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破坏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物价上涨和就业压力增加与年的第一次调查相比老百姓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压力有所缓解但是城乡居民面临的劳动力就业方面的压力却有增无减。据调查数据显示城乡居民认为目前面临最主要的生活压力是物价上涨有近的被访者声称其家庭生活水平受到了物价上涨的影晌。在调查组给出的个社会问题中公众认为最为严重的是“物价上涨”排位第四的是“就业与失业”。相当多的城乡居民感到有生活压力认为。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住房条件差建不起房或买不起房。、。家人无业失业、工作不稳定。等。本次调查失业率高达。另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万人另外还有万下岗失业人员。即使我国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至左右的速度每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公共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频发中科院。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的调查中对城乡居民询问了人身、个人和家庭财产、个人信息隐私、交通、劳动、医疗、食品等个方面的安全感其中人身方面的安全感最高很安全和比较安全合计而食品和交通方面的安全感最低分别只有和认为不安全的人达以上。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在年和年两次调查中食品安全状况都在各类安全感中排在倒数第一这说明公众对食品卫生和安全有着长期的担忧。这种担忧在年月份以来曝光的三聚氰胺掺入牛奶和鸡饲料等食品安全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环境保护也是公众对地方政府工作评价最差的方面有近的城乡居民表示不满在城镇居民中甚至达到了。中国近年来水污染恶性事件频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年月的松花江有毒化学品污染重大事件和年月的太湖蓝藻暴发导致无锡市饮用水源被污染事件。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国污染损失》估计水危机导致的损失已经占到中国的约。近年来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因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冲突明显增加。、贫富矛盾和干群冲突日益尖锐调查组用。中国
各个社会群体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这个问题来考察民众对社会棼体利益冲突白现实感知。结果表明只有的人认为“没有冲突”的人认为。有一点冲突”的人认为“有较大冲突。还有的人认为存在。严重冲突”后三项合计占到。这一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城乡居民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状况给予了肯定但也有的入认为存在较大的或严重的社会群体利益中突。向公众询问。哪两个群体差异最大。“哪两个群体最容易产生矛盾”。结果表明无论是从差异的角度还是从容易产生冲突的角度。穷人和富人之间”与。干部与群众之间”都排在前两位年的贵州瓮安、云南孟连、陕西府谷、江西铜鼓、重庆开县等地相继发生的冲击党政及公安机关的群体性治安事件让全国为之震动说明目前我国不论是经济形势还是社会矛盾都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学者大都认为多数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尽管有偶然性因素但根本上还在于群众利益诉求遭遇体制性迟钝。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认为“其合理诉求的表达、反馈渠道不畅。长期得不到地方政府党政部门的有效回应以致干群矛盾、商民矛盾持续累积最终酿成冲突和对抗。”
二、改善民生问题的主要对策民生是和谐之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个重要举措。当前改善民生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经济发展奠定改善民生基础发展是改善民生之基。只有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改善民生才有坚实的物质皋础。否则改善民生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样如不随着生产力发展而相应地改善民生问题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也就不可能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因而也不可能持久地实现生产力大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经济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依靠人民致力于做大蛋糕。另一方面要科《新西部》期万方数据弄。谐社会建设、’前政善民牛而临的难题硬解决对策学地运用各种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合理地分好蛋糕以化解利益矛盾凝聚人心使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广辟就业渠道促进群众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多管齐下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是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创业者在资金、产品、技能、税收等方面的援助。扶持群众积极创业、鼓励群众自主就业二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三是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培训增强其就业的适应能力。当前存在的农民工问题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农民工素质不高、就业适应性不强的问题。因此根据城镇二、三产业发展和不同层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有计划地对转移的劳动力开展培训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四是教育应当更好应对未来就业市场的变化改革高校教学内容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训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疏通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流向基层、农村和边远地区等。、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民众切身利益的。托底之网”对落实民生举措具有最基本的保证作用。今后社会保障事业的重点是进一步扩大医疗、养老保险的城乡覆盖面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面制定全国统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解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三是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四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切实解决好城市低收入群体居民买不起房的问题五是大力发展教育。教育是民生之基是民生问题的核心要素也是激活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等化进程通过立法使公共财政保障义务教育的措施落到实处让义务教育真正回归。义务”其本源决不能让适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制度形成支持困难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支持体系保障他们能上得起大学促进教育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解决好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分配是民生之源。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分配机制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十几亿人口、使经济发展的成果用到改善民生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应做到三管齐下一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
注重社会公平调整二次分配比例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使国家财政更多地向欠发达地区提供公共产品向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救助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特别要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三是完善税收制度。通过税收调节收入过高者的收入同时取缔非法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通过。扩中”形成最有利的“撖榄形”的分配格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分配不公逐步扭转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上接第页、加强社会风险的监控与监管频发的公共安全事故给中国经济造成了恶劣影响同时也暴露出长期以来对产品安全监管的缺失。对此。应该尽早建立企业和公民的社会诚信体制通过强制力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应该强化对产业的监管职能加强安全生产治理整顿和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严格规范企业安全行为深化隐患治理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严肃查处各类安全事故坚决惩处安全事故涉及的失职、渎职和各种腐败行为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健全为民惠民机制解决民生问题政府是关键。政府要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基本职责。政府在观念上必须像对待经济发展一样常怀为民之心常思利民之策常办惠民之事把解决民生问题当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国家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改变过去考核政府及其官员政绩时只把增长作为唯一标准的片面做法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政绩考核体系把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情况以及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是否重视和解决了教育、住房、下岗失业、分配不公等民生问题也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促使各级政府和官员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观更加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疏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各级政府要把群众利益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要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定期开展接访、下访和蹲点调查倾听群众呼声要保证人们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让不同利益主体都有表达自己的诉求的平等机会要完善决策听证制度保证政策制定的公平公正要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事情及日寸了解保障人们的话语权、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让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充分表达。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密切干群关系树立高效、亲民、廉正、公开的政府形象。【参考文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七大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年中国民生问题调查报告》『吴忠民《重视民生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大问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刘天喜《解决民生问题需要政府转变三大观念》路江通《从关注民生到人民当家作主》《社会蓝皮书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黄展涛《中国民生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分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作者简介】薛宗梅一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高级讲师而齐心协力奋发进取。二是情感激励。要关心爱护职工。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三是竞争激励。将竞争机制引入所有的岗位、工种竞争上岗奖优罚劣为职工人尽其才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四是荣誉激励。对职工的典型通过各种形式给予表彰奖励。、抓领导靠健全体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首先要腱全领导体系。企业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抓思想政治工作班子的其他成员也要实行。一岗两责”。其次要健全教研体系。通过举办读书会、政治理论学习日、研讨会、脱产培训等形式提高企业政工干部的理论政策水平并在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的途径。其次要健全网络体系各部门齐抓共管特别是党、政、工、青、妇等部门都要从全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头把关从不同角度开展工作形成一个思想政治工作大网络以增强其战斗力
第五篇:听证实地调查是解决土地权属案件的重要手段
听证、实地调查是解决土地权属案件的重要手段
—钟XX村小组不服某市人民政府作出的 土地权属争议决定案
基本案情
申 请 人:钟XX村小组 被申请人:某市人民政府 第 三 人:里XX村小组
申请人对被申请人作出的X市土决XX号《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书》不服,请求撤销决定并将争议土地202.395亩全部裁归申请人所有。
申请人认为,1、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书将争议土地的土地权给第三人是罔顾事实依据的,早在1956年争议土地就被政府划归了申请人所有,一直由申请人经营,1995年7月申请人与第三人签订了《土地转让协议书》,将一平二调土地平衡时从第三人处调出的土地(约116亩)转让给第三人使用,但经营了三年后就没有继续经营,而实际上申请人长期纳税注册面积为246亩,其中116亩只是当时协议承包面积;
2、2005年修建公路时,政府已向申请人征地7.2亩,第三人当时并未主张权利;
3、被申请人仅凭一张图来确权,完全没有法律、法规依据;
4、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未完全体现申请人土地全貌,地块东南角的水面及部分因责任制后耕作缺水的荒芜未耕作土地及与第三人置换的不属于争议范围的丘田并未在该图中反映,且当时登载面积为259.4亩为在耕的有效面积,并为计算水面面积,也未将居住进50年的村民房屋占有面积计算在内。
被申请人称,1、因征地事项引发申请人与第三人的土地权属争议,由于多次调解无效,双方又不愿按照相关规定向政府设申请调处,为尽快处理解决,当地管委会向被申请人提出了申请,被申请人批转由当地市国土资源局处理,市国土资源局聘请了有资质的勘测公司进行了实地测量,双方代表现场指界,确定了争议土地为202.395亩;
2、由于双方均不能提供争议土地原始地貌的证据,被申请人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二条、《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十条和国土批[1997]12号文件的规定,以最接近争议土地地貌的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准确定争议土地地貌情况,并以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认定的1991年地貌和飞地图斑认定争议范围内的202.395亩土地中,一平二调时调给申请人的土地面积为100.516亩;
3、申请人提供的证据不能认定东南角的水面及部分因责任制后耕作缺水的荒芜未耕作土地、与第三人置换的不属于争议范围的丘田及居住近50年的房屋占用面积为申请人所有;
4、被申请人及市国土资源局处理该土地权属纠纷依据的是《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并严格按照了法定程序进行受理、举证、调解,并下发了“争议范围内面积为100.516亩土地所有权为申请人所有,101.879亩土地所有权为第三人所有”的决定,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第三人认为,一平二调土地平衡调整将第三人的土地调给了申请人是事实,然而1995年因客观原因申请人无力承担税费及经营,将所有权永久转让,表明第三人已全部拿回调出去的116亩土地。
行政复议机关审理查明,1957年一平二调时,第三人调出计税面积为116亩的耕地给申请人所有;1995年7月申请人与第三人签订了《土地转让协议书》,将一平二调时调整的土地全部转让给了第三人;2012年11月,因征地需要引发了申请人与第三人的土地权属争议,因多次调解无果,当地管委会向被申请人提出了调查处理申请,被申请人批转让当地国土资源局处理;2013年3月,国土资源局聘请了有资质的公司进行了勘测,确定了争议面积;2013年4月市国土资源局多次组织召开了协调会议,双方意见未能统一;2013年4月21日,市国土资源局向被申请人提出了调查处理意见,被申请人下达了X市土决XX号《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书》。
复议机关认为,1、被申请人作出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依据了申请人提供的1995年《土地转让协议》、财政所纳税证明、公路征地款收据、第三人提供的1952年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及1991年土地面积统计表,主要事实认定清楚,证据确凿;
2、被申请人作出的决定书依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及国土批[1997]12号文件,适用法律正确;
3、受理土地争议案件前及受理期间,被申请人及市国土资源局多次组织了调解,调解不成后作出了处理决定,完全符合法定程序。据此,复议机关作出了维持被申请人作出的X市土决XX号《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书》的决定。事后,申请人及第三人均为提出诉讼申请。
焦点问题评析
一、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能否作为判断土地权属的依据? 根据《国家土地管理局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管理局有关土地权属问题的批复》(国土批[1997]12号)规定,“土地详查时相邻双方共同认定土地权属界限形成的有关文件、协议可以作为确定土地权属的证明材料;争议土地如为国有土地,对争议双方共同认定的土地权属界限,可作为人民政府确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参考依据”。在申请人与第三人都无法提供争议土地原始地貌的证据时,可以采用最接近争议土地地貌的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作出判断依据。
二、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程序。
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六条规定,“设区市、自治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下列争议案件,跨县级行政区域的,同级人民政府、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交办或有关部门转送的”;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受理的争议案件,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促使当事人以协商方式达成协议,调解应当坚持自愿、合法的原则”;第二十七条规定,“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报统计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第二十八条规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权属争议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因情况复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提出调查处理意见的,经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第三十天规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调查处理意见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报送同级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
办案体会
一、实地调查的重要性。
《行政复议法事实条例》规定,行政复议机构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实地调查核实证据。对于案情复杂,争议双方意见分歧较大的案件,书面审理的方式无法清楚的认定事实,对此,复议机关多数会进行实地调查取证,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形。通过实地调查,可以避免行政复议机关对争议双方提供的证据偏信偏听,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并纠正错误,真正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本案审理过程中,对于本案的争议焦点,即争议土地的划分,三方都存在的重大分歧,且大多土地权属案件中,仅凭书面证据无法真实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划分,为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复议机关必须采取实地调查方式,由三方在土地现场进行指认,并配合图纸及勘测报告来掌握案件的真实情况,为行政复议决定奠定了坚实的事实基础。
二、听证审理是确认证据、了解案情的重要手段。
因案情复杂,双方意见分歧较大,本案采取了听证方式审理,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约20多人到场旁听。行政复议人员居中听述、听证、听辩,争议双方当初陈述、当场举证、当场辩论,围绕本案中的199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调查处理程序、土地转让协议、适用的法律依据等问题充分发表了意见,也让行政复议人员更深入了了解了案情,查明了案件事实,在配合实地调查的结果,审慎的作出了行政复议决定,收到了“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