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共5篇)

时间:2019-05-14 22:3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第一篇: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关注┃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PICC)是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管插入使其顶端置入上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其操作简捷、使用安全、维护简单、便于长期留置,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

但在临床应用中常出现许多并发症而影响导管的正常留置和应用,其中静脉炎是PICC置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6%~9.7%,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如何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现将PICC置管术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综述如下。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侧重于解释工作:

术前的端正认知,包括置管的安全性、可行性、实用性、必要性及置管术简要过程,介绍成功病例,现身说法以缓解各种心理障碍;

术中患者的配合对穿刺成功率是至关重要的,给予真诚的安抚、有益的暗示以缓解焦虑、恐惧心理;

术后引导患者分散对置管的注意力,以减轻自觉症状。

研究显示穿刺次数与静脉炎的发生呈正相关。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穿刺针头对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的损伤,减少静脉炎的发生。选择适宜的导管

研究表明,导管的管径越大(型号越大)对静脉摩擦越大造成机械性刺激越大,对血管内膜刺激损伤也越大,发生静脉炎几率也越高;女性患者静脉炎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是由于女性静脉管腔比男性静脉管腔窄,导管与静脉摩擦的可能性大,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就高;老年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也高,与老年患者静脉较细、静脉瓣多、血管硬化、易痉挛有关。

因此,在置管前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管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尽量选择生物相容性高、表面光滑、柔软并能抵御潮湿及化学物品侵蚀的硅胶材质为好。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PICC置管选择的静脉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

贵要静脉在肘窝处呈斜型,位置较深,虽不利于穿刺,但其管腔前细后粗、直,静脉瓣少;

肘正中静脉粗、直,但个体差异大,静脉瓣较多;

头静脉位置表浅,在肘窝外侧可见其管径粗、直,易于穿刺,但头静脉管腔由下而上逐渐变细,分支多,静脉瓣较多,不利于导管顺利通过,在置管过程中易损伤血管内膜;

静脉瓣袋内血流减慢、血小板聚集、易形成附壁血栓,此正是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解剖基础。

研究结果显示:贵要静脉置管所致静脉炎发生率3.8%,肘正中静脉为15.5%,头静脉为32.8%,提示头静脉穿刺更易发生静脉炎。因此置管前要合理选择穿刺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正中静脉,最后是头静脉,穿刺时需避开肘关节、瘢痕处。提高操作者的穿刺技术

护士穿刺技巧与静脉炎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提高护士穿刺技巧,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操作护士应熟练掌握PICC相关理论及穿刺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避免反复穿刺而引发静脉炎。

皮肤消毒时待消毒剂干燥后再置管;置管过程中,动作轻柔,送管时尽量匀速,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损伤血管内膜和静脉瓣,遇到阻力时不可强行送管,可向后退导管1~2cm,一边送管,一边向管内推注2~3ml生理盐水,必要时辅助热敷,以消除痉挛所致送管困难,减少对静脉的损伤。

穿刺时在接触导管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附着于手套上的滑石粉或应用无粉手套,避免微粒污染导管而刺激血管,导致静脉炎;导管尖端必须到位,导管末端以第一前肋端至右肺门上方的上腔静脉内为最佳位置。置管前准备

①保护患者的血管

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应避免肘部血管被穿刺,保护血管完整性,提倡早期置管,避免放化疗所致静脉损伤后再行置管。

由于化疗药物直接通过血管作用于细胞代谢周期各个阶段,影响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管壁变薄,弹性下降,静脉萎缩变细,所以化疗后置管更易引起静脉炎,而上肢及胸部接受过放射治疗也会导致静脉损伤易引发静脉炎。

②导管预处理 导管用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并浸润导管片刻,具有抗凝和润滑的作用,可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联合湿热敷应用,可使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下降。

③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刺激血管内膜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静脉收缩,管腔变窄,出现血流缓慢现象,影响输注液体的稀释作用,促进炎症进展,造成化学性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

护士应熟悉化疗药物的pH值、作用及安全稀释量,化疗时化疗药物应充分稀释溶解并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根据药物的毒性,先输刺激性小的药物,再输刺激性大的,其中间隔时间应大于20min。化疗前后用25ml生脉注射液加5%GS250ml静脉点滴或化疗后立即用地塞米松5~10mg加生理盐水100~250ml快速静滴冲管。地塞米松、生脉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局部应用药物、敷贴等防治方法

局部湿热敷或沿穿刺静脉走行预防性应用增强型透明贴,因其具有减轻疼痛、加快血管内膜的修复、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阻止微生物的通过等作用,能有效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其 他

患者术后剧烈运动与静脉炎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置管侧肢体初期活动过频或剧烈运动,导致肌肉挤压血管,血管与导管产生摩擦致静脉内膜损伤,术后应适当运动,采用握捏小器具,督促患者进行手指运动,以软枕抬高肢体15°~30°,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肢体肿胀;置管侧手臂严禁做绕圈或举重等活动;另外,不同的封管方法也影响静脉炎的发生。

小 结高级选项的用法

近年来PICC在临床输液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之出现的并发症阻碍了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特别是静脉炎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尤为重要,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学习防治静脉炎相关知识的进展,掌握新方法、新理论,有预见性观察和护理,早预防、早处理,是防治PICC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的根本保证。

第二篇: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措施

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分析及护理措施

【摘 要】 目的:分析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留置 PICC导管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对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60例置入PICC后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原因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20例患者1次性置管成功114例,成功率95%。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3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感染1例、静脉血栓2例、导管脱出2例、导管破损漏液1例、静脉炎l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9%。结论:化疗患者应用外周静脉PICC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加强护理人员PICC导管维护相关知识的培训,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并发症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出现后积极护理应对。

【关键词】 并发症 原因 护理措施

前言

目前对于肿瘤治疗,静脉化疗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且大多肿瘤患者需进行多个周期的规律疗程,时间长达数月或数年。而化疗药物常常对血管有强烈的刺激,《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推荐使用适宜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注化疗药[1]。虽然置管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维护简单、创伤小等优点被广泛临床应用。但是PICC置管后常出现相应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因此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PICC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将我科应用PICC的患者进行性回顾性分析其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应护理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行PICC的肿瘤患者120例,年龄23 ~ 76岁,平均52岁;PICC留置时间8~130d,平均79d。选取穿刺部位:贵要静脉78例,头静脉30例,肘正中静脉12例。并且排除皮肤不完整的患者、血液系统存在问题患者、自身皮肤出现感染的患者。

1.2 所有肿瘤患者均在化疗当天或者化疗前 2~3d,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行 PICC置管。所有的操作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质的专业护理人员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静脉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按说明进行PICC导管静脉穿刺,保留合适的导管长度。穿刺完成后常规照射X射线,如果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即视为置管成功。结果

PICC 置管后出现各类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置管后发生导管堵塞3例(2.50%)、穿刺部位渗血1例(0.83%)、穿刺部位感染1例(0.83%)、静脉血栓2例(1.67%)、导管脱出2例(1.67%)、导管破损漏液1例(0.83%)、静脉炎l 例(0.83%)。讨论

3.1 PICC导管堵塞

3.1.1 原因:导管堵塞是 PICC 置管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导管堵塞原因有血栓性和非血栓性堵塞。非血栓性堵塞是导管管径选择不当,导管扭曲、打折,药物结晶沉积,异物颗粒堵塞等引发。血栓性堵塞是由于方法不正确、封管时机导致血液逆流瘀滞在管腔内形成血栓所致。

3.1.2 护理措施:(1)每次输液完毕应用专业的封管技术,加大封管液冲管的用量和控制液体的pH值可预防导管堵塞。目前研究表明采用正压封管、脉冲式冲管是预防导管堵塞的关键。(2)输液过程中保持管道通畅,防止过度扭曲,折弯。

3.2 穿刺部位渗血

3.2.1 原因 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肢体过度活动、医护人员错误的穿刺方式、异常的凝血机制、导管多次进出穿部位等原因都可造成穿刺点出血。再就是穿刺后止血压迫方式不对或时间过短。

3.2.2 护理措施:全面检查包括凝血机制、肝功能等,如有有异常,不得进行穿刺; 选择穿刺针的大小要视患者血管具体情况而定,穿刺后对穿刺点压迫 10~15min,穿刺侧肢体至少制动1d。

3.3 穿刺部位感染

3.3.1 原因 进行PICC置管时,深静脉置管就成为机体与外界的直接感染通道,操作及维护导管时如果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导管留置时间长,将导致皮肤细菌沿导管侵入血流致使导管发生相关感染。

3.3.2 护理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敷料有潮湿或者明显污染时及时更换,换药时用碘伏扩大消毒范围。怀疑有感染,抽血进行血培养,并根据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必要时拔除PICC置管。

3.4 静脉血栓

3.4.1 原因 目前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细胞中含有癌性促凝因子,导致患者的血液保持高凝状态,容易发生导管血栓。在血液呈高凝状态的基础上,穿刺、送管、留 置导管对血管的损伤、置管引起的血流淤滞等综合因素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

3.4.2 护理措施 行PICC置管前常规进行动静脉彩超评估,并在B超的引导下置管。患者诉置管肢体有麻木、肿胀、温度及感觉异常等情况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应尽量发现血栓症状,早期行溶栓抗凝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凝血功能。

3.5 导管脱出

3.5.1 原因 患者意识不清、烦躁自行拔出导管、缝线断裂、导管固定不当、活动不当及其他意外情况。

3.5.2 护理措施 应妥善稳定固定导管,烦躁、意识不清者需给予镇静剂并加约束和加强陪护,防止自行拔管,每次更换敷料时应自上而下打开敷料,置管后要做好导管长度记录,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

3.6 导管破损漏液

PICC导管冲管或封管时选择合适大小注射器,不可大力冲管或封管,应采用脉冲式适当压力冲、封管。再者不要将胶布直接黏在导管表面,换药时候尽量避免使用剪刀。置管开始应进行X线检查确定导管的位置,加强导管固定,教会患者观察导管外露的刻度的方法,早发现早报告医护人员。小结

PICC 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维护简单、使用安全,即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有效减少了小静脉输注毒性刺激性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2]。但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相应并发症,若医护人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要实行规范化的导管维护,全面评估患者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掌握熟练的操作置管技术,可有效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英,胡庆新等.PICC维护网络的构建和护理实践[J].四川医学,2015,36(8): 1183-1184.[2] 史冬妮 田丽 田丹 张珊珊.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 274-275.作者简介:廖梅文,女、汉族、1986年12月、籍贯:黄冈

职称:护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妇科肿瘤护理 科室:肿瘤科四病区

第三篇:PICC置管的护理

PICC置管的护理

【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简称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的静脉,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有效保护病人外周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化学药物对血管刺激、插管快速方便、经济实用、可用于所有输液治疗和采集血样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其操作安全、可有效方便维护、创伤性小、降低感染率、留置时间长。若想置管有效时间长及留置成功,采取积极有效、高效优质的导管护理是很有必要的。【关键词】:PICC、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市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男患者49例,女患者21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其中包括21例肝胆系统疾病患者、7例骨盆骨折患者、25例颅脑损伤的患者、3例胃癌患者、4例急性坏死性炎症的患者、2例乳腺癌患者、8例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依据其自身情况保留置管时间在3~60天不等,平均保留PICC时间为30天。(2)方法

穿此前准备好PICC穿刺包、无菌手套2副、0.9%氯化钠溶液500ml、20ml注射器、透明敷贴、皮肤消毒液、抗过敏无菌胶布、皮尺、止血带、2%利多卡因1ml注射器、弹力或自粘绷带。评估并选择静脉:常在肘部,以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为顺序选择。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相关事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协助患者采取平仰卧位、暴露穿刺区域、穿刺侧上肢外展与躯干呈90度,确定穿刺点并测量导管预置长度及臂围,根据上臂皮肤及血管的情况选择穿刺点,皮肤完整、静脉弹性佳时易于穿刺成功。自穿刺点到右胸锁关节向下至第3肋间隙的长度即为预置达上腔静脉的长度。如将此长度减去2cm,即为达锁骨下静脉的长度。在肘窝9cm处测双臂臂围并记录,然后皮肤消毒(注意消毒范围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且每次消毒方向与上次相反,待干,建立无菌区以防感染。预冲导管,系止血带(注意,止血带的末端方向位于穿刺部位),穿刺前可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15°~30°进针,见血后立即放低穿刺针以减少穿刺角度,再推进少许,以保持插管鞘留在血管腔内不易脱出。松开止血带,右手保持钢针针芯位置,左手单独向前推进插管鞘并用拇指固定,再用左手按压并固定插管鞘上方的静脉以减少出血,右手撤出针芯,再缓慢送管,抽回血,撤出插管鞘及支持导丝,修剪导管长度,安装连接器,冲封管后固定,再进行X-线确认,记录相关信息于PICC维护单护理病历中,后进行导管维护,并告知家属导管维护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结果

70例患者,3例出现导管异位,1例堵管通过冲管溶栓后再次通管,无1例发生感染。

3.护理

3.1置管前护理 评估病人病情,向病人解释PICC置管的必要性及置管优点、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者和家属了解PICC置管以取得病人理解和合作。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做好心里护理,解除患者的疑虑,签署PICC置管同意书,评估穿刺血管,选择穿刺部位。

3.2 置管中护理

让患者去枕平卧,穿刺上肢外展90°,头转45°~60°,防止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有严重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穿刺置管(穿刺侧手与躯干垂直)。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周围皮肤必须严格消毒,穿刺部位暴露需要充分,在置管中安抚患者情绪,嘱咐其不要紧张,放轻松,在置管中不要活动。对于浮躁不安的患者要应用镇静剂后再进行操作。3.3 置管后护理

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技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能有效的维护导管、方便,以便减轻病人痛苦。穿刺后24小时内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末鞘血运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拍片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24小时内第一次更换敷料。参血较多时用明胶海绵减少穿刺部位渗血以预防感染,抬高置管侧肢体并指导握掌运动以预防置管侧肢体肿胀,严密观察PICC局部有无红、肿、热、痛或硬结,经常观察PICC输液速度,若发现流速明显降低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置管24小时后给予换药一次,以后根据伤口情况决定更换频率。被污染、出汗多、潮湿、松劲时应及时更换,换药时严格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自下向上拆除原有贴膜,严禁牵动导管,导管的体外部分完全至于贴膜的无菌保护下,禁止将胶带粘于导管上。严格交接班,观察PICC置管置入深度,维护日期及输液接头,肝素帽是否牢固,并用PICC维护贴写明置入深度、维护日期,贴于患者床头,以便维护人员及时清楚的了解基本情况。PICC导管每周维护1~次,患者携带PICC维护本及时有效的维护消毒,包括局部消毒、更换敷料、更换输液接头,冲洗导管及导管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等。当敷料出现卷边或者潮湿时及时更换。给药前后冲洗模式:给药前,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导管;给药后,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导管、稀释肝素液3~5ml,正压封管,使用不小于10ml的注射器给药,不可暴力冲管,勿用注射高压泵推注造影剂,输血,输注脂肪乳等高粘性药物后,应先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再接其他输液,拔出导管时不可用暴力,如遇阻力,热敷20~30分钟再继续拔管。3.4 置管后宜教护理

病人置入PICC导管后一般不影响日常工作、家务劳动,如吃饭、洗漱、开车、写字等,带着PICC导管的半臂适当抬高,避免提过重的物品,避免做引体向上、举哑铃、持重锻炼、跳绳、打球,肩部关节避免剧烈运动,大范围活动。携带PICC导管的患者可以淋浴,但避免盆浴、泡浴、游泳等会浸泡到无菌区的方式。淋浴钱用塑料保鲜膜环绕两至三圈,上下边缘用胶布粘紧,淋浴后检查贴膜内有无浸水。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血管。更衣时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可以用透气性好的女式丝袜改装成袖套或网套式保护在置管处,课防止穿脱衣时不慎将导管带出,先出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衣袖;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衣袖,注意袖口不宜过紧;置管侧手臂避免测量血压,适当进行手臂活动,如抬举等,增加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发生。

4.并发症护理

4.1 穿刺点感染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无菌观念不强。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穿刺点情况,换药时清洁穿刺点分泌物,选用合适的敷贴,避免使用具有残留胶的敷贴。根据原因及时处理,加强换药,使用透气性的棉质敷料,尽量排出局部分泌物,必要时遵守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4.2 机械性静脉炎

穿刺导管型号选择要合适,穿刺及送管时要轻柔,匀速送管,发生静脉炎时应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可以握拳、松拳等。湿热敷:每次20分钟,每天4次,或者使用水胶体敷料。若处理3天未见好或更严重,应拔管,拔管后应继续给予湿热敷,并停止次部位输注液体。4.3 导管阻塞

正确的封管可防止血液进入管腔内,输血、脂肪乳剂等均可是导管阻塞的可能性增加,输液完毕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如发生导管阻塞,不可强行推注液体,否则有导管破裂或导致栓塞的危险。去除肝素帽,接肝素盐水的三通,用20ml空注射器用力回抽5~10ml使管腔成负压,然后关闭次通道,将盛有每毫升生理盐水125n肝素钠5ml的注射器迅速开通,供助负压作用使肝素液进入,20~30分钟后回抽,如此反复,若还不通畅,可使用5000n/ml的尿激酶,仍不通者考虑拔管,不能强行推注溶栓药,以防血栓脱落后形成血管栓塞。4.4 静脉血栓

依据血管粗细,选择合适的规格的导管,保持导管末端在上腔静脉,穿刺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对高凝状态的患者可使用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形成,如低分子肝素等。患肢应抬高、制动,遵医嘱,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或在患肢静脉泵入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对患者导管情况、血栓类型综合评估。遵医嘱拔管,拔管时,导管未推出血管壁前,局部按压止血勿用力过大。4.5 导管异位

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任何部位,导管异位可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若异位无法纠正,常被迫拔管导致诊疗中断,护送患者去造影室调整,将导管退至异位起点处,让患者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靠近肩部,使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之间形成一个锐角,即可有效组织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同时边逆时针方向拧转导管,试着使导管头端呈向上腔静脉方向走,边送入导管,准确测量导管长度,准确修剪导管长度,置管过程中送管动作轻柔,避免用力送管,注意抽回血,有异常及时处理。4.6 导管断裂

分体外部分断裂和体内部分断裂。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体内部分断裂应快速处理,立即用止血带扎于上臂,如果导管尖端以移位至心室,应制动患者,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不要用暴力冲管,应使用10ml以上注射器冲封管,正确固定,导管上不可用缝合或胶带缠绕,避免使用锐器。4.7 空气栓塞

操作前摆好患者体位,穿刺侧肢低于心脏水平,在呼吸状态时置管,导管连接处固定良好,采用密闭式输液装置。立即采取头低足高左侧卧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5.讨论

PICC的治疗技术的引入为临床输液提供一条新的途径,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提高,在医治的同时要求更好的专业化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能更好、更经济的服务于大众。根据资料显示,PICC置管留置时间比较长,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患者内心对用药的恐惧。保护患者的血管,提高了输液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减轻的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为有效输液提供依据。但成功的穿刺留置导管后,离不开细致的导管护理。正确使用和维护,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需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正确掌握PICC置管及换药的操作程序,有高度责任心,合理有 效角度冲管及固定,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严格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重视对患者宜教导管的维护,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质量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减少经济浪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医患两者的和谐融洽。

6.参考文献

吴淑华,PICC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中外医疗 2011.13:153~156 张海梅,PICC置管护理体会【J】,中国内科医师 2095-7165(2015)14-092-01 周海燕、郭惠玲等127例患者PICC置管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2011,13(17):253~254 姜宏春、于文婷,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体会【J】,预防医学 2013,03(01):367

第四篇: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

黄浦区中心医院(200002)李明川

关键词: PICC 置管风险

导管异位

静脉炎

1概论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掌握的置管技术,目前已在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PICC通常在肘前的外周静脉(即: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插管,导管头部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最终停留在上腔静脉中下1/3。上腔静脉的血流量达2000—2500ml/min。肿瘤患者化疗使用PICC,可使化疗药物经导管直接注入上腔静脉后被迅速稀释,从而解除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PICC可提供长达1年的治疗通道,尤其适合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可避免因反复静脉穿刺和药物外渗对组织的损伤,它为肿瘤患者减轻了痛苦。但是,PICC置管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风险,我院开展PICC置管技术已有二年多时间,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对PICC置管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本人对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谈几点看法。

[1]2置管风险

2.1穿刺失败:王秀英等人研究认为,患者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继而引起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导致全身血管痉挛,官腔缩小与血管壁间摩擦力增加,置管阻力增加,出现送管困难导致失败。其次,患者血管畸形、外周血管细弱、穿刺者技术水平等因素均可导致穿刺失败。2.2导管异位: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约6.7%,主要与置管静脉的选择,置管长度的外测量方法,患者局部血管解剖变异,患者穿刺时的体位、操作者送管技巧等因素有关。

2.3导管的渗漏或断裂

崔其亮等人研究显示,导管破裂或断裂占穿刺总数的3%。导管渗漏或断裂的发生与导管的质量、针斜面内缘锋利度及穿刺技术有直接的关系。导管断裂可分为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断裂。李艳红等人研究表明,多数由高压力注射操作导致导管断裂,少数是由导管堵塞用力冲管,患者穿刺肢体过度活动,固定方法不正确造成。

2.4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是PICC置管并发症中发生率最高的,并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主要由于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使纤维蛋白和药物的沉淀,或血液、脂类的瘀积造成管腔的狭窄或阻塞。[7]

[6][5]

[4]

[3]

[2]2.5导管脱出

导管脱出指导管意外脱掉和移动,致使不能继续使用。脱管主要是患者意识不清、活动过度及固定不牢、意外情况等。而导管的移位主要与导管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和外力的牵拉及病人的体位等因素有关。2.6拔管困难

常见的原因有导管置入时间长,和静脉壁粘附,患者情绪紧张导致血管痉挛,静脉血栓形成感染,导管部位软组织肿胀等。2.7置管后并发症

2.7.1穿刺部位的渗血、血肿

多见于置管三天内,主要发生于穿刺部位过度活动,上肢支撑用力及反复穿刺,穿刺针头过粗,穿刺后加压包扎力度、时间不够等。其次,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也可导致。

2.7.2静脉炎

静脉炎是PICC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它包括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和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与PICC导管的选择、尖端的位置、导管局部固定、患者凝血状态及体质有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20.83%,以穿刺后48-72h多见。由于置管后血液流速减慢及导管在血管内造成异物刺激,加之患者紧张致使血管痉挛收缩,故易造成上肢肿胀、疼痛、静脉炎

[10]

[9]

[8]

。除此以外,导管型号与血管的内径大小不适宜,导管材料过硬,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穿刺者的技巧等也有一定的因素。化学性静脉炎与局部血管位置及血流量有关,一般化疗药物直接进入上腔静脉,被血液稀释而未接触外周静脉壁,故发生较少。2.7.3导管感染 多由于无菌操作不严或换药不及时等原因引起的,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多数是由于插管处皮肤上的细菌经皮下隧道移居到导管腔外而引起的。其次,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营养状况差,自身免疫力降低等因素也可导致感染。导管感染的致死率为3%

[11]。

2.7.4深静脉血栓 血栓的形成多由于血管内膜损伤及导管周围血流速度减慢所致。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化疗药物影响DNA、蛋白质的合成,使血管内上皮细胞坏死,常见的如长春新碱、诺维本、阿霉素、环磷酰氨、顺铂、氟脲嘧啶等均可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导致血栓形成[12]。加上长期置管诱发肿瘤患者血小板凝集使产生血栓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2.7.5穿刺点周围皮肤过敏 主要是患者自身为过敏体质人群,当皮肤接触固定的贴膜、胶布后便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出现皮肤过敏症状。

3护理对策

以上是PICC置管可能发生的几个问题,也是置管给患者带来的风险。但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操作简单、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它为肿瘤化疗、完全胃肠外营养(TPN)、血液透析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途径,且可以保护肢体浅表血管网和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减少了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因此,PICC置管目前仍不失为患者长期输液治疗的首选。针对上述PICC置管风险下面提出几点相应护理对策: 3.1加强对PICC置管的管理

3.1.1成立PICC专业小组,负责专业知识的宣传和操作技能的培训。3.1.2制定相关操作标准,规范操作流程。3.1.3每日进行导管监控,评估导管的安全性。3.1.4定期进行专项督查、技术指导。3.2规范PICC操作流程

3.2.1穿刺前一定要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检查患者凝血功能。同时设计好

穿刺的部位、角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为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置管部位应选择管径最粗,静脉瓣较少,导管顶端到位最直、最短的途径,一般右上肢贵要静脉为首选穿刺点。

3.2.2针对患者心理做好PICC置管宣教,告知置管目的、意义,简单描述置管过程、疼痛程度,消除顾虑。

3.2.3穿刺者必须由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护士担当。插管前要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型号,置管时严格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动作轻柔,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置管后局部加压固定,以减少渗血。

3.2.4置管后告知患者置管24小时内限制肘关节活动,术后3天尽可能避免肘关节屈曲大于90度,防止导管在穿刺处滑动刺激血管内膜,同时避免上肢快速内旋。

3.2.5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封管、冲管方法,以减少药物在PICC导管内沉积,防止导管堵塞。

3.2.6穿刺处保持无渗血、渗液的污染。置管24小时后更换敷贴,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以后每周导管维护一次。3.2.7导管禁止高压力注射,以防导管渗漏、断裂 3.3进行PICC置管后宣教

3.3.1指导患者正确活动患肢,置管肢体勿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导管断裂脱出。输液时适当抬高患肢,避免屏气动作及剧烈咳嗽应小心谨慎。

3.3.3向病人说明导管贴膜一旦潮湿、松动应及时更换。导管一旦脱出,不可再

[13]。

3.32嘱患者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洗浴时避免局部贴膜浸水。平时穿脱衣服时送入体内。

3.3.4出院后,带PICC导管不影响一般性日常活动及体育锻炼,但应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带PICC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或持重锻炼3.4预防并发症及相关护理

3.4.1穿刺部位渗血

操作前应检查患者凝血功能,如有异常应取消置管,穿刺点的选择应在血管下方2-3cm,不宜直接刺入血管,以便依靠皮肤组织的收缩抑制穿刺点的渗血。术后局部压迫止血15-30分钟,24小时内适当限制臂部活动,局部加压固定。置管1-2天有少量渗血为正常现象,予及时更换敷料。如出血较多,嘱患者曲肘10-20分钟或加压包扎,必要时予冰袋冷敷或根据医嘱给予止血药。

3.4.2静脉炎

导管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型号,穿刺时操作动作轻柔。置管6小时后上肢予湿热敷,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一旦发生静脉炎,应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局部行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分钟[15]

[14]。

3.3.5为防止导管被无意识牵拉、滑脱,可在置管肢体上使用护套。,或喜疗妥软膏局部外涂。

3.4.3导管堵塞

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堵管的关键,每次补液结束后,先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管剩2ml时正压封管。通常导管堵塞发生于导管体内末端,因血液返流形成血栓阻塞导管,此时可连接输液三通,并抽吸使导管呈负压,然后推入5000u/ml尿激酶1ml,保持30分钟后再抽出管内液体,可反复多次应用,一般可疏通。

3.4.4导管脱出

为防止导管脱出,固定时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导管,每次更换

敷料时从下向撕开,以避免前拉导管。导管接头固定在前臂侧面,成流畅的 S形或弧形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留有余地。导管一旦滑出,在体 内小于30cm不可继续留置使用。

3.4.5导管断裂

导管断裂如是体外部分,应在无菌环境下自断裂处剪断远端的导管,重新接上连接器和肝素帽,妥善固定导管。如是体内部分断裂,嘱患肢制动,用手指压迫导管远端处的血管,行静脉切开术,取出断裂的导管。3.4.6拔管困难

拔管前对置管的上肢进行15-20分钟热敷,血管扩张后有利于导管的拔出,如果拔管有阻力,则将导管固定好,于24小时后再尝试拔管。3.4.7置管后感染

穿刺点感染一般有皮下感染和全身感染,皮下感染通常在穿刺点出现轻微红肿,可予局部涂新洁尔灭酊、安而碘或百多邦软膏,每天换药至感染症状消失。全身感染则应立即拔管并根据血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置管时的无菌操作和置管后的精心护理是防止感染的关键。3.4.8静脉血栓

据研究表明,与PICC有关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

[16]

。为了减少血栓的形成,除熟练置管和正确封管外,应确保导管尖端位于中心静脉。每次输液前应先注入NS10ml,确认导管通畅。若有阻力切勿用液体加压冲洗,可用力抽吸,借负压吸出血栓,如无效可用尿激酶50万U+NS20ml用微泵2ml/h持续泵入,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 iv qd,口服法华令2.5mg qd,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有无出血倾向,每天抽血检查凝血时间

[17]。

3.4.9局部皮肤过敏

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过敏者,可予氯地霜软膏外涂,有瘙痒症状者忌用手抓挠,可予局部冰敷。如对贴膜、胶布过敏者,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胶布直接接触皮肤。必要时使用抗过敏类药。

4小结

PICC置管为临床输液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它不仅减少了患者反复外围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肿瘤患者化疗方案有计划、按时、准确无误的进行。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减少了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随着PICC置管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挑战也越来越大。做好PICC质量管理,是保证这项新技术在临床安全使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重要策略。PICC是高风险的护理技术操作,质量管理必须是全面的、动态的,管理者应注重过程管理和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包括置管前的准确评估、详尽的告知、严格的无菌技术、熟练的置管、细心的维护等。在管理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作为以后的重点监控。另外,对操作人员的进行严格把关和培训,规范的操作流程,重视对病人的宣教,做好导管的维护,可以有效地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达到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经济浪费和保护外周血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桔,胡振娟,彭惠婷,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致静脉炎预防方案研究[J].上海护理2010,10(4):27 [2] 王秀英,蒋朱明.640 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回顾.中国营养杂志, 2002,10(2):133.[3][4]赵锐祎,谢彩琴,曹素娟.25例PICC异位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9,44(6):526-527.[5]催其亮,陈丽萍,林冰清,等.早产儿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91例次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11):133~134.

[6]李艳红,张海英,陈小琼.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09.[7] 张兰菊.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4):3321~3323.

[8] 李新萍.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59~860.

[9]王春妹.护理操作对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护理研究,2004,18(6B):1099.[10]赵玥,鞠裴.老年肿瘤患者PICC置管化疗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9):859.[11]骆小京,康继红.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4):232.

[12]王惠杰,张湘茹.恶性肿瘤与血栓性疾病.癌症进展杂志,2006,4(1):39-46.[13]陈大春,江华容,赖先秀.PICC管同位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1):91-92 [14]段鸿露,王梅.李坤仪.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新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77.[15]杨旭女.化疗患者PICC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现代实用医学,2008,20(6):492.[16] Chrisman HB Omary RA,Nemcek AA,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guidance with use of US versus venography in 2650 patients.Jvir,2003,11(5):527~534.[17] 李俊英.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护理现状[J].华西医学,2005,20(2):385~386.

第五篇: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解放军第113医院肾脏内分泌科

摘要

目的:我科3例患者进行PICC置管,用于静脉输液。详细观察 记录我科PICC置管后患者的临床反应,找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给予相应护理。探讨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评估并选择合适的静脉,协助患者取仰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90度,测量穿刺部位至右胸锁关节再至第3肋间的长度(为导管末端所至位置的长度)及肘上10cm的臂围长度,并做好记录。带无菌手套用酒精和碘伏分别3次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上下15cm,更换无菌手套,穿隔离衣,铺大单,铺无菌治疗巾及洞巾,取出PICC导管及穿刺鞘,并用穿刺液冲关润滑,扎止血带(需协助)),取出穿刺鞘护套,在肘关节下2cm处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保证针尖斜面完全进入血管,松止血带,撤出针芯,轻按管端止血,将预冲好的导管沿穿刺鞘外套管向前推进导管,送管至15cm时嘱患者头偏向穿刺侧并向下靠近肩膀,送管至所需长度后,将引入导丝从导管抽出,接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回血(以确保导管在血管内),接可来福接头,缓慢推注生理盐水后再用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用小纱块覆盖穿刺点,透明敷料及弹力绷带包扎止血。协助患者拍胸片确定位置正常后将输液装置与导管尾端相连接后即可输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及带管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导管留置时间,以取得配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好记录。

结论:应用PICC行静脉输液,导管留置时间长,可反复、间断应用。带管期间不必严格限制患者活动,对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无严重影响,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的满意度。

1前 言

1.1背景及意义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广泛应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应用PICC行静脉输液,导管留置时间长,可反复、间断应用。带管期间不必严格限制患者活动,对患者的工作、日常生活无严重影响,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的满意度。尽管PICC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针对带管期间出现的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脱出、感染等并发症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1.2目的及目标

目标: 探讨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利用患者带管期间出现的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脱出、感染等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采用量表进行研究评价。

2讨论

2.1穿刺点渗血

2.1.1原因分析 多见于穿刺后3日内及1个月内的每次维护后的第一天:因局部固定压迫止血压力不足,或因患者穿刺侧肢体运动过频、活动度过大;患者期间常出现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易引起出血。

2.1.2护理对策 常规置管前评估患者,了解血常规、凝血检验结果;穿刺后在穿刺点用无菌纱布覆盖,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止血;置管后嘱患者3日内避免穿刺侧肢体过频及大范围活动,尤其是置管后24小时内及1个月内的每次维护当日;穿刺第二天,给患者常规维护1次,若渗血较多,换药时穿刺点给敷凝血酶少许;禁止在置管侧上肢测血压;若发现局部渗血,及时处理,以避免出血加重。

2.2穿刺点感染

2.2.1原因分析 深静脉置管形成了人体与外界的直接感染通道;夏季炎热,高温、潮湿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置管处流出的血性液体、分泌物等是致病菌良好的培养基,且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感染;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消毒不严格;患者依从性差,出院后不按时到医院行规范维护均可造成感染。2.2.2护理对策 PICC穿刺及维护人员均需接受正规培训,取得相应资质后才能行相关操作;制定置管及维护操作规范,加强无菌观念;在患者出院时要做好相关宣教。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感染初期应加强换药次数,每次换药时使用碘伏加压消毒穿刺点,局部可外涂喜辽妥,必要时遵医嘱常规应用抗生素,渗出物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如3天内局部及全身症状无改善者需遵医嘱拔管。

2.3静脉炎

2.3.1原因分析(1)机械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是急性无菌性炎症,常发生于穿刺后2—3天,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因只管过程中或置管后导管在血管中反复移动损伤血管内膜引起,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适宜;头静脉由下向上逐渐变细,且静脉瓣较多,送管过快易损伤静脉瓣;穿刺技术不熟练或血管本身因素导致在血管的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穿透血管,造成对血管内壁的损伤而引起炎症;只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机械性摩擦刺激发生变态反应;肿瘤晚期患者、恶液质、全身抵抗力及对静脉壁损伤的修复能力下降;置管初期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导致导管与血管内壁发生频繁摩擦,引起血管内摸受损。(2)血栓性静脉炎: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大小不适宜,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及封管不规范引起。(3)化学刺激性静脉炎:由消毒剂、滑石粉等异物的化学刺激引起;多在置管1周后发生,也有个别患者在留置数天至数月发生。2.3.2护理对策 置管前正确客观的评估血管,原则上应首选贵要静脉,最好选择右侧路径,因为路径较短且弯曲度少,可减少操作损伤血管内膜;送管速度均匀,不宜过快;送管的过程中如遇阻力,不可强行送管,可边推注生理盐水边送管;置管3天内应避免穿刺侧肢体过度活动,如穿刺点在肘下,穿刺24h内应避免频繁活动肘关节。

2.4 导管堵塞

2.4.1 原因分析 完全性导管堵塞主要是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未定期冲管造成导管扭曲、打折,或由于血块或纤维凝块、药物沉淀、导管错位、导管扭结或破裂、肿瘤或赘生物等引起;部分性导管阻塞主要是导管尖端形成的纤维鞘包裹。纤维鞘的存在不仅影响输液速度,而且会滋生细菌,当冲洗导管时细菌就会进入血液循环;再者纤维鞘包裹会引起药物外溢。

2.4.2护理对策 输液时观察输液速度,保持PICC置管的顺畅,避免扭曲、打折;输液粘稠度较高的液体及血制品后,用生理盐水将导管冲净后封管;中心静脉导管应尽量使用输液泵输注液体,防止血液逆流;输液完毕及时封管,封管用10ml肝素钠稀释液行脉冲式冲管后正压风管;患者治疗间歇期间未输液时至少每周冲管及正压封管1次。发生堵塞时可用10ml以上的注射器回抽,抽出血凝块;若为血栓形成阻塞导管,可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2.5导管脱出

2.5.1 原因分析 由于导管固定方法不正确;年老、躁动患者不能很好配合;个别患者治疗依从性差,自行拔除导管;沐浴及出汗多等原因使固定导管的贴膜松动,使导管脱出;更换敷料时患者不配合,自行活动肢体将导管带出。

2.5.2护理对策 置管前反复对患者及家属行健康教育;嘱患者穿宽松及大袖的衣服,用袜套或护膝保护肘部;护士在固定导管时,也不宜留有过多的导管在敷贴外;如脱出后体内导管的长度大于25cm,仍属深静脉置管,经过重新消毒、固定后可继续按中长导管留置。

2.6血栓形成

2.6.1 原因分析 血管损伤被认为是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血栓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比正常人偏高,易形成血栓;部分患者进食与饮水严重受限,血液浓缩,易导致血栓。

2.6.2 护理对策 操作前正确评估患者的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正确掌握冲封管技术,每次输液结束及治疗间歇期的维护应用10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采用肝素钠稀释液10ml正压封管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导管内血栓脱落;对可疑发生血栓形成患者及时行血管彩超检查。对已形成血栓的患者则应及时行尿激酶溶栓治疗。

3结论及展望

PICC为临床输液新途径,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在直视下操作,简单方便,成功率搞,创伤小,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可有效地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PI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导管护理有很大关系,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技术,并发症原因和护理措施的掌握,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做好导管的维护,可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

下载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PICC置管患者异常拔管原因分析

    PICC置管患者异常拔管原因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患者PICC异常拔管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01月至2013年12月223例PICC置管患者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 PICC的定义:经外周静脉---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新生儿)、颈外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将导管尖端放置在上腔静脉的下1/3处或......

    PICC置管术的护理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 并发症 护理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 摘要: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并发症,护理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因具有安全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

    PICC置管的护理技术及应用

    2月份业务学习时间:2013.2. 主讲人:李传霞 题目:PICC 置管的护理技术及应用 一 . PICC置管方法 1. 物品准备 皮尺、止血带、无菌手套、PICC导管包 (德国贝朗公司生 产 、棉......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常规

    PICC置管病人的护理常规 PICC系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用于5天以上的中、长期静脉治疗,和/或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最长可留置1年。 一、适应症: 1缺乏血管通道......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PICC堵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

    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李蓉梅 袁玲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 近年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