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时间:2019-05-14 22:5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第一篇: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

发布时间: 2003-8-13 作者:唐国平

摘要:会计要素的划分结果,直接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和会计方法的建立与运用。会计要素既是一个结构性概念,又是一个动态概念。会计要家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整体,包括基本要素、次要素和支要素。同时,会计要素群的内容和结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关键词:会计要素;会计目标;会计方法

环境交化对财务会计系统的影响,主要涉及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两大方面。而会计确认与计量均离不开会计要素。经济新体制、经济新方式以及经济新类型的出现,首先表现在对会计要素(体系)内容与结构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通过会计目标来实施的。就财务会计学本身而言,会计要素及其内在联系是会计方法建立的基础,其直接关系会计目标的实现。因此,各国会计准则机构都十分重视会计要素问题的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我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所确立的会计要家,提出关于新经济环境下会计要素问题的若干看法。

一、会计核算对象要素的比较

1.FASB的会计要素。

FASB在1985年12月发表的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6)中,将会计核算对象要素划分为10个,即资产、负债、权益或净资产、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全面收益。其中,“业主投资”与“派给业主款”是企业与其作为业主的所有人之间的交易。业主投资表现为企业收到业主投入的各种资产(投入的也可以是劳务,或抵偿、转换了的企业负债),其结果是“增加其在企业中的业主利益或权益”,但新业主受让旧业主的交易,不属于“业主投资”的内容;派给业主款则是指企业向业主转交资产或承担负债而“减少企业里的业主利益或权益”的交易。显然,就经济实质而言,业主投资要素和派结业主款要素是对权益要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FASB使用了狭义概念的“收入”和“费用”要素。收入仅指正常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收入,依据的是“流转过程收入理论”,强调收入实现的完整过程。费用则仅指正话经营费用或支出,依据的是配比性和应计制会计原则,强调费用产生的因果关系和费用责任的合理归属。对于非正常经营收入,FASB单独设立了“利得”要素加以反映,因为利得实质上是一“偶发性”、“边缘性”的“净收益”。设立“损失”要素反映非正常经常活动的支出,因为损失实质上是一种“偶发性”、“边缘性”的“净亏损”。利得与损失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毋需按配比性原则加以确认。“全面收益”仅仅是将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定期汇总的结果。

2.IASC的会计要素。

IASC在1989年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会计要素确定为资产、负债、产权、收人和费用等5个。

IASC依据收入确认的“流人量理论”,选择了广义的“收入”要素概念。IASC认为,利得与收入一样,都代表“经济利益之增加”,它们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因而不将收入和利得作为不同的会计要素。与广义收入要素相对应的是广义的“费用”要素。按IASC的理解,费用既包括“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也“包括了损失”,并且,由于损失是指“经济利益之减少”“和其他费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因而也不把损失视作独立的会计要素。

IASC进一步认为,从会计确认与计量方面看,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也就是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因此不必单独设立类似“利润”的会计要素。

3.我国的会计要素。

中国在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确立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6大会计要素。按《收入》具体准则的解释,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显然,该收入要家为狭义概念,仅仅包括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企业会计准则》将费用定义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意味着费用只包括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生产经营费用,而不包括“投资费用”、“营业外支出”等非生产经营费用。中国单独设立了“利润”要素,并规定其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内容。该利润要素,既包括其他要素的汇总结果,又含有自身的特定内容,与FASB的“全面收益”尚有区别。

4.几点比较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FASB、IASC和中国所确立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称权益、产权)要素在本质界定和内容规范等方面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FASB十分重视业主(投 资者)权益的变动,因而,针对企业与业主之间交易所导致?quot;权益增加“与”权益减少“,还单独设立了”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要素加以反映。区别较大的是关于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的设立:

(1)FASB和中国的会计准则以”流转过程收入理论“为依据,强调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的因果关系,选择了狭义的收入要素概念。但不同的是,在界定收入要素的内容时,FASB 是依据交易的重要性(如”其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而中国则是直观地依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与”收入“具体准则所界定的收人内容有差异--作者注)。

(2)与FASB和中国不同的是,IASC是依据”流人量理论“确立包括营业收入和利得的 ”收入“要素,选择了广义的收入要素概念。其原因是,IASC认为收入与利得性质相同,都是”经济利益的增加“,故不必分开设立单独的会计要素。

(3)与收入要素的确立相对应,FASB和中国采用了狭义的”费用“要素概念。但FASB同 样强调产生费用交易的重要性,认为能列入费用要素的是指企业”持续的、主要或核心业务“所发生的费用,而中国则将费用要素限定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IASC则采用了广义的”费用“要素概念。

(4)对因发生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无直接关系的交易而产生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即我国通常所言”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基于其”边缘性或偶发性“、收支间无因果关系等特征,FASB单独设立了”利得“和”损失“要素,而中国将其直接纳人单独的”利润“要素,视为企业利润的直接组成部分。然而,IASC却将它们分别作为”收入“要素和”费用“要素的内容。

(5)对于企业在特定期间所取得的经营业绩,FASB单独设立了”全面收益“要素,并将其内容规定为”(收入一费用)十利得一损失“,中国设立了”利润“要素加以反映,其包括的内容在结果上与FASB的”全面收益“相同。IASC虽然未设立单独的”利润“要素,但其将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等同于利润的确认与计量,因此,IASC所认定的经营业绩(即利润)的内容实质上相同于前述”利润“或”全面收益“。在企业经营业绩的确定上,FASB、IASC和中国都采用了”损益满计观(或称全面收益观)“。

二、会计核算对象要素的改进

总体上看,FASB、IASC和中国之会计要素确立各有千秋。三者均确立了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要素“,但却忽略了其他层次要素的界定。在所确立的基本要素中,IASC的结果较为合理。FASB尽管涉及到次级层次要素的确立,如”业主投资“等,但全部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却无法加以解释。中国会计准则基本吸收了FASB和IASC的长处。

然而,笔者认为,上述会计要素确立存在两大方面的缺陷:理论上的缺陷是忽略了影响会计要素确立的决定因素;实务中的缺陷是现有会计要素无法为会计方法提供理论说明(如各种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且会计要素缺乏应有的内在逻辑关系。

会计要素的确立主要取决于实体的经济活动特征和投资者等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要求。确立会计要素,目的在于规范对会计核算对象及其规律(表现为会计核算对象要素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会计对象要素及其关系是各种会计方法建立和应用的理论基础。包括帐户、复式记帐、会计确认与计量、财务报表等,而会计方法的运用又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者等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满足。因此,会计对象要素的界定,既影响会计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又关系到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

经济环境和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影响到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经济活动的目标和特征等均有较大差别,因而其会计对象要素的设立也不相同。非持续经营企业的经济活动特征、具体会计目标等有别于持续经营企业,其所确立的会计对象要素亦有差别。比如,清算企业的会计对象要素是清算资产、清算债务、清算净权益、清算利得和清算损失。

会计目标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会计系统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结点,体现着企业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客观要求和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内在需要。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深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由于会计目标的内含与外延总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变化与深化,故会计对象要家的划分以及不同要素的重要程度等,均非一成不变。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其他新型交易的迅速发展,使得投资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广度 和深度上均有很大程度的拓展。相应地,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也在发生深刻变化。1992年10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发表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ARS NO.3),针对传统财务会计 系统下损益表只揭示”已实现、已确认“收益而不能满足投资者对”真实与公允“信息的需求的缺陷,提出了确认”全面收益“的思想。该份准则将损益表包括的内容,从”已实现、已确认“项目 扩大到”未实现、已确认“项目,并以”利得“和”损失“要素以广义的解释,认为利得是”除涉及所有者投资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在内容上包括收入和其他利得;而损失是”除涉及分派给所有者款项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在内容上包括费用和其他损失。无独有偶。美国于1997年公布的第13C导”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NO.130)要求报告企业的”全面收益“,实际上也是类似作法。因此,我们应以发展和变化的观念去认识会计对象要素及其确立问题。

经济环境和会计目标变化对会计要素的影响结果,主要体现在会计要素结构体系的完善 和会计要素内涵的延伸(如利得、全面收益等要素内涵的”扩容“)。

笔者以为,会计对象要家实质上是一个包括多层次结构的整体概念,在这个结构整体中,静态要家与动态要素相统一,存量要家与流量要素相结合,基本要素、次要素、支要素分三个层次相互关联。

整个会计核算对象首先被划分为若干”基本要家呼有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它们是整个会计对象要素概念体系的“骨架”。对各基本要素作进一步划分,便产生“次要素”,如资产次要素现金、应收帐款、存货、固定资产等,负债次要素短期借款、应付帐款、应付股利、长期借款等,权益次要素实收资本、留存收益等,收入次要素营业收入、其他收入等,费用次要素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它们是基本要素的细目,用来说明基本要素的具体内容。“支要索”是次要素的合理延伸,重在揭示次要素的变动过程,而不仅仅是变化结果。如将“现金”次要素进一步区分为现金流人和现金流出支要素,可以揭示现金的流转过程,而将“实收资本”次要素进一步区分为业主投资和公司退资本要素,将“留存收益”次要素进一步区分为利润和利润分派支要素,可以更详细揭示业主权益的具体变化情况。其他资产等要素皆可如此划分。

存量会计要素重在反映资金的实际状态,流量会计要素重在反映资金的流动过程。资产、负债和权益等静态基本要素及其各“次要素”,一般为“存量要素”,而其“支要家”和各动态要素一般为“流量要素”。存量要素和流量要素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不一样。

在“基本要素”层次,笔者主张取消原有“利润”要素。主要理由在于,利润的形成实际是收入和费用对比的结果,而对比前的“利润”体现在所获得的收入和所发生的费用中,对比后?quot;利润“实质上已经成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项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利润“应归于权益要素的支要素,”利润“作为基本要素存在缺乏企业实际的经济交易这个依据。同时,笔者还主张设立广义概念的”收入“和”费用“要素,以便从理论上给予会计对象要素概念体系以科学解释,从现实上使其与国际会计惯例保持一致,增强其适用性。

前已述及,会计对象要素的确立,不仅关系到企业会计目标的实现,而且也影响会计方法的运用。众所周知,编制财务报表是会计的基本方法,然而,理论界对于财务报表建立的”理论基础“问题却一致众说纷云。尽管人们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作为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收入、费用和利润作为损益表的理论基础已经认同,但?quot;现金流量”作为现金流量表的理论基础却一直心存疑义。主要原因是:“现金流量”凭空而来,让人难以置信;同样作为财务报表的理论依据,“现金流量”与资产、负债等“平起乎坐”,让人难以接受。笔者认为,各种财务报表建立的理论依据都是会计对象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只是不同的财务报表以不同的要素及其关系为理论基础。基本要素可以作为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次要素、支要素同样可以。如现金流量表建立的理论基础就是“现金流人”、“现金流出”支要素和“现金(存量)”次要毒及其关系。应当指出,作为财务报表理论基础的要素,既可以是处于同一层次的要素(如资产负债个表),也可以是处于不同层次的要素(如现金流量表以及损益表等);既可以是某一单一内容的要素(如现金流量表),也可以是几项不同内容的要家的组合,如原来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就是以所有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内容的次、支要素为基础的。

按照笔者提出的会计对象要素框架结构理解,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无非是资产、负伤、权益、收入和费用等内容,主要反映“基本要素”内容的财务报表是企业基本的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一般而言,以基本要素为基础建立的财务报表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以次要素或支要素建立的财务报表其可变性较大,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即是证明。当然,为适应经济环境和会计目标的变化,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与结构将不断变革,但其理论基础仍将是上述会计对象要素框架结构。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国际会计准则[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2][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娄尔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3]葛家甜,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L4]唐国平.会计要素及清算会计要索D].会计研究,1999,(3). [5]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ES].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

第二篇:会计要素教案

【课题】会计基础入门——会计要素 【教材版本】

徐克美主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配套用书,财经商贸类职业培训用书——《财经基础知识》(非会计专业),2008年6月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知道六大会计要素的名称 2.能力目标:学生理解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会计六要素的包含的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会计等式 【教学方法】

列举实例,讲授法为主。【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以芳欣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为背景,进行设置问题:“公司经常要进行购买计算机及其一些配件,然后卖给客户;有些客户直接付款,而有些客户款项未付;公司每月要计算利润,每月要上交一些税金,每月要给职工发工资等等。这么多经济内容,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核算呢?”引出“会计要素”课题。

新课内容

一、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反映财务成果的要素。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

举例:芳欣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现在资产200万元,其中现金、存款等30万元,计算机存货50万元,办公房等固定资产100万元,其他财产20万元。这200万元的资金中,有150万元是股东入股的,还有50万元是从银行借入的。

师提问1: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盈利”

师提问2:为了实现盈利这个目的,企业需要投入资金,从例题中,找出资金表现出来的形态有哪些?“现金、银行存款、存 货、固定资产等”

1.资产

(1)资产概念: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结合例题来说明)

(2)资产的内容:

A.流动资产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商品、原材料等。

B.非流动资产,企业的资产除了流动资产之外,就是非流动资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2.负债

(1)概念:负债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结合例题说明)....(2)负债的内容

A.流动负债: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等

B.长期负债: 是指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3.所有者权益

(1)概念:是指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结合例题,导出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属于哪些要素: 1.出纳员保管的现金; 2.仓库里的材料; 3.欠外单位的货款;

4.投资者对投入机器拥有的权益。

教师过渡:企业要获得实现盈利,就必须把资金投入生产经营,在经营过程中,一方面有资金的耗费,另一方面又可取得收入,一段时间后,将收入与其相应的费用进行比较,就可计算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了。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 1.收入

(1)理解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教师要特别强调这收入是“日常活动”引起的,否则就是利得。(可举实例说明)2.费用

(1)理解概念: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教师要强调:费用是日常活动产生的,否则就是损失。(可举实例说明)3.利润

(1)理解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举例导出会计等式。

利润=收入-费用

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课堂小结

教师说明:资金的占用为资产,资金的来源为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数额上始终相等。生产经营之后产生收入,收入补偿费用剩余的部分,即利润,最终归投资者所有,所以又形成了所有者权益。两条等式合并形成下列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但最终又恢复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第三篇:会计要素说课稿(推荐)

《会计要素》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来自福建商贸学校的教师陈淑华,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会计要素》,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核心,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选自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会计基础》一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本教材第一章第四节会计要素中的一部分内容。会计要素是对前面所学内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要素。只有明确会计六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数量的增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为学习会计等式及借贷记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理解会计要素的含义;

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会计平衡式和借贷记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判断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的能力。(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其感到懂得一些会计知识非常有用有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教学重点、难点

综合大纲和既定的教学目标,我把本次课重点定为:会计要素的内容

难点定为:正确划分会计要素,进行会计要素分类操作。

二、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图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启发式为主,配合案例教学,将熟悉的经济现象引入课堂,将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具体的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复杂的内容清晰化,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探究新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11级会计电算化2班新生,刚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经济常识贫乏,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难以感兴趣,缺乏耐心,存在着畏难情绪。但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多动手,对喜闻乐见的实例比较感兴趣。他们能意识到专业课的重要性,希望能学有所获,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主动学习性差。

(二)学法指导

本节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找到学习的乐趣,由生疑到探究到结论,积极合作,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形成自主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让学生回答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首先明确给出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这节课只讲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

1、在讲资产时

首先抛出问题,一个企业,他有多大规模,他的经济实力如何,表现在哪一方面,资金占用分布在哪些地方?再比如说一个家庭,拥有居住的房屋,可能持有股票,基金,手头有现金,银行里面有存款,还可能被亲戚朋友借走了一笔钱,这都是一个家庭的资产。用这些现实的经济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给资产下定义,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资产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使同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资产的特征时,通过“想一想”方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下问题:判断是否属于企业的资产。

A、如果某企业预计半年后要买入一台空调,能否构成企业的资产?为什么? B、企业租入一台机床,期限为50年,用来生产新产品,并负责设备的维修等费用,这台机床属于企业的资产吗?

C、保留在企业仓库里面的已经霉烂变质,毫无利用价值的材料,还能作为企业的资产吗?

说明只有符合这三个条件的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接着讲资产按其流动性质和存在的形态不同分类,这里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流动性,就是转化为现金的能力。资产的种类比较多,我通过多媒体把每类资产的名称和内容打到投影上,并配以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接下来讲资产的来源,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投入的,二是向债权人借入的。引出另外两个会计要素,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负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解释完负债的定义后,再强调作为负债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A: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B:是一种现时义务C: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想一想:企业向银行借入一年期借款200万元,将要到期,尚未偿还。能确认本企业的负债吗?为什么?

关于负债的种类: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通过投影进行反映和解释,适当的提及二者的区别在于偿还期限长短和举债目的不同。

最后讲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即: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这里只要求学生掌握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想一想: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有何区别?(让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三)小结及布置作业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反映的是一定时点企业静态的财务状况,可以知道企业资产总额及分布形态,资产来源于投资者投入的(所有者权益)和向债权人借入的(负债)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发生变化,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收支及盈亏情况的收入、费用、利润三个要素第二节课再讲。作业见课后习题

五、板书设计

把黑板由左至右分为3份,左边三分之一写教学目标,右边三分之二写教学提纲。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四篇:会计要素说课稿子

《会计要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所选的教材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基础会计》一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是本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会计要素中的一部分内容。会计要素也称为会计对象要素,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的高度归并与概括,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项目,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这一节内容基本上是纯粹的理论知识,即每个要素的概念、特征和种类,比较枯燥,涉及的名词知识点也非常多,但又非常重要,它是一个起点,是个入门。只有明确会计六要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数量的增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为学习会计等式及借贷记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对于才接触专业课的中职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由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出台,部分要素概念内容有些变动,我直接按新准则讲,不做新旧比较解释,以教师讲述的为准,不以教材为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的内容不做过深的解释,只要求学生知道就可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讲的通俗易懂,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否则,照本宣科或理论讲的过深,都会使学生难以接受,失去兴趣,从而对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刚刚开始就失败了。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45分钟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收获:

1、认知目标(1)理解会计要素的含义;

(2)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为学习会计平衡式和借贷记账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判断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的能力,开拓视野。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其感到懂得一些会计知识非常有用有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克服畏难厌学情绪。

新市场营销法则 助推企业成长

电子商务营销

食品餐饮营销

建筑房产营销

消费品营销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中职会计专业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经济常识贫乏,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难以感兴趣,缺乏耐心,存在着畏难情绪。但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喜欢多动手,对喜闻乐见的实例比较感兴趣。他们能意识到专业课的重要性,希望能学有所获,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主动学习性差。

四、说教法

会计专业课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易与实际脱节,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效果很差。因此,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本节内容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图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启发式为主,配合案例教学,将熟悉的经济现象引入课堂,将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具体的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复杂的内容清晰化,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探究新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学法

本节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找到学习的乐趣,由生疑到探究到结论,积极合作,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形成自主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分钟

1、让学生回答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对象是什么?

在第一章已论及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核算与监督,会计的对象就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就是企业等经济实体的资金运动,即能够用货币表现的各项经济业务。但是,这只是从动态上对会计对象的一般描述,而且比较抽象。企业的资金运动纷繁复杂,为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为了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首先就要对会计对象进行基本分类,因此而形成了会计要素的概念,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就具体的表现为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

(二)新课讲授------35分钟

首先明确给出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要素。这节课只讲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

1、在讲资产时,情境导入------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首先抛出问题,一个企业,他有多大规模,他的经济实力如何,他的家底如何,表现在哪一方面,资金占用分布在哪些地方?经常看到报纸网络上登某某富豪旗下拥有多少多少资 产?再比如说一个家庭,拥有居住的房屋,有家具、家用电器、可能持有股票,国库券,手头有现金,银行里面有存款,还可能被亲戚朋友借走了一笔钱,这都是一个家庭的资产。用这些现实的经济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给资产下定义,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给出会计准则规定的严格的资产定义。然后进行剖析作为资产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使同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讲资产的特征时,通过“小思考”方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下问题:判断是否属于企业的资产。A、企业库房存放的代管的其他单位的商品物资 B、企业临时租入的机械设备

C、企业准备进行一项房地产投资,预计到明年可赚100万元 D、企业准备购买国债50万元 E、经证明确实无法收回的货款 F、库存的腐烂变质的商品

说明只有符合这三个条件的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接着讲资产按其流动性质和存在的形态不同分类,这里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流动性,就是转化为现金的能力。资产的种类比较多,若讲的过细、过深一是时间不够用,再者理论化过强反而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要抓住重点(流动资产),详略得当(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略些),深浅适度(不做过深的理论探讨)。我通过多媒体把每类资产的名称和内容打到投影上,并配以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至于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区别,长期投资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股票投资与债券投资的区别只是一带而过,点到为止,不做过深剖析。

2、接下来讲资产的来源,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投资者投入的,二是向银行等债权人借入的。引出另外两个会计要素,即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负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解释完负债的定义后,再强调作为负债应同时具备三个特征A: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B:是一种现时义务C: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因付货违约而产生的未决诉讼,专业人士估计败诉的可能性为80%,若败诉企业要赔偿对方50万的经济损失,能确认本企业的负债吗?为什么?(2)未来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引起的赔款,能确认本企业的负债吗?为什么?

关于负债的种类:按其清偿期限的长短,划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通过投影进行反映和解释,适当的提及二者的区别在于偿还期限长短和举债目的不同。

最后讲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即: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这里只要求学生掌握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重点强调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

一是所有者可以凭借其权益参与企业经营,分享企业经营成果;但债权人只能按约定的金额在约定的时间取得利息补偿,不能参与经营,更不能分享企业经营成果。

二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内,企业一般不需要向所有者归还其投入的资本,除非发生破产、清算、减资等特殊事项;但负债是企业对外承担的经济责任,企业负有到期偿还的义务。三是企业在清算时,只有当所有的负债得到清偿后,所有者才实现对其资产的要求权。

拓展视野,学以致用:

假设甲、乙两公司生产销售完全相同的产品,其资产总额相同,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刚好相反,如下图:

企业名称 资产总额(万元)负债总额(万元)所有者权益(万元)甲公司 100 70 30 乙公司 100 30 70 做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他们会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总结: 投资者:在资金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的情况下,投资者更愿意高负债经营,因为 这可以用别人的钱为自己赚钱。

债权人:把资金借给甲公司风险较大,若出现经营困难,偿还能力较差。而乙公司的偿债能力强些。

企业管理者:甲公司是一个高负债,高风险的企业,也可能是一个扩张形的企业,一旦经营不好,所有的债权人都要求还款,将面临破产的危险。乙公司是一个保

守的企业,资本雄厚,偿债能力强,若市场好,可以考虑举债扩大经营规模,实现更多的利润。

(三)综合课堂讨论,引出另外三个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6分钟)张明大学毕业后创办(可人服饰公司),注册资金40万元。公司于2005年1月1日宣告成立,其中朋友李红以银行存款5万元作为投入资本金,舅父以设备投资10万元,张明以银行存款25 万出资,公司成立后,1月份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10万元;从银行提取日常零星开支用现金5万元;从盛大公司购买原材料20万元,其中以银行存款付款15万元,其余5万元尚未支付;支付工资及行政管理费用8万元;生产服装1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0万元,实现利润5万元。

请分析:(1)、该公司1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共涉及到哪些会计要素项目?(2)、该公司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有哪些?他们分别关心哪方面的会计信息?

(四)小结及布置作业(2分钟)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反映的是一定时点企业静态的财务状况,可以知道企业资产总额及分布形态,资产来源于投资者投入的(所有者权益)和向债权人借入的(负债)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发生变化,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收支及盈亏情况的收入、费用、利润三个要素第二节课再讲。作业见配套的习题集(判断下列资料中各项目的类别,巩固强化课堂知识)

七、教学后记

本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基本掌握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内容,并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知识容量大,节约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的优越性。由于教学对象是中职生又是才入门的新课,对所有者权益的内容理解不是很透彻,只要求其知道最基本的就行了。

第五篇: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

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

预算会计(Budget Accounting)概念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货币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按其核算、监督的对象及适应范围划分,可分为企业会计(也叫营利性会计)和预算会计(也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两大体系。预算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而是通过各自的业务(服务)活动,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相比,在核算主体及客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一)适用主体的范围不同

预算会计适用于非营利组织的各级政府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企业会计适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

(二)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会计核算的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类。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确定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是以款项的应收应付为标准,或说是按照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来确定收入和费用。在这种会计处理基础下,凡属本期应获得的收入,不论其现款是否在本期收到,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论其现款是否在本期支付,均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应归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在本期已收到和支付现款,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来处理。针对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由于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和经济业务的差异性,所以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一般而言,企业类以营利为目的的会计主体往往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非营利组织一般不以营利为目的,往往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

预算会计针对核算主体经济业务的特点,将其划分为非经营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对于非经营性业务实行收付实现制,以当期款项的实际收付为依据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核算资金的收支和结余。如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中非经营性业务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事业单位会计中经营性业务则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来进行核算。企业会计为正确地核算企业各会计期间的损益,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三)会计对象的分类不同

预算会计对象的基本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企业会计对象的基本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又称会计报表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结构的基础。

预算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5大类,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要素构筑资产负债表,所以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和支出两个要素构筑收入支出表,所以也称为收入支出表要素。

1、5大要素的含义

资产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应缴款项等。

净资产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从数量上等于会计主体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

收入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在业务活动中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支出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单位按照批准的预算发生的各种资产耗费和损失。

2、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在资产负债表三个要素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中,资产、负债是所在组织(营利组织一企业、非营利组织一财政、行政和事业单位)共有的会计要素,而净资产是预算会计中特有的。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企业会计中称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有着不同于在企业会计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通常不使用“拥有或控制”这一企业会计常用的确认标准,而使用“占用或使用”这一标准来确认资产。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具有取得的无偿性和使用的非经营性或非盈利性的特点(除开事业单位的附属企业和已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单位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通常由政府直接提供的,而不需由行政单位用其业务收入去购买。

第二,预算会计中资产有限定性和非限定性之分。资产的限定性,是指资产的提供者(包括拨款人和赠与人)对所提供的资产规定一定的限制,拨款人和赠与人通常是以通过法规、行政命令或协议等方式对其所提供的资产附加限制,接受资产的非营利组织必须给予以遵守。从时间角度看,限定性有暂时性限定和永久性限定之分。与此相对应,其他资产可归为非限定性资产。资产的限定性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特方面。

第三,非营利组织的负债主要表现为流动负债。如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负债主要表现为高信用的国债以及因财政周转金的融通而形成的借入财政周转金和因体制结算而形成的与上级往来等流动负债;由于国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都不得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长期资金,同时银行也一般只对其提供短期借款而基本上很少提供长期货款,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负债主要是流动负债。因而非营利组织基本不存在资本结构问题及利用杠杆作用问题,但是这却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组织-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四,预算会计中资产与负债的差额采用“净资产”称谓,这与国际通行的用法一致。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同时,它也是与债权人权益相联系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权益”概念。显然预算会计中的这个差额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具体地说,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相比较,非营利组织的净资产要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非营利组织不存在现实的所有者,其净资产不体现企业那样的所有者权益。

2、出资者,如拨款人、捐款人,是非营利组织净资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他们不要求出售、转让或索偿其所提供的资财,也不要求凭借其所提供的资财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3、实际上,非营利组织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也无法为其资财的提供者带来经济上的利益。

4、现实中,非营利组织的一些资财提供者通常对其所提供资财的使用、维持规定某些限定,即非营利组织的某些净资产具有限定性。同资产的限定性一样,对净资产的限定也可分为暂时性限定与永久性限定。

3、收入支出表要素(收入、支出)

预算会计中收入支出表的等式关系为:收入-支出=结余。其中,收入要素与营利组织的收入要素有着显著的差别,而支出要素是其特有的,“结余”没有作为一个会计要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具有以下特殊性:

从性质看,非营利组织取得的收入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营利;提供产品或劳务等活动的价格或收费标准不完全按照市场经济价值规律来决定,甚至无偿提供或免费服务。即非营利组织就其所提供的产品或劳务通常取得较低的收入或者甚至不取得收入;政府拨款一方面是为非营组织的存续发展,另一方面含有补贴性质。即有些拨款属于对低价格、低收费服务的一种弥补。从口径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是大口径的而完全不同于营利组织小口径收入概念。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仅包括业务收入,还包括投资利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和政府性的各类拨款等。

从限定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之分。如,接受的捐款,若捐款人关于这笔款项有规定的使用要求或期限,那么这笔接受的捐赠收入就属于限定性的收入。

第二,非营利组织的支出要素在设计上,需要与收入要素相配合。同时支出与企业会计的费用相比在许多方面有特殊性。

从功能和目的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

从口径看,与收入的大口径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是大口径的。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不仅包括费用性支出(狭义费用),还包括资本性支出。

从限定看,与限定收入与非限定性收入的区分相一致,非营利组织的支出也可分为限定性支出和非限定性支出,这也是资财提供者的规定要求使然。

从确认看,非营利组织的支出的确认有的采用权责发生制,有的采用收付实现制。而费用的确认基本采用权责发生制。

从成本核算看,非营利组织的产品、劳务、项目等,需要单独核算成本的,可以另外单独核算处理,这并不否认支出要素的内涵与外延。

第三,结余是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期间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差额。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口径与企业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口径有着明显的差别。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与企业利润相比,有着明显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如下:

1)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与支出通常也有差额,这个差额并不表现为利润(或亏损),而表现为结余(或负结余)。但非营利组织并不追求这个余额,而是客观以予以反映,以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2)在性质上,非营组织的结余表现净资产的变动,其属性为净资产,而企业的利润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3)企业利润存在分配问题并且(正)利润必须履行纳税义务。非营利组织的结余一般不存在分配问题。非营利组织正结余不需履行纳税义务,负结余实质上是对净资产的冲减。

4)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没有明确的方向性,而企业利润表现为贷方余额。

5)非营利组织的结余有限定性与非限定性只分。限定性结余是限定性收入与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非限定性结余是非限定性收入与非限定性支出相抵后的结余。

正因为如此,结余是否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个独立会计要素,存在不同观点。

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如同企业会计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三要素构成企业“损益表”的基础一样,收入、支出和结余三要素构成了预算会计的第二等式:收入-支出=结余,可以作为“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以系统完整地反映非营利组织的收支情况及其结果。而且关心非营利组织收支情况及其结果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当然希望能提供有关结余的信息。

不赞成把结余作为一个独立会计要素的观点认为,其一,结余的本质属性为净资产,其作为独立要素的经济意义不大。其二,对非营利组织来说,重要的是预算的执行情况。结余作为一个要素,平时无法反映出收支结余情况的真实结果,即没有实际的内容。其三,结余作为预算的执行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可能是贷方余额,也可能是借方余额。那么连余额的方向性都无法确定,作为要素是不合适的。

当然,最终结余没有作为独立要素。而实际上,不将结余作为独立会计要素并不影响预算收支以及结余的核算和对预算执行的检查分析。

下载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会计要素的比较与改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会计基础练习题-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单项选择题 1、某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的减少,则可能引起( )。 A、负债增加 B、所有者权益增加 C、收入增加 D、费用增加 2、某公司2014......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 摘 要:随着中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调整。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在传统的计划经济......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一、说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创设开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创造性......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6

    授课内容: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会计要素之间相互关系,是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案例教学比较感兴趣,能跟着教......

    会计的六大要素5篇

    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的构成:库存现金负债:短期借款所有者权益的构成: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实收资本库存商品其他应收款资本公积应收账款......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问题与改进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革新,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管理会计做为......

    2013年会计后续教育 答案——会计原理-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会计原理--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1.下列会计要素中,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是。资产 2.在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是。运输设备 3.下列不属于流动负债的是。应付债券 4.......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获奖说课稿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说课稿 一、说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 创设开放、合作、竞争的学习氛围。 ★ 注重学生的个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