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在营销方面的十大区别 (500字)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在营销方面的十大区别 导读:
住宅地产与商业地产存在较大明显,前者重开发和销售,对政策波动极为敏感;后者重商业和运营,是中长期投资,不太受短期政策的左右。本文将着重讲解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在营销方面的差异,给读者以启迪。
在房地产业界有一句话叫:“做住宅地产是小学生,做商业地产是大学生;做住宅地产的销售是小学生,做商业地产的销售是大学生。”也许这个比喻并不十分恰当,但却足够形象。那么,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在营销方面具体有何区别呢?
一、销售产品不同
住宅地产的产品相对来说是独立的、封闭的、标准化的;而商业地产的产品是公众的、共享的、个性化的。
具体来说,住宅地产是卖居住产品的,如三室两厅、两室一厅等,它的属性是居住的;而商业地产是卖商业空间的,如卖场、商铺等,它的属性是商业经营的。住宅地产多是按标准户型设计出来的,在它设计之前就已经对其户型进行了反复推敲,不会由某个人自行分割;而商业地产则不同,在做商业地产之前很难将商铺的面宽、进深、面积、做什么品牌、做什么品类、由哪个商户来做、今后体现什么功能等诸多问题考虑清楚,这需要根据它的具体需求做个性化分割。住宅地产卖了以后是用来居住的,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而商业地产卖了以后是用来经营的,经营的品类各个方面都不一样,它们销售的产品也是截然不同的。此外,住宅地产销售的产品非常标准化,简单且使用用途明确;而商业地产销售的产品是不确定性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无所知,只是说它个性化的需求很难确定。
二、对象不同
住宅卖给的是居住的消费者;而商业地产卖给的是两种人:一是自营户(即需要自己来经营的),二是投资客(将物业持有后自己并不经营,而是进行二次出租收取租金收益的)。关于卖住宅地产,可以说来者都是客,卖给谁都可以,并不会设定购房人的具体条件;而商业地产则不同,卖家居建材的不能卖服装,卖珠宝的不能卖儿童用品„„这是因为商业地产是有经营定位的,如果定位为全部做女装,那么即使是男装也不能进入,如果不遵循这个规律,不仅自身难以成活,还会影响到其他人,最终导致整个商铺的衰落。
现在国内很多人在卖商铺时,往往忽略了卖商铺与卖住宅的区别,只要对方给钱就卖,具体做什么并不关心。这种做法无法保证商铺经营的品质以及卖场的规范,不仅是对投资客户、自营商户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开发商自己的不负责任。
三、消费环节不同
开发商将住宅地产开发后就要卖给住户,住户买房后就进入了住宅的终端消费环节。严格来说这是个一次性长期消费的过程,后续消费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任何人买了住宅都会住,就如同任何人买了衣服都会穿一样。而商业地产则不同,商户买了商铺后需要装修、进货、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消费只是个开端,以后能否成功经营还是个未知数。后续消费将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整改、不断提高的专业性很强的过程,就如同买汽车需要提供整个管理体系一样,在消费后需要专业的服务、专业的各项保障以及专业的机构提供服务,而不是某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
四、销售卖点不同
我们在销售住宅的广告中常可以看到地段好、环境好、户型好等字眼,这说明住宅的卖点在广告,它卖的是一种生活品质或者是生活方式,它永远是围绕着生活品质、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目标来做营销推广宣传的;而商业地产的销售则不同,商业地产永远是围绕着投资价值,投资信心来做的,它的卖点就是反复向消费者传递投资的价值以及投资的信心。在具体的营销宣传中,住宅地产主要是宣传其绿化、户型、电梯配置等方面的优势;而商业地产则更多地是宣传其地段、定位、管理保障、主力商户、开发物业的开发商、物业的完整性、后期管理团队、市场前景等优势。
五、售后服务不同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在服务保障的深度、内容、以及方式方面都有所不同。住宅地产在出售以后也会提供相关的售后服务,如物业绿化、车管、保卫、物业维修等等,但是这些服务都是一般性的物业服务;而商业如果只是提供这些售后服务显然是行不通的。商业地产提供的售后服务除了以上提到的一般性物业服务以外,还包括现场管理服务、营销推广服务、员工和商户的培训服务、经营理念及经营技巧指导的服务、顾客售后投诉接待的服务等诸多方面。
我们常说,一个购物中心也好,一个商场也好,它有十项保障,而这些保障都是售后服务的保障。由此可见,商业地产的售后服务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保卫保洁服务,如果混淆了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区别,卖商业地产同卖住宅地产一个样,卖后不管不顾,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六、营销策略不同
在前面我们提到,住宅地产卖的是生活品质和生活方式,而商业地产卖的是投资价值,保障的是投资信心。由此可见,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在营销策略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住宅地产的营销策略是针对商品的户型、环境、住户采取的营销方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是一个广告——预售——开盘——签约的过程。而商业地产的营销策略则不是这么简单,它需要在销售前期、中期、后期采取不同的策略。
具体来说,商业地产在售前一定要保证定位非常明确,有理有据,告诉商户、投资人、投资客、经营户我们做什么,通过前期的明确定位保障商业物业的投资方向、商户目标和经营目标。在明确了商业定位之后,就要在销售过程中有后续的招商推进,边卖边招商,相互促进,通过招商推动销售。在销售后期,要严格按照售前各项管理合同、管理公约、管理保障、管理措施、管理要求来提供专业和规范的管理,保障投资人的信心和利益,通过招商之后的管理服务来保障销售。
简而言之,就是在售前要明确方向,售中推进销售,售后保障利益,否则对开发商、对投资商户都是没有好处的。
七、销售策略不同
在整个销售过程中,商业地产不能遵循住宅地产的销售方法,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过打广告达到签约目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商业的招商、经营、管理来促进、保障销售。有关销售策略的不同在上一点中已经讲了很多,在此不再赘述。
八、销控策略不同
住宅地产销售时采取的销控策略是:哪栋楼卖?哪栋楼不卖?哪些户型卖?哪些户型不能卖?而商业地产则不同,商业地产的销控策略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投资类型的销控。商业地产需要将哪一部分做经营,哪一部分做投资提前划分清楚,投资客和自营户需要按照区域整体划分,否则将会影响后期招商。而住宅地产由于其独立性和封闭性,则不需要提前划分。
其次,经营品类的销控。商铺一定要严格按照经营品类去卖,而不能随意混杂。例如,卖皮具箱包的楼层绝不允许经营女装。而住宅地产则不会根据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去分类销售。
第三,售与不售的销控。这一点对于商业物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很多商业地产开发商正是因为没有考虑清楚这一点而使得很多商铺滞留。因此,在卖商业物业之前,必须提前清楚哪一部分是必须要拿出来卖的,以解决自身的资金回报问题;哪一部分是不卖的,留作主力店招商;哪一部分是自营的。而住宅地产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九、投资回报不同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投资回报方式截然不同。住宅地产的投资回报方式主要指开发销售的回报方式,即简单的开发——销售——回报过程。而商业地产则不同,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报方式主要有三种:
首先,经营收益回报。即不卖物业,每年靠租金收益。现在商业物业做得比较好的回报金能在12~15年,投资回报能达到6~8个点。
其次,物业增值回报。住宅地产物业的增值主要是靠供求关系或者自然增值,因此,它的增值额度是有限的。而商业地产物业的增值是靠经营的收益,由于它遵循的是投资回报的规律,因此这种收益将是翻番的。
第三,资本收益回报。商业地产可以通过商业银行获取融资贷款,而住宅地产则不具备这种回报方式。
十、专业程度不同
通常一些大型的、规范的商业物业,都需要专业化的运作,即专业的商业定位、专业的规划设计、专业的销售营销、专业的招商招租、专业的运营管理、以及专业的资本运作;而住宅地产的运作过程则简单得多,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五个一工程”,即一块地,一个设计方案,一笔钱,一个工程队,一个销售公司即可。也就是说,商业地产的运作是个性化的,而住宅地产的运作是标准化的。
第二篇:商业地产策划与住宅地产策划的区别
一、价值层面的差异
1.物业价值
商业物业的价值在于经营,通过经营创造高于价格的价值。一个商业项目必须要系统考虑项目的商业定位、招商、经营,才能实现高水平的商业物业开发,达到预期的赢利目标。
而住宅的价值在于居住,保值升值。其关键是准确的产品定位及目标消费群体定位,最后通过销售实现开发价值。
从投资角度来看,住宅可以买来自用,是保值投资,风险性极小,而商业项目一旦没做旺,其价值就极低,甚至一文不值,风险性极大。
2.利益关系
从主体上说,住宅地产的价值链显然单一得多,即“开发商——终端消费者”。商业地产的利益参与者更为复杂,它的价值链是“投资者——开发商——营运商——经营者——终端消费者”。其中包含这四种权益关系,开发者的权益、所有者的权益、经营者的权益、管理者,的权益,它们与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密不可分。
开发者是商业地产开发商;所有者是商铺真正的拥有者;第三是经营者,就是进入这个商业里面从事商品经营者;大型与中小型商场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者实施有效的管理。
开发者通过项目获得利益;所有者通过出租商业物业获取租金收入;经营者通过经营获取经营效益;管理者通过管理获取管理利益。
与住宅开发相比,住宅仅仅通过发展商和购买者两个环节就可以构成单一价值链,而商业地产的价值链上除了开发商,还包括消费者、经营者和投资者,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矛盾,像发展商要求铺位划分要好卖而经营者要求好用,投资者要求高回报而经营者要求先培育市场,以及商铺租与售的矛盾等。商业地产开发要权衡“四角恋爱”的利益关系。因此,为了平衡不同主体的利益,商业地产开发商不仅要考虑地段,更要考虑市场定位、业态组合、功能布局、管理模式、销售策略、投资回报等因素。
3.市场风险
开发商在看好商业地产开发利润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除土地成本、土建费用及一些税费管理等因素比住宅用地高外,一般投资商业的人群相对较少,加之现今人们理智投资理念加强,所以为降低市场运作风险,商业地产开发必须具有有前瞻眼光的开发商、专业的商业地产顾问及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三大要素,以有场有市为开发目的,这样才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降低开发风险及提高开发价值。
而住宅相对来说开发风险较小,因为住宅消费群体较广,住宅业态既具有居住功能,也具有投资功能,其双重作用为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购买群体。
二、开发层面的差异
1.产品属性
住宅地产开发的住宅是终端消费品,主要功能是用来满足消费者的居住要求。楼盘除了消极被动的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动而升值外,无法带来额外的利润,因此增值空间小。而商业地产开发的从严格意义上说不仅仅是产品,更是资本,它通过经营能不断衍生出新的价值,增值空间很大。但应该同时看到,商业地产的风险也要更大,因此商业地产的成功需要具有前瞻眼光的开发商、专业的商业地产顾问及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其次,商业地产的表现形式也更多,有shopping摩购物中心、主题商场、商业街、社区街铺等。
商业地产的核心是要搞活商业,而住宅地产追求的是居住的舒适度,也有人说住宅地产开发的是“城”,商业地产开发的是“市”,这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因此,商业地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是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它更着眼于一种长期效益。而住宅地产相对要简单的多,房子只要卖出,投资的价值就可以实现。
商业地产的核心决定了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要更复杂。正是因为商业地产更具复杂性和风险性,因此商业地产更注重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分析,更要充分运用SWOT分析法,发现商机,发挥优势,弥补不足,降低风险。
2.开发技术
商业地产开发要考虑到不同业态的具体要求。在建筑设计方面,户型、景观不再是重点,配套设施会更多,规划、设计、施工、交验在每个阶段的技术要求都高于住宅;在物业管理方面,商业物业的功能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对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销售方面,前者针对的目标群体的行为属于典型的专业理财行为,而后者主要是一种消费行为,因此相应的销售手法呈现多样性,如委托经营、售后返租、整体转让、分割出售等;在资金回笼方面,住宅开发商通过预售融资来进行资金周转和滚动开发,很快实现资金回笼,而商业地产收益很大部分来自租金。
商业地产根据项目开发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客户群,如在招商阶段的客户是商家,而且特别重视主力店的作用;在销售阶段的客户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实力投资者;在经营阶段的客户群则是终端消费群。总之,商业地产与传统住宅地产的千差万别,必然要求开发商进行理念和心态的调整。希望中国的商业地产业在机遇和挑战中朝更理性、更专业、更合理、也更繁荣的方向发展,在赢得巨大财富同时为活跃商业、繁荣经济作出贡献。
3.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决定商业项目的存亡。多数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在开发之初,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做什么”的问题,他们多数先把项目盖起来,最后到了商业定位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要么就是结构不合理,要么就是布局不规范,从而导致招商异常困难,往往出现“理想的商家不愿进,进驻的商家不理想”的结果。
商业地产由于各种业态对商铺的要求具有特殊性,而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业态和功能均比住宅复杂,人流、物流、垂直交通、消防疏散、停车等诸多方面相当繁琐,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满足未来大量商家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关系到一个商业项目能否成功销售、招商和做旺的关键。
4.开发流程 商业地产开发流程更为严谨、复杂。商业地产的调研在住宅开发市场调研基础上,增加了区域结构、城市商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区域零售业结构、商铺分布及经营状况、未来供应量、地块交通、自然、社会条件、商圈等方面的分析
商业地产的选址过程更严谨:通常情况下,无论是住宅开发还是商业地产开发,均要在投标拿地前进行初步的市场调研。但在商业地产开发中,发展商不仅要考虑商铺投资者的利益,还要考虑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所需平衡的地方很多,所以商业地产项目的选址过程比住宅开发更为严谨。
商业地产的定位更为复杂和系统化:商业地产的定位来自广泛而细致的调研,包括城市商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区域商业结构、未来供应量、消费力的需求、租售目标客户细分、商铺升值潜力等方面的分析。
商业地产推广更具针对性:商铺作为非生活必需品,与住宅推广相比,其推广的核心是投资价值和投资潜力,侧重于商铺的回报率和回报周期,以及未来的经营管理,确保市场能够持续经营。
5.招商与经营
商业地产开发比住宅开发多出开业、运营、管理三个环节:在住宅开发中,开发商有机会当“甩手掌柜”,开盘、营销、交楼后就结束。一个商业地产如果想持续盈利,必须在前期预留一部分商铺用于旺场后自营,所以,开发商不能抱着当“甩手掌柜”的心态开发商业地产,而必须抓好运营、管理两个后续环节,这样才能减少纠纷,获取最大化利润。
招商是商业地产成功开发的关键所在。一个商业项目,如百货、专业市场、区域商业中心等,一般都实行“招商先行”的营销策略,以招商来带动销售。“有主力店的地方,就有无穷的商业机会”,以招入主力店作为吸引其它商家的手段。其实主力店周边商铺的经营主要是“寄生”业态,它本身不具备“聚客”能力,所以也不具备使商铺升值的潜力,只有借助主力的作用才能充分挖掘其商业价值,使商铺作旺并不断升值。
统一销售,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使拥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商业项目要充分发挥经营管理公司的作用,尽早介入项目整体开发,为招商及后期经营管理作好准备。
而住宅一般不存在招商问题,带底商的住宅,具体销售依住宅定位而定,是以招品牌连锁店为主,或是一般经营户,但一般前者居多,以品牌店来带动住宅销售,提升住宅价值。但底商需要科学合理的业态经营及规划比例,这点也非常重要。
三、营销层面的差异
1.营销主题
消费者在购买任何一种商品的时候,购买的实际上都是一种梦想,这种梦想在某一个方面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所以愿意付出货币等值或不等值交换。对于住宅来说,消费者购买的是一种他们需要的“生活方式”,因为无论怎样讲,房子本身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不同的只是赋予房子的内涵,所以宣传主题往往侧重于对未来生活梦境的憧憬和提前写真。
商业地产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投资的概念。作为投资而言,回报率和回报周期才是消费者真正关心之所在。
2.推广对象
住宅房地产面对的消费群体主要分两种:用于自住的购房者和用于投资的购房者。用于自住的购房者又分为首次购房自住和二次及多次购房者,他们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住宅地产纯投资在目前的经济水平下相对消费群不多,但有快速增长的趋势,他们关心的是该区域长远发展以及今后出租的前景问题。
在商业地产上,推广对象是分阶段来划分的。首先是将商铺出售或出租出去,推广的目标也分两类:用于自己经营的业主和用于投资的业主。自营客户关心的是商圈的成熟度、消费群基数和消费能力;投资客户则更注重该地段的发展前景和投资回报的周期。
在整体交房、商场开始运作后,推广对象将发生转移,重点是怎样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光顾商场,从而提升整个商场的人气和形象,这是摆在商场经营管理面前一个迫切的问题。
3.营销周期
营销周期和市场供给量是密不可分的。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上,住宅地产的提供量远超过商业地产,所以消费者可选择的机会就多,考虑的周期也长,加上住宅开发已经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所以住宅地产的营销周期相对就很长,在具体的作业方式上,通常分成几个大阶段来执行。
商业地产在这一点上与住宅地产完全不同,商业地产能永续存在的前提是需要足够的市场支撑和足够的人群消费,所以商业地产一般都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区域进行开发,这样投资总额相对很高,但是实际开发面积相对小,吸收的客户也少,所以营销周期要求尽可能短,否则战线过长,市场冷却后再积聚温度那就困难得多。
4.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住宅消费者关心的几个关键指标排序是:价格、地段、户型、品质、开发商实力、服务、配套。
商业地产客户关心的问题是:地段、价格、后续管理、开发商实力、主力店。因为商业地产必须有足够的人气才能支撑,所以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段等先天因素决定的。
5.推广节奏
房地产推广的一个营销周期一般由几个递进的阶段构成:预热期(市场引导/培育期)、内部认购期、开盘期、强销期、持续期和清盘期。作为住宅地产来说,因为要分成几个营销阶段推广,所以它是由几个营销周期组合而成,每一个营销周期基本上都要完整包括上述阶段;否则市场引导不够,项目优势展示不全、消费者对今后生活的了解不够,市场接受就有限。
在商业地产,可能只需包括上述部分阶段,比如预热期和内部认购期合并,或者直接从预热期进入开盘并立即转入强销期;如果先天条件优越,不违背当地市场价格体系,可能开盘时就直接进入了清盘期。
6.媒介策略
住宅地产因为描绘的是未来的生活蓝图,所以宣传方式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精致的宣传资料、优美的电视广告、直击人心的平面广告、旨在维持长期影响力提升企业形象的户外广告等等。
而商业地产因为周期短,很多媒介都无法考虑。比如电视广告,因为制作成本高,必须长期播放才有效果,而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无法全面介绍项目优势,所以使用很少;更多的时候是投入信息量大的平面广告。但这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周期跨度长,需要分阶段推广,此时电视广告因为具有声、色、形的优点,无论是在提升项目和企业形象还是在刺激消费者购买方面,都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对于大项目而言,可以在开盘前后进行一个月左右的电视广告辅助。另外,户外广告的使用也极具针对性,一般都是意向客户集中的区域,比如机场、高速公路和商家集中的商业区,基本上都是促销型的广告,因为相对很短的周期来说,这些必须长时间才能发挥影响力的广告是不适合的。
7.现场包装
现在任何一个住宅项目的工地包装已经越来越趋向于高成本,并追求梦幻般的效果,售楼处富丽堂皇,售楼小姐个个都有亲和力,售楼处的氛围更象一个家,即使是工地围挡也在“造梦”的原则上吸引消费者。
商业地产一般是“短、平、快”的项目,而且单位成本高、目标消费群集中,所以到处充满商业气息。售楼处可能是临时的,工地广告充满了浓厚的商业味道,工地施工很快就能完成……每一个信息都在提醒客户时间不多,趁早出手才有机会。
8.宣传费用分配
住宅地产的周期长,所以宣传费用几乎是平均使力。
商业地产因为周期短,一般预热时间在20—30天较适宜,广告费用几乎全部集中在开盘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内。
9.营销活动
为尽可能吸引购房者,住宅项目一般都会推出很多公关和促销活动,比如经常性的业主联谊会、逢节日组织出去旅游、阶段性的优惠购房等等。
、商业地产面对的都是在商场上打拼多年的生意人,一般的促销手段之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几乎很少进行专门性的优惠活动,更多的是公关性质的活动:比如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报告会”、商家交流会等。综合而言,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同,所以在营销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认真比较其中的差异,对我们的营销推广将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
四、商业地产该如何策划
在中国内地,商业地产概念的频繁提及应该是在2003年之后,商业地产成为发展商、投资者的焦点话题。然而,商业地产并不是想象中的“香饽饽”,反而成了不少开发商和投资者手中的“烫手山芋”。
商业地产策划是一种智慧的创造,它能在商业地产的开发活动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商业地产开发与住宅开发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当前许多商业地产的发展商却在用住宅的开发思路和模式来开发商业地产,而现实中,商业地产的开发者只看到了这个营销链中的“发展商”、“投资者”这两个元素,把商业地产开发当成了简单的商铺销售工作,从而为商业地产的后期经营埋下了深重的隐患。
这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商业地产空置,损害了开发商及投资者的利益。
其实,商业地产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题,它不仅需要专业的规划、设计、市场调查、立项定位,还需要专业的代理机构来营销策划、推广,专业的经营管理做后期服务。
同样是做平台,住宅地产做的是居住的平台,而商业地产做的是商业的平台,交易的平台。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不仅要把握商业运行规律,还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创建性、系统性、完整性、可导入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执行才是策划的本质,它能改变项目,产品的形象市场地位,解决或排除某些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某些阻碍和难题。
商业地产策划活动没有公式(否则就不是策划了),但有以下几条策划的规律是需要掌据的。一是价值发现,就是要在商业地产的价值挖掘方面要独具慧眼,找出别人没有看到的价值;二是以理服人,商业地产不相信煽情。商业地产是投资性物业,是固化的资本,投资者比消费者理性,过分热炒概念是没有作用的,有用的是完美演绎盈利模式,合理推导要符合商业逻辑,这才是商铺市场乐于接受的引导;三是以品牌策划的手法去策划商业地产;商业地产开发的过程就是这个项目商业品牌树立的过程,有了市场广泛的认可,商业就会繁荣,商业繁荣的结果就是这个商业物业升值或价值兑现快捷。附录: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区别
通常,商业地产就是以商业功能、商业需求为导向,对房地产物业的需求和功能进行科学的规划,以使之适应商业经营需要的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在功能设计、地段要求、目标客户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1、功能区别
住宅的功能要求较为单一,主要就是满足人们的居住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遮风档雨的休憩之所。而商业所要承载的功能就较为复杂,商业地产最一般的功能是作为商品流通的基础设施,承担商品的流通展示功能,对人而言就是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同时商业地产还可以承载其他功能,例如餐饮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商务功能等等,就因为商业地产的功能要求灵活多变,故导致对其的操控也就相对复杂。
2、地段区别
房地产因其不可移动性,因此不论住宅还是商业,对地段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商业更之为甚。相对而言,住宅选择地段的弹性空间更大,不论城市中心,还是城市郊区,抑或荒郊野岭,均可开发住宅。而商业则不同,商业一旦离开城区,来到郊外,就需要对商业的经营内容、业态进行检讨。例如适应于城区的零售百货如果来到郊外就生存渺茫。商业地产的植树原理,首先就是立地分析。如果地选错了,那必定难以生存。商业对“易达性”的要求很高,项目最好处在道路十字路口或紧邻干道,客流、人流、车流穿行方便,这样才能增加顾客的光顾可能。
3、客户区别
住宅地产涉及客户层面较窄,而商业地产涉及客户层面较宽。住宅的目标客户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投资型客户,一种是自用型客户。投资性客户乃是依靠买后出租及房产升值获利。而自用型客户乃是买后自用(不论过渡型居住还是永久性居住)。
但商业地产的客户则包括了经营商户、商铺投资者和目标消费者三类人群。经营商户又可以分为主力店、次主力店、旗舰品牌店及普通品牌店,下表为某购物中心的目标商户分类,可以看出各类商户对物业的要求都不尽一致
类别 描述 示例主力店功能:客层范围广、吸纳能力强,是项目的龙头; 品牌:具有很强的品牌影响力;
规模:具有较大的规模,通常在2000平米以上;
号召力:市场号召力强。超市、百货、专业店、电影院、游戏天地
次主力店功能:具有较强的辐射力,是重要的客源锚固点; 品牌: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规模:通常在300平米以上;
号召力:具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桑拿、保龄球、高档餐饮、咖啡茶艺、数码通讯、特色配套/餐饮
旗舰品牌店国外二三线品牌,国内一线品牌,行业内龙头商户,具有较大影响力,能带动大量其他商户入场,规模通常在80平米以上。品牌男装、女装珠宝首饰、中高档化妆品
普通品牌店品牌知名度一般,不具有独立吸纳客源的能力,借助集群效应或寄生来挖掘商业价值。男装、女装、珠宝首饰、化妆品、箱包、皮具、家居家饰 而投资者(买家)又分为自营型与纯粹的投资型客户两类,下表为对二者的描述。客户类型 购买特征
自营型客户
1、注重运营成本,对价格较为敏感;
2、出于资金周转的考虑,不愿支付过多资金用于购买铺位;
3、容易受到广告宣传和现场氛围的引导。
投资型客户
1、注重未来的前景,关注租金回报和物业的升值;
2、没有时间管理,喜欢灵活的销售模式,购买面积较小;
3、现实性强、随大流,喜欢跟风;
4、容易受到广告宣传和现场氛围的引导。
最后商业地产还涉及到未来的消费者定位问题,也就是商业运营后,吸引什么样的人群前来商场消费的问题。总而言之,商业地产的客户群复杂性要甚之于住宅的。
4、操作复杂性区别
从开发商的地产开发角度来讲,商业操作的复杂性甚之于住宅。对于住宅而言,开发商将住宅卖出后基本就万事大吉了,住宅的使用价值就开始在消费者手中体现。而商业地产在销售过后,是不能直接进行消费的,这时的商业地产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具备使用价值的,它还要进行招商才能运营使用。而招商运营乃是商业地产的生死环节,稍有不甚,便会将商业带入万劫不覆的深渊。例如国内的很多商业就是没有处理好招商与销售之间的关系而导致项目夭折的。
5、物业要求区别
住宅对物业的要求相对简单,只要能满足居住的功能就可以,对层高、荷载等的要求也不高。但对于商业地产而言,对物业的层高、柱距、荷载、电梯等都有很细致的要求,任何一点的差池都有可能影响商业地产项目的生存。不同的商业业态,对物业的要求不同,一般百货店楼板的承重要达到500公斤,建材超市要求荷载4000公斤,普通的超市和书店1000公斤,仓储店的荷载就要达到1500公斤。不同的业态,对高度要求亦不相同,做生活超市,5米层高就可以了;如果做建材超市,至少要8米层高;而做仓储的话,要9米。如果建电影院,至少要9米层高,因为将来会使用大银幕。而住宅的活荷载只要200公斤,层高达到2.8—3米就可以了,由此可见住宅的物业要求要相对简单的多。
6、销售模式区别
住宅的销售模式较商业地产而言模式较为简单,通常为直接销售,买卖两清。而商业的销售则形式多样,一般而言分为四种模式,直接销售模式、带租约模式、返租式销售、整体销售模式。而且每种销售模式还可以继续细分,例如直接销售模式还可以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种。而返租式销售更是灵活多样,可以年返,也可以一次性返,或者二者的结合。亦可分为短期返(五年及以内)和长期返(五年以上),更可分为保底或不保底等等。不一而足,每种销售方式均有其销售的适应对象。
7、投资回报形式
对于开发商而言,商业地产的投资回报形式有三种,一是销售获利,二是后期经营收益,三是物业升值;而住宅的投资回报形式只能通过销售来实现。销售只能获取短期的资金回笼或者解决开发商后续开发的资金问题,而经营收益和物业升值才是商业地产投资回报的最主要形式。例如北京的世纪金源购物中心,60多万平方米一寸都没有卖;上海的梅隆购物广场建设的时候投资不到5个亿,后有机构出50亿收购,却被婉拒,因为这个物业每年都在升值,而且经营收益很高。所以,商业地产真正的价值并非是销售,而是获取长期的经营收益和物业升值。
8、专业性程度
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对专业要求的程度和重点都是不同的,商业地产除了要遵循住宅地产所遵循的建筑规范和消防规范外,还要遵循第三种规范即商业规范。商业地产的运作对于商业专业性的要求极高,是多个商业微观问题综合解决的结果,住宅地产的运作则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商业设计。从过程上看,住宅地产销售后就进入了终端,而商业地产的销售只是经营的开始,还需要招商、开业和经营管理。所以,商业地产运作与住宅地产的运作对专业程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第三篇: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的分析报告
贵州笑哈哈商贸物流城
营销诊断报告
现在代理公司在销售产品上面没有认真的区分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几个差异点,以及销售理念上目前还没有认识到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可能会在现在项目整体的推广上产生误区,要想从根源上得到解决,我个人认为是住宅和商业上的差异策划和营销没有专业区分及专业策划。以下是我个人从事多年房地产销售策划方面的一点见解,仅供参考:
第一部分:住宅和商业地产的几个差异面
一、价值层面的差异
1.物业价值
商业物业的价值在于经营,通过经营创造高于价格的价值。一个商业项目必须要系统考虑项目的商业定位、招商、经营,才能实现高水平的商业物业开发,达到预期的赢利目标。
而住宅的价值在于居住,保值升值。其关键是准确的产品定位及目标消费群体定位,最后通过销售实现开发价值。
从投资角度来看,住宅可以买来自用,是保值投资,风险性极小,而商业项目一旦没做旺,其价值就极低,甚至一文不值,风险性极大。
2.利益关系
从主体上说,住宅地产的价值链显然单一得多,即“开发商——终端消费者”。商业地产的利益参与者更为复杂,它的价值链是“投资者——开发商——营运商——经营者——终端消费者”。其中包含这四种权益关系,开发者的权益、所有者的权益、经营者的权益、管理者,的权益,它们与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密不可分。
开发者是商业地产开发商;所有者是商铺真正的拥有者;第三是经营者,就是进入这个商业里面从事商品经营者;大型与中小型商场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者实施有效的管理。
开发者通过项目获得利益;所有者通过出租商业物业获取租金收入;经营者通过经营获取经营效益;管理者通过管理获取管理利益。
与住宅开发相比,住宅仅仅通过发展商和购买者两个环节就可以构成单一价值链,而商业地产的价值链上除了开发商,还包括消费者、经营者和投资者,每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许多矛盾,像发展商要求铺位划分要好卖而经营者要求好用,投资者要求高回报而经营者要求先培育市场,以及商铺租与售的矛盾等。商业地产开发要权衡“四角恋爱”的利益关系。因此,为了平衡不同主体的利益,商业地产开发商不仅要考虑地段,更要考虑市场定位、业态组合、功能布局、管理模式、销售策略、投资回报等因素。
3.市场风险
开发商在看好商业地产开发利润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除土地成本、土建费用及一些税费管理等因素比住宅用地高外,一般投资商业的人群相对较少,加之现今人们理智投资理念加强,所以为降低市场运作风险,商业地产开发必须具有有前瞻眼光的开发商、专业的商业地产顾问及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三大要素,(我们呢?这几点都不具备,夸夸其谈和喊口号是会带来严重后果的)以有场有市为开发目的,这样才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降低开发风险及提高开发价值。
而住宅相对来说开发风险较小,因为住宅消费群体较广,住宅业态既具有居住功能,也具有投资功能,其双重作用为销售提供了更广阔的购买群体
二、开发层面的差异 1.产品属性
住宅地产开发的住宅是终端消费品,主要功能是用来满足消费者的居住要求。楼盘除了消极被动的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动而升值外,无法带来额外的利润,因此增值空间小。而商业地产开发的从严格意义上说不仅仅是产品,更是资本,它通过经营能不断衍生出新的价值,增值空间很大。但应该同时看到,商业地产的风险也要更大,因此商业地产的成功需要具有前瞻眼光的开发商、专业的商业地产顾问及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公司。其次,商业地产的表现形式也更多,有shopping摩购物中心、主题商场、商业街、社区街铺等。
商业地产的核心是要搞活商业,而住宅地产追求的是居住的舒适度,也有人说住宅地产开发的是“城”,商业地产开发的是“市”,这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因此,商业地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是项目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它更着眼于一种长期效益。而住宅地产相对要简单的多,房子只要卖出,投资的价值就可以实现。
商业地产的核心决定了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要更复杂。正是因为商业地产更具复杂性和风险性,因此商业地产更注重项目的可行性调研、分析,更要充分运用SWOT分析法,发现商机,发挥优势,弥补不足,降低风险。
2.开发技术
商业地产开发要考虑到不同业态的具体要求。在建筑设计方面,户型、景观不再是重点,配套设施会更多,规划、设计、施工、交验在每个阶段的技术要求都高于住宅;在物业管理方面,商业物业的功能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对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销售方面,前者针对的目标群体的行为属于典型的专业理财行为,而后者主要是一种消费行为,因此相应的销售手法呈现多样性,如委托经营、售后返租、整体转让、分割出售等;在资金回笼方面,住宅开发商通过预售融资来进行资金周转和滚动开发,很快实现资金回笼,而商业地产收益很大部分来自租金。
商业地产根据项目开发的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客户群,如在招商阶段的客户是商家,而且特别重视主力店的作用;在销售阶段的客户主要是有一定经济实力投资者;在经营阶段的客户群则是终端消费群。总之,商业地产与传统住宅地产的千差万别,必然要求开发商进行理念和心态的调整。希望中国的商业地产业在机遇和挑战中朝更理性、更专业、更合理、也更繁荣的方向发展,在赢得巨大财富同时为活跃商业、繁荣经济作出贡献。
3.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决定商业项目的存亡。多数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在开发之初,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做什么”的问题,他们多数先把项目盖起来,最后到了商业定位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要么就是结构不合理,要么就是布局不规范,从而导致招商异常困难,往往出现“理想的商家不愿进,进驻的商家不理想”的结果。
商业地产由于各种业态对商铺的要求具有特殊性,而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业态和功能均比住宅复杂,人流、物流、垂直交通、消防疏散、停车等诸多方面相当繁琐,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如何满足未来大量商家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关系到一个商业项目能否成功销售、招商和做旺的关键。
4.开发流程
商业地产开发流程更为严谨、复杂。商业地产的调研在住宅开发市场调研基础上,增加了区域结构、城市商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区域零售业结构、商铺分布及经营状况、未来供应量、地块交通、自然、社会条件、商圈等方面的分析
商业地产的选址过程更严谨:通常情况下,无论是住宅开发还是商业地产开发,均要在投标拿地前进行初步的市场调研。但在商业地产开发中,发展商不仅要考虑商铺投资者的利益,还要考虑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所需平衡的地方很多,所以商业地产项目的选址过程比住宅开发更为严谨。
商业地产的定位更为复杂和系统化:商业地产的定位来自广泛而细致的调研,包括城市商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区域商业结构、未来供应量、消费力的需求、租售目标客户细分、商铺升值潜力等方面的分析。
商业地产推广更具针对性:商铺作为非生活必需品,与住宅推广相比,其推广的核心是投资价值和投资潜力,侧重于商铺的回报率和回报周期,以及未来的经营管理,确保市场能够持续经营。
5.招商与经营
商业地产开发比住宅开发多出开业、运营、管理三个环节:在住宅开发中,开发商有机会当“甩手掌柜”,开盘、营销、交楼后就结束。一个商业地产如果想持续盈利,必须在前期预留一部分商铺用于旺场后自营,所以,开发商不能抱着当“甩手掌柜”的心态开发商业地产,而必须抓好运营、管理两个后续环节,这样才能减少纠纷,获取最大化利润。
招商是商业地产成功开发的关键所在。一个商业项目,如百货、专业市场、区域商业中心等,一般都实行“招商先行”的营销策略,以招商来带动销售。“有主力店的地方,就有无穷的商业机会”,以招入主力店作为吸引其它商家的手段。其实主力店周边商铺的经营主要是“寄生”业态,它本身不具备“聚客”能力,所以也不具备使商铺升值的潜力,只有借助主力的作用才能充分挖掘其商业价值,使商铺作旺并不断升值。
统一销售,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使拥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商业项目要充分发挥经营管理公司的作用,尽早介入项目整体开发,为招商及后期经营管理作好准备。
而住宅一般不存在招商问题,带底商的住宅,具体销售依住宅定位而定,是以招品牌连锁店为主,或是一般经营户,但一般前者居多,以品牌店来带动住宅销售,提升住宅价值。但底商需要科学合理的业态经营及规划比例,这点也非常重要。
三、营销层面的差异 1.营销主题
消费者在购买任何一种商品的时候,购买的实际上都是一种梦想,这种梦想在某一个方面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所以愿意付出货币等值或不等值交换。对于住宅来说,消费者购买的是一种他们需要的“生活方式”,因为无论怎样讲,房子本身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不同的只是赋予房子的内涵,所以宣传主题往往侧重于对未来生活梦境的憧憬和提前写真。
商业地产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投资的概念。作为投资而言,回报率和回报周期才是消费者真正关心之所在。
2.推广对象
住宅房地产面对的消费群体主要分两种:用于自住的购房者和用于投资的购房者。用于自住的购房者又分为首次购房自住和二次及多次购房者,他们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住宅地产纯投资在目前的经济水平下相对消费群不多,但有快速增长的趋势,他们关心的是该区域长远发展以及今后出租的前景问题。
在商业地产上,推广对象是分阶段来划分的。首先是将商铺出售或出租出去,推广的目标也分两类:用于自己经营的业主和用于投资的业主。自营客户关心的是商圈的成熟度、消费群基数和消费能力;投资客户则更注重该地段的发展前景和投资回报的周期。
在整体交房、商场开始运作后,推广对象将发生转移,重点是怎样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光顾商场,从而提升整个商场的人气和形象,这是摆在商场经营管理面前一个迫切的问题。
3.营销周期
营销周期和市场供给量是密不可分的。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上,住宅地产的提供量远超过商业地产,所以消费者可选择的机会就多,考虑的周期也长,加上住宅开发已经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所以住宅地产的营销周期相对就很长,在具体的作业方式上,通常分成几个大阶段来执行。
商业地产在这一点上与住宅地产完全不同,商业地产能永续存在的前提是需要足够的市场支撑和足够的人群消费,所以商业地产一般都是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区域进行开发,这样投资总额相对很高,但是实际开发面积相对小,吸收的客户也少,所以营销周期要求尽可能短,否则战线过长,市场冷却后再积聚温度那就困难得多。
4.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住宅消费者关心的几个关键指标排序是:价格、地段、户型、品质、开发商实力、服务、配套。
商业地产客户关心的问题是:地段、价格、后续管理、开发商实力、主力店。因为商业地产必须有足够的人气才能支撑,所以一个商业地产项目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段等先天因素决定的。
5.推广节奏
房地产推广的一个营销周期一般由几个递进的阶段构成:预热期(市场引导/培育期)、内部认购期、开盘期、强销期、持续期和清盘期。作为住宅地产来说,因为要分成几个营销阶段推广,所以它是由几个营销周期组合而成,每一个营销周期基本上都要完整包括上述阶段;否则市场引导不够,项目优势展示不全、消费者对今后生活的了解不够,市场接受就有限。
在商业地产,可能只需包括上述部分阶段,比如预热期和内部认购期合并,或者直接从预热期进入开盘并立即转入强销期;如果先天条件优越,不违背当地市场价格体系,可能开盘时就直接进入了清盘期。
6.媒介策略
住宅地产因为描绘的是未来的生活蓝图,所以宣传方式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精致的宣传资料、优美的电视广告、直击人心的平面广告、旨在维持长期影响力提升企业形象的户外广告等等。
而商业地产因为周期短,很多媒介都无法考虑。比如电视广告,因为制作成本高,必须长期播放才有效果,而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无法全面介绍项目优势,所以使用很少;更多的时候是投入信息量大的平面广告。但这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果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周期跨度长,需要分阶段推广,此时电视广告因为具有声、色、形的优点,无论是在提升项目和企业形象还是在刺激消费者购买方面,都具有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对于大项目而言,可以在开盘前后进行一个月左右的电视广告辅助。另外,户外广告的使用也极具针对性,一般都是意向客户集中的区域,比如机场、高速公路和商家集中的商业区,基本上都是促销型的广告,因为相对很短的周期来说,这些必须长时间才能发挥影响力的广告是不适合的。
7.现场包装
现在任何一个住宅项目的工地包装已经越来越趋向于高成本,并追求梦幻般的效果,售楼处富丽堂皇,售楼小姐个个都有亲和力,售楼处的氛围更象一个家,即使是工地围挡也在“造梦”的原则上吸引消费者。
商业地产一般是“短、平、快”的项目,而且单位成本高、目标消费群集中,所以到处充满商业气息。售楼处可能是临时的,工地广告充满了浓厚的商业味道,工地施工很快就能完成……每一个信息都在提醒客户时间不多,趁早出手才有机会。
8.宣传费用分配
住宅地产的周期长,所以宣传费用几乎是平均使力。
商业地产因为周期短,一般预热时间在20—30天较适宜,广告费用几乎全部集中在开盘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内。
9.营销活动
为尽可能吸引购房者,住宅项目一般都会推出很多公关和促销活动,比如经常性的业主联谊会、逢节日组织出去旅游、阶段性的优惠购房等等。
商业地产面对的都是在商场上打拼多年的生意人,一般的促销手段之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几乎很少进行专门性的优惠活动,更多的是公关性质的活动:比如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报告会”、商家交流会等。综合而言,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同,所以在营销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认真比较其中的差异,对我们的营销推广将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
四、项目的问题
商业地产概念的频繁提及应该是在2003年之后,商业地产成为发展商、投资者的焦点话题。然而,商业地产并不是想象中的“香饽饽”,反而成了不少开发商和投资者手中的“烫手山芋”。
商业地产策划是一种智慧的创造,它能在商业地产的开发活动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商业地产开发与住宅开发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是,我们却在用住宅的开发思路和模式来开发商业地产,并且只看到了这个营销链中的“发展商”、“投资者”这两个元素,把商业地产开发当成了简单的商铺销售工作,从而为商业地产的后期经营埋下了深重的隐患。
这有可能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商业地产空置,损害了几方面环节的利益。其实,商业地产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题,更是风险性很高的一个行业,它不仅需要专业的规划、设计、市场调查、立项定位,还需要专业的代理机构来营销策划、推广,专业的经营管理做后期服务。
同样是做平台,住宅地产做的是居住的平台,而商业地产做的是商业的平台,交易的平台。商业地产的运营模式,不仅要把握商业运行规律,还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创建性、系统性、完整性、可导入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执行才是策划的本质,它能改变项目,产品的形象市场地位,解决或排除某些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某些阻碍和难题。
商业地产策划活动没有公式(否则就不是策划了),但有以下几条策划的规律是需要掌据的。一是价值发现,就是要在商业地产的价值挖掘方面要独具慧眼,找出别人没有看到的价值;二是以理服人,商业地产不相信煽情。商业地产是投资性物业,是固化的资本,投资者比消费者理性,过分热炒概念是没有作用的,有用的是完美演绎盈利模式,合理推导要符合商业逻辑,这才是商铺市场乐于接受的引导;三是以品牌策划的手法去策划商业地产;商业地产开发的过程就是这个项目商业品牌树立的过程,有了市场广泛的认可,商业就会繁荣,商业繁荣的结果就是这个商业物业升值或价值兑现快捷
第二部分:商业销售不畅及尾盘清理困难的原因
浅层次的原因:
1、销售控制没有做好,定价不合理,该高的价格低了,该低的价格高了,整体造成了客户群体的乱象情况,买得起的房子已经没了,买不起的又感觉劣质房源价格超出周边市场(甚至全城)造成客户流失严重,整体所有权的筛选比例严重失调,为后面的环节埋下伏笔。
2、因为前期推广没有成系统性,推广不够及推广思路和项目的不切合,未能让更多潜在有效投资者有效认识项目。
3、包装不好,道具设置不力,未能形成很好的给予投资者的“造梦”的空间。致命城市牛皮纸的宣传方式让企业的名誉度折损严重,企业影响力在铜仁照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
4、销售不力,因为销售节点,及销售节奏及去化不明晰,根本没有销售方案,并且,销售团队营销手段的倒置,导致了,优质房源早期流失,销售团队缺乏有效团队组织、管理,人员经验少、能力弱,管理者未能将项目资源优势要素等整合的很好,缺乏对项目价值体系的深刻认知,关于项目的“故事”阐述严重不得法,不到位。至今项目没有一套成型的说辞。
深层次的原因:
1、招商运营方面考虑的少,做的少,或者根本没有考虑,什么也不想做,只想尽快出手。没有招商,没有较多的有一定承租能力的商家入驻的意愿,投资靠什么回报?即使不是以租金收益为直接投资目的,但一个有可能运营不好的商业项目,怎能让投资者看到良好的保值升值空间?也就是说,要讲关于销售的“故事”,商家是“故事”情节中关键的一环,是故事的“主角”,没有人物“主角”的故事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2、定位差或定位不明确,甚至没有定位,只是为卖铺而卖铺。有定位才有规划,有规划才能让人预知项目前景将会是如何如何。没有合理的基于商业市场发展实际和趋势的定位,就等于缺少一个可统摄项目全局的“灵魂”,灵魂不在,就只会剩下一堆钢筋水泥。
个人观点:商业地产其实包括三个规划,商业规划、建筑规划、运营规划,当物业不符合商家需求,连投资者看着都腻歪,认为极有可能租不出去,不好租的物业肯定也不好转卖,就是因为建筑规划出了问题,但问题的根子出在商业规划上,商业没规划就一厢情愿的做建筑规划,也是基于后期商业运营的项目定位出了问题。你不管是卖还是租都不能不考虑后期运营的东西,即使你不参与后期运营,但投资者会考虑这个,因为这决定了他的短期收益、长期回报。所以这三个规划必须联系在一起“规划“。
基于商业属性的考虑和安排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的,因为即使是智商最低的投资者也听到了太多关于“圈钱游戏“和”商业欺诈“的故事,目前的我们企业比较匮乏的一个东西,就是从业者的商业智商和从业情商越来越无法应对日益提高的投资者投资智慧和理性,本来商业项目的销售对象就是理性判断大于感性体认的那一群人。
第三部分:微观具体问题的分析
1、销控的问题
因为代理公司在房测结果没有出来的时候,对铺位的面积进行自测,结果是得房率70.22%,以此结果计算总价,并以此价格和客户签订定购协议,当房测面积出来后得房率只有50%,定购协议的销售面积和签署买卖合同时的销售面积有了差别,整体的这个局面造成了部分客户对企业的质疑。并且企业在没有入市销售就损失了。尾盘的清理工作代理公司没有具体措施,就涉入一期开发,风险性更高了一个等级。
2、招商的问题
招商工作的滞后,和招商前期本地区经营户维系出现多次争吵状况,对本地区商户轻视及对招商工作的非专业性造成了今天,本地商户不进入,外地商户看到本地商户不进入,外地商户也不敢进入的真空局面。
销售初期,代理公司不是根据业态划分进行定价销售,而是根据自己对楼盘位置的划分来定价销售,并且没有区分自营区和返租区,照成了现在招商不好选铺的局面,并且短期内这个局面不会改变。带租销售的概念没有应用造成了,市场双背离。
3、按揭的问题
因为土地情况的不明晰,按揭时间不能确定,又因为代理公司客户资料到现在还没有收集,客户没有分档,按揭金额的回款可能至少要6-8个月才能完成。最根本,因为代理公司大部分客户都是周边县市的农民居多,按揭的难度将会加大,部分按揭可能通不过。(银行情况后附)
4、后期资金回笼的问题
因为尾盘的去化方案没有,还有近600套劣质商铺,去化时间不确定,资金不回笼,经营管理有必须马上投入,造成了工作被动的局势,并且招商情况的不确定性,对市场开业照成了更大的不确定。按揭办理的滞后,造成银行资金回笼的滞后,资金链和现金流在今年的要求更高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紧张的态势。
5、代理公司的问题
如果楼盘销售继续以病毒式传销为主,可能会出现市场疲软状态,一旦出现,对于一个人口只有30余万的五线城市来说,传播和营销手段可能会长期失效。案场的管理及日常工作的混乱可能会照成项目不可逆转的硬伤,并持续下去。
第四篇:2014年地产营销十大趋势
2014年地产营销十大趋势
一、全民营销
这是2013房地产营销第一热词,多数人会提到碧桂园。
全员营销是像星巴克这样的对内部员工的营销。全民营销的主体包括内外部,除了员工,还包括供应商、股东以及政府,只要能带来客户都属于营销队伍的一员,这是全民营销和全员营销最大的差别。其实在菲利普· 科特勒的经典营销理论中,营销本来就是全面营销,包括方方面面。
从前的顺驰、去年的绿城、今年的碧桂园,他们已经在走全民营销的模式。这个模式打破企业原有的销售部门,其他部门包括工程、采购、成本、物业等,都在卖房子。如此,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格鲁克说,企业只有两种使命,一个是创新,一个是营销。对于企业来讲,凡事无非涉及三个层面,钱、人、事。“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人”,是管控模式、组织架构的创新;钱和人归为创新。还有一个“事”,上升到项目的层面是营销,不管你卖的是有形的产品、无形的服务,还是体验,最后通通定义都是结果导向,是有人埋单。
全员营销也好,全民营销也好,那都是顺其自然的东西了,为什么前台不能卖房子,为什么广告公司、施工单位不能带客户?完全可以,只要你把佣金制度设计好,把管控模式设计好,把“钱”和“人”处理好,全民营销就能成为一个顺理成章的事。
全民营销并非适合所有房企。曾经有家房企员工问我,说我们能不能学碧桂园,发动集团在各地公司的人加入销售队伍,因为不做全民营销的话就是各自为战,云南的在云南卖,海南的在海南卖,河南的在河南卖。
我要说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房企都适合“全民营销”的模式,这和公司的管控模式紧密关联。你能不能调动起来,要看:第一,有没有说动就动的执行力和企业文化;第二,有没有足够大的客户量和员工量。你一共就两城市,四个楼盘,没几个老客户,没几个供应商,你做什么全民营销啊?客户量大、集权式管控的企业才适合做全民营销。第三,薪酬制度要先设计。
虽说不是每家房企都适合开展全民营销的销售模式,但它的确是一种趋势,因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供应量越来越多,首次置业会越来越饱和,这时候你会发现得去抢客户,就得发动全民营销的战争。结果是会形成更集中的大企业,小企业玩不起。
二、电商营销
很多人在质疑房地产能不能做电商的时候,以易居为代表的房地产电商企业已经在大踏步地往前走。易居电商销售额每年的增幅是非常可观的。房地产卖的是一张房产证、一张发票、一把钥匙,这和买车是一样的,你买的其实不过与汽车一样都是个权益。
有人问,“双十一”光棍节时,易居电商为什么没有像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那样大搞促销?淘宝上虽有万科在杭州卖房,也只是一家企业在一个城市的行为。房产电商和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是不一样的。
大众点评的老总张力讲网络公司的发展的趋势时说,第一代网站是雅虎、新浪这一类的门户网站,其实就是网络版的新闻社;第二代是谷歌、百度这种搜索工具类的网站;第三代是Facebook、微博、QQ、微信社交类平台;现在是第四代,以大众点评、美团为代表的网站,是O2O电商网站的代表。易居购房网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模式。你再不知道大众点评现在做的多大,你再质疑房产电商的前景,我都懒得鄙视你了!那些还在怀疑房地产能不能做电商的人都是老土的守旧派,做营销脑子转不过弯来是会被时代所淘汰的。
有些房企在考虑要不要做电商的时候,很多大企业已经大踏步地在做了,除了跟易居电商合作的这种模式,万达、绿城都在建自己的电商平台。明年房产电商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三、品类营销
消费者都有一个求新、猎奇的心理。在营销学里,迎合消费者这种心理的营销策略叫创建新品类。比如营养快线,以前牛奶和果汁,但没有牛奶加果汁,把这两样东西“跨界”放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新的品类。用地产的案例来讲,在地产领域里有几个经典的案例就是品类营销的代表,比如万科的情景洋房,龙湖的合院别墅。这些是区别于洋房和别墅的新品类,“唯我独有”。
为什么会说2014年房地产品类营销会是趋势?
实际上结合房地产的不动产特性,房地产的产品是由两部分组成,土地和土地上的景观建筑物。前面讲万科和龙湖的案例,都是针对景观建筑的新品类。能不能在土地上创建新品类?三亚的万科森林度假公园,就是这样的一个全新品类。公园是公共项目,是政府行为,现在一个开发商建了个项目叫度假公园,它就是一个新品类,比起度假综合体半山半岛,我不和你们叫一个品类名称,因为你们的牌子已经树立好了,我不可能竞争过你,而我是度假公园,我是no.1。
再插播一个李亚鹏在丽江的旅游度假项目,它不叫旅游度假村,也不叫什么旅游综合体,也不叫度假公园,它叫艺术小镇,它就是一个新品类。最近我的朋友泰福健康张小兵在做健康地产,有出类拔萃的整合医疗服务,和一般的住宅项目区别开了,这也是一个新品类。
四、资本营销
买房实际上也是购房者的资产配置问题。以前所谓投资性购房的逻辑是,你是买住宅还是买写字楼,是出租还是出售。现在有新的逻辑——你的资产是准备买黄金、基金,还是买不动产?如果你选择了投资不动产,这种资产在目前的市场态势下你可以想象五年十年后会是什么价值,而且你可以把这些资产抵押出去,再拿钱去做其它投资——它是一个金融问题而不仅是房地产的事情。
那么在开发商的营销策略里,客户买入的价格和卖出的价格差额将是重要方面,考虑的是客户投资商业不动产还是住宅不动产的回报。尤其对于豪宅,未来都要做一个私人资产或者说是私人金融管理这个方向的考虑。这是明年一个特别大的趋势。我们克而瑞服务的客户当中已经有开始做这样的尝试了。
现在国家放宽了金融政策,各种创新此起彼伏,比如乐居贷。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假如我有一个写字楼,或几栋别墅,那我是不是能够去抵押贷款。以前的投资要么租要么卖,现在的投资,它是一个金融产品,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杭州有个开元酒店集团,现在已经去香港做房产信托,将酒店资产做成一份份权益卖出去。照这样下去,未来我们的房产营销标的可能都变了!不再是房子,而是金融产品。我们现在签的是房屋买卖或租赁合同,未来我们买的就是多少份权益。这个趋势明年不会太明显,但是后年就不好说了。
房地产营销,如果你还认为只是卖房子,那就真的OUT了。
五、大品牌营销
什么是大品牌营销,一个字,就是要“大,像万科和恒大,是全中国人民都知道的中国两个房地产企业。万科走的是传统的品牌营销道路,做物业管理,做社区文化,做企业文化,做领袖代言等等,因为做得早所以全国人民都知道。恒大没几年的历史,但是它也做到了,它做的都是地产之外的事——排球、足球、音乐、饮用水……恒大是大品牌营销的典型代表。除了恒大,所有集团企业、多元化企业都应该去做大品牌营销。以华润为例,华润小径湾热销之后的新闻稿就四个字“打通华润”,那个项目里有华润大学,华润的养生养老基地,这都是华润集团的资源导入。
那些非集团企业也同样需要大品牌营销。如果说华润和恒大是自家资源的内部打通,那么小企业可以打开思路说所有全世界的品牌都是我的!
非品牌房企开发一个楼盘,可以请知名设计师去设计,知名物业公司去管理,售楼处可以全是名牌供应商的东西,做活动可以请名人——所有的营销都用知名的东西去包装,只是
我这个开发商不出名。
半山半岛太著名了,只是开发商不著名。大部分小房企在营销上就想我们没有大企业的品牌力,但换个角度就豁然开朗了,全世界都是你的。大企业有大企业的营销,小企业有小企业的出路。以前买房子都是地段、价格问题,但是现在不全是了,消费者要看品牌。而品牌企业会做得越来越好,那么非品牌企业就得借力打力,让那些品牌企业助你达到营销的目的。大品牌营销会成为一个趋势。
六、自媒体营销
自媒体营销的趋势已经成为定势,目前处在由小到大的过渡阶段。
先更正一些对自媒体的错误观念。第一个是很多人将自媒体等同于新媒体,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的时间观念的区分,一百年前报纸也是新媒体。自媒体是个传播模式的巨大转变。自媒体,即借助微博微信等工具平台,自己发声音。第二个误解是自媒体等于企业做官方账号,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这只是做了一部分。比如SOHO中国的自媒体,不仅包括其官方账号,潘石屹、张欣的个人微博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可以细分出很多账号,比如潘石屹语录、SOHO中国高管的微信朋友圈等等。自媒体营销,还包括用好行业以及跨界的自媒体,用第三方的声音为自己说话。黄章林在实践的地产自媒联盟,正在努力践行。第三个误区是认为自媒体营销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众营销。统计数据表示在2012年中国互联网的移动端用户已经大于PC端了。以后我们买房子还要去看杂志、翻报纸吗?自媒体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是不可逆转的。
十五年前压根就没有网络,十年前就没有社交网络,五年前还没有微博……现在这些平台已经为营销人所用,那么接下来的营销还会有什么创新?我们年轻一代营销人的机会就在这里——自媒体营销,这也是多数年长的营销人不屑去玩的。我们要想尽快地去舞台上去表现自己,不能只想着走他们的老路,这样是无法超越他们的。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的不可替代性。这就是我们年轻一代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说,现在的消费者主要都是年轻一代,是自媒体的参与者和体验着,所以必须依靠社交网络做自媒体营销。
当然,做自媒体营销有三大难题。一是领导不懂瞎指挥,在传统的营销概念里领导更专业,但是在自媒体时代就未必了。前不久遇到一件事,我的小伙伴用了一个敏感字去写文章标题,微信都没有屏蔽,后台显示用户很好奇,图文删除后索要文章非常踊跃,但在领导那里被严肃批评了。我们和他一样非常的无奈——就怕那种又不懂又要管的领导。在自媒体时代,你写得不痛不痒是不行的。第二是没有现成的模板,没有成熟的打法。刚刚发现某个品牌自媒体做得不错,你一模一样学习就是不行。必须不走老路。第三是变化太快跟不上。微信还没琢磨清楚,微米又出来了。
所有的难题都是机会,所有的机会也都是难题。
七、粉丝营销
粉丝营销是对应的概念,从企业的角度就是品牌,从消费者的角度就是粉丝。有人说只要一个品牌有一千个脑残粉,那么他卖什么都可以了,不管你推什么,他卖都会去买,然后推荐别人去买。特别去关注某个品牌然后去扩散分享它的内容,这就是粉丝。企业也能操作,那个叫客户关系管理,有社交网站就有粉丝,现在就是粉丝和品牌零距离的时代。万科,龙湖,绿城都是粉丝营销的典范。今年的碧桂园也是。
从前我们叫种子客户,现在我们叫脑残粉。从前我们强调重复购买,推荐购买,现在我们讲“关系营销”。牛文文说,粉丝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是“喜欢”与“转发”。结合自媒体营销趋势,大品牌营销趋势,各位房企品牌营销决策者,你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八、精准营销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量如此庞杂,我买一个300万的大平层,网上有一大堆资料,我该选哪个?这是消费者苦恼的地方。从开发商的角度,有消费者要找300万大平层的项目却没有
找到我。那么你就需要一个精准营销。
易居以云呼叫为核心的精准数据库营销是这方面的实践。售楼员通过微信卖房子,也是非常典型的精准营销。
举个例子,他称其为微信陪聊服务营销。在认识之后,通讯录同步微信,建立的二次联系,因为双方已经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度,偶尔会沟通一下,朋友圈点赞,对方也不会抵触。在对方空闲时候做一些销售工作,比如客户在候机延误时,无聊时分你去语音下。前提是你的微信个人号头像ID朋友圈定位清晰,让客户可以记住,喜欢并且愿意转发。
在信任的基础上,交易更易达成。现在的微信营销还只是个人微信加上公众平台,可以同步攻克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把微信上的客户联系内容导入excel再导入到销售管理系统,那就直接变成了线上的客户销售平台,这个明年一定是非常靠谱的精准营销的方法。
九、体验营销
《体验经济》书中写道:在体验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是演员。
就拿过生日来说,从吃蛋糕,到办一个生日餐,再到举行一个主题生日派对,时代就是这样进步的。十块钱,一千块钱再到十万块钱,都是过一个生日。最近你可能还知道的跨界的体验,从印象系列实景山水演出到又见五台山、又见平遥室内“穿越”演出,再到八小时超长、舞台与观众穿越的话剧《如梦之梦》。体验经济时代,品牌不断超越。
地产也是这样,最早的是动迁房只是一个壳子,高级一点的就不只是房产本身了,而是服务,保安的微笑,业主的生日祝福等,杰出代表就是龙湖,花花草草各个触点都做的非常的好。售楼处就是客户体验的地方,我们得做样板房,做示范区,做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做客户体验。
2014年,这个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体验不只是现场营造,也是终端体验,如何让消费者在移动互联触点上喜欢你,这个很重要。交互设计,互动传播,体验营销的关键。
十、点评营销
变革的时代,无法阻挡。
现在的消费者,对品牌信息,不相信权威,只相信伙伴。不会去看官方的,但会去看点评的,当然,消费者很难判断,哪些是水军的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独立第三方测评的。地产人网的房企点评也是第三方的点评营销,它的大概念就是相信伙伴。大众点评、汽车之家的模式,值得房地产行业人士思考。餐饮行业的试吃,酒店行业的试睡,有了体验后再去评价,对其他人是最接地气的引导和建议。
买房是件特别复杂的事情,我们能不能去听专业人士的评价?专业人士是独立第三方,可能是新型的导购员什么的,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如果有一个软件,像克而瑞房价系统,如果能做到很精准,输入上海南区300万的价格等条件后出现专业的评价以及其它伙伴对这些楼盘的点评,这不是很靠谱的信息吗?这是颠覆性的营销模式。
自媒体营销复合点评营销,两大趋势告诉我们,房地产行业2014年最热的是自媒体第三方评价,这是一群不是靠车马费可以摆平的独立发声者,这是一群从影响业内逐步影响消费者的一群KOL(意见领袖)。少数领跑房企已经开始实践,等着瞧吧!
这十大趋势是打乱逻辑,彼此交叉的。你会发现营销做得好的企业,比如碧桂园、世茂,有那么几招,第一招叫全民营销,第二招叫粉丝营销,第三招叫自媒体营销。蔡雪梅就是世茂营销的自媒体,之前梁上燕是星河湾的自媒体。
在2009年网络营销还只是一个趋势,现在已变成规定动作。2014年地产营销十大趋势,多数还是小趋势。已经有部分企业在做了,一年、两年以后,它就会变成这个行业的规定动作。
第五篇:商业地产营销与创新策划
商业地产营销与创新策划
嘉华国际商业中心是天津市河东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于2003年开发建设的一家大型商业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占地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500平方米。由于项目功能先进、定位准确、服务理念超前、营销策划到位,成为引领天津新兴商业形态、振兴区域经济的一面旗帜。项目先后荣膺2003“CIHAF”排行榜天津地区优秀商业地产奖、天津市最佳商业物业奖等各项殊荣。
该案是我公司成功进行全案策划及招商代理的大型商业地产案例。针对项目特性,我公司的总体策划思路是:
一、品牌营销——与世界商业巨头强强联手,以大品牌营造大气势,创造大市场;
二、服务营销——主推五大商业服务体系,以富有开创性的全新商业服务理念赢得客户的忠诚度;
三、事件营销——适时进行商铺拍卖等营销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与客户关注度,以人气带商气。
由于策划周密,可操作性强,项目运做非常成功,不但极大促进了本案的后期营销,且为商业地产营销开拓了一条新渠道,受到开发商和业界的普遍赞誉。
一、案例策划背景
与其它商业项目比较,嘉华国际商业大厦有着明显的政府背景与政策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政府关心。该项目是天津市政府为平衡发展两岸经济(河西、河东),填补河东区大型商业区空白点而投资建设的大型商业中心,规划定性为市政府重点工程。同时,项目得到了市、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等天津市主要领导曾多次视察该项目,因此,该案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能否运作成功,关系重大。二是市民欢心。本案位于河东区华昌大街,区域周边5公里内居住小区众多。但因海河东岸是老城区,基础环境差,区域面貌落后,商业基础相当薄弱,商务配套几乎为零,整体商业环境的“先天不足”使项目的市场条件极不成熟,因此,这里的大型商业少,居民购物相对不便。对区域消费人群来讲,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无疑是一项民心工程,担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感;三是开发商倾心。该项目是天津河东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型商业项目,属开发商涉足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山力作,因此,其倾注了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能否营销策划成功,直接关系到开发商的兴衰成败,责任重大。从政府关心、市民欢心、开发商倾心的角度来看,策划本案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整合优势资源 制定主攻策略
通过对项目区域资源及自身规划建筑品质的充分调研,我公司提炼出该项目可供推广利用的几大优势资源:
1、项目填补了区域市场的商业空白点,属市场稀缺资源,因此,市场空间巨大,适合案例生存;
2、项目周边汇集多个居民小区,固定消费人口多,市场基础好,利于项目后期的经营发展;
3、嘉华国际商业大厦原版引进了国际一流的大型商业形态——SHOPPING MALL,规划先进、服务功能齐全,项目自身市场感召力强,成为引领一方新兴商业形态的鲜明旗帜,有利于项目品牌的营造与推广;
4、开发商——天津河东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是天津地产开发20强企业,资金实力雄厚,领导层年轻有朝气,敢于创新,市场意识强。开发理念先进,从项目规模、定位、功能配套、业态组合,品牌引进等方面均要求高标准,可确保项目在未来十几年内的不落伍性,项目精品开发有保障。
鉴于以上积极因素支撑,我们为该项目制定出营销推广的整体实施策略:
1、品牌营销。以大势、求大市。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引进具有国际一流影响的大型品牌主力店,实现大商场与大品牌的强强联合,以品牌大势,求区域大市,是项目进行成功营销的关键。因此,在项目入市初期,我们便将大型主力店的引进作为项目营销的主攻方向。
2、服务营销。擎诚信、促发展。
商业项目营销的软肋往往体现在后期物业管理和经营上,这也是投资商家普遍存在疑虑的问题,为此,我们将服务营销作为保障项目投资安全性和规避风险性的主要举措之一,作到即要造好声势又要练好内功。
3、活动营销。以人气、增收益。
针对项目商业氛围淡薄,不被市场认知的弊端,我们将活动营销作为项目聚拢人气,增加收益,提升市场认知度的主要推广手段之一。
项目的整体推广思路是:以品牌营销催熟区域市场,以服务营销塑造开发商形象,以活动营销增加商铺落单量。
三、案例实施过程
1、品牌营销 与零售巨头强强铸造
作为商业项目来讲,黄金地段、成熟商业环境常常是投资者非常看重的投资要素,而对于嘉华国际商业中心来讲,这些条件恰恰先天不足,缺乏市场感召力,因此,将区域商业环境做熟,成为该项目成功入市的主要瓶颈。如何能在短时间内营造出成熟的商业氛围,经过我们分析论证,决定采取“蚂蚁轨迹”营销法,即重点引进大型品牌主力店,以大型品牌店产生的品牌效应、人气效应、吸引善于借势生财的中、小型商铺投资业主跟进,从而迅速激活市场,实现以大势做大市的目的。
2002年底,我们通过“专案组”的分析论证,建议开发商重点引进世界商业巨头——沃尔玛超市,将其作为项目招商的王牌拉动区域市场,提升商业氛围,塑造项目品牌。经我公司与开发商密切合作,五下深圳,与设在深圳的沃尔玛总部相关人士进行积极商务洽谈,并直接促成了沃尔玛来津考察。
通过对嘉华国际商业中心的实地考察,沃尔玛有关人士对区域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一是该区域周边居民小区众多,市场基础好,且区域消费群体属该超市的目标客户范畴,具备投资条件;二是天津的政策环境使该区域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三是由于该地块尚处于发展期,土地成本相对低廉,从而使其投资开店经营风险小,更具市场竞争力。
经过多轮艰苦谈判,沃尔玛终于与我方达成了投资开店意向,并于2003年九月份双方正式签约。沃尔玛主力店的招商成功,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信息一经见诸报端,区域市场急剧升温,使一度冷清的嘉华国际商业中心瞬间成为备受市场关注的焦点,一些“百鸟朝凤”般的中小型商铺投资、经营者分别看准商机,蜂拥而至。一时间,嘉华国际商业中心成为寸土寸金,炙手可热的生金宝地。9月份内部认购期,一举创造了项目前期销售的第一个高峰。11月8日正式开盘后,嘉华国际商业中心的商铺销售量达到了60%以上,创造了天津商业地产开盘认购的一大奇迹,形式相当喜人。在链式效应的拉动下,项目周边物业也实现了全面升值,周边巨福园、聚安园、华馨公寓等以往曾一度滞销的部分底商不仅很快售罄,同时销售价格也从每平方米6000——8000元提升到每平方米10000以上。同时,华昌大街周边区域也成为部分投资商瓜分的风水宝地。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香江集团家福特建材超市及全国著名品牌的家电连锁商店也分别来此签订了购、租意向。沃尔玛大型品牌店的引进,真正实现了成就一个项目,做活一方市场、激活一方经济的良好目的,并为本案的后续招商创造了良好条件。
2、服务营销 五大服务体系隆重推出
事实证明,开发商忽视对后期商铺的服务管理,将会在经营过程中失去大部分客户,而强化全程服务意识,将成为进一步吸引投资,确保商铺永续经营的关键。为此,经我方与开发商、项目销售代理商的分析论证,决定将服务营销作为巩固现有客户资源,确保商家利益的一大核心经营举措。为此,由代理商牵头,为本案创新提出了“五大商业服务体系”的服务营销推广模式:
1)、创业服务:协助业主办理各种相关证件、提供相关财务、法律等咨询,帮助业主顺利开业;
2)、经营服务:为业主提供经营培训、商品开发辅导、商品专业知识讲座,及导购人员相关培训;
3)、生活服务:帮助业主代租房及代订机票、清洁服务等;
4)、投资服务:协助商铺投资者进行商业不动产的二次销售,并代理招商出租,为业主出谋划策,做客户的战略协作伙伴;
5)、竞争服务:协助加盟伙伴提升业态经营的市场竞争力,以联合采购商品方式,为业主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双方共赢。
五大商业服务体系在目前的天津商业服务领域堪称首创,所以,该服务体系推出后,立即赢得商铺投资者青睐,增强了投资客的信心。信息见报后,售楼处热线不断,投资商纷至沓来,使嘉华国际商业中心的商铺销售再次掀起了一个新的热潮。
3、活动营销 商铺拍卖首开先河
为了追求商铺销售的最大利润,并保障整体商铺销售的顺畅,在嘉华国际商业大厦开盘后,我们针对项目规划特点,采取了“慢者先行”的商铺销售策略。即封存好卖的一层,出售二层,对外租赁三、四层,该策略使前期销售很顺畅。但到了后期,却出现了外冷内热的情况,分析其原因,我们找到了以下几点因素:首先,二层商铺已全部售罄,在商铺投资者印象中,“好铺”的选择空间已越来越少;其次,原封存的一层商铺,位置较好的只租不售,相对较差的只售不租,且销售价位要高出已售二层商铺的近一倍,因此,部分商铺投资者一时拿不定主意,处于观望之中,而自认为有一定“社会关系”的投资者便动起了“托人买铺”的“歪脑筋”。因此,才出现了看铺人流日渐稀少,内部托人买商铺者“暗涛汹涌”的怪现象。凭经验,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营销机会。
于是,我们将开发商和本案的销售代理公司召集到一起开会研讨,通过分析论证,决定打破惯性营销方式,创造性地采取“商铺拍卖”的二次强销举措,以人气带商气,变相提高销售价格带动整体销售、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该方案获得了开发商和项目销售代理公司的一致赞同,全票通过。
1月3日下午2时,拍卖会在天津著名的凯悦大酒店隆重举行。由于商铺拍卖在天津尚属首次,所以消息一见报,便在市场和行业内再次引起轰动,当日,我们选出一层位置好的30套商铺实行现场拍卖。拍卖会刚开始就吸引了300多人参加,后来,整个拍卖会大厅过道都挤满了商铺竞拍者,场面之火爆程度着实出乎我们的意料。
为确保本次拍卖会的市场效果,会前,我们对此进行了具体规划:一是聘请天津著名经济学专家对区域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讲解,使投资者对天津的政策环境和区域发展环境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二是聘请资深不动产投资专家对本项目的商铺投资价值进行SOWT分析,为客户商铺投资进行理性引导,以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指数。三是在拍卖现场举办抽奖活动,活跃现场气氛,助推商铺销售热潮。
下午3时,拍卖会正式开始。第一拍是一个标的11万的商铺,在拍卖师频频叫价声中,与会商铺投资者争相举牌,11万商铺的价格急速上升,最后竞涨到23万元,第一拍获得圆满成交!由于第一拍的顺利成交,使会场气氛迅速升温,高潮迭起。在进行第二拍一个20万元商铺时,底价一叫出,下面的标牌就此起彼伏,叫价声不绝于耳,商铺很快又以高价拍卖出去。
在拍卖中间,会场内分阶段进行了抽奖。参加竞拍的客户不但得到如意铺位,又通过抽奖获得了意外大奖(29寸彩电),将现场火热气氛瞬间推到了顶点。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竞拍,此次推出的30个商铺竞拍一空,无一流拍,拍卖会获得巨大成功!
此次拍卖的商铺比正常销售价大幅提升,从而带动了剩余商铺的全面升值。拍卖会的成功,不但为开发商争取了更大利润,而且其广泛的市场影响力极大促进了本案后期的销售。2004年1月份的销售收入创下了项目销售以来的最高纪录,本案再次成为市场热点和投资商争相抢购的目标。作为天津商业地产活动营销的经典案例,本活动营销模式也相继引起了天津商业地产界的争相效仿……
四、案例总结
嘉华国际商业中心的成功营销,有几点经验值得总结:
1、品牌营销实现了三旺、三赢:嘉华国际商业中心在品牌营销方面实现了销售旺、租赁旺,并为经营旺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开辟了发展商、投资商、经营者通赢的喜人局面。
2、服务营销实现了三增与三减:五大商业服务体系的推出,使嘉华国际商业中心增加了客户服务的透明度、满意度、信任度,减少了商铺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运作风险、经营风险。
3、活动营销实现了三高与三低:通过商铺拍卖这一全新形式,实现了商铺销售的高姿态、高效率、高收益,规避了商铺销售后期的低人气、低回报、低进度的销售难点,为项目顺利清盘与准时开业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