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6年铁道统计公报

时间:2019-05-14 22:5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6年铁道统计公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6年铁道统计公报》。

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6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6年铁道统计公报

时间:2010.12.29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7年3月15日

2006年是铁路改革和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的一年。铁道部党组带领全路广大干部职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铁路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顽强拼搏,团结奋战,加快铁路建设,提升装备水平,深入推进改革,大力挖潜扩能,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安全基础,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顺利开通运营,和谐铁路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一五”铁路工作的良好开局,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铁路运输

全国铁路客货运量、国家铁路运输收入、运输生产主要指标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的高起点上再创历史新高。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位居世界第一,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约四分之一的换算周转量。

货物运输保持快速增速。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包括行包运量)288285万吨,比上年增长7.1%(见图1)。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45476万吨,比上年增长5.9%;合资铁路完成23154万吨,比上年增长17.8%;地方铁路完成19654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周转量(包括行包周转量)21954.4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9%(见图2)。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0557.1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合资铁路完成1291.5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1%;地方铁路完成105.7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6%。

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287156万吨,比上年增加18807万吨,增长7.0%。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44395万吨,比上年增长5.8%;合资铁路完成23107万吨,比上年增长17.7%;地方铁路完成19654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21714.7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7%。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0321.6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0%;合资铁路完成1287.4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1%;地方铁路完成105.6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5%。

全国铁路完成行包发送量1129万吨。其中:国家铁路完成1081万吨,比上年增长17.6%;合资铁路完成47.35万吨;地方铁路完成0.22万吨。全国铁路完成行包周转量239.73亿吨公里。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35.5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8%;合资铁路完成4.1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2.5%。

图1: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

图2: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

重点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证。全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运输能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进一步完善与地方政府的运输沟通协调机制,对重点物资实行运力倾斜,全力以赴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137864万吨,比上年增运8826万吨,增长6.8%。全国368家直供电厂电煤库存可耗天数一直保持在14天以上的合理水平,基本满足了电力迎峰度夏和冬季用煤高峰的需要。完成粮食运量10784万吨,比上年减少1055万吨,下降8.9%。完成石油运量15343万吨,比上年增运52万吨,增长0.3 %。完成化肥农药运量8059万吨,比上年增运244万吨,增长3.1%(见图3)。完成棉花运量394万吨,比上年增运104万吨,增长35.9%。完成集装箱运量6891万吨,比上年增运984万吨,增长16.7%。圆满完成了特运、军运、专运和供港澳地区物资以及国家重点工程物资等运输任务。

图3:全国铁路分品类发送量

铁路口岸运输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5096.6万吨,比上年增运546.0万吨,增长12.0%。其中:完成进口运量4392.4万吨,比上年增运394.4万吨,增长9.9%;完成出口运量704.2万吨,比上年增运151.6 万吨,增长27.4%。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站进出口货物运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四大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4826.0万吨,比上年增运515.3万吨,增长12.0%。进口石油运量仍大幅度增长,完成1226.9万吨,比上年增运244.8万吨,增长24.9%;完成木材进出口运量1670.2万吨,比上年增运96.1万吨,增长6.1%。

旅客运输增势强劲。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25656万人,比上年增长8.7%,创历史最高纪录(见图4)。其中:国家铁路完成119728万人,比上年增长8.2%;合资铁路完成5505万人,比上年增长19.3%;地方铁路完成423万人,比上年增长32.6%。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周转量6622.12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2%(见图5)。其中:国家铁路完成6353.2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9%;合资铁路完成264.1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3%,地方铁路完成4.6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2.0%。

图4: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

图5: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

总换算周转量持续攀升。全国铁路完成总换算周转量28576.5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7%(见图6)。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6910.4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1%;合资铁路完成1555.7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8.0%;地方铁路完成110.3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4%。

图6:全国铁路总换算周转量

运输收入总量再创历史新高。2006年国家铁路完成运输收入2364.5亿元,比上年增加318亿元,增长15.5%。其中:完成货物运费收入1281亿元,比上年增加171.9亿元,增长15.5%;完成客票收入728亿元,比上年增加67.1亿元,增长10.2%。实现运输利润78亿元。

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进一步提高。全路深入挖潜扩能提效,利用新开通线路能力,发挥干线电气化改造后的优势,合理调整车流径路,强化运输组织,路网整体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大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运输,建设战略装车点240个、整列装车线300条,全路零担办理站从669个压缩到129个,努力提高机车车辆运用效率,大力推行长交路、车循环、轮乘制的机车运用模式,充分利用C70新型货车,进一步深化多拉满载挖潜提效活动。2006年,国家铁路货运机车日产量完成114.3万吨公里,比上年提高3.7万吨公里;货运列车平均总重达到3105吨,比上年增加67吨;货车周转时间实现4.87天,比上年压缩0.05天。全国铁路日均装车达到129130车,比上年增加6820车,增长5.6%;客运密度860万人公里/公里,比上年增加56万人公里/公里;货运密度2851万吨公里/公里,比上年增加104万吨公里/公里。

运输安全相对稳定。以规范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为主线,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和《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不断强化安全基础,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得实际效果,铁路运输安全立法执法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铁路沿线治安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路实现了5个安全月。

二、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是实施《铁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全路各有关部门在铁道部党组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铁路建设的黄金机遇期,更新建设理念,强化建设管理,加大建设项目推进力度,高质量、高效率地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见图7)。

图7: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

基本建设投资突破1500亿元。全年投资完成1552.75亿元,比上年增长76.4%,其中铁道部投资完成1304.59亿元,比上年增长75.5%,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首次突破1500亿元,比历史上完成投资最多的2005年(880.18亿元)多672.57亿元,比“七五”和“八五”十年完成投资的总和还多21.26亿元。

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在建的大中型项目119个,投资完成1525.40亿元(复线及扩能336.33亿元,电气化92.16亿元,枢纽、客站110.57亿元,新建铁路986.33亿元),比上年增长82.8%,其中铁道部投资完成1291.37亿元,比上年增长80.7%。新线铺轨906.1公里,复线铺轨996.6公里,新线投产1480.5公里,复线投产704.7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3960.4公里,其中既有线电气化投产里程为3847.3公里,是“十五”的1.5倍。

地方铁路投资完成13.05亿元,比上年下降22.4%。新线铺轨127.2公里,新线投产124.2公里。

小型项目投资完成13.22亿元。

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新开工了海拉尔至满洲里、兰州至西宁增二线,陇海线徐州至连云港段、石家庄至德州、大同至包头、萧甬线电气化,武汉北编组站,沈阳枢纽东环线,南京枢纽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南站及相关工程,张家口至集宁铁路,乐坝至巴中铁路,太(中)银铁路、伊敏至伊尔施铁路、临河至策克铁路、龙厦铁路等项目,完成投资161.31亿元。新线铺轨1.8公里,复线铺轨90.8公里。新线投产1.8公里,复线投产32.4公里。

一批项目投产发挥效益。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胜利通车,西格段增建二线应急工程同步建成投产,浙赣、沪杭、京沪线电气化,兰州至武威南复线,昆明、上海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陇海线郑徐段、兰新线武嘉段电气化,胶济线,烟大轮渡,敦煌铁路,迁安北至菱角山铁路等一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投资完成244.11亿元,新线铺轨96.9公里,复线铺轨569.6公里,新线投产1405.4公里,复线投产631.3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3960.4公里。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对完善路网布局,缓解铁路“瓶颈”制约,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常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客运专线建设全面推进。郑西、武广(含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和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石太、京津、武合、合宁、温福、甬台温、广珠、福厦、广深港、胶济等12条客运专线建设进展顺利,投资完成639.95亿元,全部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线铺轨92.2公里,完成路基土石方1.63亿立方米,特大、大、中桥41.69万折合米,隧道29.58万折合米。

收尾销号项目刷新纪录。兰州至武威南复线,西延线扩能,北同蒲应急扩能,胶济、浙赣、京沪、沪杭线电气化,渝怀线、迁安北至菱角山铁路等42个项目按计划销号,投资完成216.19亿元。新线铺轨197.1公里,复线铺轨611.5公里,新线投产96.9公里,复线投产631.3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3612.1公里。

资金筹措取得新进展。广泛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铁路建设,进一步拓宽了铁路建设资金渠道。在基本建设完成投资中,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建设项目使用财政预算内资金53亿元;铁路专项基金445.33亿元;银行贷款332.09亿元;铁路专项资金105.68亿元;利用外资27.72亿元;铁路建设债券293亿元;企事业自筹资金47.78亿元;地方政府及企业投资235.12亿元。其中铁路债券比“九五”和“十五”的总和还多31.71亿元,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接近“十五”的总和。

合资铁路建设持续发展。新建铁路中合资铁路项目达到34个,占新建铁路项目的75.6%,主要有武广、郑西、石太、广深港客运专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温福、福厦,精伊霍、迁安北至菱角山铁路等。投资完成770.11亿元,占新建铁路项目投资完成的78.1%,其中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180.68亿元。新线铺轨627.7公里,复线铺轨152.8公里,新线投产152.7公里,复线投产85.9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44.9公里。

更新改造投资得到保证。各铁路局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相应减少了对辅助性生产设备的投资,而用于提速、扩能等运输生产一线的投资得到充分保证。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91.36亿元,比上年减少26.98亿元,下降12.4%;其中运输设备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63.84亿元,下降12.2%。扣除上年计划中安排的35亿元提速专项资金,同口径更新改造投资完成增加8.02亿元,增长4.4%。

在运输设备更新改造中,铁道部管理项目投资完成33.35亿元,比上年下降42.2%;其中跨局重要干线及路网性编组站投资完成16.06亿元,全路指导性行车安全措施投资完成10.84亿元,部指定补助项目投资完成5.73亿元,直属单位投资完成0.72亿元。铁路局管理项目投资完成13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各铁路局继续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投资,局管项目中生产性项目投资完成126.71亿元,比上年增长2.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97.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机车车辆购置投入快速增长。铁路装备购置以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和新型70吨货车、大秦铁路新型80吨级重载货车等为重点,机车车辆购置投资完成331.8亿元(含引进项目付款92亿元)。购置机车447台,客车774辆,货车25490辆。

三、运输设备

截至200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7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三。其中国家铁路6.34万公里,合资铁路0.89万公里,地方铁路0.47万公里。

全国铁路总延展里程达到15.46万公里。

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我国大陆所有省份均有铁路通达。全国铁路中,复线里程2.64万公里,复线率34.3%;电气化里程2.44万公里,电气化铁路比重由上年的26.7%提高到31.7%,增加5个百分点。

主要运输设备进一步强化。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达到1.78万台,其中内燃、电力机车比重为99.3%,主要干线全部实现内燃、电力机车牵引。

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达到4.26万辆,其中空调车2.30万辆,占客车总数的53.9%。

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达到56.67万辆。

四、科学技术

铁路技术创新取得重大成果。坚持以我为主的方针,大力实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铁路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机辆装备方面,时速200公里及以上CRH国产化动车组成功下线25组,并通过了提速试验验证,完全符合在经过提速改造的既有线和客运专线运行的条件。大功率机车引进项目顺利推进,和谐型8轴9600千瓦电力机车已下线11台,6轴7200千瓦电力机车下线68台,主要用于运煤通道和主要干线。6轴9600千瓦电力机车完成了技术交流,达成了采购意向。顺利实现了货车升级换代,新造通用货车全部按载重70吨标准生产,时速120公里货车改造完成7.1万辆,累计达到37.8万辆。大秦线正式开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标志着中国铁路重载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在列控技术方面,依靠原始创新和集成国外先进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备质量和技术性能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供电技术方面,适应我国铁路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提速区段“高速、重载、双弓、双箱”的运输特点,攻克大量技术难题,成功掌握了时速200公里重联动车组和时速120公里双层集装箱列车共线运行的高速弓网受流技术,填补了世界高速电气化铁路的技术空白。

修改颁布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对规范铁路技术管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组织了胶济线提速200km/h综合试验,胶济、遂渝、京秦、胶新线200km/h提速综合试验,系统地验证了既有线提速200km/h客货列车共线运行各方面的关键技术,为第六次提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颁布了《既有线提速200km/h技术条件(试行)》,《铁路20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了《200-250km/h客运专线站后系统技术框架方案》,制定并发布了《客运专线道岔暂行技术条件》等15个技术条件,掌握了大吨位桥梁制运和铺架技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施工和防灾救援技术,路基沉降控制技术,自主开发了无砟轨道、高速道岔、扣件和百米定尺钢轨等装备和产品。组织ITCS系统试验研究,制订了行车组织办法,为青藏铁路安全运营提供了支持。组织对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进行了技术鉴定,全路18个铁路局全部建成了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中心,TDCS覆盖全路5006个车站和50000余公里线路。胶济线建成了新一代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青藏、胶济、大秦线GSM—R开通使用。成功实施了客票系统升级到5.0版本,货运计划系统进一步完善。

五、铁路改革

制定了《“十一五”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方案》。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思路,以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融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铁路投融资体制新格局为目标,研究制定《“十一五”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方案》,并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明确了“十一五”期间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提出了扩大合资建路规模、积极推进铁路企业股改上市、扩大铁路建设债券发行规模、研究建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合理使用银行贷款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和必要的政策措施。

铁路股改试点取得重大突破。在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改革情况下,按照证监会关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发行上市新规定,认真研究完善大秦公司、广深公司发行A股的方案。大秦公司、广深公司分别于2006年8月1日、12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筹集资金150亿元、103亿元。铁龙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

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取得新进展。2006年3月,铁道部对全路运输生产力布局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并对站段资源进行整合,全路主要运输站段数量减至627个(含6个支线公司),将项目指挥部纳入铁路局直接管理。通过调整和整合,解决了全路站段数量多、规模小和主要干线分割严重、作业区段短的问题,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运输生产力得到释放。

六、劳动工资

劳动用工持续减少。2006年末,国家铁路从业人员为209.8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98万人,其中运输业从业人员为147.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4万人。国家铁路职工人数为210.0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17万人,其中运输业职工人数为154.3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2.10万人。

劳动报酬平稳增长。国家铁路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比上年增长14.6%,平均劳动报酬比上年增长15.6%。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4.2%,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15.4%。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铁路运输业劳动生产率按实物量计算,完成182.2万换算吨公里/人,比上年增长6.5%;按价值量计算,完成16.01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3.5%。

七、多元经营

多元经营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国家铁路多元经营系统坚持主辅“长期共存、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战略定位,认真贯彻铁道部党组关于“规范管理、改善经营、拓展市场、扩大就业”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不断明晰多元经营与运输主业的资产、劳动和经济关系,促使多元经营企业规范管理,在持续推进资产重组、减少企业法人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经营基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了多元经营企业安置运输业分流人员的“蓄水池”作用,在服从服务于铁路改革发展大局的同时,促进了多元经营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家铁路多元经营2006年度完成营业收入1166.20 亿元,比上年增加166.23亿元,增长16.6%,实现利润24.74亿元(包含处置不良资产影响当期利润的因素),比上年减少3.13亿元,下降11.2%。截止2006年末,国家铁路多元经营职工25.68万人,比上年增加1.90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完成34.57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4.8%。

注:1.铁路运输指标为精密统计数据,其余均为速报数。2.未注明全国铁路者均为国家铁路。

第二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8年3月3日

2007年,铁道部党组带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顽强拼搏,团结奋战,加快铁路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深入挖潜扩能,大力提高客货运量,强化安全基础,狠抓节支降耗,增加经济效益,全面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铁路运输

客货运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31.4亿吨,比上年增加2.6亿吨,增长9.0%(见图1);完成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23797.0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842.59亿吨公里,增长8.4%(见图2)。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1.3亿吨,比上年增加2.6亿吨,增长9.0%,增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货物周转量23536.1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821.45亿吨公里,增长8.4%。

全国铁路完成行包发送量1219万吨,比上年增加91万吨,增长8.0%;完成行包周转量260.8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1.14亿吨公里,增长8.8%。

重点物资运输。全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机制,全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运力支持。全国铁路完成煤炭运量154374万吨,比上年增运16510万吨,增长12.0%。全国355家直供电厂库存用煤保持在合理水平,顺利完成了电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完成石油运量1531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化肥及农药运量8919万吨,比上年增运860万吨,增长10.7%。完成粮食运量11245万吨,比上年增运461万吨,增长4.3%。完成棉花运量394万吨,与上年持平。完成集装箱运量7608万吨,比上年增运717万吨,增长10.4%。圆满完成特运、军运、抗洪抢险和救灾物资及涉农物资运输任务。

铁路口岸运输。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5300万吨,比上年增运203万吨,增长4.0%。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站进出口货物运量在上年大幅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四大口岸站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4992万吨,比上年增运166万吨,增长3.4%。

旅客运输。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3.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增长8.0%(见图3);其中直通旅客发送量5.3亿人,比上年增加0.5亿人,增长10.4%,占旅客总发送量比重为38.9%。完成旅客周转量7216.3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594.19亿人公里,增长9.0%(见图4)。自2007年4月18日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开行以来,以其安全、快速、舒适、方便的运输品质,开创了我国铁路旅客运输新局面,至2007年底,动车组列车共完成旅客发送量6121万人,旅客周转量129亿人公里。

2007年,铁路中长距离运输优势进一步发挥,200公里以上的旅客运输比重由上年的58.4%增加到59.2%,提高0.8个百分点;由于长距离和中长距离客流比重的增加,旅客平均行程比上年延长5公里,增长0.9%,全国铁路旅客平均行程达到532公里。

全国铁路完成总换算周转量31013.3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436.79亿吨公里,增长8.5%(见图5)。

运输收入总量大幅增长。国家铁路完成运输总收入3170.68亿元,比上年增加307.39亿元,增长10.7%。其中:完成运输收入2604.38亿元,比上年增加239.93亿元,增长10.1%;完成铁路建设基金566.30亿元,比上年增加67.46亿元,增长13.5%。在运输收入中,完成货物运费收入1392.50亿元,比上年增加111.53亿元,增长8.7%;完成旅客票价收入823.93亿元,比上年增加95.99亿元,增长13.2%。

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充分利用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创造的运能增长空间,全国铁路不断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大力实施“一主两翼、两线三区域”战略(注1),进一步优化列车运行图、编组计划和车流径路,创造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5000吨—6500吨级货物列车、双层集装箱列车与其他不同速度值客货列车共线运行的快速、重载、密度相协调的运输组织方式,分别建成战略装、卸车点300个、450个,运输效率全面提高,实现了效率效益双丰收。全国铁路日均装车完成139362车,比上年增加10232车,增长7.9%。货车平均静载重完成61.3吨,比上年提高0.4吨。货车周转时间完成4.76天,比上年缩短0.11天,相当于节省货车近1.5万辆。

推行“长交路、车循环、轮乘制”的机车运用模式,成效明显。全路干线货运机车交路延长了80公里,达到了318公里;六大干线列检平均保证距离延长了117公里,达到了541公里。日均运用机车13786.7台,比上年增加354台,增长2.6%;货运机车日车公里480公里,比上年增加15公里,增长3.2%;货运机车日产量120.4万吨公里,比上年提高6.1万吨公里,增长5.3%;货运列车平均总重3193吨,比上年提高88吨,增长2.8%;机车总走行公里27.45亿公里,比上年增加1.29亿公里,增长4.9%。

运输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促进了客货运输能力和线路利用率的有效提高。2007年,全国铁路平均运输密度3978万吨公里/公里,比上年增加271万吨公里/公里,增长7.3%。其中:客运密度926万人公里/公里,比上年增加67万人公里/公里,增长7.8%;货运密度3052万吨公里/公里,比上年增加204万吨公里/公里, 增长7.2%。

运输安全相对稳定。以规范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为主线,全面贯彻《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重新制定了《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运输安全执法工作取得新进展,铁路沿线治安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2006年下降43.8%,比2005年下降55.02%,实现了全路路外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一半的目标。全路实现了8个安全月。

二、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大规模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含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机车车辆购置)完成2520.7亿元,比上年多432.3亿元,增长20.7%(见图6)。

基本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772.1亿元,比上年多229.6亿元,增长14.9%。

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路网建设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1744.8亿元,其中,复线及扩能完成投资236.4亿元、电气化铁路完成投资59.6亿元、枢纽及客站完成投资148.6亿元、新建铁路完成投资1300.2亿元,分别占13.6%、3.4%、8.5%和74.5%。地方铁路完成投资14.4亿元。其他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

小型项目完成投资7.9亿元。

全国铁路完成新线铺轨985.5公里,复线铺轨1133.7公里;新线投产677.5公里,复线投产479.8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937.6公里。

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哈大客运专线等一批路网大中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建设总规模Ⅰ线4414公里、Ⅱ线5146公里、电气化5350公里,投资总规模3269亿元,完成投资257.7亿元。

客运专线建设全面推进。续建和新开工的客运专线项目,建设总规模6958公里,投资总规模6781亿元。2007年客专项目完成投资984.3亿元,占路网建设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总额的56.4%。新线铺轨350.5公里,完成路基土石方1.2亿立方米,特大、大、中桥79.3万折合米,隧道30.8万折合米。其中京津城际铁路完成投资77.5亿元,12月16日全线铺通。

合资铁路建设规模继续扩大。2007年在建和筹建的合资铁路项目64项,占路网建设大中型项目近一半。在完成的1772.1亿元投资中,铁道部资金1480.3亿元,地方政府和企业资金291.8亿元,分别占83.5%和16.5%。

既有线改造和新型客站建设步伐加快。以扩能、提速为重点,采用先进技术对既有线进行改造。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新型铁路客运站。2007年复线扩能、电气化改造和枢纽客站建设共完成投资444.6亿元,占路网建设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总额的25.5%。其中北京南站完成投资32.5亿元,9月份钢结构主体完成,为2008年8月奥运会前投入运营奠定了基础。

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王岗至万乐联络线、沾益至昆明增建复线、广州至新塘增建市郊客运专线等项目建成投产,交付运营新线551.2公里、复线454.9公里、电气化铁路629.7公里,进一步完善了路网结构,提升了运输能力。

更新改造。国家铁路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95.3亿元。在运输设备更新改造中,铁道部管理项目完成投资49.4亿元,比上年增长47.4%。其中跨局重要干线及路网性编组站完成投资30.3亿元,重点用于客站改造、动车运用所和增建第二线工程;全路指导性行车安全措施完成投资10.9亿元;铁道部指定补助项目完成投资7.9亿元;直属单位完成投资0.3亿元。

各铁路局继续严格控制非生产性项目投资,局管项目中生产性项目完成投资113.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97.1%,与上年持平。

机车车辆购置。完成投资553.3亿元。购置机车405台,客车622辆,货车29854辆,动车组90 组。

三、运输设备

路网规模继续扩展。2007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8万公里,比上年增加近千公里,里程长度位居世界第三。路网密度81.2公里/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9公里/万平方公里。

全国铁路总延展里程达到15.7万公里,比上年增加0.2万公里。

路网结构得到优化。全国铁路复线里程2.71万公里,复线率34.7%;电气化里程2.55万公里,电化率32.7%。营业里程超过两千公里的省、自治区有: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和新疆。路网质量进一步提升。经过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改造,时速12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2.4万公里;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6万公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线路延展里程达到6227公里,其中时速250公里线路延展里程达到1019公里。

轨重60公斤及以上正线里程占正线总里程的77.5%,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主要运输装备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达到1.83万台,其中内燃机车占67.0%,电力机车占32.4%,主要干线全部实现内燃、电力机车牵引。其中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550台。

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达到4.43万辆,其中空调车2.63万辆,占客车总数的59.3%。其中“和谐号”动车组105组。

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达到56.85万辆。

四、劳动经济

劳动用工持续减少。2007年年末,国家铁路从业人员为205.2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97万人,其中运输业从业人员为144.9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7万人。职工人数为207.5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8万人,其中运输业职工人数为148.9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46万人。

劳动报酬适度增长。国家铁路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比上年增长(同口径比较,下同)11.2%,平均劳动报酬比上年增长13.5%。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1.2%,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12.7%。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国家铁路运输业劳动生产率按实物量计算,完成198.1万换算吨公里/人,比上年增长8.7%;按价值量计算,完成17.89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1.8%。

五、节能环保

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下降。国家铁路运输企业能源消耗折算标准煤1676万吨,比上年增长1.8%,而同期国家铁路总换算周转量比上年增长7.8%,能源消耗总量的增长远低于运输工作量的增长。

国家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5.78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比上年减少0.34 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下降 5.6%。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双双减排。国家铁路运输企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454吨,比上年减少排放136吨,下降5.3%;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3588吨,比上年减少排放2644吨,下降5.7%。

铁路沿线绿化里程延长。国家铁路运输企业加大投入,积极开展铁路沿线绿化,在加厚补齐的基础上,绿化里程达到29857公里,比上年增加2547公里,增长9.3%。

六、多元经营

国家铁路多元经营系统抓住铁路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规范管理、改善经营、拓展市场、扩大就业”,积极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2007年末,国家铁路多元经营企业减到3200户,哈尔滨等12个铁路局做到了运输站段不办多经企业,18个铁路局全部组建了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辅业资产管理机构。全年完成营业收入1359.8亿元,比上年增加148.5亿元,增长12.3%。2007年末,国家铁路多元经营企业职工28.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3万人,增长9.1%。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完成41.6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5.9%。

注:

1.“一主两翼、两线三区域”战略:在充分运用主要干线能力的同时,加大其两翼平行线路分流力度,提高路网主要通道通过能力;用好大秦线和侯月线两条大能力煤运通道;进一步优化东北、西北和西南区域内运输组织工作。

2.铁路运输指标为精密统计数据,其余均为速报数据。3.未注明全国铁路者均为国家铁路。

4.本公报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铁路。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4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4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5年3月3日

------------------

2004年是铁路跨越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在部党组的领导下,全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积极推进铁路改革,努力加快铁路建设,大力挖潜提效,各项工作成果显著。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同时,铁路实现了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铁路运输

2004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运输需求居高不下,铁路运能持续紧张。全路大力实施内涵扩大再生产,通过第五次大面积提速、优化运输组织、发展重载运输、开展“多拉满载、挖潜提效”等活动,坚持客货并举,努力增运增收,运输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货物发送量、旅客运输周转量、货物运输周转量、换算周转量、运输收入的增量也创出历史记录。

货物运输继续大幅增长。全国铁路完成货物运输总发送量249017万吨,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17816万吨,比上年增长9.0%;合资铁路完成16277万吨,比上年增长43.2%;地方铁路完成14924万吨,比上年增长14.2%。全国铁路完成货物运输总周转量19288.7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国家铁路完成18285.4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0%;合资铁路完成914.2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2%;地方铁路完成89.0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1%。

全国铁路完成货物运输发送量248130万吨,比上年增加24650万吨,增长11.0%,是历史上年增量最大的一年。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16961万吨,比上年增长9.0%;合资铁路完成16245万吨,比上年增长43.3%;地方铁路完成14924万吨,比上年增长14.2%。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9110.5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国家铁路完成18109.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9%;合资铁路完成911.6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3%;地方铁路完成89.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1%。

全国铁路完成行包运输发送量887万吨。其中,国家铁路完成855万吨,比上年增长15.9%;合资铁路完成32万吨;地方铁路完成2100吨。全国铁路完成行包周转量178.20亿吨公里。其中,国家铁路完成175.5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4%;合资铁路完成2.64亿吨公里;地方铁路完成0.02亿吨公里。

重点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证。为努力缓解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全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关于确保重点物资运输的重要指示和中央有保有压的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加大运力倾斜,拿出90%以上的运力保证重点物资运输,千方百计给予保证,关键时期全力以赴突击抢运。重点物资运量在2003年较高增幅的基础上,去年又实现了大幅增长。全国铁路全年煤炭运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完成116784万吨,比上年增运15756万吨,同比增长15.6%,增量首次超过1亿吨,其中电煤运量同比增长35.3%。两次突击抢运煤炭战役,同比分别增运煤炭1792万吨和1344万吨,春节期间和迎峰度夏等关键时段的煤炭供应得到有力保证。完成粮食运量11598万吨,比上年增849万吨,同比增长7.9%。3月和4月组织突击抢运东北粮食,5月至8月继续对北粮南调实施运力倾斜,从东北地区调运大米和稻谷629.6万吨,超额完成了国务院下达的调运600万吨的任务,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市场供应作出了贡献。完成石油运量14251万吨,比上年增运1463万吨,同比增长11.4 %。组织开展化肥、棉花等农副产品抢运,有力地支持了“三农”。完成化肥农药运量6804万吨,比上年增运823万吨,同比增长13.8%。抢险救灾、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特种装备和供港澳地区物资等得到及时运送。国家要求重点控制的钢铁、矿建、水泥等物资运量增幅趋缓,均低于全路货运量9%的增幅。精心组织专运、特运和军运任务,做到了万无一失。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出口货物运量增势强劲。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3750.9万吨,比上年多运707.7万吨,增长23.3%。其中完成进口运量3273万吨,比上年增运630.2万吨,增长23.8%;完成出口运量477.9万吨,比上年增运77.5万吨,增长19.4%。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站进出口货物运量继续保持增长,四大口岸共完成3490.2万吨,比上年增加688.4万吨,增长24.6%。进口原油仍大幅增长,完成794.6万吨,同比多运290.2万吨,增长57.5%;完成木材运量1202.1万吨,同比多运119.9万吨,增长10.9%。

旅客运输成绩斐然。全国铁路完成旅客运输发送量111764万人,比上年增长14.9%,是近十五年来的最好水平。其中,国家铁路完成107346万人,比上年增长14.6%;合资铁路完成4040万人,比上年增长25.7%;地方铁路完成378万人,比上年下降8.3%。全国铁路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5712.1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国家铁路完成5511.9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2%;合资铁路完成196.2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1.3%,地方铁路完成3.98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0.3%。

换算周转量大幅度攀升。全国铁路完成总换算周转量25000.9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3797.4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8%;合资铁路完成1110.4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8.5%;地方铁路完成93.0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5%。

运输收入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记录。2004年国家铁路完成运输收入1794.4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加190.2亿元,增长12.8%。其中,完成货物运费收入943.7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加98.5亿元,增长12.6%;完成客票收入59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6.3亿元,扣除非典影响比上年增加56.3亿元,增长11.8%;完成其他收入257.8亿元,比上年增加35.4亿元,增长15.9%。

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成功实施。2004年4月18日,铁路实施了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是铁道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战略之举,其变化之大、跨度之大、工作量之大、难度之大,均超过前四次,在许多方面实现了重大进步和历史性跨越。大范围实施机车长交路和轮乘制,大幅度延长车辆保证距离,长距离开行时速160公里的一站直达特快列车,大力度推行单司机值乘和客车取消运转车长等,这些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都是第一次,具有开拓性和标志性的重大意义。新图客运能力增长18.5%、货运能力增长15.0%。行邮、冷藏和集装箱快运专列,夕发朝至列车、五定班列、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等客货品牌列车开行质量不断提高,给旅客货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更多的实惠,较好地适应了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运输需求。

运输效率有较大提高。针对去年机车车辆不足的突出难点,全路运输系统眼睛向内,自我加压,采取有力措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货车周转时间大幅压缩,全年实现4.94天,同比压缩0.11天,相当于每天节省运用车1万多辆。进一步优化技术站作业分工,大力组织增开始发直达和远程超远程技术直达列车,直达列车比重达到54.7%,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车辆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促进了装卸车数量的大幅增长,6月至11月全路日均装车连续6个月超过10万车,全年日均卸空车超过10万车,达到102686车。大力推行机车长交路、轮乘制,加强机车检修和运用管理,机车日产量、日车公里、平均牵引总重都实现了新的增长。

路网整体能力利用得到提高。充分发挥新增能力,及时组织对胶新、宁西等投产新线分流运输。宝兰二线2003年6月全线开通使用后,过车数量大幅增加,扩大了进出西北地区的物资运量。在主要干线能力超负荷的情况下,统筹路网干线、支线和合资、地铁通道能力利用,合理调整车流径路,增加货车开行数量。加强日常调度指挥,搞好机列衔接,京

九、侯月、新菏、南昆线和宝兰二线等既有线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合理组织迂回运输,努力减少停限装,新线能力和既有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路网整体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采用大功率机车,重载列车开行数量大幅增加。大秦铁路设计能力为1亿吨,去年进一步加大扩能改造力度,在2003年突破1.2亿吨运量的基础上,去年又突破1.5亿吨,达到1.53亿吨,同比增长27.0%。京沪、京广、陇海、京山、沈山、哈大等繁忙干线普遍增开5000吨系列重载列车,运输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全路在强化技术保证措施、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从8月15日开始,广泛开展了以“每列多挂一辆车,每车多装一吨货”为主题的“多拉满载、挖潜提效”活动,努力提高列车牵引定数和增载车辆质量。去年8月15日至年底,全路列车平均总重达到2988吨,比活动前的1月至7月份增加86吨;货车静载重达到59.66吨,增加0.54吨,相当于每天多装1000多车、多发送货物6万多吨。截至2004年底,全路撤并383个站段,优化了资源配置,为强化基层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新技术装备的作用、挖潜扩能提效创造了有利条件。

运输安全保持稳定。全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确保提速持续安全和旅客列车安全为核心,坚持“规范管理、强基达标”不动摇,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措施,狠抓基层、基础、基本功,安全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了以防火防爆、施工安全、客车安全和提速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控制了治安秩序,运输安全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没有发生伤亡严重的旅客列车事故。全年发生行车重大事故11件。1月、4月、9月和12月实现全路安全月。

二、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全面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拉开序幕,铁路各有关部门围绕项目前期、路地合作、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新的建设理念,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建设管理力度,落实工程进度,确保资金到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为大规模铁路建设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铁路基本建设势头良好。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16.32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7.7%。其中,完成铁道部投资476.83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8.0%;完成地方政府及企业对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投资24.55亿元;完成地方铁路地方投资14.94亿元。全年共完成新线铺轨1139.6公里,复线铺轨630.2公里;新线投产1433.2公里,复线投产351.7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408.6公里。

完成大中型建设项目投资479.45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完成铁道部投资439.96亿元,同比增长10.3%。大中型项目中,完成新建铁路投资212.79亿元,完成复线及扩能投资116.76亿元,完成电气化铁路投资116.22亿元,完成枢纽、客站投资17.50亿元;完成地方铁路项目投资17.57亿元。

路网规模继续扩大。至200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4408公里,比上年增加1406公里,增长1.9%。其中,国家铁路61015公里,合资铁路8524公里,地方铁路及其他4869公里。全国铁路复线里程达到24908公里,比上年增加258公里,增长1.0%,复线率达到33.5%;全国铁路电气化里程达到19303公里,比上年增加545公里,增长2.9%,电化率达到25.9%。

国家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建设任务。2004年列为国家重点铁路建设的武九线扩能、宣杭复线、兰州至武威南复线、陇海线郑徐段电气化、胶济线电气化、浙赣线电气化、兰新线武嘉段电气化、上海南客站、渝怀线、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赣龙线、宁启线南京至海安段、遂渝线、烟大轮渡、宜万线等15个项目,投资完成298.28亿元。新线铺轨1045.6公里,复线铺轨431.3公里;新线投产210公里,复线投产63公里。全面完成了全年的建设任务。

国债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全行业使用国债资金达到历史新高,完成国债投资73.45亿元。在建的28个国债铁路大中型项目投资完成180.23亿元,使用国债资金68.85亿元,比上年增长6.9%,新线铺轨701.3公里,新线投产403公里。其中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宝兰复线、西延线扩能、新长线新袁段扩能、黔桂线扩能改造、胶济线电气化、大秦铁路2亿吨扩能电气化配套工程、粤海通道、朔黄线、渝怀线、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宁启线南京至海安段、烟大轮渡等12个项目,完成投资162.66亿元,使用国债资金65.40亿元。地方铁路16个项目,完成投资17.57亿元,使用国债资金3.45亿元。

西部铁路建设项目增加较多。2004年西部地区在建和进行施工准备的大中型项目有32个,比上年增加10个项目,完成投资252.08亿元。32个项目中,青藏线格尔木至拉萨段、渝怀线、宜万线、精伊霍铁路、宝兰复线、兰州至武威南复线、郑西客运专线等29个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项目,完成投资246.61亿元。新线铺轨715.8公里,复线铺轨233.4公里;新线投产1030.2公里,复线投产157.8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408.6公里。地方铁路完成投资5.47亿元,新线铺轨39.2公里。

东北地区铁路建设投资大幅度增长。积极配合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东北地区的铁路建设投资大幅度增长。完成投资21.84亿元,比上年增长90.5%;新线铺轨30.5公里。其中国家铁路和合资铁路6个项目,完成投资18.59亿元。

新开工项目创历史新高。2004年在勘察设计、组织审查、项目报批和开工准备方面工作卓有成效,批准开工项目23个。完成投资55.23亿元,复线铺轨30公里。

一批客运专线项目进入施工准备。郑西、武广、石太、京津城际等4个客运专线建设项目进入施工准备阶段,完成投资4.5亿元,客运专线建设由此开始启动。

13个项目收尾销号。2004年宝兰复线,满洲里、绥芬河口岸站改造,宁西线西安至合肥段,胶新线等13个项目按计划销号,完成投资63.42亿元。新线铺轨21.2公里,复线铺轨24.4公里;新线投产1189.2公里,复线投产121.7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408.6公里。

更新改造投资增幅显著。2004年以提速、扩能、安全为重点加快既有运输设备的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88.45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27.5%, 创十年来增幅新高。其中完成运输设备更新改造投资175.63亿元,同比增长35.4%。

在运输设备更新改造投资中,完成铁道部管理项目投资49.71亿元,同比增长2.9倍。完成铁路局管理项目投资125.92亿元,同比增长7.7%。

各铁路局控制非生产性项目投资继续取得成效。完成生产性项目投资116.01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92.1%,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

机车车辆购置。2004年,完成机车车辆购置投资185.45亿元,购置机车756台,客车1706辆,货车17678辆。

三、铁路改革

社会职能移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路826所中小学和208所医院全部签定了移交协议。另有中专职校48所、幼儿园216所也已签订了移交协议。

铁路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铁道部抓住有利时机,推进铁路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大秦铁路已完成改制工作,广深公司资本运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铁龙公司股改项目实现预期目标,中铁快运顺利完成改制任务,胶济蓝烟铁路股改取得一定进展。组建了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

推进合资铁路公司改革。对三茂、达成与达万、水柏、广大、新长与新淮等一批合资铁路公司完成了新一轮资产重组,组建了长双烟、温福铁路合资公司。

四、科学技术

科技创新成绩显著。以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为指导,紧密围绕运输生产和新线建设的需求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修订颁布了《铁路主要技术政策》,明确了在铁路跨越式发展新形势下铁路技术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体现了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要求;组织了大秦线2万吨重载列车综合试验,12月12日首次成功开行了2万吨组合列车,试验圆满成功;修订完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章,研发推广提速装备,为提速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保证了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顺利实施;大力推进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引进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和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及青藏内燃机车技术,进行了“中华之星”等自主研发装备的试验和运行考核;青藏铁路“三大难题”科技攻关取得重要成果,为建设一流高原铁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推进了铁路信息化建设,研发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并在西宁—哈尔盖区段开通使用我国第一个新一代CTC系统;审查通过了中国列车控制系统(CTCS)总则和CTCS2级技术条件,为我国在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的前提下发展列控系统提供了依据;组织推广应用了“车载过分相系统”、“铁路车站非正常作业进路安全监督装置”和“调车机车作业监控记录系统”等安全示范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启动了《铁路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20年长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初步提出了未来铁路科技发展的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进行了胶新线时速120公里货车综合实验,获得了成功;开展了客运专线建设、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相关技术条件制定、综合实验准备、《技规》修订等技术准备工作,为客运专线建设和第六次大面积提速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多元经营

多元经营持续发展。铁路多元经营在改革转型过程中,抓住“理顺关系、推进重组、规范改制、促进发展”等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多经企业重组,稳步实施辅业企业改制,大力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拓展市场,使多元经营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和较好的发展质量。全路多元经营完成营业收入827.9亿元,与上年同期同口径664.8亿元相比,增加163.1亿元,同比增长24.6%;实现利润25.1亿元(含预计处置不良资产65579万元),与上年同期同口径19.8亿元相比,增加5.3亿元,同比增长26.7%。截至2004年末,全路多元经营铁路职工23.29万人。

六、劳动工资

劳动用工继续减少,劳动报酬适度增长。2004年末,全路从业人员为207.8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46万人,其中运输业从业人员为143.72万人。全路职工人数为216.5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92万人,其中运输业职工人数为155.17万人。全路从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比上年增长14.4%,职工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13.9%。

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铁路运输业劳动生产率按实物量计算,完成162.6万换算吨公里/人,比上年增长11.8%;按价值量计算,完成125586元/人,比上年增长18.5%。

七、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完成不变价工业总产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7%;现价工业总产值42.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现价工业销售产值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6%,保持较好水平,超全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0.9个百分点。

注:1.除运输指标外均为速报数。

2.货物运输总发送量包括货物运输发送量、行包运输发送量。货物运输总周转量包括货物运输周转量、行包运输周转量。

3.未注明全国铁路者均为国家铁路。

第四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令2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令

第 25 号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已经2005年12月29日第十五次铁道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实行。

部 长 刘志军 二○○六年一月四日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保证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铁路建设工程新建、扩建、改建等有关活动及实施对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从事铁路建设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监理的单位必须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组织建设,对铁路建设工程 合理使用年限内的质量负责。

第四条 从事铁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监理的单位及主要从业人员,应当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和个人执业资格,并在批准的资质和执业范围内从业。

第五条 铁道部负责全国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铁道部在其职权范围内可以依法委托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铁路建设单位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六条 铁路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组织工程建设,对工程质量负总责。

第七条 铁路建设单位应依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进行招标,并应在所签订的合同中依法明确质量目标、责任。

由铁路建设单位采购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铁路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其质量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第八条 铁路建设单位应合理划分铁路建设工程标段,不得将铁路建设工程肢解发包,不得迫使投标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不得迫使中标人分包工程,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

第九条 铁路建设单位不得明示或者暗示设计单位或 施工单位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不得明示或者暗示施工单位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

铁路建设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指定、推荐、介绍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生产厂、供应商。

第十条 铁路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在开工前到铁道部委托的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第十一条 铁路建设单位应当建立现场质量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人员,制定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

第十二条 铁路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对初步设计和I类变更设计进行初审,对II类变更设计进行审批,按规定组织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设计咨询、施工图审核等。未经审核的施工图,不得使用。

第十三条 铁路建设单位应督促铁路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按照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落实组织机构、人员和机械设备,以保证工程质量。

第十四条 铁路建设单位应认真组织编制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检查,并按规定对有关单位进行质量信誉评价,及时处理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并应加强基础技术资料管理,保证竣工文件符合要求。

第十五条 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铁路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及时组织事故调查、处理和报告,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并按规定妥善保管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 铁路建设工程所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按规定通过技术鉴定或审批,并制定相应质量验收标准。没有经过鉴定、批准或没有质量验收标准的,不得采用。

第十七条 铁路建设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交付使用。

第三章 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十八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揽铁路建设工程,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所承揽的工程。

第十九条 勘察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按照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

第二十条 勘察单位的勘察成果必须真实、准确,设计单位应根据勘察成果进行设计,不得简化程序和工序。

勘察设计应当达到规定的内容及深度要求,明确工艺工序及质量要求,注明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特殊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应在设计文件中作出详细说明。

第二十一条 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标准、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

除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材料、专用设备等外,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

第二十二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对审核合格的施工图进行交底,向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并应设置现场机构,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有关勘察设计问题。

第二十三条 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制定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和落实质量责任。应分阶段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必要的质量技术保证,按照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设计咨询、施工图审核意见等对勘察设计进行优化完善。

第二十四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定参加工程检查和检验批以及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验收。发现违反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的,应及时通知建设、施工、监理单位。

第二十五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当参加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对因勘察设计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六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按规定做好质量技术资料的整理、归档。

第四章 施工单位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二十七条 施工单位应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铁路建设工程。

施工单位不得转包、违法分包工程;使用劳务的,必须符合国家和铁道部劳务分包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按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和审核合格后的施工图施工,对施工质量负责。

第二十九条 依法分包的专项工程,分包单位应当对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联合体中标的,联合体牵头人应对中标工程质量负总责。联合体各方应当共同与招标人签订合同,就中标项目工程质量向招标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十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投标承诺和合同约定,设置现场施工管理机构,确定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明确其质量责任,并按规定在工程档案中明确记载,且未经铁路建设单位同意,不得更换。施工单位现场应实行扁平化管理。

第三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按照ISO—9000质量标准要求,在现场管理机构设置专门质量管理部门,配足专职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制定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和落实质量责任。

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一般应具有工程系列中级技术职 称,至少有一人具有工程系列高级技术职称。

第三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三十三条 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对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等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涉及结构安全的,必须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

施工单位设置的工地实验室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检验结果必须真实、准确,并按规定做好检验签认,保存检验资料。

第三十四条 施工单位开工前必须核对施工图,提出书面意见。施工中发现有差错或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应及时书面通知监理、勘察设计和建设单位,不得修改设计和继续施工。若继续施工造成损失的,施工单位与监理、勘察设计单位要承担同等责任。

第三十五条 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后,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协助事故调查。对因施工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六条 施工单位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强化质量自控,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按规定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记录和签认,做到工程质量全过程控制。

第三十七条 施工单位在竣工验收时应落实工程保修责任,并对铁路建设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内的施工质量负责。

第三十八条 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做好质量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保证竣工文件真实、完整。

第五章 监理单位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三十九条 监理单位必须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铁路建设工程监理业务,不得转让所承担的工程监理业务。

第四十条 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照有关规程、规范、标准、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委托监理合同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第四十一条 监理单位与被监理工程的施工单位以及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供应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不得承担该项建设工程的监理业务。

第四十二条 监理单位必须按照投标承诺和委托监理合同约定,设置现场监理机构,配置现场监理人员,配备必需的试验、检测、办公设备及交通、通讯工具等。

总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变动必须经建设单位同意。

第四十三条 监理单位必须加强现场监理管理,制定监理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和落实质量责任,并分阶段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监理工作质 量。

第四十四条 监理单位在开工前和施工中应核对施工图,发现差错或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必须及时书面通知建设、设计、施工单位。

第四十五条 监理单位在开工前和施工中,必须按规定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分包单位资质、进场机械数量及性能、投标承诺的主要管理人员及资质、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技术措施等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和要求,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第四十六条 监理单位应按规定组织或参加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

第四十七条 监理单位应参与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对因监理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承担相应责任。

监理单位应按规定做好监理资料的整理、归档。

第四十八条 建设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调配使用监理人员。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九条 铁道部及铁道部委托的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从事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机构,必须按国家有关规 定经铁道部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质量监督。监督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十条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是各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及工程实体质量,监督的主要方式是抽查和对竣工验收实施监督,并按规定出具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第五十一条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各责任主体及检测机构等有关单位的不良质量行为进行核实、记录,并按规定进行通报、公布。

第五十二条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三、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时,责令改正或临时停工。

第五十三条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予支持和配合,不得拒绝或阻碍质量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第五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质量缺陷和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有权进行举报。

对因举报而避免或消除重大质量问题、隐患的,由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或报请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铁路建设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违反本规定,责令改正,并由铁道部或铁道部委托的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进行行政处罚。

第五十六条 铁路建设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一、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条的,由铁道部或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改正,并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

第五十七条 铁路勘察设计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条的,责令改正,并由铁道部或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同一、同一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单位连续受到2次及以上警告的,按规定限制其参加铁路勘察设计投标或方案竞选。

第五十八条 铁路施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三十四、三十六、三十八条的,责令改正,由铁道部或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同一、同一建设项目施工单位连续受到2次及以上警告的,按规定限制其参加铁路工程施工投标。

第五十九条 铁路监理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四十七条的,责令改正,由铁道部或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同1、同一建设项目监理单位连续受到2次及以上警告的,按规定限制其参加铁路工程监理投标。

第六十条 铁路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因过错造成质量大事故的,1年内不得在铁路建设市场执业;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5年内不得在铁路建设市场执业;情节特别严重的,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吊销执业资格。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弄虚作假,编制或出具虚假技术资料和实验、检测结果的责任人员,五年内不得在铁路建设市场执业;情节特别严重的,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吊销相关资格。

第六十一条 铁道部有关工作人员或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未构成犯罪的,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第六十二条 从事铁路建设工程咨询等业务的单位质量责任和义务,另行规定。

第六十三条 本规定由铁道部负责解释。

第六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第五篇: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令

第 32 号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已经2007年8月19日铁道部第17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铁道部原发《铁路行车事故救援规则》(铁运〔1999〕118号)同时废止,前发有关文电与本规则相抵触的以本规则为准。

部 长

刘志军

二○○七年八月二十九日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铁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铁路运输秩序,依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1号)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断行车及其他影响铁路正常行车,需要实施应急救援的,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逐级负责、应急有备、处置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 铁道部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设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组织、指挥、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全监管办)应当指导、督促铁路运输企业落实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规定,依法组织、指挥、协调本辖区内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第五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相应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并设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救援队、救援列车的建设,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人员培训、装备配置、物资储备、预案演练等基础工作,积极开展事故应急救援。

第六条 公安机关应当参与事故应急救援,负责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治安秩序,进行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依法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协助抢救遇险人员。

第七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由铁道部、安全监管办协调请求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当地驻军、武装警察部队给予支持帮助。

第二章 救援报告

第八条 事故应急救援实行逐级报告制度。铁道部、安全监管办和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明确报告程序、方式和时限,公布接受报告的各级事故应急救援部门及电话。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部门应当按规定程序向上级单位和部门报告。

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现场铁路工作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邻近铁路车站、列车调度员、公安机关或者相关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单位、部门应当根据需要立即通知救援队和救援列车。

遇有人员伤亡或者发生火灾、爆炸、危险货物泄漏等事故时,接到报告的单位、部门应当根据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并立即通知当地急救、医疗卫生部门或者公安消防、环境保护等部门。

第十条 铁路运输企业列车调度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本企业负责人,并向本区域的安全监管办和铁道部列车调度员报告。

第十一条 铁道部列车调度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规定程序上报。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时,铁道部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十二条 救援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站名)、区间(线名、公里、米)、线路条件、事故相关单位和人员。

(二)发生事故的列车种类、车次、机车型号、部位、牵引辆数、吨数、计长及运行速度。

(三)旅客人数,伤亡人数、性别、年龄以及救助情况,是否涉及境外人员伤亡。

(四)货物品名、装载情况,易燃、易爆等危险货物情况。

(五)机车车辆脱轨数量及型号、线路设备损坏程度等情况。

(六)对铁路行车的影响情况。

(七)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八)需要应急救援的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人员伤亡、脱轨辆数、设备损坏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补报。

第十四条 事故应急救援情况需要向社会通报时,由铁道部、安全监管办的宣传部门统一负责。

第三章 紧急处置

第十五条 事故发生后,列车司机或者运转车长等现场铁路工作人员应当立即采取停车措施,并按规定对列车进行安全防护。遇有人员伤亡时,应当向邻近车站或者列车调度员请求施救,并将伤亡人员移出线路、做好标记,有能力的应当对伤员进行紧急施救。

为保障铁路旅客安全或者因特殊运输需要不宜停车的,可以不停车。但是,列车司机或者运转车长等现场铁路工作人员应当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邻近车站、列车调度员,接到报告的邻近车站、列车调度员应当立即组织处置。

第十六条 客运列车发生事故造成车内人员伤亡或者危及人员安全时,列车长应当立即组织车上人员进行紧急施救,稳定人员情绪,维护现场秩序,并向邻近车站或者列车调度员请求施救。

第十七条 救援队接到事故救援通知后,救援队长应当召集救援队员以最快速度赶赴事故现场。到达事故现场后,应当立即组织紧急抢救伤员,利用既有设备起复脱轨的机车车辆,清除各种障碍,搭设必要的设备设施,为进一步实施救援创造条件。

第十八条 发生列车火灾、爆炸、危险货物泄漏等事故时,现场铁路工作人员应当尽快组织疏散现场人员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 事故发生后影响本线或者邻线行车安全时,现场铁路工作人员应当立即按规定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第四章 救援响应

第二十条 接到事故救援报告后,应当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按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由相应单位、部门作出应急救援响应,启动应急预案。

第二十一条 特别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由铁道部报请国务院启动,或者由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启动。铁道部在国务院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开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省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以及现场事故救援指挥部的应急通信系统,征求有关专家建议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提出事故应急救援方案,经国务院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确定后组织实施,并派出专家和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参加救援。

第二十二条 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由铁道部启动。铁道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机构应当组建现场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现场指挥部),并根据事故具体情况设立医疗救护、事故起复、后勤保障、应急调度、治安保卫、善后处理等工作组,开通与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和现场指挥部的应急通信系统,咨询有关专家,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施方案,立即派出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调集各种应急救援资源,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协调请求事发地人民政府、当地驻军、武装警察部队提供支援。遇有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第二十三条 较大事故、一般事故的应急救援,由安全监管办启动或者督促铁路运输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机构启动,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并根据事故具体情况设立医疗救护、事故起复、后勤保障、应急调度、治安保卫、善后处理等工作组,开通与现场指挥部的应急通信系统,咨询有关专家,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施方案。有关负责人和专业人员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调集各种应急救援资源,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由安全监管办协调事发地人民政府、当地驻军、武装警察部队提供支援。遇有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向铁道部报告。

第五章 现场救援

第二十四条 现场救援工作实行总指挥负责制,按照事故应急救援响应等级,由相应负责人担任总指挥,或者视情况由上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机构指定人员担任临时总指挥,统一指挥现场救援工作。各工作组及参加事故应急救援的单位、部门应当确定负责人。救援列车进行起复作业时,由救援列车负责人或者指定人员单一指挥。

现场总指挥以及参加事故应急救援的各工作组负责人、各单位和部门负责人、作业人员应当区别佩戴明显标志。

第二十五条 现场指挥部应当在全面了解人员伤亡以及机车车辆、线路、接触网、通信信号等行车设备损坏、地形环境等情况后,确定人员施救、现场保护、调查配合、货物处置、救援保障、起复救援、设备抢修等应急救援方案,并迅速组织实施。

在实施救援过程中,各单位、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作业规范和标准,防止衍生事故。

第二十六条 事故发生后,运输调度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及时发布各类救援调度命令。重点安排救援列车出动和救援物资运输。需要其他铁路运输企业出动救援列车时,由铁道部发布调度命令。

造成列车大量晚点时,应当尽快采取措施恢复行车秩序。预计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行车时,应当尽量将客运列车安排停靠在较大车站,并组织向站车滞留旅客提供必要的食品、饮用水等服务。

第二十七条 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现场指挥部应当立即组织协调对现场伤员进行救治,紧急调集有关药品器械,迅速将伤员转移至安全地带或者转移救治,采取必要的卫生防疫措施。

遇有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需要大规模紧急转移、安置铁路旅客和沿线居民的,应当及时通知事发地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救治和转移、安置工作,必要时可以由铁道部或者安全监管办进行协调。

第二十八条 现场指挥部应当根据需要迅速调集装备设施、物资材料、交通工具、食宿用品、药品器械等救援物资。铁路运输企业各单位、部门必须无条件支持配合,不得以各种理由推诿拒绝,延误救援工作。

物资调用超出铁路运输企业自身能力时,可以向有关单位、部门或者个人借用。

第二十九条 事故涉及货运列车时,货运部门应当迅速了解事故货车及相关货车的货物装载情况,组织调集装卸人员和机具清理事故货车及相关货车装载的货物,处置事故列车挂运的危险、鲜活易腐等货物,编制货运记录。

第三十条 事故应急救援需要出动救援列车时,救援列车应当在接到出动命令后30分钟内出动,到达事故现场后,救援列车负责人应当迅速确定具体的起复作业方案,经现场总指挥批准后立即开展起复作业。救援列车在桥梁或坡道等特殊地段作业时,应当连挂机车。两列及以上救援列车分头作业时的指挥,由现场总指挥协调分工后各自负责。两列及以上救援列车在同一个作业面集中作业或者联动作业时,由负责本区段救援任务的救援列车或者由现场总指挥指定人员负责指挥。救援列车在电气化区段实施救援作业时,应当在确认接触网工区接到停电命令并做好接地防护后方准进行。起复动车组、新型机车车辆等,应当使用专用吊索具。

第三十一条 事故应急救援需要通信保障时,通信部门应当在接到通知后根据需要立即启用“117”应急通信人工话务台,组织开通应急通信系统。事故发生在站内,应当在30分钟内开通电话、1小时内开通图像传输设备。事故发生在区间,应当在1小时内开通电话、2小时内开通图像传输设备。并指定专人值守,保证事故现场音频、视频和数据信息的实时传输,任何人不得干扰、阻碍事故信息采集和传输。

第三十二条 事故造成铁路设备设施损坏时,有关专业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抢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切断事故现场电源,拆除、拨移和恢复接触网,及时架设所需照明,调集足够的救援队伍、材料和机具,积极组织抢修损坏的线路、通信信号等行车设备设施,协助事故机车车辆的起复。对可以运行的受损机车车辆进行检查确认,符合挂运条件的方准移动,必要时派人护送。起复作业完毕后,应当迅速做好开通线路的各项准备。

第三十三条 事故遇有装载危险货物车辆时,现场指挥部应当在采取确保人身安全和作业安全措施后,方可开展救援。危险货物车辆需卸车、移动或者起复时,应当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作业,及时清除有害残留物或者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必要时,由安全监管办协调环保监测部门及时检测有害物质的危害程度,采取防控措施。

第三十四条 公安机关应当组织解救和疏散遇险人员,设置现场警戒区域,阻止未经批准人员进入现场,指定专人进行现场勘查取证,必要时实施现场交通管制,负责事故现场旅客、货物及沿线滞留列车的安全保卫工作。

第三十五条 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并及时移交事故调查组。因应急救援需要改变事故现场时,应当做出标记、绘制现场示意图、制作现场视听资料,并做出书面记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不得伪造、隐匿或者毁灭相关证据。

第三十六条 事故救援完毕后,现场指挥部应当组织救援人员对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进一步确认无伤亡人员遗留,拆除、回收、移送救援设备设施,清除障碍物,确认具备开通条件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按规定办理手续,由列车调度员发布调度命令开通线路,尽快恢复正常行车。

第六章 善后处理

第三十七条 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组应当依法进行事故的善后处理,组织妥善做好现场遇险滞留人员食宿、转移和旅客改签、退票等服务工作,以及伤亡人员亲属的通知、接待以及抚恤丧葬、经济补偿等处置工作。负责收取伤亡人员医疗档案资料,核定救治费用。

第三十八条 对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现场指挥部应当在积极组织施救的同时,负责协调落实伤亡人员的救治、丧葬等临时费用,待事故责任认定后,由事故责任方承担。

第三十九条 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应当由急救、医疗卫生部门或者法医出具死亡证明,尸体由其家属或者铁路运输企业存放于殡葬服务单位,或者存放于有条件的急救、医疗卫生部门。尸体检验完成后,由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组通知死者家属在10日内办理丧葬事宜。对未知名尸体,由法医检验后填写《未知名尸体信息登记表》。经核查无法确认死者身份的,经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组负责人批准,刊登认尸启事,刊登后10日无人认领的,由县级或者相当于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批准处理尸体。

第四十条 事故造成境外来华人员死亡的,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组应当通知死者亲属或者所属国家驻华使(领)馆,尸体处置事宜按照我国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一条 对事故现场遗留的财物,事故善后处理工作组或者公安部门应当进行清点、登记并妥善保管。

第四十二条 对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事故应急救援费用等应当进行统计。借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设备设施和其他物资,使用完毕后应当及时归还并适当支付费用,丢失或者损坏的应当合理赔偿。

第四十三条 对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事故当事人对损害赔偿有争议时,可以协商解决,或者请求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机构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四条 属于肇事方责任给铁路运输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事故认定书由肇事方赔偿。

第四十五条 因设备质量或者施工质量造成事故损失的,铁路运输企业有权依据事故认定书向有关责任方追偿损失。

第四十六条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现场指挥部应当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于5日内形成书面报告,并附事故应急救援有关证据材料,按事故等级报铁道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者安全监管办备案。由铁道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者安全监管办组织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对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工作进行评价认定,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修改完善应急预案及有关制度办法。

第七章 罚

第四十七条 铁路运输企业及其职工违反本规则规定,不立即组织事故应急救援或者迟报、漏报、瞒报、谎报事故等延误救援的,由铁道部或者安全监管办对责任单位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处4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铁道部、安全监管办等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违反本规则规定,未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者迟报、漏报、瞒报、谎报事故等延误救援的,对主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规则规定,干扰、阻碍事故应急救援的,由铁道部或者安全监管办对责任单位处4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责任单位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涉嫌犯罪的,依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

第五十条 本规则由铁道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一条 本规则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铁道部原发《铁路行车事故救援规则》(铁运〔1999〕118号)同时废止。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6年铁道统计公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6年铁道统计公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9年武汉市统计公报

    武汉市统计局 2010年3月9日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影响,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多措并举,共克时......

    2010年安阳市统计公报

    安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是安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安阳面临重重困难、取得累累硕果的一年。一年来,安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

    德阳市2008统计公报

    德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2月 2008年是德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德阳市遭遇“5.12”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

    2011太仓统计公报

    2011年统计公报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85.75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

    花都区2009统计公报

    广州市花都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12-27 20:58来源:广州市花都区统计局 2009年,全区在发展进程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

    2013年梅州市统计公报

    2013年梅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梅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梅州调查队 (2014年3月17日) 2013年,全市各级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围绕......

    2007阿城统计公报

    哈尔滨市阿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区人民同心协力、拼搏进取,以党的“十七大”为指针,紧紧围绕区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建设新阿......

    统计公报写作[最终版]

    1.概述统计公报是一种专题性公报,是用于国家和政府统计机关发布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情况的一种公文。我国统计部门发表这类公报时通常以年度(或半年度)为计数的时间单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