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股静脉采取血标本的护理体会
行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预防及治疗肺栓塞的护理体会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陈鑫
肺栓塞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于临床,由于这种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是非特异性的,故临床上会被误诊或是漏诊,使得很多患者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了不良的后果。因此,作为医护人员及早发现并确诊肺栓塞就能为患者及时解决痛苦,使其早日康复。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被栓子栓塞导致的疾病。75%—90%的病人栓子主要是来自于下肢静脉血栓,所以及早发现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挽救患者的最佳措施。我科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应用下腔滤网植入术治疗并预防肺栓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 男12例,女8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5岁,发病12小时—7天,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确诊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15—25天,平均20天。
1.2方法 术前先行血管造影检查,了解栓塞的位置、长度,确定滤器置入的途径,然后从健侧股静脉将滤器经下腔静脉送至左右肾静脉开口以下1-2cm处固定,将导丝和球囊通过血栓部位,扩张球囊打通被栓塞的血管,如果球囊不能通过则送进导管将其置入血栓中,经导管注入溶栓药物,保留导丝,继续溶栓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30°.2结果
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 介入治疗前患者常常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这是由于对此项治疗的陌生以及对预后的担心引起。我们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讲解滤网植入的方法,术中注意事项,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其初步了解整个治疗过程,同时讲解一些成功治疗病例,消除了患者及家属恐惧、紧张的情绪,也提高了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
3.1.2术前准备 术前遵医嘱留取血标本,监测血常规及凝血机制。术前一日测量患肢小腿中部周径,做好记录。进行术区皮肤准备,剃净脐以下大腿上1/3及会阴部毛发,做好局部皮肤清洁。术晨行碘过敏试验,做好药品、物品准备。
3.1.3术前训练 因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术肢伸直,术前我们向患者讲解术后术肢伸直卧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床上排便、排尿,以减少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3.2术后护理
3.2.1术后饮食与运动 1)饮食 指导患者进食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胆固醇的饮食,禁食刺激性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排便,以免增加腹压,增加下肢静脉回流阻力。2)运动 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踝关节伸屈、旋转、内外翻功能训练,增加股静脉血流,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3.2.2术后抗凝药物应用及护理 术后一般遵医嘱给予患者低分子肝
素钙注射液2500iu皮下注射q12h预防栓塞的再次发生。同时可口服加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口服抗凝药物。但需要密切关注凝血机制变化,监测出血倾向的发生。停药指征:pt>对照值2倍,fib明显下降、tt明显延长。
3.2.3术后监测术肢血运变化及患肢肿胀消退程度 术后12h内关注患者术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色泽、温度,标明搏动点并做好记录。继续给与患肢抬高30°并测量患肢小腿径围,关注肿胀消退情况并做好记录。
3.2.4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密切观察四肢活动情况,如体温过高可遵医嘱给与对症处理。
3.2.5穿刺部位的护理 患者术后取平卧位,股静脉穿刺点给与加压包扎,穿刺肢体伸直制动6小时,以利于血管穿刺点收缩、闭合,保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发生。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
3.2.6并发症的观察 密切观察呼吸系统症状,观察患者有无胸闷、紫绀、呼吸困难及大汗淋漓等肺栓塞症状,监测凝血及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牙龈出血等。4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继续下肢肌肉收缩运动,卧位时,抬高患肢20-30°,短时间内避免长时间行走及剧烈活动。口服抗凝药物3个月,期间应定期做凝血机制监测,并及时调整华法令的用药剂量。同时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自身防护,例如刷牙时要动作轻柔,避免跌倒、碰撞等等。
总之,通过我们精心的治疗及护理,20例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后的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未发生局部感染及肺栓塞。因此,我认为滤网植入术确实为肺栓塞及即将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开辟了一条康复之路。同时,我坚信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任何疑难杂症都会得到合理的治疗及护理。【参考文献】
[1]郭曙光,陈翠菊.应用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4):61.(2)吴洪波 下腔滤网置入术加静脉溶栓术患者的护理 护理学杂志,2002,17(3):9篇二:股静脉抽血技巧
小儿股静脉穿刺的操作方法及护理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为明确诊断及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采血的针头又相对比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以致造成采集的血量往往不够而且容易造成溶血,容易将血管损伤,延误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更无法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近年来,我科对婴幼儿及其他静脉采血困难者共292例患儿均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5%,二次穿刺成功率达97.3%,三次穿刺成功率达100%。实践证明,采用股静脉穿刺法,提高了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现将实践体会介绍如下。1 股静脉穿刺部位
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2 操作方法
2.1 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穿工作服,戴帽子、洗手、戴口罩。
2.2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一次性5ml无菌干燥注射器1~2付,2%碘酒、75%酒精、棉签、污物杯。根据需要准备干燥试管、抗凝试管、血培养瓶等。
2.3 将用物带至患儿床旁,向患儿及家长作好解释说明,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合作。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工作,婴幼儿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排尿污染穿刺点。
2.4 协助患儿仰卧,将其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弯曲90度角呈蛙状,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充分暴露局部。助手站在患儿头端,用双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上肢,双手分别固定患儿双腿,操作者站在患儿足端。用2%碘酒消毒皮肤,75%酒精脱碘,再用同样方法消毒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然后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准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好,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直角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然后逐渐提针,边提针边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则提示已进入股静脉,立即停止提针,加以固定,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量。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至见血为止。抽取所需血量后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不出血即可,取下针头,将血液沿标本管壁缓慢注入。3 注意事项
3.1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局部必须严格消毒,比常规消毒的范围要大。
3.2 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内出血。3.3 穿刺处皮肤不得有糜烂或感染。
3.4 穿刺时,针头不要向上穿刺太深,以免伤及腹腔脏器。
3.5 穿刺时,如抽出血液为鲜红色血液,则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紧压穿刺处5~10min,直至无出血为止。
3.6 若穿刺失败,不宜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抽血完毕,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避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4 护理体会
4.1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
4.2 正确了解股静脉解剖位置,科学选择静脉穿刺点,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痛苦。
4.3 进针时,根据患儿皮下脂肪的厚薄来确定进针的深浅度,皮下脂肪少的患儿进针可稍浅,进入针头的1/2或2/3为宜;皮下脂肪丰富者,可进针头的全部。4.4 正确判断动脉血与静脉血,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操作者将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同时触摸患者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约1cm处,手指排列方向与腹股沟韧带走向一致。中指置于动脉搏动部位,按压血管,放松并抬起食指和无名指,仔细感触中指处动脉搏动强弱;然后按下食指和无名指,放松并抬起中指,仔细感触食指与无名指处有无动脉搏动及动脉搏动强弱,如此反复进行2-3次直至扪清并确定出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将中指置于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食指和无名指紧贴中指按压,将三指指端稍向上从指腹滑至指尖,由三指尖确定和固定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股动脉穿刺时将左手中指放松并抬起,右手持穿刺针在左手食指与无名指连线中点与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的重合点上垂直或与皮肤呈40°角沿血管走向进针;股静脉穿刺时将靠近患者大腿内侧的左手食指或无名指沿腹股沟韧带向内侧移动约1.0㎝,其余两指固定不变,右手持穿刺针在左手中指与食指或无名指连线中点与股动脉内侧约0.5cm处的重合点上垂直或与皮肤呈30°-45°角沿血管走向进针,回吸或看见有
血液反流后固定穿刺针行相应操作。
护士指导:头皮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
操作要点 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针在进针角度及穿刺速度上有所不同,留置针进针角度以15~30°角进针为宜,进针速度宜慢,以免过快刺破血管后壁,且应直接刺入血管。而头皮针进针角度小(<15°),进针速度快,针体可在皮下走行一段再进血管。在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严格避免沿用头皮针穿刺方法[1]。
注意送管时机及操作手法,进针后要及时观看回血腔(回血慢可稍作停顿),见有血液回流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mm,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此时为送外套管的最佳时机,切忌见到回血立即送管。因外套管针身长度较针芯长度略短1mm左右,回腔内有回血时,并不一定保证外套管尖端已全部进入血管内。送管手法,笔者认为固定针芯的右手将针尾稍抬起,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的上方,左右两侧沿针芯将套管全部推入静脉,以此方法送管减少了送针时的阻力,送管成功率高,且方便、省力、快速[1]。5.2 严密观察 留置套管针时应密切观察穿刺点皮肤感染及输液通畅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渗漏、堵管、脱管及静脉炎等情况。汗液较多时,注意保持穿刺部位 的干燥无菌。
5.3 操作禁忌 静脉推注时避免用力过猛,使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若液体滴入不畅,切勿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可将小凝血块强
行挤入血循环中而发生栓塞[2]。5.4 留置时间 bd公司推荐为3~5天。有人建议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和小的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栓塞,留置天数最好不超过7天[2]。也有资料显示,留置时间视治疗需要和局部情况而定,定期更换导管无助于降低感
染率[2]。
总之,儿科头皮浅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减少患儿痛苦及费用,减少静脉损伤,同时减少穿刺次数,节省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便于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1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可随时给药,对于危重患儿紧急抢救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穿刺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得到了患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睐。但因小儿好动、不易合作、血管较细、弯曲较多等原因,其留置较成人更易失败,我院改进了小儿静脉留置针血管选择和穿刺方法,并将其一次成功率及留置天数与传统方
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传统组:入住我科需静脉输液治疗的50例患儿,年龄10 min~18 个月。
(2)改进组:入住我科需静脉输液治疗的40例患儿,年龄10 min~18 个月。
1.2 材料 均选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bdintima-ⅱ型生产的24 号留置针。1.3 血管选择
(1)传统组:选择外观粗直的静脉,但用手摸无静脉沟。
(2)改进组:选择外观粗直的静脉,并且静脉沟明显或外观虽细且有弯曲,但静脉沟较好。1.4 穿刺方法
1.4.1 传统组 备好用物,选择血管,常规消毒皮肤,旋动留置针套管,请人协作固定患儿,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成15°~30°角刺入皮肤,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2 mm左右,左手拇指和示指按住y 接口处,右手捏住针翼,边退针芯,边送套管,然后固定。
1.4.2 改进组 备好用物,选择血管,常规消毒皮肤,旋动留置针套管,请人协作固定患儿,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翼,成15°~30°角刺入皮肤,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继续进针2 mm左右,然后左手不动,继续绷紧皮肤,右手用大拇指放在y接口处送套管,右手示指退针芯,将针芯全部
退出,然后固定。1.5 封管方法(两组相同)无肝素禁忌患者,全部采用肝素钠作为封管液每日输液完后,用封管液3~5 ml缓慢推注,将留置针处的夹子夹到最
底,>12 h重复封管1次。2 结果(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传统组结果为50%,改进组结果为95%。
(2)两组留置天数比较:传统组平均天数为4天,改进组平均天数为5天。3 讨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与小儿活动过多、皮肤不易绷紧、穿刺血管选择不当等诸多因素有关,改进组中在血管选择时强调有静脉沟,穿刺过程中,强调左手持续绷紧皮肤,这样能显著提高一次成功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积累经验,使小儿留置针的应用做到更大
小儿股静脉穿刺抽血失败分析
在儿科临床采血做化验检查或细菌培养时,股静脉穿刺采血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此法适用于婴幼儿穿刺采血或病情危重不能翻动的病儿,从刚出生婴儿至不同年龄的患儿均可采用。笔者通过多年股静脉抽血的经验,浅谈一下失败的原因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1 失败原因分析 1.1 患儿方面的因素
1.1.1 患儿合作性差,由于对医护人员的恐惧而哭闹,往往不能很好配合,使进针部位不准确易造成抽血失败。
1.1.2 穿刺成功后,由于患儿好动且突然无规律的动作改变使针头滑出血管
外引起抽血量的不足。
1.2 家人言行方面的因素 患儿家人在穿刺前表现的过于紧张,一听说抽腹股沟,心理上更接受不了,对护士操作的期望值更高,要求护士一针见血。比如,护士在摆放体位触摸股静脉时,家属常问“找到血管了吗?”、“怎么还没找到?”、“轻一点,小孩嫩胳膊嫩腿的,你看看小孩被你们折腾的,劈着腿怎么办?”等等,这些有意无意的言语都会给护士增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使能够穿刺成功的血管也变得无把握,导致抽血失败。 1.3 穿刺前准备不充分
1.3.1 操作过于鲁莽,血管未选好就盲目进针。往往由于患儿过度肥胖或哭闹不安、极不配合及新生儿血管细而造成摸不清搏动点。
1.3.2 固定患儿的方式不妥。小儿对医护人员及穿刺都有恐惧心理,对穿刺不合作,表现为手刨脚蹬,尤其翘屁股动作。因此,对患儿固定不好易造成穿刺失败。
1.3.3 针头与空针乳头衔接不紧密 在穿刺成功后,抽血时抽出大量气体,在重新安装针头的过程中,针尖位置发生改变,出现针头滑出血管外,造成穿刺失败。 1.4 护士的不良情绪
1.4.1 精神紧张 担心一次穿刺不能成功,家人会抱怨或吵闹,这种心态会在穿刺时造成精神紧张,不敢轻易下手,甚至手发抖,这样穿刺时反而穿不到血管。
1.4.2 心情烦躁 因工作繁忙、身体疲劳,或在护患、同事、家庭关系上遇篇三:小儿股静脉穿刺
在小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工作中,为明确诊断及治疗、争取抢救时机常需静脉采取血标本以协助诊断。小儿特别是新生儿血管比较细小,采血的针头又相对比较粗,加上小儿哭闹,不配合,以致造成采集的血量往往不够而且容易造成溶血,容易将血管损伤,延误病情的诊断及治疗,更无法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近年来,我科对婴幼儿及其他静脉采血困难者共292例患儿均采用股静脉穿刺法采取血标本,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5%,二次穿刺成功率达97.3%,三次穿刺成功率达100%。实践证明,采用股静脉穿刺法,提高了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现将实践体会介绍如下。1 股静脉穿刺部位
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联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2 操作方法
2.1 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穿工作服,戴帽子、洗手、戴口罩。
2.2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一次性5ml无菌干燥注射器1~2付,2%碘酒、75%酒精、棉签、污物杯。根据需要准备干燥试管、抗凝试管、血培养瓶等。
2.3 将用物带至患儿床旁,向患儿及家长作好解释说明,消除恐惧心理,以取得合作。做好局部皮肤清洁工作,婴幼儿用尿布包裹好会阴部,以免排尿污染穿刺点。
2.4 协助患儿仰卧,将其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弯曲90度角呈蛙状,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枕,充分暴露局部。助手站在患儿头端,用双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上肢,双手分别固定患儿双腿,操作者站在患儿足端。用2%碘酒消毒皮肤,75%酒精脱碘,再用同样方法
消毒操作者的左手食指、中指,然后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准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并固定好,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呈直角或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然后逐渐提针,边提针边抽吸,见抽出暗红色血,则提示已进入股静脉,立即停止提针,加以固定,根据需要采取血标本量。如未见回血,则应继续刺入或缓慢边退边回抽试探直至见血为止。抽取所需血量后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不出血即可,取下针头,将血液沿标本管壁缓慢注入。3 注意事项
3.1 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局部必须严格消毒,比常规消毒的范围要大。
3.2 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内出血。3.3 穿刺处皮肤不得有糜烂或感染。
3.4 穿刺时,针头不要向上穿刺太深,以免伤及腹腔脏器。
3.5 穿刺时,如抽出血液为鲜红色血液,则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紧压穿刺处5~10min,直至无出血为止。
3.6 若穿刺失败,不宜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抽血完毕,立即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5min以上,避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4 护理体会
4.1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
4.2 正确了解股静脉解剖位置,科学选择静脉穿刺点,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痛苦。
4.3 进针时,根据患儿皮下脂肪的厚薄来确定进针的深浅度,皮下脂肪少的患儿进针可稍浅,进入针头的1/2或2/3为宜;皮下脂肪丰富者,可进针头的全部。4.4 正确判断动脉血与静脉血,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篇:血标本管理程序
血标本管理程序
为了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有关规定,确保血液样本的有效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便于追踪调查,特制定本制度。
6.1 预防患者血标本张冠李戴,最有效的方法是为每个患者配戴标明患者姓名和病案号的腕环或腕带(该方法在国外及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已普遍应用)。
6.2 血标本由输血患者所在科室采集,不得由别的科室代为采集。住院患者采集血标本后又转科或转床,此时需要输血应重新采集血标本。已执行给患者配戴腕带的医院可以例外。6.3 如果患者未配戴腕带,又不知血型者,应严格遵循两次采集血标本的规定,即检验科做正定型,输血时由输血科复查正定型,加做反定型,或者备血时由输血科做血型鉴定,不配血。输血时,重抽血标本做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如发现两次血标本血型不一致或者血标本血型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所填写血型不一致时应通知所在科室重抽血标本。6.4 采集血标本时,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只有当《临床输血申请单》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有矛盾时不得采集血标本,不得使用来源不明或者无人对其来源负责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绝对禁止通过床头卡来核实患者身份。使用条形码的医院,应在采血后将标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检测项目的条形码标签贴在采血试管上并与患者腕带资料仔细核对。
6.5 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在血标本标签上标明患者姓名、病案号及血标本采集日期(应强制执行该项规定)。不要在采血前贴上标签,一位医护人员不得同时采集两位患者的血标本,因为这样做存在将血样注入到错误的试管中的危险。使用血标本专用试管采集的,应将试管上两个相同的号码条其中一个粘贴在该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最好由采血者和患者在申请单上签名共同确认血标本的正确性。若患者不能签名时,则应说明理由,并请随同人员见证并签名。保证采血和填写标签人员由同一人完成,出现任何差错均由同一人负责。推荐标签在计算机上完成并打印,以避免书写错误。
6.6 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后由医护人员送输血科,双方仔细核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及试管与输血申请单的号码是否一致等,并签名确认。不得由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
6.7 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检验前必须确认试管上的标签与输血申请单上的资料一致,如有疑问应重新采集血标本,不得电话询问后就擅自修改错误的标签及输血申请单。6.8 血标本须不抗凝或EDTA抗凝(大约需5ml血液),且要做到八不收: 6.8.1 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 6.8.2 血标本与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不收; 6.8.3 血标本量少于3ml不收;
6.8.4 血标本被稀释不收(如从输液管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首先抽取的5ml血液弃去,以防血标本被稀释); 6.8.5 血标本溶血不收(溶血性疾病可例外,为了防止对溶血结果误判为阴性,建议反定型及交叉配血的红细胞中加入适量EDTA盐水溶液。由于EDTA能够螯合补体激活所需的Mg和Ca,故可阻断补体活化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即溶血;或者在试验前后作溶血程度的比较)。6.8.6 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不收; 6.8.7 非医护人员送血标本不收;
6.8.8 用右旋糖酐、聚乙酰吡咯酮(PVP)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未作标记说明不收(如已标记说明应将红细胞洗涤)。脂肪乳可干扰配血实验结果,在输用脂肪乳之前应抽取血标本备用。
6.9 献血者的血标本必须从与血袋相连的塑料管中获得。
6.10
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血标本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状态。※
6.11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标本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放入2~6℃冰箱至少保存1天。2+
2+
第三篇: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体会
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体会
【摘 要】婴儿的静脉采血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操作,它不仅要求采血护士具备娴熟的穿刺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关键字】股静脉穿刺;婴儿;采血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515-01
在临床工作中,患儿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时,护士常规选择周围静脉,但如果是休克病人,因外周血液循环差,不易找到较充盈的静脉血管,还有一些是肥胖患儿和长期输液的患儿也很难在周围静脉找到可采血的静脉血管,又如在患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为明确诊断治疗,争取抢救时机也常需要静脉采血以协助诊断。在采集血标本时患儿易长时间挣扎啼哭,不配合,造成过度通气,血中PCO2量非病理性下降“)。尤其是新生儿、早产儿足部采血末梢循环差,由于血量不足反复针刺,增加新生儿、早产儿皮肤损伤,再加上患儿哭闹,以致造成采血困难、采集血液量不够,易造成血液溶血,延误病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针对以上情况选择股静脉采血可以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和争取抢救时间,现将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体会总结如下: 基本操作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暴露腹股沟,大腿外转与躯干成45°角,小腿变曲与大腿成90°角,臀部垫高,使腹股沟表现展平。常规消毒皮肤及术者左手食指,在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后,右手持注射器,自股动脉内侧0.5cm处垂直刺入,然后逐渐提针并同时抽吸注射器活塞,见有回血后立即停止提针并固定针头,抽足所需血量,拔出针头,以干棉球按压穿刺处数分钟,防止出血及局部血肿。注意事项
2.1 熟悉股静脉的解剖位置,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
2.1.1 触摸股动脉搏动点,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首先要准确触摸股动脉搏动点,摸搏动点时要精力集中,有耐心。
2.1.2 进针的部位首先要触及股动脉搏动点,根据股动脉搏动点结合患儿年龄、体形选择股静脉的进针部位。一般的,1岁以内应在腹股沟线略偏内、靠近搏动点的位置进针;2~3岁患儿在腹股沟的正中位置,食指触及搏动点的内下0.2cm处进针;3岁以上患儿进针位置在腹股沟中线略偏外处,在触及搏动点内下0.3~0.4cm处。但由于过胖或严重哭闹的患儿、新生儿触不清或触不到搏动点的位置时,在腹股沟处轻摸可摸到一个不明显的凹陷,以此处为进针点,采用7号针头进行穿刺。
2.1.3 进针的深度不论患儿胖瘦或新生儿,一定要使穿刺针尖触到股骨上,如穿刺进去后无触到股骨上的感觉就往回抽血,则不宜成功。
2.2 对患儿采取的措施
2.2.1 安抚患儿婴幼儿情绪变化较快,对情感反应较敏感,因此在穿刺前护士以亲切的语言、温柔的动作来安抚患儿,使患儿产生一种安全感。比如,穿刺前抱起患儿,轻轻拍其背部,与其轻声交谈,或唱儿歌等方法,均可有效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2.2.2 穿刺成功后要精心护理要向患儿家属交待清楚按压针眼的注意事项,避免穿刺侧腿过早有过度用力动作,比如蹬腿、站立等。
2.3 作好患儿家属工作
2.3.1 穿刺前耐心向家属解释向其简单讲解有关股静脉抽血的知识,让家属了解股静脉穿刺并非想象的那样可怕和痛苦,解释“只是针尖进人皮肤时稍痛,进入血管后就不痛了”。若有些家属还是紧张,可告诉家属对我们的操作放心,并请家属在治疗室外等候。
2.3.2 变换穿刺对象的次序在遇到股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时,可先选择年龄稍大一些的能够清晰地摸到股动脉搏动或体质较瘦弱的患儿先进行静脉穿刺,这样可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的几率,增强患儿家属对护士操作技术的信任,同时也可增加护士操作时的信心。
2.4 充分做好穿刺前准备工作
2.4.1 摆好体位,置患儿于仰卧位,使一条腿伸直,准备穿刺侧的脚后跟抵在对侧腿的膝部内侧,使大腿呈外旋外展位,同时垫高采血侧臀部。
2.4.2 穿刺前要充分固定患儿可由一人从患儿头侧用双手夹紧患儿双臂及胯部,另一人双手固定住患儿膝盖。
2.4.3 穿刺成功见有暗红色血液抽出时,要继续固定好患儿,以免患儿翻动使针尖刺破血管或滑出血管外。
参考文献:
[1] 刘玉芬,王莉燕.新生儿外周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效果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2] 徐润华,徐桂荣主编.现代儿科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 章赛春.小儿股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实用护理杂志,2001.[4] 马新华.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定位的新方法.黑龙江护理杂志,1997.
第四篇:静脉输液的护理操作体会
静脉输液的护理操作体会
摘 要: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护士不再单纯被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而是应用科学的方法来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对患者实行全方位细致的服务。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最常见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在千百次的实践和革新尝试中也一直在不断进步。关键词:静脉输液;操作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百余年来,护理学通过实践研究并结合其他知识,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护理质量的需求更是越来越高,护理操作已不单只是一门操作,更可以说发展成为一门艺术。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临床上静脉输液最多见。通过静脉输液,不仅可以及时快速补充体液、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还可以通过输送药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并且越做越好。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静脉输液在临床中的优缺点,以及在临床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 静脉输液的优点
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
其优点有:
1、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
2、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
3、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
4、静脉营养品的输注。
二 静脉输液的缺点
1、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3、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
4、医源性疾病的增多。
三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
1.配液体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去敲开安瓿
对于需锯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抽吸安瓿针头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血管的选择血管选择的正确与否是能否“一针见血”的重要因素
通常护士都会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可临床上常可遇到很多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手足静脉大多细小表浅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动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败。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血管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而且在进针时宁浅勿深。对于那些血管极不好找的患者切忌用手拍打血管,那样容易使凝血功能不好患者的针眼再次出血,我们可以让患者手热敷或下垂几分钟,也可以借助血压计:按照常规测血压的方法绑上袖带,充气后很快可以发现血管被暴露出来;抢救患者输血时也可以利用这个原理,用血压计袖带给血管加压,让血液在短时间内输送到患者体内达到抢救的目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输液贴的使用
现在临床上大多数用的都是CA-2型的输液贴,在贴液贴时习惯先用一条胶布贴住针柄,再用一条贴于针眼上,这样一来,很容易污染针眼,所以笔者建议可以先撕开末端保护膜的一个小角贴于治疗盘上,然后把未贴于治疗盘上的两条胶布一起撕下来贴于针柄和针眼上,最后一条固定,这样不仅提高了输液速度也加强了无菌操作。4.进针技巧
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大需将针头上挑,让患者疼痛,所以在穿刺时,护士用左手把患者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然后持针以10°~20°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见回血后轻压针柄使角度小于15°后再进针少许,这样便减轻患者疼痛。5.调节滴速
一次性输液器的使用加大了操作的安全性,但久而久之便会发现一次性输液器的调节器容易失控导致滴速不好控制。笔者通常按患者的自身情况与药液的理化性质来调节滴速,可绝大多数患者在输液时都希望尽快输完,尤其在临近吃饭或急需大小便时,此时患者往往自行调快,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在输液前我们有责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并解释药物速度加快的后果,无其是对于那些心肺功能不好或输入有特殊要求的患者,护士更应加强巡视勤观察,避免意外的发生。拔针的最佳时间为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以便让患者输入尽可能多的药液。拔针也有它的技巧:通常我们都讲究“一轻、二快、三按压”,在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下贴于针眼的那条胶布不分离,根据进针角度及针头走向进行拔针,先按与血管纵轴平行的方向慢慢向外拔针少许,然后抬高约10°~15°的角度快速把针拔出。将针头拔出后应快速按压,切忌边拔边按,这样不仅让患者感到疼痛,还容易把胶布上棉条纤维带入血管,也不可边按压边揉,这样容易使已经凝血的血管重新出血。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5~1.5cm,为了更好地止血,应鼓励患者用多指一起按压,做到真正的彻底按压。对于凝血机制好的,我们一般要求患者按压2~3min即可,对于凝血机制较差患者则需按压20min以上。
四 在临床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输液器及药液应绝对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3)预防空气栓塞。输液时必须排尽管内空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
(4)注意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滑脱,局部有无肿胀,有无输液反应。
(5)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类药物应现配现用;青霉素G钠(钾)盐与四环素、红霉素合用可出现沉淀、混浊、变色,效价降低,输液中需同时加入四环素、维生素C时应先溶解稀释四环素,再加入维生素C。
(6)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输液者可采取:①四肢静脉从远端小静脉开始,手足交替。②穿刺时掌握三个环节;选择静脉要准;穿刺要稳;针头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③输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应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宜充分稀释,输完药应再输入一定量的等渗溶液,以保护静脉。
需严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输液泵是安全输液的一个重大进展,可分为两大类型;①可携式或半携式。适用于家庭、小儿及化疗病人等,带泵注射器即属此类型。②固定式输液泵。目前多采用第三代计算机控制导管挤压定容量输液泵。有多功能监护及监测系统,体积较大,适用于医院,输液容量范围为1-499ml/小时,还有自动报警装置。
输液泵的使用适应症;静脉高营养,输入化疗药品、抗生素及对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药物等,用于重症监护病人,尤其是小儿监护病人。若无上述设备时,则可在滴管内插入一无菌针头调节滴速。
参考文献:
[1]王霞,陈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化与我国静脉输液护理现状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76.[2]任玉英.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专业化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4(8):750.
[3]韩翔,杨华华,王建英;静脉输液后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13期
第五篇: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护理及体会
李xx 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使用静脉留置针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重复穿刺率低;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利于临床静脉间歇用药,紧急抢救用药及输液前取血标本,减轻患儿痛苦及对静脉注射的恐惧心理,也减轻了家长对患儿由于取血困难和疼痛引起的焦虑心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420例,年龄最小者10min,最大者13岁。均需连续输液>3d。
1.2 留置针的选择选用苏州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根据患儿年龄、病种选用规格为22、24GY型留置针。
1.3 穿刺部位及静脉的选择选择合适穿刺部位是留置成功的主要因素。头皮输液应尽量选择粗、直的血管,易于固定、病儿不易触及的部位,如手背静脉、内踝前大隐静脉、肘正中静脉等。位置表浅,易显露,血管弹性好也是常用穿刺部位。穿刺时应避开关节部位。
1.4 方法穿刺前准备好输液设备、皮肤保护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进针点为中心,范围大于敷贴宽度,消毒皮肤待皮肤干后再行穿刺,穿刺时不宜太快,以免刺破血管造成失败,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5。~10。,再进针约0.2~0.3cm,然后拨出针芯0.5~ 1.0cm,再将软套管全部送入血管里,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观察流速,将针芯全部退出,连接肝素帽,覆盖皮肤保护膜。行头皮静脉穿刺,需一人把患儿头部固定好,另一人用一次性备皮刀将头发刮干净,操作时要专心防止刮破头皮。输液完毕,用5ml生理盐水封管或用~rnl肝索稀释液经注射器正压针管,第2天输液器针头刺人已消毒好的肝索帽即可。
二、穿刺成功后的固定是至关重要的
2.1固定时位置准确、动作敏捷。固定位置一般以穿刺点 为中心,近心端透明贴固定于套管“Y”型处,远心端透 明贴完全覆盖穿刺部位皮肤;将留置针尾部软管固定于透 明贴周围的皮肤上;肝素帽接头处不要固定,以便于更换 输液装置、封管等工作。
2.2固定成功后,为了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应向患儿家长说明防止脱管的方法,如:穿刺固定 后应尽量避免头部、肢体过度活动;安慰患儿避免剧烈哭 闹;防止患儿用手抓掉液体;在四肢穿刺后采用自制固定 板或弹力绷带,头皮静脉穿刺后为防止脱管,常规使用透 明贴固定外,可以另J'l'~l用一次性弹力头套固定,使用前 均应向家长说明用途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将输液过程 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家长,请他们发现后及时报告。
三、拔针方法
拔针时,应遵循痛苦少、损伤小的原则,使套管针纵 轴与穿刺皿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 血管时,再快速拔出体外,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针眼3—5 min,直到无出血为止。拔针后24h内应保持局部干燥,消 毒穿刺点2次/d,以预防感染。
四、护理
4.1 引起静脉炎的原因 ①与穿刺部位有关 静脉穿刺时 应尽量选择易穿刺、有弹性、易于固定的静脉。关节部位 血管易形成血栓,严重者可形成血栓性静脉炎。②与输入 液体有关 高浓度的液体、高渗溶液易引起静脉炎。③与 穿刺技术有关 高质量的套管穿刺技术是减少和防止静脉 炎的根本保证。
4.2临床护理 ①严格无菌操作,碘伏消毒范围要大于敷贴面积;穿刺时应直刺血管内;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入血 管内,以防局部造成细菌性静脉炎。②合理选择血管,提 高穿刺成功率。③减少机械刺激:操作时动作轻稳,以减 轻对血管内膜的损伤。④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时碘伏不宜 过多;输入血管内刺激性药物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⑤正 确封管:输液完毕后,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使管腔内充 满液体,不易形成血栓,避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五、心理准备与健康教育
做好对家属的宣教与沟通,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应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解释。将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告诉家长,留置后的患儿护理知识要进行及时培训,取得家长朋友的理解、认知和信任,可以使治疗得到积极配合。例如,穿刺部位的禁忌:避免碰水,禁止洗头、洗手,夏季易出汗部位的及时清洁,卷边和污染的敷贴要及时更换;洗澡时为防止感染,应对注射部位进行防水处理,出现淋湿情况应及时消毒并更换无菌敷料,保持留置针的无菌状态。睡觉时应保持留置针一侧的无负担,使压力尽可能少的作用于注射部位。饮食上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或注射维生素、胸腺肽和丙种球蛋白提高机体免疫力。
心理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护理工作者本身的心理准备。护理人员在注射操作时应做到:情绪稳定,戒骄戒躁,避免非工作事件的干扰,细心,沉着,冷静,耐心,更要有自信心,这些思想均能够帮助我们提高穿刺成功率。要善于用心理学知识来进行自我调节,稳定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恰当的举止,在与患儿或家长沟通交流中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所需所求,减轻他们的心理生理负担和痛苦。二是指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准备。对于学龄期年幼儿要适时地表扬患儿勇 敢、乖巧,选择患儿喜爱的各种颜色的造型粘纸,如五角星、笑脸等,奖励性地贴在胶带、额头上,鼓励、激发患儿保护好留置针的信心,减少患儿对打针的恐惧感和对留置针的不适感,用通俗易懂的言语告诉患儿不拔针,不玩外露的接头,如果痛、痒的感受告诉护士阿姨或者爸爸妈妈。
六、体会
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一门操作简单、方便的护理技术,也是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门基本技术,它不但可以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也延长了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有效地保护了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少了对患儿浅表静脉的破坏t同时更减轻了患儿的心理生理负担,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改进,选择合理的留置部位、熟练 的穿刺技巧、加强巡视与适时合理的宣教,使患儿静脉留置针能做到安全有效的留置,减轻患儿的痛苦。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207—208.
[2]韩水霞.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9):817—818;
[3]李纳.儿静脉留置针使用问题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90):308.
[4]陈珊珊.tbJl~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1l,9(18):59.6O.
[5]朱亚红.tbJL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O(5):1063—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