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筹推进 狠抓重点 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统筹推进 狠抓重点 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解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文件出台充分说明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国办发[2011]12号,以下简称12号文件)。这是自2009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第三年就食品安全年度工作做出重要部署的文件,充分说明了国务院对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食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的决心。
2009年起,国务院部署开展了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集中治理、执法检查、日常监管等明显加强,一些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得以消除,整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受产业发展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等深层次因素的制约,当前取得的成果还很不稳固,一些违法违规顽疾仍未根治,新的问题时有出现,急需在2011年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治。今年2月18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对全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12号文件的出台,就是具体安排全年的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是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明显特点
从文件内容看,12号文件作出的部署,都是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食品安全领域突出的问题而亟需加强的工作,主要包括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食品重点品种安全保障水平、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加强日常监管工作等。这些工作的安排和部署,针对性强、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好文件精神,使食品安全违法违规现象进一步得到有效遏制,督促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措施更加落实,促进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体系、技术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确保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从工作措施看,12号文件更加强调加强集中整治与强化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强集中整治,就是要针对食品生产经营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和消费群体较大的重点品种,通过集中力量、采取联合执法等方式,严厉整治反复出现、易发多发、容易反弹的突出问题。同时,要毫不松懈地抓好日常监管,重点加强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执法抽检、法规标准建设等工作,目的就是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设立防火墙,防范系统性风险。
集中整治是从实际出发、维护群众利益的必要措施
近年来,我们在不断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一直将开展集中整治作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这是针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符合实际、非常必要的做法。由于我国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到追求食品质量安全,食品产业从起步到发展规范,市场经济从搞活繁荣市场到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经历的时间还不长,食品安全领域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前一段时期内比较集中、突出地暴露出来,再加上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在体制机制、法规制度、技术能力等方面也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常规监管难以保障食品安全。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促进食品产业素质、企业管理能力、行业自律水平、社会诚信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目的出发,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开展集中整治,努力解决食品安全中的突出问题。1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2011年集中整治的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入排查隐患,严打非法违法,规范企业经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开展集中整治是各级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具体体现,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这项工作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把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活动作为首要任务
12号文件在部署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时,列在第一项的就是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活动。这可以说抓住了一段时期内食品安全工作的“牛鼻子”。从去年情况看,全年共查处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重点查处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的严重违法犯罪案件11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余万家。这组数据一方面说明我们在监管工作中下了很大力气,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现象确实还比较严重。有些不法分子主观恶意性大,见利忘义、故意采取各类不法手段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有些违法现象十分顽固,屡打不绝、重复反弹;有些违法手段十分隐蔽,处心积虑地逃避监管。这些违法违规活动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文件还详细列明了在各个环节要重点打击的对象,指导性、可操作性很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活动的危害性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以坚决的态度、强有力的措施,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要认真贯彻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执法措施,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整治违法违规的生产经营行为,严惩违法犯罪分子,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消费安全感。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增加了严惩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内容。这为我们严打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我们要学习好、贯彻好、运用好这部法律,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惩处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害群之马,用法制的威严加大对不法分子的震慑力度。明确提出对食品重点品种实施治理
12号文件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部署对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部分重点食品品种专项部署了综合治理措施。我国食品种类繁多、业态复杂,各个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影响范围等差异很大。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抓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是当务之急。12号文件强调,要把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消费群体大、影响范围广、关系到老百姓每日每餐饮食的重点品种突出出来,采取打防并重、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优先保障重点品种的质量安全。综合治理的内容和总的要求是:第一,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使生产经营重点品种的企业必须具备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条件、资质和管理能力。第二,要逐步淘汰重点品种所属行业内的劣质企业。第三,要在日常监管上向重点品种加以倾斜,加快完善法规标准,加大检验检测、风险监测力度和所需经费投入。第四,要对重点品种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包括原料进厂检验、产品出厂批批检验以及必要的驻厂监督措施等。第五,要在重点品种所在行业优先试点推广产品信息化追溯、诚信体系建设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综合治理要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各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把相关措施落实好、衔接好。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还将制订综合治理的任务分工意见,各地区也要加强协调、明确分工,齐心协力将食品重点品种的质量安全水平抓上去,抓出让老百姓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通过综合措施提升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身素质、管理能力、自律诚信和守法经营,是食品安全的基础。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在生产经营者,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根子也在生产经营者。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归根到底要通过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来实现。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快速,各类食品从业主体的数量和食品供应总量都有较大增加。但相对于量的扩张,总体上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并未同步得到应有的加强,有些还出现管理弱化现象,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规定的制度、标准和生产经营规范。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改变,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局面就难以彻底扭转,食品安全形势就难以实现根本好转。
因此,12号文件要求今年通过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努力提升其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这方面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一是要严把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素质要达标。进入食品行业的各类从业主体,必须要在生产经营能力和产品安全保障能力两个方面同步到位。同时,加强许可后续监管,对不能持续满足许可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要坚决强制退出。二是督促指导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管理、出厂检验、不合格食品管理等基本制度;食品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销售退市等自律机制;餐饮服务单位要落实索证索票、规范操作、人员培训、健康管理、设备维护、餐具消洗等制度。三是要加强对生产经营过程、产品质量的执法检查,深入排查生产经营者的管理、技术漏洞和产品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要采取行政处罚、责令整改直至强制取缔等严厉措施。
归根到底,就是要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强化生产经营者的外部约束力,促进其内部自身管理能力稳步提高。这虽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却是强基固本之策,是打基础、保长远的工作,务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工作统一负责。12号文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的经费投入。要支持监管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为切实加强地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有效堵塞监管漏洞,形成监管合力,12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在2011年都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
12号文件对落实监管部门责任也作出明确规定。食品产业链长,涉及环节多。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餐饮服务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上下游的食品安全。因此,负责各环节监管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及时消除各环节领域的食品安全隐患。要增强大局观念,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及时完善监管制度和措施,防止出现监管边界不清、监管空白等监管漏洞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要各负其责,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切实提高检验检测、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12号文件还对严格责任追究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加大对监管部门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对日常监管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中的履职不力、失职渎职等问题,以及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及时查处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地方及其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 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201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抓紧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方案,分解细化任务,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分工。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切实抓好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提高监管水平;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2010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的部署,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在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完善监管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但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监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巩固前一阶段食品安全整顿成果,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强化集中治理和日常监管,促进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经国务院同意,现就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以下安排:
一、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一)食用农产品环节。依法查处农药生产经营中的违法问题,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农药的“黑窝点”,打击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高毒农药的行为。加强对安全施用农药的指导和管理,严禁使用禁用农药。深入排查并坚决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及在畜禽饲养、贩运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取缔未经许可非法经营的生鲜乳收购站(点),打击收购站之间违规进行生鲜乳交易的行为。打击制售假劣兽药以及在水产养殖环节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抽查,防止不符合粮食卫生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
(二)食品生产加工和进出口环节。依法查处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的行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取缔无证无照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小作坊以及生产仿冒他人品牌食品包装材料的“黑窝点”。严厉查处通过提供伪造合格证明文件、虚假无效证照和骗取检验报告、标签标识造假等逃避监管和进行商业欺诈的行为。加强进出境食品、食用农产品的监管,严厉查处非法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和逃避检验检疫行为。
(三)食品流通环节。强化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加大日常监管力度。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有毒有害和其他不合格食品的行为。严格规范食品广告行为,依法查处虚假违法食品广告。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集中整治从非法渠道进货、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以及仿冒知名食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违法违规问题。
(四)餐饮服务环节。集中整治餐饮服务单位不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的行为。深入排查和治理餐饮服务单位特别是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幼儿园食堂、旅游景点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和经营过期、劣质食品等问题。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基本条件、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餐饮店。加强对餐具集中清洗消毒企业的监管。查处餐饮服务单位使用不合格餐具行为,取缔劣质餐具制售“黑窝点”。打击采购和使用病死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
二、突出抓好重点品种综合治理
(一)加强乳制品综合治理。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08〕122号),强化生鲜乳收购、运输许可管理,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建设。严格核准新建和改扩建乳制品工业项目,抓紧完成在建、已建乳制品工业项目(企业)的审核清理工作,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落实企业原料检验、出厂批批检验制度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驻厂监督措施。严格乳制品销售者资质要求,强化乳制品流通许可管理。监督生产经营者严格执行乳制品生产经营记录和进货查验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乳制品生产经营企业信息数据库,健全验证验票查询系统。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生产企业试点建设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二)加强食用油综合治理。严格规范食用油生产经营主体资格,强化日常监管。加强对食用油中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监测,开展与食用油有关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劣质食用油和从非法渠道收购食用油的行为。完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
(三)加强保健食品综合治理。加大对保健食品中可能被违法添加药物的检测力度,整治制售假劣保健食品、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功能、普通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等行为。加快制订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法规,修订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加快完善保健食品审评审批、功能声称评价、安全风险监测制度,推进保健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完善保健食品原料技术和规范。
(四)加强鲜肉和肉制品综合治理。落实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实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设置规划,强化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监督企业严格执行生猪进厂(场)检查登记、屠宰检疫检验、病害猪无害化处理和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牛、羊、禽类屠宰的地方性法规和监管制度。整治定点屠宰企业转包、租赁、出让定点资质行为。严禁私屠滥宰和宰售病死病害畜禽,打击加工、出售注水肉、未经检疫检验合格肉及其制品的行为。加强对盐酸克伦特罗等可作为“瘦肉精”原料的人用药品流通的监管,防止其流入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饲养环节。研究完善病死病害禽畜无害化处理的政策措施,从源头上防止病死病害禽畜进入屠宰市场。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和肉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五)加强食品添加剂综合治理。及时公布食品中可能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和检测方法。加强食品中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的抽检和监测,严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限量标准、超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加强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管理,严禁食品添加剂虚假标识标注。指导餐饮服务单位落实食品添加剂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严格实行三聚氰胺销售实名登记制度,禁止向食品和饲料企业销售三聚氰胺。
(六)加强酒类综合治理。进一步规范酒类市场秩序,加大市场检查力度,整治制售假冒伪劣白酒和葡萄酒类的行为,重点整治非法勾兑和生产假冒他人注册商标酒类的行为,全面清理不符合经营资质的白酒和葡萄酒类销售单位。严格落实白酒和葡萄酒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质量安全溯源制度、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推进酒类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加快制订葡萄酒行业规划,完善行业标准。
三、着力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一)监督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定责任和义务,指导监督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指导监督食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管理、出厂检验、不合格食品管理等制度;指导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度;指导监督餐饮服务单位落实索证索票、规范操作、人员培训、健康管理、设备维护、餐具清洗消毒等制度;指导监督粮食收购企业严格执行粮食收购入库和销售出库检验制度。深入排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产品质量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技术漏洞,发现问题立即责令整改,并明确整改时限,做好限期复查。
(二)鼓励支持食品企业推广应用先进管理制度和技术。采取行政、认证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食品企业积极采用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技术等食品安全管理先进制度,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对快速检测、贮存、运输、信息化追溯等保障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鼓励企业制订、执行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更严格的企业标准。
(三)提高食品行业自律水平。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扩大诚信体系建设试点行业范围,完善激励引导和惩戒政策措施。健全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信用分类监管,开展诚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中的作用,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
四、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一)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地方政府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2011年年底前,所有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都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经费投入,支持监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严禁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二)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能力建设。深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快制(修)订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快制订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加强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整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完善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使用、检测和标签标识标准。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评估,扩大检验范围和频次,规范公布抽检结果,推进检验检测信息共享。依法实施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认真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沟通机制,建设数据交换平台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库,提高监测结果利用效能。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及时对相关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加快组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
(三)加大行政执法和责任追究力度。监管部门要严把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许可关,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许可后续监管和执法检查。对不能持续满足许可条件的企业,要依法撤销许可;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要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直至停产整改、吊销证照;对隐瞒食品安全隐患、故意逃避监管等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严禁以罚代刑。公安机关要加强与监管部门的联合执法,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立案侦查。依据修订后的刑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惩处力度。国务院授权的食品安全整顿综合协调部门要做好打击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和重点品种综合治理的组织协调工作。要抓紧出台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完善责任调查处理机制。强化行政监察和问责,对监管中的失职渎职等行为,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提高食品安全应急能力。修订《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程序。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要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响应原则,及时开展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减少危害和影响。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收集掌握和核查处理群众、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有关方面反映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涉及的地方政府要迅速组织核查和采取执法措施;对具有行业共性的问题以及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需要科学证实的问题,有关监管部门要及时组织调查、评估、研判,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稳妥、准确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认真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防止引起消费者恐慌和舆论负面炒作。
五、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一)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力度。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制度,大力开展行业诚信自律教育,加强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引导群众安全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广泛宣传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进展和成效,大力宣传优良品牌、示范工程和诚信守法典型,增强群众消费信心。
(二)充分发挥社会和媒体监督作用。鼓励群众投诉举报,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及时公布根据群众投诉举报和媒体监督查处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信息。曝光典型案件,揭露不法分子危害群众健康的恶劣行径。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发布程序,加强互联网信息管理,依法处理恶意制造、传播和炒作虚假信息的行为。
第二篇:统筹推进狠抓重点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_国办关于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通知解读
统筹推进狠抓重点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解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文件出台充分说明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国办发[2011]12号,以下简称12号文件)。这是自2009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第三年就食品安全工作做出重要部署的文件,充分说明了国务院对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食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的决心。
2009年起,国务院部署开展了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集中治理、执法检查、日常监管等明显加强,一些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得以消除,整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受产业发展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等深层次因素的制约,当前取得的成果还很不稳固,一些违法违规顽疾仍未根治,新的问题时有出现,急需在2011年有针对性地重点施治。今年2月18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对全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12号文件的出台,就是具体安排全年的食品安全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是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明显特点 从文件内容看,12号文件作出的部署,都是针对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食品安全领域突出的问题而亟需加强的工作,主要包括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食品重点品种安全保障水平、提高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加强日常监管工作等。这些工作的安排和部署,针对性强、任务具体、目标明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好文件精 神,使食品安全违法违规现象进一步得到有效遏制,督促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措施更加落实,促进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体系、技术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确保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从工作措施看,12号文件更加强调加强集中整治与强化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强集中整治,就是要针对食品生产经营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和消费群体较大的重点品种,通过集中力量、采取联合执法等方式,严厉整治反复出现、易发多发、容易反弹的突出问题。同时,要毫不松懈地抓好日常监管,重点加强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执法抽检、法规标准建设等工作,目的就是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设立防火墙,防范系统性风险。
集中整治是从实际出发、维护群众利益的必要措施近年来,我们在不断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一直将开展集中整治作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这是针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符合实际、非常必要的做法。由于我国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到追求食品质量安全,食品产业从起步到发展规范,市场经济从搞活繁荣市场到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经历的时间还不长,食品安全领域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当前一段时期内比较集中、突出地暴露出来,再加上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在体制机制、法规制度、技术能力等方面也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在这种情况下,仅靠常规监管难以保障食品安全。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促进食品产业素质、企业管理能力、行业自律水平、社会诚信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目的出发,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开展集中整治,努力解决食品安全中的突出问题。1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2011年集中整治的重 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入排查隐患,严打非法违法,规范企业经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开展集中整治是各级政府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具体体现,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这项工作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把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活动作为首要任务 12号文件在部署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时,列在第一项的就是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活动。这可以说抓住了一段时期内食品安全工作的“牛鼻子”。从去年情况看,全年共查处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重点查处生产经营有毒有害食品的严重违法犯罪案件11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余万家。这组数据一方面说明我们在监管工作中下了很大力气,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现象确实还比较严重。有些不法分子主观恶意性大,见利忘义、故意采取各类不法手段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有些违法现象十分顽固,屡打不绝、重复反弹;有些违法手段十分隐蔽,处心积虑地逃避监管。这些违法违规活动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文件还详细列明了在各个环节要重点打击的对象,指导性、可操作性很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活动的危害性和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以坚决的态度、强有力的措施,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要认真贯彻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执法措施,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整治违法违规的生产经营行为,严惩违法犯罪分子,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 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群众的消费安全感。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八)》,增加了严惩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内容。这为我们严打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我们要学习好、贯彻好、运用好这部法律,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惩处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害群之马,用法制的威严加大对不法分子的震慑力度。
明确提出对食品重点品种实施治理
12号文件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在部署对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部分重点食品品种专项部署了综合治理措施。我国食品种类繁多、业态复杂,各个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影响范围等差异很大。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抓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是当务之急。12号文件强调,要把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消费群体大、影响范围广、关系到老百姓每日每餐饮食的重点品种突出出来,采取打防并重、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的综合治理措施,优先保障重点品种的质量安全。综合治理的内容和总的要求是:第一,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使生产经营重点品种的企业必须具备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条件、资质和管理能力。第二,要逐步淘汰重点品种所属行业内的劣质企业。第三,要在日常监管上向重点品种加以倾斜,加快完善法规标准,加大检验检测、风险监测力度和所需经费投入。第四,要对重点品种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包括原料进厂检验、产品出厂批批检验以及必要的驻厂监督措施等。第五,要在重点品种所在行业优先试点推广产品信息化追溯、诚信体系建设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综合治理要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各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管理 部门密切配合,把相关措施落实好、衔接好。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还将制订综合治理的任务分工意见,各地区也要加强协调、明确分工,齐心协力将食品重点品种的质量安全水平抓上去,抓出让老百姓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通过综合措施提升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身素质、管理能力、自律诚信和守法经营,是食品安全的基础。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在生产经营者,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根子也在生产经营者。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归根到底要通过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来实现。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发展快速,各类食品从业主体的数量和食品供应总量都有较大增加。但相对于量的扩张,总体上生产经营者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并未同步得到应有的加强,有些还出现管理弱化现象,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规定的制度、标准和生产经营规范。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得到改变,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局面就难以彻底扭转,食品安全形势就难以实现根本好转。
因此,12号文件要求今年通过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努力提升其食品安全管理能力。这方面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一是要严把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素质要达标。进入食品行业的各类从业主体,必须要在生产经营能力和产品安全保障能力两个方面同步到位。同时,加强许可后续监管,对不能持续满足许可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要坚决强制退出。二是督促指导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原料验收、生产过程管理、出厂检验、不合格食品管理等基本制度;食品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度、销售退市等自律机制;餐饮服务单位要落实索证索票、规范操 作、人员培训、健康管理、设备维护、餐具消洗等制度。三是要加强对生产经营过程、产品质量的执法检查,深入排查生产经营者的管理、技术漏洞和产品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要采取行政处罚、责令整改直至强制取缔等严厉措施。
归根到底,就是要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强化生产经营者的外部约束力,促进其内部自身管理能力稳步提高。这虽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却是强基固本之策,是打基础、保长远的工作,务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工作统一负责。12号文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的经费投入。要支持监管部门正确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为切实加强地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有效堵塞监管漏洞,形成监管合力,12号文件明确要求,所有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在2011年都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
12号文件对落实监管部门责任也作出明确规定。食品产业链长,涉及环节多。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餐饮服务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上下游的食品安全。因此,负责各环节监管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及时消除各环节领域的食品安全隐患。要增强大局观念,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及时完善监管制度和措施,防止出现监管边界不清、监管空白等监管漏洞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要各负其责,稳步推进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法规标准,切实提高检验检测、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
12号文件还对严格责任追究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加大对监管部门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对日常监管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中的履职不力、失职渎职等问题,以及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及时查处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地方及其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效推进的根本保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效推进的根本保障
————以人为本
机修二车间孔庆波
:安全时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对于“安全”二字,每个人都会明白它的真正含义,所谓“安全”它的基本意思就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所以,我们都懂得“安全”的重要性。都能深刻的认识到: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了安全,何谈效益与发展;一个家庭没有了安全,怎会美满幸福;一个人没有了安全,将会失去生命和一切;安全要求万无一失,安全要求100%。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一失万无”的风险意识,努力构建以“遵规守章,文明有序”为核心理念的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约束、激励、凝聚和辐射功能,为公司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呢?
首先是理念的先导作用。不断提高公司全员安全素养,形成“我要安全”的行为准则,自觉规范管理和施工作业行为,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心态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所以全体员工要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价值观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们价值观中有关安全行为选择、判断、决策的观念总和。这种观念制约着职工在生产实践中的行为和目标。凡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冒险蛮干行为,都是由不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导致的错误行为。当前,存在于企业中的“三违”现象,表现了职工在安全价值观取向上的混乱。追求健康是人皆有之的基本需求,可是为什么“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 就是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
其次是亲情的感染作用。从理论上讲,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知识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但是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我说你听”,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要解决安全教育入心入脑的问题,一定要注重情感投入,可采用亲情教育法,如在班组间设立“全家福”牌板,把每个家庭对自己亲人的安全企盼写在照片的下面,时时提醒职工牢记亲人的嘱托;再有就是开展安全共保活动,基层单位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号召家属发挥好安全第二道防线作用,真诚邀请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
再次是提高企业各级管理层的安全文化素质。建设企业必须从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出发,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依法治企、以德治企”管理思想,不断创新安全管理与教育形式,不仅注重职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的教育,更要注重职工的敬业精神、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品德修养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法律、法规、纪律、制度的制约保证和奖惩激励的应用,更要注重培育员工正确的安全思想作风、安全行为准则、安全价值观,为员工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形成“安全第一,热爱生命”的安全价值观。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还要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为了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企业还要注重对安全管理人才的造就和培养,引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创建学习型安全管理团队,提高各级管理层的安全文化素质。
第四是加强职业规范培训工作。企业建设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职业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生产技术培训。通过组织编制公司一、二级安全教育和专业工种培训教案,强化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全员不断学习安全理论知识,提高岗位安全技能水平,改正作业过程中的不规范、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杜绝习惯性违章,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严格的培训,可以帮助员
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使员工各就其位,各负其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监管水平。
第五是营造“团队精神”。安全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一连串人在一连串环境中出了一连串差错。因此,在进行安全管理中要营造“团队精神”,就是要提倡在安全工作中“自控、互控和他控”。自控是基础,他控是进行监督,而互控则应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要通过“团队精神”,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凝聚力、向心力。
最后是借助企业文化载体,丰富安全文艺产品。通过艺术主体的创作,对企业安全工作、活动的内涵从各个角度进行表现和加工,形成丰富多彩的安全文艺作品。例如,举办以企业建设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为主题的书法摄影比赛、诗歌创作,组织开展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格言征集和征文比赛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安全活动。由于这些文艺创作和活动带有明显的群众性和通俗性,职工易于、乐于参与,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引导全员自觉形成“我要安全,平安是福”的思维定势。
通过企业文化管理进行企业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利用安全文化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同样是企业管理者不变得追求。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防”,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要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提高各级管理层的安全文化素质,营造“团队精神”,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企业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理念,切实有效地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第四篇:关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加强农村聚餐饮食安全监督管理
关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加强农村聚餐饮食安全监督管理
——兴安县农村50人以上聚餐管理调研报告
为提高农村集体聚餐饮食安全系数,我局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对我县10个乡镇、115个行政村以“问、谈于地方政府,问、访于基层群众”的方式进行调研。调研表明,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饮食安全监管应提到更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农村群体性聚餐现状和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县面积约2348平方公里,人口约37万,共乡镇10个,行政村115个,由于受传统的风俗影响,农村百姓家庭自办宴席现象很普遍,大凡婚丧嫁娶或乔迁、祝寿、孩子升大学等时候都要自行举办规模大小不一的家庭宴席,以期达到红喜事更加喜庆,白喜事场面热闹壮观之目的。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民族风俗习惯,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聚餐宴席的规模在加大,具体调查如下:
1.据调查2011年每千户家庭中,举办宴席的次数为165次,平均每次就餐人数为300人。对农村居民参加宴席频次进行调查,发现500户家庭中,每户年平均加宴席为5次。
2.农村承办宴席,95%在自己家中由农村土厨师帮忙制作,5%在附近酒店举办。
3.自己制作宴席的操作流程为:估算规模 →档次(用餐标准)→聘请厨师→自己采购原料→加工 4.宴席加工制作人员组成:厨师,由本村或附近村民组成,人数3至10人不等,大多未经过正规学习,学徒出身。帮工,由主人亲戚朋友或邻居组成,负责餐具的洗刷、菜肴的粗加工、传菜等工作。其加工工具锅、碗、瓢盆、刀具、桌椅等均为租借。
(二)农村聚餐管理现状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群体性聚餐的安全管理工作,兴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先后制定下发《兴安县农村家庭集体聚餐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关于印兴安县推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对我县农村50人以上聚餐实行信息报告指导制度,即凡农村家庭举行婚、丧及生日宴等50人以上聚餐时,由举办者提前3天(如遇丧宴等特殊情况时提前1天)向村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就餐时间、就餐人数、场地卫生条件和菜品清单等,由信息员对举办者的场地卫生条件等进行现场审查,并报告乡镇食品安全工作站备案、下发农村聚餐饮食卫生安全指导意见书。实行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后,各乡镇、村委会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协管)网络、强化乡村厨师的体检与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农村聚餐卫生和食物中毒防制宣传、不断完善全农村聚餐报告渠道,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得到有效规范,未接报过因农村群体性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报告。截止目前,全县聘请乡镇食品安全协管员20名、农村食品安全信息员147名;行政村实行聚餐信息报告备案率达90%,今年1-10月份,全县报告备案3140例。
在家庭自办宴席过程中,因农村卫生条件等各种原因、并且大部分地区喜欢食用野生动植物、菌类、海产食品等,导致食物中毒隐患较多,农村因自办宴席引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目前法律的局限性,农村自办宴席工作未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使得这一问题已成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与分析
1.承办宴席能力不足。由于农村家庭办酒席桌数较多,而且几天连着办,大部分在自己家中进行,使本来就不宽畅的食品加工场所显得更为紧张。为了满足食用需要,不得不提前制作食品,这些提前制作的食品因冷藏设施的缺乏没有得到适宜的存放,病原微生物就会在食品中大量的生长繁殖,食品安全隐患十分严重。同时,个别就餐者有可能还患有伤寒等传染病,聚餐时上百人聚集一堂,极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2.食品加工设施设备简陋。一是自办宴席的场所大都选择在家中,一般都是在门前屋后搭个简易棚,有的与家禽畜舍紧密相连,加上防尘、防蝇、防鼠设施缺乏,白天苍蝇满天飞舞、厨房尘土飞扬,夜间老鼠四处偷吃,食品的成品、半成品交叉污染的机率很大。二是农村冷藏设施的缺乏,如果有提前制的食品就会长时间在常温下存放,极易引起食物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三是大量食品加工用具、容器属临时租借,清洗消毒设备缺乏,所用餐用具只是经过简单的清洗后反复使用;四是生产加工场所和加工工具生熟不分,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很大。3.原料进货渠道复杂。在农村举办酒席所需的食品原料往往是由农村土厨师根据需要到集贸市场上任意购买,农村土厨师都是没有经过任何正规的学习和培训,他们的食品安全知识缺乏,购买食品原料时未按规定索证索票,更谈不上定点采购,进货渠道混乱不清。二是农村家庭举办的酒席,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在购进食品原料时往往重价格轻安全,使一些用病死家畜制成的廉价熟食制品走上农村的餐桌。
4.监管力量薄弱。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在进行机构改革之中,负责餐饮服务监管的内设机构和人员均尚未明确,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目前我县还是委托卫生监督所,我局监督管理人员仅有一人,仅对全县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进行监管就难以保证监督到位,对村级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就更是力不从心。虽然聘用有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但均为兼职者,事务繁多,有时未能亲自到宴席加工现场指导,漏报现象时有发生,且有关知识缺乏,又没有执法权,加上缺少经费投入,不足以发挥监管效果。由此,一些偏远、交通不便和分散村屯的食品安全工作会出现监管盲区。
5.没有法律法规的支持,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按照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农村自办宴席工作未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这块工作的监管属“多管闲事”的行为,法律上根本没有负予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在监管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处臵。
二、加强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的对策
(一)巩固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的成效。目前,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涉及面大,参加人数多,管理难度大,实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信息报告指导是规范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对群体性聚餐管理,着力形成“政府高位推动、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合力推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信息报告指导制度”的工作格局;重点强化农村食品安全政府负总责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乡镇长、村委主任为乡、村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具体承担起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职责,扎扎实实推行农村50人以上聚餐信息报告指导制度。
(二)加强农村聚餐指导的服务意识。各乡镇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把群体性聚餐管理这一关系广大农民健康利益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由于在农村因事办宴席是一种传统习俗,农民群众对实行聚餐报告指导制度自觉性不高,有的办宴者到乡镇政府路途远交通不便,举办丧宴还是急事急办,因此,农民群众办宴主动申报和接受监管的比较少。各级政府要克服坐等群众上门报告的工作态度,增强责任感,落实责任制,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发现有举办家宴情况的,及时主动组织上门跟踪服务,提供卫生咨询,加强宴席动态管理,从菜单的审核、原料的采购与储存、餐饮具的消毒、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和冷菜制作卫生、留样等给予全面的指导,及时发现并消除食物中毒隐患,确保宴席卫生安全。同时要完善细节,做到:明确备案程序,明确聚餐须知,明确厨师须知,明确基本卫生设施 和餐饮器具卫生要求,明确食品的采购、加工要求,明确聚餐卫生审查内容。
(三)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广大农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广泛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提高在举办和参加宴席中的饮食安全意识,努力保障自身健康安全,要把群体性聚餐管理的目的意义,宴席制作卫生知识宣传到每一农家,增强广大农户报告的自觉性,主动接受卫生监督人员管理,确保宴席符合卫生要求,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同时还要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提伸文明,健康、科学的婚、寿、乔迁等庆祝活动。
(四)强化乡村厨师的体检与培训工作。各地以乡镇为单位对辖区从事农村家宴的乡村厨师进行动态管理,登记造册。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辖乡村厨师进行健康体检和有关食品法律法规知识、加工场所的卫生要求、厨师的个人卫生要求、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的卫生要求等卫生知识的培训。对健康体检合格并通过卫生法律、卫生知识培训的乡村厨师,统一发放乡村厨师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做到持证上岗。农村厨师健康体检的费用,建议由县政府负责解决。
(五)完善监管网络建设。一是加强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切实将监管触角向农村一线延伸。二是逐级落实责任,实行片区分片包干,落实片区有责任人和责任领导。初步构筑 起“县政府负总责,乡镇政府直接负责,乡镇食品安全工作站直接抓,食品安全联络员、信息员具体干”的格局。
(六)加大必要的经费投入。全县有农村食品安全联络员、信息员168名,他们是最直接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和农村50人以上聚餐报告指导制度的推行者,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督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没有任何工作报酬,且均为兼职者,事务繁多,全凭工作责任心开展工作,他们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卫生审查和指导,有时还要面对宴席举办者的不理解和支持,工作十分辛苦,有的还倒贴交通讯等费用。因此建议县政府对农村食品安全(重点是群体性聚餐管理)工作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各镇乡具体情况给以适当经费支持,确保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农村群体性聚餐管理工作涉及广大农村群众健康利益,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惠民工程,务必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断提高整个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监管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
第五篇:关注饮食安全保障身体健康
关注饮食安全保障身体健康
班长:郭起云演讲者:张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请管住自己的嘴”。
亲爱的同学,你是否曾注意到这样的场景:放学后,校门口的小吃摊被迅速包围,同学们里三层外三层簇拥着油气腾腾的小摊,形成异常“繁荣”之景。如此争先恐后,只是为了一张嘴,为了一口吃。问题是:值吗?
也许同学们以为我在夸大其辞,可事实上,经政教处组织的问卷调查,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有2485人每月2~3次食用学校周边食品或快餐,有297人每周食用2~3次,有104人竟每天食用。算下来,经常食用小吃的同学竟占全校总人数的50%。这是多么大的比例啊。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俗话说“病从口入”。路边小摊的食品很难有卫生保障,在制作过程中,许多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违背良心使用地沟油、防腐剂和其他食品添加剂。而这些东西中则含有大量致癌物质,长期食用肯定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同时,摊贩们制作和出售食物的一双手,接钱找钱、抽烟擦汗,挠头抓痒,拿碗碟,放抹布,卫生清洁无从谈起,而且我们更不知道这些从业人员的个人健康状况。更有甚者,一些同学躲在北门的栅栏处私自往校内递送食物,学校已派专人检查,有违反者将按校规严肃处理。
我在这里奉劝大家,为了自身健康,请遵守学校纪律,管住自己的嘴!冬天了,气温极低,空气中尘埃增多,正是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多发期。身体健康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学习,也关系到自己所处的班级和宿舍等环境。为此,我们除呼吁同学们注意食品卫生之外,还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各年级放松对校服的要求。考虑到天气严冷,同学们身体情况有差异,应该以保暖为首要目的,让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御寒衣物。除重大场合外,不必统一要求穿着校服。
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天气冷了,许多同学关窗闭户,造成室内空气污浊,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增多,极易侵入人体呼吸道造成感染。不论教室宿舍,人员密集,要及时开窗通风。
三、坚持户外运动。同学们每天学习辛苦,运动量跟不上,会降低抗病能力,更不利于身体成长。要充分利用两操和体育课,适当锻炼。既舒张筋骨,又增强体质,更锻炼意志。
四、要按时吃正餐,少吃零食,尤其不吃不健康食品和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五、一旦有感冒症状,要及时就医。
与严寒的冬天作斗争,和贪嘴的自己作斗争。让自己体格强健,意志坚定,活力四射,斗志昂扬。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395班全体同学。
2011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