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指引概要

时间:2019-05-14 22:0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指引概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指引概要》。

第一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指引概要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办法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指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客观评价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情况,实现分类比较,引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且正常经营已满一个会计年度及以上的财务公司法人机构。

第三条财务公司行业评级是中国财务公司协会(以下简称“中国财协”依据财务公司报送的数据、信息,运用行业统计分析系统对财务公司的经营水平、核心价值、管理能力以及发展环境进行定量和定性打分,最终形成评级结果的过程。

第四条财务公司行业评级遵循全面、客观、公正和公开原则。第二章评级指标体系

第五条财务公司行业评级指标体系由经营水平、核心价值、管理能力、发展环境4大模块、8大类、18个指标组成。

第六条财务公司行业评级指标体系由定量和定性两部 分组成。其中,定量指标13个,定性指标5个。

第七条经营水平模块主要评价财务公司的经营状况,分为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性4类,7个指标。

(一资本充足性:下设资本充足性1个指标,评价财务公司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能力,兼顾集团对财务公司的资本补充能力。

指标公式: 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应用资本底线之后的加权风险资产合计*100% 资本补充能力=1-集团资产负债率

(二资产质量:下设不良资产率、贷款拨备情况2个指标。其中,不良资产率指标评价财务公司信用风险资产存在损失的程度;贷款拨备情况指标关注财务公司就贷款损失进行拨备的情况。

指标公式: 不良资产率=财务公司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余额/财务公司信用风险资产余额*100% 贷款拨备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一般准备/各项贷款总额*100%或拨备覆盖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一般准备/不良贷款总额*100%,按拨备金额孰高原则选取对应公式。

(三流动性:下设备付率、流动性比例2个指标。其中,备付率指标评价财务公司留存的货币资金保证正常支付和日常运营需要的能力;流动性比例指标评价财务公司以合理的价格迅速变现及获取资金的能力。

指标公式: 备付率=财务公司年末银行存款余额/财务公司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00% 流动性比例=∑财务公司月末流动性资产/∑财务公司月末流动性负债*100%(四盈利性:下设资产收益率、成本收入比2个指标。其中,资产收益率指标评价财务公司资产的运用能力;成本收入比指标评价财务公司在一定收入水平下的成本控制能力。

指标公式:

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总额/资产平均余额*100% 成本收入比=(营业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收入*100% 第八条核心价值模块主要评价财务公司为所在集团创造的服务价值,分为资金集中管理、资金支持与服务2类, 6个指标。

(一资金管理集中情况:下设资金集中度、账户集中比例、资金结算比率3个指标。其中,资金集中度指标评价

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账户集中比例指标评价财务公司账户覆盖集团成员单位、对成员单位账户实施集中和监控的能力;资金结算比率指标评价财务公司为集团提供结算服务的能力。

指标公式: 全口径资金集中度=财务公司各项存款/(集团合并报表货币资金+财务公司各项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存放央行款项和可归集口径资金集中度=财务公司各项存款/(集团合并报表货币资金+财务公司各项存款-存放同业款项-存放央行款项-不可归集资金

账户集中比例=(财务公司开户数+60%财务公司归集户数+30%财务公司监控户数/集团成员单位总账户数结算存款比=财务公司资金结算金额年累计额/财务公司月均存款*100%和结算收支比=财务公司资金结算金额年累计额/(集团营业总收入+集团营业总支出

(二资金支持与服务:下设贷款比例、财务贡献度、多元化金融服务3个指标。其中,贷款比例指标关注财务公司向成员单位提供贷款支持的程度;财务贡献度评价财务公司为集团节约财务费用的程度;多元化金融服务指标关注财务公司发挥多元化金融服务功能的情况,主要对财务公司买方信贷、电票、保理、财务顾问、结售汇等各类业务的开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指标公式:

贷款比例=∑[财务公司月度贷款余额/(财务公司月度存款余额+财务公司月度实收资本]/12 财务贡献度=(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集团财务费用

第九条管理能力模块主要评价财务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与管理能力,以定性指标定量化的方式作出评价,分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人力资源3个指标。

(一公司治理指标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主体和公司战略与文化等方面出发,评价财务公司的治理水平。

(二内部控制指标从内控架构、内控措施、财务管理、审计、内控文化和客户服务管理等方面评价财务公司对合规、风险、经营、业务实施管控的有效程度。

(三信息系统与人力资源指标评价财务公司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对公司业务与发展的支持能力。

第十条发展环境模块主要评价所在集团对财务公司的支持以及集团所在行业环境对财务公司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影响,以定性指标定量化的方式作出评价,分集团支持与集团行业环境2个指标。

(一集团支持指标主要依据财务公司在集团内所处层级、法人在集团内任职情况、资金集中与业务发展受集团支

持情况、财务公司与集团职能部门关系、集团内其他资金平台情况、集团对财务公司考核机制6方面信息,评价财务公司受到所在集团支持的程度。

(二集团行业环境指标重点关注集团所处行业发展状况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对所处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评级打分及评级结果

第十一条评级指标体系满分100分。其中,定量指标70分,定性指标30分。第十二条定量指标设定目标值、触发值、法定值,达到或优于目标值得满分;在目标值之下设一个或多个触发值,达到某个触发值的,按照线性或分段计分法得分;对于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依据的设法定值,达不到法定值要求的得0分。

第十三条定性指标采用扣分方式,对于不达要求的按照设定的标准减分。第十四条评级体系共4大模块,每一模块可对财务公司某一方面作出独立评价,4大模块得分加总为评级总得分。

第十五条评级结果共分为五级,80分以上(含为A 级,70分(含至80分为B级,60分(含至70分为C 级,50分(含至60分为D级,50分以下为E级。

评级结果为A级,表示该公司符合财务公司功能定位, 经营业绩优秀,管理水平很高,集团支持力度很大,能够为集团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了财务公司的功能。

评级结果为B级,表示该公司比较符合财务公司功能定位,经营业绩良好,管理水平较高,集团支持力度较大,较好地为集团提供金融服务。

评级结果为C级,表示该公司基本符合财务公司功能定位,经营业绩一般,管理水平尚可,集团支持力度一般,一定程度上满足集团金融服务需求。

评级结果为D级,表示该公司不符合财务公司功能定位,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较差,工作上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缺乏集团支持,不能满足集团金融服务需求。

评级结果为E级,表示财务公司的经营业绩很差,管理水平落后,工作上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需要进行全面的整顿和梳理。

第十六条参评财务公司在评级年度内出现监管指标(评级指标体系已包含的除外不达标的情况,将扣减该公司评级总分。

第十七条参评财务公司在评级年度内出现受银监会、人民银行或其他政府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及以上等级处分的情况,将该公司评级结果下调一级。

第四章操作规程和职责分工

第十八条评级工作每年依据上一个会计年度公司的数据和信息开展一次。第十九条评级操作流程由信息收集、初评、终评、抽查、发布等环节组成。第二十条信息收集。

(一收集基本信息。评级所需数据和信息应在4月30日前报送中国财协。参评财务公司有义务如实提供信息,财务公司法人代表对数据真实性承担最终责任。

因财务公司报送不及时、报送错误导致评级结果发生偏差,由该财务公司承担责任。

(二审核。中国财协对财务公司报送的信息进行审核,并有权要求财务公司核实、更正或补充报送。

第二十一条初评。

中国财协通过行业统计分析系统生成初评结果,并对原始数据、打分过程和初评结果进行检查确认。

第二十二条终评。

(一中国财协牵头组建财务公司评级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评委会由行业专家和中国财协人员组成。

(二评委会对初评结果进行审查,对集团行业环境进行评价,并对评级下调情况进行认定。

第二十三条抽查。

中国财协有权对评级信息真实性进行抽查,如发现参评财务公司出现因弄虚作假或失误,导致信息严重不符合真实情况,将扣减该公司评级总分,情节严重的下调评级。

第二十四条发布。

行业评级结果每年在行业内公布,同时向监管部门报送。第五章评级结果应用

第二十五条行业评级结果是分类监管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六条行业评级结果是各财务公司行业对标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七条行业评级结果是财务公司行业强化市场监督、提高市场管理规范水平和优化交易对手选择机制的参考依据。

第二十八条行业评级结果是行业内部各类奖项评选活动的参考依据。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中国财协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政策导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指标、权重、计算方法或评分方法,并以通知形式下发。

第三十条本指引由中国财务公司协会负责解释,并组 织实施。

第三十一条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条 为促进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财务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

依据银行业风险分类框架,本指引所涉及财务公司的风险一般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及国家风险。

第四条 本指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财务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运用适合的风险管理方法,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本指引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通过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对所从事业务管理活动的风险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措施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一种机制。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涵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不可分割的部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第五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风险管理整体目标,建立针对不同类型风险的风险管理体系,体系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管理政策、策略和程序;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监督与评价机制;危机处理机制。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是财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指引将在分则部分分别阐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的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第六条 财务公司应通过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实现以下目标: 1.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2.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3.确保财务报告和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

4.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确保风险、成本与收益相匹配,并服务于企业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5.提高财务公司危机处理能力,确保业务连续性; 6.提升财务公司核心竞争力。

第二节 全面风险管理政策

第七条 财务公司应结合内外部环境,依据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制定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政策应与财务公司的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特征相适应,与其总体业务发展战略、管理能力、资本实

力和能够承担的总体风险水平相一致,并符合银监会关于风险管理的有关要求。

第八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战略目标和业务特点,统一确定公司风险偏好。

公司风险偏好是公司在制定和实施战略目标过程中愿意承担哪些风险及不愿意承担哪些风险。财务公司风险偏好可以分为风险进取型、稳健型、保守型、厌恶型等类型。

在确立公司风险偏好时,应考虑公司战略、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关键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目标的优先级、管理层的领导风格等因素。财务公司可用风险坐标图表述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的边界是风险承受度,是财务公司能够承担风险的限度。财务公司应明确风险损失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所应采取的对策。财务公司风险承受度是由其资本规模、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决定的。

第九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风险管理目标,针对不同类型风险的属性特征,采取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补偿等单一策略或组合策略,并确立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配置原则。

第十条 财务公司在制定风险管理政策时,应考虑不同类型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整体风险组合管理观念。在制定单一风险管理策略时,也应考虑风险组合应对措施。

第十一条 财务公司应按照银监会关于资本管理的要求,为所承担的各项风险提取充足的资本,持续监测风险对资本充足水平的影响,制

定维持适当资本充足水平的利润分配制度和资本补充计划。在资本不足时有切实可行的应急安排。

财务公司可逐步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理念,按实际风险水平配置经济资本、进行业绩考核,在全公司和业务经营部门等各个层次上达到风险和盈利的适当平衡。

第三节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第十二条 财务公司应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其他业务与管理部门在实施风险管理中的职责。

第十三条 董事会是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向股东会负责,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确定公司风险管理总体目标、政策;

2.批准公司风险管理报告,定期获得关于风险水平和管理状况的报告;

3.批准审计委员会或内部审计部门提交的关于风险管理有效性评价的报告;

4.了解和掌握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现状,做出有效控制风险的决策;

5.决定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基本制度;

6.监督高级管理层对各项风险进行适当管理, 确保其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与控制风险;

7.督导公司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

第十四条 财务公司应在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应由熟悉公司主要业务流程或具备风险管理经验的董事、外部专家或其他人员担任。

风险管理委员会在董事会的授权下,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审议公司风险管理总体目标、政策;

2.审议公司风险管理报告,获得关于风险水平和管理状况的报告; 3.审议公司重要业务的风险管理方案和重大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4.审议公司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 5.审议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基本制度; 6.董事会授权的其他风险管理事宜。

第十五条 财务公司高级管理层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向董事会负责,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根据董事会确定的风险管理战略及政策,负责制定风险管理的策略、程序和方法,定期审查并监督执行,全面掌握公司风险管理状况,定期向董事会提交风险管理报告;

2.明确各部门风险管理职责以及风险管理报告的路径、频率、内容,督促各部门切实履行风险管理职责,以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3.为风险管理配备适当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必要的经费、设置必要的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赋予风险管理人员履行职务所必需的权限等;

4.及时检查、修订并监督执行有关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5.负责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考核评价机制。

经营管理层下设的信贷、投资、资产负债管理等专业委员会应负责各领域相关风险的管理政策、方案、措施的制定与执行控制。

第十六条 财务公司应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如暂无法成立独立部门的,至少应配备风险管理专职人员,并保证其相对独立性。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日常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研究提出风险管理政策、策略和基本流程;

2.研究提出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组织拟定和实施涵盖各项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程序和方法;

3.组织公司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报告风险评估结果;

4.设立公司主要风险指标体系,指导相关部门进行风险监测,对风险进行提示;

5.组织制定重大风险管理方案,并协助实施;

6.研究提出公司风险管理报告;

7.分析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提出改进方案;

8.协助开展公司风险管理培训,培育公司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9.组织协调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十七条 财务公司各业务与管理部门是风险管理的一线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本部门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措施,确保各项制度、程序和方法的实施;

2.开展本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计量;

3.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因素及风险指标进行日常监测; 4 研究制定本部门的风险管理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5.重大风险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危机处理;

6.对风险监测、风险事件及处理结果进行及时报告,并定期提交本部门的风险报告;

7.配合风险管理部门开展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其他工作。

财务公司可在各部门设立风险管理岗位,负责履行上述风险管理职责。

第十八条 财务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公司当年重大风险事项的管控情况,以及公司风险管理体系的完整性、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报告并跟踪整改。

在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出现重大变动或者存在严重缺陷的情况下,应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增加内部审计频率。

财务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相应的培训,能够充分理解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方法和程序。

财务公司可根据需要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其风险性质、水平及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审计。

第四节 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第十九条 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包含风险识别与分析,风险计量与评估,风险监测与报告,风险控制与缓释。

第二十条 财务公司应在公司层面,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识别风险的种类、性质和表现形式,并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采取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第二十一条 财务公司应针对面临的主要风险,持续收集相关内外部风险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变动、行业动态、成功或失败案例、先进风险管理技术方法等,并对初始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

第二十二条 财务公司应以制度形式确定风险识别方法,建立动态的风险识别分析机制。可制作用于风险识别的统一文档、模版,并固化形成定期更新的风险清单,加以维护。

第二十三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风险偏好,制定包括风险发生可能性以及影响程度的风险判断标准,并据此进行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

第二十四条 财务公司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逐步建立所需的风险计量模型。

财务公司进行风险计量,应考虑客户范围、业务特点、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第二十五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银监会要求和自身的风险管理政策,设置关键风险指标,并明确预警值和目标值,建立风险指标体系。

财务公司应通过有效的监控手段,动态监测风险指标的异常变动,判断其是否已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已经超过预警值。

第二十六条 财务公司应将各项风险指标的监测职责明确到风险管理一线部门,由其对风险指标的变动进行日常监测。风险管理部门进行同步监测。

第二十七条 财务公司风险管理一线部门应对相关领域的风险变化、风险事件进行监测并及时报告。

第二十八条 为保证风险管理信息在各层次得到有效传递,财务公司应建立不同频率、不同报送对象的定期、不定期风险管理报告制度。

第二十九条 财务公司各部门应按照既定的频率与要求向风险管理部门提交部门风险报告,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拟定公司风险管理报告。

第三十条 根据不同的报告对象与报告频率,财务公司风险管理报告应包含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

1.报告期间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各项重大风险管控状况; 2.风险评估情况及重大风险变动情况描述与分析;

3.关键风险指标变动情况分析;

4.风险事件原因分析与处理情况跟踪;

5.风险管理政策、策略、程序与方法的变动和实施情况;

6.下一报告期间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7.下一报告期间拟对重大风险采取的管理策略、方案、措施; 8.需说明或提议的其他风险管理事项。

第三十一条 财务公司应对已经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用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合格的风险缓释工具进行有效管理。

第三十二条 对于风险诱因发生变化、现有控制措施不完善或已失效的情况,财务公司应根据现有控制措施及控制缺陷,提出应对改进方案。

第三十三条 财务公司在开展新业务、引入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前,应充分评估其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影响,并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措施。

第三十四条 财务公司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降低风险损失。

第五节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十五条 财务公司建设业务信息系统时,应考虑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的要求,在业务系统中融入风险管理的要素。

财务公司应将关键风险指标嵌入业务信息系统,并赋予风险管理部门履行职责的相关权限。

第三十六条 财务公司应逐步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能够对各项风险进行计量与定量分析、测试;反映风险等级与变动情况;实现风险指标监测功能,对超过预警值的风险进行预警;满足风险管理报告与信息传递需要。

第三十七条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实现与业务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保证数据获取与各项量化值的一致性。

第三十八条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实行权限管理,保证风险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安全性。

第三十九条 财务公司应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维护,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并根据风险管理工作实际需要进行改进、完善或更新。

第六节 风险管理文化

第四十条 财务公司应建立具有现代风险管理理念的企业文化,营造健康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董事会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高级管理层负责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日常工作;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起表率作用;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应成为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骨干,强化全员的合规经营及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第四十一条 财务公司应采用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全员风险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四十二条 财务公司应建立风险问责机制,将风险管理要求融入岗位职责,并与公司薪酬、考核相结合。

财务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应体现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理念。

第七节 监督与管理

第四十三条 财务公司应按照银监会关于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披露其风险管理政策、程序、风险状况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会计、统计报表和其他报告等。

第四十四条 财务公司出现重大风险事项时,应及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四十五条 对于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在监管中发现的有关风险管理问题,财务公司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整改方案,采取整改措施并报告整改进度。

第二部分 分则

第二章 信用风险管理

第一节 定义及目标

第四十六条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第四十七条 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与控制,将信用风险控制在财务公司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使风险和收益相匹配,并实现经风险调整后收益的最大化。

第四十八条 财务公司应依照总则与本章要求,建立与自身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与控制信用风险。

第四十九条 财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作为财务公司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信用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应有利于促进有效的业务运作,提供可靠的信息报告,促使财务公司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内部的制度和程序,确保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第二节 信用风险管理政策

第五十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总则的相关要求制定信用风险管理政策、策略、程序和方法。

第五十一条 财务公司应针对信贷、资金、投资等不同业务的信用风险制定详细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保持相互之间的一致性。

第五十二条 财务公司应确保所有涉及信用风险的业务都按照适当的政策与程序办理,并定期、有序地进行复审。

第五十三条 财务公司应对信用风险实施限额管理。

在确定单一客户风险限额时,应考虑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能力、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原有授信以及财务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

在确定集团客户风险限额时,应考虑与该集团的整体合作战略、该集团各成员单位的单一客户风险限额。集团整体风险限额应不超过成员单位的风险限额之和。

除对客户实施限额管理外,财务公司还可针对行业、区域和资产组合实施限额管理,以有效分散信用风险,降低信用风险集中度。

第五十四条 财务公司应积极采取措施预见各种信用风险定性或定量方面的变化。当已经明显预见到风险损失的时候,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财务公司应及时、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第五十五条 财务公司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明确职责权限。负责信用风险管理的部门或人员应与承担风险的业务经营部门保持相对独立。

第五十六条 财务公司实施信用风险管理,应考虑信用风险与其他风险的相关性,并协调信用风险管理与其他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

第三节 授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第五十七条 财务公司的授信业务是指财务公司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包括贷款、项目融资、贴现、透支、保理等表内授信;以及贷款承诺、保证等表外授信。

第五十八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不同授信品种的特点,对客户申请的授信业务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关注可能影响授信安全的因素,有效识别风险。重点识别与分析以下内容:

1.客户财务状况、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

2.客户非财务状况,包括公司治理、管理层素质、履约记录、生产装备和技术能力、产品和市场、行业特点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

3.授信用途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

4.保证人的主体资格和代偿能力,以及抵押、质押的合法性、充分性和可实现性。

第五十九条 财务公司应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估。可逐步建立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分别进行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并辅以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方法前瞻性地分析财务公司不同条件下的信用风险状况。

第六十条 在客户信用评级及授信有效期内,发生影响客户资信的重大事项,财务公司应按内部信贷政策的要求,对客户重新进行信用评级。重大事项包括:

1.外部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

2.客户组织结构、股权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发生变动; 3.客户的对外担保超过所设定的担保警戒线; 4.客户财务收支能力发生重大变化; 5.客户涉及重大诉讼;

6.客户在其他金融机构交叉违约的历史记录;

7.其他。

第六十一条 财务公司应对所有可能影响信用风险变动的因素进行持续性监测,并形成相应的记录。重点监测以下内容:

1.客户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授信,是否诚实地全面履行合同; 2.授信项目是否正常进行; 3.客户的法律地位是否发生变化; 4.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变动趋势; 5.授信的偿还情况;

6.抵质押品的质量、以及市值的变动情况; 7.保证人信用状况及代偿能力变化情况。

第六十二条 财务公司应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提供信用风险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部分或全部内容:

1.风险缓释结构及变动情况;

2.资产风险分类结构及变动情况; 3.信用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遵守情况; 4.内部和外部审计情况;

5.对改进信用风险管理政策、程序以及信用风险应急方案的建议; 6.信用风险管理的其他情况。

第六十三条 财务公司在进行授信业务审批或决策时,应确保信贷审批完全独立于贷款的营销和发放;应对同一客户的贷款、贸易融资、票据承兑和贴现、担保、贷款承诺等各类表内外授信实行一揽子管理,确定总体授信额度;应将展期作为一项新的信用决策,按正常的审批程序办理。

第六十四条 财务公司应按照银监会要求建立资产风险分类制度,规范资产质量的认定标准和程序,确保资产质量的真实性。

第六十五条 财务公司应对信用风险有重大影响的情形制定应急处理方案,以减少财务公司可能发生的损失和声誉可能受到的损害。

第四节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第六十六条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是指对资金、证券或外汇交易过程中,交易对手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造成财务公司资产损失的风险。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存在于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各类业务或产品中。

第六十七条 财务公司应持续跟踪和分析交易对手的资本实力、资产质量、流动性水平、盈利能力以及履约保障(如交易保证金)等因素,及时识别引起交易对手风险的各种要素的变化。

第六十八条 财务公司应明确交易对手资质信用评估方法和选择标准,综合考虑运营环境、运营管理、财务状况和风险因素等,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客观地计量和评估交易对手的资质信用和管理风险。

第六十九条 财务公司可委托外部信用评级机构或使用外部信用评级结果作为评估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参考依据,但须按照银监会要求坚持审慎原则,确保外部评级机构具有独立性、专业能力和评级公信力。

第七十条 财务公司可建立交易对手信用评估模型或系统,但应保证评估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第七十一条 财务公司应持续监测交易对手资质信用因素、风险管理情况和综合风险状况,关注下列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1.交易对手信用评估、违约记录和履约能力等;

2.交易对手重大风险、运营损失、利润变化和关联交易等; 3.其他异常变化等。

第七十二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交易对手信用评估结果和监测情况,细分交易对手资质信用级别,设置并及时调整交易对手风险限额,按照不同业务类别的特点和风险程度,确定交易对手范围、交易限额、交易方式,以及采取保证人、保证金或抵押物等增信措施。

第三章 市场风险管理

第一节 定义及目标

第七十三条 市场风险是指因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财务公司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财务公司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第七十四条 市场风险的管理目标是通过对市场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与控制,将市场风险控制在财务公司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使风险和收益相匹配,逐步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最大化。

第七十五条 财务公司应依照总则与本章要求,建立与自身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与控制市场风险。

第二节 市场风险管理政策

第七十六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总则的相关要求制定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策略、程序和方法。

第七十七条 财务公司应按照银监会有关要求划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并根据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性质和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

第七十八条 财务公司应针对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如利率风险)和不同业务种类(如投资业务)的市场风险制定详细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保持相互之间的一致性。

第七十九条 财务公司应对市场风险进行集中管理,全面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部门及分支机构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以避免各业务部门及各分支机构之间轧差头寸而造成对市场风险的低估。

第八十条 财务公司应对市场风险实施限额管理,制定对各类和各级限额的内部审批程序和操作规程,根据业务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承受能力设定限额,并定期审查和更新。

财务公司市场风险限额及其种类、结构应由董事会批准。

第八十一条 财务公司应对自营投资和受托投资分户管理、分账核算、规范运作。

第八十二条 财务公司应确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市场风险管理工作。负责市场风险管理的部门或人员应职责明确,监测相关业务经营部门和分支机构对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并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

市场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独立性,特别是独立于从事投资业务的部门或人员。

第八十三条 财务公司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应考虑市场风险与其他风险的相关性,并协调市场风险管理与其他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

第三节 市场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第八十四条 财务公司应按照监管要求,将表内外资产分为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资产两大类。其中,以交易为目的或以规避交易账户其它项目的风险为目的而持有的金融工具头寸划入交易账户;除交易账户头

寸外的其他表内外资产,包括存款、贷款等不以交易为目的而持有的头寸划入银行帐户。

第八十五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因素进行分解和分析,及时识别各项业务和产品中的市场风险的类别和性质。

第八十六条 财务公司应持续跟踪和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金融市场走势以及所持金融工具价格波动等因素,及时识别与分析引起市场风险的各种要素的变化。

第八十七条 财务公司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计量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不同类别的市场风险,对所计量的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的市场风险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汇总,以便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掌握公司的总体市场风险水平。

第八十八条 财务公司应对交易账户头寸按市值至少每日重估一次价值。

第八十九条 财务公司应对所面临的市场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估,可开发和使用风险价值等计量模型,对所承担的市场风险进行量化,并辅以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方法前瞻性的分析财务公司的市场风险状况。

第九十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自身经营状况与特点,建立市场风险指标体系与预警机制。

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投资比例、资产负债利率敏感性比例、利率风险敏感度和投资潜在盈亏率。

财务公司可建立资产加权平均久期、凸性、标准差和风险价值等风险参数或指标,定期对市场风险进行监测和预警。

第九十一条 财务公司应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提供市场风险报告。报告应包括如下全部或部分内容:

1.市场风险头寸和市场风险水平及其结构分析; 2.盈亏情况;

3.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方法及程序的变更情况; 4.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遵守情况;

5.市场风险限额的遵守情况,包括对超限额情况的处理; 6.模型的事后检验和压力测试情况; 7.内部和外部审计情况; 8.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情况;

9.对改进市场风险管理政策、程序以及应急方案的建议。

第九十二条 财务公司应按地区、业务经营部门、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风险类别制定交易限额和止损限额。财务公司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风险限额。

财务公司应对超限额情况制定监控和处理程序。超限额情况应及时向相应级别的管理层报告。

第九十三条 财务公司应使用银监会规定的压力情景,或根据自身业务性质、市场环境设计压力情景进行压力测试。

财务公司应将压力测试结果作为制定市场风险应急处理方案的重要依据,并定期对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审查和测试,不断更新和完善应急处理方案。

第九十四条 财务公司应逐步建立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使其与业务管理系统和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对接,实时监控各项市场风险指标。

第四章 操作风险管理

第一节 定义及目标

第九十五条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信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财务公司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违反或无法满足法律、法规和准则等规定,可能受到法律制裁、监管处罚,或因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财务公司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而造成损失的风险。

第九十六条 操作风险事件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实物资产的损坏,营业中断和信息系统瘫痪,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等主要类型。

第九十七条 操作风险的管理目标是通过对操作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与控制,将操作风险控制在财务公司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降低操作风险给财务公司造成的损失。

第九十八条 财务公司应依照总则与本章要求,建立与自身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与控制操作风险。

第二节 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第九十九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总则的要求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策略、程序和方法。

第一百条 财务公司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该部门或人员与其他部门应保持相对独立,确保全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财务公司各部门对其职责范围内操作风险的管理情况负直接责任。财务公司的法律合规、信息科技、安全保卫、人力资源等部门在管理好本部门操作风险的同时,应为其他部门管理操作风险提供相关资源和支持。

第三节 操作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第一百零一条 财务公司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公司各项制度的规定,对各项管理及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明确岗位设置和职责,制定操作风险防范措施,并组织落实。

第一百零二条 财务公司应按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识别分析各项管理及业务领域的操作风险针对关键风险点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一百零三条 财务公司可采用流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引导会议法、调查问卷法等方法,结合操作风险定义及损失事件分类、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历史数据、各类业务检查报告等相关资料进行操作风险自我评估。

第一百零四条 财务公司可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选择已经识别出的主要操作风险因素,结合财务公司的内、外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形成统计分析指标,用以评价财务公司整体的操作风险水平,依据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发生频率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措施控制操作风险。

第一百零五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相关性、可计量性、风险敏感性和实用性原则,对结算差错率、主要业务信息系统中断时间、客户投诉数量等能够反映操作风险的情况,设置关键风险指标及相应预警值,根据各业务条线操作风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第一百零六条 财务公司应制定有效的程序,对操作风险关键指标持续监测,定期报告操作风险状况和损失情况。针对不断增大的风险,建立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降低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发生频率。

第一百零七条 财务公司应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提供操作风险报告。报告应包括操作风险状况、损失事件、诱因与对策、关键风险指标和资本水平等内容。

第一百零八条 财务公司应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作为识别和控制操作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与此相关的内控措施至少应包括:

1.授权机制。财务公司应明确各机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以及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机构、部门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决定;

2.重要岗位制衡和监督机制。保证不相容岗位职责的分离;实施重要岗位轮岗轮调、强制休假和离岗审计制度;避免重要岗位权力过于集中,明确监督机制;

3.内控审批机制。明确重要事项的审批程序、条件、必备文件等,及批准机构、部门和人员的权责;

4.内控报告机制。明确报告人、报告对象、报告时间、报告内容、报告频率、传递路线等;

5.风险预警机制。持续监测关键风险指标,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

6.监督检查机制。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检查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意见;适时评价内部控制政策、制度、流程的完善性和有效性。

第一百零九条 财务公司应采取“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具体要求至少应包括:

1.持续关注法律法规的最新发展,准确把握其对公司经营的影响,为管理层提出合规建议,并及时对公司各项政策、制度规程和操作程序进行修订,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2.法律合规部门应参与重要经营决策事项,列席重要决策会议,对重要决策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查把关;

3.财务公司应建立合同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对主要业务订立和使用标准化格式合同,对其他类型合同应进行法律审查,并跟踪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变更情况;

4.发现公司利益可能或正在受到损害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已进入诉讼或仲裁程序的,积极组织研究案件并进行案件处理,完善重大法律纠纷的管理制度;

5.财务公司应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如有必要,可聘请社会律师作为常年法律顾问或具体项目法律顾问;

6.财务公司应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将合规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促使全体员工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

第一百一十条 财务公司可参照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要求,通过完善信息科技治理,加强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开发和测试、信息科技运行和维护、业务连续性和应急处置、外包以及内外部审计监督等方面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运营过程中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等引发的操作风险损失。具体要求至少应包括:

1.对信息系统的项目立项、开发、验收、运行和维护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管理,开发环境应与经营环境严格分离,确保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

2.建立和健全网络管理系统,有效地管理网络的安全、故障、性能、配置等,并对接入国际互联网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

3.及时更新系统安全设置、病毒代码库、攻击特征码、软件补丁程序等,通过认证、加密、内容过滤、入侵监测等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4.确保计算机硬件设施的物理环境安全,建立计算机中心或数据中心、存储机密信息或放置网络设备等重要信息设备的区域安全保护机制,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责,采取必要的预防、检测和维护措施,确保计算机硬件物理安全;

5.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等均应设置必要的日志,日志应满足各类内、外部审计的需要;

6.严格管理各类数据信息,数据的操作、数据备份介质的存放、转移和销毁等均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7.依据统一管理、最小授权、不兼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对信息系统访问、操作权限进行严格控制,包括根据业务流程设定每个业务级别的控制内容、用户账户密码管理、权限变更等;

8.制定与其业务规模和复杂性相适应的信息安全应急和业务连续性方案,建立恢复服务和保证业务连续运行的备用机制,并定期检查、测试其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机制,确保在出现灾难和业务中断时这些方案和机制的正常执行。财务公司应对数据备份异地存放,逐步建立异地灾难备份中心。

第一百一十一条 财务公司可采取购买保险等方式缓释操作风险,并制定相应的书面政策和程序,同时不应忽视内部控制措施的重要作用。

第一百一十二条 财务公司应逐步收集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建立操作风险事件库。可定期对主要操作风险进行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为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第一百一十三条 财务公司可采用基本指标法或标准法对操作风险进行计量,并计提操作风险资本。

第一百一十四条 财务公司应逐步建立并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至少应记录和存储与操作风险损失相关的数据和操作风险事件信息,支持操作风险和控制措施的自我评估,监测关键风险指标,并提供操作风险报告有关内容。

第五章 流动性风险管理

第一节 定义及目标

第一百一十五条 流动性风险是指财务公司无法以合理价格变现资产或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从而可能损害其清偿能力的风险。

第一百一十六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将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确保财务公司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增长和支付到期债务。

第一百一十七条 财务公司应依照总则与本章要求,建立与自身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与控制流动性风险。

第二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

第一百一十八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总则的相关要求,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策略、程序和方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策略、程序和方法应充分考虑公司的组织结构、主要业务条线、产品及市场的广度和多样性等因素,涵盖表内外各项业务及可能对流动性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

第一百二十条 开展外币业务的财务公司应按币种分别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对于可自由兑换且业务量较小、对整体流动性风险水平及市场影响均不大的币种,财务公司可将外币流动性与本币流动性合并管理。

第一百二十一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监管要求和内部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综合考虑资产负债结构、业务发展状况、资产质量、融资策略等因素,设定流动性风险限额,并根据限额的性质确定相应的监测频度。

第一百二十二条 财务公司应保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不得因业务发展而破坏流动性风险控制功能、限额体系以及流动性缓冲机制的完整性。

第一百二十三条 财务公司应对流动性风险以及整体资产负债配置进行评估、监测,对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币种结构和分布机构进行整体规划与安排。

第一百二十四条 财务公司应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明确职责权限,并保持相对独立性,特别是独立于从事资金交易的部门或人员。

第一百二十五条 财务公司实施流动性管理,应全面考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影响,密切关注不同风险间的转化和传递。

第三节 流动性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第一百二十六条 财务公司应建立有效的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确保资产负债错配程度保持在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内,确保具有相对稳定的负债、与自身流动性风险水平相适应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和有效的外部市场融资能力。

第一百二十七条 财务公司应定期收集分析客户的资金收付计划和融资计划等各类资金流动信息,预测未来短期内的流动性缺口,以确定流动性适宜度,及时识别流动性风险。

第一百二十八条 财务公司应关注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避免持有期缺口过大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同时关注因利率等外部市场因素变化所导致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变化,加强资金头寸管理。

财务公司应关注交易对象、时间跨度、还款周期等要素,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分布结构。

开展外币业务的财务公司,还应关注其资产负债币种结构,对经常使用的主要币种的流动性进行单独分析。

第一百二十九条 财务公司应对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估,运用现金流分析法对资产、负债和表外项目的未来现金流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缺口分析法前瞻性地分析评估未来短期内的流动性状况。

第一百三十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银监会要求,结合自身业务规模和特色,设定流动性指标体系与预警机制,定期进行不同历史时期和同类机构间的比较,监测流动性风险水平和变化趋势。

第一百三十一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业务规模、性质、复杂程度及风险状况,监测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的特定情景或事件,及时分析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

第一百三十二条 财务公司应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管理人员提供流动性风险报告。报告应包括如下全部或部分内容:

1.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和治理结构; 2.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策略;

3.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主要程序和方法; 4.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限额及执行情况; 5.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情况;

6.可动用的流动性资产及资产变现可能性分析; 7.在各类市场中的融资能力;

8.可能引起资产负债波动因素的变化趋势; 9.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情况。

第一百三十三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持有足够水平的货币资金,保持合理的流动资产组合,控制各类资金来源的合理比例,适度分散资产种类及其到期日。

第一百三十四条 财务公司应根据资产负债的不同流动性,设置现金、优质流动性资产等多级流动性储备,抵御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实现弹性、多层次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匹配。

第一百三十五条 财务公司可通过压力测试分析自身承受压力事件的能力,考虑并预防未来可能的流动性危机,提高在流动性压力情况下履行支付义务的能力。财务公司实施压力测试的频度应与其规模、风险水平及在市场上的影响相适应。

第一百三十六条 财务公司应按照正常市场条件和压力条件分别制定流动性应急计划,涵盖自身流动性发生临时性和长期性危机的情况,预设触发条件及实施程序,说明在设定情形下如何优化融资渠道,或出售资产以减少融资需求。

第一百三十七条 财务公司应逐步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准确、及时、持续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第三部分 附则

第一百三十八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一百三十九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试行

附件1 《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托行业自律管理,全面评价信托公司经营管理情况,引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提高信托业整体实力,有效配合监管,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章程》,汇集行业智慧与共识,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指的信托公司行业评级,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信托公司法人机构。

第三条 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是中国信托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组织的,对信托公司从行业角度作出的综合评价。信托公司行业评级工作接受银监会指导。

第四条 协会根据工作需要,在确保行业评级办法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结合行业发展情况,适时对本指引进行调整。

第二章 评级原则

第五条 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按照定量、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开展,评价信托公司综合经营管理能力、发展质量、风险管理能力、市场影响力以及业务规模与风险管理能力的匹配性。

第六条 通过开展信托公司行业评级工作,鼓励信托公司强化资本实力,防范化解风险,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切实履行社会 责任,加快创新转型。

第三章 评级内容

第七条 评级内容包括信托公司资本实力(Capital Strength)、风险管理能力(Risk Management)、增值能力(Incremental Value)、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四个方面,简称“短剑”(CRIS)体系。

第八条 资本实力主要评价信托公司净资本充足程度及其与业务风险的匹配程度,旨在引导信托公司优化资本结构,合理控制业务发展,确保固有资本充足并保持必要的流动性。

第九条 风险管理能力主要评价信托公司信托业务的风险处置情况,以及固有信用风险资产不良情况,旨在引导信托公司强化“卖者尽责”的经营理念,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

第十条 增值能力主要评价信托公司作为专业受托机构对资产的管理能力,旨在引导信托公司通过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提供专业化服务,优化收入和成本结构、重视信托主业发展、提升客户满意度,不断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

第十一条 社会责任主要评价信托公司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对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共利益实现、自然环境保护和资源科学利用,以及对利益相关方所应承担的责任,旨在引导信托公司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第十二条 信托公司行业评级结果根据各项评价内容的量化指标得分情况综合确定,评级结果划分为A、B、C三级。

第四章 组织与实施

第十三条 协会秘书处负责行业评级的组织与协调工作。第十四条 信托公司行业评级的周期原则上为一年。评价期为上一1月1日至12月31日,涉及的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以上一经审计的报表和协会公布的数据为准。

第十五条 信托公司行业评级工作包括信托公司自评、协会秘书处初评、审议及复议、评级结果发布等环节。

第十六条 信托公司应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上一的自评工作,并将自评结果及工作底稿报告协会秘书处。信托公司自评是信托公司根据评级办法自我评价的过程,自评结果对评级结果不产生影响。

第十七条 协会秘书处应在4月上旬前完成对信托公司的初评工作。

第十八条 协会秘书处根据初评结果,审议确定信托公司的评级类别并向信托公司反馈结果。若信托公司对评级结果存在异议,应当在收到评级结果的1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协会秘书处应当认真复议,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复议结果及理由反馈信托公司。

评级工作原则上应于每年4月底前完成。评级工作完成后

个工作日内,协会将行业评级结果发送至银监会及各银监局,供监管评级参考。

第十九条 协会秘书处负责信托公司行业评级结果对外公布的具体事宜。

第二十条 评级工作结束后,协会秘书处应当做好评级信息、评级工作底稿、评级结果、评级审核会议纪要、评级结果反馈、会谈纪要等文件和资料的存档工作。

第二十一条 信托公司应当确保其提供的数据及其他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如存在隐瞒重大事项或者报送、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协会根据自律规则,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参与信托公司行业评级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勤勉尽责,如有违反,根据监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指引由协会负责制定、发布和实施。第二十四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四篇:申请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操作规程

申请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操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以下简称财务公司)的申请设立工作,确保财务公司市场准入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指财务公司是以加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三条 本规程用于规范申请设立财务公司筹建和开业阶段的市场准入行为。外资投资性公司设立财务公司(外资股本占25%以上)的市场准入参照本规程执行。

第四条 凡在中国境内设立财务公司,应当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审查批准。

第二章 设立条件

第五条 申请设立财务公司的企业集团(母公司),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拥有核心主业。

(二)申请前1年年末,注册资本金不低于8亿元人民币。

(三)申请前1年年末,按规定并表核算的成员单位资产总额不低于5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率不低于30%。

(四)财务状况良好,申请前连续2年年末按规定并表核算的成员单位营业收入总额均不低于40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总额均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五)现金流量稳定并具有较大规模。

(六)成立2年以上并且具有一定的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经验。

(七)具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无不当关联交易。

(八)资信良好,申请前连续2年内无不良诚信记录,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九)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十)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六条 财务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应当主要从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中募集,并可以吸收成员单位以外的具有丰富行业管理经验的战略投资者的股份。

除国家限制外部投资者进入并经银监会事先同意的特殊行业的企业集团外,新设财务公司应有丰富行业管理经验的战略投资者作为股东,或经营团队中至少引进1名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和1名风险管理专业人员。

第七条 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投资入股财务公司,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

(二)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或有效的组织管理方式。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和纳税记录。

(四)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连续盈利。

(五)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总额的30%以上(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六)经营管理良好,按期足额归还银行贷款,最近2年内未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七)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八)该项投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九)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八条 企业集团成员单位以外的战略投资者投资入股财务公司,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承诺自财务公司成立之日起原则上在3年内不转让所持财务公司股份,并在财务公司章程中载明。

(二)具有3年以上从事财务公司或类似机构经营管理的良好经验。

(三)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九条 战略投资者为金融机构法人的,其投资入股财务公司除应符合第八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具有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

(三)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连续盈利。

(四)资信良好,最近2年内未受到监管机构的重大处罚。

(五)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六)满足有关监管要求和指标,且该项投资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监管规定。

(七)战略投资者为境外金融机构法人的,其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亿美元。

(八)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十条 战略投资者为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的,其投资入股财务公司应符合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条件。

第十一条 拟设立的财务公司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确属集中管理企业集团资金的需要,经合理预测能够达到一定的业务规模。

(二)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办法》规定的章程。

(三)有符合《办法》规定的最低限额注册资本金。

(四)有符合银监会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规定比例的专业从业人员,在风险管理、资金集约管理等关键岗位上有合格的专门人才。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对财务公司经营管理具有决策权或对风险控制起重要作用的人员,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

风险管理、资金集约管理等关键岗位人员是指按照财务公司具体业务部门设置、业务制度和流程,在财务公司主要业务活动中承担风险管理和资金集约管理职责的工作人员。

财务公司从业人员中从事金融或财务工作3年以上的人员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其中从事金融或者财务工作5年以上人员应当不低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五)制定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制度,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

(六)具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其他设施。

(七)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三章 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第十二条 财务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及虽然与上述职位名称不同但所承担职责相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均须经银监会核准。

第十三条 财务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品行和声誉,熟悉并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有良好的守法合规记录。

(三)具有履职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从业经验,确保履职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在行为及决策上显示出良好的判断和管理能力,没有不良的从业记录。

(四)具有履职所需的独立性。

(五)没有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明确不得担任金融机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

(六)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十四条 财务公司董事除符合第十三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5年以上与经济、金融、法律、财务或其他有利于履行董事职责的工作经历。

(二)能够运用财务公司的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判断财务公司经营、管理和风险状况。

(三)了解财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章程、董事会职责以及董事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五条 财务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除符合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金融机构从业6年以上,或在本集团从事财务或资金管理工作8年以上,或从事本集团核心主业及相关管理工作10年以上。

第十六条 财务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除符合第十三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金融机构从业6年以上,或从事财务或资金管理工作10年以上(其中从事金融工作3年以上)。

财务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同时任董事的,还应符合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第十七条 从境外引进的高级管理人员除符合第十三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中国的经济、金融政策以及有关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熟悉国内外金融市场运作规律和特点。

(二)具有与担任职务相适应的工作经验和组织管理经验。

具有国际知名跨国金融机构资金管理或国际知名大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从业经验5年以上,并有3年以上担任业务部门经理或相当于业务部门经理以上职位的经验。

或者具有国际知名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从业经验5年以上,熟悉资金计划和资本市场投融资业务,并有3年以上担任业务部门经理或相当于业务部门经理以上职位的经验。

从境外引进的高级管理人员同时任董事的,还应符合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

第四章 设立申请

第十八条 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分为申请筹建和申请开业两个阶段,并由集团母公司作为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

第十九条 申请人应将筹建和开业申请材料报送至财务公司拟设地银监局。

第二十条 筹建申请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筹建申请表(见附表一)。

(二)筹建申请书,内容应当包括拟设财务公司名称(可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预核准)、拟设地、注册资本金、股东及其股权结构、业务范围等。

(三)设立财务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集团母公司的资质证明材料。

(五)成员单位名册及有权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资料。

成员单位包括集团母公司及其控股51%以上的子公司(以下简称子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单独或者共同持股20%以上的公司,或者持股不足20%但处于最大股东地位的公司,母公司、子公司下属的事业单位法人或者社会团体法人。

(六)申请人和其他出资人的股东资格材料。

(七)出资人的出资保证或出资协议。

(八)母公司董事会做出的、在财务公司出现支付困难时增加相应资本金的书面承诺。

(九)引进高级管理人员或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母公司董事会须提供引进高级管理人员或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相关证明材料。

(十)母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确认母公司及其成员单位提供的资料真实性的证明文件。

(十一)律师事务所出具的申请人在申请筹建程序、材料等方面合法合规性和完整性的法律意见书。

(十二)银监会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资料。

第二十一条 设立财务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企业集团基本情况,包括历史沿革、成员单位状况、组织架构和人员情况、基本财务状况和主要财务指标等。

(二)企业集团所属产业及相关国家产业政策说明。

(三)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状况、行业地位、发展规划及核心主业在集团资产中所占比重等。

(四)现金流量分析,即对企业集团过去2年的现金流量规模、特点、规律等进行分析,对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合理预测。

910111213

(一)在补正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个月内,申请人未能提交补正申请材料。

(二)申请人提交的补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形式要求。

(三)法律、行政法规及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应当做出不予受理申请决定的情形。

第三十二条 银监局受理筹建和开业申请后,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并在20个工作日内将同意或不同意的审核意见及申请人的全套申请材料上报银监会审查并批准。

第三十三条 银监会应在收到银监局上报的筹建申请材料和审查意见之日起4个月内做出是否批准筹建的决定,同时抄送银监局。

银监会不批准筹建的,向申请人下发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银监会批准筹建的,向申请人下发批准筹建的书面批复。

第三十四条 申请人应当自收到批准筹建的批复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如遇特殊情况,申请人应当在筹建期限届满1个月前向银监会提交筹建延期申请,经银监会批准,可延期一次,但筹建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三十五条 银监局在上报对开业申请的审核意见前,应对适用于核准制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考试,并邀请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处室以外人员参与监考和考卷评价;同时应召开开业申请答辩会并组织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谈话。

(一)参加答辩会人员为本规程规定的适用于核准制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

(二)开业申请答辩会由财务公司(筹)董事长、总经理作为主答辩人。

(三)银监局根据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有所侧重地分别对其进行谈话。

(四)答辩会及谈话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公司董事会和高管人员的风险管理及审慎经营意识、公司业务发展前景分析等。

(五)银监局应将考试试卷、考试结果、答辩和谈话记录及考察评价意见随各公司开业申请材料一同上报银监会(答辩会记录和谈话记录见附表五、六)。

第三十六条 银监会自收到银监局上报的开业申请材料和审查意见之日起2个月内做出是否批准开业的决定,同时抄送银监局。

银监会不批准开业的,向申请人下发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银监会批准开业的,向申请人下发批准开业的书面批复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文件。

第三十七条 申请人收到开业批复后,持下列材料到银监会或银监局领取金融许可证:

(一)开业批复。

(二)验收合格意见书。

(三)金融机构介绍信。

(四)领取许可证人员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

(五)银监会要求的其他资料。

第三十八条 银监会或银监局自收到上述有效文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颁发金融许可证。

第三十九条 财务公司领取金融许可证后,应当按照《金融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银监会或银监局指定的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上进行公告。公告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机构名称、营业地址、金融机构编码、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617-

第五篇: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合规管理办法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合规管理办法

1.总则................22.董事会的合规职责...............2

3.监事会的合规职责..............2

4.高级管理层的合规职责.............35.公司的其他负责人................3

6.各有关部门的责任................3

7.人事部门的职责....................48.稽核部门的职责....................4

9.公司董事长的职责................4

10.责任追究................4

11.附则................51.总则

1.1为健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建立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运行机制,确保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国金融机构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巴塞尔金融机构监管委员会《合规与金融机构内部合规部门》高级文件、《上海金融机构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1.2合规是指使一家金融机构的活动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金融机构自身业务活动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以下统称“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是金融机构内部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

1.3合规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未能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是产生金融机构其他风险的一个重要诱因,特别是导致金融机构操作风险产生的主要和直接的诱因之一。

1.4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指金融机构有效识别合规风险,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采取各项纠正措施和适当的惩戒措施,持续修订相关制度及详尽描述具体做法的岗位手册,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是金融机构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是构建有效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是金融机构安全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础。(所称金融机构高层是指金融机构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1.5合规文化 公司倡导和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并将其作为公司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合规从公司高层做起,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合规风险管理,高层的言行与公司的宗旨和价值观念相一致。倡导推行诚信和正直的道德行为准则和公司价值观念,努力培育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推行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促进公司内部合规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2.董事会的合规职责

2.1核准公司的合规政策。

2.2确保公司战略、产品拓展以及潜在冲突和新的风险暴露都有独立的评审。

2.3确保公司制定适当的政策以有效管理合规风险。

2.4监督合规政策的实施,确保被认定的合规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整改。

2.5保证公司合规部门负责人能独立与董事会或其下设委员会进行沟通。

2.6定期获取和恰当处理公司合规方案和合规问题的报告。

2.7每年至少一次评估公司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程度。

3.监事会的合规职责

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具体职责包括:

3.1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合规职责的履行情况。

3.2监督金融机构合规政策的实施,确保被认定的合规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整改。

3.3每年至少一次评估金融机构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程度。

4.高级管理层的合规职责

高级管理层应在合规部门的协助下,负责公司合规风险的有效管理,履行以下合规职责:

4.1负责及时传达贯彻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和适时修订公司的合规政策,报经董事会核准后,并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组织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和办法。

4.2严格自律,带头遵守和执行国家金融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要以身作则管好自己,还要管好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不搞违法违纪违规经营。

4.3组织本公司员工学习国家金融政策、法规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大力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坚持经常对员工进行遵纪守法和依法合规经营教育,增强员工的法制观念和自觉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4.4建立健全对部门负责人的监督和管理制度,领导实施对直接管理的部门负责人依法合规经营情况的考核工作。

4.5根据公司《内部控制原则》建立和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实施细则,并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确保公司内部控制达到确定的目标。

4.6按照公司《授权管理办法》规定,规范管理并依法实施各项授权、转授权和再转授权,严禁超越权限从事经营管理活动。

4.7定期研究分析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和办法,及时予以纠正和解决。

4.8对公司发生的严重违法违纪违规问题,要组织力量彻底查清,并及时向集团和银监局如实报告。对所涉及的责任人员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对涉嫌犯罪的人员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5.公司的其他负责人

公司的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的业务、部门的依法合规经营负直接领导责任。具体职责为:

5.1协助公司高管在分管的业务和部门中贯彻落实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下发的规章制度,督促、指导分管部门制定落实的措施和办法。

5.2严格自律,带头遵守和执行国家金融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不搞违法违纪违规经营。

5.3督促、组织分管部门员工学习国家金融政策、法规、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有关法律知识,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和人员特点情况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遵纪守法和依法合规经营教育。

5.4加强对分管业务和部门工作的监督管理,督促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及岗位职责、权限的落实执行。考核分管部门负责人依法合规经营情况。

5.5对分管业务、部门存在的违法违纪违规经营隐患和苗头要高度重视,采取果断措施消除和纠正,并及时向公司高管报告。

5.6组织领导对分管业务、部门暴露的严重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的清查工作及对有关责任人员的处理工作。

6.各有关部门的责任

6.1各有关部门指公司的业务经营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以及人事、稽核等部门。各部门的负责人对本部门履行依法合规经营职责负全责。

6.2业务经营部门在日常经营中要严格执行各项金融法规和业务规章制度,在上级授权范围内经营业务。不得以任何借口、理由和方式进行违法违纪违规经营;对上级领导人有关违法违纪违规经营指示应予以抵制,无法抵制的应越级报告。

6.3业务管理部门在管理工作中要贯彻落实国家的金融政策、法规和公司制定的业务规章制度,对公司的业务依法合规经营负专业管理责任。具体职责为:

6.3.1及时贯彻上级下发的涉及本部门专业的各项法规、制度和管理办法,结合本机构及专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管理制度和办法,指导、检查、督促贯彻执行,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修订、完善制度,改进管理。

6.3.2督促本部门落实专业内部控制制度,相互制约,责任到岗到人。

6.3.3严格执行授权、转授权、再转授权规定,在权限范围内开展和管理业务,严禁超越权限进行授权、转授权、再转授权。

6.3.4对违反本专业制度规定的行为要及时制止、纠正,对严重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及其责任人员应严肃查处,依据有关规定提出处理建议。

7.人事部门的职责

7.1严格按照干部考察、考核、选拔、任免的制度和工作程序选人用人,把好用人关。凡因违法违规经营受过处分的人,在其未彻底认识、改正自己的错误之前,一律不得提拔任用。

7.2对稽核及业务管理部门反映的各级机构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人事部门要予以充分重视,作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7.3落实对违法违纪违规经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免职、解聘、扣发工资津贴等涉及人事管理的处理。

8.稽核部门的职责

8.1对公司业务经营管理部门依法合规经营和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再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如实向合适的管理层报告或通报。

8.2组织实施公司《领导干部离任稽核办法》中确定的稽核对象的离任稽核。稽核中发现被稽核对象有严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要在稽核报告中明确其应承担的责任,并提出处理建议。

8.3对稽核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要立即予以制止和纠正,查清事实、确定责任,依据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理建议。

8.4在监督检查中发现违规经营的问题,对违规经营构成违纪的责任人员,依据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8.5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9.公司董事长的职责

公司董事长负责公司依法合规经营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负责领导、组织对公司高管依法合规经营情况考核的工作。落实责任制的情况列入总结或工作报告。

10.责任追究

10.1公司高管和各部门负责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依法合规经营责任的,予以责任追究和处理。

10.2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高管、部门负责人根据事实情节、后果的轻重程度,给予通报批评或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级)、撤职、留用察

看、开除等不同的行政处分;对其他有关责任人员(包括上级领导人)给予较轻档次的处分。

10.2.1 对直接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不制止、不查处,对 上级交办的依法合规经营责任内的事项拒不办理,未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者给予警告、记过处分;造成了严重后果和影响的,给予记大过至撤职处分。10.2.2 对直接管辖范围内的严重违法违纪违规问题隐瞒不报或报而不实、压制不查的,给予撤职处分。

10.2.3 由于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规定的依法合规经营责任,致使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严重违法、违纪、违规问题,形成行内资产和资金风险、损失,或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损失金额大小和情节轻重,给予记过至撤职处分。

10.2.4 授意、指使、强令下属人员违法、违纪、违规经营,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未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给予记大过、降职(级)处分;造成了严重后果和影响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

10.2.5 授意、指使、纵容下属人员阻挠、干扰、对抗监督检查、问题核查,或者对检查人员、检举反映问题人和证明人打击报复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10.2.6 对于稽核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不按照稽核建议立即停止,并认真、切实纠正的,给予撤职至开除处分。

10.2.7 对有上述情形两种以上者,按其中较重的一种处分类别进行处理;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建议党组织依据党内有关规定同时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能主动报告并揭发检举违法违纪违规问题,使银行资产减少损失的责任人员,在处理时可适当从宽。

10.2.8 对落实执行依法合规经营责任制不得力,存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和改善的机构,要追究该机构第一负责人的责任,给予通报批评或者给予警告至撤职处分。

10.2.9 人事、稽核部门未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依法合规经营责任制规定的相关责任,产生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区别情况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不同处理:

10.2.9.1人事部门考察、考核、选拔干部时,无视多数群众的意见和稽核、监察部门反映的有关问题,提拔任用了存在严重违法违纪违规经营问题的人,不论其在新的岗位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违规经营问题,都应追究人事部门和上级领导用人失察的责任。

10.2.9.2 稽核部门对本机构存在的突出的违法违纪违规经营问题或上级行交办的任务不组织检查,对稽核范围内的事项因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重大疏漏,对稽核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不如实反映和提出稽核建议的,要追究有关检查人员、部门负责人和上级领导人的责任。

10.2.9.3 稽核部门对群众信访举报反映的违法违纪违规经营问题线索不进行深入核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涉嫌违法犯罪人员不立即采取措施的,要追究有关检查人员、部门负责人和上级领导人的责任。

11.附则

11.1 本办法由XX集团财务公司负责解释。

11.2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指引概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办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行业评级指引概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