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的基本措施和程序(教案)

时间:2019-05-14 22:5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的基本措施和程序(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的基本措施和程序(教案)》。

第一篇: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的基本措施和程序(教案)

各类灾害事故处置基本措施及程序

(教案)

一.消防部队参加火灾扑救及应急救援工作的法律依据 新修订的《消防法》赋予消防部队的法律职责:公安消防部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实施专业技能训练,配备并维护保养装备器材,提高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的能力。

二.消防部队处置灾害事故类型划分

《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条令》规定了除火灾扑救以外,公安消防部队还主要承担的八大类应急救援工作:

(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

(三)地震及其次生灾害;

(四)建筑坍塌事故;

(五)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六)空难事故;

(七)爆炸及恐怖事件;

(八)群众遇险事件。

三.火灾扑救及应急救援的基本程序 公安消防部队执行灭火与应急救援任务,应当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按照“第一时间调集足够警力和有效装备,第一时间到场展开,第一时间实施救人,第一时间进行排烟降毒,第一时间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的要求,组织实施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

(一)火灾扑救基本程序

公安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中,应当按照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作战原则,果断灵活地运用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排烟、破拆、封堵、监护、撤离等战术方法,科学有序地开展火灾扑救行动。

火灾扑救主要有以下9个基本程序: 1.接警出动

(1)接警人员必须迅速准确受理报警,问清发生火灾或者其他灾害事故的种类、危险程度、有无人员被困或者伤亡、发生灾害事故的单位名称、详细地址、报警人姓名等情况,同时启动录音记时设备。

(2)公安消防中队执勤人员听到出动信号,必须按照规定着装登车,首车驶离车库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一分钟。中队值班首长应当检查登车情况,并随首车出动。

(3)公安消防中队出动后,应当迅速、准确、安全地赶赴灾害事故现场。途中应当注意观察并了解灾害事故现场的情况。

2.火情侦察 指挥员到达火场后,应当立即组织火情侦察,并将侦察工作贯穿于火灾扑救的全过程。通常情况下,火情侦察可以采取外部观察、询问知情人、利用消防控制中心侦察监控、深入内部侦察、仪器探测等方法进行。火情侦察应当查明下列情况:

(1)有无人员受到火势威胁,人员数量、所在位置和救援方法及防护措施;

(2)燃烧的物质、范围、火势蔓延的途径和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3)消防控制中心和内部消防设施启动及运行情况,现场有无带电设备,是否需要切断电源;

(4)起火建(构)筑物的结构特点、毗连状况,抢救疏散人员的通道,内攻救人灭火的路线,有无坍塌危险;

(5)有无爆炸、毒害、腐蚀、忌水、放射等危险物品以及可能造成污染等次生灾害;

(6)有无需要保护的重点部位、重要物资及其受到火势威胁的情况。

3.战斗展开和力量部署

参战公安消防部队根据火场情况,可以采取下列战斗展开形式:

(1)准备展开:从建筑外部看不到燃烧部位和火焰时,指挥员应当在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命令参战人员占领水源,将主要战斗装备摆放在消防车前,做好战斗展开的准备;(2)预先展开:从建筑外部能够看到火焰和烟雾时,指挥员在组织火情侦察的同时,命令参战人员携带战斗装备接近起火部位,铺设水带干线供水,做好进攻准备;

(3)全面展开:基本掌握火场的情况后,指挥员应当确定作战意图,果断命令参战人员立即实施火灾扑救。

根据火场情况,主要灭火力量应当部署在下列重点部位:(1)有人员受到火势威胁的地点及抢救、疏散的路线;(2)可能引起爆炸、毒害物质泄漏的部位;(3)重要物资受到火势威胁的部位;

(4)火势蔓延方向以及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部位;(5)参战力量实施内攻救人灭火的部位;(6)毗邻建筑受到火势威胁的部位。4.抢救人员

当火场遇有人员受到火势威胁时,应当迅速抢救疏散,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并按照下列要求抢救人员:

(1)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外墙门窗、阳台、避难层(间)等途径和举高消防车、消防梯,以及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救生装备进行施救;

(2)采取排烟、防毒、射水等措施,减少烟雾、毒气、火势对被困人员的威胁;

(3)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防止跳楼或者因拥挤踩踏造成人员伤亡;(4)进入燃烧区抢救被困人员时,应当仔细搜索各个部位,做好记录,防止遗漏;

(5)对被救者采取防毒保护措施,对在救助过程中和已抢救疏散出的危重伤员应当由具备急救资质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对遇难人员也应当及时搜寻、妥善保护。

5.火场排烟

根据救人、灭火的实际需要,应当按照下列基本要求,迅速采取正确的排烟措施,防止烟气对人员构成威胁和火势扩大:

(1)排烟前,应当查明火源的位置、火势蔓延的方向、烟雾扩散的范围,视情在烟雾流经的部位设置防御力量;

(2)应当尽量利用建筑物内部的防、排烟系统和移动排烟设备进行防烟、排烟;

(3)利用建筑物的外墙门窗、阳台等途径进行自然排烟时,应当注意风向,防止造成火势扩大蔓延;

(4)利用破拆、喷雾水流、移动排烟设备等方法进行人工排烟时,应当注意安全。

6.火场破拆

根据灭火战斗行动的实际需要,应当按照下列基本要求,依法合理实施破拆:

(1)为查明火源和燃烧的范围,以及抢救人员和疏散重要物资需要开辟通道时,可以对毗邻火灾现场的建(构)筑物、设施进行破拆;(2)当火势迅速蔓延难以控制时,可以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根据火势蔓延的速度,选择适当位置拆除毗邻火灾现场的可燃建(构)筑物,开辟隔离带,阻断火势蔓延;

(3)当发生火灾的建筑物或者局部出现倒塌的危险,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妨碍灭火战斗行动时,可以进行破拆;

(4)当发生火灾的建筑物内部聚集大量的高温浓烟时,为改变火势发展蔓延方向,定向排除高温浓烟,便于救人、灭火,应当选择不会引起火势扩大的部位进行破拆;

(5)在破拆建(构)筑物时,应当注意承重构件,防止因误拆造成建(构)筑物倒塌;在有管道设备的建(构)筑物内部破拆时,应当注意保护管道,防止因管道损坏造成易燃可燃液体、气体以及毒害物质泄漏;

(6)在破拆建(构)筑物和设施过程中,应当划出安全警戒区,设置安全警戒哨,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7.火场供水

火场供水应当按照下列基本要求,正确使用水源,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力争快速不间断:

(1)就近占据水源,集中主要的供水装备保证火场主攻阵地特别是内攻救人灭火力量的供水;

(2)使用市政消火栓供水时,应当根据给水管网的形状、直径和压力确定消火栓的使用数量;当火场供水压力不足时,应当通知供水部门增大水压;(3)根据消防车泵的技术性能和水源与火场的距离,合理选择直接供水、接力供水或者运水供水的方式,并尽量使用大口径水带铺设供水干线;

(4)在市政消火栓不能满足火场供水时,应当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和蓄水池、水井等水源设施供水;

(5)当多层、高层建筑物或者地下工程、生产装置发生火灾时,应当尽量使用固定消防给水系统供水,同时利用移动装备供水。

8.火场安全防护

火灾扑救中,应当按照下列基本要求,做好参战人员的安全防护,严防人员伤亡:

(1)进入火场的所有人员,应当根据危害程度和防护等级,佩戴防护装具,并经安全员检查、登记;进入火场后应当合理选择进攻的路线、阵地,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在可能发生爆炸、毒害物质泄漏、建筑物倒塌和可燃液体沸溢、喷溅,以及浓烟、缺氧等危险的情况下进行救人灭火时,应当组成精干作业组,设置安全观察哨,尽量减少现场作业人员,布置水枪掩护,留有备用力量,严禁擅自行动;

(3)在需要采取关阀断料、开阀导流、降温降压、点火放空、紧急停车等措施时,应当掩护配合起火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严禁盲目行动;

(4)对火场内带电线路和设备应当视情采取切断电源或者预防触电的措施;

(5)当火场出现爆炸、轰燃、倒塌、沸溢、喷溅等险情征兆,而又无法及时控制或者消除,直接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现场指挥员应当果断迅速组织参战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立即清点人数,视机再组织实施灭火救援行动。

9.火场清理及撤离

火灾扑灭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1)全面、细致地检查火场,彻底消灭余火;对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储存设备的温度及其周围可燃气体、易燃可燃液体蒸汽的浓度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防止复燃;同时,应当责成起火单位或者相关单位人员看护火场,必要时留下必需的灭火力量进行监护;

(2)撤离火场时,应当清点人数,整理装备,恢复水源设施,向事故单位或有关部门进行交接;

(3)归队后,应当迅速补充油料、器材和灭火剂,调整执勤力量,恢复战备状态,并报告作战指挥中心。

(二)应急救援基本程序

公安消防部队必须遵循“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快速反应,快速调派力量,正确判断灾情,科学决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营救遇险人员,控制灾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应急救援主要有以下8个基本程序:

1.接警出动 迅速准确受理报警,根据警情,集中调集所需人员、装备,并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动相关联动力量,安全、迅速地赶赴现场。

2.侦察检测

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当通过侦察、检测等方法查明下列情况:(1)灾害事故的种类、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2)遇险和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危险程度以及救援途径、方法;

(3)危险区域和防护等级,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4)贵重物资设备的位置、数量、危险状况以及抢救疏散和保护的方法;

(5)灾害事故现场及其周边的道路、水源、建(构)筑物结构以及电力、通信、气象等情况。

3.设置警戒

应急救援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采取现场警戒:

(1)根据灾害事故类型,依据侦察检测结果,科学、合理地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

(2)清除警戒区域内无关人员,禁止现场群众和无可靠安全防护措施的施救人员、装备进入警戒区内;

(3)必要时采取禁火、停电等安全措施;

(4)需要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4.安全防护

应急救援过程中,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做好现场安全防护:(1)进入灾害事故现场的所有救援人员,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危险等级采取防护措施,严格操作规程;

(2)在可能发生爆炸、易燃易爆和毒害物质泄漏、建筑物倒塌等危险情况下救援时,必须进行检测和监测,应当尽量减少一线作业人员,并设立安全员,加强安全防护,留有机动力量;

(3)需要采取工艺措施处置时,应当掩护配合事故单位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严禁盲目行动;

(4)当现场出现爆炸、倒塌,易燃可燃气体、液体,毒害物质大量扩散等险情征兆,而又不能及时控制或者消除,直接威胁参战人员的生命安全时,指挥部或者现场指挥员应当果断下达撤离命令,发出撤离信号,组织参战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立即清点人数,待具备基本安全条件时,再组织实施抢险救援;

(5)实施水上救援时,救援人员应当佩戴专业救生装具,必要时系安全绳,以小组为单位,不得单独行动;实施潜水救援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并采取安全措施。

5.抢救人员

现场救人行动应当根据现场情况,按照下列基本要求进行:(1)根据现场不同情况,视情采取破拆、起重、支撑、牵引、起吊等方法施救;(2)在人员被倒塌的建筑构件、材料埋压或者被困于容易窒息、受伤的现场,应当首先稳定被困人员情绪,并视情迅速采取送风供氧、急救、提供饮水和食物等措施,然后设法采取有效的营救措施;

(3)当不能确认遇险人员无生还可能时,严禁盲目使用大型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和可能危及被困人员生命安全的救援方法;

(4)在毒害物质泄漏现场,应当使用防毒、救生等工具抢救中毒人员,并及时疏散染毒区域内的人员;

(5)在高空和水上救生时,应当充分利用可靠的设施、工具和专业救援装备,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6)对现场受伤人员应当由具备急救资质的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立即通知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6.排除险情

当救援现场有易燃易爆或毒害物质泄漏、扩散,可能导致爆炸、建筑倒塌和人员中毒、触电等危险情况时,要根据专家组意见和现场救援力量及技术条件,及时采取冷却防爆、稀释中和、加固破拆、断阀疏导等措施,尽快排除险情。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结束时,应当对受到污染的人员、装备及场地进行洗消,并妥善处理洗消后的污水。

7.清场撤离

灾害事故(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全面、细致地检查清理现场,并视情留有必要力量实施监护和配合后续处置,并向事故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移交现场。撤离现场时,应当清点人数,整理装备。归队后,迅速补充油料、器材和灭火剂,迅速恢复战备状态,并向上级报告。

8.信息发布

灾害事故(事件)处置结束后,要按照上级指示,确定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时间和发言人,严禁未经批准擅自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四、常见灾害事故处置规程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

1、理化性质

石油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稀、丁烷、丁烯等,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石油气通过加压或降温以液态形式进行储存和运输,即为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体积扩大250-350倍左右;气态相对密度(空气=1)为1.5-2(比空气重),液态相对密度(水=1)为0.5(比水轻);在空气中扩散较慢,易向低洼地区流动和积聚,爆炸极限为5%-33%。

液化石油气一般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属于低毒类。常见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严重时出现麻醉状态和意识丧失。液化石油气一般加有特殊臭味的醛类或硫化物,便于察觉该气体的存在。

2、事故特点

(1)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液化石油气一般以喷射状泄漏,由液相变为气相,体积迅速扩大,形成大面积危险区。

(2)易发生爆炸燃烧。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极低,泄漏后极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或燃烧。

(3)燃烧猛烈,爆炸速度快。液化石油气燃烧火焰温度可达18000C以上,爆炸速度可达2000-3000m/s。

(4)处置难度大,要求高。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的容器、部位、口径、压力等因素各不相同,灾情复杂、危险性大,处置专业技术要求高。

3、处置程序与措施(1)侦察检测

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气体浓度和扩散方向。查明遇险人员数量、位置和营救路线。查明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泄漏速度,以及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液相管、气相管、罐体等情况。查明储罐区储罐数量和总储存量、泄漏罐储存量和邻近罐储存量,以及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走向。了解事故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查明拟定警戒区内的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形地物、电源、火源及交通道路情况。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分析评估泄漏扩散的范围和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其后果。

(2)疏散警戒

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内的无关人员。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重危区、轻危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特别是重危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根据动态检测结果,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3)禁绝火源

切断事故区域内的强弱电源,熄灭火源,停止高热设备,落实防静电措施。进入警戒区人员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和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严禁穿戴化纤类服装和带金属物件的鞋,严禁携带、使用非防爆工具。禁止机动车辆(包括无防爆装置的救援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随意进入警戒区。

(4)安全防护

进入重危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二级以上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现场作业人员的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5)生命救助

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重危区和轻危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6)技术支持

组织事故单位和石油化工、气象、环保、卫生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订抢险救援方案,并参加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7)现场供水

制订供水方案,选定水源,选用可靠高效的供水车辆和装备,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和方法,保证消防用水量。

(8)稀释防爆

启用事故单位喷淋泵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使用喷雾水枪、屏封水枪,设置水幕或蒸气幕,驱散积聚、流动的气体,稀释气体浓度,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气体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液化石油气若呈液相沿地面流动,可采用中倍数泡沫覆盖,降低其蒸发速度,缩小气云范围。操作时,要防止因泡沫强力冲击而加快液化石油气的挥发速度。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液化石油气,可打开门窗或地沟盖板,通过自然通风吹散。同时还可采用防爆机械送风进行驱散。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防止因强水流冲击而造成静电积聚、放电引起爆炸。

(9)关阀堵漏

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喷雾水枪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通过液相阀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罐内底部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法兰盘、液相管道裂口泄漏,在寒冷地区和季节可采用冻结止漏,即用麻袋片等织物强行包裹法兰盘泄漏处,浇水使其冻冰,从而制止或减少泄漏。

(10)输转倒罐

烃泵倒罐。在确保现场安全的条件下,利用车载式或移动式烃泵直接倒罐。实施现场倒罐和异地倒罐时,必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操作,消防人员予以保护。

惰性气体置换。使用氮气等惰性气体,通过气相阀加压,将事故罐内的液化石油气置换到其他容器或储罐。

压力差倒罐。利用水平落差产生的自然压力差将事故罐的液化石油气导入其他容器、储罐或槽车,降低危险程度。

实施倒罐作业时,管线、设备必须做到良好接地。(11)主动点燃

实施主动点燃,必须具备可靠的点燃条件。在经专家论证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配合下,严格安全防范措施,谨慎、果断实施。

点燃条件。①在容器顶部受损泄漏,无法堵漏输转时;②槽车在人员密集区泄漏,无法转移或堵漏时;③遇有不点燃会带来严重后果,引火点燃使之形成稳定燃烧,或泄漏量已经减小的情况下,可主动实施点燃措施。如现场气体扩散已达到一定范围,点燃很可能造成爆燃或爆炸,产生巨大冲击波,危及其他储罐、救援力量及周围群众安全,造成难以预料后果的,严禁采取点燃措施。

点燃准备。担任掩护和防护的喷雾水枪要到达指定位置,确认危险区人员全部撤离,泄漏点周边区域经检测不在液化石油气爆炸浓度范围内,使用点火棒、信号弹、烟花爆竹、魔术弹等点火工具,并采取正确的点火方法。

点燃时机。在罐顶开口泄漏,一时无法实施堵漏,且气体泄漏范围和浓度有限,同时又有喷雾水枪稀释掩护以及各种防护措施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实施点燃;罐顶爆裂已经形成稳定燃烧,罐体被冷却保护后罐内压力减小,火焰被风吹灭,或被冷却水流打灭,但仍有气体扩散,如不再次点燃,可能造成危害时,应予果断点燃。

(12)现场清理

用喷雾水、蒸气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4.行动要求

(1)正确选择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消防车要选择上风方向的入口、通道进入现场,停靠在上风方向的适当位置。进入危险区的车辆必须戴防火罩。使用上风方向的水源,从上风、侧上风方向选择进攻路线,并设立水枪阵地。指挥部应设置在安全区。

(2)行动中要严防引发爆炸。进入危险区作业的人员一定要专业、精干,防护措施要到位,并使用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在雷电天气下,慎重采取行动。

(3)设立现场安全员,确定撤离信号,实施全程动态仪器检测。一旦现场气体浓度接近爆炸浓度极限,事态未得到有效控制,险情加剧,危及救援人员安全时,要及时发出撤离信号。一线指挥员在紧急情况下可不经请示,果断下达紧急撤离命令。紧急撤离时不收器材、不开车辆,保证人员迅速、安全撤出危险区。

(4)合理组织供水,保证持续、充足的现场消防供水,对液化石油气容器和泄漏区域保持不间断的冷却稀释。

(5)严禁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滞留,防止爆炸冲击造成伤害。

(6)做好医疗急救保障。配合医疗急救力量做好现场救护准备。一旦出现伤亡事故,立即实施救护。

(7)调集一定数量的消防车在泄漏区域附近集结待命。一旦发生爆炸燃烧事故,立即出动,控制火势,消除险情。

(二)公路交通事故处置

1、事故特点

(1)事故发生频率高,成因多样,连锁性强。(2)社会影响大,人员伤亡重,易造成次生灾害。(3)车辆损毁严重,救援技术性强、难度大。

2、处置程序与措施(1)侦察检测

掌握事故车辆、现场及周边区域,伤亡人员位置、数量及伤势等情况。掌握事故车辆是否有燃烧或引发爆炸燃烧的可能性。遇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查明载有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性质、数量,安全阀、紧急切断阀、液位计、液相管、气相管、罐体等情况。如有泄漏,应通过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气体浓度、扩散方向等情况。查明实施破拆、救生、堵漏、输转等途径。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

(2)警戒疏散

实行交通管制,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和事故标志。疏散围观群众,禁止无关车辆、人员进入现场。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警戒范围应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高速公路发生事故,应立即实行交通管制,并视情关闭入口。

(3)安全防护

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灾害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在警戒区合理设置出入口,安全员对进入警戒区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进行认真检查,做好记录。

(4)处置措施

一般单车倾翻、两车或多车相撞有人员被困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先利用无齿锯、扩张器、牵引器、气动切割器、双向异动切割刀、液压剪切器、液压顶杆等工具,破拆牵引变形的车厢外壳,将遇险人员救出,再视情使用牵引器将车体扶正或使两车分离。对车辆坠入江河等事故,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现场的地理环境,利用冲锋舟、潜水装具等器材装备实施救生;对车辆坠入悬崖的事故,采用山岳救助的方式实施救生。对事故造成车辆燃油泄漏的,在破拆车体时应采用喷雾水枪实施掩护或喷射泡沫覆盖泄漏区域,防止因金属碰撞或使用切割器切割时产生的火花引起油蒸气爆炸燃烧。对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交通事故,应根据危化品性质进行处置,采取稀释降毒、关阀断源、筑堤导流、器具堵漏、输转倒罐、洗消等措施,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扩散,防止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燃烧。

(5)现场清理

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对事故现场进行清洗,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做好登记统计,核实救援人数。清点人数,收集、整理器材装备,移交现场,安全撤离。

3、行动要求

(1)救援人员在处置过程中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现场车辆发生火灾,应及时灭火。

(2)贯彻“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迅速抢救人员生命,并及时移交医疗急救部门进行救治。

(3)处置高架路(桥)交通事故时,为防止途中交通堵塞,同一消防站出动的车辆不能同一方向驶向事故现场,应从不同的入口进入,相向驶向现场。

(4)高速公路发生事故,同向车道易于堵塞。救援车辆可在交警或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反向占用车道,快速抵达事故现场。(5)救援车辆一时无法接近事故现场时,救援人员应先携带轻便的破拆、救生、起重等器材装备,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6)对伴随有危险化学品泄漏、燃烧或爆炸的交通事故,应按照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程序展开抢险救援行动。

(7)处置高速公路事故时,应在事故区域前、后方500米处设置明显的警戒和事故标志;在雨、雪、雾等气象条件下,应在事故区域前、后方1000米处开始连续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后续过往车辆再次发生交通事故。

(三)地面建筑垮塌事故处置

1、垮塌因素

(1)工程质量如承重的梁、柱、楼受损引起建筑垮塌。(2)可燃气体泄漏爆炸引起建筑垮塌。

(3)爆炸性物品因事故或人为因素爆炸引起建筑垮塌。(4)飞机等交通工具因事故或人为因素冲撞造成建筑垮塌。

2、事故特点

(1)突发性强,人员逃生困难。

(2)内部设施设备损坏严重,难以正常运转。

(3)易发生二次倒塌,引发次生灾害,加剧灾害程度。(4)需要的救援力量多,情况复杂,救援难度大、时间长,大型救援装备使用困难。

(5)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大。

3、处置程序与措施(1)侦察检测

掌握垮塌建筑的结构、布局、面积、高度、层数、使用性质、修建时间,发生垮塌的原因、是否有人员被埋压以及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大致位置等情况。查明是否造成煤气(天然气)和自来水管道泄漏、停电等。通过外部观察和仪器检测,判断垮塌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未垮塌部分是否还有再次倒塌的危险。了解现场道路交通、搜救通道及周边区域情况。

(2)救援准备

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实行交通管制。成立消防抢险救援指挥部,针对建筑整体垮塌、局部垮塌,因可燃气体或爆炸物品爆炸垮塌、建筑工程质量引起建筑垮塌等不同原因和损坏程度,以及人员被埋压的不同部位,拟定救援措施,制订抢险救援行动方案。进行分工部署,强调安全纪律,提出行动要求。救援人员落实安全防护,准备抢险救援器材。协助供水、供电、供气部门切断垮塌建筑的水、电、气供给。征求建筑、结构、工程设计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处置意见,协同配合开展救援行动。

(3)处置措施

迅速清除障碍,开辟出一块空阔地和进出通道,建立抢险救援平台和救援车辆进出通道。利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或机器人等器材、设备,采用听、看、敲、喊等方法,确定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及其具体位置,分组作业,运用破拆、起吊、起重、撑顶等装备进行施救。使用破拆、起吊、起重、撑顶等装备进行救援时,为防止二次伤害,可采取救援气垫、方木、角钢等进行支撑保护,并使用刨、翻、抬、抱等方法配合施救。对深埋建筑废墟下的人员,在无法确定其具体位置时,要边小心清理、边搜寻人员。对救出的受伤人员,以医疗急救部门为主实施现场急救,伤情较重的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4)现场清理

会同公安、事故(施工)单位,使用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等再次对现场进行搜索确认。清点人员,检查有无人员受伤,收集、整理器材装备,做好记录。确认现场救援完成后,将现场移交公安机关或受灾单位。

5、行动要求

(1)加强同公安、安监、卫生、供水、供电、供气、交通、民政、城建、规划、通信等部门的合作,协同配合开展救援行动,必要时请调武警和驻地部队进行支援。

(2)视情按照“先易后难,先救人后救物,先伤员后尸体,先重伤后轻伤”的原则进行救援。

(3)现场安全员应在不同方位全程观察建筑结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垮塌征兆要立即发出警示信号,救援人员要迅速、安全撤离现场,防止造成人员伤亡。

(4)救援人员不得进入结构已经明显松动的建筑内部,不得登上已经受力不均的阳台、楼板、屋顶等部位,不得擅自钻入非稳固支撑的建筑废墟下方。对于可能发生爆炸或有毒物质泄漏的场所,应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做好安全防护,同时开展处置工作。

(5)在救援初期,一般不得使用铲车、吊车、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车辆清理现场。在未完全确认埋压人员已无生还可能的情况下,不得使用大型机械车辆清理现场。

(6)采用起重设备救人时,必须认真研究受力情况。尤其是使用机械作业时,每台机械都必须配有安全观察员,发现生命征兆应立即停车,防止因强挖硬拉而造成误伤。

(7)使用切割装备破拆时,必须确认现场无易燃、易爆物品。

第二篇:各类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各类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一、煤气事故

(一)发生安全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班组长、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汇报。汇报时要说明安全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事故情况人员伤亡情况。救援小组组长负责向上级部门汇报事故情况。第一时间进入现场的负责人必须负责保护事故现场,严禁故意伪造现场或破坏现场。

(二)各小组应急处臵程序

1、抢险救灾组:

(1)煤气中毒事故:煤气中毒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要迅速穿戴好空气呼吸器,携带CO检测仪,进入煤气事故区域将中毒人员抢救至煤气泄漏点上风口空气新鲜处,对煤气区设臵警戒,并立即进行现场勘查,查清煤气来源,处理煤气泄漏问题,严密监控事故区域,防止发生火灾、爆炸。

(2)煤气火灾事故:由于煤气设备不严密而轻微泄露引发的火灾,可用湿泥、湿麻袋等堵住着火处灭火,然后按照有关规定修补好泄露处;当火灾较大时,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关闭管道阀门,切断气源灭火。煤气火灾抢险过程中,应设专人看管和操作煤气闸阀及压力表等。

(3)煤气爆炸事故:煤气发生设备出口闸门以外的设备或管道发生爆炸尚未着火时,立即切断煤气来源,同时向设备或煤气管道内输入大量蒸汽、氮气冲淡掺于煤气以防再次发生爆炸;煤气发生爆炸又引发火灾时按煤气火灾事故处理,引起中毒按煤气中毒事故处理;爆炸造成大量煤气泄露,暂时不能消除的,先适当降低煤气压力,并指挥全部人员撤离现场,然后按煤气危险作业区的规定进行现场处理。

(4)烧烫伤事故:将伤员搬离现场,尽快脱去着火衣物或沸液侵泽衣物,如来不及脱衣,就地慢慢滚动或用手旁边材料覆盖着火处急用水浇灭等。

(5)其他事故:救援小组根据事故类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现场抢救。抢险救灾组抢险救灾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携带必要的检测仪器,以防抢险人员受到伤害。

2)医疗救护组

对伤亡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协助将伤亡人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现场急救措施:对CO中毒人员采取输氧、人工呼吸、心脏挤压等方法现场急救:对烧烫伤人员简单估计烧烫伤面积和深度,用敷料或干净的被单、衣物等包裹创面,创面水庖不要弄破;对触电较轻人员使其舒适仰卧,解开衣扣、腰带、领口等,保证空气通畅,做好人工呼吸准备,对伤势较重,呼吸、心跳停止的,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或心脏挤压,在医生到来和送往医院途中不得停止;对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造成的外伤要使伤员保持呼吸通畅,以防窒息,对有大量出血者先要止血,对骨伤者用绷带、夹板固定受伤部位,防止伤情加重。

3)安全警戒组

根据事故态势设臵警戒区,对进出事故现场的主干道实行交通管制,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的车辆和人员,紧急疏散警戒区内与救援无关人员和危险物品。

4)后勤保障组

迅速将抢险设备、物资、资金的供应到位,组织应急救援车辆,将受伤人员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5)调查处理组

按照“三不放过”中“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的原则,立即开展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作出初步判断,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安全科。

6)善后处理组

协助上级部门开展对死难、受伤人员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

二、高空坠落事故

(一)事故应急处臵

1、在接到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报告后,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必须立即奔赴事故现场组织抢救,做好现场保卫工作,保护好现场并负责调查事故。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联系医院救治。

2、认真观查伤员全身情况,防止伤情恶化。发现受伤人员有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转移搬运伤员、处理急救外伤等。

3、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接到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报告后,应立即用快速方法向上级部门报告。

4、救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首先应立即与救护负责人取得联系并交待现场有关情况,然后协助救护人员进行抢救。

5、人身轻伤事件应急预案实施 a、停止伤者的工作; b、实施简易处臵;

c、伤势为创口时,迅速将伤者送医院治疗;

d、伤势较重时,必须及时通知医生赶赴现场进行救治; e、救援组长向安全科进行简要汇报。

三、烧烫伤事故:

烧伤的急救主要包括降温及保护患处。如果烧伤后皮肤尚完整,应尽快使局部降温,如将其臵于水龙头下冲洗,这样会带走局部组织热量并减少进一步损害。

(一)如果患者烧伤处已经起了水疱,应该保护局部或降温。用干净的水冲洗患处时,注意不要刺破或擦破水疱以防止感染,若伤处肿胀,应去掉饰物,连续用冷水冲洗伤处,然后用不带黏性的敷料或潮湿的,最好是消毒垫子轻覆水疱之上,除非水疱很小,否则一定要将患者送往医院。

(二)如果患者的衣服和患处有黏连时,应该用剪刀将患处周围的衣服剪开,尽可能让患处暴露出来,用清洁的纱布轻轻覆盖。

(三)对于火烧伤:如果衣服着火,应注意不能跑动以免煽起火焰。用大毯子、衣服、抹布或类似物覆盖大火。当衣服已经烧着时,应将衣服脱去,但要留下与身体黏着的部分。用潮湿被单或类似物将伤者包裹,送医院检查。如果皮肤已经烧坏,要用干净的垫子覆盖其上以保护伤处,减少感染危险。如果患者烧伤的程度十分严重,有些皮肤已经出现炭化的迹象,不要触动患处,以免因处理过多,造成患处的二次损伤。

(四)对于液体烫伤:烫伤是由烫的液体引起的烧伤,首先要用冷水冲走热的液体,并局部降温10分钟,并用干净、潮湿的敷料覆盖。如果口腔烫伤,由于肿胀可能影响呼吸道,因此急救一定要快,使患者脱离热源,臵于凉爽处,并保持稳定的侧卧位,等待救援。

(五)对于化学品烧伤:当化学品(硫酸、火碱等)烧伤皮肤时,应马上用干毛巾将残留的化学物轻轻除去,然后用大量的冷水冲洗。但对硫酸等能够和水起剧烈的化学反应的化学物,不可直接用水冲洗。对较重伤员,在做初步处理后,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四、物体打击事故

(一)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二)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三)出现颅脑外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偶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四)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五)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1、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3、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臵),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臵)。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纱。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五、触电事故

(一)迅速断开电源:

1、如果开关距离触电地点很近,应迅速地拉开开关,切断电源,并应准备必要的照明,以便进行抢救。

2、如果开关距离触电地点很远,可用绝缘手钳或用有干燥木柄的斧、刀、铁锹等把电线切断。必须注意应切断电源侧(即来电侧)的电线,而且还要注意切断的电线不可触及人体。

3、当导线搭在触电人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竹竿或其它带有绝缘的工具,迅速地将电线挑开,千万不能使用任何金属棒或潮湿的东西去挑电线,以免救护人触电。

4、如果触电人的衣服是干燥的,而且并不是紧缠在身上时,救护人员可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或用干衣服、干围巾帽子等把自己一只 手作严格绝缘包裹,然后用这只手(千万不要用两只手)拉住触电人的衣服。把触电人拉脱带电体,但不要触及触电人的皮肤。

(二)原地抢救:

1、触电急救应就地进行,只有在条件不允许时,才将触电人迅速抬到安全地方,抢救工作要不停顿地进行,即使在送往医院途中也不能停止抢救。

2、在触电急救时不能用埋土、泼水和压木板等错误方法进行抢救。这些办法不但不会收到良好效果,反而会加快触电人死亡。准确触电急救应采用心脏肌压迫法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三)持续抢救:

1、所谓坚持就是抢救触电者时,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2、触电者死亡一般有五个特征:(1)心跳、呼吸停止;(2)瞳孔放大;(3)尸斑;(4)尸僵;(5)血管硬化。

如果五个特征有一个尚未出现,都应当作假死,坚持进行抢救。

六、皮带绞伤事故

(一)当发生皮带(机械)绞伤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将伤者从设备中解救出来,通过判断伤者的伤害程度,采取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同时将事故的情况上报当班及车间领导。

(二)伤情的判断:首先检查伤员的心跳,其次是呼吸和瞳孔,然后区分是危重伤员、重伤员,还是轻伤员。

(1)危重伤员:外伤性窒息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呼吸困难、深度昏迷、严重休克、大出血等类伤员。须立即抢救,并在严密观察下迅速护送医院。

(2)重伤员:骨折、脱位、严重挤伤、大面积软组织挫伤内脏等。这类伤员多需手术治疗,不能马上手术时,要注意防止休克。

(3)轻伤员:软组织伤,如擦伤、挤伤、裂伤和一般挫伤,这类伤员可现场处理后回住地休息。

(三)伤口的处理

(1)伤口的处理步骤: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洗,用手帕、布带包扎、止血。(2)骨折处用木棍、木板当夹板临时固定。脊柱骨折时,不需要做任何固定,但搬运方法非常重要: ①担架搬运,可用木板、竹竿、绳子制作担架,用担架搬运时,伤员的头部向后,以便后面抬担架的人可随时观察其变化。②单人搬运法,可让伤者伏在救护者的背上,也可使伤者的腹部在救护者的右肩上,右手抱其双腿,左手握住伤者右手。③双人搬运法,一人抱住伤者的肩腰部,另一人抱住伤者的臀部、腿部,或让伤者坐在两个急救者互相交叉形成的井字手上,伤员双手伏在急救者的肩部。

七、车辆伤害事故

(一)车辆伤害事故应急措施

1、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后,现场第一人应立即向应急救援小组报告事故情况。

2、应急救援小组接到事故情况后,小组成员必须在五分钟内投入救人抢险工作。

3、立即组织人员对受伤人员和车辆进行抢救,本着先救人的原则,首先将伤员救出,对伤员进行简单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救治。

4、立即把出事地点附近的作业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进行警戒不准闲人靠近。

5、应急救援组长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6、维护现场秩序,严密保护事故现场。

(二)应急知识应急知识应急知识应急知识

1、止血方法:

(1)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从伤口渗出,出血量少,色红,危险性小,只需要在伤口上盖上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帕等,扎紧即可止血。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缓慢不断流出。一般抬高出血肢体以减少出血,然后在出血处放几层纱布,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

(3)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出血来自伤口的近心端,呈搏动性喷血,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险性大。动脉出血一般使用间接指压法止血。即在出血动脉的近心端用手指把动脉压在骨面上,予以止血。

2、断肢(指)的处理: 断肢(指)发生时,除做必要急救外,还应注意保存断肢(指),以求有再植的希望。将断肢(指)用清洁布包好,不要用水冲洗伤面,也不要用各种溶液浸泡。若有条件,可将包好的断肢(指)臵于冰块中间。

3、休克处理: 休克是指因各种原因的强烈刺激和损害(如大出血、创伤、烧伤等)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不全所致重要生命器官缺氧、代谢紊乱而发生的严重功能障碍。对于休克的患者应将其平卧保暖。有条件的可给氧,针刺人中穴,同时对引起休克的因素及时处理。

八、机械伤害事故

(一)应急处臵

1、按先防后救和先救人后救灾的原则开展抢救工作: 穿戴好防护用品; 岗位发生事故,岗位人员立即向班长报告,班长在组织现场应急救援的同时向车间领导报告,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a、报警人姓名; b、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故; c、事故现状和危险程度如何; d、正在采取和计划采取什么控制及处理措施; e、是否需要救援和需要哪方面的救援。

(二)紧急处臵程序

1、发生机械伤害后,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应立即报告安全科,并组织人员表进行抢救,与医院取得联系,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在医护人员没有到来之前,应检查受伤者的伤势,心跳急呼吸情况,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2、对被机械伤害的伤员,应迅速小心的使伤员脱离伤源,必要时,拆卸割开机器,移出受伤的肢体。

3、对发生休克的伤员,应首先进行抢救,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可采取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法,使其恢复正常。

4、对骨折的伤员,应利用木板、竹片和绳布等捆绑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将其上肢固定在身侧,下肢与下肢缚在一起。

5、对伤口出血的伤员,应让其以头低脚高的姿势躺卧,使用消毒纱布或清洁织物覆盖伤口上,用绷带较紧的包扎,以压迫止血,或者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巾等。对上肢出血者,捆绑在其上臂1/2处,对下肢出血者,捆绑在其腿上2/3处,并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6、对剧痛难忍者,应让其服用止痛剂和镇痛剂。

7、采取上述急救措施之后,要根据病情轻重,及时把伤员送往医院治疗,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并密切注意伤员的呼吸、脉搏及伤口等情况。

(三)注意事项

1、由相关在场人员迅速切断机械电源。

2、将人员救出后,立即检查可能的伤害部位,进行止血,止血方法同上。

3、如有切断伤害,应寻找切断的部分。将其妥善保留。

4、在医生到来之前,应尽最大努力进行自救,以使伤害降低到最低点。在医生到来之后,应将伤员受伤原因和已经采取的救护措施详细告诉医生。

5、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6、应急救援小组应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九、压力容器爆炸事故

(一)事故处臵要点

1、发现泄漏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

2、发生超压时要及时切断进汽阀门。

(二)应急疏散预案

1、原则

(1)在事故险情出现时,救援小组负责人首先疏散无关人员撤离险区;(2)救援小组负责人确定现场抢险人员全部撤离后再撤离;

(4)疏散命令下达后,视事故险情出现地点和方向,以最近的路线和最少的时间,迅速撤离。

2、应急疏散和自救的主要方法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遇险人员可以安全地疏散或自救,脱离险境。因此必须坚定自救的意识,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观察,争取可行的措施进行疏散自救。

(1)疏散时如果人员较多或能见度很差时,应在熟悉疏散通道布臵的人员带领下,迅速地撤离事故现场。带领人可用绳子带领,用“跟着我”的喊话或前后扯衣襟的方法将人员撤至室外或安全地点。

(2)在撤离事故现场的途中被浓烟所围困时,由于浓烟一般是向上流动,地面上的烟雾相对比较稀薄,因此可争取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如果有条件,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迅速撤出烟雾区。

(3)楼房楼下着火时,楼上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应根据现场不同情况争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4)如发生烫伤等伤害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救治。

十、火灾事故

(一)组织实施:

1、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2、参加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均有义务参加扑救。

3、消防车到来之后,要配合消防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4、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等。

5、无关人员要远离火灾地的道路,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

(二)扑救方法:

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3、如系电力系统引发的火灾,应当先切断电源,而后组织扑救。切断电源前,不得使用水等导电性物质灭火。

(三)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3、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4、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生命和财产之间,首先保全生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第三篇:变电站事故处置措施

一、事故处理原则

1.迅速限制事故的发展,消除事故根源,解除对人身和设备的威胁,保证其它设备的正常运行;

2.尽快恢复对已停电的用户供电;

3.如果对人身和设备构成威胁时,应立即设法解除,必要时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如果未对人身和设备构成威胁时,应尽力保持或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应该特别注意对未直接受到损坏的设备的隔离,保证其正常运行。

二、事故处理的一般步骤

1.详细记录事故时间、光字、掉牌及有关负荷情况;

2.向主管领导和部门汇报;

3.判断事故性质及按照预案进行事故处理;

4.根据检查、试验情况,按调度指令恢复送电;

5.详细记录事故处理经过。

三、编制各类事故处理预案的提纲

1.人身伤亡事故处理预案

1.1人身触电事故

根据运行方式,尽量使停电范围为最小的情况下运行人员与带电设备的隔离(包括一、二次设备),同时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法、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1.2人身中毒事故

通风排气,保证空气畅通,施救人员正确进行自身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将中毒人员与毒源隔离。若是食物中毒,注意留取可疑食物进行化验。

1.3人身遭物体打击事故

严格按急求原则进行正确的现场处理,并立即呼救。

1.4高空坠落事故

注:以上事故预案都必须首先保证救助人员自身的安全,且在施救的过程中,及时向120求救并向上级汇报。

2.电网事故处理预案

3.1误操作事故

误操作事故有可能引发人员伤亡及设备事故和电网事故,应分情况进行处理,误操作引起故障时若人员没有伤亡需立即通知主控室告知明确的人为故障点,使值班人员快速进行恢复操作;若发生人员伤亡,主控室应根据保护动作号及当时的工作安排,速派人查看现场,启动人员触电事故的处理预案进行施救。导致电网事故发生时应迅速将情况汇报调度,根据指令进行事故处理。

2.2全站主要进线电源失电(要考虑此时通讯也中断后的事故处理预案

按照调度规程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3各级电压等级的母线全停事故

2.4双回并列运行的电源进线其中一回跳闸

2.5谐振引起变电站带母线电压突然大幅升高或降低事故

3.6母线故障

母线故障首先应根据保护动作情况判定,是母差动作还是变压器后备保护动作掉闸,随后认真检查母线所属设备(含支持绝缘子、母线pT等)是否有闪络等痕迹或搭落异物。根据母线是否能短期内投运决定方式调整,考虑与运行系统隔离后的恢复过程。

2.7线路接地故障

如中低压输电线路(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或异相接地、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发生接地等,主要是接地时间的控制和接地点的查找。

3.8失灵保护动作

正确判断启动失灵的回路并将一、二次异常告知相应调度,等候调度令恢复。

2.9线路故障引起的越级掉闸造成的母线失压

2.10低频、低压减载装置动作

正确汇报甩负荷情况及动作轮次。

重点检查强油循环的风冷回路及直流回路是否正常,当负荷不大、温度不高情况下,先退出跳主变压板,检查站用低压备投回路。其余调度指令进行。

3.设备事故处理预案

3.1变压器异常时的事故处理预案

3.1.1主变紧急停运

按照省公司变压器管理规定的九项要求进行。

3.1.3变压器保护动作(轻、重瓦斯动作、差动保护动作、过流及零序保护动作等)

3.1.4主变冷却系统全停及温度异常

3.1.5主变有载调压机构故障

3.1.6主变严重漏油及油位异常

3.1.7主变各连接部位严重发热

3.1.8主变声音异常

3.1.9主变外部异常

3.1.10主变假油位及储油柜溢油

3.1.11并列运行两台主变其中一台掉闸

3.2开关类设备异常时的事故处理预案

3.2.1断路器机构(异常时的处理)

按机构类型进行,如气动机构漏气、泄压、液压机构泄压、氮气预压力异常的处理,弹簧机构不储能的处理,电磁机构卡涩的处理

3.2.2因出线、联络线断路器、主变断路器拒动引发的越级掉闸

3.2.3断路器、隔离开关发生支柱绝缘子断裂事故

3.2.4运行中油断路器严重缺油

3.2.5运行中操作断路器拒分、合闸(如机构合闸或控制回路故障)3.2.6运行中SF6断路器出现各类异常信号

3.2.7运行中真空断路器灭弧室内有持续放电声或有异常变色

3.2.8运行操作中隔离开关不能正常分、合等故障

3.2.9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连接部位严重发热

3.2.10SF6设备发生严重漏气故障

3.3直流系统故障时的事故处理预案

3.3.1蓄电池故障(如蓄电池爆炸、内部开路等)

3.3.2全站直流失电后的处理

如合、控回路总保险(开关)熔断(掉闸),各种信号指示灯熄灭等。

3.3.3严重的直流接地故障

3.4二次设备故障时的事故处理预案

3.4.1运行中的保护及自动装置故障及异常的处理

3.4.2运行中指示仪表故障(如红灯、绿灯不亮)

3.4.3中央信号回路故障(如电源保险熔断)

3.4.4集控中心无法对无人值班站进行远方遥控分合闸,监控数据不再刷新

3.4.5全站通讯中断

3.5组合电器发生故障的处理预案

3.5.1发生大量气体泄漏或压力异常升高的处理预案

3.5.2组合电器紧急停运

3.6防误闭锁装置故障

3.7电气设备因谐振、过负荷、闪络、绝缘击穿、短路等原因造成的爆炸事故

3.8火灾事故(如主变、开关柜、电缆沟、室着火)

4.其他因素影响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事故处理预案

4.1变电站特殊运行方式和特殊操作中发生不可预见的事故

4.2各类小型作业引发事故(如施工时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够,带金属物的工具、金属物误碰带电体,挖掘不当损坏接地网或电缆等)

4.3自然灾害问题引发的事故(如地震)

4.4季节性因素影响站内设备安全的事故(如春季大风、夏季雷雨、秋季鸟害、冬季负荷大且污秽严重等)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地铁灾害事故救援处置对策探讨

地铁灾害事故救援处置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根据地铁灾害事故的状况,从地铁灾害事故的特点、研究应对地铁灾害事故处置对策的现实意义、国内外几起应对地铁灾害事故的现状分析、三起典型灾害事故处置对策等五个方面简要说明地铁灾害事故人员救援处置的应急措施、人员搜救方法,以及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等进行论述。通过论述,加深对地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对策的理解,为好地做好同类型灾害事故积累经验,提升地铁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实战水平和应对能力。

关键词:地铁 灾害事故 处置对策 探讨

地铁是目前世界上能够解决大中型城市人民出行问题较为便捷、经济、高效的交通工具之一和城市交通系统的骨干,地铁是城市的生命线,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促进城市繁荣、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铁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准时、方便、舒适等诸多优点,是现代化城市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各国政府投资的热点。我国自1965年7月1日在北京动工修建地铁以来的40多年中,相继在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和成都等7座城市开通了地铁。上海的地铁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截止2010年6月30日,上海轨道交通线网已开通运营11条线、280个站点,运营里程达410公里(不含磁浮示范线)。还有即将建成延伸段和新线路,地铁已经成为上海市民主要的出行首选交通工具。然而地铁给我们带来交通便捷的同时,出带给我们许多意想不到的生命承载。1986年伦敦地铁火灾,共造成33人死亡,100多人受伤;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故,共12人死亡,5500人受伤,14位中毒较重者虽经抢救得保性命,却落下终身残疾;1995年巴黎地铁爆炸案,造成7人死亡,86人受伤;1995年,韩国大邱市地铁发生煤气管道爆炸事故,造成103人死亡,180余人受伤。2003年2月18日韩国东部城市大邱市地铁发生人为纵火案,人员伤亡巨大至少造成138人死亡,99人失踪;2004年莫斯科地铁发生严重的地铁列车爆炸案造成近5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这一组组数据和惨痛的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对我们消防来说,更是一个现实的严重考验。地铁灾害事故对生命财产以及交通环境都造成巨大损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潜在危害,在当前地下轨交系统飞速发展的时代,地铁灾害事故人员救援研究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故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不当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事们予以批评帮助。

一、地铁灾害事故的特点

(一)疏散难度大

1、客流量大

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上海已建成11条轨道交通线路400余公里,涉及站点280个站点(换乘站28个),年运营19.1亿人次(日均564万人次,高峰时754.8万人次)。另据“十五”规划,到2014年底,将陆续建(造)成至14条线路,350余座车站,超过500公里的线路。在地铁等地下密闭空间突发灾害事故情况下,这么大的客流量,在一个密闭的空间站,组织有序疏散很难,倘若要所有乘客在安全允许的时间内安全疏散,全部逃生,难度更大。

2、逃生条件差

一是垂直高度大。地下的地铁车站,一般距离地面13--15米,有的深度更大,台阶层级多,地下空间迂回曲折,突发火灾事故后,乘客从站台及站厅层仅凭体力往地面逃生,既耗时,又耗力,再加上不安全因素,安全逃生的把握性不大,对老弱病残的乘客而言,更是凶多吉少;二是逃生途径少。地铁运营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供乘客安全逃生途径的单一性。除安全疏散通道处,既没有供乘客使用的垂直电梯(设计上仅考虑残疾人专用电梯),也没有紧急避难场所,突发火灾事故中,大量乘客同时涌向狭窄的通道及楼梯,另有检票机等障碍物挡道,严重影响乘客快速逃生;三是逃生距离长。以上海人民广场站为例,在正常的情况下,从乘客下车到出站口将近五分钟左右,距离之长,影响了逃生的最佳时间。四是允许逃生时间短。针对地铁火灾事故,日本消防部门曾做过实验,日本地铁的车厢虽被确认具有不易燃烧性(与上海相似),但起火后,快则1分半钟,慢则8分钟之后就会出现对人体有害的气体。2至5分钟内,车厢内烟雾弥漫就无法看清楚逃生出口,相邻的车厢在5至10分钟内也会出现相同情形。试验证明,允许乘客逃生只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另外,车内乘客的衣物一旦引燃,火势能在短时间内扩大,允许逃生的时间则更短;五是地铁区间发生灾害事空气对流不大,人有头晕、目眩、脑闷之感,特别对老人和患心脏疾病的人来说是个大难题。

3、乘客逃生主观意识差异大

地铁站台(厅)或列车内突发灾害事故后,险恶的灾害环境,使乘客容易产生恐慌及焦虑心理,这对逃生意识较强、通道较熟悉的乘客来说,还能冷静判断险情,相对准确地采取自救措施,安全逃生的可能性也就较大。但就自救意识较差的乘客而言,从众、向光是多数人的选择,争先恐后拥向出口处时,被踩、挤、压而倒地后,易导致群死群伤。另外,因恐惧迷失方向后,易导致被困直接致伤或致死。

4、氧含量急剧下降,乘客自主逃生意识呈几何级数下降

地铁火灾发生时,由于隧道的相对封闭性,大量的新鲜空气难以迅速补充,致使空气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氧含量降至15%时,人体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至10%~14%时,人体四肢无力,判断能力低,易迷失方向;降至6%~10%时,人即会晕倒,失去逃生能力;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5%以下时,人会立即晕倒或死亡。

5、地铁火灾发烟量大,潜在的危险因素较大

由于地铁系统的特殊性,地铁一旦发生火灾,产生的烟雾不易扩散,特别是地铁系统中使用的有机高分子装饰材料,一旦遇到火灾,火灾时发生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供气充足程度有关。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它装饰材料大多是可燃性材料,地下隧道发生火灾时,由于新鲜空气供给不足,气体交换不充分,产生不完全燃烧反应导致一氧化碳(CO)等有毒有烟气体大量产生,不仅降低了隧道内的可见度,同时加大了疏散人群窒息的可能性。在韩国大邱地铁事故里,人们发现很奇怪的一个现象:在站台一张桌子的周围死了很多人。经过专家分析,原来这是因为在火灾发生时,浓烈的烟雾使地铁里漆黑一团,在人正常的视野高度根本看不见地面。慌乱的人群失去辨别自身周边情况的能力,于是一张桌子就成了大家逃生路线上的障碍物,至于很多人始终在围着桌子跑,最终被烟气熏死。另外,火灾发生后也会造成局部区域缺氧。很显然,烟雾所含的伤害成分比较复杂,其危害性一般不易被人们所认识,烟雾中所含的有毒有害气体虽然含量不高,但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使人中毒,特别是某些高毒类的有害气体,甚至会引起人员的瞬间死亡。另外,由于烟雾粒子对光具有很强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可使光强度明显减弱,房间变暗,甚至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受火灾围困的人员要逃出现场,难度相对较大,加上火灾发生时,容易使人处于惊慌状态,很难在黑暗中找出逃生的目标。

6、人员承载密度大,有毒浓烟易积聚,生命威胁大

一是车箱一般为全钢焊接结构,每节车箱共设5扇1.3米宽的车门,车厢之间有走道贯通,不能相互分隔,每节车厢设有座位60个,定额载客300人,超员时可达400人,共6节车厢编一组列车,按设计要求人员在6分钟内疏散完毕,但有时实际人数则往往超过地铁设计客容量,发生火灾时,疏散工作量大;二是出入口少、通风条件差,通道少且狭窄、长且曲折。火灾发生后可燃物产生的烟雾和热量不能及时排除,且伴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并且照明条件差,一旦失火,人群拥挤,难以及时脱险;三是地铁当中的可燃物,特别是电缆,电气设备及塑胶制品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Co、CL等有毒气体,对人员生命安全危害较大,研究表明:Co含量达到0、5%,氧气含量低于14%,热烟温度超过43•C,就会有生命危险。由于地下环境和通风条件的限制,烟雾很难排出,且出气口少,可燃物燃烧易产生大量的浓烟,高温浓烟在有限空间内易受热膨胀,迅速扩散形成大面积烟雾区(带),对受困人员生命威胁非常大;四是火灾现场能见度低。地铁火灾时,电源切断,地下空间昏暗,事故照明灯(应急灯)由于浓烟遮光,使能见度大大降低,人们不易辨别方向和路线,难以及时将大量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同时也影响着消防指战员的灭火救援行动;五是内部设备及障碍物多。如果列车停在区间行车隧道内,隧道两侧墙壁上密布电缆托架、信号机、电缆回流箱、消防供水管和排水沟等设备,再加上事故照明灯昏暗,地形不熟,严重影响人员疏散速度。

7、引导疏散困难

地铁两站相距一般为三至五里。各车箱的车门由机车驾驶室 统一控制开关,车厢窗户为密封双层钢化玻璃,不能打开,车厢之间不能相互通行。车厢与铁道壁之间间隔狭窄,间距约为1.5 米;车上也没有列车员。由此可见,地铁一旦发生火灾,乘客无人指挥,惊慌失措,秩序混乱,或急于打破车厢门窗,或发生跳车摔伤,挤倒踩伤。如果火势猛烈,还会造成烟雾熏倒、烈火烧伤旅客的可能。例:1987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国王五十字街地铁车站发生百余年来最大的火灾,致使32人丧生(其中包括1名消防队员),100多人受伤的惨剧,主要原因是火灾造成人员惊慌失措,慌乱中争先恐后,相互冲挤,结果有许多人在离楼梯顶部不远处被烧死、压死或踩死。

(二)火灾情况下救援难度大

1、火势蔓延速度快

一是可燃物数量多。地铁的建筑主体大部分为非燃体,但在车站内的装饰材料以及工作人员办公生活用具等使用大量可燃物材料,如房屋的吊顶、护墙、地板、电气设备的绝缘油等。而地铁车体本身的门、窗、椅、扶手等,大都是塑料、橡胶等新型材料包裹的,燃烧时会产生毒性气体,加上地下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会使其产生大量的烟雾;二是隧道内空气流动助长火势蔓延速度。由于列车在隧道内运行产生的活塞效应和机械送排风等原因,隧道内和站台空气流动快,风速较大,易助长火势蔓延速度;三是电缆失火蔓延迅速。因营运生产生活的需要,地铁敷设大量电缆贯穿于运营线路和所有屋室,电缆失火后,如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火势会沿敷设走向蔓延,电缆聚乙稀包覆层因燃烧形成的熔滴,还会引燃附近可燃物,引起多处蔓延。

2、扑救难度大

一是火情侦察难判断。地铁建筑结构复杂,内部设备多而杂,地面出入口和排烟设施失火后很难满足现场消防需求,再加上火灾现场突发多变的影响,使消防指战员难以及时接近火点,观察火情,判明情况,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另外从装备角度讲,目前配备使用的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大多数设计时间为60min(安全使用时间为45min),长管(推车式)空气呼吸器难以在现场发挥利用,在有限时间内,很难对纵深较大区域内的火场组织有利火情侦查;二是现场指挥难调度。地铁灭火战斗中,往往需要调派大量的消防技术装备和特种装备,对列车和其他设备还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如断电,通讯,牵引或起复列车等,同时为了引导疏散和抢救大量的伤员,需要多方面部门配合,特别是地铁公司调度,环控等技术人员的配合,使火场指挥工作量加大,要求一线指挥员具有更高的业务知识和组织协调等指挥能力;三是通讯联络难通畅。消防部队目前配备的装备器材性能指标,不能满足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需求。一般无线通信器材在地下建筑内发挥不了作用,只能依靠通信人员来实施信息联络,从时间上、质量上都无法保证命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由于地铁特殊建筑构形的限制,严重影响着各类通信器材的使用性能,特别是350兆电台使用性能表现较为明显,深入内攻受火场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会严重影响通信性能,甚至无法使用。虽然800兆电台性能较好,但是在现场通信联络中属于二级网络,无法满足中队三级指挥网络通信要求,也就是说无法阻止现场一线指战员第一时间通信联络要求;四是战斗行动难展开。地铁空间狭长,隧道内设施较多,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另排有信号灯,电缆托架,电缆回流箱等专用设备,一旦发生火灾,隧道长、地域狭窄、内部黑暗视线不良、轨道两侧障碍物多等不利因素将严重影响扑救工作。另外由于地铁站与站之间行车隧道距离、入口处到达着火点路线将更长,灭火战线也将拉长,如此长距离的灭火行动使扑救工作变得极为困难。火灾发生后可燃物产生的烟雾和热量不能及时排除,且伴有大量有毒气体,影响灭火战斗行动,容易造成伤亡。特别是用水射击猛烈燃 烧的物质和炽热的混泥土墙壁、顶板时,水遇高温很快气化,产生大量热蒸气,这时建筑物内的空气压力急剧增加与热蒸气混合能够迅速向出口处“反扑”。

扑救地铁等地下密闭空间火灾时,由于受到地铁空间布局、作战环境和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大大影响了灭火救援工作,贻误了最佳战机,给火灾扑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一是地铁等地下封闭空间,火灾发生后,烟雾大,能见度低,散热慢,温度较高,实施内攻救人、灭火受到客观环境的严重影响,战斗行动十分艰难;二是无法第一时间把握火场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地铁等地下封闭空间一旦发生火灾,秩序较为混乱,烟雾弥漫,地上和地下通讯不畅,造成信息不畅, 情况不明, 严重影响地面指挥人员的决策和地下消防队员的灭火救援行动,影响了灭火救援的最佳时机;三是地下排烟困难。地下车站和隧道是一个几乎封闭的空间, 自然排烟能力有限。发生火灾时, 不可能实施破拆进行自然排烟, 主要是采用机械排烟。机械排烟也有其局限性,在地下等密闭空间进行排烟,作用甚微。在地铁发生停电或固定机械排烟系统发生故障情况下, 地铁的排烟就更为困难;四是照明能力偏弱,由于受烟雾影响,区间隧道内能见度低,指战员所携带的照明工具穿透力不强,加之面具等防护装备遮隔,这会给灭火战斗行动带来较大困难。

二、研究应对地铁灾害事故处置对策的现实意义

通过针对地铁各类突发性事故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综合国内外处置经验,从中可以得到几点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全勤指挥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的全勤指挥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关于预案处置的策略,更好的在实战中发挥作用;二是有利于规范救援程序,明确训练模式,强化疑难火灾扑救和急难险重事故处置对策。如何进一步深化救援程序、训练模式,针对类似灾害事故进行有效的扑救处置,成为今后消防部队执勤备战的工作重点;三是有利于实现社会救援资源的快速有效共享。社会救援资源要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提供地铁突发事件救援方面的专业队伍或具备切实可行的处置救援预案,在平时加强合成演练,减少人员伤亡,提高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四是有利于准确快速地选择快速有效的处置地铁突发事件对策和方法。通过对各类突发事件特点的研究和分析,掌握其中救援要点,针对不同的灾害事故,用最短的时间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救援任务,极大的减少人员财产的损失。

三、国内外几起应对地铁灾害事故的现状分析 1.国外地铁应对灾害事件的现状

地铁客流量大,人员密度高,不易进行安全检查,且地铁空间相对狭小封闭,一旦发生恐怖袭击、火灾等突发事件,毒气、浓烟等积聚不散;温度上升快、峰值高,人的心理恐慌程度大、行动混乱程度高,人员疏散难度大、扑救困难。正是由于地铁突发事件的这些特殊性,各国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完善,尤其是防范恐怖袭击的措施还有待加强。

(1)韩国——地铁管理方面存在失误。2003年韩国大邱地铁纵火案中,列车司机和调度人员素质比较低,对事故灾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前方车站发生火灾后,第二列车的司机不及时打开车门疏散人员,反向调度人员请示可否继续行车,而调度人员依然发出同意行车的调令。在那次火灾事故中,伤亡最严重的恰恰就是第二列车上的乘客。

(2)俄罗斯——国民自救知识比较普及。在2004年2月6日的莫斯科地铁炸弹袭击事件中,车厢内未受伤的乘客立即通过对话装置向列车司机报告,发现烟雾之后立即用手边的东西保护口鼻,以防吸入毒气;当确定可以安全离开车厢时,青壮年乘客帮助妇女和儿童下车,搀扶或抬着行动困难的乘客离开现场,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员的伤亡。

(3)对恐怖袭击——以色列警惕较高。以色列的公交车都有防恐设施,即使发生一点点爆炸,马上就会通知人群疏散。此外,还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发现可疑人员、可疑情况立即上报,这样可有效防范在大城市随机可能会发生的袭击。

2.国内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现状

2006年6月27日,北京海淀区地铁十号线三标段发生坍塌,致2名作业工人死亡;2006年10月4日上午11时03分,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区间十标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基坑坍塌事故.致1人死亡、3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8万元;2007年5月28日28日8时左右,位于南京市水西门大街和纪念馆东路交叉口的地铁2号线茶亭站西基坑东端土体发生滑坡,2人遇难;2008年11月15日15时25分许,位于萧山风情大道的杭州地铁一号线萧山湘湖段施工现场发生塌方,共17人遇难;2009年12月22日,上海地铁一号线发生四起事故:早5:50分,突发供电触网跳闸故障,造成该区列车停驶;7:00左右,两车发生侧面碰撞;20时55分,列车故障致晚点;20点40分,1号线陕西南路站一变电箱冒出浓烟,几处站点短暂限流进出站口被封闭;2011年9月27日,上海地铁10号线14时50分左右,发生两车相撞事故,导致两百多人受伤。

就这些国内地铁事故来讲,人员搜救工作的开张是相当困难的,纵观以上案例,不难发现地铁运营公司的管理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已成为地铁发生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些因素都是由于地铁突发事故的特点造成的。下面将对各类地铁灾害事故特点做一分析。

3.三起典型性灾害事故的特点分析

(1)地铁坍塌事故特点

①事故发生极为突然。地铁坍塌事故发生往往在作业工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在极短的时间内整体构建迅速坍塌,形成盆地式基坑的险恶局面,由于事发突然,对被困人员逃生非常不利。

②人员伤亡严重。地下建筑坍塌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且地下建筑多为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易使大量人员被困于地下建筑内,或埋压在废墟中,造成人员伤亡,极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地上一般建筑。

③危险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坍塌事故造成现场众多危险的不确定因素:一是由于地下水、地下水管、地下液化气输气管、地下电网等管网错综复杂,且坍塌地形较两边低,大量水流涌人基坑。增大救援难度;二是坍塌后,基坑内部承重结构错综复杂,支撑钢管吨位较大,而地铁建筑局部垮塌则可能因为施救、震动等因素影响原有建筑物,造成二次垮塌,给搜索和救援行动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三是坍塌事故会给周围的建筑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周围建筑物的下沉、结构错位、挪位等,给抢险救援的工作带来间接影响。

④被困人员点多面广。通常,地铁施工线路长、范围广、人员散,一旦发生坍塌事故,往往不能确定被困人员的实际数量及其所处的具体位置,给搜索和救援带来极大的难度。

⑤救援难度很大。地铁坍塌事故的救援工作通常难度很大,一是救助活体生命时间极短,仅有30分钟;二是坍塌发生时,地下建筑内的水、电、气等设施极易遭到破坏,因此而引发的漏水、漏电、有毒和易燃易爆气体泄漏,极可能使地下建筑被困人员发生水淹、触电、中毒等.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而由于地下建筑的特殊性,坍塌后泄漏的气体极易发生爆炸,引发其他部位的再次坍塌,严重威胁被困人员的安全。

⑥救援时间长。一旦发生了地铁坍塌事故,往往导致较多人员伤亡,并多数伴随有次生灾害发生。救援工作难度极大。由于被埋压人员的数量和位置不确定性,加之现有的搜寻及挖掘设备性能较差,使得地铁坍塌事故发生后,搜寻和救援工作时间会很长。

⑦经济损失严重、政治影响大。地铁工程的修建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由于它在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发生坍塌,人员伤亡严重,经济损失大,易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

(2)地铁火灾事故特点

①突发性强,心理恐慌程度大。地铁线长面广,客流量大,但是隧道出入口少、通道狭窄、疏散距离长,灾害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发生火灾初期极具隐蔽性,不易发觉。

②温度上升快,峰值高。由于地铁建筑物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被岩石和土壤所包裹。发生火灾以后,热交换十分困难,大量的热量积聚无法散去,空间温度提高很快,火势猛烈阶段温度可达到1000℃以上。高温有时会造成气流方向的变化,对逃生人员影响很大,同时也会对车站结构造成很大的破坏。

③发烟量大,浓烟积聚不散。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扩大,地铁内部封闭的环境使物质不易充分燃烧,导致一氧化碳等有毒有烟气体大量产生。

④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地下隧道完全靠人工照明,正常的电源照明就比地面建筑自然采光差,加之火灾时正常电源通常都会被切断,人的视觉就要完全靠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指示灯来保证。如果再没有事故照明,隧道、站台内将是一片漆黑,再加上浓烟和有毒气体,人员疏散极为困难。

⑤火灾一旦发生扑救困难。地铁面长线广,发生火灾烟雾弥漫,指挥员一时很难确定着火点的具体位置、遇险人员的状况及火势发展的主要方向,又由于浓烟、高温、缺氧、有毒、视线不清、通信中断等原因,救援人员很难了解现场情况,又由于大型的灭火设备无法进入现场,进入的救援人员需要特殊防护等特点,因此救人、灭火困难很大。

(3)生化及爆炸恐怖袭击事故特点

①客流量大.疏散困难。北京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日均客运量达到120万,是全世界最为繁忙的地铁系统之一,地铁十三号线的日均客运量也在加万人次以上,建成后的地铁4、5、9、10号线一期在开始运营后的第三年,日均客流量将分别选到68万人次、5l万人次、44万人次和60万人次。上海日均客流总量为100万人次,其中,地铁人民广场站日均客流量为25万人次,地铁的满载串和单车运行均居世界第一。在地铁突发化学恐怖事件的情况下,若要确保所有乘客在安垒允许的时间内全部逃生,难度更大。

②易于伪装,预防困难。化学毒剂因使用方便,易于伪装,早期的发现极其困难。化学毒剂外观与酒、饮料和水锌相似,很容易装在玻璃、塑料容器中,带进地铁随手丢弃、放置,东京地铁沙林事件便是如此。这些毒剂只有外泄后才可用专门的设备检测出,通常不易被发现,其携带和使用具有很高隐蔽性。而且实施后有一定的反应时间,恐怖分子很容易伪装并逃离现场。神经性毒剂和全身中毒性毒剂潜伏时间短、作用快、毒性强、高沾染性。当人们认识或发现遭到化学恐怖袭击时,已经有人产生了中毒症状,想逃生已经晚了。如沙林吸入中毒的半致死浓度0.25g•L-1的作用时间仅为17.4s。所以在投毒点周围的群众,几乎没有逃生时间。

③危害严重,作用持久。直接使用或散步化学毒剂均可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并可在人群中沾染传播,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就造成了12人死亡,5511人中毒。人们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遭到威胁,并随着人员流动造成次生沾染。如果化学毒剂和爆炸品联用制作的爆炸物,造成的危害更大。

④乘客意识差异大。地铁站台或列车内突发化学恐怖袭击后,由于乘客不明缘由和心理准备,则不知所措,产生极度恐惧和焦虑心理,易产生从众心理,争先恐后拥向出口处,被踩、挤、压而后倒地,易导致群死群伤。另外,因恐惧迷失方向后,易导致被困直接致伤或致死。

⑤灾害规模大。恐怖主义往往通过杀害无辜平民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他们大多选择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实施生化放毒或爆炸事故,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⑥杀伤力大。小型爆炸物品不但可以抛撒、散布、也可以随手丢弃、置放等,这是严重、可怕和必须警惕的恐怖袭击手段。一旦恐怖分子引爆炸弹起爆装置,将会导致爆炸区域大量人员伤亡,立即死亡率较高。

⑦社会影响大。恐怖袭击对人的心理会造成长期的巨大伤害,造成全社会大范围的精神恐惧,甚至严重地影响到国际间的正常交流。

四、三起典型灾害事故处置对策

(一)地铁坍塌事故救援处置对策

1、续报途中消息

在赶赴现场的过程中,基层中队1号车指挥员要根据事故现场所处位置,通过地图等信息资源或通过与相关部门沟通,提前了解事故现场的周围环境,同时初步拟定救援计划。根据途中观察的情况要迅速向总队指挥中心报告,以便指挥中心准确判断事故的性质、属性,即时调派增援力量。同时指挥中心值班人员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协调交警等部门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交通疏导,避免延长救援部队到达事故现场的时间,影响救援工作。

2、成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

地铁坍塌应急救援指挥是抢险救援行动关键。救援力量到达事故现场后,为统一协调指挥应立即成立抢险救援指挥部和前方抢险救援行动指挥部。指挥部负责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全面客观、准确分析救援形势,快速确定事故处置对策,并针对事故特点及救援任务需要,将到场的消防队员进行战斗整编.划分救援突击队,重点实施人员营救行动。指挥员在指挥过程中应坚决贯彻“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统一指挥、逐级指挥和属地指挥原则,正确处理好指挥与救援关系。救援中实际参战力量多、情况复杂,指挥部应有效协同各方面力量以提高救援效率。救援战术的使用应当合理、灵活、多变,指挥员根据事故现场及时采用适当的战术,指挥员带领参战中队、小组分片负责,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3、设立警戒,现场询情

为了避免意外的人员伤亡和混乱给救援工作带来影响,主管中队在到达现场后要立即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线隔离围观群众,及时申请增援力量,请交交警协助封锁事故路段的交通,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现场,以减少对救援工作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部队进入救援现场后,要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救援工作。一是救援人员通过向幸存者询问地铁坍塌事故发生前被困人员所处的位置、活动情况等,尽快获悉需要救援的人员数量和基本位置,为初期救援提供信息;二是救援人员向周围人员询问事故发生时的具体情况,认真察看地铁坍塌部位及周围情况,了解地铁结构特点,确定是否有发生二次坍塌的征兆和危险,现场形势是否有利于破拆救人等,寻找和发现一切对救援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4、明确救援方向和重点

战区指挥或总队全警指挥员力量到达现场后,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在了解情况后,要求各救援部队在充分了解现场情况的前提下,正确划分搜索区域,区分搜救重点。明确的救援方向和重点有利于参战各部队相互协调.将有限的力量用到需要的地方,有效地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搜救效率,降低人员伤亡的数量和程度。在划分搜救重点时,可按事先定好的标志方法统一进行标记,这样既明确了本单位在搜救时的重点,提高了效率,又可为增援部队快速提供有效的救援信息,加快救援进度。

5、利用三种方法进行人员搜索

一是人工搜索。人工搜索就是救援人员利用看、听等感官知觉对坍塌建筑物或空区进行评估,以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生存者的迹象,进行及时救助。人工搜索是最简单的搜索办法,也是最容易实施的搜索类型,但其精确度不高,只能用于废墟表面的搜索,并且搜索者本身也受到潜在危险的威胁;二是搜救犬搜索。犬对气味的辨别能力比人高出许多倍,同时,它还具有适应性强、价格经济、可以搜寻尸体等待点。用犬搜索是现场初步搜索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有时搜救犬只能告诉你有幸存者,而无法确定幸存者的准确位置。且搜救犬对气味的要求较高,现场化学物质、尸体腐烂、夏天的消毒杀虫剂等都会对搜救犬的工作产生干扰;三是技术搜索。技术搜索即用电子仪器搜索被困人员,它需要特殊的器材和受过专门训练的操作人员。技术搜索使用的装备类型多样,国际上常用的生命电子探测设备主要有声波/振动探测设备、光学探测设备和红外热成像仪。

6、科学施救被困人员,稳定被困人员情绪

及时救出被困人员是救援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危。针对被埋压人员的具体状况,救援人员应采用适当的救助方法。一是注重心理救助。人员被困后,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对被困人员的心理救助是非常必要的。在对被困人员施救之前,特别是对于受伤严重的被困人员,救援人员要尝试与他们谈话,了解他们被困及受伤情况.同时要鼓励他们坚定生存信心,尽量使其保持头脑清醒,消除恐惧心理。必要时,可向被困人员传递水、食物、药品和简易照明设施等;二是清除局部倒塌物,实施破拆挖掘救人。在对被困人员进行心理救助的同时,指挥员要根据伤员被困的实际情况和受伤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救人行动方案,并要尽量选派有经验的救援人员有针对性地实施破拆、挖掘等方式救人。在此过程中,救援人员要灵活运用各种破拆器材,如切割机、剪扩钳、高压气垫等,为迅速救出被困人员赢得时间。在需要作业的坍塌区域,救援人员可用木方、液压支撑杆、千斤顶在塌倒体和承重墙之间进行支撑,防止坍塌体移动挤压被困人员。应尽量避免使用大型挖掘机械,以免发生二次坍塌,危及被困人员生命安全。三是救护并重,尽一切力量救助受伤人员。

在救援的过程中,对于伤势较重的被埋压人员,要在医疗救护人员的配合下共同实施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伤员的伤害,有效控制伤员的伤势。采取最佳救助方案救助伤员。救出后,尽可能先在现场进行急救,然后迅速送往医疗点和医院。

(二)地铁火灾事故救援处置对策

1、快速到场,成立指挥部进行有效指挥

消防指挥员到场后,首先要在醒目地带设置设立灾害现场指挥部,这样便于后援中队、上级领导、后勤保障到场后的接应,保证通信畅通,指挥员在位。同时快速展开侦查工作,对发生灾害事故的地铁灾害现场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熟悉被困人员基本情况,了解地铁和地铁站现场的主要结构,内部设施分布情况,消防设施使用情况,火灾发生后的可靠性程度,以及地铁应急预案。利用各中队装备特点,进行力量合理有效的部署,时刻监测和掌握地铁发生火灾后每个阶段规律性的变化情况,捕捉有利战机,并对长时间作战要有思想上和物质上准备,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一鼓作气、扭转局势。

2、地铁站台发生火灾时的应急疏散模式

地铁站台是乘客上下车的地点,人员密度大,发生火灾时极易产生重大伤害。

一是消防人员到场在接到详细火情报告后,应立即派战斗员及地铁工作人员进入地铁控制指挥中心,通知相应车辆,防止列车进入着火车站,更不允许列车停靠站台,释放乘客。这是由于列车在隧道内运行会加速周围气体流动,助长火势的蔓延。如果再允许乘客在事故站台下车,无疑会给救援人员带来更沉重的压力。地铁控制中心应调度车辆停靠在着火车站的前方车站,并及时疏散乘客;二是在扑救火灾、控制车辆的同时,消防员应及时开放疏散通道。立即将车站的检票口和安全出口全部开放,并将扶梯改为上行,通过广播向站内候车乘客发出火灾警报,指明乘客应从何路线撤离,并派消防员赶到楼梯、道路拐弯处组织引导,乘客快速撤离;三是在疏散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安抚乘客的情绪,防止出现拥堵、踩踏等事故;合理分流乘客,保证乘客从不同出入口,依据最短路径的原则撤离事故站台,把混乱控制在最低程度;四是同时消防救人小组应深入站台内部,搜索各个房间和角落,将那些已经昏迷或受伤无法行动的人员从火场中抢救出来。

3、地铁列车发生火灾时的应急疏散模式

在地铁火灾中,地铁列车火灾发生比例最高、伤亡人员最多、疏散难度也最大。相对地铁站台,列车内部空间更加狭窄,人员更密集,疏散途径更少。一是列车行进中发生火灾,停靠在隧道中,消防人员到场后需尽快将车站内部无关人员清空,具体措施可参见地铁站台发生火灾时的应急疏散模式;二是根据两头疏散原则,消防救援人员分两头应当携带灭火器材、破拆工具、照明工具进入隧道,积极展开救人灭火救援战斗行动;三是到达灾害事故现场,救援人员首先应打开所有的车厢门,及时向站台疏散乘客,并在消防救援人员的组织下向地面疏散。需要强调的是,在车厢门附近应预留救援人员,防止乘客慌乱中被踩踏摔倒,保证有序疏散。疏散方向原则上要避开火源,兼顾疏散距离。如果是列车中间部位着火,必须分别向前、后两个站台进行疏散。

4、灭火救援过程中要注意通风排烟 公安消防部队接到报警后,要迅速调集救援力量,特别是要将特勤部队调到现场。到达火场后,要利用排烟车、移动式排烟机,在两端入口分别选择正压送风和负压排烟等手段,排除烟雾。但是移动排烟设备对地铁站这么大一个空间而言,显得杯水车薪,为实施更快更有效排烟,要想方设法,利用其固有送风排烟设备。一是站台火灾。一般情况下,站台发生火灾时,应首先关闭站台层送风系统和站厅层的排风系统,开启车站层的排风系统经排风井将烟雾排至地面。从而使进出通道和站厅层形成负压和向下气流,保证人员疏散时逆风行走,不受烟雾伤害。为了防止烟气因热压作用流向站厅层,楼梯口向下气流速度应控制在1.5m/s以上。如果车站烟雾过大,必要时甚至可考虑开启前后临近车站的排烟设备,进行抽风排烟。二是地铁列车火灾。当地铁列车发生火灾,选择行进至前方站台进行疏散时,假设此时列车头部着火,组织乘客向尾部疏散的同时应向列车前进方向送风,使烟雾远离乘客。若着火部位在列车中部,在组织乘客向列车两端疏散时,应向列车前进方向送风,使烟雾远离尾部乘客,而列车头部乘客因距离前方站较近,受到烟雾的伤害相对较小。如果情况紧急,列车停靠在区间隧道内,则送风方向应与乘客疏散方向相反,以确保乘客逆风疏散。此时如果是列车中部着火,乘客向隧道两端进行疏散,送风系统应向多数乘客疏散方向相反的方向送风,确保大多数乘客的安全。

5、地铁火灾内部照明

地铁照明主要分为工作照明和事故照明二种。发生灾害事故后,工作照明一般都被事故照明所取代。地铁事故照明主要由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的照明组成。事故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电源由应急蓄电池提供,每个地铁站内的蓄电池可提供地铁所有事故用电30分钟左右(列车内部蓄电池设计供电时间约为45分钟左右)。地铁火灾发生后照明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地铁内部的应急照明设备发挥不明显。地铁发生火灾事故后,由于地铁内部装修材料、电缆线等大量存在,这些物资燃烧产生的烟雾瞬间会充满地铁空间,而且烟雾先是填充项部的空间继而向四周蔓延扩散的,因此,地铁内部的应急照明设备除了在火灾初起阶段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外,后期对地铁火灾中疏散救人能够发挥的作用很小;二是消防自备照明工具作用不明显,可用率低。由于地铁内部烟雾大,消防战斗员配备的照明工具在浓烟环境下的穿透能力受到限制,防爆电筒、强光电筒、消防照明车、移动照明灯等有效工作半径很小,消防人员配备的这些照明装备在内攻救人、灭火等救行动的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良好的地铁照明具有减缓内部人员恐慌心理、有利于战斗行动有序展开、增强灭火救援的有效性等诸多优点。因此在地铁灭火救援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地铁照明:一是架设临时供电线路照明。可由供电部门协助,架设临时供电线路,迅速在现场架设临时照明设施,尽量使照明能够覆盖整个地铁站,为火灾事故现场提供照明,为灭火救援人员战斗行动提供条件;二是充分发挥消防部队照明装备器材的作用。如使用移动照明灯、便携式照明灯等,还可使用救生照明线,直接从地面铺设救生照明线进入地下层,解决消防人员的照明问题和被困人员的救生照明问题。同时,消防战斗人员应大量使用头盔式红外线热视仪、手持式红外线热视仪等器材,便于消防员在地下浓烟的环境下展开搜救被困人员、寻找火点展开救人和灭火行动;三是地铁应急照明设备的合理设置。鉴于烟气向上扩散的特性、目前地铁疏散标志地面和地铁应急事故照明均安装在地铁站台、站厅和通道的顶部这一实际,我们考虑是否在新建地铁车站或改建地铁车站时将地铁疏散标志地面和地铁应急事故照明安装在地面,有利于在一旦发生地铁火灾时,即能有效起到疏散救人指示牌作用,而且还能在火灾事故中发挥很好的照明作用;四是增加移动照明装备可连接长度。用于配备器材的限制,照明车分灯可到达距离为110M,这对地铁从入口到站台300~400M距离长度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可适当增加可连接线路长度,并设置漏电保护装置,以确保地铁任何部位的照明及安全需要。

6、地铁内攻灭火

一是进攻路径的选择。主管中队到场后第一时间进行火情侦察,询问知情人了解地铁下面的情况。之后,按各班预案任务应全面展开,水枪深入到燃烧部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快速开展战斗。全面展开首先在进攻路径选择上应有多重性,即不能从单一通道进入,尽可能从两个或两个以上通道进入。因为地铁站长度都在50m以上,加上通道长度,出入口间距离更远,如单一选择进攻方向,往往疲于奔命,造成延误战机,直接导致烟雾扩散,妨碍战斗行动,所以从绝对把握而言,多重选择进攻通道利大于弊。因为地铁扑救,不在于水枪数量,而在于水枪质量,即有效性,只要有两支甚至一支水枪到位,就能扑灭初起火灾;二是第一时间展开搜救行动,并贯彻始终。本着救人第一原则,中队在到达现场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搜救,在人员组织、任务分配上,要划片、划块,请站方出示平面图,明确各小组搜救范围,行进线路,做到一处不漏,重点搜索通道拐弯处,搜遍角角落落,要把疏散救人工作贯彻始终;三是固移结合,多种形式展开灭火战斗行动。由于地铁站长度都在50m以上,加上通道长度,出入口间距离更远,如单一选择进攻方向,往往疲于奔命,造成延误战机,直接导致烟雾扩散,妨碍战斗行动,因此选择选择多重选择进攻通道,即不能从单一通道进入,尽可能从两个或两个以上通道进入。要以固定设备为主,固定、移动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灭火战斗行动。现在地铁的消防设施,尤其灭火设施是比较完善的,数量也较多,由上往下供水较方便,地铁管网无泵加压,也要达到3-4公斤压力,所以灭火时的压力流量,其可靠性程度比其他建筑消防设施高。还有就是在扑救中,要集中主要力量向起火部位进攻,避免人员过散。水枪要深入到燃烧部位,寻找隐蔽火源,切断火势向外扩散和烟雾产生,如电缆、保湿材料等,但这种状态下浓烟高温产生,反而成倍增加。所以作为攻坚克难抢险力量就要阻断其产生,断其向外蔓延发展。在方法上主要对空间的三个面进行破拆寻找,尤其是站台隧道两侧电缆寻找,既可通过战斗员四肢触摸法查其阴燃部位,也可采用先进红外线热成像仪进行擦测,测定火源位置,实现灭火最终胜利;四是利用固定排烟设施实施排烟散热。第一时间开启地铁专用排烟设施实施排烟。同时,利用配置的排烟机、排烟车实施移动式排烟,方式上既可确定一个远离火源通道即未选用为进攻通道实施输烟,也可在距火源较近通道即作为选用进攻通道实施送风,这不仅通过其他出口驱散烟雾,为内攻人员送上新鲜空气,更能在送风软管的一定范围区间内形成一个正压无烟的安全地带,作为抢险人员轮换休息地带。

7、把握救援现场的安全行动

消防救援人员在实施生命救助行动中,必须采取相对应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将安全放于首位,严守安全行动要领,保障救援行动。一是组织内攻前,首先要通过地铁控制中心了解现场情况,或了解内部结构等相关情况,做到心里有数;二是侦察力量,应由3--4个侦察力量组成,每组3--5人,佩戴空气呼吸器,携带热成像仪、生命呼救器、安全绳、照明、通信、水带、水枪等器材,按任务分工,从不同的地面出入口深入到火场内部进行侦察灭火;三是组织内攻时,在确定的进攻口处设火场安全员,对战斗人员记录姓名、空气呼吸器压、进出入时间,同时作战力量要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配备,就是一组人员进行内攻时,要有一组预备人员,随时准备更换;规定联络信号,交代行动要点和注意事项;四是深入内攻时,内攻人员应在脖子上系上湿毛巾,以防高温水滴烫伤,室内温度过高时,实施有效的梯队掩护进攻,坚持右进右出、成纵队行进,以防同疏散群众发生冲突伤害。内攻灭火时,各小组交替更换、每个小组在地下灭火时间尽量不要超过40分钟;五是注意潜在的危险。在地铁等地下密闭空间火灾扑救当中,随时面临着各种危险。中毒的危险、高温烟气灼伤的危险、侦察进攻中失散或迷失方向的危险、洞室高压电缆触电的危险、吊顶构件坠落伤害的危险、跌落台阶、轨道区地危险、缺氧(自给气瓶用尽)窒息的危险;六是当烟雾浓度较大,现场情况不清楚时,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现场救人,要做到最高级的防护,危险区划分完毕后,可根据不同区域工作环境的救援人员进行不同级别的防护;七是救援人员进入现场解被困人员时,应随身携带一些简易的个人防护装备,对被困人员进行简要的防护,防止其进一步受到伤害。

(三)地铁恐怖袭击救援处置对策

1、防护

防护是确保人员在发生化学类恐怖事件时免受伤害和减小伤害,实施有效保护自己的方式。救援人员首先确保自己的防护措施已经做到位,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将被困人员和受伤人员顺利的救出。

2、询情

询问情况包括:向一线侦查人员询问化学恐怖事件的实情;一线其他人员向地铁内人员进行各项有效询问;医疗救护人员对受伤人员的询问;地铁交通专家对人员疏散情况等的询问等。

3、力量部署

事故发生后,迅速成立指挥部,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进行事故调查和初步处置。应急小组可分为事故调查小组,火灾扑救小组,人员搜救小组,通信组,医疗救助小组等。

4、迅速展开战斗行动

一是加强人员疏散工作。要通过地铁内部广播系统对人员进行心理安抚和引导疏散工作,为有序开展消防部队救援工作开辟道路;二是做好侦检与监测工作。

根据受到袭击情况,迅速实施快速有效的化学侦检,查明毒剂种类、染毒地区范围、人员伤亡等;实施有效的化学监测,及时掌握染毒区域和云团范围,提供应急依据;三是积极实施警戒和现场封锁工作。地铁遭遇化学恐怖事件后,由于地铁这一交通设施的特殊结构,实施现场封锁和迅速有效的实施人员疏散是应急流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组织人力、物力和多种通信手段,实施现场封锁和实施疏散;四是展开医疗救护行动。化学类恐怖事件中,由于人员受到的是化学毒剂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攻击,所以受到的伤害是非常特殊的伤害,其病理特征和治疗必须有专业的毒伤救治专家来实施救治;五是加强做好洗消工作。洗消是应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染毒区域实施快速、彻底、完全的洗消可以消除污染,去除有毒区域;对人员实施洗消,可以消除人员衣服上沾染的毒剂,可以去除人员身体上残留的毒剂。洗消后,可以采用侦检方法来检验洗消的彻底性。洗消必须做到彻底、全面和不留死角。

5、现场清理,积极做好地铁区间内通风排烟工作。

事件得到妥善解决后,要利用一切尽可能的通风设施,对地铁内部进行通风排烟工作。人员疏散后,应该对现场实施清理,恢复地铁的正常秩序,视情况恢复地铁的正常运营。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亟待解决的日益增涨的人口数量而导致得出行问题,地铁的建设高潮已经来临。地铁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安全运营是地铁运输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目前地铁突发事故的因素有多种不确定性,事故发生原因多样性,造成的事故类型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地铁内部结构复杂、人流较多、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这些不安全因素在相互作用或者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便有可能触发地铁突发事故。因此,地铁灾害事故救援处置对策必须应得到应有的重视,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计、建造以及运营期间都要贯彻防火意识,从方方面面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安全,让地铁成为城市中最安全快捷的主运线。

第五篇:高速公路灾害事故特点及处置对策

高速公路灾害事故特点及处置对策

一、高速公路事故特点

1、事故发生频率高、偶然性大,极易造成交通中断。312国道和省道101线途径固原地区,是新疆、青海、甘肃出进陕西、河南等地区过往车辆的必经之路,特别是312国道固原段境内高速公路弯道多,坡道陡,桥梁、隧道多等特点,受路况、车况以及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交通事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且事故发生的频率较高。由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少、分隔行驶以及全封闭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其它车辆继续驶入就难以掉头、分流和疏散,易造成高速公路堵塞,导致交通中断,如2008年“2.28”液化气槽车侧翻泄露事故造成312国道中断1天1夜。

2、人员伤亡重、事故危害和损失大。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造成数十辆甚至上百辆汽车首尾相撞,可直接导致汽车内的驾驶员、乘客伤亡;汽车失控后易坠入落差较大的路沟、江河或侧翻等,造成群死群伤的可能性大。如 2008年1月4日 312国道牛营子隧道发生10车相撞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易引发火灾、次生灾害和“二次事故”。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可能直接引发火灾,即使事故后没有立即发生火灾,但燃油四处流淌,起火燃烧的危险性较大;装载化学危险物品的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可能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外泄,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并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事故发生后,如警示标志设置不及时、不规范,极易造成后续车辆避让不及,引发二次交通事故。

4、救援专业性、技术性强、难度大。由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偶然性较大,且时间、地点不定,救援人员很难及时掌握灾情,事故造成道路堵塞导致救援力量难以接近事故现场;多车相撞时,救援任务点多线长;车辆毁坏变形或翻车后坠入路沟造成疏散人员困难;且灭火救援时的供水主要依靠消防车的自带水等各种不利因素,对救援技术要求很高,给救援工作增大了难度。

二、处置程序和措施

1、询问情况。支队指挥中心接警时应问清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等情况,并应立即与高速交警部门取得联系,确定事故的准确地点及消防车辆行车路线,要求在来车方向 三公里 处有效布控,封闭道路并派车在高速入口处引导抢险车队进入高速公路。凡是灾害事故现场在没有实行交通管制和道路封闭前,消防部队不得进入高速公路,同时要将情况及时支队值班室。

2、有序出动。辖区中队接到出动指令后,应根据险情指定人员、车辆携带抢险救援器材赶往现场进行救助,同时部署好留队执勤力量,并视情向支队请求调集增援力量。

3、准确停车、注意安全。辖区中队到达现场选择停车位置时,不仅要有利于灭火作战和抢险救援的展开,而且要考虑到高速公路的通行,特别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发生“次生事故”。救援车辆应停靠在事故车辆的同一车道的上风或侧上风方向,并尽量避开地势低凹处,距事故现场30~100米左右,并在1公里 处设置警戒标志。灭火救援行动中,要严密组织,严格纪律,必须设立2名观察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确保参战官兵人身安全。

4、现场侦察。一是要查清事故车辆数量、车型及被困、伤亡人员数量和位置;二是要查清事故车辆油箱有无燃烧或爆炸的可能,是否需要水枪冷却保护;三是要查清是否有泄漏物质对环境污染或需要围堵,利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的化学危险品的浓度及扩散范围;四是要查清是否需要破拆,以及破拆的途径和方法;五是要查清事故现场的布控和警戒情况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5、救援准备。根据现场侦察情况,制定救援方案。明确人员分工,提出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一是装备准备:液压剪扩器、金属切割机牵引装置、送排烟机、医药箱、躯体固定气囊、担架等救助设备。

二是个人防护:救护人员必须穿戴战斗服、反光背心、手套,携带通信设施,视情装备空气呼吸器、照明灯、导向绳、方位灯等。

三是安全措施:

(1)当现场指挥员认为现场交通布控不能确保施救人员安全时,任何消防人员不得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指挥员应及时向路政、交警部门通报情况,待布控完毕,确保安全后再组织进入现场施救。如遇事故造成化学危险品泄露,指挥员应将根据侦检情况所需确定的警戒范围及时通报路政及交警部门。

(2)现场观察员应分别选择能通视事故现场来车方向200-500米处和救援现场10米处适当位置就位,遇有坡道等影响视线障碍时,应尽可能选择在坡顶等有利于观察的位置,且应确定对讲机、红旗、口笛、扩音器等联络方式。

(3)遇类似油罐槽车交通事故时,应对流淌、泄漏液体加强防护,防止造成大面积火灾事故。

(4)坠入深谷的车辆,若有人员伤亡,应安排有经验的救援人员进行施救,并穿上救生衣、携带安全绳等。

(5)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齐全个人防护装具,以免在抢险救援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伤。

6、处置方法和措施。迅速成立救援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实施统一指挥并指定专人做好现场情况记录。如有人员被困,要使用液压剪扩、切割等破拆工具破拆变形的车厢外壳,积极抢救车厢内的遇险人员,并根据需要调集大型牵引起重车辆到场协助救助;破拆车体时,应使用雾状水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化,引起油蒸气爆炸,发生火灾。对救出的重、急伤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初步处理后利用救护车或现场车辆迅速转送医院救治;对难以很快救出的危、重伤员要让现场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处置后进行救护。如事故伴有火灾,要用喷雾水冷却车辆油箱,用泡沫覆盖地面流淌的燃油,消除潜在危险,为营救被困人员创造条件。对事故次生的化学事故,消防人员应采取关阀断料、器具堵漏、稀释降毒、筑堤导流等措施,有效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和易燃

易爆物品爆炸燃烧事故的发生,并按化学危险品性质做相应处置。组织好现场供水和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救援所需用水和装备、给养及时运抵事故现场。

7、现场清理。对事故现场进行清洗,防止次生灾害和事故再次发生;清点参战装备、人员数量、察看有无人员受伤和装备受损,组织部队安全撤离;认真填写各种登记,将救援情况及时报告指挥中心。

三、行动要求

1、指挥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观察事故现场动态,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救援方案,向现场政府领导建议调集增援力量和器材。

2、在出警途中,要服从高速交警指挥,按照指定的入口驶往现场,事故处置完毕后,要按现场交警人员的指挥返回,不得在高速公路上调头返回。

3、及时救人是消防救援现场处置的主要方面,应最大限度的抢救人命,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4、救援车辆一时无法接近事故现场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救援人员应首先携带轻便的破拆、救生、起重等装备,赶到事故现场投入救援。

5、救援过程中应作好警戒工作,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事故现场,并随时观察事故车辆及所载物品是否有爆炸的危险。

6、对伴随有化学灾害事故的交通事故,应严格按照化学灾害事故处置程序进行。

7、高速公路事故处理完毕后,大(中)队带队干部应立即向支队指挥中心汇报处置结果,并认真做好战评总结。

下载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的基本措施和程序(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的基本措施和程序(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停电事故类别及处置程序

    董东煤业公司 停电事故类别及处置程序 董东煤业公司矿井的停电事故,主要是工业场地10KV供电系统进线失压及其它各配电点(如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主通风机房等)大面积停电事......

    常见灾害事故的特点与处置

    第一类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救援 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要点 灾害特性:1.液化石油气是常见的易燃易爆气体,发生泄漏极易导致燃烧爆炸和人员中毒;2.扩散迅速,易向低洼地区流动和......

    地震灾害应对处置措施(共五篇)

    地震灾害应对处置措施 摘要:本文以事故灾难中地震灾害影响到社会各界群体群体来分析怎样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普通群众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应急管理者应该如何做好应......

    灾害措施

    1.国家指挥中心的成立。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及时掌握有关方面的综合情况,统筹协调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中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工作。应......

    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基本程序

    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基本程序 处置不合格党员,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 (1)对不合格党员的主要问题进行核实,形成综合性写实材料。内容一般包括:党员基本情况,主要问题,本人态度。 (2)支部委......

    工业锅炉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基本措施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工业锅炉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基本措施 1 岗位职责 工业锅炉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分为初期处置和后期处置,初期处置以充装当班操作人员为主进行,后期......

    电梯的工作原理及电梯事故的处置措施

    电梯的工作原理及电梯事故的处置措施 电梯方便了人们日常生活,加快了社会的发展步伐。然而,近年来,被誉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电梯频发故障,造成大量伤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

    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及改进

    石油化工装置事故处置的基本对策及改进建议 在石油化工生产、加工、输送、储运中常常伴随着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深冷、有毒有害和腐蚀等危险因素,由于高温、高压、深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