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印刷色偏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任何一种彩色印刷品,都是通过黄、品红、青、黑四种色墨按一定的制版工艺和印刷色序套印完成的。怎样防止印刷品出现色偏,准确再现色彩与层次,这是印刷过程中应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忽视了这些方面,就会影响印刷品质量,使印刷品色彩、层次出现偏差。
色偏:是指印刷成品与原稿或打样稿相比较时,有颜色的差别。
防止色偏在工艺技术上应注意二个方面的原因。⑴制版网线角度的安排。⑵印刷色序的安排。
一:彩色制版过程中网线角度的安排
在彩色制版过程中,如果网线角度的安排不正确,就会影响印刷色彩效果,严重时还会产生龟纹。
目前的四色制版印刷是以黄、品红、青三原色为主,表现画面中千变万化的色彩,黑版只是加重暗调部分,起骨架作用而已。从呈色性能看:黄、品红、青、黑四种颜色中,黄色的视觉感应最弱,品红色、青色次之,黑色感应最强。由于人的视线对于45°角的网点特别敏感,对0度或90度的网点感觉较差,对15度或75度的网点角度,人眼感觉一般。
鉴于以上因素,制版时应根据原稿的主色调来确定各色版的网线角度。因此一般应把原稿的主色调印版做成45°其它颜色做成15°、75°、90°。
对于单色网目调印刷品,我们应当选用45度的网点。但多色网目调印刷品,各色版网点角度必须错开,通常采用的彩色网线角度如下:
1、双色印刷时,主色版或深色版用45°网角,次色版或浅色版用15°网角。
2、三色印刷时,主色版或深色版用45°网角,另两色版用15°和75°网角。
3、四色印刷时,主色版用45°网角,黄版用90°网角,另两色分别用15°和75°网角。
根据画面主色调安排网线角度有如下几种情况:
⑴若画面主色调为红色的暖色调,则可设置为:品红版45°、黑版15°、青版75°、黄版90°。
⑵若画面主色调为青色的冷色调,则:青版45°、黑版75°、品红版15°、黄版90°。
⑶若画面主色调为黑色的国画,则:黑版45°、青版75°、品红版15°、黄版90°。
在正常印刷情况下,按以上方法安排网线角度,再正确安排色序,可有效地防止印刷品出现色偏。使印刷品色彩鲜艳,层次清晰。
二:印刷色序的安排。
彩色印刷,无论是单色机还是多色机印刷,无论采用何种类型的油墨,都会面临着一个色序的问题。只有合理地安排印刷色序,才能有利于实现灰色平衡,充分再现原稿的色彩和层次,达到理想的印刷效果。
在多色印刷中,按一定的颜色顺序将分色版依次套印在承印物上的颜色顺序称为印刷色序。
印刷色序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
⑴纠正色偏
黄、品红、青三原色印刷油墨不管何种品牌,都有一定的灰色成分,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色。我们使用的纸张白度,印刷机精度,工艺操作也会存在一些不足。这样就会出现色偏。选择合理的印刷色序,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起到纠正色偏的作用。
⑵正确地显示色彩
三原色油墨以不同的比例组合,会显示出千万种新的色彩。不同的印刷色序会显示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如采用同样的印版,同样的操作工艺在黄色上叠印品红色,或在品红色上叠印黄色,它们呈现的色彩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四色网版印刷时,暗调部分的网点是叠印在网点上,高光调部分的网点是印在纸张的空白部分,由于油墨的遮盖和墨层的厚度不同,所显示色彩的作用也不同。
在四色印刷中,黄、品红、青、黑根据排列组合可以有24种不同的印刷色序。那一种印刷色序好,没有具体的规定,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安排。
⑶反映叠印状况
如果选择的印刷色序与油墨性能不相匹配,就会出现混色、重影、印不上等故障。
由此可见,选择正确的印刷色序是保证正常印刷,获得最佳印刷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印刷色序的选择一般遵循下列原则:
1、根据三原色的明度排列色序:三原色油墨的明度反映在三原色油墨的分光光度曲线上,反射率越高,油墨的亮度越高。所以,三原色油墨的明度是黄>青>品红>黑。明度小的先印,明度大的后印。
2、根据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和遮盖力排列色序:油墨的透明度和遮盖力取决于颜料和连接料的折光率之差。遮盖性较强的油墨对叠色后的色彩影响较大,作为后印色叠印就不易显出正确的色彩,达不到好的混色效果。所以,透明性差的油墨先印,透明性强的后印。
3、根据网点面积的大小排列色序:一般情况网点面积小的先印,网点面积大的后印。
4、根据原稿特点排列色序:每幅原稿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属暖色调,有的属冷色调。在色序排列上,以暖色调为主的色序为黑、青、品红、黄;以冷色调为主的色序为黑、品红、青、黄。
5、根据印刷设备的不同排列色序
⑴单色机色序:单色机印多色产品时,油墨转移属于湿叠干,考虑色序时,可将油墨粘性放在较次要的地位。
在纸张、油墨质量都较好的条件下,一般印刷色序为黑、青、品红、黄。在纸张质量较差,表面粗糙,紧度低,吸墨性强时,可选择色序为黄、品红、青、黑。由于黄版面积大,可以弥补纸张的缺陷。使印刷效果好一些。另外采用黄、品红、青、黑色序,有利于换色,容易清洗墨辊、墨槽。单色胶印机先印黄版的又一原因是人的视觉对黄色网点不敏感,而印浅颜色黄版时,既使略微会有一点套印不准的现象,肉眼也不容易观察出来,因而有利于四色套印的效果。
⑵在双色机的印刷中第二色和第三色属湿叠干套印。1-2色和3一4色的印刷属湿叠湿套印,双色机的印刷色序以明、暗色相互交替为宜,墨量大的放在第二色组,所以在印刷中一般采用以下印刷色序:1-2色品红-青或者青-品红;3-4色黑-黄或者黄-黑,但亦根据需要。要突出某个重色时,如绿色,就应按照品红-黄,青-黑的套印色序印刷,这样以获得较理想的印刷效果。
也可以采用色序为黑-黄、品红-青,这种色序墨色较容易控制。
⑶四色机印刷是湿压湿印刷方式,要使后一色油墨能较好地转移到前一色承印物的墨层上,应顺着印刷色序油墨的粘着性依次减少,否则会产生逆叠印刷现象。一般是先印油墨粘性大的暗色,后印油墨粘性小的亮色。常用色序为黑、青、品红、黄,或黑、品红、青、黄。在改变色序的同时,对油墨的粘性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四色机印刷中,黄墨排到最后一色印刷,主要有三个优点
⑴由于黄墨的透明性好,用于最后一色有利于足够的光量射入上下墨层,使印刷品色彩更鲜艳。
⑵黄墨的干燥性能较快,印刷面积较大。把黄墨安排最后一色,不仅可以防止因黄墨干燥速度过快而引起的晶化外,还可利用它印刷面积大,又能很快氧化结膜的特点,罩盖在其它墨层表面,可提高印刷品的光泽度。
⑶黄色安排在最后一色,便于控制黄色的用墨量,可随时对照样张进行调节。
6、根据纸张的性质排列色序:纸张的平滑度、白度、紧度和表面强度各有不同,平、紧的纸张先印暗色,后印亮色;粗、松的纸张,先印明亮黄墨,后印暗色,因为黄墨可以遮盖掉纸毛和掉粉等纸张缺陷。
7、根据油墨的干燥性能排列色序:实践证明,黄墨比品红墨的干燥速度快近两倍,品红墨比青墨快一倍,黑墨固着性最慢。干燥性能慢的油墨应先印,干燥性能快的油墨后印。单色机为防油墨表面晶化,一般最后印黄色以利迅速结膜干燥。
8、根据平网和实地排列色序:印刷品有平网和实地时,为取得好的印刷质量,使实地印得平、墨色厚实、色彩鲜艳,一般先印平网图文,后印实地。
9、根据浅色和深色排列色序:为使印刷品具有一定的光泽而加印浅色的,先印深色,后印浅色。
10、以文字和黑版为主的产品一般采用青、品红、黄、黑色序,但不能在黄色实地上印黑文字及图案,否则由于黄墨粘性小,黑色粘性大而产生逆套印,造成黑色印不上或印不实的现象。
11、对于四色叠印区域很小的画面,套色顺序一般可采用图文面积大的色版后印的原则。
12、金、银色产品,由于金墨、银墨的附着力很小,金、银墨应尽可能放在最后一色,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三次叠墨印刷。
13、印刷的色序要尽量与打样时的色序保持一致,不然就追不上打样的效果。
14、印刷时,相邻两色序的网线角度应相隔30°。如采用黑、青、品红、黄色序,相对应的网线角度为黑75°、青15°、品红
45°、黄90°。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印刷生产中,要根据印刷品的质量要求,纸张、油墨的性能,印刷机的精度等情况,灵活地安排印刷色序,达到最佳印刷效果。
第二篇:摊铺机行走跑偏原因及解决方法
摊铺机行走跑偏是其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摊铺机行走跑偏产生的原因比较多,所以解决方法也各不相同。
1.行走控制原理
摊铺机行走控制原理如下:驾驶员根据施工要求通过速度电位器设定摊铺机行走速度,该速度设定值经过控制器计算,转变为相应大小的电流输出到行走泵电磁铁。行走泵电磁铁根据电流的大小调整行走泵斜盘角度,以控制行走泵泵送液压油的流量。
行走马达根据行走泵泵送液压油流量大小实现转速的不同变化,经过减速器带动履带实现摊铺机行走。同时安装在行走马达上的速度传感器,将行走马达的行走速度脉冲信号反馈到控制器,经过与设定速度以及左、右侧行走马达转速的对比,修正输出电流,从而保证左、右两侧履带的行走速度与设定速度保持一致。
2.跑偏原因及解决方法
摊铺机行走跑偏大体可分为向一侧跑偏和无规律(忽左忽右)跑偏2种,现分别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1)向一侧跑偏
机械传动 在检测左、右行走马达转速(脉冲信号)一致的前提下,从机械传动方面分析,摊铺机向一侧跑偏的原因主要有3个:
一是左、右侧履带涨紧度不一致。此时可通过调整履带涨紧度消除跑偏。
二是左、右侧履带不平行。此时可通过调整履带导向轮定位螺栓,或调整控制器跑偏参数来消除跑偏。
三是履带梁由于刚性差或应力释放等原因产生变形。此时可通过调整或更换履带梁来消除跑偏。
液压传动
从液压传动方面分析,摊铺机向一侧跑偏的原因主要有2个:
一是挡位不对。液压系统(先不考虑电气系统原因)的主要原因是行走马达挡位切换异常。用检测设备分别检测左、右侧行走马达转速,若转速相差较多,很可能一侧是工作挡,另一侧是行驶挡。此时调整或更换行走马达,使左、右挡位保持一致,跑偏现象便可消除。
二是行走马达处于开环状态,或左、右两侧行走马达转速相差太多。用检测设备检测左、右两侧行走马达转速,若检测设备显示左、右马达脉冲数差异大于10Hz,可通过控制器将左、右两侧行走马达运行调整为闭环状态。若故障现象依旧,应测量行走泵压力。若压力异常,则需更换相关行走泵;如压力正常,则一般为行走马达內泄严重,需更换行走马达。电控系统 从电控系统分析,摊铺机向一侧跑偏的原因主要有3个:
一是转向电位器装配不好或中位漂移。用检测设备检测转向电位器和转向微调电位器,若其均在中位,但一侧有转向信号,而另一侧无转向信号,通过重新设定转向电位器和转向微调电位器,便可解决问题。
二是速度传感器损坏。用检测设备检测速度传感器,若某一侧速度信号为零,则该侧速度传感器损坏。此时更换该侧速度传感器即可。
三是比例电磁阀电磁铁有问题。若比例电磁阀电磁铁存在个体差异,即使起步电流相同,行走泵输出也会不同,从而造成行走马达转速不同。此时可通过调整起步电流进行修正。
(2)跑偏无规律
电控系统 从电控系统分析,摊铺机跑偏无规律的原因主要有3个:
一是传感器软损坏。若摊铺机长期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将造成传感器特性变差,导致摊铺机行走跑偏无规律。此时用检测设备检测,会检测出信号忽大忽小、时有时无。对此可通过改善摊铺机散热条件,来避免或减轻此类故障。
二是转向电位器死区设置过小。该故障表现为观察电位器虽在中位,但由于电位器机械定位存在差异,导致控制器认为其不在中位(用检测设备可发现该故障)。此时控制器仍有转向信号输出,从而引起跑偏。对此,应将转向电位器转向死区设定值适当调大。
三是电位器设定不正确。在设定转向电位器和转向微调电位器时,电位器两端一定要打到头,不能留下“空行程”,同时要用万用电表测量两端电压,以保证电位器左、右两端的电压基本一致。
液压传动
主要表现在液压系统压力、流量不正常。
若行走泵进油滤清器松动,造成液压系统进气,必将影响液压系统压力和流量。其表现就是摊铺机有时往左跑偏,有时向右跑偏,有时可直行。此时将进油滤清器拧紧,跑偏问题即可解决。
若单侧履带承受负载后,其行走泵高压溢阀产生溢流,可造成摊铺机行走无规律跑偏。此时需测量该行走泵溢流压力,若溢流压力低于正常值,则需更换高压溢流阀。
其他原因
摊铺机跑偏无规律的其他原因主要有3个:
一是电位器中位限位螺钉松动。此时需要重新调整限位螺钉,并重新标定电位器。二是速度传感器无信号。其原因大都是操作人员更换蓄电池时,将速度传感器的电源漏接或错接。此时按图纸要求将速度传感器的电源接好即可。
三是转向微调不在中位。这种情况基本是误操作所致,将转向微调调整到中位即可。摊铺机跑偏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是同一种现象,其成因也不一定相调整销轴的拆装或调整方法如下:
先将2个圆柱销3插入调整销轴2个螺纹孔中,同,或许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排除故障时要耐心和细心。
第三篇:凹版印刷常见故障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法
凹版印刷常见故障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法 一.刀 线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油墨中有杂质;(2)、油墨细度太大;(3)、旧墨太多且未过滤;
(4)、溶剂溶解力差;(5)、油墨粘度过高。
2、刮刀:
(1)、刮刀有缺口;(2)、刮刀安装呈“波浪状”;(3)、刮刀角度软硬不良;(4)、刮刀压力不均。
3、印版:
(1)、印版磨损严重;(2)、印版表面不良;(3)、印版跳动太大;
4、环境:
(1)、车间地板有太多灰尘;(2)、车间外部环境太差(例如施工);(3)、机器不整洁。改进措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过滤油墨;(2)、要求供应商改进油墨细度;(3)、添加一定比例的新墨;
(4)、增加溶解力好的溶剂;(5)、降低油墨粘度。
2、刮刀的改进措施:
(1)、研磨或更换新刮刀;(2)、刮刀安装要紧贴且平行度要好;(3)、调整刮刀角度;(4)、压力适度。
3、印版的改进措施:
(1)、印版退镀,抛光精磨;(2)、要求供应商改进印版硬度;(3)、清洁两端堵头并重新装版;
4、环境的改进措施
(1)、定时清洗地板;(2)、车间与外部环境隔开,防止异物进入车间;
(3)、加强清洁机器。
*********************************************************************************** 二.堵 版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油墨挥发速度太快;(2)、油墨溶解不良;(3)、旧墨太多;(4)、油墨粘度太大;
(5)、油墨转移不良,或与原材料搭配不良;(6)、油墨颗粒太粗;(7)、冲淡剂太多。
2、刮刀:
(1)、刮刀角度太大;(2)、刮刀前端和压棍之间的距离太大;(3)、刮刀装的太硬。
3、印版:
(1)、印版局部磨损严重;(2)、印版堵塞;(3)、印版制作不良。
4、压棍:
(1)、压棍压力太大;(2)、压棍局部有缺陷;(3)、压棍硬度不合适。
5、环境:
(1)、车间温度太高;(2)、对着印版的方向有外来风。
6、材料:(1)、晶点;(2)、平均度差;(3)、雾度太大。
7、其他:机速太慢。改进措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调整油墨的溶剂配比,降低挥发速度或适当提高印刷速度;(2)、增加油墨真溶剂,提高溶解能力;(3)、添加一定比例的新墨;(4)、更换不同厂家的油墨或要求供应商改进;(5)、降低油墨粘度;(6)、增加新墨的比例。
2、刮刀的改进措施:
(1)、适当减小刮刀角度;(2)、缩小刮刀前端和压棍之间的距离;(3)、把刮刀的垫片和刮刀适当装长一点(即装软一点);
3、印版的改进措施:
(1)、印版退镀或重新制作;(2)、彻底清洗印版;(3)、加强稿件印前处理。
4、压棍的改进措施:
(1)、适当调整压棍压力;(2)、更换有缺陷的压棍,或适当硬度的压棍;
5、环境的改进措施
(1)、安装空调,保持恒温恒湿;(2)、把吹向印版的风找出并改变其方向。
6、原材料的解决措施:更换原材料;
7、其他方面:机速适当加快。
************************************************************************************************************ 三.静 电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油墨本身的导电性能不良;(2)、油墨粘度太小;
2、溶剂:
(1)、溶剂配比不良;
3、印版:
(1)、印版边缘比较粗糙;
4、机器:
(1)、机器放静电效果不良;
5、环境:(1)、天气干燥,车间湿度太小(小于50%)。改进措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更换不同厂家的油墨;(2)、提高油墨粘度;
(3)、添加油墨防静电剂;(4)、要求供应商改进油墨的防静电性能;
2、溶剂的改进措施:
(1)、添加导电性能好的丁酮和异丙醇等;
3、印版的改进措施:
(1)、如出现固定位置的须状,处理印版的相应位置;
4、环境的改进措施:
(1)、定时清洗地板或增加湿度调节仪,适当增加车间湿度;(2)、最好封闭车间,形成恒温恒湿的环境。
5、机器的改进措施:
(1)、给机器增加地线,提高机器放静电性能;
6、其它措施:
(1)、在印刷设备上增加静电消除仪;(2)、消除导棍和薄膜上的静电;
***************************************************************************************************** 四.粘 背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溶剂挥发速度太慢;(2)、油墨溶剂释放性能差;(3)、油墨的本身性能不良,如金、银色、珠光油墨等;(4)、油墨粘度大;(5)、旧墨太多;(6)、不同类型油墨层叠;
2、印版:
(1)、印版太深,上油墨量太大;(2)、刮刀角度不良;
3、技术工艺:
(1)、印刷速度太快;(2)、烘箱温度太低;(3)、烘箱中进、排风不合理;
(4)、收卷张力太大,收卷太紧;(5)、收卷张力太小,收卷不齐;(6)、冷却辊温度太高。
4、环境:
(1)、车间温度太高;
5、其它原因:
(1)、运输或装卸过程中,出现碰撞;(2)、印刷半成品放置时间太长;
(3)、原材料与油墨搭配不良,油墨附着力不良。改进措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加多挥发速度快的溶剂;(2)、要求供应商改进油墨;(3)、使用金、银色、珠光油墨等油墨时,提高警惕,调整好工艺;(4)、降低油墨粘度;(5)、调整新旧墨的比例;(6)、更换油墨类型;(7)、各色油墨使用同一类型油墨;
2、印版的改进措施:
(1)、印版重制,降低上油墨量;(2)、调整刮刀的角度,降低上油墨量;
3、技术工艺的改进措施:
(1)、降低印刷速度;(2)、提高烘箱温度;(3)、调整烘箱进新鲜空气的比例;
(4)、调整张力到适当,收卷不能太紧或太松;(5)、检查冷却辊或适当降低冷却水温度;
4、环境的改进措施:
(1)、在车间添加冰块或安装空调,降低车间温度;
5、其它方面的改进措施
(1)、小心运输或装卸产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2)、容易反粘的印刷半成品,放置时间不能太长,最好一边印刷,一边复合。************************************************************************************************************************** 五.白 点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油墨的流平性不好;(2)、油墨粘度高;(3)、油墨细度太大;(4)、溶剂挥发速度太快;(5)、旧墨太多;
2、原材料:
(1)、基材的表面凹凸不平;(2)、基材配方不良;(3)、材料晶点或析出物;
3、印版:
(1)、印版网点太浅;(2)、印版磨损;(3)、印版堵塞;
4、工艺条件:
(1)、印刷速度太慢;(2)、压棍压力太小或硬度不合适;(3)、刮刀角度太大或压力太大;
5、环境:
(1)、车间温度太高;(2)、有外来风对着印版吹。改进措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更换油墨;(2)、降低油墨粘度;(3)、过滤油墨和添加一定比例新墨;
(4)、添加挥发速度慢的溶剂;
2、原材料的改进措施:
(1)、更换原材料;(2)、要求供应商进行改进;(3)、对粗面的基材使用静电吸墨印刷方式
3、印版的改进措施:
(1)、加深印版网点;(2)、印版退镀;(3)、清洗印版;
4、工艺的改进措施:(1)、提高印刷速度;(2)、加大压棍压力或更换硬度较大的压棍;(3)、调整刮刀角度或压力到适当;
5、环境的改进措施:
(1)、降低车间温度;(2)、避免外来风吹印版。
********************************************************************************************************** 六.刮 不 净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油墨本身的性能不良;(2)、油墨粘度太低;(3)、旧墨太多;
(4)、溶剂挥发速度太慢;(5)、溶剂配方不良,溶解力不够;
2、印版:
(1)、印版磨损;(2)、印版的铬层处理不良;(3)、印版同心度不良;
(4)、印版安装不良;
3、刮刀:
(1)、刮刀太软;(2)、刮刀角度太小;(3)、刮刀压力不足;(4)、刮刀平行度不良;
4、机器:(1)、机速过快;
5、环境:(1)、湿度太大。改进措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提高油墨粘度;(2)、要求供应商改进油墨质量;(3)、添加一定比例的新墨;(4)、提高溶剂挥发速度;(5)、调整溶剂配比,提高溶解力;
2、刮刀的改进措施:
(1)、提高刮刀压力;(2)、调整刮刀的平行度;(3)、调整刮刀角度;
(4)、把刮刀装硬一些;
3、印版的改进措施:
(1)、印版退镀;(2)、要求供应商改进印版质量;(3)、清洁两端渡头并重新装版;(4)、检测印版平衡,如不合格,请供应商改进;
4、工艺的改进措施:(1)、机速可适当减慢;
5、环境的改进措施(1)、改进车间湿度。
**************************************************************************************************************** 七.臭 味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油墨的溶剂释放性不良;(2)、溶剂挥发速度太慢;(3)、油墨本身的味道;(4)、溶剂不纯,有难挥发的物质;(5)、油墨粘度太大,导致上墨量大;
2、烘箱:
(1)、烘箱温度太低;(2)、烘箱内空气比例不良(进、排风);
3、工艺参数:
(1)、印刷速度太快;(2)、印版网点太深,导致上墨量大;(3)、刮刀太软和角度太小等,导致上墨量大;
4、环境:
(1)、车间溶剂味道太大,空气流通不良。改进措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更换油墨;(2)、要求供应商改进油墨质量;(3)、调整油墨的挥发速度;
(4)、更换溶剂配比;(5)、适当降低油墨粘度,降低上墨量;
2、烘箱的改进措施:
(1)、适当提高烘箱温度;(2)、调整烘箱内的空气比例,适当增加新鲜空气;
3、工艺的改进措施:
(1)、适当降低印刷速度;(2)、重新制版,降低网点深度;(3)、适当调整刮刀,降低上墨量;
4、环境的改进措施
(1)、加大车间的抽风设备,提高空气的流通速度;(2)、改变进风口的位置,避免排除去的空气再次被抽进来。*************************************************************************************************************************** 八.色 差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油墨粘度的变化;(2)、油墨溶剂的改变,导致溶解力的变化或油墨变质;(3)、油墨比例的变化;(4)、不同厂家的油墨的更换;
2、刮刀:
(1)、刮刀角度的变化;(2)、刮刀压力的变化;(3)、刮刀的跳动;
3、印版:
(1)、印版磨损;(2)、印版网点的堵塞;(3)、印版跳动太大;
4、工艺条件:
(1)、印刷速度的变化;(2)、压棍压力和压棍的更换;
5、环境:
(1)、车间的温度变化较大;(2)、车间通风状况的改变。改进措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保证油墨的稳定性;(2)、稳定溶剂配比,一次尽可能多配一些;
(3)、重新调配油墨时,在换卷前添加;(4)、一次印刷尽可能使用同一家的油墨;
2、刮刀的改进措施:
(1)、稳定刮刀的角度和压力,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不改变;(2)、找出刮刀跳动的具体原因,然后解决;
3、印版的改进措施:
(1)、印版退镀;(2)、清洗印版;(3)、检查印版平衡度,如超标,返回供应商,重新调整;(4)、清洁两端渡头并重新装版;
4、工艺条件的改进措施:
(1)、稳定印刷速度;(2)、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改变工艺参数;
5、环境的改进措施
(1)、稳定车间的温度变化和空气流通情况。
************************************************************************************************************ 九.套 印 可能产生的原因
1、原材料:
(1)、材料荷叶边;(2)、材料厚薄不均;(3)、材料热收缩太大;
2、印版:
(1)、印版平衡不好;(2)、印版安装不良;(3)、印版制作不良;
3、设备:
(1)、设备故障(连接不良、开关松动等);(2)、设备的精度不够;
4、刮刀:
(1)、刮刀不平行;(2)、刮刀压力设置不合理;
5、烘箱:
(1)、烘箱温度设置太高或太低;(2)、烘箱热风不良;
6、工艺参数:
(1)、张力设置不良;(2)、印刷速度太快;(3)、压棍压力设置不合理;
(4)、印版周长和其它参数设置不合理;
7、环境:(1)、空气流通不合理;(2)、环境温度太高。改进措施
1、原材料的改进措施:
(1)、更换不同批号或不同厂家的原材料;
2、印版的改进措施:
(1)、检查印版的平衡度;(2)、重新安装印版;(3)、重新制作印版;
3、设备的改进措施:
(1)、检查设备,排除故障;(2)、提高设备的精度,提高套印系统的等级;
4、刮刀的改进措施:
(1)、调整刮刀角度和和平行度;(2)、调整刮刀压力;
5、烘箱的改进措施
(1)、检查烘箱的温度,调整到合适;(2)、检查烘箱热风是否适当。
6、工艺参数的改进措施:
(1)、调整张力设置;(2)、降低印刷速度;(3)、调整印刷压棍两端的压力;
(4)、查看印刷输入的工艺参数是否正确,例如印版周长等。
7、环境的改善措施:
(1)、不让有风吹向印刷机器,影响薄膜走料;(2)、降低环境温度。
*************************************************************************************************************** 十.油墨附着力不良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油墨种类与原材料搭配不良;(2)、油墨本身不良;(3)、调配的油墨比例不良;(4)、溶剂挥发速度太慢;(5)、旧墨太多;(6)、溶剂的溶解力不足;
2、原材料:
(1)、原材料电晕处理达不到要求;(2)、原材料的电晕面反;(3)、原材料的涂层不良;(4)、原材料表面有异物;
3、印版和刮刀:
(1)、印版网点太深,上墨量太大;(2)、刮刀角度太小和太软,上墨量太大。
4、技术工艺:
(1)、印刷速度太快;(2)、烘箱温度太高或太低;(3)、油墨固化时间不足;(4)、烘箱出现故障;(5)、烘箱的进、排风不合理;(6)、印刷压力不合理;(7)、油墨冷却不良。
5、环境:
(1)、车间内部溶剂味道太大;(2)、车间内部灰尘太大;(3)、车间湿度太大。改进措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更换合适的油墨类型;(2)、要求供应商改进油墨;(3)、添加一定比例的新墨;
(4)、适当调整溶剂的挥发速度;(5)、适当改变油墨的比例;(6)、增加溶解力好的溶剂;
2、原材料的改进措施:(1)、对原材料重新电晕处理;(2)、检测电晕处理面;(3)、更换原材料;
3、印版、刮刀的改进措施:
(1)、印版重制,控制合适的上墨量;(2)、适当调整刮刀角度和软硬度,适当降低上墨量;
4、技术工艺的改进措施:
(1)、适当降低印刷速度;(2)、适当调整烘箱温度;(3)、保证油墨的固化时间;(4)、改善烘箱的进、排风,解决机械故障;(5)、适当调整印刷压力;(6)、适当调整油墨冷却。
5、环境的改进措施
(1)、定时清洗地板;(2)、加强车间排风,降低车间味道;(3)、车间保持恒温恒湿。
****************************************************************************************************************** 十一.拖 尾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油墨粘度小;(2)、油墨比例不适当(溶剂太多);(3)、溶剂挥发速度慢;
(4)、油墨本身性能不良;(5)、旧墨使用次数太多,油墨疲劳;(6)、溶剂溶解力不足;
2、刮刀:(1)、刮刀有损伤;(2)、刮刀装的倾斜;(3)、刮刀角度不良;(4)、刮刀装的较软;(5)、刮刀压力不合适;
3、印版:
(1)、印版局部磨损严重;(2)、印版跳动太大;
4、技术工艺:
(1)、印刷速度太慢;
5、其它方面:(1)、车间湿度太大。改进措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增加油墨粘度;(2)、适当调整油墨比例;(3)、添加一定比例的新墨;
(4)、要求供应商改进油墨,(5)、提高溶剂的挥发速度;(6)、提高溶剂的溶解力;
2、刮刀的改进措施:
(1)、研磨或更换有损伤的刮刀;(2)、调整刮刀的平行度;(3)、适当调整刮刀角度;
(4)、重新装刮刀,使软硬度合适;(5)、调整刮刀压力;
3、印版的改进措施:
(1)、印版退镀;(2)、清洁两端渡头并重新装版;(3)、检查印版的同心度;
4、技术工艺的改进措施:(1)、适当提高印刷速度;
5、环境的改进措施(1)、车间保持恒温恒湿。
***************************************************************************************************************** 十二.墨 污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油墨中密度不同,有分层现象;(2)、油墨本身不良;(3)、油墨搅拌不良;(4)、溶剂的挥发速度太快;(5)、溶剂的挥发速度太慢;(6)、溶剂的溶解力不良;(7)、油墨粘度不适当(太小或太大);
2、刮刀:
(1)、刮刀平行度不良;(2)、刮刀压力不均匀;(3)、刮刀角度不良;
3、印版:
(1)、印版磨损严重;(2)、印版跳动太大;
4、环境:
(1)、车间有风对着墨槽吹;(2)、车间温度太高,湿度太大;
5、其它方面:
(1)、烘箱温度不适当;(2)、残留溶剂太多;(3)、冷却辊不良;
(4)、印刷速度太快;(5)、印刷走料方式不适当;(6)、导辊有墨污。改进措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充分搅拌油墨,并在油墨槽中放合适的搅墨棒;(2)、要求供应商改进油墨质量;(3)、适当调整油墨的溶剂挥发速度;(4)、提高溶剂的溶解力;(5)、适当调整油墨粘度;
2、刮刀的改进措施:
(1)、调整刮刀的平行度;(2)、调整刮刀的压力;(3)、调整刮刀角度;
3、印版的改进措施:
(1)、印版退镀;(2)、清洁两端渡头并重新装版;(3)、检查印版同心度;
4、环境的改进措施:
(1)、不让风吹向墨槽;(2)、车间保持恒温恒湿;
5、其它方面的调整:
(1)、适当调整烘箱温度;(2)、降低残留溶剂,具体见臭气的改进措施;
(3)、适当调整冷却辊;(4)、适当降低印刷速度;(5)、清洁导辊;(6)、检查穿料方式,防止被误穿料。
***************************************************************************************************** 十三.油 墨 发 花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油墨流平性不良;(2)、油墨粘度偏小;(3)、溶剂挥发速度慢;
(4)、油墨细度太大;(5)、溶剂的溶解力不足;(6)、油墨的溶剂释放性不良;
(7)、旧墨的比例太大;(8)、油墨粘度太高;
2、刮刀:
(1)、刮刀平行度不良;(2)、刮刀压力不合理;(3)、刮刀角度不合理;
3、印版:
(1)、印版网点太深;(2)、印版网点设计不合理;(3)、印版网点堵塞;
4、工艺参数:
(1)、印刷速度偏慢;(2)、压辊压力不合理;(3)、烘箱温度不合理
5、其它方面:
(1)、车间空间有太多灰尘;(2)、压辊硬度不合适;(3)、压辊上有灰尘;
(4)、车间的湿度太大。改 进 措 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要求供应商改进油墨的流平性或油墨的溶剂释放性;(2)、适当调整油墨粘度;(3)、添加新墨;(4)、增加溶解力好的溶剂;(5)、加快溶剂的挥发速度;
(6)、过滤油墨,或要求供应商改进油墨细度;
2、刮刀的改进措施:
(1)、调整刮刀平行度;(2)、调整刮刀压力;(3)、调整刮刀角度;
3、印版的改进措施:
(1)、清洗印版;(2)、请供应商改进印版的网点;
4、工艺参数的改进措施:
(1)、适当提高印刷速度;(2)、调整压辊压力;(3)、调整烘箱温度;
5、其它方面的改进措施::
(1)、定期清扫车间地板;(2)、更换合适硬度的压辊;(3)、清扫压辊的灰尘;
(4)、车间保持恒温恒湿。
********************************************************************************************************** 十四.飞 墨 可能产生的原因
1、油墨:
(1)、油墨本身性能不良;(2)、油墨粘度不合理;
2、刮刀:
(1)、刮刀平行度不良;(2)、刮刀压力不合理;(3)、刮刀片与垫片搭配不良;
(4)、刮刀两端有损伤;(5)、刮刀和印版的长度不搭配;
3、印版:
(1)、印版周长太大或太小;(2)、印版两端的纸皮遮挡不良;(3)、印版跳动;
4、工艺参数:
(1)、印刷速度太快;
5、其它方面:
(1)、油墨泵没有固定好,油墨溅出;(2)、喷墨装置设置不良。改进措施
1、油墨的改进措施:
(1)、适当调整油墨粘度;(2)、要求供应商改进油墨质量;
2、刮刀的改进措施:
(1)、更换两端有损伤的刮刀;(2)、调整刮刀的平行度;(3)、适当调整刮刀压力;(4)、重新调整刮刀片与垫片之间的位置;(5)、适当调整使刮刀与印版相匹配;
3、印版的改进措施:
(1)、在制作印版时,尽可能使印版的周长在合理范围内;(2)、印版两端的纸皮重新档好;(3)、清洁两端渡头并重新装版;(4)、检测印版的同心度;
4、工艺方面的改进措施:(1)、适当调整印刷速度;
5、其他方面的改进措施
(1)、固定好油墨泵,防止油墨溅出;(2)、检测油墨装置,使之合理。
*******************************************************************************************************;
第四篇:皮带跑偏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皮带跑偏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作者: 摘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角度分别讨论了皮带跑偏的形成原因,并分别针对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皮带;跑偏;解决方案
皮带跑偏原因分析
1.1 影响皮带跑偏的内在因素
假定滚筒、托辊质量良好情况下,则影响皮带跑偏的内在因素主要有:
(1)滚筒、托辊的不正确安装。当滚筒、托辊与皮带前进方向不垂直时,皮带将向滚筒转动方向移动,极易造成皮带跑偏;
(2)滚筒、托辊与皮带的中心线位置不符。滚筒的安装即使与皮带前进方向垂直,但中心线位置如果不相符,加之皮带上方物料的重力,最终影响滚筒、托辊的水平状态,容易造成皮带跑偏;
(3)皮带与滚筒的接触处摩擦力不均。当两者的接触处过松或过紧时,皮带的摩擦力各点严重失衡,都可能导致皮带偏向摩擦力较大的一边;
(4)安装机架的地面平整度较差,导致皮带运行一段时间后失衡造成跑偏;
(5)皮带质量问题。皮带本身的弯曲或接头不直,在接头或皮带不直处跑偏严重且有规律。老化的皮带其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引起皮带张力失衡,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跑偏。
1.2 影响皮带跑偏的外在因素
影响皮带跑偏的外在因素主要有:
(1)物料不是匀速掉落在皮带上,或物料落点不在皮带中心线上。前者使得皮带在某些落点上受力过大,后者使得皮带容易倾斜。两者都可能因皮带的受力不均而导致跑偏;
(2)特殊物料例如石块或金属可能对皮带产生较大的撞击,轻则损伤皮带,重则可能导致皮带卡跳;
(3)湿度较大的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和皮带粘连,一方面降低输送效率,另一方面仍可能使皮带受力不均导致皮带运行过程的跑偏;
(4)洒落的物料粘连在滚筒和托辊上,容易顶起皮带,造成跑偏或皮带扯裂。
解决方案
2.1 外在因素导致跑偏的解决对策
(1)土建施工质量保证。皮带机的安装首先要求具有较好的地平优势,可以保证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因安装设备而引起的地面下沉;
(2)正确安装皮带。滚筒、托辊必须与皮带前进方向垂直,而且尽可能地要求中线一致。安装时可以适当采用辅助测量仪器,以保证设备安装的精度要求。
(3)皮带修整。皮带可能存在弯曲或接头不直等问题,使得输送带所受拉力不均匀,运转时容易发生跑偏。该问题可通过重新裁剪输送带、重新胶合或重打皮带扣得以解决。
(4)定期更换输送机部件。各部件老化会直接影响皮带的受力平衡状态,因此定期更换部件也是减小损失的有效方案之一。
2.2 内在因素导致跑偏的解决对策
(1)为保证物料能够从漏斗匀速落下,需要缓冲传统漏斗出料时所受的重力,以此减少重力对皮带的损害。漏斗的设计为焊接的光滑挡板,用来缓冲物料重力对皮带的撞击力;同时减速后的物料又可保证均匀地落在皮带中线上,避免出现个别煤块滚落到皮带边缘或洒落在下输送带上导致跑偏。这里需要注意DE段挡板不能焊接过长,否则将影响对漏斗颈部沉积物料的清扫。
(2)为防止个别“异形”煤块或石块在输送时发生卡塞现象而引起皮带工作异常,可改进人口裙板,通过割除一定宽度的裙板、加工副裙板和调整各部问隙以排除问题。
(3)某些湿度较大的物料一旦粘连在皮带上,容易造成皮带表面受力不均,可通过输送带的空段清扫解决这一问题。有关资料曾指出可采用角钢刮清粘料,但是对于粘结较紧的物料,一方面刮清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刮擦力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撕裂皮带。因此,清扫粘连物料宜采用橡胶刮板清扫。橡胶刮板清扫应当在分别安装在上下输送带表面处。上输送带处的橡胶刮板不但可以起到清扫作用,还可将较为集中的物料分散开来以减小物料对皮带的集中压力;下输送带处的橡胶刮板主要是借助粘料重力,可以提高清扫粘连物料的效率。
(4)上输送带的部分物料可能由于皮带的运动而洒落到下输送带上,随着滚筒的转动,物料可能粘结在滚筒上导致皮带运动最终偏离中心线。滚筒在输送过程中始终处于自转状态,对于滚筒的清扫不宜采用硬度较大的橡胶刮板,可以采用柔性清扫刷完成。不仅可以实现较好的清扫作用,而且对滚筒柱面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不会影响滚筒与皮带的表面摩擦性能。文献也提出了主动轮和被动轮采用不同的包胶方案,既可防止滚筒粘附物料,又可延长输送机的使用寿命。为防止滚筒粘附物料,对下输送带的及时清扫也可以安装同样的可调清扫设备。
第五篇:新手玩家流失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探讨
我们将新手玩家定义在游戏时间在10小时之内的玩家以及无法长期深入体验游戏的玩家。造成玩家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类。
1、感官上的不喜欢而立即放弃游戏。
2、玩家因为个人时间不足,浅尝辄止。
3、收费压力。
4、游戏中受到的挫折感。操作方面。
5、无吸引进一步游戏的内容。
6、好友群体转移游戏的影响。(新手阶段不容易出现)
7、其他同类型竞争游戏的吸引。
8、其他现实原因。包括PC配置、网络连接、运营商服务质量等。
第一类:感官上不喜欢而立即放弃游戏。
虽然玩家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社会阅历、游戏经验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一款游戏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喜好。但是玩家在点击广告、下载客户端、注册账号(登录)完成一系列过程后,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对游戏是有一点点兴趣的。如何将这一点兴趣放大并延续下去是关键的问题所在。这一类最多而且不被重视,所以这里重点阐述。
因为是感官上的问题,所以我们加入了用户体验的部分内容。第一个需要明确的是两个概念,玩家玩游戏的需求(目的)和玩家玩游戏的期望。
第一:需求是用户达到目标的需要,可以被明确的定义。如:交友的需求、称霸的需求等等。而期望是用户对固有体验的类比,是难以明确定义的。
第二:影响需求的因素是比较稳定的,而影响期望的因素具有偶然性。
第三:相比需求用户的期望是“隐性”的,用户对自己的需求可能会有所察觉,而对自己的期望很难意识到。
所以,我们分析这方面的原因会着重考虑用户的期望值,而不是一款游戏能不能满足玩家的需求。
决定用户满意度的公式为:
用户的满意度=用户使用产品的体验-用户对产品的期望
所以在加强用户体验的同时,如何调节用户对产品期望值是问题的关键。(并不能简单的说期望值越低越好,因为期望值也和用户是否选择游戏相关。)
期望值的产生原因:
第一:对整个产品种类的期望,比如用户对所有游戏都有一个总体的期望,这个期望主要来自于浅层次的前期体验,比如玩家看别人玩游戏,听别人说游戏;前一世代产品的体验(2D—3D)。
第二:对某一个产品的期望,这部分期望主要来自于对公司品牌价值的认同,比如暴雪游戏就应该比一般公司的产品期望高;前一代产品的体验;市面上同类型产品的体验;市场宣传的浅层次前期体验等。
第三:对某个功能的期望,这部分期望主要来自于的同类功能的使用体验,这不仅仅是同类产品的同类功能,还包括不同类产品的同类功能。
第四:对市场热门游戏(潮流游戏)的期望;市场大作概念炒作,如保持环境压力,关键人物的意见等。
对游戏品质的追求可以是无穷无尽的,但处于成本因素的考虑不可能这么做。一个产品应该有一些超过用户期望的设定,却不可能每个系统每个部分都做到这样。有些系统其实只需要满足用户一般的期望,或者说只要不低于用户的期望就可以了。所以包括开发以及市场宣传阶段我们都需要对用户的“关注点”有清晰精准的认识。
举例来说,大话西游2游戏当时比较成功,游戏以游戏过程简单、有趣味性见长,但画面上非常一般。大话西游3为了能够继续吸引这些已有的用户,在原来的画面上花了巨额的成本,而对于游戏原来的特色却没有好的改善,反而为了增加新系统使得游戏越来越复杂,而趣味性上并没有多少改善。如果纯粹从一款新游戏出发,大话西游3仍然不失为一款好游戏。但是对于2的老玩家来说,玩家期望较高的部分并没有得到满足,结果这款产品在吸引2的用户上面很失败。事实上,如果仅从吸引老玩家的角度出发,不需要在美术上投入如此大的成本,只需要比一代产品略好就可以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老玩家期望高的系统上。
同理,在市场方面我们也需要对产品有非常明确的认识,前瞻性的认识到游戏的“卖点”。只有把卖点搞清楚了才能谈得上用户定位。比如同样的产品,去吸引全新的用户是不是比吸引竞争对手的用户更有价值,因为全新的用户一般只有一些浅层次的前期体验,期望相对比较低,比较容易满足等等。保持市场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连贯性。
综上,无论是产品方面还是市场方面,深入了解用户的期望值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所在。宣传上不需要面面俱到,将一两点和产品匹配的卖点不断加强重复可能会起到不错的效果。
第二类:玩家因为个人时间不足,浅尝辄止。
对于这部分的玩家没有太好的方式,国内其他游戏普遍采用的解决方法是——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吸引玩家,而且活动和游戏结合度非常高,甚至活动和玩法的界限都很模糊。如:传奇的闯天关;征途的自行车赛;网易西游系列的科举;很多游戏都有的答题等等。
这些活动的特点是定时、定点、定量。即在固定的时间,找固定的NPC(相同的内容),消耗固定的时间。好处是玩家对自己的时间支出可以做到预先控制,同时活动的奖励也比相同时间的游戏收获丰富,而且即使这些玩家对游戏不熟悉对活动流程也可做到很熟悉。
根据过度理由效应,这样的活动应该持续的进行。比如,一款游戏连续几个周末都开放双倍经验,突然下一个周末取消双倍玩家会非常非常不适应。
第三类:收费压力。
对于时间收费游戏来说,这个问题尤其明显。比较好的做法有:
1、产品设计方面,收费前让玩家达到一个兴奋点,然后通过很吸引人的后续内容诱导付费。如Aion的盘龙要塞就是玩家需要付费后才能体验的内容。
2、欠费可以玩的赊账设置。梦幻西游在08年12月30日开放了欠费设定,即免费时间过后不再是强硬的不能登陆游戏,而是可以登陆但在游戏可体验的内容方面加以限制。
在新手角色达到10级开始欠点状态下玩家自动进入体验状态,在虚拟商品交易等玩法将受到一定限制,游戏内大部分功能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尤其是50级以下的玩家仍可正常参与组队副本活动,获得经验和物品收益。欠费额度为300点。
3、预充值,包括道具收费游戏很多游戏都会在收费前一周开放预充值。这样的设置较大程度上提高了玩家对收费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道具收费游戏来说,破坏游戏平衡的道具是普通玩家最反感的。比较好的做法有:
1、公测直接收费。减少公测玩家由收费带来的心理落差,而且部分收费道具也是更好游戏体验的一部分。就趋势来看,玩家对公测收费接受度越来越高。
2、消费习惯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度的问题,同样是过度理由效应,如果前面“玩的很爽”,后面如果玩家发现需要花大量的钱才能和之前一样,同样是不能接受的。
3、合理消费点的设置。
4、点卡和游戏币的交易系统。
5、其他,如天龙八部里面10级以下玩家不能浏览道具商城。
第四类:游戏中受到的挫折感。操作方面。
操作方面
1、合理的UI设计,延续用户的使用习惯。不深入了,详情可参考附件。
2、新手引导
《帝国时代》开发团队提出的“前15分钟法则”很有借鉴意义:是指对一个游戏来说,如果入门级玩家不能在前15分钟顺利地弄明白基本操作和策略并开始游戏,或者铁秆玩家不能在前15分钟感到有趣和挑战的话,他们都会永远地离开这个游戏,不再进行下一步的尝试。因此,前15分钟就决定了一个游戏的命运。
我们可以将以上理论拓展一下,基本能够确定我们新手引导的原则:
十五分钟学会游戏
首先我们要把我们的用户定位为——笨的、懒惰的、记性差的、脾气坏的。
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来制定我们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的新手引导应具备以下特点——手把手的、直观的、一定重复性的、简单快捷的。
十五分钟获得乐趣
教会游戏操作只是第一步,这并能保证用户不流失。所以第二步集中在将游戏核心的乐趣让用户体验到,如果体验到有困难起码也要让用户看到。
*核心乐趣——包括游戏的后期主要玩法在内的游戏“亮点”。
举例如Aion的飞行体验(传送、幻境任务)。
《大话西游外传》中新手引导阶段,通过“梦境”的方式,向玩家展现了游戏的后期核心玩法。
包括《神鬼传奇》中建立角色时,每个职业都展示的非常拉风的终极套装。
十五分钟一个目标
作为一个对新手引导的阶段总结,这个目标不仅仅体现在满足玩家的成就感上面,这是将玩家从陌生拉拢到对游戏认同非常好的环节。所以奖励不应仅仅局限于金钱经验,一个与众不同的称号,一个宠物或坐骑都是非常好的奖励。
*这里的目标可以是——冲出新手村、加入师门、干掉一个看起来很强的BOSS等等。
第五类:无吸引进一步游戏的内容
几乎所有游戏的都有游戏目标的设置规划,很多游戏称作兴奋点分布。很可惜,我们的大多数产品在分布兴奋点的时候根本就是为了分布而分布,没有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主要表现为:
1、目标本身一点都没有吸引力。比如某游戏在40级的时候可以进行骑乘,但是它的坐骑本身的作用不是玩家很希望得到的加速,坐骑设计的也很呆,一点不拉风,很多玩家都因此而没有了追求的动力。
2、目标设计和其他系统的设计不搭配。比如某休闲游戏,本身不需要放几个道具,却把增加道具栏的格子作为一个重要的兴奋点投放。
3、两个目标之间过于遥远。这种情况下,玩家的信心将会受到打击,玩家是需要一直被鼓励的,太过于遥远的目标就是不可达到的目标。最好的目标应该是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互相搭配。
4、目标不为人所知,比如某游戏当我在5级的时候我失去了目标,其实15级设置了兴奋点,就是可以购买一些挺绚的飞行道具,而这个兴奋点很可能会吸引我,但是我在5级的时候根本没有那个气氛去了解到15级可以购买飞行道具,新手村冷冷清清也没有高级的玩家走动,于是我就流失了。
目标的这个应该放在一个更高更科学更全面的角度来进行设置,我们一定要确保我们设置的目标就能够给玩家带来足够的成就感,这需要了解玩家的需要,需要统筹安排,甚至需要在游戏中营造一种气氛,一种达成这个目标非常了不起的气氛。
第六类:好友群体转移游戏的影响
研究发现,流失用户中存在一种“整体流失”的现象。比如公会的人一起去玩另一个新游戏,这一点在网页游戏中尤其明显。
解决这一点的好的方式是加强用户之间的交互。这里的交互应该是自然顺畅的,而强制交互不会起到太好的效果。如设定某个任务(副本)必须组队完成。
用户游戏内关系的形成,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增加了单个用户的推出成本。
第七类:其他同类型竞争游戏的吸引。
面对竞争,处于弱势的一方应该强化于强势一方的差异性。而不是一味的抄袭。
如反恐行动一味的模仿穿越火线,必然不会取得太好的效果。
处于强势的一方应该消除与弱势一方的差异性,可有效阻止对手的竞争。
如CF抄袭生化模式是TX必然的选择。
第八类:其他现实原因。包括PC配置、网络连接、运营商服务质量等。
通过运营的各个层面给玩家更好的体验,包括官网(特别是官网新闻),客服,运维等。
特别注明的是更新,更新并非越频繁越好。鉴于国内的网络情况更新可能会带来各种问题。所以通过服务器文件来控制更新内容会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如:一个月更新一次包含一个月的内容,每周通过更换商城的配置文件控制新道具开放)目前韩国有游戏实现了在线更新,QQ飞车也能在线更新。值得关注。
以下是近期收集的一些其他游戏关于新手引导方面好的设计。
包括征途、传奇外传、天龙八部、神鬼传奇等均采用第一次上线送礼物的方式延缓玩家流失时间。具体方式为进入游戏获得第一份礼物,同时提示5分钟后获得第二份神秘礼物,屏幕上显示倒计时。五分钟后获得第二份礼物,同时提示10分钟后获得第三份礼物……
清晰流畅的主线任务。
新手阶段一条线的主线任务流程。不会设置支线任务。
清晰明了的玩法提示,避免用户追求内容的缺失。
避免新手用户反感的内容,神鬼传奇中新玩家有个全屏秒怪的技能,消耗怒气值(升级时自动加满),非常好的设定,后期作用不大,但前期将刷怪带来的不好体验转化为很吸引人的爽快感。
目标的设置,我们发现包括梦话西游、穿越火线、反恐行动等游戏,在游戏内正常退出时会有如上类似的提示。梦幻是今日还有什么活动没有参加。
在没有增加用户操作的基础上,这样的设计要单比光秃秃的确定取消两个按钮要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