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再谈教师师德
2017年末大庆街小学教师业务培训
——再谈师德师风
“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品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崇高而神圣,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国家兴衰与人类文明紧密联系;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楷模,举止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模范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公德,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实、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形成了良好的师德传统,主要表现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精神;坚持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中确实存在着有违教辅原则,有违师德规定的事情,给我们学校抹黑。教师师德建设需要提到日程上来,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和衡量师德
(一)要有渊博的学识或专业知识
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并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面对着“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更高了。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
/ 11
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 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特别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
(二)要身正为范,要引导学生做人
教师要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哪怕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潜力,师生互相尊重和互相沟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不要动辄就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体罚。目
/ 11
前,一些老师对中小学生进行体罚并非个别现象,这不仅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刚刚公布不久的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而且也是错误地理解了“严师出高徒”这一古老的教育思想。只有怀着一颗爱学生的心,进行循循诱导,亲切教诲,才能带来学生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
(三)要严格律己,维护教师崇高职业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要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道德追求,要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感,要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道德准则,要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道德形象。教师的形象就是学生的榜样。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做理想远大、品德高尚、廉洁从教、无私奉献的榜样,要做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知难而进的榜样,要做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榜样,要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于探索、不断进取的榜样。
二、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七大关系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
/ 11
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交往为基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由于角色定位上存在主从性,这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尊重是一种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由于在观念、信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反面的差异,因此,师生交往必须以理解学生为前提,要了解学生,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教师与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但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为各类残疾学生,这些学生由于身体和心智上的障碍,特殊学校老师与残疾学生交往中,虽然在沟通上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我们绝对不能歧视、嫌弃。残疾学生应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帮助。在与学生交往中,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理解与尊重?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各类残疾学生特殊的语言、情感表达形式,如,对于从事特教教育的老师,必须熟 练运用手语。其次,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学生的话可能很天真、很幼稚,也可能很难表达完整的意思,但是我们必须耐心地倾听,因
/ 11
为,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是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础。对与残疾学生,还要善于观察,通过情绪、行为上的细微变化,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再次,要学会角色互换,多从学生的角度、残疾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维,对学生一些不能控制的行为,要宽容,要尊重学生人格,要维护学生自尊心。此外,还要重视发挥期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要通过自己特定的方式,将各种期待,有远的,有近的,有具体的,有抽象的,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这一点对于树立残疾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品格,尤为重要。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感情,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没有爱并没有教育,教师 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尊重学生
尔连柯说:我最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尊重一个人,要求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教师在尽量多的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感到教师的温暖,对教师产生由衷的尊敬与爱戴,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
2、发扬民主
生到了青少年时期,随着独立性的增大,心灵深处迸发出一种想说想干的意愿。对教学,他们要进行评论,对各项活动他们要谈设想,提意见,对于不正确的批评,他们要辩驳。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的观点幼稚,想法简单而粗暴地制止他们。相反,而是应该相信学生,充分发扬民主,培养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 11
3、一视同仁
每个教师都要面对人数众多,情性各异的学生进行工作。自尊心很强的青少年,对教师所给的评价是极其敏感的。教师在表扬和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耐心、真诚,决不要亲疏不一。对学生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处理要恰如其分,公平而又正确。教师如果留下偏爱的印象,既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又降低教师本人的威信。
(二)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
教师之间的关系,较之于师生关系更为稳定,但由于潜在利益分配等因素,所以,这种关系更为微妙、复杂。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互相尊重。尊重他人,既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要对他人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尊重与自己感情较好、观点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与自己联系较少、观点相左的同事,要注意克服自傲、妒忌的心态。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二是优势互补,学校工作是整体,必须靠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和支持,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之间的交往应充分挖掘互补功能,使教师在互相交往中实现思想上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换、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识上的整合,以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情感互动,通过互动,促进交往的动态平衡发展,达到每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在这个教师群体中,形成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的交往机制。与同事交往,要主动开发、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你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与更多
/ 11
的同事接近和交往;要善于设身置地,换位思维;要善于表现友好相处的愿望;要相互理解,要学会“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要及时、妥善地处理矛盾,对待矛盾要学会退让、等待、迂回。同事之间的争辩要掌握好分寸,要避免使用过激和尖刻的语言,以不伤害对方为尺度,对于不是原则问题,要适可而止,给对方一个台阶,让对方“顺坡下马”。
(三)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这里说的领导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级负责人,如校长、主任、组长等。作为领导者,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平等待人,绝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一身正气,公正处事,绝不可双重标准;要敢于负责,对下属的过错自己也要主动承担,绝不可以推过揽功。作为被领导者,必须正确地对待领导,服从和支持领导的工作,打破“完人”观念,对领导要有适度、合理的期望值,对领导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和失误,要真心实意地帮助,抱着对工作负责、与人为善的态度予 以指正。遇到困难和挫折,应从大局着眼,放宽气量,发牢骚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不要故意为难领导。要学会说服领导。
(四)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因为共同的教育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同学校的历史一样久远,从学校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产生了求学者,就有了教师这一职业,也就自然地有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师与家长的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它遵循社会关系的一般原则,如相互尊重、平等互助等。
/ 11
但作为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毕竟属于一个特殊领域的人际关系,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社会关系,其特点如下:
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轴心。教师与家长,作为关系的双方,可以说,没有孩子的受教育,就没有这一层关系的存在。在孩子未接受教育之前,在孩子没有接受特定的“这一个”教师的教育之前,这种关系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是一种缘分。就教师而言,其从事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家长来说,其送子女上学,目的也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离不开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这一核心,关系就不存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步骤。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不要伤害家长的感情,要全面、客观地介绍小孩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热情、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要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再次,要及时地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特别是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要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及时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共同实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五)教师除了要正确处理好以上四种关系外,还要正确处理和理解好教师职业与学校的关系,教师职业与对外交往的关系,教师
/ 11
职业与自身言行的关系。良好的师德对学生教育的影响表现在:
1、良好的师德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并且可以通过这种表现形成对他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健全的人格是实现了人格在生理、心理、社会道德等等方面的统一、平衡。高校教师如果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可以通过自己高尚的师德释放出无限的人格魅力,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引导学生追求具备朝气蓬勃、胸怀大志、情操高尚、宽容大量、团结协作等精神的健全人格。正是由于良好师德的作用,高校教师身上体现出一种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他们为国家、为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必定会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一些身患重病的高校教师,他们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所散射出的人格魅力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鼓励学生们培养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2、好的师德可以鼓励学生丰富知识积累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承。大学时代是一生中最宝贵积累知识的阶段。教师应以自身渊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把人生的哲理寓于教育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鼓励学生运用好在校的学习时间,为将来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提倡厚积薄发。尤其是对应试教育中“考”出来的学生,更引导他们博览群书,积累广博的知识,增强知识积累的底蕴。具备良好师德的高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他们会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现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大量引进新的信息,有意识地介绍
/ 11
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动态,促进学生发现、选择、批判、吸收,树立起现代的教育理念。同时,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会体现出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研究、探索、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观念,进而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良好的师德是与学生真情交流的钥匙
教师手中的权力是社会赋予的一种影响力,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有奖勤罚懒的权力等等。恰当地运用这些权力,可以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反之则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良好的师德在教师合理运用这些权力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格,虚心听取学生对自己工作中的意见。师生之间的交流必然存在感情的力量,高校教师应把握运用好这种感情力量对学生的 影响。高校教师对工作不断投入的热情,就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热情与期望,同样他们对学生的热爱更会给学生以最大的支持。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如后进生、贫困生、单亲生,关怀帮助更能点燃他们心底的奋进精神,产生无比的亲和力。此外,高校教师的风度、个性、服饰仪表、特长、身体状况等等,都是教师外在直观的师德表现,给学生以最为直接的影响。
三、把握教师的六种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扮演许多角色,如妻子、母亲、姐妹等,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则不同,它具有多种角色特点。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造成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是教育者,他们要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年轻一代
/ 11
抟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学生的行为品格,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因为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教师有了“传道者角色”。因为教师 是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在给学生一杯水时,自己先要成为一条流淌的河,所以有了“授业解惑者角色”。因为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并要组织班集体、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于是又有了“管理者角色”。因为世界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 “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于是教师有了“示范者角色”,从此教师要牢记八个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教师传授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没有变化、千篇一律”是教师的死穴,于是求新、求变,决定了教师要充当“研究者”的角色。因为十字路口需要有人指引、遇到困惑需要有人启发、心情沮丧时需有谈心的朋友,于是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得天独厚地拥有了“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 11
第二篇:再谈师德
再谈师德
(第周周学习材料)
时间:地点:主持人: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从大范围来讲,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的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给教师职业下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而要向人传道,自己的道德就必须高尚,这也是教师受人尊敬的原因之一。从现代教育学的特征来看,现代教育的教师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其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这些话,从师生关系上精辟地论述了师德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爱学生,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则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因为,受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教师的职责——育人,所以端正教育思想是师德规范中的根本。
当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着父母祖辈的呵护,都处在家庭关心爱护的焦点,似乎他们并不缺少爱。但是,教师的爱和孩子们从其他方面得到的爱是完全不同的,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事实上,孩子对教师的爱是最为敏感,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注意这一点。我们给他们的爱,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孩子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印象。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去爱每一个孩子,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条件各有差异,能力也参差不齐。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孩子人见人爱,但那些“脏、弱、残”甚至有不良行为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在我的执教过程中,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有一年,我碰过这样一位孩子,因为父母闹不和,孩子与祖母生活在一起。由于长期缺少父爱和母爱,又加上祖母年迈,根本无力去照顾他,所以这个孩子整天一副邋遢的样子,衣服总是脏乎乎的,鼻子上挂着长长的鼻涕,而且还养成了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深深地感到了一种教师的责任感。我觉得应该用双倍的爱心去感化他和教育他。但是,这个孩子是在有缺陷的家庭中长大的,他对周围的人和事总是怀着一种非常深的戒备心理,一开始,我主动接近他时,他总是采取回避和漠然的态度,越是这样,我越是感到无论如何要把这个孩子转化过来。而要真正去帮助这个孩子,就要对他施以更多的爱心,于是,我经常针对具体情况改变策略,因为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我终于取得了他的信任。一次午睡课,他悄悄地告诉我他从祖母那儿拿了一块钱买东西吃了,并让我千万不要告诉别人。我听说之后,非常激动,我意识到我的爱心已经得到了回报,那么进一步教育好他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
一个班级中,各方面表现都较好和常有“不轨”行为的孩子,是容易引起教师的注意的,然而各方面表现处于中间状态的孩子,却很容易被教师忽视掉,他们往往不多言语、安分守己。默默无闻。但是他们对教师关注的渴望最为强烈。教师对他们的忽视是一种深深的伤害。罗森塔尔、雅各布森的实验结果表明:“中间儿童最能得益于教师的有利期望”,这说明教师的爱对他们来说有多大的意义。
在实践中,我认为对待这个问题,应该做到两点:一是关心要经常。教师的工作繁忙是不争的事实,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别忘了这些不引人注意的孩子,对他们的关心要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只是某一部分、某一阶段;二是关心要深入。对他们的关心绝不可停留在口头上,要付诸于行动中,要善于从普通中去发掘孩子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何扬长避短、凸化优势,是我们应妥善处理的问题。
除了爱学生之外,我认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讨论“师德”问题的核心,应该包括对“学生是什么”的认识,我认为,孩子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所做的一切是为学生服务的,是教师存在的载体,如何摆正、确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思索的。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个颠倒。”我觉得,这位教育学家是有感而发的。我想作为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而且还要作风民主。在教学中,我努力与孩子们建立一种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我希望自己溶入他们之中,而不是高居于他们之上。
除此之外,我认为一个师德良好的教师还应该是一个敬业的人,一个严谨治学的人,以前“热爱教师这份工作,对学生充满爱心,教学质量高,这就足够了。”也许在过去,人们这样评价一位教师能恪守职责,有着崇高的事业心的好教师。然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仅有这样的几点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优秀教师。八年的执教生涯中,我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认真地按要求制定各类教学计划,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精心组织每个教学活动,仔细进行课后效果分析,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论文,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我非常明白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而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道理。我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业余时间我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已获得专科文凭。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我订阅、购阅了一些专业书籍。在不懈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基础上,我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努力地争取学有所长,教有特色。
教育需要师德,没有师德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等各项教育中,师德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我们不可想象,一个没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会培养出好学生。
有的教师认为:“发展市场经济要以道德沦散为代价”,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立起来,基于目前的社会状况,持有这种思想和观点是不足为怪的。但是,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已经看到了忽视德修养之后的一系列不
良后果,体罚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一些教师或者做生意,或者主次颠倒,白天上班无所谓,晚上则一门心思去走穴补课等等。这一切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说明了在现有社会大环境中,加强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时性。加强师德建设,可以形成一种褒贬是非、扬善抑恶的氛围,产生一种无形的巨大道德力量,直接触动和影响每一个人。人们曾将教师职业比喻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享有此美誉,需要教师队伍中的每一员以良好的师德去维护。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人们心目中教师的美好形象和崇高地位恐怕就荡然无存了。
一所成功的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名优秀的教师,师德也许比专业水准更重要。除敬业和奉献精神外,必须坚定、诚实,是一个“大写的人”。陶行知先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我们知道,教育方针是学校教育的依据,教育规律是学校教育的原则,树立良好的师德离不开对教育方针的执行,离不开对教育规律的遵循。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师德规范的关系,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作为一个教育者,要有良好的师德,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执行教育方针针、遵循教育规律上,必须围绕教师的职责展开。讲师德并不是做好好先生,唯有抓好师德的核心,坚持规范的目标,认识学校教育的特点,才能真正解决教书育人等问题。
师德铸教师之魂,师德铸教师之魅力。愿我和千千万万教师一道以良好的师德铸就自己的魅力
第三篇:小学教师师德培训材料——再谈教师师德[小编推荐]
再谈教师师德
“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品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崇高而神圣,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国家兴衰与人类文明紧密联系;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楷模,举止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应模范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公德,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实、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形成了良好的师德传统,主要表现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精神;坚持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但是,我们中确实存在着有违教辅原则,有违师德规定的事情,给我们学校抹黑。教师师德建设需要提到日程上来,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教师如何正确认识和衡量师德
(一)要有渊博的学识或专业知识
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并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面对着“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更高了。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特别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加强进修,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
(二)要身正为范,要引导学生做人
教师要具备热爱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给他们信心,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哪怕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尊重学生个性,相信学生潜力,师生互相尊重和互相沟通。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用爱去创造爱的氛围,在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当学生在认识和行为上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不要动辄就对学生进行斥责、讽刺、挖苦、甚至侮辱体罚。目前,一些老师对中小学生进行体罚并非个别现象,这不仅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刚刚公布不久的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
在客观上导致教师在交往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教师与学生交往,必须遵循尊重、理解、平等的原则。尊重是一种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爱,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理解是取得胜任的基础。教师与学生由于在观念、信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反面的差异,因此,师生交往必须以理解学生为前提,要了解学生,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教师与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处于不平等的位置,但是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师生交往中,实现了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师生沟通。
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为各类残疾学生,这些学生由于身体和心智上的障碍,特殊学校老师与残疾学生交往中,虽然在沟通上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我们绝对不能歧视、嫌弃。残疾学生应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更多的理解和更多的帮助。
在与学生交往中,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理解与尊重?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各类残疾学生特殊的语言、情感表达形式,如,对于从事特教教育的老师,必须熟练运用手语。其次,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学生的话可能很天真、很幼稚,也可能很难表达完整的意思,但是我们必须耐心地倾听,因为,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是赢得学生尊重和信任的基础。对与残疾学生,还要善于观察,通过情绪、行为上的细微变化,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要。再次,要学会角色互换,多从学生的角度、残疾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维,对学生一些不能控制的行为,要宽容,要尊重学生人格,要维护学生自尊心。此外,还要重视发挥期待的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要通过自己特定的方式,将各种期待,有远的,有近的,有具体的,有抽象的,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这一点对于树立残疾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品格,尤为重要。
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感情,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没有爱并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尊重学生
尔连柯说:我最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尊重一个人,要求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教师在尽量多的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感到教师的温暖,对教师产生由衷的尊敬与爱戴,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
2、发扬民主
生到了青少年时期,随着独立性的增大,心灵深处迸发出一种想说想干的意愿。对教学,他们要进行评论,对各项活动他们要谈设想,提意见,对于不正确的批评,他们要辩驳。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的观点幼稚,想法简单而粗暴地制止他们。相反,而是应该相信学生,充分发扬民主,培养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3、一视同仁
每个教师都要面对人数众多,情性各异的学生进行工作。自尊心很强的青少年,对教师所给的评价是极其敏感的。教师在表扬和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耐心、真诚,决不要亲疏不一。对学生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处理要恰如其分,公平而又正确。教师如果留下偏爱的印象,既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又降低教师本人的威信.(二)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
教师之间的关系,较之于师生关系更为稳定,但由于潜在利益分配等因素,所以,这种关系更为微妙、复杂。处理得好,不仅有助于教学的成功,有助于学校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个人自身的发展。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互相尊重。尊重他人,既要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要对他人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尊重与自己感情较好、观点相近的同事,也要尊重与自己联系较少、观点相左的同事,要注意克服自傲、妒忌的心态。当发生矛盾冲突时,要宽容大度,虚怀若谷。二是优势互补,学校工作是整体,必须靠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和支持,每一个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之间的交往应充分挖掘互补功能,使教师在互相交往中实现思想上的互助、信息上的互换、情感上的融合和知识上的整合,以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三是情感互动,通过互动,促进交往的动态平衡发展,达到每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从而在这个教师群体中,形成互相欣赏、互相促进、互相竞争的交往机制。与同事交往,要主动开发、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你有更多的渠道和机会与更多的同事接近和交往;要善于设身置地,换位思维;要善于表现友好相处的愿望;要相互理解,要学会“雪中送炭”,在关键时刻送上温暖,要及时、妥善地处理矛盾,对待矛盾要学会退让、等待、迂回。同事之间的争辩要掌握好分寸,要避免使用过激和尖刻的语言,以不伤害对方为尺度,对于不是原则问题,要适可而止,给对方一个台阶,让对方“顺坡下马”。
(三)教师与领导的关系
这里说的领导是指学校内部的各级负责人,如校长、主任、组长等。作为领导者,必须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平等待人,绝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一身正气,公正处事,绝不可双重标准;要敢于负责,对下属的过错自己也要主动承担,绝不可以推过揽功。作为被领导者,必须正确地对待领导,服从和支持领导的工作,打破“完人”观念,对领导要有适度、合理的期望值,对领导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和失误,要真心实意地帮助,抱着对工作负责、与人为善的态度予以指正。遇到困难和挫折,应从大局着眼,放宽气量,发牢骚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不要故意为难领导。要学会说服领导。
(四)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因为共同的教育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同学校的历史一样久远,从学校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产生了求学者,就有了教师这一职业,也就自然地有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师与家长的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关系的一般特点,它遵循社会关系的一般原则,如相互尊重、平等互助等。但作为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目的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毕竟属于一个特殊领域的人际关系,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社会关系,其特点如下: 以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轴心。教师与家长,作为关系的双方,可以说,没有孩子的受教育,就没有这一层关系的存在。在孩子未接受教育之前,在孩子没有接受特定的“这一个”教师的教育之前,这种关系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是一种缘分。就教师而言,其从事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家长来说,其送子女上学,目的也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这一点上,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离不开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这一核心,关系就不存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只有教师与家长紧密配合,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与家长交往,首先,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步骤。其次,要树立服务意识,尊重家长,不要伤害家长的感情,要全面、客观地介绍小孩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热情、耐心地与家长进行沟通,要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再次,要及时地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的动态,特别是出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要
职业与学校的关系,教师职业与对外交往的关系,教师职业与自身言行的关系。良好的师德对学生教育的影响表现在:
1、良好的师德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并且可以通过这种表现形成对他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健全的人格是实现了人格在生理、心理、社会道德等等方面的统一、平衡。高校教师如果具备了健全的人格,可以通过自己高尚的师德释放出无限的人格魅力,形成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引导学生追求具备朝气蓬勃、胸怀大志、情操高尚、宽容大量、团结协作等精神的健全人格。正是由于良好师德的作用,高校教师身上体现出一种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精神,他们为国家、为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必定会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像一些身患重病的高校教师,他们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所散射出的人格魅力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鼓励学生们培养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2、好的师德可以鼓励学生丰富知识积累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承。大学时代是一生中最宝贵积累知识的阶段。教师应以自身渊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把人生的哲理寓于教育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鼓励学生运用好在校的学习时间,为将来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提倡厚积薄发。尤其是对应试教育中“考”出来的学生,更引导他们博览群书,积累广博的知识,增强知识积累的底蕴。具备良好师德的高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他们会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现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大量引进新的信息,有意识地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和动态,促进学生发现、选择、批判、吸收,树立起现代的教育理念。同时,他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会体现出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研究、探索、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观念,进而提高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良好的师德是与学生真情交流的钥匙
教师手中的权力是社会赋予的一种影响力,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教师有奖勤罚懒的权力等等。恰当地运用这些权力,可以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反之则会产生极大的副作用。良好的师德在教师合理运用这些权力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格,虚心听取学生对自己工作中的意见。师生之间的交流必然存在感情的力量,高校教师应把握运用好这种感情力量对学生的
影响。高校教师对工作不断投入的热情,就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热情与期望,同样他们对学生的热爱更会给学生以最大的支持。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如后进生、贫困生、单亲生,关怀帮助更能点燃他们心底的奋进精神,产生无比的亲和力。此外,高校教师的风度、个性、服饰仪表、特长、身体状况等等,都是教师外在直观的师德表现,给学生以最为直接的影响。
三、把握教师的六种角色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扮演许多角色,如妻子、母亲、姐妹等,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则不同,它具有多种角色特点。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造成的。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师是教育者,他们要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年轻一代抟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学生的行为品格,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因为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教师有了“传道者角色”。因为教师是各行各业建设人才的培养者,在给学生一杯水时,自己先要成为一条流淌的河,所以有了“授业解惑者角色”。因为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并要组织班集体、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于是又有了“管理者角色”。因为世界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于是教师有了“示范者角色”,从此教师要牢记八个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教师传授的知识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没有变化、千篇一律”是教师的死穴,于是求新、求变,决定了教师要充当“研究者”的角色。因为十字路口需要有人指引、遇到困惑需要有人启发、心情沮丧时需有谈心的朋友,于是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得天独厚地拥有了“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日
第四篇:再谈对教师的管理
再谈对教师的管理
鹏展学校 闵同斌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财富,是校长在创办优质教育中最忠实的合作伙伴。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校长对待教师的态度很重要。善待教师,从精神上尊重教师,从专业上引领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让教师觉得在校长手下做事有干劲、有奔头,教师才能爱岗敬业,有归宿感。
要想让教师视校长为知己,校长首先要读懂教师。一要读懂教师的现状,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事业进取心,以及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等。二要读懂教师的需要,对教师的目标和愿望心中有数,在布置工作时予以综合考虑,合理配置。体察教师疾苦,了解教师需要,善于阅读教师的校长,必善于换位思考,将自己融入教师群体之中。
发现,是一种管理的智慧;管理,更需要智慧的发现。校长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多少事,而在于发现了多少人,培养了多少人。每个教师都有其强项和特长,校长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实现人生价值。
尊重教师的校长才会获得被教师尊重的快乐。如果教师能得到校长的信任,就会身心愉悦,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学校的各项工作。每位教师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有独特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在人格修养、专业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校长不能用自己的喜好、思维、工作方式去“格式化”教师,要求同存异,尊重教师的个性,发挥教师的长项,放手让教师去干。
校长只有理解教师、走近教师,才能引领和发展教师。校长要承认教师的个体属性,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允许、支持教师异步发展。校长要充分看到每位教师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要多看教师的长处,多包容教师的短处,多记教师的好处。要特别理解教师的心态,体会教师的难处,琢磨教师的苦衷。当与教师发生误会时,校长要多些宽容,少些责备。
校长要为教师创造多方面成功的机会,积极为教师铺路搭桥,给予其充分展示的机会,让教师在体验幸福与价值中不断发现新的自我。校长可通过大会表扬、经验介绍、研讨课展示、主持活动、课题负责等形式,竭力挖掘每位教师的个性特长,彰显其个性化亮点,为教师营造成功的环境。
“用心管理,重在心通”。如果校长懂得“品味”教师,帮助教师创造“生命里的每一次感动”,教师自然会创造惊喜感动自己,感动校长。
2010-12-9
第五篇:再谈爱国主义
再谈爱国主义(转载)
1: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塞缪尔•约翰逊
2:爱国主义就是积极地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杀人并被杀。——勃特兰•罗素
3:爱国主义是超越于原则之上的对于不动产的一种专横的崇拜。——-乔治•简•纳森
4:除非你把爱国主义从人类中驱逐出去,否则你将永远不会拥有一个宁静的世界。爱国主义是一种有害的、精神错乱的白痴形式。爱国主义就是让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在这里。——乔治•肖伯纳
5:爱国主义:一堆随时可以被任何野心家所点燃,去照亮他的名字的易燃垃圾。——安卜罗斯•皮尔斯
6:当爱国主义涉入认知领域时,是一个应该被扔出门外的混小子。——阿瑟•叔本华
7:那些没有自尊的人仍然可以是爱国的,他们可以为少数牺牲多数。他们热爱他们坟墓的泥土,但他们对那种可以使他们的肉体生机勃勃的精神却毫无同情心。爱国主义是他们脑袋里的蛆。——亨利•大卫•梭罗
8:民族主义是我们的乱伦模式,是我们的偶像崇拜,是我们的疯狂。“爱国主义”是它的迷信崇拜。不必说,我所谓的“爱国主义”态度将自己的国家置于人道之上,置于正义与真理的原则之上。——埃里克•弗罗姆
9:要让我们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应该可爱才行。——爱德蒙•柏克
10:真正的爱国主义不排斥对于其他人的爱国主义的理解。——伊丽莎白女王二世 11: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托马斯•杰弗逊
12:有这么一群人,在日本叫法西斯,在德国叫纳粹,在中国叫爱国者!——王朔说 13:爱国者的责任就是保护国家不受政府侵犯。——托马斯•潘恩
14:对祖国来说,没有比一切都满意的爱国者更可怕的敌人了。——涅克拉索夫
15:争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国家的自由,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因为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胡适
16:人权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面子。……一个政权如果关起门来都不能维护自己本国普通公民的权利,它有什么资格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这个国家的权利,它的合法性就会遭到质疑。——张思之
17:恶国家甚于无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陈独秀
18: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