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事件处理制度

时间:2019-05-14 22:2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风险事件处理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风险事件处理制度》。

第一篇:风险事件处理制度

风险事件处理制度

一 目的

对不符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项目进行控制,确保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二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廉政风险防控过程的所有工作项目。三.职责

1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工作组负责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体系运行等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的识别和控制。县属部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出现的风险事件的识别和控制。四

工作程序 1风险事件的分类

1)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过程的风险事件:未履行程序、未按规定或要求执行等。2)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结果的风险事件:工作不达标、违规违纪现象发生等。2 风险事件的等级分类

1)一般风险事件:发生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服务对象一般投诉(有口头或者书面的材料),经协调整改可顺利解决。

2)严重风险事件:直接影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质量目标的实现,出现廉政风险的案件或严重事件,造成不良影响。3风险事件的识别

1)各部门在服务过程监测中发现的风险事件; 2)内审员在内审过程中发现的风险事件;

3)单位风险防控小组部门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风险事件;

4)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县属单位的日常综合性检查中发现的风险事件;

5)由《廉政风险防控测评报告》中发现的风险事件;

6)对廉政风险防控目标分解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中发现的风险事件; 7)其它情况下发现的风险事件。

4、风险事件的确认

1)各部门在日常监测中发现的风险事件,应由发现人填写《风险事件报告》,由该风险事件责任人签字确认。

2)内审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风险事件由内审员或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工作组填写《风险事件报告》,由产生廉政风险的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3)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工作组在综合检查中发现的风险事件,由发现人填写《风险事件报告》,由产生廉政风险的部门负责人在《风险事件报告》上签字确认。

4)其它情况发现的风险事件,按4.2)条确认。

5、风险事件的处理

1)属于一般风险事件的,责任部门人员根据不合格报告或纠正措施通知单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并组织实施纠正措施。

2)属于严重风险事件的,责任部门人员除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外,由纪检监察部门按有关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消除或减轻其不良影响。对于产生严重影响,并无法重新提供服务以消除廉政风险影响的事项,由县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工作组责成责任部门或人员采取电话、书信或面谈等方式致歉或其他解决方案,分管县领导要结合消除影响的程度对责任部门或人员进行处理。3)对发出的风险事件报告,主责部门要对纠正措施及实施效果的验证(重新检验),未达到要求的再整改,直到符合要求。

6、记录保存

本程序所产生的质量记录,由各部门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的规定收集、保存。

五.相关/支持性文件

六.相关记录

1《不风险事件报告》

2《纠正/预防措施通知单》

第二篇:水污染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水污染事件报告处理制度一、二、供水单位成立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单位负责人为安全用水第一负责人。若发现饮用水的感官物理性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等)发生改变化,供管水人员应即刻核查原因并报告单位领导,单位及时向供水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讲清污染事件发生地点、类型、可能的影响等。

三、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单位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应紧急组织有关工作小组和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水污染事态蔓延或扩大。

四、协助供水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的污染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六、出现饮用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性供水途径。

七、饮用水污染事件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新进行自备水源水的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

八、应饮用相关饮用水出现不适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或观察登记、门诊随访;对接触污染饮用水的茶具、容器进行彻底清洗和有效消毒。

九、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完成调查、控制、处理,并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括事故经过、现场调查、检测结果、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经过、效果、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按时逐级上报。同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行政处罚。

第三篇:环境污染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

环境污染事件报告及处理制度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集团公司、公司相关规章制度,为了在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及紧急情况时,为避免或减轻国家、集体、人民利益蒙受重大损失,避免环境遭受更大污染或破坏,及时报告、采取应急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失和危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环境污染事件的含义:

本制度所称的“环境污染事件”指: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与行动及因意外因素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这类事件的突然发生,致使环境受到污染或破坏、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危害或严重威胁,致使人群健康受到伤害或潜在伤害,致使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

第三条 环境污染事件或事故的确认机构

(一)环境污染事件或一般环境污染事故、较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确认机构,为市(县)、区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确认机构,为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三)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级依据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确定。

第四条 环境污染事件的报告 项目在施工生产中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现场人员一经发现,必须立即向项目经理、书记进行汇报;项目经理、书记接到汇报后,必须立即向公司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汇报。如果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或影响较大,易发生对企业较大的负面影响时,公司主要领导应立即向集团公司进行报告。

发生环境污染事件,项目负责人同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条 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

1、项目经理、书记在向公司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汇报的同时,应立即进行调查,采取应急措施进行人员疏散、污染源控制等,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的和危害。

2、公司领导在接到项目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等相应应急预案,带领相关部门人员赶赴现场,指挥事件处理工作。

3、事件处理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尽快控制事态,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事件处理中要积极和地方政府、媒体加强沟通合作,主动配合并接受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的调查,妥善处理事件,消除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5、事件处理中要指定专人收集和保存相应现场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便于事件调查处理及企业类似事件防范。

第六条 经理部在项目开工时应加强环境因素的调查和识别,制定相应措施和预案,对识别出的环境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并加强实施,以杜绝环境污染事件。

第七条 该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四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不良事件是指与患者疾病的自然病程或潜在问题无关的、导致未预期的患者死亡或主要器官功能永久丧失的事件。广义的定义是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医疗异常事件(即非正常的过程和结局)。

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规范。

2、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

3、建立有效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实行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保证信息上报及时、有效及保密。

4、凡是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发生的非疾病本身造成的异常医疗事件均属不良事件,需要主动上报,根据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5、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6、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口头(电话)报告值班医生、护理组长或高级责任护士,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必要时同时上报科主任、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接报后立即到场组织抢救,同时报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及主管院长。

7、发现人或当事人应在24小时内在医院不良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发生Ⅰ级和Ⅱ级不良事件须在事件发生后立即口头或电话报告护理部及护理风险防控管理小组,科室要在一周内完成不良事件讨论,根因分析,护理部及护理风险防控管理小组要参加科室的讨论及分析,协助找出工作流程或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Ⅲ级和Ⅳ不良事件由科室在一周内完成不良事件讨论。所有不良事件须在一周以内由相关科室完善报告信息后提交,提交时同时上传讨论记录,根本原因分析表及其他佐证资料。护理风险防控管理小组在上传资料三天内审核,填写处理意见后结束;科室护士长在事件发生二周后对事件整改进行反馈,护理风险防控管理小组在事件发生一月后对科室整改情况进行追踪,并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中记录反馈及追踪的意见。

8、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给予处理。

9、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10、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本单元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调查,组织科内讨论,分析原因、后果,分析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1周内在不良事件管理系统内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同时上传科室讨论记录,Ⅰ级和Ⅱ级不良事件还需上传根本原因分析表(RCA),必要时上传其他佐证资料。

11、护理事故的管理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参照执行。

12、医院建立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奖励制度,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给予相应处理。

第五篇:护理不良事件与处理制度

十一、护理不良事件与处理制度

1.护理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的报告原则

(1)属于护理差错、护理事故或引起护理纠纷的不良事件必须上报,遵循主动、及时上报的原则。

(2)属于各种可能引起护理纠纷的不良事件、护理缺点和安全隐患鼓励上报,遵循保密、非惩罚、志愿上报的原则。

2报告程序:护理缺陷、一般差错当事人当天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三个工作日内向护理部报告;严重差错及事故立即口头向护士长或科主任、护理部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护理部及时向主管护理院长报告。

3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时,病人用过的药品、血液、器械、标本、检验报告、病历资料等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销毁、涂改、弃掉,以备鉴定。

4发生差错或事故的科室(病区)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通过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交护理部。

5护理部每月组织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并将定性和处理意见向科室反馈。

6各科室(病区)设差错、事故登记本,及时记录发生差错、事故胡原因、经过、后果、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7患者有投诉并要求经济赔偿时应及时向医务部报告,纳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程序处理。

8发生差错或事故的科室(病区)及个人,如不按要求报告,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医院有关管理办法处理。

下载风险事件处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风险事件处理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护理风险事件

    2007年3月25日,一位杨姓老人因四肢关节疼痛被其子女送往海南某医院治疗。医院接诊医生根据老人病情将其收治入院,并予以二级护理。谁知,老人竟在住院期间悄然离去。同年4月4日......

    安全风险防范及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安全风险防范及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保障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预防和减少学生的伤害事故,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

    班级事件处理

    巧妙处理学生失窃事件一天早晨,一名男生来办公室悄悄告诉我说:“老师,昨晚我把300元钱放在衣服口袋的皮夹克中,今天早上穿衣服时一掏没有了。”听到后我心中不禁一惊,急忙问他:“......

    事件处理报告格式

    ×××事故报告 一、事故简要经过××××××××××××××××××××××××××××××××××××××××××××××××××××××。(时间、地点、人、性......

    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

    如何看待和处理群体性事件 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特殊历史阶段,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关系......

    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制度

    肖家镇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

    护理不良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 1、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一切与治疗目的无......

    007-处理集体性信访事件预警制度[合集]

    双辽职业中专处理集体性信访事件预警制度 为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学校群体性信访事件,维护学校稳定和谐,根据教育局有关规定,结合学校信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适用范围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