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堰市冲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十堰市冲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追究办法
(试行)
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创建文明城市动态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湖北省公务员履职问责办法(试行)》和《十堰市五城联创工作考评问责办法(试行)》,为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创建文明城市动态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湖北省公务员履职问责办法(试行)》和《十堰市五城联创工作考评问责办法(试行)》,为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责任追究,是指在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不认真履行、不完全履行、不对标履行职责,导致测评丢分、失分、扣分、罚分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追究直接责任人直至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责任。
第三条 实施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权责统一、有错必究、责任与过错相对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存在下列情形的,实施责任追究:
(一)未落实项目、点位、片区责任制的;
(二)对市领导批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及其办公室专报、通报、督查事项,在规定时间内不落实、不回复的;
(三)测评发现、群众反映或举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
(四)下达工作安排、重点任务清单、创文督查及通报、工作事项提示等,未按要求落实、不达标的;
(五)专项工作、集中行动牵头部门敷衍拖延,未按规定时间、要求开展的;
(六)在全国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因网上申报材料不全、不实、不真、不符合要求,实地考察场所、点位不达标,街访问卷、入户调查、网络调查不合格影响得分的;
(七)在全国文明城市申报、测评、表彰期间,发生有全国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等“一票否决”或负面清单罚分情形的;
(八)在冲刺工作中,因工作不力或失误造成其他重大损失、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
(九)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曝光,造成不良影响的。第五条 具有上述所列情形之一时,由市创文指挥部或— 2 —
创文办下发督办通知,限期整改,整改达标的,予以销号。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根据情形,对直接责任人、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诫勉谈话、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依程序提请市委、市纪委予以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
第六条 对中央、省驻堰单位及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和处理,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交有关机关处理。
第七条 本办法与全市综合目标考核、文明单位评选、各项争先创优相结合。凡受到问责处理的,取消荣誉称号。
第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十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
2017年5月9日
第二篇:新胜小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追究办法
王瓜店新胜小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责 任 追 究 办 法
为扎实推进我处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切实做到“有责必履、失责必究、追究必严”,根据《王瓜店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和《王瓜店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追究办法》,按照王瓜店教育办公室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所有教职员工。
第二条 创城工作责任追究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教惩结合、依法履行的原则,分清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领导责任与直接责任。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分别给予有关负责人、分管责任人、有关工作人员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
1、创城工作态度不积极,安排部署不及时,影响创城工作开展的;
2、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的;
3、工作不认真,未按时完成分配任务的;
4、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不良影响的;
5、在市教育局和王瓜店教育办公室组织的创城检查考核中不达标的。
第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分别给予有关负责人、分管责任人、有关工作人员警示提醒、效能告诫。
--1--
1、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影响创城工作的;
2、对存在的问题整改不力的;
3、在上级检查验收中发现存在严重问题的;
4、对上级批转要求实施责任追究,不能按期上报结果的;
5、其他需要警示训诫的。
第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给予或建议上级部门分别给予有关负责人、分管责任人、有关工作人员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
1、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敷衍塞责,对安排的工作任务不落实,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2、对同一问题督办3次以上没有整改的;
3、工作消极、推诿扯皮,贻误创城工作的;
4、在上级检查验收中存在严重问题被扣分或通报批评,影响全市创城大局的;
5、其他需要作出组织处理或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第六条 责任追究结果作为教职工考核、评职、任用、奖惩的依据。个人受到通报批评、警示诫勉、组织处理的,取消当年评优树先资格。
第七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王瓜店街道办事处新胜小学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八日
--2--
第三篇:责任追究办法
药品稽查队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
为更好实行依法行政,促使行政执法人员切实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结合我队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行政执法责任,是指行政执法部门或其行政执法人员因行政违法、不当或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导致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或行政责任。
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三、下列行为定为行政执法过错:
(一)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职责的行政失职行为;
(二)超越职务权限的行政越权行为;
(三)在自由裁量权限范围内不正当、不适当行使行政权力而违反法规所设定目的的行政滥用职权行为;
(四)作出没有合格事实依据(主要事实不清或主要证据不足)的行政行为;
(五)实施没有正确地适用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具体行政行为;
(六)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
(七)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法必须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行政侵权行为;
(八)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政行为。
四、发生了过错行政行为的科室和当事人,应在7个工作日内自我纠正,构成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侵害的,依据《国家赔偿法》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五、行政执法责任人应将行政执法过错及自我纠正情况在10个工作日内如实报告法制处,由法制室根据其引起的法律责任,提出行政执法责任人及执法当事人应承担的责任,报局长办公会议决定。
六、行政执法责任的追究方式:
(一)诫勉教育或书面告诫;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五)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停止行政执法活动;
(六)取消行政执法资格,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责任追究方式。
以上责任追究方式,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四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网格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为扎实推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强化网格内各包保单位的创建工作责任,实现测评体系全面达标,根据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本网格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追究。本制度所称的追究,是指对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领导不力、工作不实、行动迟缓、推诿扯皮或有较大过错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实施责任追究,应坚持按照实事求是,权责统一,有错必究,责任与过错相对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二、本制度所称的追究对象为:按照市创城办划分的网格包保区域,承担包保责任的职能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职能科室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追究内容主要有以下8项:
1、网格包保责任落实情况;
2、市创城办、网格创城办交办、督导事项落实情况;
3、媒体曝光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4、各类材料及创城信息上报情况。
三、责任追究方式及条件
追究方式:
1、责令限期完成;
2、通报批评;
3、抄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全市通报;
4、抄报市文明办,建议撤销文明单位称号;
5、抄报上级主管部门,建议对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完成:1.因创建工作存在问题整改不力被市创城办下发《督察通报》的;2.因创建工作不力被市级或市级以上媒体曝光的;3.实地考察专项考核被点名批评的。
凡被责令限期完成的,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予以网格内通报批评。凡被通报批评两次的,抄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全市通报。拒不整改的,是文明单位的,抄报市文明办,建议撤销文明单位称号;其他单位抄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全市通报,并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网格创城办负责网格内创城巡查、文明劝导等各项创建工作及领导批示、媒体曝光等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督导,对各包保单位在包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下发督导通知。
第五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发布单位】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5-08-17 【生效日期】2015-08-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全文如下。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职责,根据有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领导成员;上列工作部门的有关机构领导人员。
第三条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负总责,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工作部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有关工作部门及其有关机构领导人员按照职责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条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不力,致使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突出或者任期内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恶化的;
(二)作出的决策与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相违背的;
(三)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突破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作出的决策严重违反城乡、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的;
(五)地区和部门之间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协作方面推诿扯皮,主要领导成员不担当、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本地区发生主要领导成员职责范围内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或者对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灾害)事件处置不力的;
(七)对公益诉讼裁决和资源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执行不力的;
(八)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有上述情形的,在追究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责任的同时,对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及相关部门领导成员依据职责分工和履职情况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有关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指使、授意或者放任分管部门对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建设或者投产(使用)的;
(二)对分管部门违反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行为监管失察、制止不力甚至包庇纵容的;
(三)未正确履行职责,导致应当依法由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未停业、关闭的;
(四)对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组织查处不力的;
(五)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领导成员的责任:
(一)制定的规定或者采取的措施与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相违背的;
(二)批准开发利用规划或者进行项目审批(核准)违反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
(三)执行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不力,不按规定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者在监督检查中敷衍塞责的;
(四)对发现或者群众举报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的问题,不按规定查处的;
(五)不按规定报告、通报或者公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灾害)事件信息的;
(六)对应当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不按规定移送的;
(七)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有上述情形的,在追究政府有关工作部门领导成员责任的同时,对负有责任的有关机构领导人员追究相应责任。
第八条党政领导干部利用职务影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其责任:
(一)限制、干扰、阻碍生态环境和资源监管执法工作的;
(二)干预司法活动,插手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具体司法案件处理的;
(三)干预、插手建设项目,致使不符合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项目得以审批(核准)、建设或者投产(使用)的;
(四)指使篡改、伪造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调查和监测数据的;
(五)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九条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在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选拔任用工作中,应当按规定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方面造成严重破坏负有责任的干部不得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
第十条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形式有: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党纪政纪处分。组织处理和党纪政纪处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追责对象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一条各级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发现有本办法规定的追责情形的,必须按照职责依法对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问题进行调查,在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其他处理决定的同时,对相关党政领导干部应负责任和处理提出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有关材料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需要给予诫勉、责令公开道歉和组织处理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责任追究的沟通协作机制。
司法机关在生态环境和资源损害等案件处理过程中发现有本办法规定的追责情形的,应当向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负责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和部门,一般应当将责任追究决定向社会公开。
第十二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
第十三条政府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工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对发现本办法规定的追责情形应当调查而未调查,应当移送而未移送,应当追责而未追责的,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四条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和部门提出书面申诉。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和部门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受理并作出处理。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第十五条受到责任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至少一年内不得提拔;单独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免职处理的,至少一年内不得安排职务,至少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受到降职处理的,至少两年内不得提升职务。同时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第十六条乡(镇、街道)党政领导成员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国务院负有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制定落实本办法的具体制度和措施。第十八条本办法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负责解释。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15年8月9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