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路交通安全案例与分析评价
。道路交通安全案例与分析评价
1道路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道路因素所导致的交通事故室友道路的缺陷所导致的,安缺陷的识别的难易程度分,道路缺陷可分为现行缺陷与隐形缺陷。道路显性缺陷,如道路两侧缺少护栏、护栏不全、露肩状态不良、道路及道路构造物损害后失修、路面光滑等能明显观察出来,而道路隐形缺陷,如長直线道路,不良的平曲线和竖曲线曲线的组合不能直接观察不来。从道路设计来看,许多道路的线性、视距、扯到宽度、超高、转弯半径、加宽等都不符合规定,而且存在路基松软,坡度过大、实现不良等状况。这些都从客观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道路交叉口。交叉口位置、间距、交叉角度、形式、交通岛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汇集在交叉路口的机动车、行人一级自行车行驶方向各不相同,所以交叉口存在着大量干扰与冲突,在设计时尽量避免四路以上的交叉口,同事采用交通信号控制交叉交通的相对速度,采用分离扯到和隔离室的道路为左右转弯车辆运行提供方便,减少车辆在交叉利口区域的冲突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线、防护栏、路障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标志线是提醒、警示驾驶员的重要设施,也是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畅通的基本设施。标志线是否完整、是否与交通相互配合,以及统一道路标志线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矛盾,这些都是考察交通表现是否合适的重要所在。在道路上车辆一较高的速度行驶稍不慎。如:方向盘大的偏大,路面过滑等都有肯能时空。因此必须设置护栏,一方面阻止车辆翻出路外或者穿越中央分隔带闯入对向车道另一方面碰撞时,把对方的损伤降到最小程度。
实例分析图5是八达岭高速路进京方向56.7—50.1km 路段道路组合纵破的坡度、坡长、平曲线关系图,如果我们对每个坡段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该道路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4.1 该路段存在的安全隐患
(1)坡度跟坡长的匹配不符合规范。多数事故是发生在53至50km这一路段上。从2003年前四 个半月该路段道路共发生的9起(死亡l2人)的交通事故空间分布上看,54.5km处发生1起,死亡1人;53kin处发生4起,伤9人、死亡7人。事故多集中发生在53至50kin,说明56.7至53是事故生成段,53至5Oklll是事故发生段。从56.7至53kin道路发生段中,共有7个下坡段,其中第三段坡度为3.99%,长度为1400m,该段道路设计时速120km/h,而J’I℃B一2003规范要求设计时速为120km/h、坡度为4%时坡长要小于700m,此路段坡度处于临界值,但长度却超出临界要求的一倍。而第四、五、六、七坡段的平均坡度为4+94%,坡长为1600m,超出《高速公路设计规范》规定的“几个连续纵坡值均大于4%时,连续坡段总长不能超过1500m”的要求。
(2)路侧环境差。一般车辆制动失灵后,唯一能采取的措施是车身制动。由于我国交通为右行制,方向盘在左侧,司机在进行车身制动时,往往是用右侧车身靠贴障碍物,避免车辆变形殃及自身。因此要求有车辆制动失灵隐患的山区坡道,应当设计成在汽车行驶方向的右侧为山坡,左侧为山沟,便于司机右贴靠车身制动。而该路段设计恰恰相反,左侧是坡右侧是沟,致使司机不敢向左贴靠,遇到险情后没有车身制动的机会。(3)隧道设计。对于单方向隧道,要求进洞口处高,出洞口处低,这样一旦在洞内发生故障,可借助自身重力滑出洞外,以免洞内停车发生事故。但是按规范要求在长度超过2000m的隧道内,坡度应小于等于2%。而该路段上游衔接的潭岭沟隧道,全长3455m,落差90m,坡度约为2.7%,明显超出设计规范要求。4.2 整改对策
(1)在该路段53km上游修建第二强制冷却停车区,在52km处在修建两条紧急避险坡道。(2)更换高强度防撞栅栏,外贴车身制动材料。(3)完善标志标线系统,事故路段加铺红色粗制性沥青路面。(4)通过展线延缓坡道,绕行53至50.1km事故高发路段 2交叉口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 1交叉口的概念
道路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交形成的路口.它是车辆和行人汇集、转向、疏散的必经之地,是交通交叉口通常是指的咽喉。交叉口通常有T形、Y形、十字形、X形、错位、环形等型式。在无交通管制的平面交叉口,车辆通过时因驶向不同而相互交叉形成冲突点,在三岔路口有3个冲突点,在四岔路口有16个冲突点,在五岔路口则有50个冲突点,每一个冲突点实际上就是一个潜在的交通事故点。
2交叉口的设计
正确设计道路交叉口,是保障交通安全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途径。2.1 交叉口位置的选择
交叉口位置的选择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条件。其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通车后交叉口发生事故的数量及通车质量。交叉口的位置应根据交叉道路的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转向车速的分布和交通量、地形条件等因素选定,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1平面线形
平面线形对交叉口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一般交叉口选择在路线为直线段的位置上最为合适。在直线段上设置交叉口对行车安全、减少交叉口的长度和占地均是较优的。2.1.2 地形条件
衔接点应尽量选择地形平坦、视线开阔的地方,避免在挖方地段与原有道路相接,因为其对行车视线及路基排水均不利。2.1.3 竖向条件
交叉口应尽量选择在水平坡段上,如因条件限制,也应设在平缓坡段上。《厂矿道路规范》规定,纵坡不宜大2%.紧接平缓坡段的纵坡不宜大于3%,困难时不宜大于5%。衔接点应避开原有道路的变坡点及竖曲线范围.因为无论是凸形或凹形变坡点竖曲线,对行车视线及视觉均有较大的影响,对行车安全不利
3城市道路交叉口司机视觉行为
城市道路交叉口大量的事故主要发生在主路右转车辆与右方行人之间。经统计,道路右转车辆与右方行人发生的事故数要明显大于左转车辆与右方行人之间发生的事故数.其原因在于这两类路况司机的主要任务是不同的.左转时司机必须考虑左支路和右支路行驶的机动车辆,而右转的司机只与左支路来车形成冲突,所以左转的司机既要注意左方 的来车又要注意右方的来车。同时还要能很好地处理与右方行人的冲突:而右转司机却因为只注意左方来车而忽略了右方行人。可以解释为:司机由于路口的主要威胁是机动车而形成了特定的视觉习惯.左转司机注意左右双方来车而同时注意了行人。而右转司机只注意左方机动车的威胁而把注意力放在了左边。从而忽略了右方行人的威胁。因此
有必要在右转的交叉口安装交通警示牌。以提高司机的注意力.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15125757 刘林飞
第二篇:道路与交通安全
【摘要 】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城市建设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道路规划管理作为一项能够有效的调节城市空间的布局,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行政管理工作之一,在步入快速发展的城市化阶段中,城市道路规划管理新的问题也逐渐的浮出水面。本文分析了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目标、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同时,研究了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的关系,并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的编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城市道路 交通 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的定义
交通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道路交通系统作为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安全既受系统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系统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与人、车辆及道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系统内任何因素的不可靠、不平衡、不稳定,都可能导致冲突与矛盾,产生不安全因素或不安全状态。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是指某一城市、路线、路段或交叉路口交通的安全程度,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是否严重的客观反映,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交通安全设施与交通管理的水平。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利于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道路交通安全概况
2.1 道路交通事故概况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交通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带来了公路交通的日益繁忙和机动车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道路交通事故的高位运行。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近40万起,死亡超过10万人,受伤近5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各类安全事故的75%。尤其是在我国汽车保有量仅占全世界汽车总量8%的情况下,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超过全世界五分之一,万车死亡率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据最新资料显示,日本万车死亡率是0.77,英国是1.1,加拿大是1.2,澳大利亚是1.17,法国是1.59,美国是1.77,而我国万车死亡率为 5.1,是发达国家的4至8倍。这些醒目的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已进入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
2.2 造成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原因 2.2.1 人的因素
涉及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社会参与人方面:当前,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仍然靠交警部门单打独斗,没有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注意和重视,宣传社会化局面还没真正形成,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到位,方法简单,效果不明显,导致广大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不强,交通法律意识淡薄。
(2)驾驶人方面: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驾驶技能参差不齐,交通违法普遍存在,引发大量交通事故。
(3)公安交警自身方面:部分公安交警部门管理存在不足,部分民警执勤执法行为不规范,特别是新招录和警龄不长的民警,自身安全意识不强,在处理交通事故、查处交通违法时,不按规范摆放标识标牌,不设置警戒带,导致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引发二次事故,甚至涉及民警自身伤亡。
2.2.2 车的因素
涉及车的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
(1)9座以上客运车辆:其中包括公路营运客车及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接送车辆。这类车辆受客运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影响,“多拉快跑”现象普遍,超员、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严重存在,极易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特大事故。因此说,加强客运车辆监管在预防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中具有重要作用。
(2)公路营运货车:这类车辆 “多拉快跑”现象更加严重,加上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不良,超高、超宽和严重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严重存在,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据较大比例。
(3)小车:由于小车车辆机械性能较优越,操作相对简单,车速快、行动便捷,驾驶员极易实施超速违法行为,从而引发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4)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由于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剧毒化学品在生产、销售、运输环节上隶属不同部门监管,部门间协作配合不足,联勤监管机制不到位,存在安全监管漏洞,单靠公安交警部门难以有效查处路面违法行为,危化品运输车辆无证运输、违规运输、超载等严重违法普遍,极易导致事故发生。而危化品运输车辆一旦引发事故,不仅车毁人亡,还会引发燃烧、爆炸、腐蚀、毒害、泄露等灾害事故,严重危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摩托车:摩托车面广、基数大,特别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村驾驶员安全意识普遍较低,超员、不戴头盔、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严重存在,事故发生率非常高。摩托车已成为重特大事故高发的重要因素。
(6)电动自行车和助力自行车:目前,电动、助力自行车被广大群众喜爱和接受,特别是在城区道路上大量存在,而现在对电动、助力自行车的管理法规还没有出台实施,大部分“助力车”突破国标技术要求,车速快、质量大、重心高,刹车远、稳定性差,交通肇事率上升幅度大。
2.2.3 路的因素
涉及路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近几年,由于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速度,而现有75%以上公路是三级以下的低等级公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和隔离设施等建设滞后,警告、限制标志等数量不足、设置不规范。目前,日本交通信号机数量是我国的16倍,交通标志是9倍,人行天桥是11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缺乏,大大提高了事故发生率。
(2)是县乡道路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县乡道路特别是村村通公路里程大幅增加,但大部分县乡道路和村村通公路只是在原有路基上铺设水泥路面,没拉直、没去坡,临崖、临水、路窄、弯多、坡陡,路况差,安全设施缺乏,存在较大隐患。在县乡道路车流量远不及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情况下,交通事故占据比例非常大。
(3)是公路危险路段和事故黑点路段整改不到位:一些地方没有将公路危险路段和事故黑点路段整治纳入计划,整改不到位;一些部门对排查出的危险路段和事故黑点路段在整改上互相推诿,年久失修,导致危险路段和事故隐患路段成为交通事故的重灾区。
2.2.4环境因素
从近年来全国环境因素方面的影响看,主要表现在雨、雪、冰、雾恶劣天气等突发事件上。目前,全国公安交警部门联合交通、气象、施救等建立了恶劣天气等突发事件联勤协作应急处置机制,但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不健全的环节,公安交警部门在恶劣天气交通管控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处置效率,加重了交通事故的损害程度。特别是高速公路因恶劣天气分别发生在07年年初和年末的“2.11”和“12.7”两次多起追尾事故,共造成20人死亡、57人受伤,伤亡惨重、影响恶劣、教训深刻,可以说和当前恶劣天气应急处置机制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重大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解决当前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问题的关键所在,就要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人、车、路和环境四要素存在的薄弱环节。从根本原因出发才能根本的解决交通安全隐患。在未来的交通发展上更加注重这几个方面的建设,使我们有一个安全的出行。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 国内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流程如图1 所示。首先在确定了规划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后, 确定规划的总体目标;进而基于道路交通安全调查和搜集的相关资料, 进行社会经济状况、交通事故等内容的现状分析, 并提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参照指标体系对各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确定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最后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发展趋势预测, 制定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方案, 并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图1 中各部分主要内容相互联系, 共同构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框架体系。而在城市机动化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 城市交通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亟待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内容和方法也应不断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根据已有安全管理规划的分析, 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需进一步完善。
3.1 对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分析不透彻
目前国内在进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时, 分析的主要内容为道路条件和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但城市潜在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交通方式结构等, 交通事故往往是由这些潜在因素造成的。而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缺乏对这些潜在因素的分析, 导致整个规划方案的制定不够全面。
3.2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的系统性不强
目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评价主要针对交通事故、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安全管理进行, 大多采用与《指标体系》相对比的方法, 每个指标值对应一个等级, 没有进行综合评价, 无法得到综合评价等级。虽然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中采用了模糊评价方法,最终可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但评价时选取的仍然是与交通事故相关的指标, 无法反映其他影响因素, 忽略了整个评价的系统性。
图1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流程
3.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不强,与上位规划的协调性不够 目前制定的规划方案往往忽略了不同城市的特点和实际道路交通安全问题, 有些方案没有对城市的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 直接引用其他城市的措施。有些方案过于宽泛, 没有针对性。另外, 规划方案往往对上位规划(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的考虑不够, 致使规划方案无法遵照执行,不能有效指导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
3.4道路安全管理规划方案的效益评价不全面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实施后产生的直接效益为减少交通事故后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收益, 而没有考虑其他方面的效益, 导致整个规划方案的评价不够全面。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基本措施
4.1 解决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城市的道路红线是普遍较窄,主干道的机动车道是比较少的,但是不可以任意的将一些旧的街道建造成超宽的机动车道,使得土地更加的紧张。在交叉口增强交通的信号,避免行人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相互的干扰对交通信号产生影响。对于道路上的排水设施要经常的检查和维护,不能使雨天的积水对道路的交通有一定的影响。对与道路中的路面设计的问题,要根据科学来建造,不能因为政府的影响而违背科学的原理,要做好根基工作,将路基做好,不能使得刚刚投入使用的路面就沉降,路面断开等问题产生。还有一些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工作的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没有一个高的道德标准,不能完全的保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有序的进行。
4.2 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过程中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在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规划城市的建设,要依据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所起的作用和所处地位,给城市做一个好的定位,制定一个有效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道路规划要坚持维护权威性和严肃性,不要频繁的变换,否则必将导致建设工作的失误。不能脱离实际的问题,可以从基础着手,根据形势进行研究,这对于城市的建设规划很重要。要不断的结合本身的问题,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的规划体系,因地制宜,编造出更详细更专业的道路规划设计。要不断加强对于城市道路规划的宣传力度,要人人参与,发动广大群众,多多为城市的道路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
4.3 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城市的道路规划发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要保证城市的道路规划的顺利实施、顺利进行,各级城市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将规划实施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首先要做好土地的审批,使用,建设工作,严格监督正在进行的规划工程,按照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完成。要经常进行监督检查,若发现有些违法的行为,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纠正或处理。只有相应的制度才能维护监督的权益,使得管理规划工程更顺利的进行下去。
4.4 提高道路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城市道路规划管理的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需要具体的操作,而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道路规划管理的效果,关系到能否正确的实施。有效的提高城市道路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是保障规划道路切实发挥作用的关键一步。
结论
道路的规划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城市道路规划的管理水平,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道路的规划过程中要严格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要树立一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重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着重保护生态的平衡,也要将道路的规划建设有一个科学论证,理性分析,合理定位,要不断的加强规划实施监督,提高道路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有利的提高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旭.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实训[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 版社,2010,5.[2]岑乐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6,8.[3]张乐飞.城市道路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2008, 7.[4]王岩,杨晓光.主动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体系.系统工程[J].2006(1):30-34.[5]李康.城市交通安全理论探讨[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1(3):2-4.[6]尹红亮等.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新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2000(8):60-63.[7]郭忠印,方守恩.道路安全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8]徐吉谦,主编.交通工程总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9] 陆化普,周钱,徐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 2006, 31(3): 6754.[12] U1S1Transportation Safety Planning Working Group.Trans2 portation Planner’s Safety Desk Reference [R].FHWA-HEP005, 2007.[13] John B rownfield, Andy Graham, Helen Eveleigh.Congestion and Accident Risk[R].Road Safety Research ReportNo144.2003.[14] XuesongWang, Hangfei L in, Xiaohong Chen.Investigationof Relationship between Level of Service and Safety [J].IC2CTP 2009, 643175
第三篇: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桐梓县茅石镇茅石中学:黄映
一、教学案例及基本特征
(一)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挑选出来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境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核对实际活动的反思。目前对教学案例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1.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包含着解决这 些问题的方法。
2. 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 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 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
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能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 现象。
4. 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实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未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渔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境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还常常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每个教学案例都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对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评价。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教育的内在规律,体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它既可以是成功的范例,也可以是“尚未成功”的典型情景。
2.研究性。指教学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作用和理论探讨的价值,可以正面获得经验或反面获得教训,能提炼出某些理论或观点。
3.启发性。指教学案例本身生动有趣,能提出问题,能引发思考,能产生观念上的不平衡。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片断、一个情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自我叙述,叙述他自己的教育活动方式,他对教育的理解,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其丰富感人的材料和富于动态的描述必定给抽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生命和血肉,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它不一定非要做到像研究工作那么“严谨”,但其形式要简洁,主题要明确、集中。
二、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内容
教学案例评析就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感受和分析,学习、领会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教学工作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对教师而言,教学案例评析要重在“分析”,力争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虚实并重,小中见大”。
1.分析教学案例中的理论要素
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中分析出理论观点,要认真研究哪些教学行为体现了怎样的教师观、质量观、学生观,哪些教学行为注重了从认知的角度或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去展开教学。要把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行为提升到“说清其理论依据”的层面上,从中学习和体验从教学实践经验“如何上升”为教育理论的过程,促进教师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从自发的行为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2.分析教学案例对教学的启示
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分析要着重于其对教学的启示,即有何成功之处,闪光点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问题的根源又是什么?使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地运用这种逐步培养起来的思维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关注案例中教师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脉络,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
3.提出对案例中教学工作的改进意见 评析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因此,教师要对案例中的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教师独到的改进意见,这应该成为教学案例评析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教师一旦将这种认识表达出来,可以增进教师的自我理解,而自我理解的更新,又是教师改进教育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基础,并以此达到理解这些教学案例背后更为深远的教育教学意义的目的。
三、教学案例评析的基本要求
1.理论联系实际。撰写教学案例法分析时,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力求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教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去讲教育理论。
2.体现先进教育思想。案例分析的立意要新,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导,要跟得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要贯穿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精神。
3.实事求是。分析案例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评析要实在,要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不要讲永远正确的空洞的大道理。不要热衷于抄录教育理论的条条,要讲教育理论的观点自然地融入与分析之中。
4.论述要突出重点。对于已写成的教学案例,要反复阅读,找出案例的基本目的、闪光点或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5.观点要有充分依据。分析者要找出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分析案例时首先要认真思考:采用已选中分析方法分析某个特定物问题,需要哪些事实?然后回过头来寻找所需事实。选材要严,挖掘要深。
总之,教师要注重从教学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并进行分析,分析要着重于其对教学的启示,即有何成功之处,闪光点是什么;不足又在哪里,问题的根源又是什么?使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地运用这种逐步培养起来的思维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要关注案例中教师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脉络,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
第四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某校六年级有位叫阿依别克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下面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转化后进生方面的知识:
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
(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
(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
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洋思中学的经验: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生)
(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
(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即该采取哪些途径和方法。(1)“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2)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3)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
(4)“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
(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5)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
(6)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
第五篇: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
案例二:Pumpkin and Jack-O-Lantern(大班)
活动目标:
1.使用英语描述南瓜和南瓜灯的特点。
2.体验万圣节的独特气氛,感受节日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四周的墙壁上装饰南瓜、巫婆、蝙蝠、黑猫、鬼、骷髅、黑蜘蛛等。
2.南瓜形状的纸板每人一个。
3.教师事先用南瓜形状的纸板制作“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不同表情的南瓜灯。
活动过程:
1.学习句型“They are the same”和“They are different”。教师采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大小不同的蝙蝠,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句型“They are the same”。
教师出示“Pumpkin(南瓜)”和“Jack-O-Lantern(南瓜灯)”,引导幼儿学习英语句型“They are different”。
教师引导幼儿区分和表达南瓜和南瓜灯的特点。2.制作南瓜灯。
教师出示“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不同表情的南瓜灯,请幼儿说出它们的英语词汇。
幼儿制作南瓜灯。教师巡回观察,并问幼儿:“你想做哪种表情的南瓜灯,高兴,悲伤,恐惧,还是生气?”
全班幼儿每人制作一个南瓜灯。3.“trick or treat”游戏。
教师请装扮成妖魔鬼怪的幼儿手提自己制作的南瓜灯,到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跟前,与他们玩“trick or treat(恶作剧,还是款待)”游戏。一些幼儿对这个游戏感到陌生,只是跟着教师唱“Trick or treat.Smell my feet.Give me some thing good to eat”,但没有按照教师的指令行动。只有部分幼儿到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跟前玩游戏。游戏在进行1分半钟后结束。
在本案例中,教师不恰当的指导语影响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教师的指导可以避免使学生陷入定势模式,从而为他们带来一定的成功。”〔5〕教师作为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指导与建议对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会产生重大影响。有时因为教师一句不恰当的指导语,幼儿可能会失去思考、创造的机会。在本案例中,制作南瓜灯环节应该是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好时机,但是教师不恰当的指导干扰了幼儿用英语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兴趣。教师在巡回观察时规定了幼儿只能从“高兴”“悲伤”“恐惧”“生气”四种表情中选择一种表情制作南瓜灯,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不利于幼儿学习用英语表达更多的表情词汇。
在案例二的最后环节,教师组织幼儿玩“trick or treat”游戏。这是幼儿与观摩该教育活动的教师互动的环节,教师希望在模拟真实情景的游戏中让幼儿“体验万圣节的独特气氛,感受节日游戏的乐趣”。但由于一些幼儿对游戏感到陌生,所以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没有作出积极回应,只是跟在教师身边唱歌,游戏活动仓促结束。这是因为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忽视了幼儿对隐含在教育活动中的多元文化的感悟,导致幼儿对异国的万圣节活动感到陌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活动,体会不到活动的乐趣。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教师虽然具有将英语活动融入幼儿园课程整体的理念,但在将理念转化为实际教育行为方面存在欠缺。案例一中,教师试图整合数学活动与英语活动,但是在制订活动目标、组织活动实施方面存在欠缺,没有制订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目标,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高有限;案例二的教师试图将英语活动与主题教育整合,但是未能使幼儿在中文主题课程中获得足以支撑英语学习的经验,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幼儿园缺少合格的英语教师,缺少英语与中文主题整合的课程教材,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忽视了对幼儿的多元文化导入等都会导致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中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情况。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提高教师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英语教学活动的质量,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