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理体系推动管理办法
1.目的
1.1.为了是管理体系在公司得到更好的推动、维护和持续改进,增强公司的内部管理,提升公司的管理绩效,特制定此管理办法。
1.2.为保持并不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高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特制定此相关的奖罚制度。2.范围
2.1.适用于公司各部门 2.2.适用于所有ISO负责人
2.3.适用于所有有关管理体系推动及维护和持续改进等相关事项 3.权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以及对内对外沟通等相关事项。
3.2.文控中心:负责体系推行、维护等相关事宜的具体安排及处理。3.3.各部门主管:负责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顺利推行及保持有效
3.4.各部门ISO负责人:负责参与体系推行的各项工作以及及时向各部门主管汇报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协助主管解决不符合问题点。4.流程图(略)5.管理办法:
5.1.管理体系宣导和内审员专业培训相关规定:
5.1.1.为增强公司全体人员对推行管理体系的意识,提高内审员对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能力,并推进各部门严格执行的力度。由文控中心依据需求,制定宣传和培训计划,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5.1.2.对培训效果考核:不定期对内审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现场稽查能力考核、5.2.例会
5.2.1.为了解和促进管理体系在各部门的推行,增加管理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特举行每两周一次例会,具体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而定。5.2.2.例会参与人员:各部门ISO负责人 5.2.3.例会内容: 5.2.3.1.由各部门ISO负责人对上两周管理体系的推行状况做工作汇报,提出问题及建议。
5.2.3.2.文控中心做总结汇报
5.2.3.3.明确后两周的管理体系工作项目及重点。5.3.体系维护例行稽查办法
5.3.1.稽查准备阶段:由文控中心负责安排月稽查,须在稽查前一个星期做好计划安排,并通知各部门及内审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5.3.2.稽查实施阶段
5.3.2.1.人员规定:每月参加稽查活动人员不得超过30人。
5.3.2.2.计划安排发出后,参与稽查的内审员,应明确稽查的内容及重点并编写好检查表
5.3.2.3.现场稽查气氛:参加稽查人员,进入现场稽查时,必须佩戴好内审员证,并应遵守各部门合理的特殊要求。
5.3.2.4.各部门及其他相关人员应对稽查工作进行全面的配合 5.3.3.稽查报告及追踪验证规定
5.3.3.1.稽查工作完成后,将稽查所发现的问题点及时反馈给责任部门。参加稽查的内审员应及时整理好自己的检查表,开出《内部审核不符合报告》给产生不符合项的部门,并要求其整改。
5.3.3.2.对于每一份不符合项报告,责任部门必须在接到报告后,两个工作日内,做出书面反应,剂详细说明采取措施及完成期限。
5.3.3.3.措施及完成期限,由产生不符合部门预定,并经文控中心确认,一般在七个工作日内整改完善,若措施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包括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工作小组,并进行调查,以及一个附有最后期限的计划表,若措施失效时,应重新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改善。
5.3.3.4.当预定完成日期已到时,由原稽查内审员负者跟踪验证结果及效果确认。5.3.3.5.文控中心人员每月不定期对各部门进行稽查。
5.3.3.6.文控中心每月对问题点进行统计,依据问题的性质将不符合分类,并进行动态分析,及时将结果反馈于各部门知悉并改进。5.3.3.7.文控中心依据实际情况,不定期指内审员进行稽查工作经验的交流,以促进内审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对问题的理解一致。
5.3.4.内审及管理评审,严格按照《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及《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执行。
5.3.5.每季度文控中心汇总分析纠正预防措施计划完成的情况,并将措施的实施情况上报管理者代表,作管理评审输入。5.4.请假制度
5.4.1.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培训、例会、稽查、内审或文控安排的其它工作,须提前提交书面请假单,具体说明请假原因,文控中心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衡量,同意后签名,反馈申请人,再由申请人递交部门主管批准。若为培训或内审工作,须会签管理者代表。5.4.2.如内审员需要休假,同时知悉温控中心。
5.4.3.如因特殊原因需迟到或早退时,须事先知悉文控中心。
5.4.4.例会或培训期间须暂时离开,应征得主持人同意后,方可离开。5.5.奖惩制度 5.5.1.出勤情况
迟到:迟到10分钟以内计迟到一次,迟到30分钟以内计旷课一节 早退:早退10分钟以内计早退一次,早退30分钟以内计旷课一节 旷课:整节课未参加计旷课二节。5.5.1.1.每季度无故迟到/早退一次口头警告;每季度无故迟到/早退两次(含口头警告)扣内审员表现分5分;如每人每季无故累计迟到/早退三次以上(含口头警告),计内审员警告处分,扣表现分10分,并扣其直属主管行政分5分。
5.5.1.2.如内审员无故旷课、缺席例会,无特殊原因不参与文控安排的工作的,文控中心对其调查原因,若因ISO负责人自身问题,记IOS负责人警告处分并扣表现分15分;因主管问题,扣主管行政分10分;因通讯员问题,则记通讯员警告处分。
5.5.1.3.会议培训过程中,不遵守记录的扣表现分5分;严重违反课堂记录的,记当事人警告处分并扣表现分10分。
5.5.1.4.专业考核:根据文控中心界定的合格标准,取得考核前三名的,第一名加表现分15分,第二名加表现分10分,第三名加表现分5分,考核倒数三名的,倒数第一名扣表现分15分,倒数第二名扣表现分10分,倒数第三名扣表现分5分。
5.5.2.推行及维护过程中不符合项措施的整改:
5.5.2.1.工作未能按时按质完成,不符合项未采取措施改进或措施失效而未采取补救措施的,将扣其该部门部长(如无部长扣代理人)行政分5分(注:每次每项扣5分)。对未在规定时间完成整改的:延迟三天以上的记警告处分,延迟一周以上记小过处分。
5.5.2.2.ISO负责人没有按预定时间验证的,视情况轻重处理。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文控要求完成时,应提前知悉文控中心,明确完成时间。必要时,须征得管理者代表同意。
5.5.2.3.如同一个部门在两个月内发现相同的或类似的不符合项,口头警告主管一次并扣ISO负责人表现分5分,若累计两次,主管扣行政分10分,ISO负责人警告处分一次并扣表现分10分。
5.5.3.文件的管控
5.5.3.1.ISO负责人离职或异动时,主管应及时向文控中心提报新ISO负责人,并监督员ISO负责人将文件移交给接替人员,若没有安排移交人员,则由主管自行保管 5.5.3.2.文件管理过程中,如发现有文件无故遗失现象将对其直属主管扣其行政分3分,(注:每份3分)相应负责人记警告一次。如发现有私自复印受控文件或将受控文件带出公司外,将扣责任单位主管行政分5分,记当事人警告一次。
5.5.4.内审员团队管理
5.5.4.1.如ISO负责人离职或异动,该部门必须在一周内提报新的ISO负责人,如没有提报新的ISO负责人,将由部门主管直接负责ISO工作,否则导致ISO工作无法正常运行的,将扣主管行政分10分。
5.5.4.2.获得咨询公司颁发的内审员证书的内审员,不因工作的异动而不参与内审工作安排,应照常参与文控中心举办的各项工作,若不参与记该内审员警告处分;若该内审员新属主管不支持该内审员工作,扣其主管行政分10分。
5.5.4.3.新提报ISO负责人必须在公司工作满1年,且熟悉本部门流程及运作。5.5.4.4.对于能积极主动配合文控中心工作且工作完成的质量较好的ISO负责人,加表现分5分。
5.5.4.5.月稽查内审:参与月稽查内审工作人员每次加5分;稽查工作质量突出,或工作表现突出加表现分5-10分
5.5.4.6.对体系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经采纳的,加表现分15分
5.5.4.7.日常工作表现突出的加表现分3-5分,以及月稽查或内审,部门运作良好的,加表现分5分。
5.5.4.8.对在月刊上发表有关ISO方面的文章,加5-10分
5.5.4.9.新进ISO负责人基础分100分,根据其表现进行增减,每半年评比出前五名“优秀内审员”,进行表彰,后五名的对其ISO负责人及所属部门主管进行通报批评。
5.5.4.10.对不符合要求的内审员,文控中心有权申请取消内审员资格并吊销内审员证书
5.5.4.11.因部门管理体系推行不利,导致认证不通过时,将对负责人予以相应的处分。
5.5.4.12.认证及监督审核通过后,将对有贡献之相关人员予以相应的奖赏。5.6.本管理办法经核准后生效。执行过程中若有疑问,由文控中心负责解释以及必要时进行适时调整。6.相关文件: 6.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6.2.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7.相关记录(无)
第二篇:推动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北京金誉恒信管理咨询中心
推动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职业化管理
2006年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目的是给中央企业一个导向和促进的作用。要求中央企业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主要让领导重视风险管理和风险防控,企业内部要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重点加强“三重一大”事项的风险管理。国资委要求大中型企业必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中央企业、地方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重视全面风险管理。2011年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强调:“举办中央企业董事经理人员及职能部门负责人、业务管理骨干的风险管理培训班”。
为了提高风险管理,部分金融业,银行业 2011年将对从事风控人员实行持证上岗。2010年农行要求从事风控在职人员三年内必须持证上岗。全国各地企业最近出台从事风控工作人员需要持证上岗的消息。国资委2011年要求央企要对企业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来促进企业稳健的发展,为了落实国资委的要求,中石油、中海油、航天科工、中核、中广核、东航、沈飞等一些大中型央企都组建了由董事长或总经理直接责任的风险管理部门,从业人员都具备了风险管理资格,并取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推动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加强职业化的管理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因此,由北京金誉恒信管理咨询中心责任培训、考核合格者将获得 “国家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CERM)”职业资格证书。
国际认证机构: 亚洲风险与危机管理协会(AARCM)。
国家批准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机构支持: 国资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全国工商联
国家注册企业风险管理师的8大技能
1、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能力;
2、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估能力与管理能力;
3、对企业关键性/整体性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估能力;
4、企业危机/应变/预警/预测管理能力;
5、企业风险管理相关问题分析与全面诊断能力,包括对战略、操作、财务等层面风险的分析、诊断、管理能力;
6、为企业风险管理选择合理的方法、技术、手段与工具的能力;
7、企业风险审计能力;
8、具有训练有素的企业决策管理能力。
联系人:黄海手机:***邮箱:hmd110604@163.com
第三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单位:
为加强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管理,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推动我国企业计量工作的发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管理,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推动我国企业计量工作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下简称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是指由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证明企业(或其他组织)能够满足顾客、组织、法律法规行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并符合国家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的认证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认证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
第三条 国家对测量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的认证制度。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愿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推广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国家认
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由国家认监委按照认证认可条例有关规定审核批准,并征求国家质检总局意见。获得批准的认证机构,方可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第七条
申请设立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用其认证人员应当具备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的条例,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应当有30名以上具有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的专职审核人员。
第八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制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确定认证标准、技术规范和认证程序。
认证机构可以制定内部相关规范、规则、报国家认监委备案后实施。
第九条
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按规定要求开展认证工作。
(二)按照规定对获得认证的企业,颁发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决定允许或者停止使用认证标志;
(三)对认证标志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四)对认证企业的持续符合性进行监督检查;
(五)受理有关的认证投诉、申诉和争议工作。
第十条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设置非法人分支机构需要得到国家认委的批准,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
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人员经过注册后,方可从事相应的认证活动。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培训的机构须得到国家认监委的批准,按照指定的培训课程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
第三章
认证程序
第十二条
申请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应当向认证机构提交书面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地址、硬件设施、资产状况、信用等级、经营情况等;
(二)申请人的营业执照或证明其合法经营的其他资质证明复印件;
(三)申请人的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文件;
(四)保证执行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声明;
(五)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
认证机构负责受理申请人的认证申请。经审核,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对申请材料审核符合要求的申请人,认证机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委派认证人员,按照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其进行现场审核。
第十五条
认证机构应当根据申请材料、现场审核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做出认证决定。向获得认证的申请人颁发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准许使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5年。
第十六条
认证机构应当将其颁发的认证证书的复印件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第十七条
认证证书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有效期满90天前向认证机构申请复审,复审的申请手续同初次申请。复审通过后重新颁发认证证书。
第十八条
认证机构可以通过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的认可,以持续、稳定地保证其认证能力。
第四章
认证标志管理
第十九条
认证机构可以制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并报国家认监委备案。
第二十条
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可以在认证有效期内使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并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获证企业可以在宣传材料等信息载体上印制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但不得在销售的产品或者产品的包装上使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
第二十二条
印制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时可根据需要按基本图案规格行比例放大或者缩小,但不得变形、变色。
第二十三条
认证机构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认证证书,并停止其使用认证标志;
(一)认证适用的标准变更换,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不能满足变更要求的;
(二)认证证书超过有效期,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未申请复审的;
(三)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申请注销的。第二十四条
认证机构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暂停其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一)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未按规定使用认证标志;
(二)监督检查结果证明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运营中不符合认证要求,但是不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第二十五条
认证机构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认证证书并停止其使用认证标志;
(一)监督检查结果证明运营中不符合认证要求,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二)认证证书暂停使用期间,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未采取有效纠正措施的;
(三)测量管理体系出现严重质量事故的。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转让、买卖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认证标志。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认证机构应当对获证企业的测量管理体系每年进行一次跟踪监督检查,也可根据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二十八条
监督检查合格的,认证证书继续使用;监督检查不合格的,暂停使用认证证书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并限期整改。整改合格的继续使用认证证书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整改无效的,撤销其认证证书,并停止使用认证证书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对认证机构的认证决定或者处理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家认监委申诉、投诉。
第三十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采取专家审定、向被认证企业征求意见、对认证活动和认证结果进行抽查、要求认证机构报告业务活动情况等方式,对认证机构和获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一条
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认证认可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鼓励企业实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对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实施其他认证时,可免于对相关条款的审核。
第三十三条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认证费用。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推动ISO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和发展
我国质量管理体系颁证数量居世界首位
发布时间: 2011-10-26 10:7阅读次数:8【字号:大 中 小 标准】
第28届ISO/TC 176年会在京召开
推动ISO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和发展
陈钢出席并致辞
10月24日,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 176)第28届年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委主任陈钢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推动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完善和发展。
陈钢指出,今年恰逢中国国家标准委成立10周年,在全国标准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标准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国际标准化工作方面,中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参与ISO等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不断提升。目前,中国以积极成员身份参与了636个ISO技术委员会的技术活动,承担了ISO共50个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的秘书处和27个主席的工作,为国际标准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中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截至2010年年底,有196527家企业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量居世界首位,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本次大会将进一步推动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完善和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年会是ISO/TC 176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年会。ISO/TC 176是ISO最重要和最具有影响力的技术委员会之一,其制定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ISO国际标准推广应用的成功典范。
据悉,ISO/TC 176提出的2010年新的战略规划是打造动态的ISO9000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旨在提高9000族体系的能力,集中优势资源和精力,通过ISO9000产品和市场营销支持系统,使它们更易于使用,更易于推进到新的应用领域。本次年会就该战略规划的完善和充实进行深度探讨。
第五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2005年)
关于印发《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来源:(2005年6月28日 国质检量联[2005]213号)作者: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日期:05-06-28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三章 认证程序
第四章 认证标志管理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六章 附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单位:
为加强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管理,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推动我国企业计量工作的发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管理,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推动我国企业计量工作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下简称《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是指由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证明企业(或其他组织)能够满足顾客、组织、法律法规等对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并符合国家标准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质量管理要求》的认证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认证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
第三条 国家对测量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的认证制度。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愿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推广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 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由国家认监委按照认证认可条例有关规定审核批准,并征求国家质检总局意见。获得批准的认证机构,方可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
第七条 申请设立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具备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的条件,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应当有30名以上具有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资格的专职审核人员。
第八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制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确定认证标准、技术规范和认证程序。
认证机构可以制定内部相关规范、规则,报国家认监委备案后实施。
第九条 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在批准的业务范围内按规定要求开展认证工作;
(二)按照规定对获得认证的企业,颁发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决定允许或者停止使用认证标志;
(三)对认证标志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四)对认证企业的持续符合性进行监督检查;
(五)受理有关的认证投诉、申诉和争议工作。
第十条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设置非法人分支机构需要得到国家认监委的批准,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 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人员经过注册后,方可从事相应的认证活动。从事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培训的机构须得到国家认监委的批准,按照指定的培训课程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
第三章 认证程序
第十二条 申请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应当向认证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包括名称、地址、硬件设施、资产状况、信用等级、经营情况等;
(二)申请人的营业执照或证明其合法经营的其他资质证明复印件;
(三)申请人的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文件;
(四)保证执行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声明;
(五)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 认证机构负责受理申请人的认证申请。经审核,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对申请材料审核符合要求的申请人,认证机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委派认证人员,按照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其进行现场审核。
第十五条 认证机构应当根据申请材料、现场审核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做出认证决定。向获得认证的申请人颁发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准许使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有效期5年。
第十六条 认证机构应当将其颁发的认证证书的复印件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
第十七条 认证证书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有效期满90天前向认证机构申请复审,复审的申请手续同初次申请。复审通过后重新颁发认证证书。
第十八条 认证机构可以通过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的认可,以持续、稳定地保证其认证能力。
第四章 认证标志管理
第十九条 认证机构可以制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并报国家认监委备案。
第二十条 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可以在认证有效期内使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并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获证企业可以在宣传材料等信息载体上印制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但不得在销售的产品或者产品的包装上使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
第二十二条 印制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时可根据需要按基本图案规格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但不得变形、变色。
第二十三条 认证机构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注销认证证书,并停止其使用认证标志:
(一)认证适用的标准变更,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不能满足变更要求的;
(二)认证证书超过有效期,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未申请复审的;
(三)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申请注销的。
第二十四条 认证机构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暂停其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一)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未按规定使用认证标志;
(二)监督检查结果证明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运营中不符合认证要求,但是不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第二十五条 认证机构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认证证书并停止其使用认证标志:
(一)监督检查结果证明运营中不符合认证要求,需要立即撤销认证证书的;
(二)认证证书暂停使用期间,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未采取有效纠正措施的;
(三)测量管理体系出现严重质量事故的。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冒用、转让、买卖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认证标志。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认证机构应当对获证企业的测量管理体系每年进行一次跟踪监督检查,也可根据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第二十八条 监督检查合格的,认证证书继续使用;监督检查不合格的,暂停使用认证证书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并限期整改。整改合格的继续使用认证证书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整改无效的,撤销其认证证书,并停止使用认证证书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对认证机构的认证决定或者处理有异议的,可以向做出决定的认证机构提出申诉,对认证机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的,可以向国家认监委申诉、投诉。
第三十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采取专家审定、向被认证企业征求意见、对认证活动和认证结果进行抽查、要求认证机构报告业务活动情况等方式,对认证机构和获证企业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一条 对于违反国家有关认证认可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鼓励企业实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对获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企业,实施其他认证时,可免于对相关条款的审核。
第三十三条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按照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收取认证费用。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