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动管理体系信息化 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
推动管理体系信息化 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局经济运行司、各工业公司领导:
近年来,湖北中烟在国家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三个突出”的体系建设工作要求,通过扎实有序地推进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工作,初步构建起统一、高效、顺畅的基础管理平台,为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管理基础。
下面,我就湖北中烟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作一汇报:
一、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的基本做法
2010年,围绕落实国家局姜成康局长所作的“三个突出”、“坚持贯标工作与信息化紧密结合”的指示,落实李克明副局长提出的“把体系建设和信息化有机融合起来,真正实现体系建设信息化”的要求,我公司立足于创建良好的管理体系和搭建畅通的信息渠道,确立了“理流程、建体系、搭平台、促融合”的工作主线,确定了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完善、同步提升”的“五同步”原则,力求实现“业务流程化、接口顺畅化、监控实时化、体系信息化、改进持续化”等“五化”目标,努力构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为推动卷烟上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撑。具体做法是:
1、搭建体系管理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高系统集成度
针对原有业务信息系统对体系文件的支持不够,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对业务系统流程的管理和监控,以及体系运行与实际业务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等问题,公司开发出综合管理体系信息系统,搭建起统一的体系管理平台。该平台在充分利用过去各业务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对各业务信息系统资源进行了全面有效整合,完成了各个系统的信息互通,为公司实施业务流程管理,体系运行管理,以及其他基础管理提供了统一的综合信息化平台支撑。该平台既可以为体系管理人员提供日常工作信息服务,实现全过程的体系运行管理,又可以对全体管理者及相关人员提供对主要业务流程的监控服务,实现对以“四大中心”为主的业务流程和部分管理流程的全过程管理,同时有效结合绩效管理、对标、创优等工作,推动企业规范业务、持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平台的建立和运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充分集成,为我们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线,全面系统地开展基础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改造升级主要业务系统,进一步提高流程固化效果
体系运行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流程能否在信息化系统中得到有效固化。鉴于前期建成的业务信息系统存在流程较为分散、业务接口不够顺畅等问题,我们一是根据体系文件对所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重新进行了分析、梳理,对照业务系统固化的流程和未全面规范化的流程进行改进,致力于扩大流程固化面,推进业务系统整体优化固化;二是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突出重点业务环节梳理信息系统对体系文件的支撑情况,包括对“四大中心”业务系统、物流、质量管理、生产执行等核心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关键控制点上信息化系统对体系文件的支撑度,致力于提升重点流程固化率,以进一步加强“四大中心”建设,提升“四大中心”服务企业和品牌的效率水平;三是按照体系要求,分析排查信息孤岛状况,梳理各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进一步完善各业务系统,致力于提升流程固化后的运行效果,制定出市场营销、生产调度指挥、技术研发、质量管理、生产制造执行、资金监管、综合管理体系等12个系统的改造计划。通过开展以上工作,较好地提高了信息化固化流程的程度,使其更便于监控,并打通了业务流程接口,做到了流程执行与信息跟踪同步。经过半年时间梳理、改造与提升,我们打通了各系统间的80个接口,缩短了“四大中心”之间的距离,包括“四大中心”和物流系统在内的主要业务流程固化率由原来的不足50%提高到76%,较好地提升了流程固化的效果和接口顺畅化的水平。
3、实施流程监控管理,进一步促进流程高效运行
体系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流程进行管理,而对流程的管理则主要依赖于对日常体系运行实施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为了克服体系运行传统管理方法频率低、代表性不强、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体系运行效果等弊端,我们在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引入信息化语言识别的方式,建立起业务系统的关联模型,制定出监控规则,通过对业务信息系统的关键业务流程、关键环节、关键控制点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流程运行情况的有效管理。目前,各级管理人员基本养成自觉登录系统的习惯,可随时了解和掌握“四大中心”主要业务流程运行情况,并对其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实施流程监控管理,既可为不断优化流程、再造流程提供依据,又能提高体系文件与信息化流程的运行契合度,保证了流程的高效运行。
4、实施闭环控制管理,进一步完善自我改进机制
围绕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核心思想,我们遵循“PDCA”的工作方法,在综合管理体系信息系统中植入了闭环控制管理模型。该模型导入了“四大中心”目标,可自动对监控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及时暴露存在的问题,促进自我改进,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形成体系运行分析报告。通过对该模型的应用,较好地实现了对“四大中心”的闭环控制管理,并创建起自我改进机制。为方便实施跨区域管理,系统在对流程运行监控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远程实时滚动审核、不符合项管理、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多维度、多视角地展现部门落实体系管理职责的情况,变过去范围窄、频率低的抽样审核为全面系统审核,并与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相结合,确保目标可分解、可跟踪、可量化,发现问题及时纠偏调整。
二、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的阶段性成效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公司在推进信息化与体系建设融合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3
1、提高了流程信息化固化率,缩短了“四大中心”距离
湖北中烟按照体系要求及“五同步”原则,分析排查信息孤岛状况,梳理各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进一步完善各业务系统,致力于提升流程固化后的运行效果。通过系统的改造,较好地提高了信息化固化流程的程度,使其更便于监控,并打通了业务流程接口,做到了流程执行与信息跟踪同步,缩短了“四大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好地提升了流程固化的效果和接口顺畅化的水平。
2、切实提升了体系运行水平,有效促进解决“两张皮”问题
通过体系文件与工作环节对应,实现体系标准与业务融合;通过管理要求与业务操作对应,实现体系管理与业务运行融合,通过体系评价分析与企业优化过程对应,实现体系改进与流程优化融合。通过“三对应三融合” 有效促进解决“两张皮”问题。
3、通过体系信息化建设,有力促进体系建设持续改进效果.湖北中烟在体系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战略指导、梳理流程、痕迹管理、实时监控、评价改进”五步方法论。通过战略指导,采用信息化手段明确企业目标、岗位职责、指标要求。通过梳理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固化率和接口顺畅度;通过痕迹管理,提高业务流程固化率和各业务信息系统的协作能力;通过实时监控,获取业务过程数据和监控结果;通过评价改进,持续改进体系文件、业务流程和工作质量以及体系运行质量,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三、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的体会
在国家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推进信息化和体系建设相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以下几点体会。
1、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是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法。
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涉及企业各方面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繁杂的工程,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程,必须坚持以国家局的系列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谋划,着眼长远制定出覆盖全局的规划方案,同时分阶段、分步骤、分层级推进,并适时作出有效的调整,以确保方向正确,过程准确,保障“推动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促进质量管理体系上水平”这一核心工作扎实推进。
2、深度调研,有效沟通,是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
解决体系运行“两张皮”问题,关键在于发挥信息化优化和固化流程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需要全体员工紧密配合,要深度调研企业实情,创建各部门有效沟通的工作机制,将需求提明确,将事实摆清楚,将规则定清晰,营造有利于信息化与体系建设深度融合的软环境。
3、广泛应用,持续改进,是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
应用,是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不断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动力。综合管理体系信息系统,只有做到实用好用,让全员在应用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其好处,感受到其价值,才具备创建和持续提升的基础;也只有在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员工才能发现该系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提出优化建议,持续加以改进完善,推动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上水平。
4、聚焦品牌,服务中心,是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的特色体现。
卷烟上水平,是行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行业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主要任务,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品牌发展、原料保障、技术创新等“五个上水平”,以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来助推企业品牌建设和主体业务上水平,才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体系建设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
我公司在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但对照国家局的要求,对照先进企业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现场会及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工作会会议精神:“扎实推进贯标工作,‘以体系目标化、管理流程化、手段信息化、基础规范化、改进持续化’为目标全面加强行业质量体系建设,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湖北中烟下一阶段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工作,要实现及拓展制度管理、流程管理、体系运行管理、目标及指标管理等四个方面系统功能;实现“五化”目标;实现六个维度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的延伸;促进体系管理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提升与转变,构筑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企业综合管理智能化平台,简称“4561”目标。
为了推动体系建设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体系的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提升,工作中首先要依据企业战略目标,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目标及指标管理体系;其次全面梳理体系文件及业务流程,建立业务流程管理体系;第三建立体系运行分析、评审评价体系,全面提高体系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第四系统性分析综合管理体系管理系统与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提升各业务信息系统协同运作水平,使关键业务流程固化率由76%提升到85%以上。具体工作思路如下:
一是夯实与完善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第一阶段的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
二是实现目标及指标管理功能。
1、实现中烟本部及各卷烟生产厂的企业目标制定、分解、跟踪、考核等功能,强化系统对目标执行效果的分析能力,促进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统一。
2、实现指标管理功能,包含目标指标体系、对标指标体系(含内部对标)、创优指标体系、卓越绩效体系。
3、结合对标、创优工作,在系统中实现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跟踪与部门绩效的考核评价。
三是实现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六个维度的延伸。
在体系信息化建设一期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完善企业体系文件,明确所有可监控的过程控制点的体系要求。梳理并完善所有可监控过程点的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标准,将可监控过程点的体系要求量化为监控规则。按照不同类别定义业务流程监控图,并确定不同人员的使用权限,形成完善的监控、纠正、改进、再到监控的闭环管理机制。从六个维度促进体系与信息化建设的延伸。
1、由四大中心等重点管理部门的监控向一般管理部门的监控延伸。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成系统与资金监管、预算、投资、审计、内控、安全、经营决策等系统的集成,实现各业务系统关键过程控制点的监控。从四大中心等重点部门应用,向财务、审计、法改、安全、纪检监察等部门延伸系统应用。
2、由关键过程控制点向一般过程控制点延伸。
在第一阶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四大中心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梳理范围从关键流程、关键监控点进一步延伸到一般过程点。
3、由中烟本部向各卷烟生产厂、合作生产厂延伸。
在完成中烟本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基础上,实现一般过程控制点的监控,向各卷烟厂过程控制点的延伸,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步覆盖到全部卷烟厂。
在品牌合作生产中,通过体系、信息化的同步输出,促进有条件的合作企业间运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输出湖北中烟的制度、流程、信息、文化和品牌,实现联合生产企业产品的同质化和管理的共同进步。
4、由大质量管理体系向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延伸。
完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工作相关制度和规范,在流程监控环节增加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关键监控点,根据安全和环境体系本身特点,制订监控规则,把安全管理系统纳入体系监控范围。初步实现"三标合一"信息化管理。
5、由管理层用户使用向企业全体用户使用延伸。
结合湖北中烟信息门户,实现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体系工作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全员参与应用的企业管理工作平台。
6、由综合管理体系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延伸。
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管理,达到由“事后堵漏分析”向“立体、实时预防监视”的模式转变,探讨从整体流程、执行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来确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实现综合绩效考核管理的方式。实现以“监控、整改”为核心的体系管理信息化向以“综合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向的延伸。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加强对标管理体系建设 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
加强对标管理体系建设 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
来源:常州市局
自去年年初以来,全行业按照国家局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对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如此,面对行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推进对标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开展对标工作的难题
当前,烟草企业在开展对标工作时遇到了一些难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如何处理对标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的关系。为加强基础管理,国家局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6S管理等,去年又提出开展优秀基层单位创建活动和对标工作。如何把对标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是目前烟草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是对标工作如何体现行业特点。就企业经营管理而言,烟草企业与完全处于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相比是有差别的。烟草企业的对标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是一大难题。
三是如何选择标杆、坚持创新和持续改进。对标工作要求企业不能生搬硬套,而是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坚持创新和持续改进,不断向先进水平迈进。标杆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佳实践或者最优标准,而应是最适合企业的。
破解对标难题的对策
全面开展对标工作,是提升行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是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烟草企业要端正对标态度,选准突破口,积极破解对标难题,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
第一,加强对标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对标方案和配套措施。
建立决策目标体系,这是实施标杆管理的基础。一是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全面规划对标工作,并选取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标杆,明确对标原则、重点、目标、范围和实施步骤,把阶段性重点任务与对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对标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二是要制定对标管理制度,建立标杆管理运行机制。三是要科学选取标杆,明确在哪些方面对标,并确定相对应的标杆企业。企业可以根据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对标目标确定一个标杆,也可以同时选取多个标杆。四是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及调整评价方法,确定不同阶段的量化指标,并在工作质量、完成时间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建立执行责任体系,这是实施标杆管理的关键。一是建立标杆管理的组织机构,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二是建立分析制度,根据国家局公布的主要对标指标,按照指标评价方法和要求,逐级、定期进行分析,找出本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优势和落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三是建立动态评估制度,重点平衡突发性因素和非市场因
素对指标的影响,激发管理潜能。四是建立对标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收集标杆企业的主要指标,同时发布最新对标信息,积极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五是深入开展对标管理评价工作,规范对标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对标制度,对指标的采集、统计、审核、报送等环节加强审核,定期分析、通报,提出改进建议。
建立考核监督体系,这是实施标杆管理的保证。一是制定具有激励与约束作用的考核办法,与部门、员工的业绩和薪酬挂钩。二是确定考核频率,及时检查对标工作的开展情况。三是评估分析与标杆指标的差距,找出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四是及时反馈评估结果。第二,以对标管理为主线,不断整合其他管理方式,确保对标工作取得实效。从标杆管理的定义和对标、追标、达标、创标四个阶段来看,标杆管理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样着眼于产品、服务和过程等。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就是为了检验烟草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因此,烟草企业应将这些管理模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对标工作为主线,通过创新和资源整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坚持不断创新,推进企业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树立“在对标中学习、在学习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的理念,通过开展对标工作引导员工认清本企业与标杆企业的差距,不断创新,学习和借鉴标杆企业的长处,分析标杆企业的短处,推进企业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第三篇:以信息化管理为推动促进精细化管理
以信息化管理为推动 促进施工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其核心是“精细”,即精确决策,精心安排,精细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关注细节,做到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精细化管理应该贯穿一个企业的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
而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特殊行业,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经验很难直接引用过来,可以共享的管理经验和资源较少;并且建设项目大部分位于通讯还不发达的国家或偏远山区,交通和通讯条件较差,上级机构和项目经理部沟通困难;而且单个项目规模较大,项目之间规律性差,标准化程度低,施工过程中变更数量多且处理困难,项目工期较长,参加建设的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容易产生管理上的脱节。鉴于水利水电行业存在以上特点,就相应带来项目利润率低、项目运行困难,项目管理方式粗放,缺乏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力度不足、工作质量下降等不足。
为能够解决以上问题,提高项目的赢利能力,除了加强项目的组织与监管外,最重要的途径是进一步转变项目的管理方式,把各项工作标准化,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将复杂的管理程序化、标准化,缩短信息管理链条,加快信息获取速度,提高管理效能。
一、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施工企业利用科学方法对经营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就施工管理中推广使用信息技术而言,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比如说,即使企业各部门都应用了计算机,而企业部门之间、企业与项目之间、企业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换 仍需要纸介质来进行,就不能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同时,使用计算机的现代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水平。
二、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首先,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了计算机和工具软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施工管理中,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如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统(工程量计算、投标报价、标书制作、施工平面图设计、造价计算、编制工程进度网络),设计计算系统(脚手架设计、模板设计、施工详图设计),项目管理系统(项目成本、质量、进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等。
第二,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一些地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和整体爬升脚手架的提升、沉降观测和工程测量、材料检测数据采集等。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企业的形象,提高了企业管理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但是,总的来讲,目前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主要表现在:
1、应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项目施工的前期,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而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较少,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很不科学;
2、主要以应用单机版应用软件为主,单机操作,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信息的共 享和自动传递,效率较低;
3、企业未能充分利用Internet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发布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三、国外同行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
国外建筑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较早,成功的经验很多,值得我们借鉴。
在日本,近年来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即CALS/EC。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
在香港,主要有设定通用的标准和发展通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便于参与建设业务者能以电子方式通信;采用因特网和电脑技术进行有效地获取和交换工程项目资料;利用电子方式进行工程图纸、资料管理及图纸审查管理;利用数码相机技术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适时动态管理;在施工现场人员的管理中采用“绿卡认证”(绿卡中包含有职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技能等信息)等。
四、提高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1、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予以有效实施。
建设部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列为目前的重要任务。并强调,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建设领域的工作,不是赶时髦,更不是点缀,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建设行业成为大势所趋。而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其核心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信息化施工的特征是:信息收集自动化(传感技术、IC卡技术)、信息存储自动化(光盘存储、DBMS)、信息交换网络化(局域网、万维网)、信息检索工具化(DBMS、搜索引擎)、信 息技术集成化(多媒体技术、专家系统)、信息利用科学化(基于数据的各种分析)、信息管理系统化(管理信息系统MIS、主管支持系统ESS等)。企业应根据以上信息化的特征,结合施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战略计划,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各类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2、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
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规模大,参与单位人员多,建设工程文件多(如信函、通知、图纸、合同、进度报告、采购定单、检查申请和批准、设计变更记录等),信息量大。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正如美国BRICSNET公司的调查显示,项目成本中的3%~5%是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在美国,每年为了传递项目管理的文件和图纸而花在特快专递上的费用约5亿美元,项目成本中的1%~2%都用于日常的印刷、复印和传真等。调查还显示,建设项目参与任何一方在竣工时所掌握的有用记录文件都不到总量的65%。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施工管理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3、开发利用基于因特网(Internet)的各种应用系统,如电子商务,网上项目管理等。
以互联网技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开发应用以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和网络联结,实现网上投标、网上查询、网上会议、网上材料采购等。通过建立网上虚拟组织这一概念,变纵向信息交流方式为平行交流方式,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进沟通与合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在施工阶段,利用以 INTERNET为平台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专项技术软件实现施工过程信息化管理,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召开虚拟的工作会议,项目组成员何以在任何时候、任 何地点与相关的工程师交换资料信息,审阅施工质量,会签图纸和文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掌上电脑将施工质量检测信息直接上网到公司本部进行评定;在竣工验收阶段,各类竣工资料根据记录自动生成的信息管理。
4、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
大力推进施工管理三个控制过程(进度、质量、成本)相关软件的应用。如,在进度控制方面,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显示关键工作、机动时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特性,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控制进度,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适应施工现场多变的情况,目前这类软件已较为成熟;在质量控制方面,工程质量管理是施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具有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技术难度高的特点,利用质量管理软件与人手操作相比,其优越性非常突出:处理时间短,结果的可靠性高。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可用于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评定,包括各种质量评定报表的生成,各种质量评定曲线的绘制以及根据各种实测数据对分部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评定,从而为质量管理人员对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在工艺控制软件方面,应进一步优化应用较为广泛的施工模板设计、工程测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大型构件吊装自动化控制、管线设备安装的三维效果设计等应用软件;在成本控制方面,充分利用成本核算、成本跟踪系统,及时了解成本水平,提出成本降低目标,向期望值不断努力。
第四篇:做好基础工作,促进卷烟上水平
做好基础保障工作,促进卷烟“上水平”
围绕国家局提出的“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县局(营销部)要突出服务、加强基础工作,思路就是继续定位在“抓基础、打基础、上水平”上,努力实现各项工作上水平。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目前基层建设方面尚存在一些矛盾,其中工作基础不牢、工作水平不高成为阿坝烟草前进的主要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围绕卷烟“上水平”活动中,茂县烟草围绕“狠抓基层基础、大上工作水平”,做到“职工受教育、管理强力度、基层基础工作上水平、企业发展添活力”。
从队伍建设入手,执行力上水平。
要实现“上水平”,执行力建设必不可少。基层队伍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建立一支作风优良、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高素质专业队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卷烟“上水平”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和切身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从根源上解决认识问题、组织问题、素质问题和责任心问题。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上级决策部署的理解能力、执行能力和落实能力,做到工作中戒张扬、戒浮躁,求实效、讲实干、比实绩,在执行力上“上水平”。
从内部管理入手,费用控制上水平。
今年,茂县烟草把精益化管理作为基础管理的重中之重,并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方入手,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坚持全面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规范预算程序、严格执行预算,同时细化预算管理的每一个流程,坚决做好“有预算要执行、无预算不列支”,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拥护和支持。费用率高、费用膨胀是管理水平粗放、效率低下的表现。提倡勤俭节约、科技创新之风,进一步控制费用成本,把“三项费用率”控制在既定目标之内。要通过成本费用控制、全面预算管理来加强和细化内部管理机制,使费用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科学考核入手,员工素质上水平。
考核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今年阿坝烟草启动了绩效管理工具,大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通过绩效考核改善员工工作业绩和提升员工能力,自下而上地达成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县局(营销部)明确了进行绩效考核是对员工过去的工作业绩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是为了对员工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工作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是为了提高工作绩效,实现工作过程的有效控制,及时了解任何员工任一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通过考核,看到问题所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供员工晋升的依据,明确奖惩,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归属感、荣誉感。
从健全制度入手,安全稳定上水平。
科学发展,稳定是前提。茂县烟草将继续坚持完善制度机制,认真推行“五个一律”管理办法,把安全稳定工作抓紧抓好,切实做到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做到目标明确,权责清晰,使统计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从办公室服务入手,服务工作上水平。
一是推进优质服务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平。一方面,勤学苦练,全面提高队伍素质。进一步严格管理、严谨作风、严肃纪律,引导大家拓宽技能领域,倡导做多面手,形成战斗堡垒。另一方面,关口前移,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公布信访电话和邮箱,开辟信访无障碍通道。组织开展配送车辆防盗抢、群体性上访等各种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快速响应能力。
二是以内外宣传为抓手,树立形象打造名片。注重在日常工作中与有影响的地方及行业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合作,完成对外宣传报道。提升职工工作势气。
三是以当好参谋为己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带头围绕经济发展方向和全年目标任务,就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内外宣传等问题开展针对性调研。紧紧围绕州局(公司)党组、县局(营销部)班子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以及
会议精神、领导批办事项的落实,把督查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上。
四是以机要档案为基础,求实创新高效严密。本着“一字一句、讲究精细、大事小事、严谨第一”的职业态度,严格审核发文,及时办理收文,没有误时误事从而保证了工作高效运转。
五是以服务周密为目标,后勤保障热情周到。在上级领导的视察指导和重要接待中,充分运用现有资源,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使周到服务精确到每个时点、每个环节,让莅临茂县烟草的各级领导和同仁满意,得到与会人员一致肯定。
做好党工团工作,为职工创造和谐工作氛围。
一是开展好党工团工作。党、工、团活动与企业的经济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开展工作,带领好身边的员工,做好各项工作,在把上情下达,把下情上传,在维护广大职工利益的同时,切实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把基层的生产任务落实好。协调干群关系,解决职工纠纷,化解职工内部矛盾,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切身利益。
二是丰富党工团文化生活。在党支部的支持和带动下,工会和团支部不仅在节假日和周末组织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三八”、“五一”、“五四”等节日里开展各类小而实惠的集体活动,使职工埋怨抱怨的少了,主动和队领导沟通交流的多了;苦脸愁脸的职工少了,笑口常开的职工多了;
有抵触情绪的职工少了,积极配合工作的职工多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抓基层、打基础、上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茂县烟草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真正按照国家局、省局的要求,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仔细、更具体、更富有成效,为行业卷烟“上水平”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卷烟上水平基础材料
2009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对卷烟经营工作的影响日益显现的情况下,“卷烟上水平”作为中国烟草行业2009年的三项重点任务(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之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圆满完成这项目标任务,事关整个行业经济运行质量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事关“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的落实。
判断标准
卷烟上水平的主要评判标准主要表现为:卷烟结构不断优化、档次持续提升、价格保持稳定、销量稳定增长。
达到相关目标,需要大力转变卷烟销售工作的发展方式,始终把销量作为提高卷烟经营水平的第一要务来抓,始终把优化结构作为提高卷烟销售质量的重要任务来抓,正确处理销量与计划的关系,克服单纯的计划观念;正确处理销量与市场的关系,深入开展订单供货工作,提高需求预测准确率,加强流程规范,牢固树立市场导向观念,坚决纠正“人为安排订单、给客户下指标压任务”等错误做法,按市场需求组织货源;正确处理销量与结构的关系,结构服从于销量;正确处理销量与效益的关系,找准二者的最佳结合点。[1]
相关分析
卷烟上水平就是卷烟工业公司(集团)税利上水平。具体要求卷烟结构上水平,管理上水平,技术创新上水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水平。
卷烟结构上水平。需要烟草行业在品牌培育上,要在兼顾品牌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加快品牌整合步伐。把有实力、潜力和高效益的品牌规格做大,把有限市场资源效益最大化。全国前20名的卷烟税利贡献比重为151.21%。这是中国卷烟品牌做大做强的方向,也是国家局实施品牌战略的意图所在。这需要全国烟草一盘棋,以对行业和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工商协同营销,共同培育共有品牌。
卷烟上水平需要管理上水平。管理出效益,这是不争的事实。科学先进的管理是出效益的先决条件。管理可以做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和热情。当然也要避免过度管理带来的消极影响。
技术创新是卷烟上水平的技术保障。没有技术进步,卷烟上水平就会缺乏后劲,就很难持久。技术创新需要围绕“两个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新工艺,新技术,可以为国家减少支出,增加收入,为消费者奉献低危害高享受的满意产品。[2]
工作要点
实现卷烟上水平,关键是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要把挖掘市场潜力作为切入点
要始终把销量的稳定增长作为卷烟上水平的第一要务来抓,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对当地卷烟市场人均吸烟率、人均吸烟量、卷烟需求总量、结构、重点品牌需求情况,以及市场发展趋势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力求准确掌握卷烟市场资源和真实容量究竟有多大、需求有多少、需求行为是什么,零售客户是怎么卖烟的,成条烟、单包烟销售的比例是多少。建立健全事关本地市场卷烟经营情况的数据库,力求做到“内容全面、信息准确、数据详实、分析客观”,从中寻找卷烟增量提档的潜在因素和发展空间,把握机会点,找准增长点,实现卷烟销量的稳步增长。
二、要把优化销售结构作为关键点
要准确把握、全面认识城市与农村市场所发生的消费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销售策略,确保货源的有效组织与供应。关键要突出抓好县城以上城市为重点的高中档卷烟销售,在稳住销量的基础上,适度提升结构;对农村市场要更加关注与重视。各单位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完善服务监管举措,搞好货源供应,培育引导消费,进一步提高客户拜访、送货到位率,努力改善货源供应质量,有效满足市场需求,重点确保乡镇以下农村客户对低档烟的有效供应需求。通过弥补农村市场的“短板”,加高城市市场的“长板”,实现高中低档卷烟销售的结构优化。
三、要把保持价格稳定作为立足点
把价格变化作为调控市场的“第一信号”,合理分配货源,完善服务举措,提升优质服务,提升零售客户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维护正当收益,提振经营信心,坚决防止甩卖行为,对于价格出现倒挂的产品,要减少市场投放量,通过量的调控恢复价格水平,使零售客户珍惜货源。继续保持稍紧平衡的态势,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及时性、预见性和有效性,把存销比管理作为调控的主要依据,建立存销比管理办法,分类别、分品牌设立存销比控制标准,加强库存管理,重视市场日常监测,建立完善全省卷烟市场价格信息监测系统,每月定期采集、分析和发布价格信息,合理安排货源投放节奏,实现均衡顺价销售,确保货源供应不积压不断档,努力做到市场供应基本满足、市场价格稳定和零售客户有所选择。
四、要把培育重点品牌作为着力点
要切实维护品牌信誉,根据市场表现,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品牌竞争实力,促进品牌持续发展;要加强总量控制,坚持稍紧平衡,对存销比偏高的品牌要严格控制投放数量和节奏,绝不允许为简单降低存销比把货源推向零售户,确保总库存包括社会库存低于去年水平;要规范业务流程,坚决克服非市场因素,坚决纠正片面追求高毛利率倾向,坚决反对捆绑搭配销售,使订单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要继续推进品牌整合,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以货源供应稳、品牌形象好、盈利能力强、价位设置优、市场需求旺、销售前景好等指标为标准,以“两个十多个”为重点,逐步实现由省内品牌依赖型向培育全国重点骨干品牌的跨越,使省内外卷烟销量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与比例,更好地满足市场与消费需求。
五、把规范经营管理作为根本点
要把严格规范作为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建立长效机制,从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规范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规范工作的自觉性,坚定信心,毫不动摇,持之以恒,严格管理,切实增强行业的内控能力;严格按规范的流程进行操作,全面实行由计算机统一分配货源、统一分配订单、统一分配送货路线,从根本上规范“三员”行为;严禁无码销售,严禁搞体外循环,严禁向工业企业索收钱物;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深入开展“三项检查”和内管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纪律,依法依规处理,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决不姑息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