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对标管理体系建设 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
加强对标管理体系建设 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
来源:常州市局
自去年年初以来,全行业按照国家局的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对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尽管如此,面对行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深入推进对标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开展对标工作的难题
当前,烟草企业在开展对标工作时遇到了一些难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如何处理对标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的关系。为加强基础管理,国家局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6S管理等,去年又提出开展优秀基层单位创建活动和对标工作。如何把对标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是目前烟草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是对标工作如何体现行业特点。就企业经营管理而言,烟草企业与完全处于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相比是有差别的。烟草企业的对标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是一大难题。
三是如何选择标杆、坚持创新和持续改进。对标工作要求企业不能生搬硬套,而是从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坚持创新和持续改进,不断向先进水平迈进。标杆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佳实践或者最优标准,而应是最适合企业的。
破解对标难题的对策
全面开展对标工作,是提升行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是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烟草企业要端正对标态度,选准突破口,积极破解对标难题,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
第一,加强对标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对标方案和配套措施。
建立决策目标体系,这是实施标杆管理的基础。一是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全面规划对标工作,并选取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标杆,明确对标原则、重点、目标、范围和实施步骤,把阶段性重点任务与对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对标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二是要制定对标管理制度,建立标杆管理运行机制。三是要科学选取标杆,明确在哪些方面对标,并确定相对应的标杆企业。企业可以根据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对标目标确定一个标杆,也可以同时选取多个标杆。四是建立对标指标体系及调整评价方法,确定不同阶段的量化指标,并在工作质量、完成时间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建立执行责任体系,这是实施标杆管理的关键。一是建立标杆管理的组织机构,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二是建立分析制度,根据国家局公布的主要对标指标,按照指标评价方法和要求,逐级、定期进行分析,找出本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优势和落后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三是建立动态评估制度,重点平衡突发性因素和非市场因
素对指标的影响,激发管理潜能。四是建立对标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收集标杆企业的主要指标,同时发布最新对标信息,积极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五是深入开展对标管理评价工作,规范对标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对标制度,对指标的采集、统计、审核、报送等环节加强审核,定期分析、通报,提出改进建议。
建立考核监督体系,这是实施标杆管理的保证。一是制定具有激励与约束作用的考核办法,与部门、员工的业绩和薪酬挂钩。二是确定考核频率,及时检查对标工作的开展情况。三是评估分析与标杆指标的差距,找出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四是及时反馈评估结果。第二,以对标管理为主线,不断整合其他管理方式,确保对标工作取得实效。从标杆管理的定义和对标、追标、达标、创标四个阶段来看,标杆管理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样着眼于产品、服务和过程等。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就是为了检验烟草企业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因此,烟草企业应将这些管理模式、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对标工作为主线,通过创新和资源整合,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坚持不断创新,推进企业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树立“在对标中学习、在学习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的理念,通过开展对标工作引导员工认清本企业与标杆企业的差距,不断创新,学习和借鉴标杆企业的长处,分析标杆企业的短处,推进企业管理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第二篇:推动管理体系信息化 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
推动管理体系信息化 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局经济运行司、各工业公司领导:
近年来,湖北中烟在国家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三个突出”的体系建设工作要求,通过扎实有序地推进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工作,初步构建起统一、高效、顺畅的基础管理平台,为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管理基础。
下面,我就湖北中烟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作一汇报:
一、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的基本做法
2010年,围绕落实国家局姜成康局长所作的“三个突出”、“坚持贯标工作与信息化紧密结合”的指示,落实李克明副局长提出的“把体系建设和信息化有机融合起来,真正实现体系建设信息化”的要求,我公司立足于创建良好的管理体系和搭建畅通的信息渠道,确立了“理流程、建体系、搭平台、促融合”的工作主线,确定了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完善、同步提升”的“五同步”原则,力求实现“业务流程化、接口顺畅化、监控实时化、体系信息化、改进持续化”等“五化”目标,努力构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为推动卷烟上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撑。具体做法是:
1、搭建体系管理信息化平台,进一步提高系统集成度
针对原有业务信息系统对体系文件的支持不够,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对业务系统流程的管理和监控,以及体系运行与实际业务仍然存在“两张皮”现象等问题,公司开发出综合管理体系信息系统,搭建起统一的体系管理平台。该平台在充分利用过去各业务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对各业务信息系统资源进行了全面有效整合,完成了各个系统的信息互通,为公司实施业务流程管理,体系运行管理,以及其他基础管理提供了统一的综合信息化平台支撑。该平台既可以为体系管理人员提供日常工作信息服务,实现全过程的体系运行管理,又可以对全体管理者及相关人员提供对主要业务流程的监控服务,实现对以“四大中心”为主的业务流程和部分管理流程的全过程管理,同时有效结合绩效管理、对标、创优等工作,推动企业规范业务、持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平台的建立和运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充分集成,为我们以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主线,全面系统地开展基础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改造升级主要业务系统,进一步提高流程固化效果
体系运行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流程能否在信息化系统中得到有效固化。鉴于前期建成的业务信息系统存在流程较为分散、业务接口不够顺畅等问题,我们一是根据体系文件对所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重新进行了分析、梳理,对照业务系统固化的流程和未全面规范化的流程进行改进,致力于扩大流程固化面,推进业务系统整体优化固化;二是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突出重点业务环节梳理信息系统对体系文件的支撑情况,包括对“四大中心”业务系统、物流、质量管理、生产执行等核心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关键控制点上信息化系统对体系文件的支撑度,致力于提升重点流程固化率,以进一步加强“四大中心”建设,提升“四大中心”服务企业和品牌的效率水平;三是按照体系要求,分析排查信息孤岛状况,梳理各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进一步完善各业务系统,致力于提升流程固化后的运行效果,制定出市场营销、生产调度指挥、技术研发、质量管理、生产制造执行、资金监管、综合管理体系等12个系统的改造计划。通过开展以上工作,较好地提高了信息化固化流程的程度,使其更便于监控,并打通了业务流程接口,做到了流程执行与信息跟踪同步。经过半年时间梳理、改造与提升,我们打通了各系统间的80个接口,缩短了“四大中心”之间的距离,包括“四大中心”和物流系统在内的主要业务流程固化率由原来的不足50%提高到76%,较好地提升了流程固化的效果和接口顺畅化的水平。
3、实施流程监控管理,进一步促进流程高效运行
体系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流程进行管理,而对流程的管理则主要依赖于对日常体系运行实施检查、内审和管理评审。为了克服体系运行传统管理方法频率低、代表性不强、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体系运行效果等弊端,我们在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引入信息化语言识别的方式,建立起业务系统的关联模型,制定出监控规则,通过对业务信息系统的关键业务流程、关键环节、关键控制点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流程运行情况的有效管理。目前,各级管理人员基本养成自觉登录系统的习惯,可随时了解和掌握“四大中心”主要业务流程运行情况,并对其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实施流程监控管理,既可为不断优化流程、再造流程提供依据,又能提高体系文件与信息化流程的运行契合度,保证了流程的高效运行。
4、实施闭环控制管理,进一步完善自我改进机制
围绕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核心思想,我们遵循“PDCA”的工作方法,在综合管理体系信息系统中植入了闭环控制管理模型。该模型导入了“四大中心”目标,可自动对监控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及时暴露存在的问题,促进自我改进,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形成体系运行分析报告。通过对该模型的应用,较好地实现了对“四大中心”的闭环控制管理,并创建起自我改进机制。为方便实施跨区域管理,系统在对流程运行监控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远程实时滚动审核、不符合项管理、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多维度、多视角地展现部门落实体系管理职责的情况,变过去范围窄、频率低的抽样审核为全面系统审核,并与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相结合,确保目标可分解、可跟踪、可量化,发现问题及时纠偏调整。
二、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的阶段性成效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公司在推进信息化与体系建设融合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3
1、提高了流程信息化固化率,缩短了“四大中心”距离
湖北中烟按照体系要求及“五同步”原则,分析排查信息孤岛状况,梳理各信息系统的输入输出,进一步完善各业务系统,致力于提升流程固化后的运行效果。通过系统的改造,较好地提高了信息化固化流程的程度,使其更便于监控,并打通了业务流程接口,做到了流程执行与信息跟踪同步,缩短了“四大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好地提升了流程固化的效果和接口顺畅化的水平。
2、切实提升了体系运行水平,有效促进解决“两张皮”问题
通过体系文件与工作环节对应,实现体系标准与业务融合;通过管理要求与业务操作对应,实现体系管理与业务运行融合,通过体系评价分析与企业优化过程对应,实现体系改进与流程优化融合。通过“三对应三融合” 有效促进解决“两张皮”问题。
3、通过体系信息化建设,有力促进体系建设持续改进效果.湖北中烟在体系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战略指导、梳理流程、痕迹管理、实时监控、评价改进”五步方法论。通过战略指导,采用信息化手段明确企业目标、岗位职责、指标要求。通过梳理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固化率和接口顺畅度;通过痕迹管理,提高业务流程固化率和各业务信息系统的协作能力;通过实时监控,获取业务过程数据和监控结果;通过评价改进,持续改进体系文件、业务流程和工作质量以及体系运行质量,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三、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的体会
在国家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推进信息化和体系建设相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以下几点体会。
1、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是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方法。
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涉及企业各方面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繁杂的工程,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程,必须坚持以国家局的系列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谋划,着眼长远制定出覆盖全局的规划方案,同时分阶段、分步骤、分层级推进,并适时作出有效的调整,以确保方向正确,过程准确,保障“推动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促进质量管理体系上水平”这一核心工作扎实推进。
2、深度调研,有效沟通,是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
解决体系运行“两张皮”问题,关键在于发挥信息化优化和固化流程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需要全体员工紧密配合,要深度调研企业实情,创建各部门有效沟通的工作机制,将需求提明确,将事实摆清楚,将规则定清晰,营造有利于信息化与体系建设深度融合的软环境。
3、广泛应用,持续改进,是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
应用,是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不断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的基本动力。综合管理体系信息系统,只有做到实用好用,让全员在应用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其好处,感受到其价值,才具备创建和持续提升的基础;也只有在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员工才能发现该系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提出优化建议,持续加以改进完善,推动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上水平。
4、聚焦品牌,服务中心,是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的特色体现。
卷烟上水平,是行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行业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主要任务,服务于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品牌发展、原料保障、技术创新等“五个上水平”,以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来助推企业品牌建设和主体业务上水平,才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体系建设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工作思路
我公司在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但对照国家局的要求,对照先进企业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现场会及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工作会会议精神:“扎实推进贯标工作,‘以体系目标化、管理流程化、手段信息化、基础规范化、改进持续化’为目标全面加强行业质量体系建设,促进基础管理上水平”。湖北中烟下一阶段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工作,要实现及拓展制度管理、流程管理、体系运行管理、目标及指标管理等四个方面系统功能;实现“五化”目标;实现六个维度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的延伸;促进体系管理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提升与转变,构筑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企业综合管理智能化平台,简称“4561”目标。
为了推动体系建设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体系的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提升,工作中首先要依据企业战略目标,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目标及指标管理体系;其次全面梳理体系文件及业务流程,建立业务流程管理体系;第三建立体系运行分析、评审评价体系,全面提高体系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第四系统性分析综合管理体系管理系统与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提升各业务信息系统协同运作水平,使关键业务流程固化率由76%提升到85%以上。具体工作思路如下:
一是夯实与完善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第一阶段的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
二是实现目标及指标管理功能。
1、实现中烟本部及各卷烟生产厂的企业目标制定、分解、跟踪、考核等功能,强化系统对目标执行效果的分析能力,促进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协调统一。
2、实现指标管理功能,包含目标指标体系、对标指标体系(含内部对标)、创优指标体系、卓越绩效体系。
3、结合对标、创优工作,在系统中实现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跟踪与部门绩效的考核评价。
三是实现体系建设与信息化融合六个维度的延伸。
在体系信息化建设一期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完善企业体系文件,明确所有可监控的过程控制点的体系要求。梳理并完善所有可监控过程点的岗位职责与绩效考核标准,将可监控过程点的体系要求量化为监控规则。按照不同类别定义业务流程监控图,并确定不同人员的使用权限,形成完善的监控、纠正、改进、再到监控的闭环管理机制。从六个维度促进体系与信息化建设的延伸。
1、由四大中心等重点管理部门的监控向一般管理部门的监控延伸。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成系统与资金监管、预算、投资、审计、内控、安全、经营决策等系统的集成,实现各业务系统关键过程控制点的监控。从四大中心等重点部门应用,向财务、审计、法改、安全、纪检监察等部门延伸系统应用。
2、由关键过程控制点向一般过程控制点延伸。
在第一阶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四大中心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梳理范围从关键流程、关键监控点进一步延伸到一般过程点。
3、由中烟本部向各卷烟生产厂、合作生产厂延伸。
在完成中烟本部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基础上,实现一般过程控制点的监控,向各卷烟厂过程控制点的延伸,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步覆盖到全部卷烟厂。
在品牌合作生产中,通过体系、信息化的同步输出,促进有条件的合作企业间运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输出湖北中烟的制度、流程、信息、文化和品牌,实现联合生产企业产品的同质化和管理的共同进步。
4、由大质量管理体系向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延伸。
完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工作相关制度和规范,在流程监控环节增加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关键监控点,根据安全和环境体系本身特点,制订监控规则,把安全管理系统纳入体系监控范围。初步实现"三标合一"信息化管理。
5、由管理层用户使用向企业全体用户使用延伸。
结合湖北中烟信息门户,实现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体系工作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全员参与应用的企业管理工作平台。
6、由综合管理体系信息化向企业管理信息化延伸。
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管理,达到由“事后堵漏分析”向“立体、实时预防监视”的模式转变,探讨从整体流程、执行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来确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实现综合绩效考核管理的方式。实现以“监控、整改”为核心的体系管理信息化向以“综合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方向的延伸。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对标管理体系(方法)
对标管理体系(方法)
标杆管理又称“基准管理”,其本质是不断寻找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不断地“测量分析与持续改进”。标杆管理是创造模版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创造自身的管理模式或工作模版,是实现管理创新并获得竞争优势的最佳工具。
标杆管理强调结合实践,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去解决。标杆管理可以达到优化流程、量化管理、实现岗位创标建模、指标体系搭建、多部门协同作战、企业持续改进、实现创新落地等目的。其中核心的方法及工具包括:泓冰标杆四法及对标管理软件系统。泓冰标杆四法:
泓冰标杆管理四法是陈泓冰老师在多年的学习、实践和思考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理论和方法,是标杆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被毕博、埃森哲等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采纳并服务于其咨询实践。泓冰标杆管理四法的价值正逐步被全球企业界、管理学术界及公共机构所认知、重视与推崇。关于更详细的案例及使用方法,可参考陈老师的《标杆兴国》一书。
第一法——剪刀思维法
剪刀思维法:是指将发散思维、逻辑思维、交叉思维汇合而成的思维方式,有着剪刀一样一张一合的工作路径。它可以把事物进行发散的创想,然后有逻辑性、目的性地交叉,不断地沿着一条主线去延展,进而把复杂的事物形成自身的逻辑结构,不断的提出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剪刀思维法的工作路径在对标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在于把任何复杂的管理工作及技术研发工作有效的梳理清楚,因此,也被称为对标管理第一思维法。
第二法——责任层级法
责任层级法:又叫“一域多层分析法”,在标杆管理中,它是一种按组织中各层级人员的职能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径。即:应用剪刀思维法把组织中所有相关的、类似的问题进行聚焦,聚焦成一个典型的“工作案例”,再把这个案例作为“交叉点”发散出去,分析案例中各层级的人员职能不足和应完善之处,寻找出系统的解决思路,使相关的、类似的问题从此得以解决。责任层级法在对标中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有效地对标管理方法。
第三法——要素建模法
要素建模法:就是将管理中的各模块按层级分解,直至围绕各管理环节背后的关键要素来进行创标建模,使所有管理工作显性化,从而达到全面全环节管控到位。
要素建模法是标杆管理中的精髓,它的作用在于,不论战略问题和宏观问题,还是微观到执行环节的问题,用它都可以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将战略目标和理念不折不扣地落实完成。十几年来,陈泓冰对标操作实践和标杆管理辅导实践中,各类组织降本增效的佳绩,主要是通过要素建模法的运用而得以实现的,不但对企业的效益带来了好处,还为政府提高执政能力提供了解决方案。
第四法——协同创标法
协同创标法:是指将管理体系和日常工作中所有的、非独立环节的问题创建数据化的标准,进行量化管理,尽可能把“协调”转化为“协同”,从而减少工作中的协调,保障协作效能,避免内耗并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方法。
协同创标法在理论上讲是涉及面最广和最应该长期关注的。管理之所以是系统化的工作,是因为其中有人的因素、事的因素,有个体因素、整体因素,有显性内容,也有隐性内容。让所有问题真正产生有效的连接,把无序工作变成有序,除了应用标杆前三法解决之外,最终落实协同创标法才可以做到全面精益管理,甚至实现全面第一并缔造行业标杆。
对标管理软件系统:
建立“对标管理软件系统”,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传统的指标收集填报分析进行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并与目前使用的信息化系统保持使用层面更多的一致性,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自身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泓冰标杆管理微案例分享:某集团根据自身标杆工厂建设工作总体规划,深入推动管理工作的全面标杆化,有效实践“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智能化工厂”,与泓冰标杆合作开发“全面标杆管理信息系统”,并在2016年内实现基础功能建模,该信息化工程以本厂为试点成功后,将实现集团子公司火电板块管理水平质的突破。
泓冰标杆团队开发的“全面标杆管理信息系统”,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内部或地方标准,根据企业现状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模块扩充,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内部信息系统。
“全面标杆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各项指标信息来自于整个标杆工厂各项指标工作、电厂设备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指标信息流,由于该信息平台要面对不同参与者对各种指标的各种需求(填报、查询、对比、分析)。因此,本系统在总体上具有多种功能,通过用信息平台支撑各部门间共用指标信息需求,满足第一时间明确短板,第一时间自动追溯管理问题;大幅减少人为判断与人为过失,第一时间自动划分责任归属,并可自动有效地提出有效的持续改进指令。
对标管理软件系统功能包括:实现多维度的指标对标,例如可以实现与系统内部、同行业、监管部门、客户需求等等的指标对标、评分排序、诊断、评价等;可优化和分解各项指标数据,包含关键岗位协同指标,促进关键指标完成等;可以建立指标提报、审批、专项调取、考核等全套的必要考核管理体系等,众多科学、系统的数据分析、处理、跟踪等强大功能
如何建立对标管理软件系统:
要想构建全面的对标信息软件系统,前期需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企业的管理现状、绩效指标、信息系统现状等情况,根据企业调研报告及问题整理,建立最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软件系统。在这方面,泓冰标杆管理顾问机构专业的技术团队可以为企业量身开发,丰富的项目经验为您担保。
第四篇:如何推动行业“文化上水平”
如何推动行业“文化上水平”
汉南区烟草公司
张玉芳
摘要: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是国家局党组在深刻认识行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行业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部署,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行业发展的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而推动“卷烟上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文化上水平。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沉淀。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企业要长远发展,更加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上水平”能够造就全新的企业,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神奇的力量。可见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卷烟上水平”也依赖于“企业文化上水平”。那么,在烟草行业,如何更好地推动文化上水平呢?这是本文论述的主要核心。
关键词:中国烟草 卷烟上水平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面对全球烟草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烟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应战准备工作,立足行业科学发展,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把“卷烟上水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任务,对进一步促进行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卷烟上水平”是一个整体概念,其落实到卷烟企业身上最直接的要求,是“卷烟企业核心竞争力上1 水平”。而企业文化是“卷烟上水平”的思想保证,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作用。企业的竞争,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仅仅是技术的竞争,而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竞争力。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行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
一、企业文化存在的误区
(一)企业文化口号化
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当多企业往往存在着“重理念”、“轻深植”的现象,只重视企业理念的创新,求新奇、求美感、求震撼。在许多企业的走廊、办公室等各处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些已经被滥用的词汇无法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忽视了理念背后的管理支撑,离开了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进程,离开了解决问题和问题背后的问题,就不成其为理念,只是一个空洞的文字堆砌和语音组合之物,缺乏企业的个性特色,更遑论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了,对员工自然无法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二)企业文化表象化
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2 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但这种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企业精神内核的苍白。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建立舞厅、成立音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
(三)企业文化僵化
有些企业片面强调井然有序的工作纪律,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把对员工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造成组织内部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创造力、活力和凝聚力,这就把企业文化带到了僵化的误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规避企业文化建设误区,进行正确的烟草行业文化体系建设呢?
二、如何更好地推动烟草行业文化上水平
企业文化与烟草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行业的生死存亡。烟草行业要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持续推进以“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为核心,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一)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体现了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里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3 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在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念,要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通过向员工灌输企业核心价值观,建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作用机制,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塑造一个形象标志,从价值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规范层面对行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精神、心理和行为进行全面的整合。它不能用单纯条条框框的制度化管理或空泛的思想教育,也不能用单纯的利益激励。它可以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方式来渗透到每个员工的心中,如企业领导创业故事的传说,企业领导工作作风的示范,行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等来传承一种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让员工直接感受和理解这些文化传统的意义,最后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地将行业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同化到自己的价值观中去,按照行业倡导的行为规范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是员工从不了解企业文化到自觉认同企业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企业员工,始终是一个主体的人,主动的人,受尊重的人,这就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也是企业文化能够对行业长期绩效和长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根本原因。文化管理模式就可以达到制度化管理所无法覆盖的层面和难以达到的效果。
(二)注重行业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将分布在不同文化地区的各个分公司整合成一个整体,使其朝着一个方向发展,既要形成整体的合力,又要使各地的分公司能够融合当地文化,实现本地化的战略呢?这就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行业上下始终坚持以“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为核心,注重行业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
1、行业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也是在与各种文化交融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的整合是一个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在突出本土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兼顾多元文化的融合,因为,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一个多种文化冲突的过程,但是更多的是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是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过程,它体现了人类文明又一次新的革命。如果企业文化只强调本土文化的个性化特征,而不考虑多元文化的普遍性特征,那么,就势必降低企业文化本身的文化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当企业走出国界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时候,就面临着企业跨文化管理的问题。
2、跨文化管理的作用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每个员工都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文化冲突,5 这些冲突有时表现为一种沟通方面的障碍,有时表现为价值判断的差异,但更多的时候则是表现为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观念和方式的不同,这些文化差异和冲突的存在是企业决策过程中的重要障碍,是降低企业效率、增加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往往为人们所忽略,因为,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往往是潜藏在个人的价值判断前提和基本假设之中的,潜藏于习惯性思维的过程和方式之中的,表现出来的往往是一些习惯性的思维判断,这些带有惯性的思维模式要想改变是比较困难的,单靠制度化管理难以奏效,制度可以使员工做到表面服从,但是要使员工形成对文化价值的认同,并且同化到自己的价值观中,就只有靠企业文化。跨文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在一种文化的氛围中,在尊重各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企业文化来整合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别,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统一各种文化价值,用规范的行为方式来约束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行为,用新的文化理念来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逐步灌输到全行业员工的头脑中,使行业全体员工自觉将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
(三)行业行为的规范化。
一个企业的文化特点必然内化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并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语言、动作、表情、6 礼节等,这是企业文化在员工身上的外化。在行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对行为规范进行统一,在行为上规定具体的文明举止,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准则,从而规范员工职业行为,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主张、规则和标准,作为衔接行业文化和具体岗位流程、岗位职责的纽带。行业行为规范的建设要将规范烟草行业员工职业意识为着力点,明确岗位存在的价值,规范员工的职业意识,从而明确行业行为规范。行业行为规范的核心就是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员工队伍,实现行业员工“行为上水平”,最终推动行业“卷烟上水平”。
烟草行业行为规范的内容分为公共道德规范、职业行为规范、窗口岗位行为规范和礼仪行为规范四个篇章。行业可以从职业素养、职业礼仪、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四大内容串联起来,用“教、训、练、考”四种方法进行培训和演练,切实增加培训效果,突出培训的实操性。进一步提升行业员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文化人才队伍,并以此为纽带,引领和带动企业员工以德立身、以礼塑形、以能工专、以技促用,构建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塑造完美的行业形象。
(四)抓好服务品牌创建,提升企业文化价值
提升中国烟草的总体竞争实力,硬实力靠卷烟上水平,软实力靠文化创品牌。企业文化的服务品牌建设,是丰富企7 业文化内涵、提升企业文化品位、促进“两个至上”落实的有效载体。打造服务品牌,要抓住专卖与营销、办公室后勤这三支队伍,运用“以人为本”的品牌创建理念,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激励人、培育人,组建起营销配送服务、专卖管理服务、机关保障服务三个服务团队,分别由客户服务部、专卖监督管理科、综合办公室牵头。通过多途径的宣传教育,让团队每位成员对优秀服务品牌的深刻内涵充分理解,培养员工树立“一切服务市场,共铸服务品牌”的观念,逐渐形成后台服务前台、部门服务全局、全员服务客户、领导服务员工、商业服务工业、下游服务上游、企业服务社会的工作氛围。
同时,在服务品牌的创建上,一要关注弱势群体。要认真践行烟草行业“两个至上”的行业价值观,关注弱势群体利益和真诚服务客户,促进卷烟零售终端建设。对特困、残疾人经营户进行帮扶,指导如何经营卷烟、选购品牌、搞好小店生意,提高经济收入。通过优质服务,为特困卷烟经营户办好事、办实事,来提高弱势客户群体经营能力和生活质量,加快零售终端建设,推进和谐烟草建设。二要建立快速响应服务机制。在烟草行业,我们的客户经理、司送人员、专卖稽查人员、市场管理人员代表着中国烟草的形象。他们的行为、举止,如客户经理公平、公正、公开的和零售客户协商约定卷烟需求,送货员彬彬有礼、及时准确的将卷烟送8 到零售户店中,稽查人员文明执法,所有烟草员工统一着装,佩戴工作牌。在服务的过程中为客户排忧解难,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不论客户碰到的任何涉及卷烟销售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向烟草公司的员工反馈时,反馈对象不论是对送货员、市场管理员、客户经理,或者中层领导干部,都能得到最快速的响应,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来迅速解决,没有拖拉、推诿的现象,这样的行为可以体现负责任、重效益、高标准、严要求的烟草企业形象。三要开辟法律援助线路。要改变对违规户查处后很少问津的做法,主动上门用鲜活的事例和规范经营中的典型,教育他们诚信守法经营;同时,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客户打扫卫生亮化店面,规范摆放卷烟,传授卷烟营销常识,在日常的“帮教”活动中,拉近客我之间的距离;要学会依托社区设立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普及点,为社区添臵报夹,及时分发行业宣传报刊,让群众通过学习,增强参与监督的意识。四要做好 “示范街” 打造工作。“示范街”要以守法经营好、亮证规范好、配合程度好、诚信待客好、店容店貌好为要求,在位于主要交通干道、卷烟零售户相对集中的街道(城镇)或线路(乡村)进行全面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其示范典型作用。总之,优秀服务品牌的创建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健全机制,加强领导,科学创建,只有这样,我们的服务品牌才能叫得响、过得硬,才能真正推动我们“卷烟上水平”。通过行业文化创建,让“两个至上”成为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在这一先进价值观的引领下,行业上下积极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让“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的行业共同愿景更加清晰,遵循“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成就员工”的行业共同使命,更加体现“宽容开放、改革创新、敬业奉献、自律自强”的行业精神,让“潜心做事、低调做人”的行业行为信条落到实处,共同推动行业卷烟上水平。
第五篇:建立班组长效管理机制 推动班组建设上水平
建立班组长效管理机制 推动班组建设上水平
桩西采油厂桩二生产管理区党委
桩西采油厂桩二生产管理区组建于1998年4月,现有职工735人,管理着615口油水井,年产原油43.7万吨。下设6个基层队,拥有采油班、综合班、大站、资料室及后勤班等五大类53个班组。我们针对地处滩海、井距远、班组分散的特点,始终把班组作为一级团队来建设,努力构建管理区、基层队、班组三级联创的长效管理机制,激发了班组建设的生机与活力,提升了班组建设管理水平。我区先后获得油田“基层建设先进三级单位”、“文明建设先进三级单位”等称号,有2个班组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
一、构建班组争创机制,确保班组建设常抓不懈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发展、改革和稳定的最基本的承载体。我们坚持把班组建设作为“三基”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班组争创机制,促进了班组建设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一是加大投入优化环境,为班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我区70%的班组远离队部,职工24小时驻岗,班组就成了一个最小的生产管理单元。只有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才能增强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此,我们把班组建设纳入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围绕油田提出的创建“五型班组”目标,构建了“三级联创、上下联动”的班组建设管理机制。坚持重心下沉,着力点前移,主要领导带队深入班组调研,摸清现状,制定规划,每年挤出一定资金,用于班组的环境建设。在工作环境上,按照5S标准,统一为所有班组配置了桌椅、资料柜等配套用具,制作了管理制度牌,健全了岗位责任制和流程图,设立了安全警示牌,为所有班组安装了空调和纱门、纱窗,为24个采油班组配备了巡井专用的电动车和GPS巡检定位仪,维护了职工安全,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在生活环境上,牢固树立“最好一餐在食堂”的新理念,开展“厨艺交流”,推行“每周食谱”,营养搭配更加科学,膳食结构更加合理,饭菜质量不断提高。针对前线职工都在班组就餐的实际,我们为所有班组配置了饮水机、微波炉、保温饭盒等生活用品,确保让职工“吃得好、心情好、工作好”。在文化环境上,开辟了“班组文化园地”和形势任务教育栏,配备了“阳光队务夹”,定期将《胜利日报》、《桩西人》等报刊下发到班组,较好地满足了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了管理有序、舒心怡人、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
二是开展“红旗优胜班组”创建活动,为班组建设注入活力。为充分调动班组争先创优的热情,2006年,我们开展了“红旗优胜班组”创建活动,制定了《创建“红旗班组”、“优胜班组”实施方案》,分班组类型制定量化标准和考核细则,注重核心的可比性经济技术和管理指标。“红旗班组”的标准条件是达到素质、管理、效益“三个领先”;“优胜班组”的标准条件是具备思想、技能、环境、管理和指标“五个优势”。坚持每月组织注采输、地质、安全、政工等系统人员对所有班组进行检查考核,重点检查现场管理和各类指标;每季度对月度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公示,根据四个季度的指标总评情况进行排序,每年从五种类型班组中评出5个“红旗班组”和10个“优胜班组”,分别给予1000元、500元的奖励,营造了浓厚的争创氛围。采油8队老163井组采油班践行“情系滩海,浪里淘金”的团队精神和“爱井如子,呵护未来”的理念,强化精细管理,采油时率达到97%,自然递减率控制在9.47%,今年被推荐为油田“红旗班组”,并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三是建立落实干部承包班组制度,形成推进班组建设的整体合力。为建立自上而下抓班组建设的机制,我区推行了机关和基层干部定点联包班组制度。规定机关干部每月下承包班组活动不少于1次,基层正职干部每月不少于3次,副职干部不少于8次。建立了包班跟踪卡,将包班工作与干部业绩考核挂钩,激发了干部下班组、摸实情、办实事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我们认真开展“带下去、带回来”的跟班活动,坚持把素质作风、标准规范和上级精神带下去,把班组职工拼搏奉献精神、思想状况、意见建议和隐患问题带回来,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措施和办法。承包桩104接转站的机关干部汪长贵,在与职工一起劳动的过程中,了解到来液量不稳易造成输油泵自停,预警指令无法发出。他马上组织技师俱乐部成员进行攻关,研制出了“输油泵自停报警装置”,在桩104接转站试验后效果良好,并在3个接转站推广。今年,全区包班干部共为班组解决难题81个,推动了班组创建工作。
二、构建班组绩效管理机制,提升班组管理水平
基层队是班组建设的责任主体,班组自主管理能力是基层队执行力的具体体现。我们探索实施班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促进了班组的自主管理、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一是实施以单井承包为主体的班组分类绩效考核机制。我们按照基层队、班组和职工三个层级,制定了《管理区绩效考核办法》,以基层队为依托,以班组为考核单元,实行了班组分类考核机制,使班组成为责权利的主体。其中,综合班重点考核施工质量和服务满意率等指标;大站班组重点考核能耗指标;资料班重点考核井区产量完成和资料全准率等指标;后勤班组重点考核服务满意率等指标。如对采油班组,实行单井承包到个人,分产量、成本、管理三大项考核,按照产量20%、成本15%、管理65%的权重,确定班组绩效。在考核上,班组对个人实行两次分配。第一次分配将职工承包单井的产量、成本和管理贡献系数纳入总岗点考核,体现效益优先。在第一次分配的基础上,每名职工拿出400个岗点参与班组内部的工时考核,体现多劳多得,调动了职工精细管理的积极性。采油6队桩137采油班结蜡井产量占全队总产量的64.7%,为确保油井稳产高产,班长李拥军总结实施了清蜡洗井、洗井前后分析、连续加药优化和油井停井操作“四个到位”管理法,累计优化洗井方式和周期12井次,连续 8个月无躺井。今年以来,我区班组职工培养长寿井86口,占总井数的32%,提增产和降本措施263条,增油2620吨。
二是认真执行“四检制度”。为确保班组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我们严格执行岗位职工自检、班员互检、班长旬检、采油队专检为主要内容的“四检制度”。一是岗位职工对照《油水井站管理检查标准》,每天巡检不少于4次,并填写质检表。二是班员利用交接班进行互检,采油班每天8∶00和16∶00两次交接,共同检查后填写交接班记录;大站、后勤班组每天8∶00交接,实行对生产动态、存在问题、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的“四交接”。三是班长每旬带领本班骨干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整改落实,并作为分配工时质量考核的依据。四是采油队每月抽调干部和班组长,对各班组进行专项检查,将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填写《问题反馈卡》,职工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现场整改;需班组解决的,班长组织人员共同解决;需要上级解决的,落实到分管干部协调解决。在考核上,检查结果按照上旬30%、中旬30%、下旬40%的权重,确定班组检查分数,纳入月度考核。同时,坚持举一反三,利用《班组经验共享简报》,把发现的典型经验进行总结,突出问题进行解剖。在推荐先进名额上,每季度每个队分班组类型确定推荐“红旗班组”和“优胜班组”,从而调动了班组争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落实以自主管理为目标的班组运行管理机制。我区海岸线长达30千米,井站位置偏远,点多面广,班组的自主管理是实现班组正常有序运转和水平提升的有力保障。结合各班组实际,我们推行了以“自我计划、自我实施、自我检查、自我改进”为主要内容的班组“四自”运行管理法。各班组通过本队每天的 “电子送班”形式,了解天气及潮位状况,产量、成本等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当日重点工作,自主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合理安排工作。岗位职工利用远程自动化监控系统,即时提取承包油井的示功图、液面、电流等参数资料,认真分析对比,及时判断设备和油井生产状况,提出优化参数建议。同时,坚持召开“主题班会”,集思广益,共商班组管理的措施。通过实行班组“四自管理法”,实现了“三不推”,即能立即整改的不推延、能自己整改的不推脱、班组能整改的不推诿。桩104接转站提出了“像爱护心脏一样爱护我们的设备”的管理理念,职工探索运用注射器给设备每一个部位注入润滑油等措施办法,使设备完好率达到了100%,资料全准率达到了99.4%。该站先后被油田评为“设备管理优秀泵站”和“安全经济运行泵站”。
三、构建职工能力提升机制,为班组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职工素质是班组建设的根本。我们从班组长培养、搭建学习的平台、开展全员动态分析三个方面入手,努力提升班组职工的能力素质,促进了班组建设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是建立班组长培养机制,带动班组学业务、练技能。班组长是班组的“领头雁”。为了选配好班组长,我们推行了班组长公开竞聘制度,按照民主评议、基层党支部推荐、组织考察批准的程序和“技术精湛、责任心强、作风过硬、能团结人”的选拔标准,选拔任用学习型优秀职工担任班组长。积极搭建班组长成长平台,在工资奖金、入党提干、评先树优、外出疗养等方面向优秀班组长倾斜,进一步激发了班组长学业务、练本领、干工作的热情。目前,全区57名班组长全部通过竞聘上岗。为充分发挥班组长的技术优势,我们在全区开展了班长与新分配青工“师徒结对”活动,做到教知识、练技能、传经验,促进了班组长和青工的共同成长。近两年来,全区有5名班组长入党,23人通过班组长岗位锻炼后竞聘到基层干部岗位,涌现出2名中石化和油田劳动模范,有1人在油田技能大赛上获采油工金奖,有11位班组长在采油厂职工技能大赛上获得名次,3人获擂主称号,13位班组长被聘为高级技师和技师。二是搭建学习的平台,促进班组职工素质的提高。我们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为载体,建立了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专家型“四型职工”评选机制,将职工学习的成效与评先树优、技师考评挂钩,每月将职工学习成绩按照5%的比例纳入班组绩效考核。我们还建立了“电子培训室”,6个基层队全部配备了微机和投影装置,管理区组织专门人员,按照不同班组类型,将标准化操作、故障判断处理、安全环保知识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管理区网络培训基地,在基层队分不同班组类型进行培训,增强了班组培训的实效性。针对基层队偏远,职工乘车时间较长的实际,开设了“车厢流动课堂”,将油田、采油厂和管理区的形势任务教育内容、整体工作部署和生产经营任务等信息,统一制作成数字视频,利用车载音视频装置进行播放,为班组职工了解形势、明确任务提供了可靠保证。充分发挥管理区技师俱乐部、基层队攻关小组和班组骨干的作用,围绕生产疑难问题,联合开展小改小革活动。近年来,全区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9项、省部级奖励10项、局级奖励47项,采油4队被评为“全国职工创新示范岗”。
三是开展油水井动态分析,促进油水井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油水井管理是主体班组的核心工作,而油水井动态分析是油水井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为此,我们制定了班组动态分析管理办法,实行旬分析、月小结、季比武、年总评的运行模式。班组每旬召开一次由地质技术员、工程技术员参加的动态分析会,每名职工结合承包的单井,分析油水井生产状况和变化规律;每月班组派1名职工代表参加队上组织的班组动态分析会,重点分析产量完成及稳升井组和长寿井培养情况;管理区每季度举行一次动态分析比武活动,每年评选一次动态分析先进班组和分析能手,促进了班组油水井分析能力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采油8队采油一班通过油水井分析活动,提出了油井人性化管理办法,将油井进行健康分类,实施一井一策,提高了油井管理水平,该班管理的长寿井达到9口。其中,老451井累计生产周期达3892天,累计产油7.4万吨,成为油田屈指可数的长寿井之一。目前,全区躺井率控制在1.7%,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