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品企业管理对食品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现代食品企业管理》课程论文
食品企业管理对食品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班级: 2010级1班
姓名:
学号:
xxxxx大学食品学院
2013年11月
摘要 食品企业管理,是对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食品企业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可以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可以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可以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更好的树立企业形象,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本文将就食品企业管理内容,作用,以及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描述。
关键词:食品企业管理 食品工业 发展趋势
一、前言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身为企业灵魂人物的企业主、CEO及高管团队具备相当水平的组织领导与管理能力,CEO必读12篇聚焦企业管理八大领域,快速提升CEO自身领导力及管理能力籍此达到推动企业成长的目的。麦肯锡对国内外众多业绩优秀企业的调研分析认为,竞争力强的企业在内部组织设置和管理杠杆运用方面都具有卓越的特色,他们的执行力对竞争对手更快、更好。提升企业的组织运营能力,正是华天动力协同软件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现代科技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办公方式,通过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了工具化,以事务和项目为中心,帮助组织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体系,有效的协作执行体系,精准的决策支撑体系,来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和办公能力,建立协调统一、反应敏捷的高水平执行团队。[2][1]
二、食品企业管理
1、管理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说明了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基本活动。这五项活动又被称之为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
管理定义中的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资源。所谓协调是指同步化与和谐化。一个组织要有成效,必须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直到各个人的活动同步与和谐;组织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备也同样要同步、和谐。
管理定义中的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的目的。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4][3]
2、食品企业管理的分类 按照职能或者业务功能划分包括: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管理等;按照层次上下划分为:经营层面、业务层面、决策层面、执行层面、职工层面等;按照资源要素划分为:人力资源、物料资源、技术资源、资金、市场与客户、政策与政府资源等。[5]
3、食品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生成原理分析
一般性系统可以表达为由内部结构,输入环境和输出环境组成的三元组。它的行为特征可描述为在一定的输入环境的作用下,经过内部结构的有效转换后向其输出环境产生输出集合。企业系统的存在方式与行为完全满足一般性系统的上述特征。由于企业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人造系统,为了具有在时间上主动地去调节系统的结构及行为的功能,必须形成企业的管理组织功能结构,以使系统与其环境连续地处于相互适应状态,并因此获得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调节过程里,系统环境具有超级系统的性质,也就是说企业一般很难对输入与输出环境实施完全的控制与调节以使它们完全地适应结构的要求,更多地只能是直接对其内部结构实施调节及控制以主动适应其环境的变化。显然,一个有效的企业内部结构至少应满足两点要求:它应建立在与各种环境因素直接发生联系的基础之上;结构本身必须功能有序。
显然,企业系统可以被分解为管理组织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企业的生产组织结构是一个企业的基本物流子系统,具有完全的实物特征,是形成企业整体基本功能、行为的结构基础。一般可分解为生产人员、工作场地和机器设施等元素,其元素关系体现为一定的操作规程、物流的流动路线、工艺技术要求等内容。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有效地对系统建设与运行实施有目标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结构性群体。其基本元素是企业中各种具有管理功能的机构,是一种派生的以信息流为主的结构。管理组织结构的功能就是在时间上主动地去调节系统的结构与行为,使得企业与其环境连续地处于相互适应状态,由此获得系统的生存与发展。
作为企业系统的管理组织结构,不仅可以改变和支配生产组织结构发展演化的外部环境条件,而且对内部生产组织结构的协调与发展,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制约生产组织结构的发展和转化,对于企业生产良性循环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企业系统的形成是管理者在成本效率原则的驱使下,以生产组织结构为基础来构建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的。这既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9][8][7][6]
4、管理结构的基本结构模式
根据系统学观点,系统结构是由各个元素及元素间的关系组成。认识一个系统的结构,就必须了解它的组成元素和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组建的关键,一个在于元素的划分;另一个在于元素之间关系的构建。但在这里,还没有、也不可能对系统结构中的元素及其关系的具体的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及经济等性质进行具体的说明,这些都只能在具体的系统结构的研究过程中实现。
由于管理组织结构是一种派生的、以信息流为主的结构,因此,其基本元素企业中各种具有管理功能的机构的划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权力的大小及之间的关系。对于权力的划分有纵向和横向两种情况,这两种划分并不矛盾,而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纵向分散程度导致纵向自主权,横向分散程度可看作是各部门联系强弱的标准。[11][10]
5、管理结构的影响因素
(1)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一个组织的管理层次的多少,表明组织结构的纵向复杂程度。例如,大型企业,从总经理到一般职工,中间可能有五六个或更多的层次;而小型企业可能仅有两三个管理层次。管理幅度说明一名上级直接领导的下级人数。[12]
(2)专业化程度
管理组织结构的专业化程度,就是组织中各职能部门工作分工的精细程度。具体表现为部门和职务数量的多少。同样规模的企业,如果科室机构多,说明分工较细,专业化程度较高,反之亦然。
(3)地区分布
组织的地区分布表明管理组织结构在空间上的复杂程度。如企业的全部组织机构集中在某一个地区,企业的地区组织结构则比较简单;如果企业在某几个地区设有分公司、分工厂或派出管理和办事机构,则组织的结构就较为复杂。[13]
(4)分工形式
管理组织的分工一般是多种多样的。
(5)关键职能
这是指在管理组织结构中出于中心地位、具有较大职责和权限的职能部门。关键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和战略起着关键的作用。[14]
(6)集权程度
当管理组织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权限集中在高层管理人员手中时,即表明这种组织结构的集权程度是高的;反之,如把其中相当大的经营管理权放给较低的管理层次,则其集权程度是低的。
(7)标准化
这是指按一定标准以同样的方式完成相似工作的程度。不仅生产作业可以标准化,而且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一般都具有标准的程序和方法,只要按具有标准的程序和方法去做,那就可以实现标准化。[15]
三、食品企业管理对食品工业的推动作用
1、食品企业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要在某种特定的组织中工作和生活。工厂、医院、学校、部队都是组织的例子,食品企业也不例外。管理组织即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的共同目的,经由分工和合作以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促成企业全体职工通力协作的一种责、权、利互动的结构形式,有如下特征: [16]
(1)管理组织具有突出的目的性
管理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因为任何组织都是为目标而存在的,管理组织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能动性,以获得合理的利润和效率。[17]
(2)管理组织具有严格的协同性
管理组织包括不同层次的分工和协作,而分工和协作关系是有组织目标所决定的。食品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要划分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的人事等许多部门,这就形成了分工。
(3)管理组织具有明确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管理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来规范。组织分工后,就赋予每个部门乃至每个人相应的权力和责任,以便于完成组织的目标。
2、对食品工业的推动作用
食品企业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向顾客提供满足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推动食品工业的发展。[18]
四、我国食品工业现状
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作为新兴产业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随着食品加工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它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品种繁多、门类齐全的独立食品工业体系,其产值居工业总产值的第一位,我国食品工业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在国内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综合目前我国食品的现实情况,在未来10-15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如下:以大型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加速产、加、销一体化进程。建立[19]
农产品产、加、销的产业链,已经成为我国食品加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功能保健、营养卫生、质量安全和方便快捷将成为食品加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将是21世纪食品工业发展趋势。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将成为农副产品增值高效的新增长点,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提高食品加工业的水品,加快步伐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国现在还存在将食品卫生管理代替食品质量管理的趋势,食品质量管理工作至今没有得到重视。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加快食品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完善管理机构设置,是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尽快组建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认证机构,积极开展“安全食品”、“绿色批发市场”、“绿色零售市场”和“绿色生产线”的认证工作。在食品安全立法上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使食品安全工作有强有力的法律支持[21,22][20]。第二,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第三,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管理部门应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食品供求、交易、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制度和监测抽检预警网络系统,搞好食品供求、卫生质量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第四,加强食品安全设施体系建设。第五,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企业、公民都认识到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共同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23]
五、结语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故而食品企业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我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够。我国食品行业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都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目前,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是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构成的最明显威助。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惟利是图,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滥用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人们对食品谈之色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构成了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因此,做好食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等一系列管理工作,推动食品行业向前发展,保障民众使用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24]
【参考文献】
[1]陈宗道.食品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5-6
[2]李平兰,王成涛.发酵食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3]史红主编..生产管理一点通[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10.6
[4]罗纳晚.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调研报告.2006
[5]江汉湖主编.食品安全性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
[6]陈永红,食品安全管理理论与政策研究[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年1月(11).[7]裴山.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指南[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47).[8]白丽,基于食品安全的行业管制与企业行动研究,博士论文,2005.[9]王绪君.管理学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10]刁恩杰主编,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2月.[11]邵一明,蔡启明,刘松先.企业战略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12]克洛彭博格,佩特里克.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3]房庆,刘文,王菁.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展望.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年12月.[14]刘兴国.知识经济与企业组织结构[J].经济师, 2002,(5).[15]郑必清,徐江华.浅谈现代企业柔性化管理[J].现代商业,2007,(14).[16]冯明,尹明鑫,廖冰.企业管理元胜任力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17]韦尔奇.韦尔奇经理法则全书[M].九州出版社,2002.[18]Rolph·R·Berg.企业管理系统思想与方法.武汉钢铁学院管理工程系,1987(12)
[19]鲁涛,彭启山.企业发展战略理论演进与系统形态演化分析[J].系统辩证学报,2003(4)
[20]《工商企业经营手册》编写组编.工商企业经营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7.[21]任淑美主编.弱势企业管理:战略管理.第一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45-148.[22]京力.金帝巧克力市场先行者.中国食品与市场.2006,(1).[23]陶益清,安玉发编著.市场营销.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112.[24]胡继灵,王家琪主编.管理经济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251.
第二篇:浅谈企业文化对石油企业管理的推动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企业文化对石油企业管理的推动作用 作者:刘海民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摘 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方式的逐渐兴起,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性战略。如何让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管理工作,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当今石油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石油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第三篇:岗位职责对企业管理作用
岗位职责对企业管理作用
岗位职责是指为实现企业组织机构正常运行,达到企业管理目标而规定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它是岗位员工责任、权力与义务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员工在履行岗位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对规范员工职务行为,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强化企业管理措施,降低企业管理风险、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岗位职责是规范员工职务行为,实现专业分工,保障企业组织机构高效运行的直接要素
岗位职责体现员工在从事具体职务活动中所享有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详细、严格地规范了员工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实现了企业业务活动在不同岗位之间、相同岗位不同员工之间的专业分工,所有岗位职责的集合构成了企业的业务执行范围。岗位职责的有效履行并通过部门整合运作,使企业业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保证了组织机构的高效运行。
二、岗位职责是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措施,实现企业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岗位职责是对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责任的基本规定,是工作执行标准的基本要求,是企业进行量化考核、绩效评定、责任追溯的基本依
据。企业应以岗位职责为依据,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考核评价机制、约束激励机制等基础管理措施,以促进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四篇: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具有延续性的共同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八十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管理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管理模式,以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
1.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使人才争夺日益国际化,然而在这个人才争夺战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
如果单纯以金钱报酬为标准,只会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企业不敢投资对员工进行培训,长此以往,对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都会造成消极影响。在世界许多优秀的企业中,企业会帮助员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设计自己的未来。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这样可以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以及领导者的领导方式也是紧密相连的,只有企业领导者具备了伟大的人格魅力以及人性化的领导方式才是优秀的企业文化。
2.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的竞争对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都将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扑面而来的全球化经济浪潮。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生存并有所作为的企业,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难以在世界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文化是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使企业能够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3.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随着营销组合内容的不断发展充实,人员、公共关系都成为营销组合中的新内容。而公共关系的一个核心目标即是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雇员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助于雇员感到自己这个角色在整个公司形象中的重要性和个人责任感,让雇员感到“自己拥有这个组织”,并通过与顾客的接触,让顾客知道他们的这种感情,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顾客加深对这个组织的良好印象,更加信任依赖这个组织。这样消费者的任何细小的要求都会很快反馈回组织,使组织依据原始的信息反馈来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成功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可见,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营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到底如何有效地激发组织的创新和创建成功的学习型组织早已成为现代管理的两大主题。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到来使得企业为了适应新形势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如何成为学习型组织将成为新的管理革命的重要内容。企业要通过学习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五篇:对黑龙江省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思考
实现从粮食生产大省到食品供应强省的转变
——对黑龙江省加快发展食品工业的思考
《 农民日报 》(2014年07月19日03 版)
杨桂华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过程中,立足省情,不断加大发展食品工业的推进力度,以农产品精深加工释放比较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从粮食生产大省到食品供应强省
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势在必行
黑龙江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对于实现由粮食生产大省向食品工业强省转变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1.发展食品工业,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食品工业,一头连着农业经济,一头连着工业经济,既能为农产品开辟广阔的需求空间,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延长农业生产链条,提高农产品的增值能力,又能扩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当前,发达国家农产品深加工转化率在80%左右,中国只有51%,而黑龙江省仅为33%,极具潜力。
2.发展食品工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路径。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是食品工业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作用。研究表明,农产品加工成食品,一般可实现2~4倍的加工增值,并可带动农民直接或间接增收。尽管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小,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364元,但总体上农民收入水平并不高、途径少,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发展食
品工业,引导农业生产基地集约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工业化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3.发展食品工业,是扬长避短、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保障。在推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只有发展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农产品深加工业,对有限的农业成果进行深层次加工,减少对“原字号”农产品的直接消费,把农产品中有效成分“吃干榨净”,才能最大限度地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局面,降低农业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黑龙江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工业,食品工业迅速壮大,2013年增加值增长19.9%,成为全省工业经济中的第二大产业。实践证明,以食品工业领军农业产业化,是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契合黑龙江发展实际、切实可行的绿色发展道路。
化环境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正当其时
黑龙江省经过60多年的建设,食品工业已成为与石油、装备、能源并列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黑龙江省围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一主线,整合绿色食品品牌资源,带动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品牌,可谓资源基础好、产业基础好、发展后劲足。
1.资源优势突出。一是黑土天然绿色。全省现有耕地2亿多亩,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占到80%,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黑土面积占全国黑土面积的67%,黑土中腐殖质含量是黄土和红土的5到10倍,产出的农产品口味纯正、品质优异、营养丰富。二是原料充足优质。2011年起,全省粮食总产量跃居全国第1位,粮食商品量、调出量多年居全国首位。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6720万亩,占全国的28%。优质荷斯坦奶牛存栏数量居全国第1位,鲜牛奶产量居全国第2位,生猪、肉牛出栏量位居全国前列。三是发展要素潜力较大。全省能源电力充足,电力装机总容量达2167.7万千瓦。食品产业集聚区立体交通网络比较完善。食品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出让价格较低,增量空间大,全省重点推进的12个绿色食品产
业园区已经开发面积106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中还有61平方公里可供新项目落地。园区给水、排水、道路、供电、供热、供气及土地平整达到“七通一平”。四是发展成本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以上,拥有一大批熟练技术工人,食品加工制造业用工成本处于全国同行业较低水平。
2.产业优势良好。近年来,黑龙江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产业为代表的“十大重点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一是食品加工体系初具规模。全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863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407家,超十亿元企业28家,超百亿元企业2家。二是品牌特色日益显现。拥有10个中国名牌产品,18个中华老字号,138个黑龙江省名牌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总数10807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1310个,有机食品认证33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909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68个。三是绿色食品产业逐渐成型。初步形成了以九三粮油、哈高科大豆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大豆精深加工业;以中粮生化能源肇东公司、龙凤玉米公司等为龙头的玉米加工业;以北大荒薯业、大兴安岭丽雪为龙头的土豆精淀粉加工业;以完达山、飞鹤等乳制品企业为龙头的一批全国名牌产品,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乳品加工业;以哈尔滨、鹤岗、绥化等水稻主产区为龙头的无公害米、绿色稻谷和有机米加工业;以双汇北大荒肉业、大庄园肉业等企业为龙头的肉制品加工业。四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日渐推进。在食品安全方面重点推进乳制品、肉类、酒类、调味品和饮料5个行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全省有9家乳制品企业包揽了国家首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评价证书;多数企业建立了包含原辅料进货管理、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不合格品管理等9大类、21项诚信管理制度。五是政策环境越发理想。“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初验上升为国家战略,省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列为“十大重点产业”发展之首,出台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明确了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并从举办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常设绿色食品交易中心、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8个方面进行推进。
3.机遇优势明显。一是正处于食品工业的战略机遇期。衡量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是重要标志。发达国家是2~3.7∶1,发展中国家为1∶1。全国为0.77∶1,黑龙江为0.76∶1。食品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空间。二是人口的增加和向城镇转移。在未来15年左右时间里,我国年净增加人口保持在近千万人左右,将保持促进食品需求的刚性增长。同时,人口向城镇转移将扩大食品需求。未来十年农村居民向城市转移人数仍将保持在1300万人左右,将形成新的食品需求。三是国家政策倾斜。食品工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原料主产区、重点主销区、物流节点集中。黑龙江是粮食、畜产品、山产品的主产区,又是老工业基地,政策层面有利于食品工业发展。
延伸产业链与提高附加值并举加快发展食品工业任重道远
黑龙江农业要想摆脱“原字号”、粗加工困局,要实现延伸产业链和提高附加值双丰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须立足优势,统筹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挥好宏观政策的引导作用和龙头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才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开拓黑龙江食品工业的广阔前景。
1.加强引导扶持。当前,黑龙江农产品加工业正处在扩大总量、优化结构阶段,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最关键的一条是政府扶持。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结合黑龙江农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平台,取消一切限制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不合理规定,积极落实好培育农产品加工业的各项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扶持的同时,加大财政支农、基本建设、科技发展等项资金投入力度,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税务部门要做好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改革,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综合利用、建设原料基地的税收实行优惠政策。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行积极的金融政策,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为金融支持的重点,把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不断扩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增加中长期贷款,切实解决农产品
加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肩负着带动农户和农业生产基地的重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走龙头带动之路。一是依托优势招引龙头。充分利用黑龙江农产品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交通便利、工业发展空间广阔等综合优势,把农产品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之一,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品牌知名度高、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战略性合作伙伴。二是扶优壮强培育龙头。按照“扶大、扶强、扶优”原则,选择一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改造、营销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形成与优势农产品生产产业相适应的加工企业,引领和带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三是整合资源组建龙头。通过上市融资、合资合作方式,鼓励现有优势企业盘活存量资本,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整合、兼并和重组,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采取联合重组或互相参股等多种合作方式,形成企业集团或经济共同体,实现资源整合、增强实力、提升影响,发挥规模效益。
3.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利用黑龙江独特的寒地黑土、绿色环保优势,培育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国内外市场上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知名品牌,以品牌拓市场,靠品牌提高竞争力。一是强化品牌扶持。制定鼓励品牌做大做强的支持政策,对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国家、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要分别给予省财政奖励,对获得全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优先给予政策扶持。二是突出质量建设。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体系建设,以优质特色龙头加工企业为依托,打造“龙头企业+基地+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的质量安全链条。支持和推动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严格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加工的质量安全。三是搞好技术研发。加强农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开展农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把农产品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淀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花青素、油脂、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吃干榨尽”,为做强品牌提供技术保障。四是做好品牌营销。抓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批发
市场改造升级,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直销网络,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等形式,加强品牌农产品组织营销,促进本土品牌成为全国品牌、世界品牌。(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