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食品生产企业管理的思考
对食品生产企业管理的思考
摘 要 食品安全大于天,食品生产企业要想生产出市场欢迎,消费者信赖的产品,就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并有效地贯彻执行。
关键词 食品生产 人员 原料采购 生产过程控制 规章制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历来是国家重视,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食品生产企业只有把食品质量当成生存的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抓,才能生产出市场欢迎,消费者放心购买的产品,所以如何生产出安全可靠的放心食品,是每个食品企业研究探讨并为之努力奋斗的方向。食品生产企业不仅要具备符合生产条件的生产环境、厂房设备外,对食品生产人员、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及产品防护方面也了、要加强管理。下面就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对人员的要求
生产管理人员应具有与生产岗位相适应的资质和相关工作经验,并熟练掌握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应依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生产技术人员要经过培训,并熟练掌握产品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对新录用员工进入企业,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新员工培训分为主管级、部门级、岗位技能级三级进行。主管级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企业概况、企业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基础知识、质量意识、相关法律法规、消防安全知识等;部门级培训的主要内容为:部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知识、质量意识及卫生意识,让新员工熟悉部门的工作性质及特点;岗位技能级培训的主要内容为:所在岗位相关作业文件、所用设备性能、操作步骤、现场作业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并根据需要选择书面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评估,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特殊工种员工培训:车间特殊工序、关键工序人员的培训由该岗位所属车间负责人组织实施,培训合格后正式上岗;生产工人应无传染性疾病,要搞好个人卫生,进入车间应穿戴好工作服、帽,及时对手进行消毒,防止对食品造成污染。
二、对原料采购的要求
首先,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企业应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货查验记录应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与原始记录凭证一一对应。购入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不含有毒有害物,也不应受其污染。某些农、副产品原料在采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采取的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否则不得购入。进货验证判为一般不合格品时,应根据不合格的危险程度进行评审、处置,记录处置台账;进货验证判为严重不合格品时,出具检验报告,作退货处理;处置方式应采用让步接收、退货或换货等。对采购的食品原料、包装材料及食品相关产品,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履行检查义务,检查采购产品的感官质量和标签,查验是否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禁止使用的食品原辅材料和非食品包装材料,查验供货者的生产许可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检验合格的证明文件。对每一批企业需采购的各种产品必须由质检人员按照标准进行检查、检测,对不合格的原料、包装材料,质检人员有权拒收。进货时按规定向生产厂家或上级供货商索取相关的合法有效的证件。即索取有效期内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和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对生产厂家或上级批发企业的上述证照及时更新,以保证在有效期内。索票:进货时索取载有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的进货票据。企业应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企业应建立在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
三、生产过程的要求
在生产过程中明确各车间、工序、个人的岗位职责,各车间和有关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工艺卫生管理人员,按照管理范围,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企业应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企业应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在生产现场,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交叉污染,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现场人员应进行卫生防护,也应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和记录,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企业应建立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各项工艺操作应在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变质和受到腐败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的污染。在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四、产品防护方面
产品储存转运过程中所用的容器、工具和车辆必须清洁,铺垫物、遮盖物应干净卫生,不能将食品与其他物品同车运输。成品应采用规定的运输工具进行运输,不得将食品与有害、有毒、有异味的物品同车运输;应轻拿轻放,不得重压;避免日晒、雨淋;成品贮存时应分类放置,一般应存放在垫板上;不得与有害、有毒、有异味或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的物品同处贮存;成品库房采取防尘、防潮、防鼠、防虫等措施,控制环境温、湿度,使其满足要求。物品贮存要按规格分开存放,堆放的高度要按产品的特性规格型号来确定,并做好定位管理。要设有检查台账,随时检查库存产品的保质期,抽查在保质期内的原材料的品质,保证产品的安全不变质。
当然,生产出安全放心的食品并不仅仅做好以上几点就可以的,而要从整个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的着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操作性强的各种规章制度,力求使之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使各个方面形成体系,不出现死角和漏洞,同时,也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修订完善,并有效地贯彻执行,使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食品企业只有制定出明确的质量目标,建立起综合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让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让企业可持续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为上蔡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作者简介:陈艳丽,上蔡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助理工程师。高桂萍,上蔡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S].[2] 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规范[S].
第二篇:食品生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全集
《食品生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全集》
一、目的规范员工的语言和行为,使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不仅优化公司的整体形象更利于整体的发展。
二、总则
公司所有员工要热爱公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应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形下对公司绝对忠诚,不得做出有损于公司利益、有损于公司声誉的行为。每个新成员进入公司时都要阅读此规范,并让它成为真正指导工作的座右铭。
三、行为规范
全体员工要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不准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假公济私,不准损害公司利益。公司员工不得受雇于公司竞争对手或者以独立承包商、咨询顾问的身份以及其他方式与公司竞争对手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公司员工应严格遵守保密协议,不得将应属于公司的业务机密窃为己有;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公认的会计准则和经营惯例。
四、礼仪规范
公司员工在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应遵守下列规范:
(一)职工必须仪表端庄、整洁。具体要求是:
1、头发:职员头发要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男性职员头发不宜太长,每星期至少洗头一次,养成梳头的习惯,发型大方、整齐,不凌乱;
2、指甲:指甲不能太长,应经常注意修剪。女性职员涂指甲要尽量用淡色,禁止指甲内有污垢;
3、胡子:胡子不能太长,应经常修剪,注意鼻毛的修剪;
4、口腔:保持清洁,上班前不能喝酒或吃有异味食品;
5、女性职员化妆应给人清洁健康的印象,不能浓妆艳抹,不宜用香味浓烈的香水;
6、勤洗澡、勤换衣,每星期至少洗澡一次,禁止身上有异味出现。
(二)工作场所的服装应清洁、方便,不追求修饰。具体要求是:
1、衬衫:无论是什么颜色,衬衫的领子与袖口不得污秽;
2、领带:外出前或要在众人面前出现时,应配戴领带,并注意与西装、衬衫颜色相配。领带不得肮脏、破损或歪斜松弛;
3、鞋子应保持清洁,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不得穿带钉子的鞋,常洗袜子与鞋垫;
4、女性职员要保持服装淡雅得体,不得过分华丽;
5、职员工作时不宜穿大衣或过分臃肿的服装。
(三)在公司内职员应保持优雅的姿势和动作。具体要求是:
1、站姿:两脚脚跟着地,脚尖离开约45度,腰背挺直,胸膛自然,颈脖伸直,头微向下,使人看清你的面孔。两臂自然,不耸肩,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会见客户或出席仪式站立场合,或在长辈、上级面前,不得把手交叉抱在胸前;
2、坐姿:坐下后,应尽量坐端正,把双腿平行放好,不得傲慢地把腿向前伸向后伸,禁止将脚伸在办公桌上。需要移动椅子的位置时,应先把椅子搬起来放在应放的地方,然后再坐,禁止拖拉椅子,发出噪音,影响他人工作;
3、公司内与同事相遇应点头行礼表示致意;
4、握手时用普通站姿,并且视对方眼睛。握手时脊背要挺直,不弯腰低头,大方热情,不卑不亢。伸手时同性间应先向地位低或年纪轻的,异性间应先向男方伸手;
5、出入房间的礼貌:进入房间,要先轻轻敲门,听到应答再进。进入后,回手关门,不能大力、粗暴。进入房间后,如对方正在讲话,要稍等静候,不要中途插话,如有急事要打断说话,也要看准机会。而且要说:“对不起。打断您们的谈话”;
6、交物件时,如递文件等要把正面、文字朝着对方的方向双手递给对方,如递的是钢笔,要把笔尖对向自己,使对方容易接手;至于刀子或剪刀等利器,应把刀尖向着自己;
7、走通道、走廊时要放轻脚步,无论在自己的公司,还是对方的公司,在通道和走廊里不能一边走一边大声说话,更不得唱歌或吹口哨等。在通道、走廊里遇到上司或客户要礼让,不能抢行。
(四)正确使用公司的物品和设备:
1、爱惜公司的所有物品,决不能挪为私用;
2、工作中要及时清理、整理账簿和文件,对墨水瓶、印章盒等盖子使用后及时关闭;
3、借用他人或公司的用品,使用后及时送还或放原处;
4、工作台上不能摆放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5、公司内以职务称上司。同事、客户间以先生、女士、老师、老板等相称;
6、未经同意不得随意翻看同事的文件、资料等;
7、爱护公司配制的办公设备,所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投影仪等,防止灰尘、保持整洁,用后及时关机。
(五)正确、迅速、谨慎地打、接电话:
1、来电话时,听到铃响,至少在第三声铃响前取下话筒。通话时用普通话先问候,并自报公司、部门。对方讲述时要留心听,并记下要点。未听清时,及时告诉对方,结束时礼貌道别,待对方切断电话,自己再放话筒。接、放电话时要轻拿、轻放电话机,禁止摔、撞电话机;
2、通话简明扼要,不得在电话中聊天;
3、对不指名的电话,判断自己不能处理时,可坦白告诉对方,并马上将电话交给能够处理的人。在转交前,应先把对方所谈内容简明扼要告诉接收人;
4、工作时间内,不准打私人电话。
(六)接待工作及其要求:
1、在规定的接待时间内,按时做好准备工作;
2、有客户来访,及时热情周到的接待;
3、来客多时,以序进行,不能先接待熟悉客户;
4、对事前已通知来的客户,要表示欢迎;
5、应记住常来的客户;
6、接待客户时应注重礼节,态度不卑不亢、热情、大方、微笑服务。
(七)介绍和被介绍的方式和方法:
1、无论是何种形式、关系、目的和方法的介绍,应该对介绍负责;
2、在直接见面介绍的场合下,应先把地位低者介绍给地位高者。若难以判断,可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在自己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关系上,可把本公司的人介绍给别的公司的人;
3、一个人介绍很多人时,应先介绍其中地位高的或酌情而定;
4、男女间的介绍,应先把男性介绍给女性。男女地位、年龄有很大差别时,若女性年轻,可先把女性介绍给男性;
5、自我介绍包括的内容:单位、部门、职务、姓名。恰当的自我介绍要简明扼要。
(八)名片的接收和保管:
1、名片应先递给长辈或上级;
2、把自己的名片递出时,应文字向着对方,双手拿出,一边递交一边清楚说出自己的姓名;
3、接对方的名片时,应双手去接,拿到手后,要马上看,正确记住对方的姓名后,将名片收起。如遇对方姓名有难认的文字,马上询问;
4、对收到的名片妥善保管,以便检索。
五、劳动纪律:
1、准时上下班,进出公司不得拒绝警卫和管理人员查询;
2、在食堂用餐禁止插队、禁止乱倒剩菜、禁止乱放餐盘。、在公司禁止抽烟,禁止喝酒。禁止乱丢垃圾,禁止随地吐痰;
3、禁止赌博、打架、酗酒、恐吓、勒索。不得破坏、侵占公司公物;
4、未经许可不得携带公物出公司不得携带禁品入公司。未经许可不得带外人进入工地。
六、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要竭尽所能驾驭好自己管理的角色,严格落实执行公司领导方针;
1.管理人员要忠于企业,勤勉务实,热爱学习,勇于创新,不得参加黄、赌、毒活动,不得搞公司派系斗争,不得言行不
一、损公肥私;
2.管理人员必须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3.管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培训、指挥、指导和监督下属,尤其应重视事前培训和事中事后跟踪监督;
4.管理人员应积极从正面鼓励员工、尊重员工,及时指出员工错误和不足。管理人员不许用粗话辱骂或以其他方式损害员工尊严,不得在公共场所批评下属,以引导、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做员工的朋友;
5.管理人员必须克服个人情绪,认真耐心地答复下属的请示及疑问;
6.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提高本部门的办事效率。积极为其他部门提供优质服务,不得无故拖延处理问题的时间;要根据上级指示,制定、季度、月度、周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工作。
七、办公制度:
1、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
2、原则上下级不可越级报告,但可越级申诉;上级不可越级指挥,但可越级检查;
3、及时复命制(凡是上级安排的工作下级必须即时报告有关情况,以便于上级及时做出调整,不至于影响工作);
4、上级对下级命令必须明确清楚,不能让下级误解;下级必须及时地、准确地把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建议反映给上级;
5、任何一名公司员工都有向上级提意见和建议的权力,凡能给公司带来好处和效益的,可以得到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奖励;
6、原则上每隔半年,下级应该对上级进行述职,述职内容包括:下级根据岗位要求,向上级解释执行情况。上级应根据情况对下级做出评定,作为将来调整薪金的依据;
7、工作时间不会私客,不干私活儿,不打聊天电话,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大声喧哗;
8、保守各项机密,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9、工作人员要建立工作手册和工作日记,定期汇报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
八、办公秩序:
1、为体现公司良好整体形象,所有职员星期一到星期五必须严格按正式服饰着装。在公司内做到举止文明、坐立端正、谈吐文雅、待人热情、讲究礼貌、不卑不亢。同时保持办公环境整洁。办公时不用的文件、资料放入柜内,尽量保持台面整齐。保护室内植物,离开办公室时把台面收拾干净;
2、保持办公室安静,不准大声喧哗,不准串岗闲谈。接待客人、部门开会或研究讨论等时间较长的活动,应到接待室或会议室。会议室由办公室统一协调安排。用后及时清理干净,关好电源、门窗;
3、坚持勤俭办事:
(1)节约水电,最后离开办公室的员工自觉关好室内的灯、气、水、空调开关;
(2)节约使用办公用品;
(3)不得损坏任何设施,更不得将公物占为己有;
4、切实保守秘密,下班时锁好资料、文件。不该知道的事情不问,不该看的资料不看。不随便进入资料室、研发中心等机要部门。非专职人员不准擅自使用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设备;
5、注意安全,落实防火、防盗、防风措施,及时消除各种隐患,确保大楼安全。
九、考勤制度:
1、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
2、考勤实行签到制度,不准代签和补签,超过规定上班时间一律不准签到(另有安排的除外)凡不能及时签到的要注明不能签到的原因及具体事宜;
3、特殊情况需提前到岗、或加班的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注明加班内容和时间;
4、实行请销假制度。公司员工因病、因事不能正常上班时,要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做到有事请假,事后销假,否则按脱岗或旷工处理。
十、廉洁自律制度:
1、全体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地方关于廉政建设的规定,严守职责,秉公办事,严于律已,克已奉公;
2、遵守党纪、政纪和法规,严禁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得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馈赠的礼品和财物;
3、在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编制、审核、鉴定的业务活动中,做到科学、客观、公正、合法、实事求是,严格执行计价依据和有关政策,严禁吃、拿、卡、要,杜绝偏听偏信、弄虚作假,造成工程造价失实等有损单位及个人形象的不良后果;
4、在有关业务活动中,需要保密时,工作人员要妥善保管有关资料、数据及工程造价结果,不准故意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提前泄漏信息;
5、虚心听取客户的意见及合理要求。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十一、人事管理制度:
1、所有业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造价师、经济师、工程师、造价员资格,精通专业技术业务,有吃苦耐劳精神,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保证工作质量效率,晋升资质等级;
2、所有人员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挑战,有危机感、紧迫感,严守企业机密,为振兴企业而不懈努力工作;
3、所有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组织纪律观念,局部服从全局,个人服从组织,树立企业利益第一的思想。既分工,又合作,同心同德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4、按照企业人事、工资管理要求对每一个员工的工资、人事建立档案,专人负责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和企业的效益及时提高员工的工资标准和待遇。建立起个人的工资卡、人事管理卡,对公司员工的工资人事档案随时可以调用;
5、调入、调出本单位的人员须经人事管理部门和公司领导同意方可办理手续,并签订劳动合同。
十二、微机使用制度
1、上机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微机操作,严禁违章操作;
2、对于计算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保证机器正常运行;
3、定期检测病毒、不用来历不明的磁盘、光盘或盗版软件;
4、下雨天及时断开有关线路,防止雷击;
5、下班时必须把计算机保护好,防止灰尘,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6、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不可乱试,以免破坏软件,给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7、禁止使用单位的机器设备干私活儿,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十三、财务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财会政策法规,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2、会计人员应做到账目清晰,数据准确,实事求是,并且要严格执行单位财务计划,及时向上级汇报财务状况;
3、财务人员上岗要持有会计资格证,认真做帐,按时缴纳税款;
4、坚决杜绝白条,非正规发票不许做帐;
5、提高警惕,加强防盗措施,财务室要有专人值班;
6、按旬、月、季度、年及时汇总财务报表。
十四、卫生管理制度:
1、每天早晨上班前为正常的打扫卫生时间,属自己办公室的各个角落及办公设施要及时打扫干净,保持室内洁净。并适时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每天下午下班前应及时整理好所有的书籍、资料、将使用过的标准图、定额及有关书籍放回档案柜内,便于下次使用;
3、卫生间内要保持整洁:手纸入纸篓。不得故意乱扔杂物。珍惜清洁工的劳动;
4、入住宿舍的职员,个人的毛巾、脸盆等洗涤品摆放整齐;地面无纸屑、头发等脏物;门窗玻璃明亮、无灰尘;爱护公司的各项设备及环境卫生;
5、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被褥、勤剪指甲;
6、每周要根据宿舍负责人的要求,配合落实清除及检查卫生。
第三篇:对国有企业管理问题一些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管理问题解决途径的思考
笔者在合资企业工作多年后受邀进入一家国企,工作中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引起我思考。在翻看一些讨论国有企业问题的文章时笔者发现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其实很多属于国有企业的通病;由此引起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国有企业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如何才能改善甚至解决?
场景一:生产现场烧成车间主任与车间班子一干成员,经常看不见人影,经询问回答在宿舍平时养精蓄锐,等“倒窑”(窑车上产品在窑内翻倒,为一种生产事故)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大家都往上冲
场景二:下午都上班两个小时了,宿舍里还有大量管理人员呼呼大睡。
场景三:笔者在现场巡查时发现工人未按标准控制产品硬度,而此参数直接影响产品质量,遂将车间主任叫来。车间主任大怒:你怎么不按要求操作,你记住,我还会来检查的,我检查十次,要是有五次没按要求操作,我要扣你绩效。笔者:„„„„。事后笔者得知此车间主任居然还是一位博士后
事实上,这个公司令笔者感到惊奇的远不止这些,随着对该公司了解愈加深入,笔者发现该公司存在大量管理问题,比如公司管理层能力低下,欠缺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基本了解,只知讲大话,空话,造成对管理中暴露的问题熟视无睹;公司组织结构设计混乱,部门职责交叉、重叠,如质量部经理兼职生产部下属车间主任,总经理助理兼职生产部下属车间主任,搞不清生产车间主任的直接上级是生产部长还是总经理;生产控制与质量控制两条线,政出多头,生产车间经常同时接到生产部和质量部两个不同的指令,也不知道该听谁的;财务管理混乱,经常发生没钱买备件却有钱报销领导们的各种费用;用人制度混乱,刚毕业的博士、硕士仅仅因为学历高就直接担任部门经理、副经理等公司中层职位,结果造成每天早上生产部经理集中直接给工人安排工作的奇特景观;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与设计宣称的相去甚远,整条生产线各局部生产能力严重不匹配,很多项目没有彻底完工也没人追究责任等等。
怎么解决?有人给国有企业开出了处方,聘用高素质人才,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改进企业激励机制,引入现代化的人资管理„„可为什么国有企业会出现这些问题,它是不是国有企业所特有的,是不是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假如是,原因是什么?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有人说这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原因,可实际上,国外那些大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也大多是分离的,那些大股东并不直接经营企业。有人说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我们只要引进这些企业制度就可以解决当前问题,其实英美发达国家也有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同样有着经营成本高、效率低、亏损严重的问题,而它们是离现代企业制度最近的(与我国的国有企业比)。这样看来,国有企业的头痛病绝不是吃止疼药就能解决的,它的病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深入分析后笔者发现,国有企业没有老板。我们知道,最为关心企业经营的好坏,企业是否盈利的人理论上是老板,而不是其他人,然而我国的国有企业并不存在真正的老板。国有企业的老板是全民,可全民怎么来对企业来施加的他的意志和影响呢?全民是通过他的委托人----政府来对企业行使老板的权力,政府在这里成了高级经理人,那么政府又委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国资委)来管理全民资产,然后再到各级党委、企业负责人,层层委托。所以我们看到国有企业虽然在组织设置上有董事会、董事长、董事、独立董事、总经理等等,但实际上他们对于企业的意义与西方的股份公司是有本质区别的,不管董事长也好,董事也好,其实都是职业经理(并且还有很大可能是不职业的职业经理)。这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机构监控国有企业管理者,行驶管理者的权力,但他们自身也是代理人,而非所有者,他们对国有企业的剩余没有要求,所有者收益最大化的决策与代理人收益最大化的决策并不一致,这直接影响监控的努力和效率,易产生监控人偷懒、与
企业管理者合谋侵害委托人的道德风险。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上,而放在与主管领导拉扯关系上就是这监控失去作用的表现。再者,国有企业代理人实实在在是“经济人”,行动中一定会体现个人或其所代表的某个利益集团的意志,却总假设经济人是以代表全民的意志。这样看,当今国有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就很好理解了:企业的经营者没有老板在身后督促与监督。
那怎么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这些问题呢?在笔者看来,最正确的一条路就是股份制,并且必须引入民营资本或外资,也就是必须引入“自然”老板,并且最好是民营控股,国家参股。我们可以让企业内部的高级管理者收购部分国有股份,使得国有企业经理拥有所在企业的一部分股权,甚至取得控股地位,使国有的单一的产权转变为高级管理者、国有股、企业员工、社会个人或单位组成的多远产权。这时经营权与所有权也会重合,但此时的两权重合与国有企业改革前的政企不分已经有了本质不同,在政企不分的时代,即使政府可以作为国有企业的代表,但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能力比市场经济中职业经理人的水准差的实在是太多了。那么政府从经营者的、控股者退出来以后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依据国情制定战略计划,控制宏观经济平衡;制定政策法规,依法管理市场,确保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引导外资投向,控制外资总量、结构和布局。确保有效合理利用外资;惩罚经济犯罪,查处假冒伪略商品,打击走私、偷税漏税,制止贪污、行贿受贿;协调劳资关系、产业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防止资源浪费和掠夺性开发,确保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处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也就是说国有股份依然保持控股地位,甚至国有企业依旧保持1oo%股权而依托于企业本身的治理解决以上问题呢。在这里笔者设计了一种理想模式:
第一我们必须寄希望于我们能够有足够好的运气找到一位党性、原则性强的领导者出任董事长
第二创新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确保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者以及经营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得以落实,推进“四个转变”即:准入标准向市场和出资人认可转变;选拔方式向市场化配置方式转变;任用程序向依法分层分类聘任转变;管理方式向职位职责契约化管理转变;特别要改变只能上不能下的陋习
第三彻底揭掉国有企业温情脉脉的面纱,还原资本逐利的本性,完善企业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人力资源价值的准确定位。考核评价主要包括个人素质、能力、业绩、对企业的贡献等。全面的考核和公正的评价,有利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自我定位,激发其成就感、责任心和事业心,使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对于企业中的“剥削者”(自己不干活却拿工资的人)要予以严惩,必要时就淘汰
第四也是极重要的一环,就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的文化氛围,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价值观并确保其深入人心。原来的国有企业职工潜移默化中都有一个可怕的心理契约:
a我所在的是国企,我的工作是有保障的,我不会因为工作不努力而失去工作
b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大家对企业是否赚钱并不真正关心;各级管理者对我的处罚是处于个人恩怨而不是出于对企业负责
c我是企业的主人,我对企业的资源同样有一定支配权
d企业的领导必须优先考虑职工的利益,企业领导必须接受职工的监督与民主评议 必须改变以上的心理契约,要让职工建立新的心理契约:
a我所在的虽然是国企,但我也会因为工作不努力而失去工作
b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国有资产神圣不可侵犯,各级管理者代表国家资本的意志,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是他们的神圣职责;他们做不到同样会失去工作
c我是给企业打工的,企业每付给我一分钱都是要回报的d企业的领导是董事会任命的,必须对董事会负责
关于国有企业的管理问题的讨论很多,笔者认为以上两条途径可能是解决国有企业管理问题的两个比较好的办法。
魏泽培2012-4-9
第四篇:对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调研和思考
文章标题:对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调研和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的普遍关注,各级各部门都把食品质量安全建设作为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件大事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近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市已经初步构建立起了食品安全体系、监管体系、标准
体系和检测体系,从田间到餐桌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消费提供了保障。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多、小、散、乱、差的食品生产企业还依旧存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的一些设备落后、厂房简陋、技术水平差、人员素质底的小作坊式生产企业还随处可见。近日我们对广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全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161家,其中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食醋、肉制品、罐头食品、乳制品、饮料、冷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膨化食品、速冻面米食品、调味品等15类企业925家;糖果制品、茶叶、酒类等13类企业12家;其他食品企业224家。1161家企业中,具备生产条件的有140家,占总企业数的12,不具备生产条件的1021家,占总企业数的88。有出厂检验能力的85家,占总企业数的7,无出厂检验能力的1076家,占总企业数的9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不具备生产条件或不具备检验能力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还普遍存在。如何规范这些企业的生产行为,提高食品质量,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认为,要解决目前作坊式食品安全生产现状,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以企业规范企业,以大带小
广安市岳池曲酒厂是四川省名牌企业,也是广安市酒类行业的龙头企业。今年,该酒厂为了扩大经营规模,与广安市的其他部分小酒厂签定了“双赢”的合作协议。协议明确这些小酒厂定点为其提供原酒,但其使用的原料必须经岳池曲酒厂检验把关,并严格按照岳池曲酒厂提供的工艺流程组织生产,产品经岳池曲酒厂检验把关后收购使用。这种经营模式,一方面减轻了岳池曲酒厂的资金投入压力,借鸡生蛋。另一方面解决了小酒厂的生存压力,有效提高了小酒厂的产品质量。从管理角度讲,龙头企业在无意识之中规范了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更有利于行政部门的高效监管。这是一种纯商业行为,但这种模式值得管理部门借鉴和推广。政府管理部门在对其他行业监管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实力雄厚、技术可靠的企业为龙头,整合零散资源,既为大企业锦上添花,又为小企业雪中送炭,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一举多得。
二、以制度控制过程,提高门槛
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该制度包括3项具体制度:一是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从生产条件上保证企业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二是对企业生产的食品实行强制检验制度,主要采取自检或委检的方式进行。三是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没有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的施行,为作坊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明确了发展的目标,也为政府管理部门实施监管职责提供了一个标准。然而,我们在市场调查中发现,能够达到市场准人条件的企业屈指可数。“一刀切”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对达不到准人要求的企业,要循序渐进,采取“三个一批”进行处理,即“淘汰一批、整合一批、强化一批”。“淘汰一批”就是对基本没有生产能力、生产设备、生产技术,产品基本属假冒伪劣的地下加工作坊坚决予以取缔,不留后路。“整合一批”就是对有一定生产技术和设备、但离准入条件尚远的数家同类生产作坊共同出资,资源共用,建立联合生产企业,达到准入要求。“强化一批”就是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但尚有部分环节或设备不符合准入要求的企业,提出整改措施,督促落实。
三、以检查敦促效果,把好厂门
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企业自律是基础,行政监管是关键。特别对于作坊式食品生产企业,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管对提高食品质量显得犹为重要。目前,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方式主要是通过检查、监督检验、委托检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作坊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检查检验,应作到五个到位:一是检查覆盖面到位。由于这些作坊式生产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乡镇,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对检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放松了对其的监管,形成监管真空,就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二是检查过程要到位。在检查过程中,要留意生产加工的每一道环节,用火眼金睛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出改正,而不要走马观花图过场。三是整改到位。对发现的问题和检验出不合格的产品,要提出整改措施和时限,并跟踪整改效果,作到不整改到位决不放过。要消除侥幸心理,认为数量少或影响面窄而放任不管,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产品投放市场带来的破坏力和影响力,造成了人们觉得食品安全形式严
峻的认识。
四、以责任提高意识,强化管理
食品企业监管是否到位,关键在监管人的责任是否落实。要建立食品质量监管“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职责、定责任”的责任机制,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的工作职责和相应的责任,作到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具体到一区一街、一乡一村均有明确的监管责任人。在人力不够充沛的地方,可以推行协
管员制度,通过一定的培训,成为政府食品质量监管部门的眼睛,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基层的食品生产动态。
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工作实践中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才能有效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消费提供可靠保障。
《对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调研和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对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的调研和思考。
第五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关键词:食品安全 公共安全 监管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
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争着不管、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2.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例如,在2009年8—10月,北京市丰台区已经连续发生4起扁豆中毒事件,发病人数达64人。据调查表明,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烹饪者未将扁豆煮熟、炒熟。其实像扁豆、豌豆、四季豆这三种蔬菜,其本身含有天然毒素,如果对它们加热不完全就被人们食用,则可能会引起人们的食物中毒。人们在炒菜时如果事先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就可以避免这类食物中毒事情的发生。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出台国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白皮书,从宏观角度对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分门类分阶段地提出目标与方针。目前,国务院已做出“关
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大多数省市政府也已针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实施意见,希望国家对食品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有一个整体的长远的导向。
二是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提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根据地方特点确定种植、养殖结构的宏观计划,有机地组织各地区优势农产品生产,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和舆论导向支持。大力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继续推广国家“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三是大力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名优产品生产,扶持规模化、集约化的食品企业集团,强化“原料——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程质量管理。建议在全行业推广ISO、HACCP认证,实行质量体系化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市场安全准入的“一票否决制”,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四是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除此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看到,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仅仅靠完善食品监管体制是不够的,从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商人的一种道德缺失问题。厂商何以追逐财富,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弃之如敝履?这些事件损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挑战了社会文明的底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决不能放任见利忘义的行为,决不允许基本道德的失守。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先圣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包括了对社会公德的追求和自我道德的约束,请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我们是否离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传统美德越来越远?是否已经背离了社会公德?沉痛的教训告诉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所存在的问题,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只有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
五是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宣传和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培养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消除“见怪不怪”现象,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就像治理交通安全一样,全民努展。参考文献
1、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安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刘秀梅,高鹤娟等,食物中有害物质及其防治,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靳国章,食品营养与卫生,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4、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刘志皋,食品营养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6、杨洁彬,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7、黑龙江商学院,饮食卫生学,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