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烟草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范文)
对烟草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
摘要:烟草行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每年烟草行业都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与税收,可以说,烟草行业是一个切实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研究烟草企业的竞争力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人的因素着手,分析人员因素对烟草企业的重要性,以及提升组织凝聚力的方法,主要论述了企业市场竞争过程中如何培养企业的人力优势。
一、人力因素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
在市场竞争的漫长过程中,各项经营要素都曾在不同的阶段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时对于企业经营最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是资金,资金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的大小,以及企业规模化建设的速度,这其中的道理十分的简单,企业规模越大,生产能力越强,其生产成本就越低,产品在市场上就能获取更多的利润,或者进行更大规模的消费,如早期的格兰仕微波炉,便是如此起家,一举坐上中国微波炉行业老大的宝座。再接下来,资金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退居次席,技术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出来,在经过漫长的拼杀后,市场上的企业都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这时,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技术水平往往决定了谁能领跑市场,一旦技术到位,企业就能找准突破口,重新寻找到新的利润空间。然而,当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建设已进行了三十年的时候,资金与技术因素都不再是企业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金融系统对于企业的倾向性扶持,以及技术市场化的进程,使得二者的获取成本都大幅下降,反而是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企业渐渐的发现,不论多么先进的技术设备,多么新奇宏伟的思路构想,最终,都是要由人来完成,而人,特别是经过现代教育,具有综合技能的人群,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与此相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悄然兴起,对于研究如何留住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极性的研究内容层出不穷,IBM总裁艾沃森说过,“你可以夺取我的财富,烧掉我的工厂,但只要你把我的员工留下,我就可以重建一个IBM!”由此可见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才是最大财富,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员工归属感,对于浙江烟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员工归属感的重要性与形成过程
员工归属感是指员工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内化为员工的归属感。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一旦形成后,将会使员工产生内心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调动员工
自身的内部驱动力而形成自我激励,最终产生投桃报李的效应。
人的归属需要具有多向度和多层次性,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由浅人深、渐进互动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个体通过各种信息途径对企业有一个整体大致的了解,当企业的薪酬、福利等物质利益和企业的各种文化、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基本符合个体的价值标准,个体将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企业当中。
2、个体开始了一个对企业全面认知、熟悉的过程。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使员工逐渐感受、感知、熟悉、适应企业的各个方面,个体将对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决策、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产生基本的认同感。
3、随着企业对个体在物质上和精神上不断满足他对生理、心理、感情、人际关系等不同方面的需要,导致个体对企业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深层次的认同感,并逐步提高个体的安全感、公平感和价值感,强烈的工作的使命感和成就感使得个体对企业的满意感不断增加,最终形成个体对企业的归属感。归属感形成后,一方面加深了个体对企业的认同,另一方面个体将自发形成自我约束并产生对企业强烈的责任感,体现为个体的主人翁精神,并充分地、自觉地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最终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因此,归属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是指由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某一个体对某一整体产生高度的信任和深深的眷恋,从而使该个体在潜意识里将自己融入到整体中去,将该整体利益作为自己行事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员工的归属感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能否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是赢得员工忠诚,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三、员工归属感的建设
1、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企业与个人就员工的状态、能力进行评估后作出的工作调整与工作方向规划,它的理论基础是人岗匹配,是从发展的观点来探究职业选择的过程,研究个体职业行为、职业发展阶段和职业成熟的职业指导理论。许多员工由于在企业组织中无法找到自己的定位,也无法明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方向与前途,由此产生了不安定感与不安全感。
因此,企业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加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员工安心工作,寻找到自己的使命感与激情,从而激发员工自身的积极性。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并被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的行为进行
约束、管理,也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进行激励与强化,让员工产生家的感觉。通过企业文化的建立,员工能够逐渐的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在思维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就能够自然而然的产生出对组织,对企业的忠诚感和归属感。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员工归属感有着极大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培养员工归属感的必不可少的举措。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步进行
不少人有这样的一个思想误区:只要多发钱,就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与工作积极性,殊不知,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曾经说过,高工资足以使员工不离职,却不足以使员工充满使命感与工作积极性。人们对于一个组织形成认同并产生忠诚感,除了必要的物质支持外,还需要精神层面的引导与吸引。因此,除了前文所提到的企业文化外,还需要加强其它方面的精神方面的激励,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有效的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强化企业组织凝聚力。◆
第二篇: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管理模式方面,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亟待变革和创新。然而,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存在很多认识误区,盲目开展管理创新改革,导致管理创新难以取得明显进展,效果不佳,费时费力。正确认识管理创新模式的内涵,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对于改善目前国有企业管理局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66-02
近年来,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铁饭碗”优势大不如前,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市场竞争逐渐加大。在这种大环境下,国有企业要想一直持续健康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快企业转型步伐,特别是管理模式的转型和创新势在必行。尽管很多国有企业已经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危机,逐渐开始进行管理模式创新,但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管理创新的内涵,对国外管理创新模式进行盲目照搬,导致创新目标和创新客体不够明确,难以营造出浓厚的创新氛围和环境,使得管理创新之路困难重重,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管理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带动管理创新,仍然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
一、管理创新的内涵
“创新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并在其作品《经济发展理论》中详细描述和表达了他对创新的观点和想法。之后,很多经济学家进一步对创新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管理创新作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制度创新,并需要技术创新予以支持和协助。所谓管理创新,主要指能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效益但一直未被企业采用并需要引入的一种管理方式。为了将不适应甚至阻碍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去除,需要采取新型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对原来管理模式进行替代和创新。不仅需要重新组合和引入管理要素,而且还需要在管理理念、方法、工具、生产、市场、人力资源、财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多样化和全面性,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优质管理系统。
二、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
纵观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规范模式。在制定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同的影响因素将会给企业管理带来不同的影响和作用,而每个企业由于自身特点的不同,所考虑的方面也不?M相同,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情况,这便造成现有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多样化的局面,缺乏统一性。根据相关数据和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第一种管理模式是以亲情血缘为主的管理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通过家庭亲情和血缘关系来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团结力,实现对企业的良好管理和运转。第二种管理模式是以友情为主的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朋友在企业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各种关系主要依靠友情来处理。第三种管理模式是以人性化为主的管理模式。以人情味为核心的情义管理是企业处理各种关系的主要方式,更注重企业的人性化管理。第四种管理模式是以随机化为主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十分随意,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流程规范,经常会按照领导意思来处理和解决各种事项和关系,这种管理模式在民营企业中较为常见。第五种管理模式是以制度为主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和发展均需根据制度进行,便于企业的科学管理。通过对这五种管理模式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若企业处于创业初期,第一、二种管理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但是企业一旦经过了发展初期,这两种管理模式起的作用便会大大降低。尽管第三种管理模式更注重人性化,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和前两种没有太大差别。市场经济竞争中充满了诱惑和各种利益,良心很难抵挡并完全靠得住。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随意化管理模式曾经使用过,属于特殊的管理模式。而制度型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
三、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近二十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特别是在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值得肯定,但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和阻碍,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缺乏对管理创新内涵的正确认识
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无论是普通职工,还是管理人员,都具有强烈的官本意识,很多思维和想法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职业习惯很难改变,严重滞后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者,缺乏对管理创新内涵的正确认识,难以产生强烈的兴趣和积极性。即使进行管理创新,也多是停留在表面上,无论是用人管理和资源分配,还是奖惩机制和制度约束改革都十分缓慢,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很多国有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缺乏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市场经济竞争能力和影响力大不如前。
(二)盲目照搬国外企业管理模式,缺乏创新和自主意识
很多国有企业在开展管理创新工作的过程中,既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水平,也没有考虑到中西方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巨大差异性,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国外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盲目照搬和模仿,导致企业难以及时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造成“邯郸学步”的不良后果。再加上在实际管理创新中,基本上也是对有利于管理人员但会影响甚至损害广大员工利益的方面进行改革,导致很多改革创新措施仅符合了少数人利益,广大员工的利益受到损害,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负面情绪进一步加大,给企业营造出不好的工作氛围。
(三)缺乏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
创新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国有企业中,因为过去传统体制带来的影响较深,人们普遍对创新缺乏兴趣,思想仍然较为保守,导致管理创新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较低的创新热情和能力极大的影响和阻碍了管理创新前进的脚步。并且与国外相比,我国法律法规还处于不断完善和健全的阶段,部分政策仍然不稳定,甚至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政企并没有完全做到分开,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受到政府的干预太多。在政府的保护和干预下,国有企业长时间徘徊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并不参与市场竞争之间的游戏和规则,没有主动参与市场的意思,使得国有企业的服务体系出现衰退和弱化。另外,再加上企业缺乏完善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对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人员的不合理约束和激励,导致企业的创新环境缺失,企业管理创新难以取得良好进展。
(四)缺乏明确的创新目标和客体
领导和高层管理人员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人员和决策者,由于其中一部分人员缺乏严谨的创新知识体系,无论是管理理论,还是管理政策,都没有较高的领导能力,没有事先制定和明确创新目标和客体,导致管理创新没有目的性,没有对象性,创新流于形式,惨遭失败。另外,部分国有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是基于政府的要求和推动,企业本身没有强烈的创新主动意识,这也导致管理创新难以真正取得进展。
四、改善和提升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管理创新观念,提高管理创新意识
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开展管理创新行动的前提和必要思想基础。传统陈旧的管理机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国有企业在开展管理创新时,要敢于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落后思维的束缚,勇于打破常规,加强管理创新建设。管理创新应该重视观念创新。首先,国有企业需要转变自身经营观念。过去以来,国有企业长期按照政府的指令做事,现在需要积极参与到市场经济竞争中去,积极主动面对市场和客户,实现从生产经营向资本经营的过渡和转型。打破传统经营重视数量、销售规模和利润的局面,转而开始重视产品质量、客户服务满意度以及管理战略方面。其次,管理创新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企业的人性化建设和发展。众所周知,企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广大员工,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学会尊重和理解员工,以便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企业管理也需要重视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通过主动关怀和理解员工,能够更好地激励和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从而促进管理创新的良性发展。另外,管理创新还需要重视知识资产的管理,在现代经济环境下,人才、知识产权等软实力的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重要力量,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二)加强制度创新,规范管理创新模式
制度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法律依据,其中运作机制是企业创新的重中之重。目前在我国法律法规环境下,国有企业的产权没有明确的界定,政企不分,利益边界不明确,很多管理人员也不是特别职业化,对创新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管理创新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大。所以,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制度创新,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来改革产权制度,并从宏观上强化经济法律建设,加快政治制度创新,以便激发企业内在的创新活力和动力,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制度依据和法律保障。
(三)加强企业科技文化创新,提升管理创新特色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出发,文化管理是管理创新的必经阶段,也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加快企业的文化创新实质上便会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通过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来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先进化。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软实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在开展管理创新工作时,还需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在充分考?]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现状的情况下,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引进和采购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聘请专业一流的技术人才,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生产水平,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及时转型,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扩大国有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份额,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r.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模式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12)
[2] 刘路军.关于新时期国有企业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探讨[J].中国市场,2013(38)
[3] 朱祥,孙壮珍.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以中建五局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01)
(作者单位:上海自来水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责编:纪毅)
第三篇:浅谈烟草企业如何运用对标加强企业管理
摘 要:由于烟草行业的国家垄断地位,造成了烟草部门在管理上过分的依赖于国家的政策和指导,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为了增强烟草企业的竞争优势,应该积极地的加强对标管理,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复杂而且长期的系统工程。烟草企业必须切实抓好:对标,追标,达标,创标,这四个环节的工作,切实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本文将简单介绍烟草企业如何运用“对标”加强企业管理。
关键词:烟草企业;企业管理;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是有效增进烟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这种“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管理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扬长避短,强有力的迎接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树立自己的良好声誉和良好企业形象,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一、强化“对标”管理理念,树立企业管理新观念
思想决定出路,烟草企业要想进行全面的企业管理创新,就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上至领导层,下至所有的员工都要进行新的管理理念的传达和熏陶。对全体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理念的培训,让他们不断的接收和学习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的、科学的管理理念手段和管理思想,及时的摒弃传统的、过时的管理观念,与此同时,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优化企业管理出谋划策。
二、完善烟草企业的机构设置、改革企业的管理体制
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架构就是企业现行的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企业机构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烟草企业在进行机构设置的完善时,一定要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依照“对标”管理的理论,再结合本企业实际运行情况,对原有的低效、臃肿的机构进行大力的彻底的改革,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型的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要设立“对标”管理机构的相应管理制度,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经营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完善企业文化制度,把“对标”管理的理念进行具体化、详细化,并且出台明文规定进行相应的文件下发,提高企业里面领导和员工的重视度,从而全面的落实“对标”管理的理念和策略。
三、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剧烈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烟草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地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摒弃传统的依靠国家垄断控制的“坐吃山空”。领导人员要在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上全面的进行创新,准确的定位和领悟市场主体的作用和地位,加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烟草行业特性的管理理念和机构理念。积极的开拓国内、国外的营销市场,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塑造烟草企业新型的行为取向与价值观念。注重企业品牌的建设和核心竞争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占据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份额,在全国甚至是全球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维护烟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严格“对标”管理的程序
对标管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种创新性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科学、严密的管理流程需要在企业的发展中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为了更高效的发挥新型管理体制的优势,必行要从上而下的全面落实。烟草企业要设立企业对标管理的负责人或者推动人,具体的监督和检查各项方案的实施情况。聘请专家进行方案实施的各个程序和环节的指导和检查,加强“对标”管理的执行力度。加强多方面的协调、联合,保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完善企业对标管理的体制,从而确保对标、追标、达标、创标这四个环节的工作开展。明确每个员工的职责与权利,建立指标考核小组与考核计划,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推进烟草企业对标管理工作的进行。
五、改进对标管理的体系,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明确了企业对标管理的这个大方向后,还要配套相关的规定和细则来保证管理的顺利实施。一方面来说,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从而实现动态对标。烟草企业要想进行对标管理,必须要获得详细的市场信息,以此制定最佳的标准。而且还要不断的学习新方法和新技术,通过各种正规的渠道,获取最新的市场信息,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的考评计划。另一方面来说,在企业管理实施的整个过程中,要抓住重点的环节和关键,分清矛盾的主次,切实抓好对标实施的每个环节。最后,还要加强对标管理的检查和监督力度,综合运用行业对标、竞争性对标和内部对标,通过跟踪调查或者内部审计的方式来考察整个目标的落实和完成情况。掌握好各个层次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将各项管理工作精细化,从而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第四篇:对国有企业管理问题一些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管理问题解决途径的思考
笔者在合资企业工作多年后受邀进入一家国企,工作中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引起我思考。在翻看一些讨论国有企业问题的文章时笔者发现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其实很多属于国有企业的通病;由此引起我更深层次的思考:国有企业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如何才能改善甚至解决?
场景一:生产现场烧成车间主任与车间班子一干成员,经常看不见人影,经询问回答在宿舍平时养精蓄锐,等“倒窑”(窑车上产品在窑内翻倒,为一种生产事故)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大家都往上冲
场景二:下午都上班两个小时了,宿舍里还有大量管理人员呼呼大睡。
场景三:笔者在现场巡查时发现工人未按标准控制产品硬度,而此参数直接影响产品质量,遂将车间主任叫来。车间主任大怒:你怎么不按要求操作,你记住,我还会来检查的,我检查十次,要是有五次没按要求操作,我要扣你绩效。笔者:„„„„。事后笔者得知此车间主任居然还是一位博士后
事实上,这个公司令笔者感到惊奇的远不止这些,随着对该公司了解愈加深入,笔者发现该公司存在大量管理问题,比如公司管理层能力低下,欠缺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基本了解,只知讲大话,空话,造成对管理中暴露的问题熟视无睹;公司组织结构设计混乱,部门职责交叉、重叠,如质量部经理兼职生产部下属车间主任,总经理助理兼职生产部下属车间主任,搞不清生产车间主任的直接上级是生产部长还是总经理;生产控制与质量控制两条线,政出多头,生产车间经常同时接到生产部和质量部两个不同的指令,也不知道该听谁的;财务管理混乱,经常发生没钱买备件却有钱报销领导们的各种费用;用人制度混乱,刚毕业的博士、硕士仅仅因为学历高就直接担任部门经理、副经理等公司中层职位,结果造成每天早上生产部经理集中直接给工人安排工作的奇特景观;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与设计宣称的相去甚远,整条生产线各局部生产能力严重不匹配,很多项目没有彻底完工也没人追究责任等等。
怎么解决?有人给国有企业开出了处方,聘用高素质人才,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改进企业激励机制,引入现代化的人资管理„„可为什么国有企业会出现这些问题,它是不是国有企业所特有的,是不是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假如是,原因是什么?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有人说这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原因,可实际上,国外那些大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也大多是分离的,那些大股东并不直接经营企业。有人说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百年的进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我们只要引进这些企业制度就可以解决当前问题,其实英美发达国家也有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同样有着经营成本高、效率低、亏损严重的问题,而它们是离现代企业制度最近的(与我国的国有企业比)。这样看来,国有企业的头痛病绝不是吃止疼药就能解决的,它的病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深入分析后笔者发现,国有企业没有老板。我们知道,最为关心企业经营的好坏,企业是否盈利的人理论上是老板,而不是其他人,然而我国的国有企业并不存在真正的老板。国有企业的老板是全民,可全民怎么来对企业来施加的他的意志和影响呢?全民是通过他的委托人----政府来对企业行使老板的权力,政府在这里成了高级经理人,那么政府又委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国资委)来管理全民资产,然后再到各级党委、企业负责人,层层委托。所以我们看到国有企业虽然在组织设置上有董事会、董事长、董事、独立董事、总经理等等,但实际上他们对于企业的意义与西方的股份公司是有本质区别的,不管董事长也好,董事也好,其实都是职业经理(并且还有很大可能是不职业的职业经理)。这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其他代表国家管理国有资产的机构监控国有企业管理者,行驶管理者的权力,但他们自身也是代理人,而非所有者,他们对国有企业的剩余没有要求,所有者收益最大化的决策与代理人收益最大化的决策并不一致,这直接影响监控的努力和效率,易产生监控人偷懒、与
企业管理者合谋侵害委托人的道德风险。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上,而放在与主管领导拉扯关系上就是这监控失去作用的表现。再者,国有企业代理人实实在在是“经济人”,行动中一定会体现个人或其所代表的某个利益集团的意志,却总假设经济人是以代表全民的意志。这样看,当今国有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就很好理解了:企业的经营者没有老板在身后督促与监督。
那怎么才能解决国有企业的这些问题呢?在笔者看来,最正确的一条路就是股份制,并且必须引入民营资本或外资,也就是必须引入“自然”老板,并且最好是民营控股,国家参股。我们可以让企业内部的高级管理者收购部分国有股份,使得国有企业经理拥有所在企业的一部分股权,甚至取得控股地位,使国有的单一的产权转变为高级管理者、国有股、企业员工、社会个人或单位组成的多远产权。这时经营权与所有权也会重合,但此时的两权重合与国有企业改革前的政企不分已经有了本质不同,在政企不分的时代,即使政府可以作为国有企业的代表,但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能力比市场经济中职业经理人的水准差的实在是太多了。那么政府从经营者的、控股者退出来以后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依据国情制定战略计划,控制宏观经济平衡;制定政策法规,依法管理市场,确保市场公平、有序竞争;引导外资投向,控制外资总量、结构和布局。确保有效合理利用外资;惩罚经济犯罪,查处假冒伪略商品,打击走私、偷税漏税,制止贪污、行贿受贿;协调劳资关系、产业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防止资源浪费和掠夺性开发,确保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处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也就是说国有股份依然保持控股地位,甚至国有企业依旧保持1oo%股权而依托于企业本身的治理解决以上问题呢。在这里笔者设计了一种理想模式:
第一我们必须寄希望于我们能够有足够好的运气找到一位党性、原则性强的领导者出任董事长
第二创新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确保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者以及经营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得以落实,推进“四个转变”即:准入标准向市场和出资人认可转变;选拔方式向市场化配置方式转变;任用程序向依法分层分类聘任转变;管理方式向职位职责契约化管理转变;特别要改变只能上不能下的陋习
第三彻底揭掉国有企业温情脉脉的面纱,还原资本逐利的本性,完善企业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促进人力资源价值的准确定位。考核评价主要包括个人素质、能力、业绩、对企业的贡献等。全面的考核和公正的评价,有利于人力资源价值的自我定位,激发其成就感、责任心和事业心,使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对于企业中的“剥削者”(自己不干活却拿工资的人)要予以严惩,必要时就淘汰
第四也是极重要的一环,就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的文化氛围,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价值观并确保其深入人心。原来的国有企业职工潜移默化中都有一个可怕的心理契约:
a我所在的是国企,我的工作是有保障的,我不会因为工作不努力而失去工作
b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大家对企业是否赚钱并不真正关心;各级管理者对我的处罚是处于个人恩怨而不是出于对企业负责
c我是企业的主人,我对企业的资源同样有一定支配权
d企业的领导必须优先考虑职工的利益,企业领导必须接受职工的监督与民主评议 必须改变以上的心理契约,要让职工建立新的心理契约:
a我所在的虽然是国企,但我也会因为工作不努力而失去工作
b国有企业是国家的,国有资产神圣不可侵犯,各级管理者代表国家资本的意志,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是他们的神圣职责;他们做不到同样会失去工作
c我是给企业打工的,企业每付给我一分钱都是要回报的d企业的领导是董事会任命的,必须对董事会负责
关于国有企业的管理问题的讨论很多,笔者认为以上两条途径可能是解决国有企业管理问题的两个比较好的办法。
魏泽培2012-4-9
第五篇:关于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的思考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关于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的思考
作者:陈建武 曹振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能够在新的形势下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者不断探索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努力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水平。创新是企业能够保持青春活力的源泉和根本,因此,加大企业管理的创新力度,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企业管理 创新 问题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39-0
1进入21世纪,企业管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们的企业已经受到了来自国内外商业环境的冲击,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只有创新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将是所有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一、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企业管理创新就是要在建立和完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在加强实物资源和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引进和采用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管理方式方法,以人为本,着重知识资产管理、机遇管理和企业战略管理,充分的调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创造有效供给。
我国企业要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必须下大力气加大对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产、学、研相结合。在日常的教育和培训中,要注重发展工商管理教育和在职培训,通过对教育体制的创新,从而能够培养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企业管理专业人才。企业要在改革的浪潮中赢得机遇和市场,必须拥有一批有创新精神、市场经济头脑、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的企业管理者。这些企业管理者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充分掌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使创新工作渗透于管理整个过程中。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给员工提供充分发挥创造性才能的平台和空间,使每位员工都能够成为创新者。企业必须注重个性文化的培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把企业管理的重心从实物型管理向价值型、知识型转变。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不断的推进管理创新。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管理企业的方法也逐步的发生了变化。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型管理,而是转变成生产经营型管理模式。国有企业不断的被推入市场,成为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通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私营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在我国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新的形势下,这类企业的发展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国有企业必须摆脱旧管理思想的束缚,勇于创新,建立新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
2.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业成为龙头产业、知识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形态的时代。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和经济增长方式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影响,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了支柱产业,劳动力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知识劳动者成为了劳动的主体。在知识经济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时代,科技与教育不再处于从属的、服务性的地位,而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对于广大企业来说,必须努力培养知识型人才,以这类人才为基础,充分利用新的科学技术,通过不断的创新,把企业建设成一个知识密集、信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综合体。
3.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明显的加快,而且相互间的关联也越来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经济上的波动都会迅速的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运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中国,投资规模也不断扩大,投资的领域更加宽广,投资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我国广大企业面临的竞争已经国际化了,竞争更加激烈和复杂。因此,传统的管理方法、理念和制度已经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企业必须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三、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与对策
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管理创新是要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式和方法,在新的模式下,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科学的配置,从而使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1.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思想,创新管理理念。首先,解放思想,创新经营理念。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求。管理的新理念是企业只有分散管理权限,下放权力,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因此,不少企业的管理从“统一步调式管理”转为建立企业“内部市场”,使管理更为有效。其次,重视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人才战略思想,谁能赢得人才,谁就可以赢得未来市场的主动权。而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强调要能理解和尊重人,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要重视知识资产的管理。
2.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方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大量的、更有效率的方法。在生产管理方面,许多生产管理工作都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使生产管理工作更有效率,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财务管理方面,原来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已经被会计电算化所代替了,使企业财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电子商务模式已经成为广大企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模式,这种新的模式让企业能够更加灵活的应对市场需求,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努力建立现在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组织创新是指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基金会制等。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管理要素的效能来实现的。作为企业的组织创新,可以有新的产权制、新的用工制、新的管理机制,公司兼并和战略重组,对公司重要人员实行聘任制和选举制,企业人员的调整与分流等等。组织创新能够实现管理目的,通过企业资源进行重组与重置,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使企业发挥更大效益的创新活动。
4.促进市场创新,开拓更广泛的市场空间。企业市场创新是指企业从微观的角度促进市场构成的变动和市场机制的创造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对新市场的开拓、占领,从而满足新需求的行为。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和国内市场的一体化,企业所面临和需要占有的是整个世界市场。因此,企业必须充分掌握和了解经济运行规律,把握机遇不断创新,就能创造出更多的交易品种,从而去占有更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