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与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附件:
昭平广能电力有限公司职工教育 培训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昭平广能电力有限公司和所属各控股子公司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管理,根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控股子公司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和使用坚持“按规定比例足额计提、先提后支、提支平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专款专用”的原则,教育培训经费应纳入财务预算。
第三条 各控股子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列支与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和税收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
经费提取和使用
第四条 各控股子公司须按照财建[2006]317号文件等国家政策规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每月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并列入成本开支。当年结余可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第五条 各控股子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应严格按照规定范围和控制额度开支,实施归口管理。各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1
负责经费预算计划、审批、支出等日常使用管理,各级财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六条 各控股子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或挪作他用。
第七条 各控股子公司员工参加集团系统内不同层面、类别的教育培训项目、技能竞赛、调考等所发生的相关费用均由所在公司承担。
第八条 经公司批准,或按照有关规定,必须外送员工参加集团系统外的培训项目,与培训有关的费用由员工所在企业按规定承担。
第九条 各控股子公司负责管理和使用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范围如下:
(一)上岗和转岗培训费用;
(二)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费用;
(三)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费用;
(四)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费用;
(五)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费用;
(六)外送培训经费支出;
(七)技术、技能竞赛或调考经费及员工参赛或参加考试费用;
(八)员工参加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定及上岗考核等经费支出;
1.员工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 2
格考试、认定或技师、高级技师技能鉴定,所需费用由员工本人先支付,经评审(考试、认定)或鉴定通过者,由员工所在企业报销报名费、评审(考试、认定)费或鉴定费等有关费用;
员工进行中、高级同等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转评,同级别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考试)或同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与技能等级评审(鉴定),所需费用由员工个人自付。
2.员工参加上级组织的职业资格、岗位资格认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认证,经考试、认定一次合格者,由所在企业报销考试、认定等所有相关费用;经补考合格者,给予报销第一次费用,补考所发生的考试、认证(认定)费用由员工自付。
3.员工申报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认定、高级工及以下技能等级鉴定所发生的报名费、认定(鉴定)费,由员工自付,其余费用按各企业有关规定执行。
4.下列情形所发生的费用由员工自付:
(1)员工自行报名参加其它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职业资格认定费用;
(2)员工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计算机、外语考试及其考前辅导费用;
(3)员工参加认定、鉴定、考试自行购买的资料费用。
(九)公司系统内网络培训、考核及相关管理费用;
(十)购置或租用教学设备与设施费用;
(十一)购置培训教材、题库、课件与用品用具费用;
(十二)开发教育培训资源(如教材、题库、课件以及设施等)费用;
(十三)支付教师(培训师)酬金;
1.各控股子公司举办培训班聘请专业培训机构教师授课,根据培训班学员人数按以下标准支付教师课酬:
通常情况下,培训班学员人数在40人以下的,按照不高于6000元/天的标准支付课酬,培训班学员人数在40人及以上的按照不高于7000元/天的标准支付课酬。对于熟悉电力行业相关知识且具有丰富授课经验、资质较高、资历较深的教师,课酬标准可相应提高到8000或10000元/天,对该类教师在授课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派员参加听课,实地掌握教师的授课情况并将培训调查结果等有关材料进行备案。
2.各控股子公司举办培训班聘请公司系统外非专业培训机构教师授课,根据培训班学员人数按照以下标准支付教师课酬:
通常情况下,培训班学员人数在40人以下的,按照不高于1200元/天的标准支付课酬,培训班学员人数在40人及以上的按照不高于1600元/天的标准支付课酬。对于熟悉电力行业相关知识且资质较高、资历较深的教师,课酬标准可相应提高到2000或2500元/天。
以上1、2点所支付的教师课酬均为税后课酬。
3.各控股子公司聘请公司系统内员工作为培训师进行授课,按培训内容和以下标准支付课酬:
聘请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技师资格的培训师:生产技术类培训60-100元/课时,管理、党务类培训50-80元/课时;
聘请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技师资格的培训师:生产技 4
术类培训50-60元/课时,管理、党务类培训40-50元/课时;
聘请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或高级工、中级工技能等级资格的培训师按30-40元/课时支付课酬;
不具有专业技术资格、初级工或无技能等级资格的员工一般情况下不作为培训师的聘请对象,特殊情况确需聘请时,按20-30元/课时支付课酬。
现场讲解、操作训练指导培训可按20-25元/课时支付酬金;各企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在现场讲解、操作训练指导方面以签订师带徒合同的形式按合格人数1500-3000元/人•年的标准支付酬金。
以上支付系统内员工作为培训师授课的课酬标准均为工作日授课支付标准,如授课时间为双休日,按上述标准的2倍支付培训师课酬(不含现场讲解、操作训练指导)。支付系统内培训师课酬标准均为税前支付标准,培训师课酬收入应缴纳税金由组织培训企业代扣代缴,也可由各企业代扣代缴。
(十四)建立教育培训奖励基金;
(十五)员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
(十六)与员工教育培训有关的其他开支。
第十条 公司本部各部门组织举办培训项目,培训地点原则上不超出公司所辖企业各省所在区域并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培训期间住宿费应控制在130元/间.天(分公司系统内企业培训基地)、200元/间.天以内。参加培训学员的交通费用标准按所在企业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公司本部各部门及系统各企业举办各类培训项 5
目,通常情况下应根据本企业年度培训项目计划实施,预先做好参加培训学员人数的统计和培训预算方案,培训预算人数与实际参加培训人数的出入不超过15%,所有培训费用预算须经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审核,主管培训工作领导审批,培训费用由学员所在企业按参加培训人数比例共同承担。
不属于培训性质的工作研讨、业务会议等,不得收取培训费;未经本企业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同意,自立项目,提高收费标准,一律不得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项目中列支。
第十二条 公司系统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专业部门实施培训项目时在培训质量、培训经费使用等方面情况的跟踪、考核,确保培训经费的合理使用。
第十三条 为保障企业员工的学习权利和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60%以上应用于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须重点投向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
第十四条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境外培训和考察,其一次性单项支出在2万元以上的费用应从其他管理费用中支出,避免挤占日常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开支。
第十五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公司系统各企业不予报销任何费用:
(一)参加各类培训,无正当理由自动退学、停学或未完成学习任务者;
(二)参加各类培训,成绩不合格,未获得结业证(毕业 6
证)者;
(三)参加本办法第九条
(八)中所规定的评价认定,未取得相应资格或资格证书者。
第十六条 对不按规定使用、管理或挤占、挪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一经发现,应迅速纠正并限期整改或返还,同时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章 经费补充
第十七条 系统内相关企业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基建、技改、生产准备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培训资金。基本建设企业举办员工教育培训的经费,在基本建设投资中开支。企业新建项目,应充分考虑岗位技术技能要求、设备操作难度等因素,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在项目投资中列支技术、技能培训费用。
第十八条 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引进、研究开发新技术、试制新产品,应按照相关规定从项目投入中提取职工技术、技能培训经费,重点保证专业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十九条 按照上级工会的要求,企业工会年度内按规定留成的工会经费中,应有一部分用于员工教育与培训,列入工会预算掌握使用。
第四章
监督
第二十条 公司各工会组织应切实维护员工的学习权利,督促企业履行对员工的培训义务,并依据已签订的集体合同中有关员工教育培训的条款参与监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
第二十一条 系统各级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企业审计等有关部门应分别履行监督企业提取与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职责。
第二十二条 系统各企业应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与使用情况列为企务公开的内容,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职工代表的质询和全体员工的监督。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公司所属各企业应根据本办法,建立健全本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和使用的规章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公司财务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与使用规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与使用
一、经费使用管理原则
1、经费使用采取“预算安排、预拨结算、专户管理、直接支付”的管理办法。
2、各级财政会同卫生部门,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在年初统一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预算。并根据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口,服务任务和服务项目支出定额,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各机构经费补助预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定额由省里负责制定和调整。
3、按照经费预算,市县财政采取“分季(月)预拨、年末统一结算”的方式管理和使用经费,保证各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
4、市县财政拨付经费时,通过“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户”,将资金直接拨付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金的直接和封闭运行。
5、医疗卫生机构将经费记入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设立专账进行管理,要按规定将经费专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业务及相关人力成本等支出。
二、资金管理的具体做法和财务处理
1、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单独设一套公共卫生服务专账(一个基本账户,分二个账套)。
2、收入、支出明细科目
(1)收入科目:财政专项补助收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下设两 个三级科目:一是地方配套补助经费;二是中央及省级补助经费)。
(2)支出科目: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设立账簿时要在支出明细账中,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九个项目,分设九个经费支出明细科目和账页,发生费用时,运用三级明细科目(劳务费、印刷费、宣传费等)合理使用经费。
支出科目:专项支出—
1、健康档案
2、健康教育
3、预防接种
4、传染病防治
5、儿童保健
6、孕产妇保健
7、老年人保健
8、慢性病管理
9、重症精神病管理(3)专项支出科目对应的会计科目:
3、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
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直接产生的费用,如健康档案印刷费,健康专栏更新费,专家费用,劳务费,为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费等直接入账。
医疗收入—其他收入:按九项服务项目分设三级明细科目,如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新生儿访视,0-3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等。主要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为居民服务的收入都转入社区医疗卫 生机构本单位的业务收入,转入本单位的业务收入时依据《吉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测算比例表(试行)》。如:(1)儿童保健两个项目中
A、新生儿出生3-7天内进行第一次访视,按规范化要求提供相应的保健服务,科室开具新生儿访视处方一次10元纳入正常的业务收入,满30天建册时,可再次开具新生儿访视处方一次10元纳入业务收入中,同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建档费处方10元纳入业务收入中。
B、0—1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一次血常规15元,体检、母乳喂养等健康指导每次20元,4次共80元。1—3岁儿童二次血常规30元,体检等健康指导4次,每次20元,共80元,合计205元。以上各项按次开具处方纳入业务收入。
(2)健康教育工作中,除了公共卫生服务规定的每个中心4项费用合计支出13000元外: A、门诊很多患者虽然不开处方,但向医务人员咨询很多有关治疗方面的事,这属于个体健康咨询,按物价收费标准可开具健康咨询处方5元纳入业务收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时,医务人员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也应按被咨询人数开具处方5元纳入业务收入。对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按参加人数开具处方2元纳入业务收入,如全年参加健康教育活动听课人数12次共1000人,可开具处方2000元纳入业务收入。
(3)传染病报告和处理
根据物价收费标准,甲流、手足口病、结核病等随访一次、入户查询、社区居家观察等,一次15元。上门服务每次5元。(4)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人每年体检,根据健康体检表中所有辅助检查项目结合本机构所能检查的项目全部提供服务并按物价收费标准开具处方纳入业务收入。
4、单位正常的办公经费、招待费、培训费、水电费、房屋维修费、医疗设备购置费、药品费和基本工资等公用经费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文件要求规定,不在本项目经费中支出。
三、经费分配管理
2、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省财政按照本级配套资金25%比例,建立省级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对市县的考核奖励。市县按本级配套资金25%比例及省拨付的以奖代补资金,建立本级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补助。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使用规范定制
为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效率,更好地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证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黑龙江省卫生厅积极与财政厅进行沟通协调,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2012十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几点说明的通知》。
二、关于经费分配
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十类41个项目进行了服务成本的测算,原则上制定了分配比例,规范了项目经费的使用。人均2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具体分配比例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2元);健康教育8.5%(2.13元);儿童保健15%(3.75元);孕产妇保健7.5%(1.87 元);老年人保健25%(6.25元);预防接种5%(1.25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5%(1.25元);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14.1%(3.52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4%(1元);卫生监督协管7.9%(1.98元)。
三、关于经费支出
规定经费只能用于补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所在按规定为辖区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直接工作成本,不能用于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其它支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各项支出统一列入医疗卫生支出中的公共卫生支出。乡镇卫生院要将不少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40%的项目下沉到村级卫生机构。
县级财政要保障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的人员经费和其它必须支出。
四、关于经费拨付
《办法》具体对经费筹集管理、使用管理及经费分配管理等做了相应规定。一是经费筹集由各级财政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在年初预算中足额安排本级配套经费,并要求省级和各市(州)、县(市)财政分别设立“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户”,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由省级“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户”直接拨入市县“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户”。市县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直接划入本级“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户”。二是经费使用采取“预算安排、预拨结算、专户管理,直接支付”的管理办法,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 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各机构经费补助预算。市县财政拨付经费时,通过“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户”,将资金直接拨付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要将经费设立专帐管理。三是经费分配管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相挂钩。省级财政按照本级配套资金25%比例,建立省级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对市县的考核奖励。市县按本级配套资金25%比例及省拨付的以奖代补资金,建立本级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补助。
办法中还详细规定了对市县经费使用情况和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的奖惩机制。规定对滞留、截留、挤占、挪用经费和未按规定足额安排地方配套资金的,省财政、卫生部门联合下达督办通知,取消以奖代补评比资格。对在规定期限内仍不能解决的,省财政将在下一中,对挤占挪用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的,等级核减上级补助资金;对未按规定足额安排地方配套资金的,按不足额的50%核减上级补助资金,核减的补助资金统一纳入省级以奖代补资金管理。
该办法的出台,对保证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以及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能够及时足额拨付、科学规范管理和合理有效使用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管理工作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及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吉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吉财社〔2010〕155号)文件精神,按照长春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 服务和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总体要求,为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免费开展一系列体检及疾病早期干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补助经费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相关优惠政策切实做到惠及百姓,经市政府同意,决定全面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经费管理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经费筹集和服务管理体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是指各级财政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在预算中专项安排用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专项业务资金。各县(市)区、开发区社区卫生管理机构要高度重视,根据相关规定,协调编制财政等部门,成立县(区)级社区卫生协调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指导工作,组建县(区)级社区卫生管理办公室,强化绩效考核,业务指导和综合监管等职能。全力做好辖区服务人口基数调查和配套资金申请工作,督促同级财政配套资金直接划入“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户”,确保公共卫生经费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二、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并完善经费监管机制
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管理坚持“统一标准、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绩效考核分配”的原则;管理方式坚持“年初预算统一安排,分季(月)预拨资金,年末统一结算”的办法。各地根据实际,明确岗位分工,责任落实到人。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医疗机构既是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单位,还是公共卫生专项经费的使用单位,更是经费管理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市级统筹规划,县区监督管理,社区中心具体负责”的经费分级管理和监管办法,明确经费使用单位法人 代表(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按照省、市相关规定和经费使用范围严格管理,不允许超范围、超标准使用经费,同时,要建立经费违规使用行为责任追究制,确保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均衡开展。
三、强化财会管理,规范和完善经费管理制度
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使用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定额按照省、市相关要求执行,既要做到分配合理,又要突出切实惠民,鼓励开展免费体检、健康教育、档案管理、预防接种和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等工作。县(市)区级社区卫生管理办公室要做好经费划分和管理,建立并储存本级以奖代补资金,基层医疗机构要设立“公共卫生经费使用及管理财务专账”,按规定将专项经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业务及相关人力成本支出,明确财会管理责任人,做到账款统一,支出明细与记账科目统一。部分非完全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做好经费分割,既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允许挤占、截留和挪用,又要做到专账管理,清楚反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开展,确保城乡居民得到优质服务。
第三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与使用规范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与使用
在各界领导的正确指导、帮助下,结合我市多年的社区卫生服务行业经验,就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如何管理与使用,做如下理解和概括,请各位领导和部门给予批评和指导。
一、经费使用管理原则
1、经费使用采取“预算安排、预拨结算、专户管理、直接支付”的管理办法。
2、各级财政会同卫生部门,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在年初统一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预算。并根据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人口,服务任务和服务项目支出定额,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各机构经费补助预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出定额由省里负责制定和调整。
3、按照经费预算,市县财政采取“分季(月)预拨、年末统一结算”的方式管理和使用经费,保证各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
4、市县财政拨付经费时,通过“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户”,将资金直接拨付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金的直接和封闭运行。
5、医疗卫生机构将经费记入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设立专账进行管理,要按规定将经费专项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业务及相关人力成本等支出。
二、资金管理的具体做法和财务处理
1、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单独设一套公共卫生服务专账(一个基本账户,分二个账套)。
2、收入、支出明细科目
(1)收入科目:财政专项补助收入—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下设两个三级科目:一是地方配套补助经费;二是中央及省级补助经费)。
(2)支出科目: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设立账簿时要在支出明细账中,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九个项目,分设九个经费支出明细科目和账页,发生费用时,根据《吉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经费测算比例表(试行)》中九项工作经费分配说明,运用三级明细科目(劳务费、印刷费、宣传费等)合理使用经费。
支出科目:专项支出—
1、健康档案
2、健康教育
3、预防接种
4、传染病防治
5、儿童保健
6、孕产妇保健
7、老年人保健
8、慢性病管理
9、重症精神病管理
(3)专项支出科目对应的会计科目:
3、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
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直接产生的费用,如健康档案印刷费,健康专栏更新费,专家费用,劳务费,为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材料费等直接入账。
医疗收入—其他收入:按九项服务项目分设三级明细科目,如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新生儿访视,0-3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等。主要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为居民服务的收入都转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本单位的业务收入,转入本单位的业务收入时依据《吉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测算比例表(试行)》。如:
(1)儿童保健两个项目中
A、新生儿出生3-7天内进行第一次访视,按规范化要求提供相应的保健服务,科室开具新生儿访视处方一次10元纳入正常的业务收入,满30天建册时,可再次开具新生儿访视处方一次10元纳入业务收入中,同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建档费处方10元纳入业务收入中。
B、0—1岁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一次血常规15元,体检、母乳喂养等健康指导每次20元,4次共80元。1—3岁儿童二次血常规30元,体检等健康指导4次,每次20元,共80元,合计205元。以上各项按次开具处方纳入业务收入。
(2)健康教育工作中,除了公共卫生服务规定的每个中心4项费用合计支出13000元外:
A、门诊很多患者虽然不开处方,但向医务人员咨询很多有关治疗方面的事,这属于个体健康咨询,按物价收费标准可开具健康咨询处方5元纳入业务收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时,医务人员提供健康咨询
服务也应按被咨询人数开具处方5元纳入业务收入。对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按参加人数开具处方2元纳入业务收入,如,全年参加健康教育活动听课人数12次共1000人,可开具处方2000元纳入业务收入。
(3)传染病报告和处理
根据物价收费标准,甲流、手足口病、结核病等随访一次、入户查询、社区居家观察等,一次15元。上门服务每次5元。
(4)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人每年体检,根据健康体检表中所有辅助检查项目结合本机构所能检查的项目全部提供服务并按物价收费标准开具处方纳入业务收入。
4、单位正常的办公经费、招待费、培训费、水电费、房屋维修费、医疗设备购置费、药品费和基本工资等公用经费按照《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文件要求规定,不在本项目经费中支出。
三、经费分配管理
1、要按照《关于印发〈吉林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吉卫联发[2009]55号)文件规定,强化政府对医疗卫生机构和省对市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与医疗卫生机构经费补助额度和省对市县资金补助数额相挂钩。
2、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省财政按照本级配套资金25%比例,建立省级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对市县的考核奖励。市县按本级配套资金25%比例及省拨付的以奖代补资金,建立本级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补助。
3、绩效考核工作,按照《吉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吉卫联发[2009]55号)规定,每半年考核一次。根据考核结果,每年年末或次年年初一次性拨付以奖代补资金。
4、市县要依据对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情况,做好以奖代补资金的分配和拨付管理,强化考核结果对医疗卫生机构奖励和监督作用,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落实和人民群众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第四篇:上海理工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办法
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发展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促进我校科学研究的实力,提高我校科研计划项目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保证科研计划项目研究的延续性,特设立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发展项目(简称“校发展项目”)。
第二条 学校科技处是“校发展项目”的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立项、审批、实施和检查等有关事项;学校财务处是“校发展项目”的经费管理部门,负责经费的审核、拨付、管理等有关事项。
第二章申请与立项
第三条 “校发展项目”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以下两类:
1、学校统筹的科研计划项目间接经费中扣除绩效支出、管理费后的部分(简称“扣管后间接经费”);
2、学校统筹的《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结余经费(简称“结余经费”)。
第四条 “校发展项目”的申请者须为我校在岗在编人员,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作为项目负责人上有被学校统筹的“扣管后间接经费”;
2、作为项目负责人上有被学校统筹的“结余经费”。第五条 每人每最多只能申请一项“校发展项目”。第六条申请者须于每年年初填写《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发展项目申请表》,经学院审核后交至科技处,申请书书必须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和合理的项目预算。
第七条经学校科技处、财务处组织专家评审,并报主管校长审核后,公布“校发展项目”立项项目清单。项目研究期限为三年。
第八条 项目负责人在资助期内的研究成果须标注由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发展项目资助。
第三章经费管理与使用
第九条“校发展项目”的经费管理与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由科技处核拨费用、财务处建账立卡后发给项目负责人使用。
第十条 项目负责人对“校发展项目”实施负有直接责任,要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并自觉接受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的监督和检查。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校发展项目”的申请书执行,依法合理使用好科研经费,确保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认真负责完成好“校发展项目”的任务,保障国家、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校发展项目”经费的支出范围应严格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经学校批准的申请书预算科目执行。
第十二条项目预算科目的设置: 1 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办公设备等。设备采购需符合学校固定资产相关文件规定。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元器件、办公用品等费用。
3.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测试化验加工需与对方签订合同,并提供相关测试化验加工报告。
4.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项目研究有关的水、电、气等燃料动力消耗费用等。
5.差旅费:是指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国内)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会议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项目组应当填写《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会议审批单》报科技处审批。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9.劳务费: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在校研究生、博士后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费用,以及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费用。劳务费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的20%。严禁假借他人名义提取劳务费用。
10.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及其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专家咨询费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10%。严禁利用虚假名单提取专家咨询费。
11.管理费:学校统一按5%收取,用于学校为项目开展提供的各类管理支出。
12.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特别支出,其他费用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10%。
第十三条项目预算中不得列支不可预见费。
第十四条 “校发展项目”的科研经费不能以合作研究经费的名义外拨至其他单位。第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离职、退休或返聘等,则需由项目负责人或学校指定一名在职人员负责管理使用项目经费。若未指定在职人员管理,则由学校统筹。
第十六条 科技处根据工作情况,定期对资助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
第四章结项与验收
第十七条“校发展项目”结束三个月内,项目负责人应认真填写《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发展项目总结表》,并将最终成果及相关的研究成果提交至科技处。科技处将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结题验收并评议。
第十八条对具有下列情况的项目,作出撤销处理:
1、项目负责人长期出国或因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不能正常进行研究工作;
2、未经批准擅自变更项目负责人或研究内容;
3、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时完成研究任务,不能按期结题;
4、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
5、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学术质量低劣,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
6、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第十九条对撤销的项目,追回已下拨的经费,将限制项目负责人申请竞争性项目。第二十条“校发展项目”三年研究到期并通过验收后,结余经费的25%学校统筹用于内涵建设,剩余部分等同于《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结余经费由学校统筹。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如有与国家有关规定不相符的,以国家规定为准。
第二十二条本细则解释权归属科技处。
第五篇: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办法范文
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我校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根据国家及上海市等有关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科研计划项目,是指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的纵向科研项目。
第三条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与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关于印发〖上海市科研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沪财教〔2013〕67号)等文件精神及本细则执行。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四条科研计划项目的经费管理与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进入学校财务的科研经费,由科技处核拨费用、财务处建账立卡后发给项目负责人使用。
第五条学校科技处、财务处等职能管理部门,履行对科研人员的服务、指导、管理、监督等监管职能,严格科研计划项目及其经费的规范管理;学院(部)作为科研活动基层管理部门,履行对本部门科研行为的支持保障和监管责任,对科研计划项目执行、经费使用等情况予以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项目负责人对科研计划项目实施负有直接责任,要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并自觉接受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的监督和检查。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按照科研计划项目的合同执行,依法合理使用好科研经费,确保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认真负责完成好科研计划项目的任务,保障国家、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三章经费使用
第七条 对于有明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的支出范围应严格按相关管理部门批准的预算科目执行。
第八条项目预算科目的设置:
预算科目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
直接费用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其他支出。
间接费用是指依托单位在组织实施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依托单位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第九条直接费用的管理 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设备采购需符合学校固定资产相关文件规定。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元器件、试剂、实验动物、部件、外购件、包装物的原价、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3.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测试化验加工需与对方签订合同,并提供相关测试化验加工报告。
4.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5.差旅费:是指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国内)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会议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项目组应当填写〘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会议审批单〙报科技处审批。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项目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9.劳务费:如上级管理部门没有特殊规定,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项目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在校研究生、博士后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费用,以及临时聘用人员的社会保险补助费用。上级管理部门没有规定的,按实际到校经费的20%作为劳务费。严禁假借他人名义提取劳务费用。
10.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研究及其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严禁利用虚假名单提取专家咨询费。
11.其他费用:是指在项目(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它支出,比如人文社科项目的数据采集费、翻译费等。其他费用的使用需经科技处审批。第十条间接费用的管理。间接费用按照〘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实施细则〙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与项目有关的前期研究(包括阶段性成果)支出的各项费用不得在本项目直接费用预算中列支。
第十二条项目预算中不得列支不可预见费。
第十三条外拨经费的管理:科研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如确有需要将经费外拨至外单位的,按照〘上海理工大学外协科研合同管理办法〙实行。
第十四条管理费的收取:凡上级管理部门已规定管理费的收取比例和收取金额的,按上级管理部门的规定收取。上级管理部门没有规定的,按实际到校非转出经费的5%收取。如科研项目预算中有间接费用的,管理费从间接费用中收取。科研计划项目依托单位由外单位变更为我校,且管理费已在外单位收取并能提供原单位证明的,我校管理费减免收取。
第十五条项目负责人离职、退休或返聘等,则需由项目负责人或学校指定一名在职人员负责管理使用项目经费。若未指定在职人员管理,则由学校统筹。
第四章结余经费处理
第十六条科研计划项目结题后,结余经费按照〘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办法〙办理经费结帐手续。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上海理工大学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管理与使用办法〙同时废止。
第十八条本细则解释权归属科技处。